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业建议

回顾这两年的水产养殖业,2005年的发展是很顺利的,2006年就不是那么顺了。有两件事情令人记忆深刻:一是从2005年第四季度开始到2006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鱼价低迷,鱼不好卖;二是以北方的多宝鱼事件和南方的孔雀石绿事件为代表的水产品药残事件,引发水产品的安全问题。这两件事都使水产养殖业遭受挫折,使水产养殖户蒙受经济损失,发人深省。

去年出现的问题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或者说,面对去年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

一、要树立经营渔业的观念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理念。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经济效益引导社会资源的分配,保证社会物资的供求平衡。我们要主动适应、运用这个规律。我们搞水产养殖,就要考虑(预测)哪些养殖项目更能赚钱,把财力、人力、物力投到这些项目上去。所以,应该提出和树立“效益养殖”或者“效益渔业”的概念。通俗地讲,就是搞水产养殖是为了赚钱,要从多赚钱的角度去考虑养什么,养多少,怎么养。 另一个方面,现在不是吃鱼难的年代,鱼不再是“皇帝女儿不愁嫁”,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所以,我们不能用单纯的生产观念去搞养殖,而必须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用经营的观念去搞养殖。水产养殖户朋友一定要学会经营,会经营才能多赚钱。不会经营的,生产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发现,有不少地方,本地人养鱼、养虾的不大赚钱,倒是浙江人到那里养鱼的多,规模也大,舍得投入,很能赚钱,就是因为理念有差异,浙江人会经营,他们的经营理念比较先进。

有的养殖户朋友以为投入少一点,例如少投饲料,或选用低质廉价饲料,利润率会高一些,能多赚钱。这是不对的。毫无疑问,池塘有原初生产力,不投饲料、肥料也能产出一些鱼。少用饲料、多利用原初生产力,表面上看来可行,实际上很不划算。投饲不足,或质量过低,鱼没有吃饱、吃好,吃进去的营养物,用于维持生命和活动的占绝大部分,能用于生长的很少,饲料系数增高,养殖成本反而增加。并且鱼生长得慢,单产低,养殖周期长,每斤鱼分摊的塘租高。即使能实现较高利润率,由于产量低,赚的钱也不多。例如,传统的生态养殖法养鱼,一亩塘产300斤鱼算是比较高的产量,就算1斤鱼赚2元,一亩塘也只能赚600元。用配合饲料养鱼,一亩塘产2000-4000斤鱼,即使每斤鱼赚0.5元,一亩塘也能赚1000-2000元。所以,要舍得投入(当然要会投入,不是乱投入),高投入,才能高产出,才能多赚钱。 又有一些养殖户朋友以为鱼养得越多,赚的钱越多。其实不一定。因为这要看利润率。如果是亏损的,鱼养得越多,亏得越多。养鱼赚不赚钱,赚多少钱,除了养殖的数量之外,还决定于我们的鱼种、水质、当年的气候、养殖技术(包括防治病技术)、管理等,特别是饲料好不好,投喂是否得当——因为饲料是养殖的最大投入,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鱼的价格。去年,广东西部湛江、茂名一带,由于集中卖鱼时节适逢罗非鱼价格低迷,一些养殖户告诉我,使用其他厂家饲料的养殖户很多都亏了,使用通威罗非鱼饲料的养殖户却都赚了钱,没有出现亏损的,因为通威饲料的性价比高。这使我和欣慰,因为茂名公司的罗非鱼饲料配方是我做的。一位吴川市的朋友陈金胜,是通威饲料的忠诚用户兼经销商,他很精明,为了信守诺言,按期归还赊欠的饲料款,在鱼价低迷期,他忍痛捕完了一口塘27亩的罗非鱼,卖了11.66万斤,赚了11.31万元(饲料按开票价计算),剩下的鱼,虽然已长到2斤/尾左右,他不卖了,要等鱼价反调。到今年一月下旬,我到他那里去的时候,他高兴地告诉我,就在当天鱼价涨了0.5元/斤,他剩下的20万斤鱼,单涨价便多赚了10万元。由此可见,饲料和鱼价对养鱼赚不赚钱,赚多少钱,影响有多大!鱼价低,更显出好饲料的优越性。 饲料,我们可以选择,也应该选择使用。鱼价,是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的,我们似乎很无奈。在鱼价不好的时候,常常听到一些养殖户朋友埋怨鱼价低。但是,西细细想来,这鱼价低迷和我们养殖户也有密切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我们造成的,是我们不会经营造成的。

在国内市场来说,鱼价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大宗产品出塘集中,数量多了,供过于求;二是产品的安全性出了问题,主要是药残问题发生了,对健康形成安全隐患,严重挫伤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这不是和我们养殖户有关吗?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错开上市时间,获得较好的消费价格呢?我们是不是应该严格实行健康养殖、无公害养殖,彻底消除药残问题,给消费者提供安全保障呢?这些都是应该从经营的角度去思考,去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

“人无我有,人迟我早,人劣我优。”这是经营的诀窍,是我们养殖户要去追求的目标。

二、要从消费市场的需求去规划我们的养殖活动

我们过去的水产养殖,大体上也是根据市场需求去生产的,例如:北方人喜欢吃鲤鱼,北方地区养鲤鱼的就多;广东人不喜欢吃鲤鱼,所以广东很少养鲤鱼,等等。现在,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市场需求是否发生了变化和继续发生变化?水产品作为一种商品,主要是供城市人口消费的。城市人口是中国人口中最活跃的部分,整个消费群体都在变化中,即使是打工族也在变化中。解决了温饱问题后,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后,人们的消费会倾向于多样化,追求花色品种和口味、风味。人口的新陈代谢和全国范围内人口的大流动,促进了这种变化。我们搞水产养殖,应该看到这种变化并适应它。具体说来,我有以下建议:

1、每一区域在保持主导养殖品种的同时,要开展多品种养殖

我国各个区域历史地形成一些主导养殖品种,例如:北方的鲤鱼,苏北的鲫鱼,苏南的鳊鱼和青鱼,广东和两湖的草鱼,等等。这是长期积淀下来的市场消费习惯决定的,短期内不会改变。但是,新的消费品种的需求在增加,这也是事实。可以这样考虑,原有消费的基础部分是主导品种,新增消费部分为新的非主导品种。如果新增部分仍为主导品种,并且增幅又较大,就可能出现主导品种过剩而烂市,带动整个水产品市场价格低迷。因此,应建立以主导品种为基干的多品种养殖体系。这样,主导品种保证了市场的基本需求,新品种适应市场的新需求,刺激市场消费,就能保证供需相对平衡,出现价格低迷的可能性就大大下降了。对于养殖户来说,同时养两三个品种,就可能规避某个品种烂市造成全线崩溃的风险。 所谓新品种,不一定是名、特、优品种,也可以是常规品种。我专指过去当地没有养殖过或没有大规模养殖过的品种。例如,北方可以养一些草鱼。养什么,要根据市场需求的现状和预测决定。新品种养殖,无论是名、特、优品种,还是常规品种,在技术和管理上与主导品种养殖会有些不同,甚至有技术难度。这就要求技术上要进步,需要技术投入。有些养殖户怕草鱼多病,不好养,不敢养草鱼,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正因为需要有技术,形成技术壁垒,别人不容易进入,反而保护了进入者的利益。

2、提倡多品种混养

混养是我国鱼类养殖八字精养法之一。它协调了不同种鱼类的不同食性、习性,充分利用了不同水层和不同饵料生物,提高了池塘的载鱼力和养殖产量。随着配合饲料的使用,有些地方废弃了混养的养殖模式。我认为现在应该提倡恢复一品种为主、多品种混养的模式。这样做,能获得更好的效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主产品种烂市的风险。沿海还有鱼虾混养的做法,南美白对虾和罗非鱼等混养,有效地降低了虾的生产成本,大大减少了虾病的发生,获得很好的效果。

回顾这两年的水产养殖业,2005年的发展是很顺利的,2006年就不是那么顺了。有两件事情令人记忆深刻:一是从2005年第四季度开始到2006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鱼价低迷,鱼不好卖;二是以北方的多宝鱼事件和南方的孔雀石绿事件为代表的水产品药残事件,引发水产品的安全问题。这两件事都使水产养殖业遭受挫折,使水产养殖户蒙受经济损失,发人深省。

去年出现的问题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或者说,面对去年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

一、要树立经营渔业的观念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理念。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经济效益引导社会资源的分配,保证社会物资的供求平衡。我们要主动适应、运用这个规律。我们搞水产养殖,就要考虑(预测)哪些养殖项目更能赚钱,把财力、人力、物力投到这些项目上去。所以,应该提出和树立“效益养殖”或者“效益渔业”的概念。通俗地讲,就是搞水产养殖是为了赚钱,要从多赚钱的角度去考虑养什么,养多少,怎么养。 另一个方面,现在不是吃鱼难的年代,鱼不再是“皇帝女儿不愁嫁”,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所以,我们不能用单纯的生产观念去搞养殖,而必须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用经营的观念去搞养殖。水产养殖户朋友一定要学会经营,会经营才能多赚钱。不会经营的,生产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发现,有不少地方,本地人养鱼、养虾的不大赚钱,倒是浙江人到那里养鱼的多,规模也大,舍得投入,很能赚钱,就是因为理念有差异,浙江人会经营,他们的经营理念比较先进。

有的养殖户朋友以为投入少一点,例如少投饲料,或选用低质廉价饲料,利润率会高一些,能多赚钱。这是不对的。毫无疑问,池塘有原初生产力,不投饲料、肥料也能产出一些鱼。少用饲料、多利用原初生产力,表面上看来可行,实际上很不划算。投饲不足,或质量过低,鱼没有吃饱、吃好,吃进去的营养物,用于维持生命和活动的占绝大部分,能用于生长的很少,饲料系数增高,养殖成本反而增加。并且鱼生长得慢,单产低,养殖周期长,每斤鱼分摊的塘租高。即使能实现较高利润率,由于产量低,赚的钱也不多。例如,传统的生态养殖法养鱼,一亩塘产300斤鱼算是比较高的产量,就算1斤鱼赚2元,一亩塘也只能赚600元。用配合饲料养鱼,一亩塘产2000-4000斤鱼,即使每斤鱼赚0.5元,一亩塘也能赚1000-2000元。所以,要舍得投入(当然要会投入,不是乱投入),高投入,才能高产出,才能多赚钱。 又有一些养殖户朋友以为鱼养得越多,赚的钱越多。其实不一定。因为这要看利润率。如果是亏损的,鱼养得越多,亏得越多。养鱼赚不赚钱,赚多少钱,除了养殖的数量之外,还决定于我们的鱼种、水质、当年的气候、养殖技术(包括防治病技术)、管理等,特别是饲料好不好,投喂是否得当——因为饲料是养殖的最大投入,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鱼的价格。去年,广东西部湛江、茂名一带,由于集中卖鱼时节适逢罗非鱼价格低迷,一些养殖户告诉我,使用其他厂家饲料的养殖户很多都亏了,使用通威罗非鱼饲料的养殖户却都赚了钱,没有出现亏损的,因为通威饲料的性价比高。这使我和欣慰,因为茂名公司的罗非鱼饲料配方是我做的。一位吴川市的朋友陈金胜,是通威饲料的忠诚用户兼经销商,他很精明,为了信守诺言,按期归还赊欠的饲料款,在鱼价低迷期,他忍痛捕完了一口塘27亩的罗非鱼,卖了11.66万斤,赚了11.31万元(饲料按开票价计算),剩下的鱼,虽然已长到2斤/尾左右,他不卖了,要等鱼价反调。到今年一月下旬,我到他那里去的时候,他高兴地告诉我,就在当天鱼价涨了0.5元/斤,他剩下的20万斤鱼,单涨价便多赚了10万元。由此可见,饲料和鱼价对养鱼赚不赚钱,赚多少钱,影响有多大!鱼价低,更显出好饲料的优越性。 饲料,我们可以选择,也应该选择使用。鱼价,是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的,我们似乎很无奈。在鱼价不好的时候,常常听到一些养殖户朋友埋怨鱼价低。但是,西细细想来,这鱼价低迷和我们养殖户也有密切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我们造成的,是我们不会经营造成的。

在国内市场来说,鱼价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大宗产品出塘集中,数量多了,供过于求;二是产品的安全性出了问题,主要是药残问题发生了,对健康形成安全隐患,严重挫伤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这不是和我们养殖户有关吗?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错开上市时间,获得较好的消费价格呢?我们是不是应该严格实行健康养殖、无公害养殖,彻底消除药残问题,给消费者提供安全保障呢?这些都是应该从经营的角度去思考,去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

“人无我有,人迟我早,人劣我优。”这是经营的诀窍,是我们养殖户要去追求的目标。

二、要从消费市场的需求去规划我们的养殖活动

我们过去的水产养殖,大体上也是根据市场需求去生产的,例如:北方人喜欢吃鲤鱼,北方地区养鲤鱼的就多;广东人不喜欢吃鲤鱼,所以广东很少养鲤鱼,等等。现在,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市场需求是否发生了变化和继续发生变化?水产品作为一种商品,主要是供城市人口消费的。城市人口是中国人口中最活跃的部分,整个消费群体都在变化中,即使是打工族也在变化中。解决了温饱问题后,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后,人们的消费会倾向于多样化,追求花色品种和口味、风味。人口的新陈代谢和全国范围内人口的大流动,促进了这种变化。我们搞水产养殖,应该看到这种变化并适应它。具体说来,我有以下建议:

1、每一区域在保持主导养殖品种的同时,要开展多品种养殖

我国各个区域历史地形成一些主导养殖品种,例如:北方的鲤鱼,苏北的鲫鱼,苏南的鳊鱼和青鱼,广东和两湖的草鱼,等等。这是长期积淀下来的市场消费习惯决定的,短期内不会改变。但是,新的消费品种的需求在增加,这也是事实。可以这样考虑,原有消费的基础部分是主导品种,新增消费部分为新的非主导品种。如果新增部分仍为主导品种,并且增幅又较大,就可能出现主导品种过剩而烂市,带动整个水产品市场价格低迷。因此,应建立以主导品种为基干的多品种养殖体系。这样,主导品种保证了市场的基本需求,新品种适应市场的新需求,刺激市场消费,就能保证供需相对平衡,出现价格低迷的可能性就大大下降了。对于养殖户来说,同时养两三个品种,就可能规避某个品种烂市造成全线崩溃的风险。 所谓新品种,不一定是名、特、优品种,也可以是常规品种。我专指过去当地没有养殖过或没有大规模养殖过的品种。例如,北方可以养一些草鱼。养什么,要根据市场需求的现状和预测决定。新品种养殖,无论是名、特、优品种,还是常规品种,在技术和管理上与主导品种养殖会有些不同,甚至有技术难度。这就要求技术上要进步,需要技术投入。有些养殖户怕草鱼多病,不好养,不敢养草鱼,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正因为需要有技术,形成技术壁垒,别人不容易进入,反而保护了进入者的利益。

2、提倡多品种混养

混养是我国鱼类养殖八字精养法之一。它协调了不同种鱼类的不同食性、习性,充分利用了不同水层和不同饵料生物,提高了池塘的载鱼力和养殖产量。随着配合饲料的使用,有些地方废弃了混养的养殖模式。我认为现在应该提倡恢复一品种为主、多品种混养的模式。这样做,能获得更好的效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主产品种烂市的风险。沿海还有鱼虾混养的做法,南美白对虾和罗非鱼等混养,有效地降低了虾的生产成本,大大减少了虾病的发生,获得很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2016年水产养殖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 2016-2020年中国水产养殖市场深度调查分 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160387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 ...查看


  • 编辑排版模板
  • 中国渔业经济 2013年第1期 第31浅析水产养殖技术与企业成本管理的关系 姚恩长1,姚丽娜1,孙 俭2 (1. 浙江海洋学院 管理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2.大连大华嘉森海洋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11) ...查看


  • 水产养殖行业发展分析目录
  • 水产养殖行业发展分析目录 报告导读:本水产养殖业发报告,首先是水产养殖相关概述,然后是水产养殖种苗发展分析.水产品市场发展分析,接着分析了重点省份水产养殖业发展概况,还有水产养殖产品进出口分析.以及水产养殖业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分析,最后是水产 ...查看


  • 养殖场可行性报告范文
  • 篇一: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例 淘宝......策划书编制...... 淘宝搜:大中华文字工作室 猪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猪养殖项目总论 第一节 猪养殖项目背景 一.猪养殖项目名称 二.猪养殖项目承办单位 三.猪养殖项目主管部门 ...查看


  • 海洋渔业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中国海洋渔业行业现状调查研究及市场前 景分析预测报告(2014版) 报告编号:1A2916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 ...查看


  • 水产食品安全专题
  • <中国水产网>(http://www.china-fishery.net)水产食品安全专题 水产食品安全专题 编写:马少杰 编辑:吴维宁 时间:2006年4月 目 录 1前言........................... ...查看


  • 半年度渔业经济形势分析总结
  • XX 年上半年渔业经济形势分析 及下半年工作建议 今年以来,海洋与渔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紧紧围绕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现代渔业这两大任务,突出重点抓推进,因地制宜抓落实,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使全县海 ...查看


  • 池塘底部淤泥有好处有坏处,如何做到趋利避害?
  • 水产养殖过程中,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养殖池塘逐步老化.同时,由于生产的发展,养殖户过度追求高产养殖,增大放养密度,增大投饵数量.长此以来,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未摄食完的残饵,各种生物死亡留下的有机物等.远远超过了水体自身的自净能力,这些有机物 ...查看


  • 广东水产养殖情况
  • 09 年 3 月 广 东 水 产 养 殖 病 害 测 报 日期:2009-3-5 3 月份广东省气温.水温仍比较低,且变化较大,预测海.淡水养殖水生动物病害 的发生率与死亡率也将逐步上升.尤其要注意做好养殖鱼类烂鳃病.肠炎病.细 菌性败血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