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故障应急预案
1、目的
为了提升本单位应对电梯运行使用中各类意外伤人和困人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电梯伤人和困人事故的危害,特制定本预案。
2、依据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
3、职责
3.1 使用单位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有效地落实相应的电梯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在处理事故时的职责。 3.2 电梯管理人员应有效掌控本单位区域内电梯设备数量、安装位置分布等情况。
3.3 电梯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应急知识的培训及演练。
4、预防预警
4.1 对于可能造成电梯困人的一些公告,例如:地震、暴风雪、台风、洪水、水灾、停电、施工项目等,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4.2 对于存在安全故障隐患或缺陷的电梯,应及时停止运行,通知电梯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排除故障后再投入运行。 4.3 应急救援通讯保障,电梯轿厢内的紧急报警装置应能与有人值守的建筑物救援中心(或管理机构)联通,应急救援电话应24小时有人值守,救援组成人员的手机要24小时开机。 5、应急响应
5.1 启动程序
5.1.1 电梯发生意外时,受困人员应利用紧急报警装置、轿厢内的救援电话、直接喊话、手机、直接拨打“110”
或“119”等方式,将救援信息发布给电梯外面的人员,受困人员不应强行拨、打开,应耐心等待救援。
5.1.2 电梯使用单位在接到救援信息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向电梯维修单位发出应急救援信息,安排人员与受困人员取得联系,进行初级救护工作。
如果需要采取医疗措施,可拨打电话“120”,联系医疗救助。
发生火灾、建筑物受损,可以拨打电话“119”,联系消防部门救助。
发生重大事故,应向当地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区域应急指挥部报告。
5.2 紧急处置
5.2.1 针对电梯轿厢内受困人员:应急救援人员与电梯子轿厢人员保持联系,对受困人员进行安抚;提示电梯轿厢内人员保持安静,尽可能远离电梯轿门,配合救援活动;如果需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轿厢内病人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
5.2.2 针对伤员:采取必要扶助措施;采取必要的包扎、止血措施;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救护工作。
5.2.3 防止事故的扩大发展,可以通过操作“急停按钮”、“切断电源”等方法,使事故电梯停止运行。
5.2.4 建立有利于开展应急救援活动的环境,例如:灭火、疏散现场群众、维护应急救援现场秩序、设置警示标志等。
5.3 应急救援实施
5.3.1 如果电梯专业维修人员能够对电梯进行操作和控制,采取电梯专业维修人员的常规救援措施。
5.3.2 如果维修人员不能对电梯进行操作和控制,立即请求专业的消防人员支援,采取消防人员的特殊救援措施,发
挥消防人员高空作业能力强、经验丰富、高空作业设备和特殊救援设备齐全的优势。
5.3.3 如果电梯不具备专业救援条件(如:建筑物危房、恐怖、毒气泄漏等),应请求专业部门支援。
6、后期处置
6.1 电梯设备发生事件或事故后,必须对电梯进行全面的检修,经检验合格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6.2 应及时吸取事故教训,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电梯应急预案。
7、宣传、培训和演练
7.1 宣传教育
广泛宣传电梯使用知识、紧急情况下避险方法,提高公众自我保护能力。
7.2 培训
定期进行救援知识的专业培训,提高救援技能。
7.3 演练
7.3.1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习和演练。
7.3.2 在演练过程中,应注意演练人员的安全并做好演练记录。
武汉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印制
电梯故障应急预案
1、目的
为了提升本单位应对电梯运行使用中各类意外伤人和困人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电梯伤人和困人事故的危害,特制定本预案。
2、依据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
3、职责
3.1 使用单位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有效地落实相应的电梯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在处理事故时的职责。 3.2 电梯管理人员应有效掌控本单位区域内电梯设备数量、安装位置分布等情况。
3.3 电梯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应急知识的培训及演练。
4、预防预警
4.1 对于可能造成电梯困人的一些公告,例如:地震、暴风雪、台风、洪水、水灾、停电、施工项目等,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4.2 对于存在安全故障隐患或缺陷的电梯,应及时停止运行,通知电梯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排除故障后再投入运行。 4.3 应急救援通讯保障,电梯轿厢内的紧急报警装置应能与有人值守的建筑物救援中心(或管理机构)联通,应急救援电话应24小时有人值守,救援组成人员的手机要24小时开机。 5、应急响应
5.1 启动程序
5.1.1 电梯发生意外时,受困人员应利用紧急报警装置、轿厢内的救援电话、直接喊话、手机、直接拨打“110”
或“119”等方式,将救援信息发布给电梯外面的人员,受困人员不应强行拨、打开,应耐心等待救援。
5.1.2 电梯使用单位在接到救援信息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向电梯维修单位发出应急救援信息,安排人员与受困人员取得联系,进行初级救护工作。
如果需要采取医疗措施,可拨打电话“120”,联系医疗救助。
发生火灾、建筑物受损,可以拨打电话“119”,联系消防部门救助。
发生重大事故,应向当地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区域应急指挥部报告。
5.2 紧急处置
5.2.1 针对电梯轿厢内受困人员:应急救援人员与电梯子轿厢人员保持联系,对受困人员进行安抚;提示电梯轿厢内人员保持安静,尽可能远离电梯轿门,配合救援活动;如果需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轿厢内病人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
5.2.2 针对伤员:采取必要扶助措施;采取必要的包扎、止血措施;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救护工作。
5.2.3 防止事故的扩大发展,可以通过操作“急停按钮”、“切断电源”等方法,使事故电梯停止运行。
5.2.4 建立有利于开展应急救援活动的环境,例如:灭火、疏散现场群众、维护应急救援现场秩序、设置警示标志等。
5.3 应急救援实施
5.3.1 如果电梯专业维修人员能够对电梯进行操作和控制,采取电梯专业维修人员的常规救援措施。
5.3.2 如果维修人员不能对电梯进行操作和控制,立即请求专业的消防人员支援,采取消防人员的特殊救援措施,发
挥消防人员高空作业能力强、经验丰富、高空作业设备和特殊救援设备齐全的优势。
5.3.3 如果电梯不具备专业救援条件(如:建筑物危房、恐怖、毒气泄漏等),应请求专业部门支援。
6、后期处置
6.1 电梯设备发生事件或事故后,必须对电梯进行全面的检修,经检验合格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6.2 应及时吸取事故教训,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电梯应急预案。
7、宣传、培训和演练
7.1 宣传教育
广泛宣传电梯使用知识、紧急情况下避险方法,提高公众自我保护能力。
7.2 培训
定期进行救援知识的专业培训,提高救援技能。
7.3 演练
7.3.1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习和演练。
7.3.2 在演练过程中,应注意演练人员的安全并做好演练记录。
武汉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