二、特殊人群保健(儿童保健)
【时间】0.5个月 【轮训目的】 掌握
1.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了解0~6儿童健康管理免费服务流程。
2.新生儿访视的内容和技巧;熟练完成体格检查,如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
3.0~6岁儿童体格检查内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新生儿、满月儿、3~36个月、4岁~6岁)的儿童进行不同要求的体格检查进行,每个阶段要求检查儿童数量至少5例。
4.婴儿喂养指导和儿童营养咨询;辅助食品添加的顺序及原则。
5.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视力问题、龋齿问题、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6.根据儿童生长发育要求进行计划免疫接种,掌握其免疫接种程序(不同年龄接种相应疫苗,如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等),注意免疫接种条件和不良反应。 熟悉
儿童系统管理方法,学校卫生环境、安全教育内容。 【病种例数及技能要求】
二、特殊人群保健(妇女保健)
【时间】0.5个月 【轮训目的】 掌握
妇女“五期”保健要点。 1.经期卫生及劳动保护。
2.婚期:婚前检查的重要性及计划生育指导。
3.孕期:健康管理,孕妇饮食、营养、起居环境、性生活、胎动自我监测和乳房保健。 4.产褥期:产后访视、产褥卫生、乳房保健及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 5.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 6.产后42天健康检查。 熟悉
1.计划生育指导。
2.建立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档案。 【病种例数及技能要求】
三、社区康复(针灸科)
【时间】0.5个月 【轮训目的】 掌握
1.根据不同的病人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康复训练时间、内容,器材使用方法等)。至少完成3份计划。.
2.康复训练的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
3.掌握适合中医传统康复疗法的具体病种。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脑血管性痴呆等;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如颈肩痛、腰腿痛、肩周炎等;椎间盘突出症;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
4.独立完成社区康复5-10例病人的训练,并做好康复训练的评估。 熟悉
1.中医传统康复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针灸、拔罐、推拿按摩)。 2.康复病人的饮食要求。 【病种例数及技能要求】
一、 全科医学
【时间】1个月 【轮训目的】 掌握
1. 全科医疗接诊方式的特点,与病人良好的沟通能力,并掌握建立彼此信赖的医患关系的
技巧。尊重病人的各项权利。
2. 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双向转诊工作,每日接诊病人5-15人次(含出诊)。独
立完成20份不同健康问题的病例,双向转诊5次(1个月内),参与社区人群的体检工作并能将检查结果做出分析,得出结论。
3. 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模式,能够在医疗活动中体现全方位的预防保健和健
康管理的意识、方法。
4. 家庭访视的流程。在全科医学训练期间,加入社区慢病随访或家庭医生团队,至少与一
个家庭建立联系,团队一起完成访视工作。
5. 社区常见疾病/健康问题的咨询。焦虑等常见心身及身心疾患的识别与处理。
6. 社区高血压筛查、登记、治疗、管理操作流程,家庭测血压技术及其传授;糖尿病的社
区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及管理流程;脑血管病的一、二、三级预防;常见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措施。
7. 社区传染病管理: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计划免疫程序,肝炎的社区管理方法。
8. 社区用药:常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心血管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
及其他外用药物的用量、用法。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9. 特殊人群的用药特点。营养保健品的合理应用。能够为不同经济水平的病人合理用药。 10. 医院突发事件的处理。
11. 了解健康小屋体检流程和具体内容,并指导社区居民定期进行自我体检。 熟悉
1. 常用药物的外观性状、储存方法及能引起粪便、尿液变色的药物。 2. 膳食及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简单处理方法。 【病种例数及技能要求】
2. 基本技能要求
门诊问诊、血压监测、心肺听诊、社区传染病上报流程
四、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时间】0.5个月 【轮训目的】 掌握
1. 了解团队五要素,即人员、计划、定位、目标、职权。学习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合作的服
务模式(责任医师、分片负责、团队协作),从而达到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走出社区服务。
2. 增强人际交流技巧(微笑多一点,嘴巴甜一点,动作轻一点,理由少一点)。
3. 社区服务团队建设(每个团队至少1名全科医师、1名护士、1名公卫医师)的意义和
程序(随访时间、要求、内容)。
4. 面对社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指挥能力。 5. 学习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社区卫生服务中质量管理和改进的基本方
法,并定期总结经验,以便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6.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要求及绩效考核标准(个人/团队应达到的健康档案管理人数、
慢病随访人数、家庭医生签约人数)。
7. 社区全科医学教学要点(理论学习、实践交流)和带教技能。 8. 病人满意度调查方法(调查表格制作、发放、汇总)。
9.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居民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信任,并提高其个人健康管理意识。 10. 参加有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的活动(如健康教育宣传、讲座、会议等)。 熟悉
1. 卫生学基本理论、方法和医疗保险有关知识。
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药品、财务与信息管理等。 【病种例数及技能要求】 (1) 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二、特殊人群保健(儿童保健)
【时间】0.5个月 【轮训目的】 掌握
1.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了解0~6儿童健康管理免费服务流程。
2.新生儿访视的内容和技巧;熟练完成体格检查,如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
3.0~6岁儿童体格检查内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新生儿、满月儿、3~36个月、4岁~6岁)的儿童进行不同要求的体格检查进行,每个阶段要求检查儿童数量至少5例。
4.婴儿喂养指导和儿童营养咨询;辅助食品添加的顺序及原则。
5.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视力问题、龋齿问题、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6.根据儿童生长发育要求进行计划免疫接种,掌握其免疫接种程序(不同年龄接种相应疫苗,如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等),注意免疫接种条件和不良反应。 熟悉
儿童系统管理方法,学校卫生环境、安全教育内容。 【病种例数及技能要求】
二、特殊人群保健(妇女保健)
【时间】0.5个月 【轮训目的】 掌握
妇女“五期”保健要点。 1.经期卫生及劳动保护。
2.婚期:婚前检查的重要性及计划生育指导。
3.孕期:健康管理,孕妇饮食、营养、起居环境、性生活、胎动自我监测和乳房保健。 4.产褥期:产后访视、产褥卫生、乳房保健及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 5.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 6.产后42天健康检查。 熟悉
1.计划生育指导。
2.建立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档案。 【病种例数及技能要求】
三、社区康复(针灸科)
【时间】0.5个月 【轮训目的】 掌握
1.根据不同的病人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康复训练时间、内容,器材使用方法等)。至少完成3份计划。.
2.康复训练的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
3.掌握适合中医传统康复疗法的具体病种。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脑血管性痴呆等;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如颈肩痛、腰腿痛、肩周炎等;椎间盘突出症;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
4.独立完成社区康复5-10例病人的训练,并做好康复训练的评估。 熟悉
1.中医传统康复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针灸、拔罐、推拿按摩)。 2.康复病人的饮食要求。 【病种例数及技能要求】
一、 全科医学
【时间】1个月 【轮训目的】 掌握
1. 全科医疗接诊方式的特点,与病人良好的沟通能力,并掌握建立彼此信赖的医患关系的
技巧。尊重病人的各项权利。
2. 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双向转诊工作,每日接诊病人5-15人次(含出诊)。独
立完成20份不同健康问题的病例,双向转诊5次(1个月内),参与社区人群的体检工作并能将检查结果做出分析,得出结论。
3. 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模式,能够在医疗活动中体现全方位的预防保健和健
康管理的意识、方法。
4. 家庭访视的流程。在全科医学训练期间,加入社区慢病随访或家庭医生团队,至少与一
个家庭建立联系,团队一起完成访视工作。
5. 社区常见疾病/健康问题的咨询。焦虑等常见心身及身心疾患的识别与处理。
6. 社区高血压筛查、登记、治疗、管理操作流程,家庭测血压技术及其传授;糖尿病的社
区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及管理流程;脑血管病的一、二、三级预防;常见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措施。
7. 社区传染病管理: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计划免疫程序,肝炎的社区管理方法。
8. 社区用药:常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心血管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
及其他外用药物的用量、用法。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9. 特殊人群的用药特点。营养保健品的合理应用。能够为不同经济水平的病人合理用药。 10. 医院突发事件的处理。
11. 了解健康小屋体检流程和具体内容,并指导社区居民定期进行自我体检。 熟悉
1. 常用药物的外观性状、储存方法及能引起粪便、尿液变色的药物。 2. 膳食及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简单处理方法。 【病种例数及技能要求】
2. 基本技能要求
门诊问诊、血压监测、心肺听诊、社区传染病上报流程
四、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时间】0.5个月 【轮训目的】 掌握
1. 了解团队五要素,即人员、计划、定位、目标、职权。学习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合作的服
务模式(责任医师、分片负责、团队协作),从而达到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走出社区服务。
2. 增强人际交流技巧(微笑多一点,嘴巴甜一点,动作轻一点,理由少一点)。
3. 社区服务团队建设(每个团队至少1名全科医师、1名护士、1名公卫医师)的意义和
程序(随访时间、要求、内容)。
4. 面对社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指挥能力。 5. 学习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社区卫生服务中质量管理和改进的基本方
法,并定期总结经验,以便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6.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要求及绩效考核标准(个人/团队应达到的健康档案管理人数、
慢病随访人数、家庭医生签约人数)。
7. 社区全科医学教学要点(理论学习、实践交流)和带教技能。 8. 病人满意度调查方法(调查表格制作、发放、汇总)。
9.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居民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信任,并提高其个人健康管理意识。 10. 参加有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的活动(如健康教育宣传、讲座、会议等)。 熟悉
1. 卫生学基本理论、方法和医疗保险有关知识。
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药品、财务与信息管理等。 【病种例数及技能要求】 (1) 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