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荷载计算

4.2风荷载

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物所受的风荷载。

4.2.1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及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中:

按下式计算:

1. 基本风压值Wo

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米高度处10分钟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的最大值确定的风速V0(m/s)按公式

确定。但不得小于0.3kN/m2。

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基本风压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对风荷载是否敏感,主要与高层建筑的自振特性有关,目前还没有实用的标准。一般当房屋高度大于60米时,采用100年一遇的风压。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给出全国各个地方的设计基本风压。 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荷载规范》把地面粗糙度分为A 、B 、C 、D 四类。 A类:指近海海面、海岸、湖岸、海岛及沙漠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及房屋比较稀疏的城镇及城市郊区;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

计算公式

A 类地区=1.379(z/10)0.24 B 类地区= (z/10)0.32 C 类地区=0.616(z/10)0.44 D 类地区=0.318(z/10)0.6

位于山峰和山坡地的高层建筑,其风压高度系数还要进行修正,可查阅《荷载规范》。 3. 风载体型系数μs

风荷载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表面实际风压与基本风压的比值,它表示不同体型建筑物表面风力的大小。一般取决于建筑建筑物的平面形状等。

计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书中P57表4.2-2确定各个表面的风载体型系数或由风洞试验确定。几种常用结构形式的风载体型系数如下图

注:“+”代表压力;“-”代表拉力。 4. 风振系数βz

风振系数βz 反映了风荷载的动力作用,它取决于建筑物的高宽比、基本自振周期及地面粗糙度、基本风压。《荷载规范》规定对于基本自振周期大于0.25s 的工程结构,如房屋、屋盖及各种高耸结构,以及对于高度大于30m 且高宽比大于1.5的高柔房屋,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其中风振系数βz 可按下式计算:

(4.2-2)

式中:ψz ——基本振型z 高度处的振型系数,当高度和质量沿高度分布均匀时,可以近似用z/H代替振型系数;

ζ——脉动增大系数,查表时需要参数ω0T2,其中ω0为基本风压值,T 为结构基本周期,可用近似方法计算; υ——脉动影响系数,

μ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脉动增大系数ξ

ω0T1(kNs/m) 0.01 0.02 0.04 0.06 0.08 0.10 0.20 0.40 0.60 钢 结 构 1.47 1.57 1.69 1.77 1.83 1.88 2.04 2.24 2.36 有填充墙的房屋钢结构1.26 1.32 1.39 1.44 1.47 1.50 1.61 1.73 1.81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1.11 1.14 1.17 1.19 1.21 1.23 1.28 1.34 1.38 ω0T1(kNs/m) 0.80 1.00 2.00 4.00 6.00 8.00 10.00 20.00 30.00 钢 结 构 2.46 2.53 2.80 3.09 3.28 3.42 3.54 3.91 4.14 有填充墙的房屋钢结构 1.88 1.93 2.10 2.30 2.43 2.52 2.60 2.85 3.01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1.42 1.44 1.54 1.65 1.72 1.7 1.82 1.96 2.06

注:计算ω0T1时,对地面粗糙度B 类地区可直接代入基本风压,而对A 类、C 类和D 类地区应按当地的基本风压分别乘以1.38、O.62和0.32后代入。

根据我国的实测数据进行计算,再结合我国的工程设计经验加以修正而确定的c 值列于表

4.2.2总体风荷载 1. 总体风荷载

设计时,使用总风荷载计算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及位移。总风荷载为建筑物各个表面承受风力的合力,是沿建筑物高度变化的线荷载。通常,按x 、y 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分别计算总风荷载。按下式计算z 高度处的总风荷载标准值:

式中:n ——建筑外围表面数; Bi——第i 个表面的宽度;

——第i 个表面的风载体型系数;

(4.2-3)

——第i 个表面法线与总风荷载作用方向的夹角如图4.2-5

图4.2-5

各表面风力的合力作用点,即为总体风荷载的作用点。设计时,将沿高度分布的总体风荷载的线荷载换算成集中作用在各楼层位置的集中荷载,再计算结构的内力及位移。 2. 局部风荷载

风力作用在建筑物表面,压力分布很不均匀(如图4.2-2和图4.2-3),在角隅、檐口、边棱处和在附属结构的部位(如阳台、雨蓬等外挑构件),局部风压大大超过平均风压.根据风洞试验和一些实测结果可知,迎风面的中部和一些窝风部位,由于气流不易向四周扩散,出现较大风压,因此应计算局部风荷载。

当计算维护结构时,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Wk=βgz·μs·μz·W0 (4.2-4) 式中:

βgz ---高度Z 处的阵风系数;见P58表4.5

,按下式计算:

验算围护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 1)外表面

(1)正压区按正常情况采用。 (2)负压区。

对墙面,取μs =-1.0; 对墙角边μs =-l.8;对屋面局部部位(周边和屋面坡度大于100的屋脊部位),取μs=-2.2;对檐口、雨篷、遮阳板等突出构件的浮风,取μs =-2.0, 对墙角边和屋面局部部位的作用宽度为房屋宽度的0.1或房屋平均高度的0.4,取其小者,但不小于1.5m 2)内表面

对封闭式建筑物,按外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μs =-0.2或0.2; 计算围护结构风荷载时的阵风系数应按P59表4.6采用。 例题---风荷载

【例4.2-1】 某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为一般的高层办公建筑,其平面及剖面如图4.2-6和图4.3-7所示,各层楼面荷载及质量、侧移刚度沿刚度变化比较均匀。当地基本风压为0.7kN/m2,地面粗糙度为C 类。

求在图4.2-6所示横向风作用下,建筑物横向各楼层的风力标准值,在计算时不考虑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可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4.2-7剖面图

【解】 该房屋高度大于30m 且高宽比大于1.5(高32.1/13.5=2.38),因此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1.求房屋横向基本自振周期,n =8

根据经验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基本周期为:

取,因此应计算房屋的风振系数。

2.各楼层位置处的风振系数,按公式(4.2-2)

求脉动增大系数ζ时。应先求出

由于地面粗糙度为C 类,应乘以0.62,得0.1085后查表4.2-3,得ζ=1.235。

求脉动影响系数υ时,考虑到迎风面的宽度较大,H/B=32.1/47.752=0.678,查表4.2-4得 υ=0.411

求振型系数时,根据本例的条件可近似用z/H代替振型系数。 求各楼层位置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可根据表4.2-1中地面粗糙度为C 类查得其值。 据此各楼层位置处值计算结果见表4.2-6。

各楼层位置出的值计算结果 表4.2-6

3.各楼层位置处风力标准值

本例题的风荷载体型系数是封闭式房屋情况。由于平面为矩形,因此迎风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为0.8,背风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为-0.5。 各楼层迎风面背风面的受风面积(迎风面与背风面风力之和):

相邻楼层平均层高×房屋长度各楼层位置处所受风力

其计算结果见表表4.2-7。

各楼层位置处的风力标准值

表4.2-7

脉动增大系数ξ

ω0T1(kNs/m) 0.01 0.02 0.04 0.06 0.08 0.10 0.20 0.40 0.60 钢 结 构 1.47 1.57 1.69 1.77 1.83 1.88 2.04 2.24 2.36 有填充墙的房屋钢结构1.26 1.32 1.39 1.44 1.47 1.50 1.61 1.73 1.81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1.11 1.14 1.17 1.19 1.21 1.23 1.28 1.34 1.38 ω0T1(kNs/m) 0.80 1.00 2.00 4.00 6.00 8.00 10.00 20.00 30.00 钢 结 构 2.46 2.53 2.80 3.09 3.28 3.42 3.54 3.91 4.14 有填充墙的房屋钢结构 1.88 1.93 2.10 2.30 2.43 2.52 2.60 2.85 3.01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1.42 1.44 1.54 1.65 1.72 1.7 1.82 1.96 2.06

注:计算ω0T1时,对地面粗糙度B 类地区可直接代入基本风压,而对A 类、C 类和D 类地区应按当地的基本风压分别乘以1.38、O.62和0.32后代入。

4.2风荷载

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物所受的风荷载。

4.2.1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及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中:

按下式计算:

1. 基本风压值Wo

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米高度处10分钟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的最大值确定的风速V0(m/s)按公式

确定。但不得小于0.3kN/m2。

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基本风压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对风荷载是否敏感,主要与高层建筑的自振特性有关,目前还没有实用的标准。一般当房屋高度大于60米时,采用100年一遇的风压。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给出全国各个地方的设计基本风压。 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荷载规范》把地面粗糙度分为A 、B 、C 、D 四类。 A类:指近海海面、海岸、湖岸、海岛及沙漠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及房屋比较稀疏的城镇及城市郊区;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

计算公式

A 类地区=1.379(z/10)0.24 B 类地区= (z/10)0.32 C 类地区=0.616(z/10)0.44 D 类地区=0.318(z/10)0.6

位于山峰和山坡地的高层建筑,其风压高度系数还要进行修正,可查阅《荷载规范》。 3. 风载体型系数μs

风荷载体型系数是指建筑物表面实际风压与基本风压的比值,它表示不同体型建筑物表面风力的大小。一般取决于建筑建筑物的平面形状等。

计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书中P57表4.2-2确定各个表面的风载体型系数或由风洞试验确定。几种常用结构形式的风载体型系数如下图

注:“+”代表压力;“-”代表拉力。 4. 风振系数βz

风振系数βz 反映了风荷载的动力作用,它取决于建筑物的高宽比、基本自振周期及地面粗糙度、基本风压。《荷载规范》规定对于基本自振周期大于0.25s 的工程结构,如房屋、屋盖及各种高耸结构,以及对于高度大于30m 且高宽比大于1.5的高柔房屋,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其中风振系数βz 可按下式计算:

(4.2-2)

式中:ψz ——基本振型z 高度处的振型系数,当高度和质量沿高度分布均匀时,可以近似用z/H代替振型系数;

ζ——脉动增大系数,查表时需要参数ω0T2,其中ω0为基本风压值,T 为结构基本周期,可用近似方法计算; υ——脉动影响系数,

μ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脉动增大系数ξ

ω0T1(kNs/m) 0.01 0.02 0.04 0.06 0.08 0.10 0.20 0.40 0.60 钢 结 构 1.47 1.57 1.69 1.77 1.83 1.88 2.04 2.24 2.36 有填充墙的房屋钢结构1.26 1.32 1.39 1.44 1.47 1.50 1.61 1.73 1.81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1.11 1.14 1.17 1.19 1.21 1.23 1.28 1.34 1.38 ω0T1(kNs/m) 0.80 1.00 2.00 4.00 6.00 8.00 10.00 20.00 30.00 钢 结 构 2.46 2.53 2.80 3.09 3.28 3.42 3.54 3.91 4.14 有填充墙的房屋钢结构 1.88 1.93 2.10 2.30 2.43 2.52 2.60 2.85 3.01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1.42 1.44 1.54 1.65 1.72 1.7 1.82 1.96 2.06

注:计算ω0T1时,对地面粗糙度B 类地区可直接代入基本风压,而对A 类、C 类和D 类地区应按当地的基本风压分别乘以1.38、O.62和0.32后代入。

根据我国的实测数据进行计算,再结合我国的工程设计经验加以修正而确定的c 值列于表

4.2.2总体风荷载 1. 总体风荷载

设计时,使用总风荷载计算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及位移。总风荷载为建筑物各个表面承受风力的合力,是沿建筑物高度变化的线荷载。通常,按x 、y 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分别计算总风荷载。按下式计算z 高度处的总风荷载标准值:

式中:n ——建筑外围表面数; Bi——第i 个表面的宽度;

——第i 个表面的风载体型系数;

(4.2-3)

——第i 个表面法线与总风荷载作用方向的夹角如图4.2-5

图4.2-5

各表面风力的合力作用点,即为总体风荷载的作用点。设计时,将沿高度分布的总体风荷载的线荷载换算成集中作用在各楼层位置的集中荷载,再计算结构的内力及位移。 2. 局部风荷载

风力作用在建筑物表面,压力分布很不均匀(如图4.2-2和图4.2-3),在角隅、檐口、边棱处和在附属结构的部位(如阳台、雨蓬等外挑构件),局部风压大大超过平均风压.根据风洞试验和一些实测结果可知,迎风面的中部和一些窝风部位,由于气流不易向四周扩散,出现较大风压,因此应计算局部风荷载。

当计算维护结构时,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Wk=βgz·μs·μz·W0 (4.2-4) 式中:

βgz ---高度Z 处的阵风系数;见P58表4.5

,按下式计算:

验算围护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 1)外表面

(1)正压区按正常情况采用。 (2)负压区。

对墙面,取μs =-1.0; 对墙角边μs =-l.8;对屋面局部部位(周边和屋面坡度大于100的屋脊部位),取μs=-2.2;对檐口、雨篷、遮阳板等突出构件的浮风,取μs =-2.0, 对墙角边和屋面局部部位的作用宽度为房屋宽度的0.1或房屋平均高度的0.4,取其小者,但不小于1.5m 2)内表面

对封闭式建筑物,按外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μs =-0.2或0.2; 计算围护结构风荷载时的阵风系数应按P59表4.6采用。 例题---风荷载

【例4.2-1】 某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为一般的高层办公建筑,其平面及剖面如图4.2-6和图4.3-7所示,各层楼面荷载及质量、侧移刚度沿刚度变化比较均匀。当地基本风压为0.7kN/m2,地面粗糙度为C 类。

求在图4.2-6所示横向风作用下,建筑物横向各楼层的风力标准值,在计算时不考虑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可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4.2-7剖面图

【解】 该房屋高度大于30m 且高宽比大于1.5(高32.1/13.5=2.38),因此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1.求房屋横向基本自振周期,n =8

根据经验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基本周期为:

取,因此应计算房屋的风振系数。

2.各楼层位置处的风振系数,按公式(4.2-2)

求脉动增大系数ζ时。应先求出

由于地面粗糙度为C 类,应乘以0.62,得0.1085后查表4.2-3,得ζ=1.235。

求脉动影响系数υ时,考虑到迎风面的宽度较大,H/B=32.1/47.752=0.678,查表4.2-4得 υ=0.411

求振型系数时,根据本例的条件可近似用z/H代替振型系数。 求各楼层位置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可根据表4.2-1中地面粗糙度为C 类查得其值。 据此各楼层位置处值计算结果见表4.2-6。

各楼层位置出的值计算结果 表4.2-6

3.各楼层位置处风力标准值

本例题的风荷载体型系数是封闭式房屋情况。由于平面为矩形,因此迎风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为0.8,背风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为-0.5。 各楼层迎风面背风面的受风面积(迎风面与背风面风力之和):

相邻楼层平均层高×房屋长度各楼层位置处所受风力

其计算结果见表表4.2-7。

各楼层位置处的风力标准值

表4.2-7

脉动增大系数ξ

ω0T1(kNs/m) 0.01 0.02 0.04 0.06 0.08 0.10 0.20 0.40 0.60 钢 结 构 1.47 1.57 1.69 1.77 1.83 1.88 2.04 2.24 2.36 有填充墙的房屋钢结构1.26 1.32 1.39 1.44 1.47 1.50 1.61 1.73 1.81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1.11 1.14 1.17 1.19 1.21 1.23 1.28 1.34 1.38 ω0T1(kNs/m) 0.80 1.00 2.00 4.00 6.00 8.00 10.00 20.00 30.00 钢 结 构 2.46 2.53 2.80 3.09 3.28 3.42 3.54 3.91 4.14 有填充墙的房屋钢结构 1.88 1.93 2.10 2.30 2.43 2.52 2.60 2.85 3.01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1.42 1.44 1.54 1.65 1.72 1.7 1.82 1.96 2.06

注:计算ω0T1时,对地面粗糙度B 类地区可直接代入基本风压,而对A 类、C 类和D 类地区应按当地的基本风压分别乘以1.38、O.62和0.32后代入。


相关文章

  • 风荷载计算 1
  • 4.2风荷载 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物所受的风荷载. 4.2.1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及高 ...查看


  • 风荷载作用-例题
  • [例题2-1] 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上部结构为38层,底部1-3层层高为4m ,其他各层层高为3m ,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为120m ,平面尺寸为30m ⨯40m ,地下室筏板基础底面埋深为12m, 如图2-4所示.已知100年一遇的基本 ...查看


  • 模板支架立杆计算中的风荷载体型系数
  • 模板支架立杆计算中的风荷载体型系数 ○林伊宁 (广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摘要] 现行规范给出的风荷载体型系数计算式不适用于模板支架计算中的单立杆计算. [关键词] 风荷载体型系数 0 引言 在模板支架的立杆计算中,风荷载标准值W ...查看


  • 鞍形索网等效静力风荷载研究
  • 第39卷第6期 2 土木工程学报 CHINA V01.39 No.62006 006年6冀 CML ENGINEERINGJOURNAL Jun. 鞍形索网等效静力风荷载研究 陈波武岳沈世刽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摘 ...查看


  • (免费)加权约束最小二乘法计算等效静力风荷载
  • 第38卷第10期2010年10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 URNAL OF TON GJI UNIVERSITY(NATURALSCIEN CE) Vol. 38No . 10 Oct. 2010 文章编号:0253 374X(2 ...查看


  • 横向风荷载计算参考示例
  • 风荷载计算参考示例 在横向风荷载计算中,通常只取一榀框架进行计算,所以取轴横向框架进行计算.在此计算中,地面粗糙类型为B 类,基本风压为0.35kN/m2. 1. 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Wk =βz μs μz w 0 ...查看


  • 高层建筑风荷载计算中的基本振型表达式分析
  • 第30卷第5期2002年5月 同 济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TON G J I UN IVERSITY Vol. 30No. 5 May 2002 高层建筑风荷载计算中的基本振型表达式分析 梁枢果1, 李辉民1, 瞿伟廉2 ...查看


  • 第8讲风荷载_顺风向风荷载标准值
  • 2014/12/3 第8讲 顺风向风荷载标准值 本讲要点 1.顺风向风荷载标准值 2.风荷载体型系数 3.风振系数 4.阵风系数 5.算例 为了您的美好前途,请认真听讲,谢谢! 1 2014/12/3 第8讲 顺风向风荷载标准值 3.2 顺 ...查看


  • 钢管脚手架的计算参照
  • 钢管脚手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计算的脚手架为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50.0米,20.0米以下采用双管立杆,20.0米以上采用单管立杆.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1.20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