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盐生产废水的处理
废水主要来源是酸水、碱水和大量的有机物,每天产生酸性废水50方,氯根含量,TOC为1850mg/l,产生碱性废水40方TOC为2000mg/l。弱碱性冲洗水120方,氯根为1351mg/l,TOC为230mg/l。综合这两种水合在一起,氯根大约在11000mg/l,TOC大约在1000mg/l。
这种污水难以进行生化处理,必须经过预处理后再生化方法进行处理,处理方案如下:
1、对于浸酸和浸碱非别进行预处理。根据间歇性处理的原理,对于浓酸废水和浓碱废水分别见一个容积20方的初沉池,池中加设格栅。初沉池中的底泥和格栅前杂质送干化池。
2、在初沉池后建设一个50方的混凝反应池,将隔除大颗粒杂质泥沙的酸、碱水加入混凝反应池进行中和混凝。混凝药剂絮凝剂采用酰胺或者壳聚糖溶液。
3、混凝池中的底物及时放入酸性水初沉池,上部溶液在经过沉淀后自流通过滤网,隔离的固形物清理到干化池。
4、清水进入生物反应池(酸化和曝气)生化后经过砂滤池后,部分回用于生产,剩余部分排放。
循环以耐腐蚀泵为动力;滤网要目数高的。共需要池子
酸水初沉池() 20) 气浮机(20) 酸化池(50)
cass反应池(150)
碱水初沉池(20)
4.工艺流程说明
甲壳素废水首先经过细筛网隔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杂物后流入调节池,同时均衡水质水量,然后用泵打入反应池,加入PAC搅拌形成絮体后进入絮凝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溢流入PW处理装置进行生物降解,处理后的水回用或排放。
细筛网隔除的悬浮物集中于垃圾框内,经过一段时间渗水后装入垃圾袋外运;PW处理装置产生的剩余污泥排放入污泥消化浓储池,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再处理,消化浓缩后的污泥定期由环卫槽车外运。
5.各主要设施和设备的说明
5.1调节池
为了使后续处理稳定运行,针对工厂废水排放不均匀的特点,均衡水质水量。废水进调节池前通过细筛网隔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杂物,调节池的调节时间为24小时,采用穿孔管空气搅拌。池内搅拌气量为1m3空气/分钟•100m3池容积。调节池为半地下式钢筋絮凝土结构,内涂防腐涂料。
5.2加PAC系统
加PAC系统包括配药槽和加药管。配药槽是用来配制存放5%的PAC溶液,容积0.4m3,数量2只,轮流使用。
5.3反应池
调节池内的废水用泵打入反应池,在水泵吸水管内通过加药管加入
PAC溶液,利用水泵叶轮的快速转动将其与废水剧烈混和形成矾花。
反应池为钢筋絮凝土结构。
5.4絮凝沉淀池
絮凝沉淀池的作用是将絮凝反应产生的矾花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 絮凝沉淀池为竖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为1m3/m2•h,沉淀时间为
1.5小时。沉积于污泥斗中的污泥由污泥提升装置排到污泥浓缩池。
絮凝沉淀池为钢筋絮凝土结构。
5.5PW处理池
该池为半地下式钢筋絮凝土结构,其中的高浓度活性污泥与废水充分混合,在生物氧化降解的同时并进行固液分离。出水用泵吸出。
5.6污泥消化浓储池
污泥消化浓储池是利用微生物的内源呼吸作用来降低污泥中的挥发组分,并利用污泥自身的重力作用得以沉降,以达到污泥减量的目的。沉降后的污泥含水率可下降至97%,上清液则返回调节池重新处理。污泥消化浓储池可存放15天的剩余污泥,消化浓缩后的污泥定期由环卫槽车外运。
污泥消化浓储池为半地下式钢筋絮凝土结构。
5.7风机房
风机房内安置2台低噪声三叶罗茨鼓风机,用于PW处理池内的曝气和回流,絮凝反应池的搅拌混合,以及调节池内的搅拌和污泥消化浓储池内的消化。风机房面积10.8m2。
高盐生产废水的处理
废水主要来源是酸水、碱水和大量的有机物,每天产生酸性废水50方,氯根含量,TOC为1850mg/l,产生碱性废水40方TOC为2000mg/l。弱碱性冲洗水120方,氯根为1351mg/l,TOC为230mg/l。综合这两种水合在一起,氯根大约在11000mg/l,TOC大约在1000mg/l。
这种污水难以进行生化处理,必须经过预处理后再生化方法进行处理,处理方案如下:
1、对于浸酸和浸碱非别进行预处理。根据间歇性处理的原理,对于浓酸废水和浓碱废水分别见一个容积20方的初沉池,池中加设格栅。初沉池中的底泥和格栅前杂质送干化池。
2、在初沉池后建设一个50方的混凝反应池,将隔除大颗粒杂质泥沙的酸、碱水加入混凝反应池进行中和混凝。混凝药剂絮凝剂采用酰胺或者壳聚糖溶液。
3、混凝池中的底物及时放入酸性水初沉池,上部溶液在经过沉淀后自流通过滤网,隔离的固形物清理到干化池。
4、清水进入生物反应池(酸化和曝气)生化后经过砂滤池后,部分回用于生产,剩余部分排放。
循环以耐腐蚀泵为动力;滤网要目数高的。共需要池子
酸水初沉池() 20) 气浮机(20) 酸化池(50)
cass反应池(150)
碱水初沉池(20)
4.工艺流程说明
甲壳素废水首先经过细筛网隔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杂物后流入调节池,同时均衡水质水量,然后用泵打入反应池,加入PAC搅拌形成絮体后进入絮凝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溢流入PW处理装置进行生物降解,处理后的水回用或排放。
细筛网隔除的悬浮物集中于垃圾框内,经过一段时间渗水后装入垃圾袋外运;PW处理装置产生的剩余污泥排放入污泥消化浓储池,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再处理,消化浓缩后的污泥定期由环卫槽车外运。
5.各主要设施和设备的说明
5.1调节池
为了使后续处理稳定运行,针对工厂废水排放不均匀的特点,均衡水质水量。废水进调节池前通过细筛网隔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杂物,调节池的调节时间为24小时,采用穿孔管空气搅拌。池内搅拌气量为1m3空气/分钟•100m3池容积。调节池为半地下式钢筋絮凝土结构,内涂防腐涂料。
5.2加PAC系统
加PAC系统包括配药槽和加药管。配药槽是用来配制存放5%的PAC溶液,容积0.4m3,数量2只,轮流使用。
5.3反应池
调节池内的废水用泵打入反应池,在水泵吸水管内通过加药管加入
PAC溶液,利用水泵叶轮的快速转动将其与废水剧烈混和形成矾花。
反应池为钢筋絮凝土结构。
5.4絮凝沉淀池
絮凝沉淀池的作用是将絮凝反应产生的矾花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 絮凝沉淀池为竖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为1m3/m2•h,沉淀时间为
1.5小时。沉积于污泥斗中的污泥由污泥提升装置排到污泥浓缩池。
絮凝沉淀池为钢筋絮凝土结构。
5.5PW处理池
该池为半地下式钢筋絮凝土结构,其中的高浓度活性污泥与废水充分混合,在生物氧化降解的同时并进行固液分离。出水用泵吸出。
5.6污泥消化浓储池
污泥消化浓储池是利用微生物的内源呼吸作用来降低污泥中的挥发组分,并利用污泥自身的重力作用得以沉降,以达到污泥减量的目的。沉降后的污泥含水率可下降至97%,上清液则返回调节池重新处理。污泥消化浓储池可存放15天的剩余污泥,消化浓缩后的污泥定期由环卫槽车外运。
污泥消化浓储池为半地下式钢筋絮凝土结构。
5.7风机房
风机房内安置2台低噪声三叶罗茨鼓风机,用于PW处理池内的曝气和回流,絮凝反应池的搅拌混合,以及调节池内的搅拌和污泥消化浓储池内的消化。风机房面积10.8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