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舌尖上的中国]

主题阅读

《舌尖上的中国》教学设计

成都市天府新区三星小学 鞠崇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五年级《全阅读》第十一单元的学习,在名家的文字中去初步感知中华美食文化的韵味,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品读《端午的鸭蛋》,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童年的怀念。

3、体会汪曾祺的写作特点“短,才有风格。”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

2、敲破空头的鸭蛋壳。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让学生欣赏一组美食图片,导入阅读主题。提问:看完图片,有什么感受?(特别想吃)。导入语:其实不只是孩子们好吃,大人们同样如此,在名家笔下,仅仅是酸梅汤,冰糖葫芦,咸鸭蛋这样的寻常食物,都被描写得独具风格,异常可口,让人一边读,一边流口水。首先,我们一去走进汪曾祺老先生的一篇散文,去感受咸鸭蛋的独特美味。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和音乐的欣赏,刺激学生感官,能很快进入主题。

二、教学《端午的鸭蛋》

1、浏览全文,整体感知。

(1)、读课题,你觉得他的关键词是哪一个?(鸭蛋)

(2)、除了美味的咸鸭蛋,文章还写了什么?默读,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端午的习俗、 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设计意图]浏览全文,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需要适当培养对文本的概括能力。

2、大声朗读,用心品味。

(1)、大声读一读第2.3自然段,思考: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找出相关句子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默读和有声朗读并用,便于理解与品味。

(2)、这样美味的咸鸭蛋,有什么特别的吃法吗?

句子: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展示提前准备好的敲破空头的鸭蛋壳。)情感引导:我家的咸鸭蛋虽不像汪老先生笔下的质细而

油多,但对老师而言,也是异常美味,因为它是我和家人一起挑选,亲手腌制的,因此吃起来有一种幸福的家的味道。

[设计意图]对于这篇散文,情感引导不不可少,老师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让能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顺势进入下一环节的提问。

(3)、作者通过对家乡鸭蛋的描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说一说,并体会以下句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思乡之情 自豪之情)

(4)、家乡的鸭蛋,不只好吃,也很好玩。读一读4、5、6自然段,找一找:作者讲了端午的鸭蛋哪几件趣事?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童年趣事:

挂鸭蛋络 (l ào )子。

空蛋壳装萤火虫联想到“囊萤映雪”的故事。

表达情感:

一枚小小的鸭蛋,却寄托着对童年的无限怀念之情!

三、写法点拨

1、阅读完全文,再一次在作者的文字中去感受一下咸鸭蛋的美味。出示重点句子,抽学生逐句读,齐读:

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设计意图]从朗读中试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2、出示图片和句子: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品读,感受汪曾祺在语言上的追求:我牺牲了一些字,赢得的是文体的峻洁。短,才有风格!适时提醒:短,不是指文章篇幅的短。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设计意图]对于高年段的阅读目标,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表达方法,借鉴布局谋篇。

四,导读《雅舍谈吃》。

1、导入语:名家笔下的美味还有很多,比如梁实秋老先生在《雅舍谈吃》里曾写道:“夏天喝酸梅汤,冬天吃糖葫芦、、、、、”。

2、老师朗读第一段,提问:文中说信远斋的酸梅汤和冰糖葫芦特别考究,请同学们回家细读,思考:为什么说信远斋的酸梅汤和冰糖葫芦特别考究?他们有什么独特之处,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

[设计意图]本单元共有两篇文章,选择一篇细讲,渗透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另一篇则只进行导读教学,从而让阅读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五、情感升华

1、在我们祖国的神州大地上,各种各样的美味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欣赏美食地图“吃货眼里的中国”。老师适当解说,提问:能否为这幅地图取一个雅一点的名字?(舌尖上的中国)点题。

2、让学生体会,美食地图的背后,离不开当地人们的勤劳和智慧,甚至融入了他们的情感。分享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经典语段: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再一次体会作者和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让阅读教学能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进而陶怡情操。

3、再次点题:名家笔下的咸鸭蛋,酸梅汤,糖葫芦的滋味何尝不是这样,混合着童年的味道,融入了思想的情怀,还有生活的韵味,让我们阅读之后能唇齿流芳、余味悠长。

六、课外推荐:

1、对美食的味道意犹未尽的,继续阅读《雅舍谈吃》。

2、希望直观形象的感受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观赏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设计意图]对于阅读,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一节课最重要的是起到点拨、引导和分享的作用。因此,一堂有意义的阅读教学课,一定是从课内自然地延伸到课外,推荐有价值和学生感兴趣的读物非常必要。

板书设计:

舌尖上的中国

咸鸭蛋 酸梅汤 冰糖葫芦

味道 情感

主题阅读

《舌尖上的中国》教学设计

成都市天府新区三星小学 鞠崇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五年级《全阅读》第十一单元的学习,在名家的文字中去初步感知中华美食文化的韵味,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品读《端午的鸭蛋》,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童年的怀念。

3、体会汪曾祺的写作特点“短,才有风格。”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

2、敲破空头的鸭蛋壳。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让学生欣赏一组美食图片,导入阅读主题。提问:看完图片,有什么感受?(特别想吃)。导入语:其实不只是孩子们好吃,大人们同样如此,在名家笔下,仅仅是酸梅汤,冰糖葫芦,咸鸭蛋这样的寻常食物,都被描写得独具风格,异常可口,让人一边读,一边流口水。首先,我们一去走进汪曾祺老先生的一篇散文,去感受咸鸭蛋的独特美味。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和音乐的欣赏,刺激学生感官,能很快进入主题。

二、教学《端午的鸭蛋》

1、浏览全文,整体感知。

(1)、读课题,你觉得他的关键词是哪一个?(鸭蛋)

(2)、除了美味的咸鸭蛋,文章还写了什么?默读,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端午的习俗、 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设计意图]浏览全文,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需要适当培养对文本的概括能力。

2、大声朗读,用心品味。

(1)、大声读一读第2.3自然段,思考: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找出相关句子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默读和有声朗读并用,便于理解与品味。

(2)、这样美味的咸鸭蛋,有什么特别的吃法吗?

句子: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展示提前准备好的敲破空头的鸭蛋壳。)情感引导:我家的咸鸭蛋虽不像汪老先生笔下的质细而

油多,但对老师而言,也是异常美味,因为它是我和家人一起挑选,亲手腌制的,因此吃起来有一种幸福的家的味道。

[设计意图]对于这篇散文,情感引导不不可少,老师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让能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顺势进入下一环节的提问。

(3)、作者通过对家乡鸭蛋的描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说一说,并体会以下句子。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思乡之情 自豪之情)

(4)、家乡的鸭蛋,不只好吃,也很好玩。读一读4、5、6自然段,找一找:作者讲了端午的鸭蛋哪几件趣事?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童年趣事:

挂鸭蛋络 (l ào )子。

空蛋壳装萤火虫联想到“囊萤映雪”的故事。

表达情感:

一枚小小的鸭蛋,却寄托着对童年的无限怀念之情!

三、写法点拨

1、阅读完全文,再一次在作者的文字中去感受一下咸鸭蛋的美味。出示重点句子,抽学生逐句读,齐读:

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设计意图]从朗读中试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2、出示图片和句子: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品读,感受汪曾祺在语言上的追求:我牺牲了一些字,赢得的是文体的峻洁。短,才有风格!适时提醒:短,不是指文章篇幅的短。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

[设计意图]对于高年段的阅读目标,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表达方法,借鉴布局谋篇。

四,导读《雅舍谈吃》。

1、导入语:名家笔下的美味还有很多,比如梁实秋老先生在《雅舍谈吃》里曾写道:“夏天喝酸梅汤,冬天吃糖葫芦、、、、、”。

2、老师朗读第一段,提问:文中说信远斋的酸梅汤和冰糖葫芦特别考究,请同学们回家细读,思考:为什么说信远斋的酸梅汤和冰糖葫芦特别考究?他们有什么独特之处,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

[设计意图]本单元共有两篇文章,选择一篇细讲,渗透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另一篇则只进行导读教学,从而让阅读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五、情感升华

1、在我们祖国的神州大地上,各种各样的美味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欣赏美食地图“吃货眼里的中国”。老师适当解说,提问:能否为这幅地图取一个雅一点的名字?(舌尖上的中国)点题。

2、让学生体会,美食地图的背后,离不开当地人们的勤劳和智慧,甚至融入了他们的情感。分享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经典语段: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再一次体会作者和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让阅读教学能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进而陶怡情操。

3、再次点题:名家笔下的咸鸭蛋,酸梅汤,糖葫芦的滋味何尝不是这样,混合着童年的味道,融入了思想的情怀,还有生活的韵味,让我们阅读之后能唇齿流芳、余味悠长。

六、课外推荐:

1、对美食的味道意犹未尽的,继续阅读《雅舍谈吃》。

2、希望直观形象的感受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观赏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设计意图]对于阅读,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一节课最重要的是起到点拨、引导和分享的作用。因此,一堂有意义的阅读教学课,一定是从课内自然地延伸到课外,推荐有价值和学生感兴趣的读物非常必要。

板书设计:

舌尖上的中国

咸鸭蛋 酸梅汤 冰糖葫芦

味道 情感


相关文章

  • 2014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语文[舌尖上的争议]阅读答案
  • 2014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语文<"舌尖"上的争议>阅读答案 "舌尖"上的争议 常江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 ...查看


  • 2013北京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及答案
  • 综合性学习(共11分) 纪录片是指选择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以现场拍摄为主要手段,经过整理.剪辑.加工而成的影视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纪录片,某校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提取能反映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发 ...查看


  • 2017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备考素材
  • 2017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备考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与"新材料作文"的区别是什么? 主要在于:一是如何对待题目材料:二是如何对待题外素材. 1."新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之后,可 ...查看


  • _舌尖上的中国_火爆的原因探析
  • <舌尖上的中国>火爆的原因探析 ○姜海周佳琪 [摘要]一部美食题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立即火爆全国,甚至带动各地"舌尖体"的流行.本文试从经济学角度和传播学角度来解读<舌尖上的中国& ...查看


  • 2016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备考素材
  • 2016年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备考素材 源自 新高考 一.架构好文章结构 以肖川<用心培育一个读书民族>为例 第一部分:时评文章评析 用心培育一个读书的民族 前两年,在国内一大都市召开的全球市长会议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市长的发言风趣 ...查看


  •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成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浩 B.显 C. D.职酌(qiú)枝 磕(rú)染 拮(xiāo)勇 自(rǒnɡ)杂 无(pàn)骋 (jū) ...查看


  • 时事类材料作文怎么审题立意?
  • 时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王晓琴 近件明生年作态进事.有得分仁中.实作系力来为度行新生应褒析者心 ,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趋向于选取现实生活中的时事类事材料,要求考生"结合生活体验与思考",对相关事件"表,阐述看法& ...查看


  • 2014年语文 综合实践
  • 2014年语文中考综合实践题汇编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八达岭长城几乎每一块砖上都刻有诸如"到此一游"的文字,故宫里的铜缸上被刻"到此一游",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也有中文"到此一游&q ...查看


  • 藏于味蕾中的乡愁
  • 在韩剧.港台片以及好莱坞电影充斥荧屏的今天,一部满怀情感.文化底蕴的美食纪录片横空出世,如一缕清风叩开亿万观众的心门.<舌尖上的中国>,一道晚间盛宴,一幕思乡序曲,透过齿颊留香的各色美食,一起追寻藏于味蕾中的乡愁. 美食盛宴 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