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成立于1959年的家乐福集团是大卖场业态的首创者,是欧洲第一大零售商,仅次于沃尔玛的世界第二大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现拥有11,000多家营运零售单位,业务范围遍及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集团以三种主要经营业态引领市场:大型超市,超市以及折扣店。此外,家乐福还在一些国家发展了便利店和会员制量贩店。2004年集团税后销售额增至726.68亿欧元,员工总数超过43万人。2005年,家乐福在《财富》杂志编排的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2位。
作为中国最大的外资零售商,从1995年首次进入中国大陆至今,家乐福以低廉的价格、卓越的顾客服务和舒适的购物环境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消费品为经营理念。家乐福对顾客的承诺是在价格、商品种类、质量、服务及便利性等各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其“开心购物家乐福”、“一站式购物”等理念深受广大中国居民的青睐和肯定。 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影响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各种外部力量,它属于企业经营中的不可控因素,它既能给企业带来机会和效益,同时也会给企业造成威胁。本文以家乐福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为背景,运用国际市场营销学现有理论,对家乐福大型超市在中国现有的市场营销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技术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同时分析家乐福大型超市的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是指企业的经营活动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其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同时经济环境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环境,它直接地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崭新的势头在经济领域不断勇攀高峰,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过去的老三件到现在的老三件,中国居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居民食品用品消费的品牌意识增强,对于消费体验也更加注重,进而从传统杂乱无章的集贸市场转向超市、大卖场等现代流通渠道购买,极大的促进了中国零售行业,尤其是大型超市的发展。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2004年末,我国零售业共有法人企业35.3万个,其中内资企业占99.5%,外资企业占0.5%。从经营业态看,在综合零售中,百货商店占39.3%,超级市场占14.8%,其他综合零售占45.9%,彻底改变了过去经营模式比较单一的状况,形成了多层次、开放式的业态竞争发展新格局。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政治法律环境指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外部政治形势、状况以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化对市场营销活动带来的或可能带来的影响。在任何社会制度下,企业都是在一定的政治法律环境下运行的,因而企业营销活动必然要受到政治法律因素的规范、强制和约束。
在加入WTO之前,中国零售业对外资的进入有比较严格的限制,包括只允许设立合资公司、只能在规定的城市内开设规定数量(一个城市最多3家)的门店、开设新店需要经过严格复杂的审批程序等等。因此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外资开店步伐不是很快,大多在90年代中后期才进入中国。2004年之后,零售业对外资全面开放;并且,商务部决定自2008年9月12日始将外资商业企业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商务部门,家乐福等外资超市凭借成熟的管理模式、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品牌效应加速扩张,加剧行业竞争。 技术环境
在大型超级市场经营管理中大量应用现代科技有利于提高其竞争优势。现代零售业应用
的高新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信息、通讯、情报处理技术。其最主要的部分是MIS,它是改善信息收集与分析方式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其产品是一系列计算机处理过的报告,目的是使企业总部立刻找到问题答案;
2.物流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化的配送中心有现代化的分检技术、传输技术、堆码技术,形成高效率的现代化配送技术组合;
3.自动传感技术。如监控、摄像、报警系统,普遍应用了现代最新科技成果。
文化环境
文化对于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的影响范围最广、层次最深,渗透于营销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国际营销时不仅要分析了解东道国文化,还要适应东道国的文化并与之进行沟通,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保证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
家乐福无论到何处都致力于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环境,大量聘请当地员工,实现本土化管理,并为本土员工创造事业发展的机会。另外各门店95%以上的商品在当地采购,以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并贴近本地消费习惯。但是,过去两三年,家乐福一直负面消息不断,一位家乐福内部的管理人士表示,“家乐福已经是世界排名第二的零售巨头,不可能在食品安全上没有严格的操控规则。值得反思的是,虽然家乐福进入中国市场十余年,但是,管理的本土化,却总是遭遇一些挑战”。所以面对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家乐福能否开拓新纪元并非易事,更何况其他一些国际零售商在中国迅速崛起对其造成的影响。
提到文化环境,不得不说在文化环境中至关重要的民族心理。
2008年4月7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巴黎的传递遭到"藏独"分子的破坏,网友遂发起抵制法国企业的号召。之后有消息称,由于路易威登-莫特轩尼诗集团(LVMH)涉嫌曾予以"藏独"资金支持,而该集团刚刚成为家乐福的最大股东。家乐福一时间成为千夫所指,遭到网友的广泛抵制。随后,法国家乐福集团总裁迪朗22日在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家乐福不愿在政治中扮演任何角色。迪朗也坚决否认了家乐福是记者无国界组织合作伙伴的传闻。但是他的声明并没有得到广大中国网民的认可。同时,还有消息传出,家乐福要在"5.1"期间展开降价促销活动。事态被进一步扩大,最终演变为中法政府的对话。从这件事例足以可见民族心理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不管事件是否属实,或者结局怎样,但至少在短期内,家乐福在中国市场受到的冲击足以引起高管人员的重视。
前景广阔
美国学者Davidson,Bates&Bass于1976年提出了零售业的"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与产品生命周期一样,零售业态也要经过导入(革新)、成长、成熟、衰退四个发展阶段。从发达国家零售业态的演变历程看,人均GDP的增长是零售各子业态演变的决定因素,一般而言,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至3000美元是现代百货业的高速发展期,3000美元以上大型综合超市开始兴起,6000美元以上便利店业态流行,10000美元及12000美元以上仓储式商店和大型购物中心逐步繁荣。中国人均GDP在2008年突破3000美元,目前正是超市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从人均拥有的超市数量和面积看,2010年中国每万城镇人口拥有的超市(含大卖场、标超、便利店等业态)数量为2.26个,低于发达国家均值5.55,在金砖四国中位居第二,仅次于俄罗斯(2.55个)。平均每个城镇人口拥有的超市面积为0.20平米,低于发达国家均值0.34,但位居金砖四国首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卖场空间更大。2010年中国每万城镇人口拥有的大卖场数量仅为4.9个,远低于发达国家13.5个的均值水平,每城镇人口拥有的大卖场面积为0.043平米,低于发达国家0.096平米的均值。
市场定位
家乐福大型超级市场的目标市场锁定为大中型城市的中产阶级家庭。家乐福公司在进入中国所作的分析报告中指出,中国今天高收入阶层的消费结构类似于法国20世纪60年代,中国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新生的中产阶级,人数大约为1.5亿,年收入在1500-3000美元之间,容易接受新产品,这是家乐福发展的顾客基础。家乐福大型超市的目标顾客大多为注重商品和服务价值的家庭主妇,她们不仅关注价格,更关注性能价格比.”
发展策略
家乐福在中国的市场定位基本符合中国国情和居民消费意识,但是如何发挥其自身的品牌优势以及面对其他零售商迅速崛起的现状,对于家乐福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此,本人有一些拙见,仅供参考。
1、 了解公司的品牌优势和管理方面丰富的经验,制定在中国新的管理模式。
2、 把零售商品的质量放在第一位,推出性价比较高的商品组合。
3、 促销活动符合居民习惯。
4、 开拓新兴市场。
家乐福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成立于1959年的家乐福集团是大卖场业态的首创者,是欧洲第一大零售商,仅次于沃尔玛的世界第二大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现拥有11,000多家营运零售单位,业务范围遍及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集团以三种主要经营业态引领市场:大型超市,超市以及折扣店。此外,家乐福还在一些国家发展了便利店和会员制量贩店。2004年集团税后销售额增至726.68亿欧元,员工总数超过43万人。2005年,家乐福在《财富》杂志编排的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2位。
作为中国最大的外资零售商,从1995年首次进入中国大陆至今,家乐福以低廉的价格、卓越的顾客服务和舒适的购物环境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消费品为经营理念。家乐福对顾客的承诺是在价格、商品种类、质量、服务及便利性等各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其“开心购物家乐福”、“一站式购物”等理念深受广大中国居民的青睐和肯定。 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影响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各种外部力量,它属于企业经营中的不可控因素,它既能给企业带来机会和效益,同时也会给企业造成威胁。本文以家乐福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为背景,运用国际市场营销学现有理论,对家乐福大型超市在中国现有的市场营销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技术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同时分析家乐福大型超市的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是指企业的经营活动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其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同时经济环境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环境,它直接地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崭新的势头在经济领域不断勇攀高峰,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过去的老三件到现在的老三件,中国居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居民食品用品消费的品牌意识增强,对于消费体验也更加注重,进而从传统杂乱无章的集贸市场转向超市、大卖场等现代流通渠道购买,极大的促进了中国零售行业,尤其是大型超市的发展。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2004年末,我国零售业共有法人企业35.3万个,其中内资企业占99.5%,外资企业占0.5%。从经营业态看,在综合零售中,百货商店占39.3%,超级市场占14.8%,其他综合零售占45.9%,彻底改变了过去经营模式比较单一的状况,形成了多层次、开放式的业态竞争发展新格局。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政治法律环境指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外部政治形势、状况以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化对市场营销活动带来的或可能带来的影响。在任何社会制度下,企业都是在一定的政治法律环境下运行的,因而企业营销活动必然要受到政治法律因素的规范、强制和约束。
在加入WTO之前,中国零售业对外资的进入有比较严格的限制,包括只允许设立合资公司、只能在规定的城市内开设规定数量(一个城市最多3家)的门店、开设新店需要经过严格复杂的审批程序等等。因此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外资开店步伐不是很快,大多在90年代中后期才进入中国。2004年之后,零售业对外资全面开放;并且,商务部决定自2008年9月12日始将外资商业企业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商务部门,家乐福等外资超市凭借成熟的管理模式、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品牌效应加速扩张,加剧行业竞争。 技术环境
在大型超级市场经营管理中大量应用现代科技有利于提高其竞争优势。现代零售业应用
的高新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信息、通讯、情报处理技术。其最主要的部分是MIS,它是改善信息收集与分析方式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其产品是一系列计算机处理过的报告,目的是使企业总部立刻找到问题答案;
2.物流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化的配送中心有现代化的分检技术、传输技术、堆码技术,形成高效率的现代化配送技术组合;
3.自动传感技术。如监控、摄像、报警系统,普遍应用了现代最新科技成果。
文化环境
文化对于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的影响范围最广、层次最深,渗透于营销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国际营销时不仅要分析了解东道国文化,还要适应东道国的文化并与之进行沟通,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保证营销活动的顺利进行。
家乐福无论到何处都致力于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环境,大量聘请当地员工,实现本土化管理,并为本土员工创造事业发展的机会。另外各门店95%以上的商品在当地采购,以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并贴近本地消费习惯。但是,过去两三年,家乐福一直负面消息不断,一位家乐福内部的管理人士表示,“家乐福已经是世界排名第二的零售巨头,不可能在食品安全上没有严格的操控规则。值得反思的是,虽然家乐福进入中国市场十余年,但是,管理的本土化,却总是遭遇一些挑战”。所以面对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家乐福能否开拓新纪元并非易事,更何况其他一些国际零售商在中国迅速崛起对其造成的影响。
提到文化环境,不得不说在文化环境中至关重要的民族心理。
2008年4月7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巴黎的传递遭到"藏独"分子的破坏,网友遂发起抵制法国企业的号召。之后有消息称,由于路易威登-莫特轩尼诗集团(LVMH)涉嫌曾予以"藏独"资金支持,而该集团刚刚成为家乐福的最大股东。家乐福一时间成为千夫所指,遭到网友的广泛抵制。随后,法国家乐福集团总裁迪朗22日在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家乐福不愿在政治中扮演任何角色。迪朗也坚决否认了家乐福是记者无国界组织合作伙伴的传闻。但是他的声明并没有得到广大中国网民的认可。同时,还有消息传出,家乐福要在"5.1"期间展开降价促销活动。事态被进一步扩大,最终演变为中法政府的对话。从这件事例足以可见民族心理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不管事件是否属实,或者结局怎样,但至少在短期内,家乐福在中国市场受到的冲击足以引起高管人员的重视。
前景广阔
美国学者Davidson,Bates&Bass于1976年提出了零售业的"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与产品生命周期一样,零售业态也要经过导入(革新)、成长、成熟、衰退四个发展阶段。从发达国家零售业态的演变历程看,人均GDP的增长是零售各子业态演变的决定因素,一般而言,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至3000美元是现代百货业的高速发展期,3000美元以上大型综合超市开始兴起,6000美元以上便利店业态流行,10000美元及12000美元以上仓储式商店和大型购物中心逐步繁荣。中国人均GDP在2008年突破3000美元,目前正是超市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从人均拥有的超市数量和面积看,2010年中国每万城镇人口拥有的超市(含大卖场、标超、便利店等业态)数量为2.26个,低于发达国家均值5.55,在金砖四国中位居第二,仅次于俄罗斯(2.55个)。平均每个城镇人口拥有的超市面积为0.20平米,低于发达国家均值0.34,但位居金砖四国首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卖场空间更大。2010年中国每万城镇人口拥有的大卖场数量仅为4.9个,远低于发达国家13.5个的均值水平,每城镇人口拥有的大卖场面积为0.043平米,低于发达国家0.096平米的均值。
市场定位
家乐福大型超级市场的目标市场锁定为大中型城市的中产阶级家庭。家乐福公司在进入中国所作的分析报告中指出,中国今天高收入阶层的消费结构类似于法国20世纪60年代,中国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新生的中产阶级,人数大约为1.5亿,年收入在1500-3000美元之间,容易接受新产品,这是家乐福发展的顾客基础。家乐福大型超市的目标顾客大多为注重商品和服务价值的家庭主妇,她们不仅关注价格,更关注性能价格比.”
发展策略
家乐福在中国的市场定位基本符合中国国情和居民消费意识,但是如何发挥其自身的品牌优势以及面对其他零售商迅速崛起的现状,对于家乐福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此,本人有一些拙见,仅供参考。
1、 了解公司的品牌优势和管理方面丰富的经验,制定在中国新的管理模式。
2、 把零售商品的质量放在第一位,推出性价比较高的商品组合。
3、 促销活动符合居民习惯。
4、 开拓新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