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上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一、 伟大的祖国(位置) 1、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 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

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二、 辽阔的疆域:

1、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尔高原;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2、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第3位。。

1、 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线长1.8万千米。 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三、 众多的邻国 1、 陆界线:2万多千米

2、 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3、 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早在春秋战国,清朝影响最大。 二、 行政区划

1、 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及特别行政区

2、 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 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1) 名称:P6的三字经 (2) 简称和行政中心:P8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一、 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1、 总量:2000年达12.95亿;占世界21.2%。 2、 省区分布:最多:河南省;最少:澳门。 二、 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1、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2、 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呈直线上升。

3、 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人口迁移 三、 分布疏密不均。

1、地理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沿海河湖、平原、 盆地交通和经济发达等地区人口多)

2、农村、城镇人口他布特点: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63、8%,36、2%) 三、我国的人口政策:

1、 我国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的原因: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 2、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一、56个民族

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92%,少数民族占8%。 2、 少数民族人口不一:壮族人口最多。 3、 各民族具有平等的地位。

二、大杂居、小聚居。(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1、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中部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台湾与福建为高山族,福建省有畲族,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彝族 ——火把节 白族——三月三歌会 藏族——晒佛节 傣族——泼水节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汉族——赛龙舟 朝鲜族——跳跳板 苗族侗族——芦笙节

第二章 第一节

一、 地势西高东低

1、 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2、 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P20

3、 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水能的影响: (1) 对气候:使暖湿气流从东至西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 对河流: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3) 对交通: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4) 对经济: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5) 对水能: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发电。 二、 山脉纵横交错 1、 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1) 山脉纵横交错,把全国分成若干地形区 (2) 山脉成为地形区的界线P27的表格1 2、 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P20——P21 (1) 三列东西向的山脉 (2) 三列东北—西南向的山脉 (3) 西北—东南向的山脉 (4) 南北向的山脉 (5)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3、 中华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三、 地形复杂多样

1、 地形特点:复杂多样,五种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地形比例图) 2、 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 主要地形区特征:

(1)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大江大河发源地;

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黄土广布;

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

(2)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丰富的

油气资源

准噶尔盆地——绿洲和垦区,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

柴达木盆地——内陆高原盆地和聚宝盆;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内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3)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林业和牧业 (4)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 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地形

第二节

一、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 气候复杂多样 (1) 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成因:纬度位置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成因:纬度位置 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P30—31表格和图2、16。 (2)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

中国的气候

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内陆递减。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年际变化大。(由南往北降水的月数渐少,总量渐少,但集中在7、8月;降水年际变化渐大) 我国的干湿地区:P33表格 2、 季风气候显著

(1) 什么是季风:夏季——偏南风;冬季——偏北风 (2) 夏季风影响降水和时空分布

(3) 夏季风影响雨带推移及带来的旱涝灾害,P36第二段 (4) 冬季风几乎不带来降水

(5)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为界线

(6) 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南部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大。 3、 大陆性特征强烈: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它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 二、 特殊天气

1、 寒潮:概念、侵入路径和影响范围(青藏高原海南省、台湾、云贵高原等不易受影响) 危害:农作物受冻等。

2、 梅雨与伏旱:6月中旬—7月中旬与7月中旬---8月中旬;江淮地区。 3、 台风:夏秋季节

4、 沙尘暴:在干燥的春季多发生。

三、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旱涝灾害 1、 洪涝:夏秋季节

2、 干旱:影响最大、最常见、范围最广。

第三节

一、 外流区为主

1、 流域与水系、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区与内流区的概念。 2、 内外流区的划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 3、 外流区

(1) 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乌苏里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澜沧江 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2)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见表格 4、 内流区

(1) 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2)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见表格 5、 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中国的河流

6、 我国的主要湖泊

(1) 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流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2) 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二、 滚滚长江 1、 长江的源流概况

(1)发源地、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海洋; (2)长度、入海水量、流域面积; (3)上、中、下游的划分; (4)主要支流及湖泊 2、长江的水能开发

(1) 水能最集中的河段: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至宜宾段三峡段;原因:落差大,降水丰富。

(2) 长江三峡:由矍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位于第二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

供水、灌溉、旅游等功能,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 葛洲坝、二滩、龚嘴、丹江口等 3、 黄金水道

(1) 有利条件:降水丰富,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长约7万千米。

(2) 运输价值:水运成本低;流域经济发达,资历源丰富;与南北向的铁路线相交,联系广泛。 (3) 货运量占全国的60%。

4、长江之害在于中下的洪涝灾害: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中下游地区兴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江防大堤。 三、 滔滔黄河 1、 黄河的源概况

(1) 发源地、流经省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海洋; (2) 长度、流域面积; (3) 上、中、下游的划分 (4) 主要支流 2、 黄河的水能开发 (1) 水能集中上、中游

(2) 主要水电站: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等 3、“地上河”的成因与危害及治理

(1) 成因: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地形支离破碎中游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冲刷作用大 中游地区植被差下游地区是平原,水流平缓,泥沙沉积。 (2)危害:在于下游的决口改道。

(3)治理:根本在于加强上中游地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修筑梯田;打坝淤地; 下游:加固江防大堤;修建分洪工程;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与黄河的对比: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一、 什么是自然资源 1、 概念:

2、 主要类型: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3、 自然资源的特征

(1) 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拓展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空间:空气、风景 (2) 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3) 自然资源质量的差异

(4) 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5) 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第二节

一、 人多地少

1、 土地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中情:不及世界的1/3。 三、 类型齐全

1、 各类土地资源齐全: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图) 2、 草地面积广,居世界前列。 3、 林地一比重小。

4、 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占世界22%的人口。(1.3亿公顷) 四、 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 1、 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2、 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

3、 草地分布在内蒙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4、 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青藏高原 5、 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

五、 珍惜每一寸土地

1、 耕地存在的问题:人均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工矿与建筑用地占用及乱占耕地,使耕 地面积减少——对策:提高耕地的生产力,

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利用率。

2、 林地存在的问题:管理不力,滥伐现象严重—对策:营林造林护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 草地存在的问题:超载,管理不力,造成退化——划区轮牧,防灾。

第三节

1、 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却占全国总流量80%以上。 2、 黄、淮、海流域面积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但水资源只占6%。 3、 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五个带:P66;图3、17 二、时间分配不均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1、 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2、 年际变化大。

3、 对生产的影响——易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 三、节约每一滴水

1、 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2、 时间分布不均——修水库

中国的水资源

一、 地区分布悬殊——东多西少,南丰北缺,水土资源配合欠佳。

中国的土地资源 自然资源概况

3、 污染和浪费——节约和防治

4、 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5、 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条路线:P69图3、19 四、 水能资源:P70图3、20中的主要水电站。

第四节

一、 多样的生物资源 1、 优越的海洋自然环境

(1) 地跨多个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2) 大陆架面积宽广。 (3) 海水温度适中。

2、 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3、 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4、 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 一、 丰富的矿产资源

1、 海上油田及分布:渤海湾盆地、东海盆地、北部湾盆地等 2、 海滨砂矿资源:16亿吨,60多种。 三、巨量的化学资源

1、 开发利用化学资源的途径:提取海盐、和镁、溴、碘等化学元素

2、 海盐生产及主要盐场:海盐总量世界第一,各省区都有盐场。85%的海盐在淮河以北的北方盐区,长芦盐场最大,别有莺歌海盐场、

布袋盐场、淮北盐场。 二、 保护“蓝色国土” 1、 海洋有丰富的能源;

2、 海洋蕴藏着巨大可开发空间;

3、 海洋污染及其它问题:石油污染最为严重。赤潮时有发生。 4、 保护

第三章 第一节

一、 秦岭与淮河

1、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 2、走向与流向:东西向 3、 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 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

2、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背P77表格内容和P78—79活动题 五、 四大地理区域

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 2、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中国的区域差异 秦岭——淮河线 中国的海洋资源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三节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注意:完成P97的表格和P98的活动题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一、 伟大的祖国(位置) 1、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 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小时),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

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二、 辽阔的疆域:

1、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尔高原;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2、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第3位。。

1、 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线长1.8万千米。 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三、 众多的邻国 1、 陆界线:2万多千米

2、 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3、 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 历史上的行政区划:早在春秋战国,清朝影响最大。 二、 行政区划

1、 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及特别行政区

2、 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 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1) 名称:P6的三字经 (2) 简称和行政中心:P8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一、 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1、 总量:2000年达12.95亿;占世界21.2%。 2、 省区分布:最多:河南省;最少:澳门。 二、 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1、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2、 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呈直线上升。

3、 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人口迁移 三、 分布疏密不均。

1、地理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沿海河湖、平原、 盆地交通和经济发达等地区人口多)

2、农村、城镇人口他布特点: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63、8%,36、2%) 三、我国的人口政策:

1、 我国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的原因: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 2、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一、56个民族

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92%,少数民族占8%。 2、 少数民族人口不一:壮族人口最多。 3、 各民族具有平等的地位。

二、大杂居、小聚居。(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1、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中部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台湾与福建为高山族,福建省有畲族,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彝族 ——火把节 白族——三月三歌会 藏族——晒佛节 傣族——泼水节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汉族——赛龙舟 朝鲜族——跳跳板 苗族侗族——芦笙节

第二章 第一节

一、 地势西高东低

1、 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2、 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P20

3、 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水能的影响: (1) 对气候:使暖湿气流从东至西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 对河流: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3) 对交通: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4) 对经济: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5) 对水能: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发电。 二、 山脉纵横交错 1、 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1) 山脉纵横交错,把全国分成若干地形区 (2) 山脉成为地形区的界线P27的表格1 2、 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P20——P21 (1) 三列东西向的山脉 (2) 三列东北—西南向的山脉 (3) 西北—东南向的山脉 (4) 南北向的山脉 (5)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3、 中华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三、 地形复杂多样

1、 地形特点:复杂多样,五种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地形比例图) 2、 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 主要地形区特征:

(1)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大江大河发源地;

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黄土广布;

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

(2)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丰富的

油气资源

准噶尔盆地——绿洲和垦区,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

柴达木盆地——内陆高原盆地和聚宝盆;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内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3)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林业和牧业 (4)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 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地形

第二节

一、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 气候复杂多样 (1) 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成因:纬度位置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成因:纬度位置 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P30—31表格和图2、16。 (2)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

中国的气候

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内陆递减。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年际变化大。(由南往北降水的月数渐少,总量渐少,但集中在7、8月;降水年际变化渐大) 我国的干湿地区:P33表格 2、 季风气候显著

(1) 什么是季风:夏季——偏南风;冬季——偏北风 (2) 夏季风影响降水和时空分布

(3) 夏季风影响雨带推移及带来的旱涝灾害,P36第二段 (4) 冬季风几乎不带来降水

(5)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为界线

(6) 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南部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大。 3、 大陆性特征强烈: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它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 二、 特殊天气

1、 寒潮:概念、侵入路径和影响范围(青藏高原海南省、台湾、云贵高原等不易受影响) 危害:农作物受冻等。

2、 梅雨与伏旱:6月中旬—7月中旬与7月中旬---8月中旬;江淮地区。 3、 台风:夏秋季节

4、 沙尘暴:在干燥的春季多发生。

三、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旱涝灾害 1、 洪涝:夏秋季节

2、 干旱:影响最大、最常见、范围最广。

第三节

一、 外流区为主

1、 流域与水系、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区与内流区的概念。 2、 内外流区的划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 3、 外流区

(1) 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乌苏里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澜沧江 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2)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见表格 4、 内流区

(1) 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2)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见表格 5、 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中国的河流

6、 我国的主要湖泊

(1) 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流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2) 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二、 滚滚长江 1、 长江的源流概况

(1)发源地、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海洋; (2)长度、入海水量、流域面积; (3)上、中、下游的划分; (4)主要支流及湖泊 2、长江的水能开发

(1) 水能最集中的河段: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至宜宾段三峡段;原因:落差大,降水丰富。

(2) 长江三峡:由矍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位于第二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

供水、灌溉、旅游等功能,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 葛洲坝、二滩、龚嘴、丹江口等 3、 黄金水道

(1) 有利条件:降水丰富,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长约7万千米。

(2) 运输价值:水运成本低;流域经济发达,资历源丰富;与南北向的铁路线相交,联系广泛。 (3) 货运量占全国的60%。

4、长江之害在于中下的洪涝灾害: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中下游地区兴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江防大堤。 三、 滔滔黄河 1、 黄河的源概况

(1) 发源地、流经省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海洋; (2) 长度、流域面积; (3) 上、中、下游的划分 (4) 主要支流 2、 黄河的水能开发 (1) 水能集中上、中游

(2) 主要水电站: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等 3、“地上河”的成因与危害及治理

(1) 成因: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地形支离破碎中游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冲刷作用大 中游地区植被差下游地区是平原,水流平缓,泥沙沉积。 (2)危害:在于下游的决口改道。

(3)治理:根本在于加强上中游地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修筑梯田;打坝淤地; 下游:加固江防大堤;修建分洪工程;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与黄河的对比: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一、 什么是自然资源 1、 概念:

2、 主要类型: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3、 自然资源的特征

(1) 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拓展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空间:空气、风景 (2) 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3) 自然资源质量的差异

(4) 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5) 自然资源的状况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第二节

一、 人多地少

1、 土地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中情:不及世界的1/3。 三、 类型齐全

1、 各类土地资源齐全: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图) 2、 草地面积广,居世界前列。 3、 林地一比重小。

4、 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占世界22%的人口。(1.3亿公顷) 四、 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 1、 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2、 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

3、 草地分布在内蒙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4、 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青藏高原 5、 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

五、 珍惜每一寸土地

1、 耕地存在的问题:人均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工矿与建筑用地占用及乱占耕地,使耕 地面积减少——对策:提高耕地的生产力,

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利用率。

2、 林地存在的问题:管理不力,滥伐现象严重—对策:营林造林护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 草地存在的问题:超载,管理不力,造成退化——划区轮牧,防灾。

第三节

1、 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却占全国总流量80%以上。 2、 黄、淮、海流域面积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但水资源只占6%。 3、 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五个带:P66;图3、17 二、时间分配不均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1、 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2、 年际变化大。

3、 对生产的影响——易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 三、节约每一滴水

1、 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2、 时间分布不均——修水库

中国的水资源

一、 地区分布悬殊——东多西少,南丰北缺,水土资源配合欠佳。

中国的土地资源 自然资源概况

3、 污染和浪费——节约和防治

4、 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5、 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条路线:P69图3、19 四、 水能资源:P70图3、20中的主要水电站。

第四节

一、 多样的生物资源 1、 优越的海洋自然环境

(1) 地跨多个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2) 大陆架面积宽广。 (3) 海水温度适中。

2、 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3、 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4、 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 一、 丰富的矿产资源

1、 海上油田及分布:渤海湾盆地、东海盆地、北部湾盆地等 2、 海滨砂矿资源:16亿吨,60多种。 三、巨量的化学资源

1、 开发利用化学资源的途径:提取海盐、和镁、溴、碘等化学元素

2、 海盐生产及主要盐场:海盐总量世界第一,各省区都有盐场。85%的海盐在淮河以北的北方盐区,长芦盐场最大,别有莺歌海盐场、

布袋盐场、淮北盐场。 二、 保护“蓝色国土” 1、 海洋有丰富的能源;

2、 海洋蕴藏着巨大可开发空间;

3、 海洋污染及其它问题:石油污染最为严重。赤潮时有发生。 4、 保护

第三章 第一节

一、 秦岭与淮河

1、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 2、走向与流向:东西向 3、 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 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

2、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背P77表格内容和P78—79活动题 五、 四大地理区域

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 2、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中国的区域差异 秦岭——淮河线 中国的海洋资源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三节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注意:完成P97的表格和P98的活动题


相关文章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提纲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29%,海洋面积占71% ,所以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北半球(陆半球),南半球(水半球) 1大西洋呈"S "形,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 ...查看


  • 地理会考复习计划
  • 地理会考复习计划 地理组 李红梅 地理会考的具体时间为今年6月30日,从六月初开始,八年级地理正式开始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整个复习工作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课堂内容复习安排.整个复习分为二个阶段: 一轮复习阶段和二轮复习阶段.一轮复 ...查看


  •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 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部分) 第一单元提纲: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是.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最大周长是. 3.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4.纬线的形状是是 . : 5.经线的形状是指示的方向是东西经的标示符号分别 ...查看


  •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复习提纲
  • 1.地理位置部,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与中国.俄罗斯.朝鲜. 韩国相望,属东亚国家,位于北温带. 2.领土组成:由北海道..九州岛等4个大岛.3900多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自 3.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有利于渔业.造船业.海阳运输 ...查看


  • 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 八年级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3月31日(周一) 八下9.1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完成<自主测评>67-68页. 4月1日(周二) 八下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完成<自主测评>70-71页. 4月2日(周三 ...查看


  • 苏教版地理七年级下期中复习提纲
  • 苏教版地理七年级下期中复习提纲 认识亚洲 一. 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 1.亚洲的地理位置:①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②西北以土耳其海峡与欧洲 为界③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④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⑤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 平洋.北 ...查看


  • 七年级地理上册[填空题]复习提纲(老师版)
  • 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 .地球的平均半径千米,赤道周 长约 千米,表面积约 亿平方千米. 2 400 300 200 100 另外: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附 ...查看


  •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期末复习计划
  • 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复习计划 制定人:戴志龙 对象:初二全年段(学生数308人) 时间:2008年12月5日 我校地理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它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为做好期末温书迎考,现在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成绩目标,特 ...查看


  •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P7-8 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 ...查看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复习提纲练习
  • 第四第五第六章复习题 一.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2.气温单位是里的温度 计测得的,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 米.日平均气温一般取 时. 时. 时. 时四个时刻的气温均值.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 3.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指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