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中心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评价项目
本套评价标准主要关注五个项目:教学的科学性、教学的主体性、教学的实践性、教学的创造性、教学的民主性等。
二、具体指标
(一)教学的科学性:科学性是科学教学的首要特征,也是科学教学需要关注的核心。在解读教材、组织教学形式、处理教学行为等各个环节上,都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吃准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善于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内容施以最佳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易于接受,科学认知。其具体指标主要表现为:
1、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准确合理,并在实施过程中积极促进“三个维度”的达成。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教学方向和引领,它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同时,也在教学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关注三个方面:
(1)确定和实施“三维目标”。这是依据课程内容制定的目标,即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文本素材,生成教育和教学资源,
并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立体式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提出的发展目标,也是制定“三维目标”的基础。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行进中,要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和思维梯度,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避免因过高或过低的教学目标而出现的低效或无效状态。
(3)要注重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生成出一种科学思想或科学精神,并即时把这种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认知观,这是一个人科学素养的核心品质。
2、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要准确、深刻,把握教材内容的思想精髓,理清文脉,抓住主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线路清晰,探究有序,理解准确,紧扣主题。充分体现教材内容的功效和价值。师生信息传达简洁明了,准确清楚,切忌含混不清,或粗糙模糊,要能够用科学规范的表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概念的内涵。
3、善于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并能够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化解重点,克服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达成较高的认知目标。
4、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象化,将静止的物象动态化,尽量使教学形象
直观,生动活泼。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加强与科学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帮助解决科学教学中很难完成的技术问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效果和实践体验,并有效化解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教学的主体性:主体性教学是当前新课改的方向,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主体性教学在科学学科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主体性发挥得如何,决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体现学生自我发展的程度和效果。因此,教学的主体性是衡量科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具体表现为:
1、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这里,教师的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活动开展、问题设计等方面,都要面向全班的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担当课堂的主角,从而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研究。
2、教师的教学要注重学生个体指导和个性的发挥,激发每一个学生自主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独立的思考和自我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在这里,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活动和想法,适时进行必要的鼓励和启发,满足学生的探究期望和学习要求,把每一个学生的探究热情和个性潜能充分地调度出来,不断实现自我探索,自我超越,达成较高的自我探究效度。
3、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教学进程中,对某个或某些活动的设计,老师变指导性参与为参与性指导,淡化指导职能,强化参与意识。学生提出研究方案,只要是合理的,教师不作干预,只可作为一名活动的参与者,也拿出自己的方案,让学生在众多方案自我诊断和比较后,自行决定选用哪种方案。老师在学生的方案实施中,积极参与活动,并即时提供智力支持。
4、学生主体性发挥得究竟如何,我们需要关注三个方面:一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二看学生的自我发展程度;三看课堂气氛。在保证学生积极参与,主体参与活动的同时,我们需要关注活动的效度。一节学生主体性课堂,有时也会出现盲动的自主,混乱的自主,无序的自主,这种“主体性”大多背离教学主题,活动效果低下。为此,主体性课堂仍需教师适时调控课堂,引领教学航向,让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始终围绕本课的教学主线进行。
(三)教学的实践性:与一般的人文课程和数理课程不同,科学教学注重实证物证,一切需要用事实说话。科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继而不断在现实世界中寻求相关的素材和依据,对出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科学学习需要借助物质形态,实践性是科学学习的物质属性,也是科学探究的本质特征。所以,科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的广泛与深入,体验的丰富和深刻,是开展科学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
1、实验是科学教学在室内的一种实践形式。科学课大多是在室内进行的,因此,实验是科学教学中一种最常用的学习方式,需要精心组织,深入开展。鉴于实验活动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实验具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首先,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在全班比较突显的位置进行,教师所用的器具一般要比分组实验材料大,操作时,要讲清要领,明晰步骤,规范操作,并产生明显的实验效果。让演示实验具有较大的辐射性和感召力。学生分组实验,要备齐相关的实验材料,注意实验材料出示的层次性和结构性,以防材料的混乱和实验的无序。学生所用的材料要规范,不得随意选用,以免影响实验效果。同时,在实验之前,要学生在充分的观察和互动中,明确实验要求和操作要领,以便有序实验,有效开展。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走进学生实验,关注每个小组的活动,有针对性地给予即时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2、学生实验要备齐实验材料,实验前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要求,掌握实验要领,并在实验中加强指导,规范操作。
3、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讨论和活动时空。学生的探究活动要有充足的时间作为保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选取材料,实验操作,互动交流,观察记录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探索和研究,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得到收获和成功。所以,有实验
就要有时空,教师要让学生在实验中把实验做深做透,把问题研究到足够的深入、细致、有效。
4、本课时的实验要在本堂课内完成,一课时的内容要在一堂课内学习完成,既不落在下节课,也不要借助课外实践来弥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并对教学环节和相关的教学组织形式删繁就简,突出主旨,以简洁的教学致胜。坚决杜绝形式化的课外拓展性实践,避免因缺乏教师指导而出现的应付性活动。
(四)教学的创造性: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科学的最大魅力也来自创造。相对于其他学科,科学是一门最具创造性的学科,科学学科的创造性决定教师的教学也要具有鲜明的创造色彩。教师的教材处理、内容呈现、环节设计、方法运用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创意和独到之处,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致盎然。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视点、方案设计、物象观察等方面有独特的思考和探究路径,收到鲜明的效果和不一样的体验。课堂上,师生互动,柳暗花明,新意迭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致。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教师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的一切组织和设计,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积极地去感知物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师教学中关注的焦点,也是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首要条件。需要老师在教学处理和设计上,注重问题情境的设置,并使问题的解决过程富有情趣,使学生易于发现问题,乐于寻求问题。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创造就是一种求异,一种创新,保护学生的求异和创新思维,就是课堂创造性的集中体现。课堂上,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关注视角,于是就会出现不同的想法和认识,对此,教师要予以保护,并有意鼓励和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让学生在自我的认识线路上,进行有滋有味的探究,品味自我实现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善于创设发展性的问题情境,并着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空间,让学生放飞想象,舒展个性,进行开创性的认知和探索。
3、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多样的学习方式,使教学效果更具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出新,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通过方法的不断变换,以一种新鲜的视听去感召学生,时时扣动学生的心弦,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路上兴味不减,积极求索。同时,教师要在教学方式的不断出新中,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应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多侧面立体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不断提高科学学习素养。
(五)教学的民主性:民主是师生交往与相处的最佳状态,也是促成教学优质高效的必要条件。只有民主的课堂,只有在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学生才会做到充分的自主和自觉,潜在的资源和个性才会得到充分发挥。也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也才会主动走近教师,亲近教师,愿意和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师生关系走
向和谐。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才会引发学生积极的心理感应,并主动和老师一起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的民主性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教师的语言亲切自然,热情而有感染力。要使学生愿意走近教师,教师必须要有亲和力,给学生以亲切感和亲近感。教师的语言和教学行为要处处关注学生,呵护学生,要和颜悦色,春风化雨。学生成功时,为学生而高兴,并真诚期待更高的目标。学生受挫时,为学生鼓劲加油,并热情帮助学生达成目标。教师只有先主动走近学生,学生才会主动走近教师。
2、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活力。没有尊重就没有民主,讲民主首先要讲尊重。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尊重学生的正当愿望和要求,并想办法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人格是一个人尊严的底线,尊重学生人格是一个教师最起码的教学准则。教师只有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学生才会产生一定的勇气和自信,有了一定的勇气和自信,学生也才能够主动地走近老师和同学,并进而与他们发展关系,和谐相处。教师要在与学生的友好相处中,以朋友的身份唤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积极求索。
3、开展多种合作形式,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师生互动效果好。教师要平等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一个问题的探讨,对一个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同学生一样,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平等参与各种活动。不随便否定和肯定学生的观点和做法,也不对学
生的作为进行权威式的点评,只作互动式的探讨和建议,让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在友好合作的状态下不断走向融洽与和谐。同时,在民主活动的进程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与合作意识。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到,民主的最高目标就是走向合作,各种形式的合作对师生的教与学都是大有裨益的。
附:课堂教学评价表
大屯中心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表
大屯中心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评价项目
本套评价标准主要关注五个项目:教学的科学性、教学的主体性、教学的实践性、教学的创造性、教学的民主性等。
二、具体指标
(一)教学的科学性:科学性是科学教学的首要特征,也是科学教学需要关注的核心。在解读教材、组织教学形式、处理教学行为等各个环节上,都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吃准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善于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内容施以最佳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易于接受,科学认知。其具体指标主要表现为:
1、教学目标的定位要准确合理,并在实施过程中积极促进“三个维度”的达成。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教学方向和引领,它决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同时,也在教学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关注三个方面:
(1)确定和实施“三维目标”。这是依据课程内容制定的目标,即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文本素材,生成教育和教学资源,
并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立体式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提出的发展目标,也是制定“三维目标”的基础。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行进中,要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和思维梯度,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避免因过高或过低的教学目标而出现的低效或无效状态。
(3)要注重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生成出一种科学思想或科学精神,并即时把这种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认知观,这是一个人科学素养的核心品质。
2、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要准确、深刻,把握教材内容的思想精髓,理清文脉,抓住主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线路清晰,探究有序,理解准确,紧扣主题。充分体现教材内容的功效和价值。师生信息传达简洁明了,准确清楚,切忌含混不清,或粗糙模糊,要能够用科学规范的表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概念的内涵。
3、善于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并能够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化解重点,克服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达成较高的认知目标。
4、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象化,将静止的物象动态化,尽量使教学形象
直观,生动活泼。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加强与科学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帮助解决科学教学中很难完成的技术问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效果和实践体验,并有效化解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教学的主体性:主体性教学是当前新课改的方向,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主体性教学在科学学科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主体性发挥得如何,决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体现学生自我发展的程度和效果。因此,教学的主体性是衡量科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具体表现为:
1、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这里,教师的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活动开展、问题设计等方面,都要面向全班的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担当课堂的主角,从而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研究。
2、教师的教学要注重学生个体指导和个性的发挥,激发每一个学生自主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独立的思考和自我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在这里,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活动和想法,适时进行必要的鼓励和启发,满足学生的探究期望和学习要求,把每一个学生的探究热情和个性潜能充分地调度出来,不断实现自我探索,自我超越,达成较高的自我探究效度。
3、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教学进程中,对某个或某些活动的设计,老师变指导性参与为参与性指导,淡化指导职能,强化参与意识。学生提出研究方案,只要是合理的,教师不作干预,只可作为一名活动的参与者,也拿出自己的方案,让学生在众多方案自我诊断和比较后,自行决定选用哪种方案。老师在学生的方案实施中,积极参与活动,并即时提供智力支持。
4、学生主体性发挥得究竟如何,我们需要关注三个方面:一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二看学生的自我发展程度;三看课堂气氛。在保证学生积极参与,主体参与活动的同时,我们需要关注活动的效度。一节学生主体性课堂,有时也会出现盲动的自主,混乱的自主,无序的自主,这种“主体性”大多背离教学主题,活动效果低下。为此,主体性课堂仍需教师适时调控课堂,引领教学航向,让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始终围绕本课的教学主线进行。
(三)教学的实践性:与一般的人文课程和数理课程不同,科学教学注重实证物证,一切需要用事实说话。科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继而不断在现实世界中寻求相关的素材和依据,对出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科学学习需要借助物质形态,实践性是科学学习的物质属性,也是科学探究的本质特征。所以,科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的广泛与深入,体验的丰富和深刻,是开展科学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
1、实验是科学教学在室内的一种实践形式。科学课大多是在室内进行的,因此,实验是科学教学中一种最常用的学习方式,需要精心组织,深入开展。鉴于实验活动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实验具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首先,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在全班比较突显的位置进行,教师所用的器具一般要比分组实验材料大,操作时,要讲清要领,明晰步骤,规范操作,并产生明显的实验效果。让演示实验具有较大的辐射性和感召力。学生分组实验,要备齐相关的实验材料,注意实验材料出示的层次性和结构性,以防材料的混乱和实验的无序。学生所用的材料要规范,不得随意选用,以免影响实验效果。同时,在实验之前,要学生在充分的观察和互动中,明确实验要求和操作要领,以便有序实验,有效开展。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走进学生实验,关注每个小组的活动,有针对性地给予即时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2、学生实验要备齐实验材料,实验前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要求,掌握实验要领,并在实验中加强指导,规范操作。
3、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讨论和活动时空。学生的探究活动要有充足的时间作为保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选取材料,实验操作,互动交流,观察记录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探索和研究,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体验中得到收获和成功。所以,有实验
就要有时空,教师要让学生在实验中把实验做深做透,把问题研究到足够的深入、细致、有效。
4、本课时的实验要在本堂课内完成,一课时的内容要在一堂课内学习完成,既不落在下节课,也不要借助课外实践来弥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并对教学环节和相关的教学组织形式删繁就简,突出主旨,以简洁的教学致胜。坚决杜绝形式化的课外拓展性实践,避免因缺乏教师指导而出现的应付性活动。
(四)教学的创造性: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科学的最大魅力也来自创造。相对于其他学科,科学是一门最具创造性的学科,科学学科的创造性决定教师的教学也要具有鲜明的创造色彩。教师的教材处理、内容呈现、环节设计、方法运用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创意和独到之处,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致盎然。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视点、方案设计、物象观察等方面有独特的思考和探究路径,收到鲜明的效果和不一样的体验。课堂上,师生互动,柳暗花明,新意迭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致。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教师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的一切组织和设计,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积极地去感知物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师教学中关注的焦点,也是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首要条件。需要老师在教学处理和设计上,注重问题情境的设置,并使问题的解决过程富有情趣,使学生易于发现问题,乐于寻求问题。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创造就是一种求异,一种创新,保护学生的求异和创新思维,就是课堂创造性的集中体现。课堂上,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关注视角,于是就会出现不同的想法和认识,对此,教师要予以保护,并有意鼓励和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让学生在自我的认识线路上,进行有滋有味的探究,品味自我实现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善于创设发展性的问题情境,并着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空间,让学生放飞想象,舒展个性,进行开创性的认知和探索。
3、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多样的学习方式,使教学效果更具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出新,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通过方法的不断变换,以一种新鲜的视听去感召学生,时时扣动学生的心弦,促使学生在探究的路上兴味不减,积极求索。同时,教师要在教学方式的不断出新中,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应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多侧面立体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不断提高科学学习素养。
(五)教学的民主性:民主是师生交往与相处的最佳状态,也是促成教学优质高效的必要条件。只有民主的课堂,只有在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学生才会做到充分的自主和自觉,潜在的资源和个性才会得到充分发挥。也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也才会主动走近教师,亲近教师,愿意和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师生关系走
向和谐。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才会引发学生积极的心理感应,并主动和老师一起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的民主性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教师的语言亲切自然,热情而有感染力。要使学生愿意走近教师,教师必须要有亲和力,给学生以亲切感和亲近感。教师的语言和教学行为要处处关注学生,呵护学生,要和颜悦色,春风化雨。学生成功时,为学生而高兴,并真诚期待更高的目标。学生受挫时,为学生鼓劲加油,并热情帮助学生达成目标。教师只有先主动走近学生,学生才会主动走近教师。
2、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活力。没有尊重就没有民主,讲民主首先要讲尊重。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尊重学生的正当愿望和要求,并想办法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人格是一个人尊严的底线,尊重学生人格是一个教师最起码的教学准则。教师只有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学生才会产生一定的勇气和自信,有了一定的勇气和自信,学生也才能够主动地走近老师和同学,并进而与他们发展关系,和谐相处。教师要在与学生的友好相处中,以朋友的身份唤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积极求索。
3、开展多种合作形式,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师生互动效果好。教师要平等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一个问题的探讨,对一个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同学生一样,以一名学习者的身份平等参与各种活动。不随便否定和肯定学生的观点和做法,也不对学
生的作为进行权威式的点评,只作互动式的探讨和建议,让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在友好合作的状态下不断走向融洽与和谐。同时,在民主活动的进程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与合作意识。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到,民主的最高目标就是走向合作,各种形式的合作对师生的教与学都是大有裨益的。
附:课堂教学评价表
大屯中心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