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大家刘渡舟治肝八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庆国 教授

这八个治法主要是疏、利、清、活、温、和、消、补。疏就是疏肝解郁,因为肝脏是喜条达舒畅而恶抑郁的,肝炎的时候因为湿热毒邪内侵,影响肝脏正常的疏泄功能,就会出现肝气不疏,像食欲不振、两胁不适,都是肝气不疏的反应,在整个乙肝的治疗过程当中,都不能忘记疏肝之法。疏肝的常用药物当然非柴胡莫属,另外还有生麦芽、香附等。疏肝解郁的法则,要贯穿肝炎治疗的始终,所以乙肝病人的治疗中常用柴胡剂加减,其理也在于此。这里就说到柴胡的问题,因为有很多人认为柴胡会劫肝阴,因此对于乙肝病人还是有所顾忌,那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大概应当这样认识:柴胡对于一些肝阴不虚的病人,它不存在劫肝阴的问题,比如在用于外感的时候柴胡宜重,尤其治疗一些难退的高热,可以用到二十几克。但是在内伤病当中,要用柴胡疏肝解郁和升提的功能,这时用量少一点也行,5、6克就够。而在乙型肝炎的后期,或者是肝硬化的时候,有一类病人肝阴虚,表现为舌红苔少,甚至舌绛,这时候疏肝还是需要用柴胡,但是柴胡毕竟是一个辛味的药,对于肝阴虚的病人,的确偏燥,有劫肝阴的问题,所以此时用量要小,3、5克即足够,同时还要加入一些养肝阴的药物,最好的养肝阴的药物就是白芍。

第二个治法是利,主要是清利湿热,因为乙肝病人的全过程都有湿热未清,没有湿热的情况很少,或者湿重于热,或者热重于湿,或者湿热并重,或者正虚兼有湿热,因为乙肝病毒从属性上来看,就是属于湿热之邪。湿热可以从小便清利,也可以通大便来通利,从小便清利可以用栀子、茅根、茯苓、泽泻、滑石,通利大便的时候,也是要经常要用到栀子,还有大黄,一定要使二便保持通畅,使湿热之邪通过小便而下,瘀热之邪从大便而出。尤其是发黄的病人,古人认为发黄与血分有关,在用大黄保持大便通畅的同时,既能活血,又能利气。在《神农本草经》当中,只有两个药有推陈致新之功,一个是柴胡,另一个就是大黄,所以大黄这味药是非常好用的。

第三是清法,就是清热解毒,乙肝病毒有热的方面,如果不用清热的方法,是祛除不了的,而疫毒之邪,即传染性的邪气,不清也是不可能解除的。清法的药,刘老经常用到凤尾草,凤尾草南方居多,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另外还有垂盆草、虎杖、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

第四法是活,即活血化瘀,因为到了慢性肝炎的阶段,必然要由气分到血分,到肝纤维化的时候,就会进入到络脉,病久入络,此时就需要加入血分药,用活血化瘀或者是用虫类搜剔之品。刘老在柴胡活络汤中用的药,基本上都是他常用的血分药,例如泽兰、茜草、丹参、苏木,那么虫类搜剔之品,刘老常用的是土鳖虫,一般用6~10g,重的时候也会用到虻虫。

第五个是温法,就是温补阳气,因为在肝炎病人当中,很多病人有脾阳虚或肾阳虚的证候,尤其在后期,常出现脾阳不足、肝郁脾虚、肝热脾寒,因此温补脾阳就非常重要,常用药物如白术、干姜、益智仁。要提一下的是,在很多情况下温通肝的阳气也非常重要,刘老常在清热解毒的药物当中加入一些温肝的药,不论是降酶,还是清除乙肝病毒,其效果都非常好,常用的温肝药如桂枝,用3~6g即可。

第六个是和,到了肝炎后期的时候,正虚邪实,湿热未清,有的伤阴,有的动血,有的瘀血,病机特别复杂,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还可能夹有很多其他的病理产物。这个时候一定不能忘记调和阴阳、调和气血的方法,使阴阳自和,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现在要建设和谐社会,我们中医也提倡和谐的机体,我们常讲阴阳平衡,其实阴阳平衡并不是最高境界,阴阳的和调才是最高境界,因为平衡有低水平的平衡,也有高水平的平衡,它跟和谐是不一样的。

第七个是消,就是消除癥瘕积聚,主要是针对肝硬化或脾大的病人,要用软坚散结的方法,如鳖甲、牡蛎、土鳖虫等药。

第八个是补,就是补益正气,我刚才讲到了,乙肝病人常有免疫应答的不正常,就是正气不足,所以要补益正气,扶正的话,补气用得比较多,在乙肝的慢性阶段,常用黄芪、白术、茯苓、生晒参之类。这时候不能够因为湿热未清就不补,就担心关门留邪,其实并非如此,在很多的疾病当中,例如即便是新感,如果有正虚的情况,加上几克人参,效果就会很好,所以如果有正气虚存在,就要适时用补,不管是新病久病,乙肝病人更是这样,更何况乙肝病人本来就是久病的多,新病的少,所以更要扶正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真正的清除病毒之法,不是用清热解毒药,而是通过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把病毒清除出去。还有养阴法,肝硬化后期的病人也经常有阴伤,常用药物有白芍、当归、枸杞、山萸肉等,但在补阴过程中,经常容易造成转氨酶升高,这个不要紧,是一过性的,当机体调整到一定程度,就会再次降下来,所以不用担心,但是要有心理准备,要心里清楚,也要要告诉患者不用担心。

这八个方法,在各个不同阶段,是混合应用的,因为病情是错综复杂的,在慢性期时也会用到急性期的一些方,在急性期当中有时候也会用到慢性期的一些方,虽然我们把这八个法和十六个方证单独拿出来谈,但在使用的时候,是根据不同病情,结合使用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庆国 教授

这八个治法主要是疏、利、清、活、温、和、消、补。疏就是疏肝解郁,因为肝脏是喜条达舒畅而恶抑郁的,肝炎的时候因为湿热毒邪内侵,影响肝脏正常的疏泄功能,就会出现肝气不疏,像食欲不振、两胁不适,都是肝气不疏的反应,在整个乙肝的治疗过程当中,都不能忘记疏肝之法。疏肝的常用药物当然非柴胡莫属,另外还有生麦芽、香附等。疏肝解郁的法则,要贯穿肝炎治疗的始终,所以乙肝病人的治疗中常用柴胡剂加减,其理也在于此。这里就说到柴胡的问题,因为有很多人认为柴胡会劫肝阴,因此对于乙肝病人还是有所顾忌,那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大概应当这样认识:柴胡对于一些肝阴不虚的病人,它不存在劫肝阴的问题,比如在用于外感的时候柴胡宜重,尤其治疗一些难退的高热,可以用到二十几克。但是在内伤病当中,要用柴胡疏肝解郁和升提的功能,这时用量少一点也行,5、6克就够。而在乙型肝炎的后期,或者是肝硬化的时候,有一类病人肝阴虚,表现为舌红苔少,甚至舌绛,这时候疏肝还是需要用柴胡,但是柴胡毕竟是一个辛味的药,对于肝阴虚的病人,的确偏燥,有劫肝阴的问题,所以此时用量要小,3、5克即足够,同时还要加入一些养肝阴的药物,最好的养肝阴的药物就是白芍。

第二个治法是利,主要是清利湿热,因为乙肝病人的全过程都有湿热未清,没有湿热的情况很少,或者湿重于热,或者热重于湿,或者湿热并重,或者正虚兼有湿热,因为乙肝病毒从属性上来看,就是属于湿热之邪。湿热可以从小便清利,也可以通大便来通利,从小便清利可以用栀子、茅根、茯苓、泽泻、滑石,通利大便的时候,也是要经常要用到栀子,还有大黄,一定要使二便保持通畅,使湿热之邪通过小便而下,瘀热之邪从大便而出。尤其是发黄的病人,古人认为发黄与血分有关,在用大黄保持大便通畅的同时,既能活血,又能利气。在《神农本草经》当中,只有两个药有推陈致新之功,一个是柴胡,另一个就是大黄,所以大黄这味药是非常好用的。

第三是清法,就是清热解毒,乙肝病毒有热的方面,如果不用清热的方法,是祛除不了的,而疫毒之邪,即传染性的邪气,不清也是不可能解除的。清法的药,刘老经常用到凤尾草,凤尾草南方居多,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另外还有垂盆草、虎杖、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

第四法是活,即活血化瘀,因为到了慢性肝炎的阶段,必然要由气分到血分,到肝纤维化的时候,就会进入到络脉,病久入络,此时就需要加入血分药,用活血化瘀或者是用虫类搜剔之品。刘老在柴胡活络汤中用的药,基本上都是他常用的血分药,例如泽兰、茜草、丹参、苏木,那么虫类搜剔之品,刘老常用的是土鳖虫,一般用6~10g,重的时候也会用到虻虫。

第五个是温法,就是温补阳气,因为在肝炎病人当中,很多病人有脾阳虚或肾阳虚的证候,尤其在后期,常出现脾阳不足、肝郁脾虚、肝热脾寒,因此温补脾阳就非常重要,常用药物如白术、干姜、益智仁。要提一下的是,在很多情况下温通肝的阳气也非常重要,刘老常在清热解毒的药物当中加入一些温肝的药,不论是降酶,还是清除乙肝病毒,其效果都非常好,常用的温肝药如桂枝,用3~6g即可。

第六个是和,到了肝炎后期的时候,正虚邪实,湿热未清,有的伤阴,有的动血,有的瘀血,病机特别复杂,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还可能夹有很多其他的病理产物。这个时候一定不能忘记调和阴阳、调和气血的方法,使阴阳自和,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现在要建设和谐社会,我们中医也提倡和谐的机体,我们常讲阴阳平衡,其实阴阳平衡并不是最高境界,阴阳的和调才是最高境界,因为平衡有低水平的平衡,也有高水平的平衡,它跟和谐是不一样的。

第七个是消,就是消除癥瘕积聚,主要是针对肝硬化或脾大的病人,要用软坚散结的方法,如鳖甲、牡蛎、土鳖虫等药。

第八个是补,就是补益正气,我刚才讲到了,乙肝病人常有免疫应答的不正常,就是正气不足,所以要补益正气,扶正的话,补气用得比较多,在乙肝的慢性阶段,常用黄芪、白术、茯苓、生晒参之类。这时候不能够因为湿热未清就不补,就担心关门留邪,其实并非如此,在很多的疾病当中,例如即便是新感,如果有正虚的情况,加上几克人参,效果就会很好,所以如果有正气虚存在,就要适时用补,不管是新病久病,乙肝病人更是这样,更何况乙肝病人本来就是久病的多,新病的少,所以更要扶正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真正的清除病毒之法,不是用清热解毒药,而是通过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把病毒清除出去。还有养阴法,肝硬化后期的病人也经常有阴伤,常用药物有白芍、当归、枸杞、山萸肉等,但在补阴过程中,经常容易造成转氨酶升高,这个不要紧,是一过性的,当机体调整到一定程度,就会再次降下来,所以不用担心,但是要有心理准备,要心里清楚,也要要告诉患者不用担心。

这八个方法,在各个不同阶段,是混合应用的,因为病情是错综复杂的,在慢性期时也会用到急性期的一些方,在急性期当中有时候也会用到慢性期的一些方,虽然我们把这八个法和十六个方证单独拿出来谈,但在使用的时候,是根据不同病情,结合使用的。


相关文章

  • 蛇年新春对联:八法龙蛇寻奥妙
  • [小编寄语]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蛇年新春对联-----八法龙蛇寻奥妙,文章仅供大家参考: 升平岁辞戊辰 盛世春迎已巳 八法龙蛇寻奥妙 万方翰墨出精微 笔走龙蛇资雅韵 诗题福寿贺新春 辰龙回宫欣报捷 巳蛇出洞喜迎新 辰岁腾飞惊广宇 巳年奋搏 ...查看


  • 2013蛇年新春对联之八法龙蛇寻奥妙
  •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2013蛇年新春对联之八法龙蛇寻奥妙,供大家参考. 丰年盛景龙蛇舞 新岁春光彩蝶飞 丰稔龙年留喜气 小康蛇岁溢春潮 丰收喜讯龙刚报 长寿灵芝蛇又衔 丰岁龙腾盈喜气 新年蛇跃涌春潮 风调雨顺年丰稔 龙去蛇来岁吉祥 风光无限蛇开 ...查看


  • 亲友书07
  • 第七节课 思考题 26.作为一个修行人,就算你没有其他功德, 至少也应具备什么功德?为什么? 27.在本论中,作者教诫如何断除世间八法? 有人认为: "不被八风所动,是出家人很高的境 界,在家人根本做不到. "这种说法正 ...查看


  • 太极浑圆桩
  • 太极混元桩 钟声飘扬12-广东 2012-01-28 11:41:49 回复 转载到       太极混元桩 1.起式:双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双足的宽度略宽于肩),两膝微屈,上身自然直立,不偏不倚;两手自然下垂,手不贴身. 2 ...查看


  • 子午流注)
  • (一) 子午流注针法的概念 子午流注针法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腧.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原理,运用阴阳.五行理论,以天干.地支为推算工具,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针刺取穴方法[1].它强调的是针刺治 ...查看


  • 永字八法新解
  • 永字八法新解 "永字八法"新解 永"字共有八画.画画不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汉字楷书的点画形式. 一.侧(点) 点是最短的笔画,天生走势不足,运动感薄弱,写得不好,容易成为向心的.内倾的一个圆,以封闭的形式与周围 ...查看


  • 灵龟八法按时取穴治疗黄褐斑29例临床观察
  • ·70·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 Jun.2008 Vol.15 No.6 灵龟八法按时取穴治疗黄褐斑29例临床观察 杨丽鹍, 指导老师:张学丽, 刘 颖 (1.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北京中西 ...查看


  • 太极十三式 1
  • 太極十三式口訣心法 熱度 1已有 816 次閱讀2011-1-13 10:18 太極拳以十三式為法,以陰陽互為.以無極生太極的理念為主.參以天地風雲.日月雷電.以飛禽走獸之神形.遠取諸物.近取諸身.要緊記:棚 捋 擠 按 采 挒 肘 靠 進 ...查看


  • 子午流注开穴法
  • 子午流注按时开穴法详解 按照针灸治疗时间选取相应的五腧穴和原穴进行针灸治疗的方法.常用的有纳甲法和纳子法两种,此外,还有养子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穴的时间单位,每天轮流六十六穴,又称一日取六十六穴法. 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