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丸案和梃击案在时间上相距有五年还略多一些。它发生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的八九月之交。此时,万历已经于同年去世,皇长子朱常洛继位,是为明光宗。可是这皇帝挺短命,与他父亲万历帝不同。(明代十六帝:太祖朱元璋、惠宗(建文帝)朱允炆、成祖(永乐帝)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以及南明:安宗朱由崧、绍宗朱聿键、永历朱由榔。)万历在位共达四十八年有余,可以说是明代诸帝中在位最久的一人。与他相反,这位皇长子从继位到驾崩一共才30天。又可以说是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个。所以他和他父亲可以说是两个分居两端的人。他在位时间虽然短,但这明末三案中的红丸案却就发生在他在位的时候,且他就是那案中最关重要的一个人。
由于他在位的时间太短,朱常洛在生前并没有过他自己的年号,但是依照惯例新君即位总要等到下一年的元旦才能更换年号,他在位的时间太短,没有能活到次年,所以生前就没有年号。但他既然已经身登帝位,总得有个年号,表明他在位的那一段时间才是。所以在死后与他的父亲入了太庙,被称为光宗之时,才由大臣共议,把万历四十八年分为两段,那天的一至七月任称万历四十八年,从八月起则改成泰昌元年。
为什么这个皇帝在位如此短呢?是因为他在继位的时候就已经在病里,后来又吃错了药,所以只做了三十天的天下至尊,就去找他的祖宗们斗地主去了。因为他和他的生母都不为万历所喜,所以他的一生大部分活在压抑、冷遇的环境里面,直到梃击一案发生过后才突然有了改变,前面有提到当郑贵妃和万历都摆不平梃击一案的时候把他推出去,把他向群臣赞扬了一番才解决这事儿。所以,由此之后他的东宫地位就已经切实确定了,万历对他也自另眼相待,别人就更不用说了,他生活也就突然发生了改变,与以前大不相同了。改变的最大的就是郑贵妃,在之前郑贵妃一直都不喜欢他,她一直想立她自己的儿子福王为皇帝,可能现在废立一事已成泡影,她想到这个以前被她欺负的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已经注定了。没办法,她只得想办法补救。所以她就借口感激朱常洛的解救,就尽力向他接近,改善他们之间的关系。她同时又是一个极为察言观色的人,发现这个皇长子像他的父亲一样,是个贪财好色的人,看出这些弱点,她就把全部本事施展出来。不但送给他财宝,还从她的宫女里面挑选了八名最为美丽的赠送给了皇长子,叫她们去服侍他。
现在朱常洛高兴了,他原来一直处于压抑冷遇的境地,可现在~天从人愿。郑贵妃对他竟那么好,美人珠宝什么都给了他,不觉就十分感念。把以前所受的歧视和冷遇都忘怀了。犹如穷人乍富,不免放纵。所以一直处于酒色过度的生活中。虽然年纪还不满四十,可是早就感觉身体被掏空了~
他是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继位。可是当时就病势严重,勉强挣扎着才完成即位大典。此后虽然到八月二日还能力疾临朝,但过后就一病不起,无法坐朝了。之所以这样,据说是内侍崔文升给他看过病,用的却是泻药,一日腹泻竟至三四十次,于是觉得委顿不支,他对群臣说:“头目眩晕,身体软弱,不能动履”。其实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可能不行了。于是在此后病榻上召见群臣说的都是安排后事之类。可是这时,鸿胪寺寺丞李可灼却说有仙方可治病。群臣都不敢相信,可是皇帝却管不了那么多了,来吧~试试吧。李可灼于是进献一枚红色药丸。初服皇帝感觉效果很好,直夸李可灼是忠臣,于是命他再进一丸。李可灼再进之后,首辅方从哲问皇帝病情,李可灼还说:“很好”。可是次日一早也就是九月初一,皇帝便驾崩了。
得,这下出大事了。皇帝夜里吃了一个人进献的药丸,天一亮就去世了。这个人还不是御医,来吧,这事儿还有的说?居心何在?有何阴谋?(从实招来!)
李可灼进献的到底是什么药?有人说是房中药,有人说颜色红,符合道家服食的含有大量丹砂的丹药,李可灼又说进献的是仙丹,这更是说明了这一点。但是还有人说,这就是一种补药,毕竟李可灼也怕出事,想着补药应该不会出啥大事吧?这才敢进献。那么,到底如何呢?我们来简单探讨下:
说是房中药的人,他们的根据是:明代诸帝大多都是色欲之徒,由于纵欲他们总要用一些佞人替他们寻找春药来助长欢乐。所以明代皇帝寿命不高,大多三四十岁就去世了。
说是金丹之类的药物的人他们的依据是:颜色深红,那么可推断含贡,并且明代皇帝宠用方士也是出了名的,这也有一定根据。
说第三种补药的人其实没啥实际根据,不过根据前面两种来说。拿春药和丹药给病重的皇帝服用,怎么样都说不通,李可灼又不是疯子,不可能这样乱来。当然,也有可能是李可灼甘心受人利用,故意进献以使朱常洛速死。这样也有一定可能。
不过不管怎么样,皇帝都死了。这下好了,从立储时就对立的两派以此一直相互攻击。因为崔文升原来是郑贵妃的人,正是因为他进泻药才使皇帝病情加重,而李可灼又是方从哲带进宫里的。所以矛头直指郑贵妃一派和首辅方从哲。
方从哲却在这儿干了一件错事。首先,人们纷纷指他为弑逆,他如果听之任之不加辩驳,很可能闹一阵就过去了,但是他认为李可灼主要是由他引进的,生怕沾上罪名,所以立即让人申辩,还说李可灼是由先帝所召,又因皇帝初服药后觉得很好,所以他在遗诏中以已去世皇帝的口吻仍然夸奖李可灼,并且赐给银币,方从哲认为他这不惩而奖的办法可以借助于大行(刚去世的皇帝)皇帝的威灵压住群众的叫嚣,不想却适得其反。他的遗诏一出却引出了更大的反响,群臣把崔文升和李可灼的用药都看成了有联系的阴谋,并且把它方从哲同时也给算入其中。
这下方从哲慌了,他使人再行为崔文升和李可灼辩护,并说坚持认为他们用药有误的人,将使先帝陷于不得寿终之列。凡属臣子于心何忍?这种论调一出,激起的波澜更大,先前攻击他的还只是言官,现在更多大臣也都加入了攻击他的行列。并且愈演愈烈,把他以前所有的恶德都抖露出来,他抵挡不住这股狂流,只得慌忙上疏求去,想借此逃脱,但是他致仕之后攻击他的上疏还是络绎不绝,直到天启二年(1622)还是一直不断。
最后,礼部尚书孙慎行和左都御史邹元标二人上述所论最为严切,孙慎行在疏文中直言方从哲难逃弑君之罪。他说:“举朝共攻李可灼,仅令回籍调理,岂不以己实荐之,恐与同罪与?臣以为,从哲纵无弑之心,却有弑之罪,欲辞弑之名,难免弑之实。《实录》中即欲为君父讳,不敢不直书方从哲连进药二丸,须臾帝崩。恐百口不能为天下后世解也。”这样起的波澜更大,方从哲没办法一边上疏解释,一边自行削去官职,并且远流边方。他这样做一则希望平公愤,二则也望有人替他辩解。他这人在京居住多年,又久居首辅,党羽也很多。但是替方从哲辩解的人说法都很无力,所以红丸一案一时仍难了断,最后还是由阁臣韩爌详细说明了进红丸时他所目睹的实况,并建议把李可灼和崔文升都另行处理,才勉强压住了众议,韩爌为人老成,并不趋附方从哲等人。他和刘一燝都是在进红丸的前几天才入阁的,进红丸时,他又是当时在场的大臣之一,所以他的说法易于取信。
李可灼和崔文升很快重判:李可灼判为流戌,崔文升则发配南京。红丸一案,至此暂时了结。
这,便是红丸案,各位看官有何看法?请尽情评论~
(参考文献:《三案始末》温功义先生著 三联书店出版
《明史讲义》孟森先生著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红丸案和梃击案在时间上相距有五年还略多一些。它发生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的八九月之交。此时,万历已经于同年去世,皇长子朱常洛继位,是为明光宗。可是这皇帝挺短命,与他父亲万历帝不同。(明代十六帝:太祖朱元璋、惠宗(建文帝)朱允炆、成祖(永乐帝)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以及南明:安宗朱由崧、绍宗朱聿键、永历朱由榔。)万历在位共达四十八年有余,可以说是明代诸帝中在位最久的一人。与他相反,这位皇长子从继位到驾崩一共才30天。又可以说是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个。所以他和他父亲可以说是两个分居两端的人。他在位时间虽然短,但这明末三案中的红丸案却就发生在他在位的时候,且他就是那案中最关重要的一个人。
由于他在位的时间太短,朱常洛在生前并没有过他自己的年号,但是依照惯例新君即位总要等到下一年的元旦才能更换年号,他在位的时间太短,没有能活到次年,所以生前就没有年号。但他既然已经身登帝位,总得有个年号,表明他在位的那一段时间才是。所以在死后与他的父亲入了太庙,被称为光宗之时,才由大臣共议,把万历四十八年分为两段,那天的一至七月任称万历四十八年,从八月起则改成泰昌元年。
为什么这个皇帝在位如此短呢?是因为他在继位的时候就已经在病里,后来又吃错了药,所以只做了三十天的天下至尊,就去找他的祖宗们斗地主去了。因为他和他的生母都不为万历所喜,所以他的一生大部分活在压抑、冷遇的环境里面,直到梃击一案发生过后才突然有了改变,前面有提到当郑贵妃和万历都摆不平梃击一案的时候把他推出去,把他向群臣赞扬了一番才解决这事儿。所以,由此之后他的东宫地位就已经切实确定了,万历对他也自另眼相待,别人就更不用说了,他生活也就突然发生了改变,与以前大不相同了。改变的最大的就是郑贵妃,在之前郑贵妃一直都不喜欢他,她一直想立她自己的儿子福王为皇帝,可能现在废立一事已成泡影,她想到这个以前被她欺负的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已经注定了。没办法,她只得想办法补救。所以她就借口感激朱常洛的解救,就尽力向他接近,改善他们之间的关系。她同时又是一个极为察言观色的人,发现这个皇长子像他的父亲一样,是个贪财好色的人,看出这些弱点,她就把全部本事施展出来。不但送给他财宝,还从她的宫女里面挑选了八名最为美丽的赠送给了皇长子,叫她们去服侍他。
现在朱常洛高兴了,他原来一直处于压抑冷遇的境地,可现在~天从人愿。郑贵妃对他竟那么好,美人珠宝什么都给了他,不觉就十分感念。把以前所受的歧视和冷遇都忘怀了。犹如穷人乍富,不免放纵。所以一直处于酒色过度的生活中。虽然年纪还不满四十,可是早就感觉身体被掏空了~
他是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继位。可是当时就病势严重,勉强挣扎着才完成即位大典。此后虽然到八月二日还能力疾临朝,但过后就一病不起,无法坐朝了。之所以这样,据说是内侍崔文升给他看过病,用的却是泻药,一日腹泻竟至三四十次,于是觉得委顿不支,他对群臣说:“头目眩晕,身体软弱,不能动履”。其实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可能不行了。于是在此后病榻上召见群臣说的都是安排后事之类。可是这时,鸿胪寺寺丞李可灼却说有仙方可治病。群臣都不敢相信,可是皇帝却管不了那么多了,来吧~试试吧。李可灼于是进献一枚红色药丸。初服皇帝感觉效果很好,直夸李可灼是忠臣,于是命他再进一丸。李可灼再进之后,首辅方从哲问皇帝病情,李可灼还说:“很好”。可是次日一早也就是九月初一,皇帝便驾崩了。
得,这下出大事了。皇帝夜里吃了一个人进献的药丸,天一亮就去世了。这个人还不是御医,来吧,这事儿还有的说?居心何在?有何阴谋?(从实招来!)
李可灼进献的到底是什么药?有人说是房中药,有人说颜色红,符合道家服食的含有大量丹砂的丹药,李可灼又说进献的是仙丹,这更是说明了这一点。但是还有人说,这就是一种补药,毕竟李可灼也怕出事,想着补药应该不会出啥大事吧?这才敢进献。那么,到底如何呢?我们来简单探讨下:
说是房中药的人,他们的根据是:明代诸帝大多都是色欲之徒,由于纵欲他们总要用一些佞人替他们寻找春药来助长欢乐。所以明代皇帝寿命不高,大多三四十岁就去世了。
说是金丹之类的药物的人他们的依据是:颜色深红,那么可推断含贡,并且明代皇帝宠用方士也是出了名的,这也有一定根据。
说第三种补药的人其实没啥实际根据,不过根据前面两种来说。拿春药和丹药给病重的皇帝服用,怎么样都说不通,李可灼又不是疯子,不可能这样乱来。当然,也有可能是李可灼甘心受人利用,故意进献以使朱常洛速死。这样也有一定可能。
不过不管怎么样,皇帝都死了。这下好了,从立储时就对立的两派以此一直相互攻击。因为崔文升原来是郑贵妃的人,正是因为他进泻药才使皇帝病情加重,而李可灼又是方从哲带进宫里的。所以矛头直指郑贵妃一派和首辅方从哲。
方从哲却在这儿干了一件错事。首先,人们纷纷指他为弑逆,他如果听之任之不加辩驳,很可能闹一阵就过去了,但是他认为李可灼主要是由他引进的,生怕沾上罪名,所以立即让人申辩,还说李可灼是由先帝所召,又因皇帝初服药后觉得很好,所以他在遗诏中以已去世皇帝的口吻仍然夸奖李可灼,并且赐给银币,方从哲认为他这不惩而奖的办法可以借助于大行(刚去世的皇帝)皇帝的威灵压住群众的叫嚣,不想却适得其反。他的遗诏一出却引出了更大的反响,群臣把崔文升和李可灼的用药都看成了有联系的阴谋,并且把它方从哲同时也给算入其中。
这下方从哲慌了,他使人再行为崔文升和李可灼辩护,并说坚持认为他们用药有误的人,将使先帝陷于不得寿终之列。凡属臣子于心何忍?这种论调一出,激起的波澜更大,先前攻击他的还只是言官,现在更多大臣也都加入了攻击他的行列。并且愈演愈烈,把他以前所有的恶德都抖露出来,他抵挡不住这股狂流,只得慌忙上疏求去,想借此逃脱,但是他致仕之后攻击他的上疏还是络绎不绝,直到天启二年(1622)还是一直不断。
最后,礼部尚书孙慎行和左都御史邹元标二人上述所论最为严切,孙慎行在疏文中直言方从哲难逃弑君之罪。他说:“举朝共攻李可灼,仅令回籍调理,岂不以己实荐之,恐与同罪与?臣以为,从哲纵无弑之心,却有弑之罪,欲辞弑之名,难免弑之实。《实录》中即欲为君父讳,不敢不直书方从哲连进药二丸,须臾帝崩。恐百口不能为天下后世解也。”这样起的波澜更大,方从哲没办法一边上疏解释,一边自行削去官职,并且远流边方。他这样做一则希望平公愤,二则也望有人替他辩解。他这人在京居住多年,又久居首辅,党羽也很多。但是替方从哲辩解的人说法都很无力,所以红丸一案一时仍难了断,最后还是由阁臣韩爌详细说明了进红丸时他所目睹的实况,并建议把李可灼和崔文升都另行处理,才勉强压住了众议,韩爌为人老成,并不趋附方从哲等人。他和刘一燝都是在进红丸的前几天才入阁的,进红丸时,他又是当时在场的大臣之一,所以他的说法易于取信。
李可灼和崔文升很快重判:李可灼判为流戌,崔文升则发配南京。红丸一案,至此暂时了结。
这,便是红丸案,各位看官有何看法?请尽情评论~
(参考文献:《三案始末》温功义先生著 三联书店出版
《明史讲义》孟森先生著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