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浙江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四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杨修九岁时,有一个叫孔君平的人来拜见杨彪,杨修因父亲不在家中,忙砌茶让座,并端出水果招待子孔君平。孔君平拿起一颗杨梅玩笑地说:“杨梅,名副其实的杨家果。”杨修立即问孔君平:“孔雀是先生的家禽吗?”孔君平为杨修敏捷的才思目瞪口呆。
曹操建造花园时,动工前工匠们请曹操审阅花园工程的设计图纸,曹操看了什么也没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解其意,忙惊动去问杨修。杨修说:“丞相嫌园门设计的太大了,”工匠们按杨修的提示修改了方案。曹操见改造后的园门,心里非常高兴,问工匠们如何知道自己的心意的,工匠们说多亏了杨主簿的指点。曹操口中称赞杨修,心里却嫉恨杨修的才华。
曹操与杨修骑马同行,当路过曹娥碑时,他们见碑阴镌刻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吗?杨修正要回答,曹操说“你先别讲出来,容我想想。”直到走过三十里路以后,曹操说:“我已明白那八个字的含意了,你说说你的理解,看我们是否所见略同。”杨修说:“黄绢,色丝也,并而为绝;幼妇,少女也,并而为妙;外孙为女儿的儿子合而为好;是受的意思,为辞。这八个字是„绝妙好辞„四字,是对曹娥碑碑文的赞美。”曹操惊叹道:
曹操平汉中时,连吃败仗。欲进兵,怕马超拒守。欲收兵,又恐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逢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鸡肋,沉思不语。这时有人入账,禀请夜间口令,操随口答“鸡肋!”杨修见令传鸡肋,便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将士们问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师,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决。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魏王班师就在这几日,故早准备行装,以免临行慌乱。”曹操早恨杨修才高于已,今见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磊怒以扰乱军心定罪,杀了杨修。杨修死时年仅34岁。
教师展示漫画(围观被杀场面,人们不同议论)
有人说,哎,唉,嘿,嗨,哼 杨修你太———
生:杨修你太冤了!
生;唉,杨修你太自大了!(太恃才放旷了)
师:这个成语什么意思?
生;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生:唉,杨修你太倒霉了(因为很了解曹操却被杀)
师:是啊,贤才未遇明君
生;杨修你没有心计了!
师:刚才 畅所欲言,针对漫画谈了感受。满腹才华的杨修怎么样一步步走想断头台的呢? 连夏侯敦都那么佩服他„„文中有一句评论你能找出来吗?
生:你真知魏王肺腑也
师,你能带着佩服的口气读一下吗
生读——
师:这句话的重音落在哪?
生再读。“真”字重读
全班同学将这句话再读一遍
师:那么杨修的真知从文中那些地方看出来?
生:修花园„„写活字,杨修知道花园修得太阔了
师:曹操写了个活字,其他人就没有懂得?文中哪句话印证了?
生:人皆不晓其意。
师:也就是众人皆醉惟杨修独知
幻灯:„„真知„„
生:曹操为防止别人„„于是梦中杀人
师:被杨修参透,其他人知道不知道
生:人皆以为操梦中杀人
师:别人都信以为真,只有杨修像X光那样将曹操五脏六腑都看得一清二楚
生:杨修知道门卫阻止曹植出去,是操在测试他们的才干
师:哪里可以看出„„处事怎么样?
生:勇敢凶猛
师:还有吗
生:第9段,„„为曹植选好答案
师:老师看了资料,说这次序都料到了。真 “料问如神”
师:还有哪些地方?
生:就是关于鸡肋的问题,别人都不知道要退兵
师:鸡肋和退兵有什么关系?
生:把攻打的地方比作鸡肋
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看出杨修是真聪明啊!
幻灯展示 破
解 译
门 一 鸡
中 合 肋
活 酥 (口令)
幻灯:后人有诗赞曰:笔下龙蛇走 胸中锦绣正
开谈惊四座 捷对冠群英
师:杨修真是曹操的知己吗?
幻灯:„„真知?
生:杨修对曹操对他的忌讳一点也不知道
师:文中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操之忌”
读一遍
师:数字要读准
师:文只能感哪些字眼可以看出恃才放旷?
生:便叫随行军士收拾行李,准备起程
这个“便”字,可以看出
师:老师比方一下,下课铃声响了,张三飞快地跑出教室,是不是有点像?
生:像 师:还有吗?
生:第5段,“竟与众人分食之”中的“竟”字
生:第7段,
‘修知其意,竟来告之“
师:其事指的是什么事情
生:用筐装吴质的事情
师:“竟”可以看出根本不考虑后果
生:第6段,“惟修知其意,指而谈曰,„„梦中耳”
师:读书要善于从字缝中去看„„—
同时,我们读书还要能从不经意中去读书。罗贯中老先生注意到了用字的简练,杨修说话一共五处,我们来看看
屏幕„„
师:假如你是导演,你要给演员怎样的动作指导?神情,说这句话
生:让杨修的扮演者俩手背腰,矫首昂视捋捋胡子,大笑曰„„
这样就能体现杨修的恃才放旷
生:杨修的扮演者应该迈着大步,在其他人面前来回地走
师:老师献丑读一遍。体会一下‘恃才放旷’接下来请同学和我PK一下
生:读——“„„耳”
师:正当杨修洋洋自得的时候想不到死神已经悄悄地靠近了
幻灯:表格:内容求曹操的态度
心甚忌之——“活”
而新恶之——分食盒中酥
愈恶之—— ——破解梦中杀人
愈恶之——密告„„藏人事件
大怒,亦不喜植——斩杀门吏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预设答案欺孟德
杀之————-被解口令,擅自行动
师:借的是什么罪名
生:惑乱军心
师:杨修曾经慨叹——梦中杀人。想不到自己也成了梦中人,想不到自己原来真不知肺腑也
对于杨修的死,历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
屏幕展示:李贽: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是以其身杀也
陈寿:
易中天《品三国》:不必了解自己,也不懂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
师:假如你是杨修,你该如何和曹操相处?体现做人的大智慧?
幻灯: „„真知!„„
生:谦逊,不要太张扬?
师:不是和现在的张扬个性矛盾吗?
生:但是曹操多疑
师:张扬不要过头,对吧,不要变成了“恃才放旷”否则就变成了“张狂”
板书:张扬而不张狂
生:要考虑这话说出去的后果
生:要有度,不能太过分
师:老师也写过一篇启示小短文,请朗读高手来展示
屏幕文字„„„„6
学生读的很好„„
师:表扬„„增色不少
师:假如大家成了杨修的朋友,经常提醒他,也许就不会如此短命了可怜啊,他死后葬在华山脚下,墓碑上也只有七个字:汉主薄杨修之墓(幻灯杨修墓的照片)
下面,我们给墓碑上写点文字,内容可以是对联也可以是打油诗也可以是一句话等等 音乐响起悲怆的埙声,悲悲切切
生:可怜可怜„„薄命薄命„„可叹可叹„„
生:才华横溢做主薄,恃才放旷保命难
生:假如看透不说透,怎会无端断了头
生:不可恃才放旷,要三思后行
生:才华横溢却不知魏王肺腑,可怜可怜
师:课后,我们同学再继续去交流
这堂课就要结束了,但是老师心情很沉重„„我也写了点文字,也考虑了很多人和事 假如宽容和谦逊握手那该有多好
音乐响起,一段已经配好声音和乐曲的朗读——
下课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及点评
师:(导入)人们常说 “三国看智,水浒看勇。”睿智的曹操深知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想要“荡平四海”干一番大事业,人才是相当重要的。所以他爱才如命,求贤若渴。有陈琳为证,曾经在袁绍手下干事的陈琳,在一篇檄文里将曹操和他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可是曹操知道他特别有才,因而在打败袁绍以后不仅没有杀他,还收为己用。
其实,在《三国演义》里也有一位有才之士,有诗评价:“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此人就是杨修。
今天,就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脚印,去探寻一个爱才之人为何屠杀有才之士呢?探索此中奥秘,或许会对我们的人生也有一些启迪。
多媒体出示课题
师: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那么你们在读小说的时候,最喜欢读小说的哪个要素?
生:人物、情节。
师:好,有同学说人物,有同学说情节,那咱们就从最感兴趣的开始,进入咱们的第一个环节,感知情节析形象。(出示多媒体“感知情节析形象”)
师:在预习的基础上,老师给大家发一个表格(见尾页附要),现在分小组讨论,分析一下情节,看看塑造的是什么样的典型人物,等会儿我们请小组的代表来交流大家的讨论成果。 师:那么在交流的过程,大家注意一下,你可以查字典,可以看书下的注释,同样,你可以来看看老师给大家的补充资料,分小组开始迅速完成这个工作。
出示多媒体:
鸡肋(lèi) 数(shuò)犯 叱(chì)退
心恶(wù)之 佯(yáng)惊 曹丕(pī)
高阜(fù) 拈(niān)弓 主簿(bù)
恃(shì)才放旷 匙(chí) 禀(bǐng)请
伺(sì)察之 诈(zhà)
世子: 王侯爵位的继承人
答教:为应对尊长的提问而于事前拟好的答案
马超:刘备手下的一员猛将
夏侯谆:曹操手下很受信任的一员大将。夏侯,复姓
朝歌长吴质:朝歌,汉代所置的县份,故地在今河南境内;长,县的行政长官。汉代制度,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为令; 万户以下的小县长官称“长”。吴质,曹丕的亲信。 魏延:刘备手下的大将。
庞德:曹操手下的大将
数犯曹操之忌(屡次)(禁忌) 适庖官进鸡汤(正逢)
人皆不晓其意(明白) 丕如其言(依照)
植然其言(认为对)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只要 (就)
生:讨论交流。
师:好,老师看了一下,有很多小组已经完成了他们的讨论成果,哪个小组来发言,交流一下你们的成果。
生:我觉得按照时间顺序的话,第一个杨修的行为应该是杨修提议改造花园门,第二个应是杨修分吃一合酥,第三件就是梦中杀人事件,第四件杨修告发曹丕,第五件是杨修教曹植斩门吏,第六件杨修为曹植作答教,第七件就是鸡肋事件,最后导致曹操杀杨修。 师:鸡肋事件导致曹操杀了杨修?老师问你,曹操是以鸡肋事件为什么?
生:为借口而杀了杨修。
师:因为杨修怎么样了?
生:看穿了曹操的心思。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事情后来究竟如何发展呢?曹操是否撤兵了呢?战事的最终结局如何呢?
生:兵败了。
师:那我们来看看刚才讲到的鸡肋事件,曹操把杨修给杀了,杀了之后曹操也败了,败了以后怎么样呢?
生:曹操厚葬了杨修。
师:这在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呢?
生:十到十二自然段。
师:那么鸡肋事件前面杀杨修的是哪几段?
生:一至三段。
师:刚才那个同学观察的十分仔细,她说在表格上老师给大家写的是时间顺序来写的事件。 师:刚才找到的书本上的和老师给的表格上顺序是否一样呢?
生:不是。
师:如果我们把书中的中间六个故事撤掉,前后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吗?
生:可以。
师:我们再把这六件事放到原处去,这叫什么写法?
生:插叙。
师:不错。在完整的故事中间,插入其它故事,使人物更加生动,情节更加曲折,主题更加丰富,这种手法就是插叙。
师:由此,你们看到了杨修的什么性格?
生:我认为杨修十分恃才放旷,他认为自己有才能就无所顾忌。
生:杨修实际上是卖弄小聪明,却没有什么大韬略。
生:杨修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有一点聪明就想表露出来。
师:我们现在来看看,杨修的这些行为,曹操对此有何反应呢?
生:第一件造花园门的时候,杨修看出了曹操的心思,于是曹操有些嫉妒。第二件分吃一合酥的时候,曹操是心恶之。第三件梦中杀人之事时,曹操是愈恶之。
师:好,老师打断一下,现在曹操为什么会愈恶之了?
生:杨修猜中了曹操的心思。
师:如果说前面的分吃酥,杨修只是卖弄小聪明的话,在这里杨修已经看穿了曹操的心思,所以说他愈恶之。
生:杨修告发曹丕,因为曹操没有找到证据,所以认为杨修诬陷曹丕。出园门的时候,杨修告诉曹植,曹操大怒,从此不再喜欢曹植,作答教的时候,杨修告诉曹操一些军国大事,曹操知道了,就有了杀修之心。鸡肋事情只是曹操杀杨修的一个借口罢了。
师:鸡肋事件,曹操是如何对待的?
生:鸡肋事件,杨修以为自己很聪明,就误解了曹操的意思。
师:我们看看曹操在文章中是怎么说他的?
生:曹操大怒。
师:然后做了什么事情?
生:然后就喝刀斧手推出斩之。
师:刚才老师说到了,还有没有,除了推出斩之以外,这个鸡肋事件,曹操后面还做了什么没有?
生:后面曹操战败了之后,他就将杨修收尸厚葬。
师:曹操这么多对杨修的一些反应,表现出曹操什么性格特点呢?
生:多疑、奸诈、虚伪。
生:忌才。
生:残忍。
师:多媒体展示:
杨修之事 曹操之态
1.解门阔 逐 甚忌之
2.分吃酥 心恶之
3.揭杀人 渐 愈恶之
4.告曹丕 愈恶之
5.教曹植 加 操大怒
6.作答教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7.释鸡肋 深 大怒,推出斩之厚葬之
恃才放旷 狂妄轻率 阴险残忍 虚伪多疑
卖弄聪明 疏放不羁 狡猾奸诈 老谋深算
师:由此可见,杨修所做的这七件事引起了曹操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二人由生活小事中的智力游戏的对抗,到人格政事的冲突,矛盾冲突逐步激化,致使曹操借军法斩了杨修,而正在这些矛盾冲突中,也突显了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展示了一个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卖弄聪明、疏放不羁的杨修。一个阴险残忍、虚伪多疑、狡猾奸诈、老谋深算的曹操。 师:那我们想想,你们在所学的历史中曹操是这个形象吗?
生:不是。
师:那在你们所学的历史中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他是很爱才的。
师:爱才是吧,刚才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中就有的。
生:他很有志向,并且在文学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他写过《龟虽寿》。
师:多媒体展示:
历史上的曹操
曹操(公元155-220),是东汉末年的大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开创“建安风骨”的杰出诗人;他字孟德,沛国谯人,汉献帝建安初年拜大将军及丞相,后又封为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他在历史上曾统一北方,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师:说的好,确实在历史中的曹操御军20余年,他手不释卷,登高必赋,是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那么把曹操写成这样一个“千古奸雄”形象,完全是罗贯中个人的“拥刘反曹”思想所为。所以说大家要在阅读中注意历史演义小说与历史史实的区别,让我
们学会全面、客观、科学的去阅读各方面的文学著作。
多媒体展示:
1、历史著作与历史演义小说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是科学,后者是艺术,科学要求高度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艺术则应遵守艺术创作的规律。
2、历史与历史演义小说之间的关系是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历史演义小说取材于历史 ,但又不等同于历史。
3、历史演义小说与其他小说的区别在于,历史演义小说的主要历史事实与历史人物面貌要符合历史真实。
4、在主要故事内容不违背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应大胆进行艺术虚构。总之,我们把敷演史传,偏重叙述朝代兴废争战之事,而又故事性强,通俗易懂的小说称为历史演义小说。 历史演义小说来源于历史,但它并不是历史。我们看历史演义小说是要抱着“姑且看之”的态度去看待,才不会走入历史的误区。
师:(过渡)在矛盾冲突中,罗贯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让人拍案叫绝,流连忘返。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今天我们不妨来做一回大师,来咬咬文,嚼嚼字,去感受名著中的文化魅力,现在进入我们的第二个版块,“咬文嚼字看文化”。说起咬文嚼字,我们就从字开始,品品字里行间里的文化味道。
以“文”“化”人—构建语文课堂的文化品格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及点评
执教:陆城一中张争艳
评点:宜都市陆城一中 吴晟民
宜都市教研室 彭泽元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就是一种文化教学。即面对文化载体(文本)进行文化内涵的开启与认识,从中体验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文化工具所产生的基础魅力,体悟从文本世界中所散发出来的深厚的文化意味。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关注教材的文化内蕴,有意识地的开掘文化内涵,重视文化熏陶,发挥文化功能?张争艳老师所执教的《杨修之死》,应该算得上是一次文化教学较为成功的尝试。在凸现文化教学方面本节课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切入点——文化涵泳
新课标明确指出:“它(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文本(尤其是小说)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又有当代先进文化之精华。
如何在语文课中突出文化意蕴呢?
张老师在执教《杨修之死》的导语中如此说道:“人们常说„三国看智,水浒看勇。‟”开堂第一句既点明了课题,又从文化的角度,指出了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传统定位。接着,张老师又说“睿智的曹操深知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想要“荡平四海”干一番大事业,人才是相当重要的。所以他爱才如命,求贤若渴。有陈琳为证,曾经在袁绍手下干事的陈琳,在一篇檄文里将曹操和他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可是曹操知道他特别有才,因而在打败袁绍以后不仅没有杀他,还收为己用。”通过历史故事,巧妙地引出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并以古诗引出本文的主人翁。最后,以极其耐人寻味的设问“一个爱才之人为何屠杀有才之士呢?”领起整节课堂,让学生产生急于“探索此中奥秘”的浓厚兴趣。
通观整个导语,蕴藏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寥寥数语,简洁明快地切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文化涵泳。
二、突破点——文化引领
《杨修之死》是一篇古典小说(节选),怎样打通时空隧道,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让生
活在今天的十四、五岁的孩子能够读懂文本,理解文章所提示的深刻的人生哲学,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张老师采用“搭桥”的办法,通过“感知情节析形象”、 “咬文嚼字看文化”和“以史为鉴探人生”三个环节,将学生引入课文,从字里行间去解读文本。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设计的几个问题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相连,一环比一环深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去理解,去感悟。在这条老师为学生开辟的道路上,学生一直走向文本,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渐入佳境。然后,走出文本,超越文本。此外,在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老师还为学生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参考资料:历史人物,文化典籍、成语典故,名言史事……这些拓展资料,既帮助学生较为顺利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也起到了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积累的作用,还让学生学到了扩展阅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齐读魏征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并以一段激情昂扬的文字作结,让人回味悠长。综观整个课堂,引领、推进,十分自然,课堂结构井然有序,构成了“文字——文学——文化”的迷人序列。张老师不仅给我们展示了她那个性化的阅读,也很好地体现了她的个性化的引领。
三、结合点——文化体悟
语文是一门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课程。如果教师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话,就能让语文课直抵文化内核。
张老师在“咬文嚼字看文化”的教学版块中,驾轻就熟地提到了两个与字有关的事件,即“园门阔”和“一合酥”事件。这两件事,其实就是曹操出的两个哑谜,均用“离合法”,前者以物解字,采用“结合法”,后者以字解物,采用“分离法”。这里面蕴含的是我国传统的谜语文化,不料均被聪明的杨修一一猜中,曹操表面称“喜”,实则“甚忌之”、“心恶之”。同时,“园门阔”的事例中,还蕴含着中国园林建筑文化,传统的园林建筑以小巧玲珑为美,如苏州园林等。当然,这也是与皇家园林相比而言的,皇家园林,不仅要富丽堂皇,更要气势恢弘。曹操不是皇帝,园门自然不能与皇家相等,更不能凌驾之上。这里面又体现出封建等级森严的官场文化。一个“园门阔”事件中就渗透了谜语、建筑、官场等多种文化元素。其实,课文中的七件事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只要语文教师善于挖掘,让语文教学站立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下,用博大的文化作支撑,注重感悟与体验,就能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传统,走进经典,寻求自身在文化熏陶中心灵的顿悟,体验沉浸于传统文化的心灵愉悦,从而培养更为宽阔敦厚的文化心灵。
四、延伸点——文化反思
文化教学不仅意味着对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更强调对文化的反思与批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文本要有个性化的感悟。不能迷信权威,更不能照搬教参。
当前,全国语文教学界对《杨修之死》的解读主要流行以下两种文化视点:一种主流的观点是“小聪明”说,他们认为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显然是源于韬光养晦的中国传统人生哲学;另一种是“心理障碍”说,认为杨修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这主要是源于现代心理学的有关理念。张老师并没有从大家熟知的角度去讲,而是看到了人治社会的韬光养晦的人生哲学越来越显示出其负面的影响,在尊重学生的解读基础上,慢慢引导学生反思这种韬光养晦的人生哲学,再来重新审视杨修的“放旷”,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可以选择韬光养晦的人生哲学,然而我们不应该鄙弃甚至打击那些才华外显、放旷直言之人,更不能放弃对丰富多彩的人生观的选择,意在帮助学生建构起一种“没有宽容就没有未来”的文化心态。”于是,在张老师的课堂上出现了“自己有了才能,还要适当的约束自己,才能免招一些祸难。”“我认为在现如今的二十一世纪应该多一些毛遂自荐,因为很少有三国时期的三顾茅庐了。”“要选择好的时机来显示才能。”“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善于采纳他人的意见,如果不采纳别人的意见也会落个兵败的。”透过杨修死因的分析,在阅读给予的三则材料的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索,表达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此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对文本的解读再也不能浮光掠影了,那种浅尝辄止的解读将很不利于学生精神的成长。所以说,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应该尽快走出简单重复劳作的怪圈,让我们的语文课深入文化的层面,发挥语文教学的文化价值,从而构建语文课堂的文化品格。
昨天,通过你们的老师已经布置了《杨修之死》这篇课文的预习。老师呢专门画了一幅“杨修绑赴刑场”的漫画。请看屏幕:
师:杨修行将就刑,围观有一大群人,有的扼腕叹息:“哎……”,也有的幸灾乐祸:“哼!……”假如你是围观群众的一员,面对着此情此景,你会说点什么?请用这样的句式:
【幻灯片展示】
唉(嗨,哼……),杨修你太———!
生1:唉,杨修你太冤了!
师:哦,你是伸张正义,为杨修伸冤呐。
生2:唉,杨修你太自大了!你太恃才放旷了!
师:这位同学不错,将本文出现的一个成语也用上了,你能否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生2:依仗才华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生3:唉,杨修你太倒霉了!
师:你为什么这样说?
生3:杨修那么有才华,却被曹操所杀。
师:噢!你是说“贤才未遇明君”。
生4:嗨,杨修你太有才了!
师:哈哈,你把宋丹丹在春晚的经典台词也用上了。
师: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针对漫画纷纷谈了自己的感受。确实杨修才华横溢,连曹操的得力干将夏侯惇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文中有一句话,是夏侯惇对杨修的高度评价,请找出来——
生5: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5:你真了解魏王的内心啊!
师:你能带着佩服的口吻读一下吗?
生5读——
师:请同桌评价一下,生5读得怎么样?
生6:还好,就是重音应落在“真知”上。
师:你也来读一遍。
生6读——
师: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像生6一般饱含深情、带着佩服读一遍这句话。
生齐读——
【幻灯片展示】
真知……
师:那么杨修的“真知”从文中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来?
生7: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便知道是花园修得太阔了。
师:曹操在门上写“活”字,别人知道意思吗?
生7:不知道。
师:从文中的哪个句子可以看出?
生7:人皆不晓其意。
师:喔,众人皆迷,惟修独知啊。
生8:曹操在酥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就明白丞相的意思是“一人一口酥”。
生9:曹操“梦中杀人”的真相被杨修看出来了。
师:嗯,曹操“梦中杀人”的真相被杨修参透,那么其他人知道吗?请用文中的语句加以印证。
生9: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
师:别人都信以为真,只有杨修像医院的X光、CT那样将曹操的五脏六腑照得一清二楚。
生10:杨修知道门吏阻止曹植出城,是操在测试儿子的才干,所以杨修教他“竟斩之可也”。
师:“竟斩之可也”可以看出杨修怎样的个性?
生10:处事果敢。
生11:第9段,曹操以“军国大事”试探两个儿子,杨修为曹植选好答案,做“答教十余条”。
师:嗯,老师看到一则材料,说的是杨修把曹操提问的顺序都料到了。真是“料事——
生凑和:“如神”
生12:关于鸡肋的问题,杨修是“见传„鸡肋‟二字”就知道丞相意欲退兵。
师:鸡肋和退兵有关系吗?
生12:把攻打的地方比作“鸡肋”,“鸡肋”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现在是“进不能胜,退恐人笑”,简直与“鸡肋”无异。
师:杨修是了解曹操的心事,你呢又悟透了杨修的心理,你真不简单!现在请让我们看大屏幕:
【幻灯片展示】
破解门中“活”
破解一合酥
破解“鸡肋”口令
破译操梦中杀人真相
破译操试子才干
破译操问军国大事
师:杨修的“真知”体现在善于破解、破译上。杨修既能猜心事,又有洞悉才,处事果敢,料问如神。所以后人有诗赞曰:
【幻灯片展示】
笔下龙蛇走 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 捷对冠群英
师:难怪夏侯惇感慨——
生:“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师:“公真知魏王肺腑也”!然“公真知魏王肺腑”吗?
【幻灯片展示】
真知?
生13:杨修对曹操对他的忌讳一点也不知道。
师:何以见得?
生13:文中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师:“数”字应读“shuo”音,“多次、屡次”的意思。请同学们一起将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
师:文中的哪些字眼可以看出杨修的“恃才放旷“呢?
生14:课文第2段开头第一句:“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这里的“便”字,可以看出。
师:“便”什么意思?
生14:“便”的意思是“就”,体现了杨修擅作主张。
生15:第5段,“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中的“竟”字。
生16:第7段,“修知其事,径来告操”中的“径”字。
师:“径”作何解?“其事”指的是什么事?
生16:“径”就是“直接”,“其事”是指“曹丕用大簏装吴质进内府”之事。“径”可以看出杨修做事草率,根本不考虑后果。
生17:第6段,“惟修知其意,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一句中“指而叹”。
师:很好,我们读书要善于从字缝中去读,确实,刚才同学们所谈到的“便、竟、径、指而叹” 这些字眼体现了杨修的放旷。同时,我们读书还要从不经意处去读。文中杨修的语言共出现了5次。罗贯中老先生在写作时注意到了用词的简练,做到“惜墨如金”,把杨修说话时的神情动作都省略了。请看屏幕……
【幻灯片展示】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
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
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_________ 曰:
“„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
丞相嫌园门阔耳。”……
师:现在我们想把文章拍成电视小剧,如果让你当导演,请你给杨修的扮演者指导一下说话时的神情动作,来体现杨修的“放旷”。
师:你姓什么?
生18:我姓张。
师:张导,你将如何指导你的“演员”?
生18:让杨修的扮演者两手背腰,矫首昂视,捋捋胡子,大笑曰……这样就更能体现杨修的恃才放旷。 生19:杨修的扮演者应该迈着方步,环顾四周,在其他人面前来回地踱。
师:老师想献丑一下,将这段文字读一读。请大家体会杨修的“放旷”(师读)。
师:咱们班谁的表演才能最好?
生:李某。
师:李某请,请你和老师PK一下。声情并茂并加上动作来朗读这段文字,好吗?
生20读——
师:你读得真好,今后当演员肯定很棒,大家给他来个热烈的掌声。
师:正当杨修洋洋自得,被旁人誉为“真知魏王肺腑”之时,想不到死神却悄悄地向他走来,请看屏幕:
【幻灯片展示】
杨修的表现
曹操的态度
破解门内“活”
分食“合”中酥
道破梦中杀人真相
密告簏里藏人事件
教授曹植斩杀门吏
预设答条蒙欺孟德
破解口令,擅自行动
师:杨修的恃才放旷招来曹操怎样的态度?我们用开火车的方式来完成表格:
生21:破解门内“活”——心甚忌之。
生22:分食“合”中酥——而心恶之。
生23:道破梦中杀人——愈恶之。
生24:密告簏里藏人事件——愈恶之。
生25:教授曹植斩杀门吏——大怒,亦不喜植。
生26:预设答条蒙欺孟德——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生27:破解口令,擅自行动——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师:杨修曾慨叹曹操的近侍是“梦中人”,想不到他自己也成了“梦中人”。表面上杨修是“真知魏王肺腑也”,实际上是“真不知魏王肺腑也”。恃才放旷的杨修碰到阴险狡诈的曹操,等待他的只有断头台。关于杨修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请看屏幕:
【幻灯片展示】
“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
——明 李贽
“太祖(曹操)既虑始终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袁绍)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 陈寿《三国志》
“祢衡之死,是因为他太不了解人;杨修之死,则因为他太了解人。而且,他们又都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人与人之间究竟应如何相处。” —— 易中天《品人录》
师:假如你是才华横溢的杨修,如何与曹操相处,才能做到相安无事,真正体现“大智慧”?
【幻灯片展示】
真知!
生28:对自己的言行收敛一点。
生29:要学会拍马屁。
师:你可要小心哦,当心马屁拍到马蹄上。当然我们千万不能把尊敬师长混同为拍马屁,“尊重”与“拍马屁”是两码事。
生30:做人要谦逊一些,不要太张扬。
师:这不是和我们现在的“张扬个性”相矛盾吗?
生30:我说的是在曹操这样的上司面前不能太张扬,因为曹操生性多疑忌才。
师:老师很喜欢你刚才所说的“太”字。不要“太”张扬,因为张扬过了头就成了“张——”
部分学生激动地喊:张狂!
(师板书:张扬不张狂!)
师:老师前两天就此写过一篇启示小短文,挂在我的博客上,下面我想链接我的博客,请咱们班的朗读高手来朗读这段文字。
【博文展示】
张 扬 但 不 张 狂
——《杨修之死》给予的启示
张震雷
读罢《杨修之死》,心情很是凝重——满腹才华的杨修因为个性张狂而招致杀身之祸。
假如当初杨修内敛一点,也许命运就将改变。
确实,我们需要个性张扬!张扬,是内心激情火焰的喷发,是智慧灵动的舒张,……没有张扬,就感受不到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豪迈气概,就欣赏不到关羽单刀赴会的超人胆识。人又不能太张扬!张扬过了头就成了张狂。张狂是要有代价的。杨修之死正应验了“丧身二字傻与狂”。所以,我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必须控制好尺度—— 张扬而不张狂。
张扬引导成功,张狂导致失败。个性要张扬,做人不张狂!
生31朗读该段文字。
师:这位同学的朗读水平真高,读得真好。你的朗读使老师的小文章增色不少,谢谢你。老师将文章挂上博客后已有许多跟帖,其中有位博友的跟帖我很欣赏(滚动博友跟帖内容):张扬不张狂,独立不特立。是啊,我们做人应该张扬个性,但不能张狂;人格应该独立,但不能特立独行。
(师板书:独立不特立)
师:假如杨修身边有刚才发言的那几位同学做他的朋友,有张老师做他的朋友,经常在他的身边提醒,也许杨修就不至于才活到34岁就命丧九泉。可怜、可悲、可叹啊!他死后葬在华山脚下的河湾村附近,请看屏幕:
师:华山脚下仅存墓碑一块,墓碑上刻的内容也只有:“汉主簿杨修之墓”七个字。千古风流人物,死后葬身荒山野岭凄凉地,古今行人少问津,不免让我们产生无限的伤感。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自选角度在杨修的墓碑上写点东西,可以是墓志铭,可以是挽联,还可以是打油诗……
(学生为墓碑写文字)
生32:可怜可怜……可悲可悲……可叹可叹……
师:你是一咏三叹。
生33:才华横溢做主薄,恃才放旷保命难。
师:你有杨修之才,短短时间就拟了一幅对联,而且包含了两个成语。
生34:假如看透不说透,怎会无端断了头?
师:不错不错,启迪后人要多用眼少用嘴。
生35:为人不可恃才放旷,做事定须三思后行。
师:你从为人和做事两个方面警戒后人,很有哲理啊。
师:这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老师心情很是凝重,我在准备这堂课的时候,常情不能自已。思考了很多,比如“假如宽容和谦逊握手那该有多好”,比如“杨修遇到刘备又会如何?”……老师把在备课中的思索感悟形成了文字,并作了配乐朗诵。现在我想把她献给同学们——
【幻灯片展示】(一段已经配好音乐的朗读文字随朗读的速度自动缓缓上移)
曾经的风流才子,当年的刀下冤魂,小说中的杨修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索……
厚重的书卷一页一页地翻过去,鲜活的人物一个一个地走过场,是非功过、善恶得失、进退荣辱,成败臧否,聚讼纷纭,我们为杨修恃才放旷遭身死而扼腕,为曹操奸诈狡猾灭人才而悲愤。
杨修悲剧性的命运,昭示了性格即命运的真知,斯人已逝,作为生者,我们可以选择才华毕露、放旷直言的张扬个性,我们也不应该回避韬光养晦的处世哲学,看着那些渐行渐远的先人们,我们不妨让“才”与“智”握手,让我们的生命更行更远,成为重持久又重进取的大写的“人”。
音乐声止,宣布下课
:(导入)人们常说 “三国看智,水浒看勇。”睿智的曹操深知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想要“荡平四海”干一番大事业,人才是相当重要的。所以他爱才如命,求贤若渴。有陈琳为证,曾经在袁绍手下干事的陈琳,在一
篇檄文里将曹操和他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可是曹操知道他特别有才,因而在打败袁绍以后不仅没有杀他,还收为己用。
其实,在《三国演义》里也有一位有才之士,有诗评价:“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此人就是杨修。
今天,就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脚印,去探寻一个爱才之人为何屠杀有才之士呢?探索此中奥秘,或许会对我们的人生也有一些启迪。
多媒体出示课题
师: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那么你们在读小说的时候,最喜欢读小说的哪个要素?
生:人物、情节。
师:好,有同学说人物,有同学说情节,那咱们就从最感兴趣的开始,进入咱们的第一个环节,感知情节析形象。(出示多媒体“感知情节析形象”)
师:在预习的基础上,老师给大家发一个表格(见尾页附要),现在分小组讨论,分析一下情节,看看塑造的是什么样的典型人物,等会儿我们请小组的代表来交流大家的讨论成果。师:好,老师看了一下,有很多小组已经完成了他们的讨论成果,哪个小组来发言,交流一下你们的成果。
生:我觉得按照时间顺序的话,第一个杨修的行为应该是杨修提议改造花园门,第二个应是杨修分吃一合酥,第三件就是梦中杀人事件,第四件杨修告发曹丕,第五件是杨修教曹植斩门吏,第六件杨修为曹植作答教,第七件就是鸡肋事件,最后导致曹操杀杨修。
师:鸡肋事件导致曹操杀了杨修?老师问你,曹操是以鸡肋事件为什么?
生:为借口而杀了杨修。
师:因为杨修怎么样了?
生:看穿了曹操的心思。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事情后来究竟如何发展呢?曹操是否撤兵了呢?战事的最终结局如何呢? 生:兵败了。
师:那我们来看看刚才讲到的鸡肋事件,曹操把杨修给杀了,杀了之后曹操也败了,败了以后怎么样呢?
生:曹操厚葬了杨修。
师:这在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呢?
生:十到十二自然段。
师:那么鸡肋事件前面杀杨修的是哪几段?
生:一至三段。
师:刚才那个同学观察的十分仔细,她说在表格上老师给大家写的是时间顺序来写的事件。
师:刚才找到的书本上的和老师给的表格上顺序是否一样呢?
生:不是。
师:如果我们把书中的中间六个故事撤掉,前后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吗?
生:可以。
师:我们再把这六件事放到原处去,这叫什么写法?
生:插叙。
师:不错。在完整的故事中间,插入其它故事,使人物更加生动,情节更加曲折,主题更加丰富,这种手法就是插叙。
师:由此,你们看到了杨修的什么性格?
生:我认为杨修十分恃才放旷,他认为自己有才能就无所顾忌。
生:杨修实际上是卖弄小聪明,却没有什么大韬略。
生:杨修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有一点聪明就想表露出来。
师:我们现在来看看,杨修的这些行为,曹操对此有何反应呢?
生:第一件造花园门的时候,杨修看出了曹操的心思,于是曹操有些嫉妒。第二件分吃一合酥的时候,曹操是
心恶之。第三件梦中杀人之事时,曹操是愈恶之。
师:好,老师打断一下,现在曹操为什么会愈恶之了?
生:杨修猜中了曹操的心思。
师:如果说前面的分吃酥,杨修只是卖弄小聪明的话,在这里杨修已经看穿了曹操的心思,所以说他愈恶
之。
生:杨修告发曹丕,因为曹操没有找到证据,所以认为杨修诬陷曹丕。出园门的时候,杨修告诉曹植,曹操大怒,从此不再喜欢曹植,作答教的时候,杨修告诉曹操一些军国大事,曹操知道了,就有了杀修之心。鸡肋事情只是曹操杀杨修的一个借口罢了。
师:鸡肋事件,曹操是如何对待的?
生:鸡肋事件,杨修以为自己很聪明,就误解了曹操的意思。
师:我们看看曹操在文章中是怎么说他的?
生:曹操大怒。
师:然后做了什么事情?
生:然后就喝刀斧手推出斩之。
师:刚才老师说到了,还有没有,除了推出斩之以外,这个鸡肋事件,曹操后面还做了什么没有? 生:后面曹操战败了之后,他就将杨修收尸厚葬。
师:曹操这么多对杨修的一些反应,表现出曹操什么性格特点呢?
生:多疑、奸诈、虚伪。
生:忌才。
生:残忍。
师:多媒体展示:
杨修之事 曹操之态
1.解门阔 逐 甚忌之
2.分吃酥 心恶之
3.揭杀人 渐 愈恶之
4.告曹丕 愈恶之
5.教曹植 加 操大怒
6.作答教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7.释鸡肋 深 大怒,推出斩之厚葬之
恃才放旷 狂妄轻率 阴险残忍 虚伪多疑
卖弄聪明 疏放不羁 狡猾奸诈 老谋深算
师:由此可见,杨修所做的这七件事引起了曹操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二人由生活小事中的智力游戏的对抗,到人格政事的冲突,矛盾冲突逐步激化,致使曹操借军法斩了杨修,而正在这些矛盾冲突中,也突显了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展示了一个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卖弄聪明、疏放不羁的杨修。一个阴险残忍、虚伪多疑、狡猾奸诈、老谋深算的曹操。
师:那我们想想,你们在所学的历史中曹操是这个形象吗?
生:不是。
师:那在你们所学的历史中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他是很爱才的。
师:爱才是吧,刚才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中就有的。
生:他很有志向,并且在文学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他写过《龟虽寿》。
师:多媒体展示:
历史上的曹操
曹操(公元155-220),是东汉末年的大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开创“建安风骨”的杰出诗人;他字孟德,沛国谯人,汉献帝建安初年拜大将军及丞相,后又封为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他在历史上曾统一北方,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师:说的好,确实在历史中的曹操御军20余年,他手不释卷,登高必赋,是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那么把曹操写成这样一个“千古奸雄”形象,完全是罗贯中个人的“拥刘反曹”思想所为。所以说大家要在阅读中注意历史演义小说与历史史实的区别,让我们学会全面、客观、科学的去阅读各方面的文学著作。
多媒体展示:
1、历史著作与历史演义小说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是科学,后者是艺术,科学要求高度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艺术则应遵守艺术创作的规律。
2、历史与历史演义小说之间的关系是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历史演义小说取材于历史 ,但又不等同于历史。
3、历史演义小说与其他小说的区别在于,历史演义小说的主要历史事实与历史人物面貌要符合历史真实。
4、在主要故事内容不违背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应大胆进行艺术虚构。总之,我们把敷演史传,偏重叙述朝代兴废争战之事,而又故事性强,通俗易懂的小说称为历史演义小说。
历史演义小说来源于历史,但它并不是历史。我们看历史演义小说是要抱着“姑且看之”的 态度去看待,才不会走入历史的误区。
师:(过渡)在矛盾冲突中,罗贯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让人拍案叫绝,流连忘返。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今天我们不妨来做一回大师,来咬咬文,嚼嚼字,去感受名著中的文化魅力,现在进入我们的第二个版块,“咬文嚼字看文化”。说起咬文嚼字,我们就从字开始,品品字里行间里的文化味道。
多媒体出示:“咬文嚼字看文化”
师:看看,故事里面第一个和“字”有关的事件是什么?
生:改造花园门。
师:杨修对这个事是怎么解释的?
生:“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
师:曹操他怎么样?嫌这个门“阔”?我们来看看一般的人总是希望这个门越大越好,有一种气势非凡,那么曹操为什么还嫌门“阔”了?你们猜测一下。
生:因为曹操是一个虚伪奸诈、多疑的人,他可能是想通过这个事情找出能读懂他心思的人,然后读懂他。 师:哦,你是猜的这个原因,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生:他想借这个机会展示一个他的才能。
生:我想他是想低调一点。
师:好,大家的猜测认为都很好,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古代建筑有什么文化内涵,请大家大声读一下大屏幕上的资料,告诉我你们读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
等级制度:“礼”在传统建筑中的具体表现。
出于对秩序的要求,中国传统建筑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从公元7世纪起,就制定了皇族、贵族、官员和普通百姓建筑上的宽度、深度、屋顶形式、装饰式样等方面的限制条文,并被纳入法典。如果违规,会被视为犯法行为,严重的有可能会因此而丧命。建筑成了传统礼制的一种象征与标志。
生:古代的建筑都有森严的等级制度。
师:对,古代建筑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好,我们来看看这个曹操是皇帝吗?
生:不是。
师:那我们来看看第七自然段中,说到“欲立植为世子”为何不是太子呢?世子是什么?
师:世子是王候爵位的继承人,那么太子呢?
生:皇帝的继承人。
师:所以说曹操他在这里立的是世子,实际上曹操他也很聪明,我们再来看一看,他长期打着天子的旗来号令诸侯,他不换皇帝,他利用现成的皇帝来号令天下,号召诸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说曹操他是立世子而不是立太子,他也一辈子不称帝。
多媒体出示:
挟天子以令诸侯(立世子不是立太子、一辈子不称帝)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现在有两个原因了,老师还来告诉你们一个,按照审美的观点来看,我们学赤苏州园林,讲究的是秀美,而只有那些皇家园林比如圆明园、颐和园,才讲究壮丽、雄美,气势宏大,你能根据这三个条件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曹操为什么嫌门“阔”?讨论一下,告诉我结果。
生讨论。
生:他从政治、美学、人事角度来看,这个门太大了。
师:他能不能做个大门?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是丞相,不是皇帝。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作为臣相的曹操不能和皇帝并驾齐驱,更不能凌驾于皇帝之上,中国的封建统治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中国古代文学也无不渗透着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所以,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这也不失为一种科学的方法。
师:再来看看,第二个和字有关的是什么?
生:一合酥。
师:大家再来把我的这几个齐读一遍。
多媒体展示:一合酥
生读。
师:大家翻翻字典,是念h吗?大家读对了没有?
生查字典
生:应念gě,一合(gě)酥。
师:为什么念gě呢?
生:是我国古代的容量单位,是一升的十分之一。
师:杨修对这个一合酥作何解释的?
生:一人一口酥。
师:可横着看不是的呀!
生:竖着的,古代排版是竖着的。
师:所以,要学会规范用字。
多媒体出示:
合非盒
①按照《汉书律历志》曰:
皿
③或许作为课文的编者只考虑了用字的规范性而没有考虑到古代根本就没有
师:刚才知道了“合”是容量单位,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一包”或者“一盒子”的意思,许慎编篆的《说文解字》里只收有“合”字,而无“盒”字,因此三国时还应该没有“盒”字,并且,如果有“盒”字的话,就应该在下面加上“皿”字,竖着念就成了¬——
生:一人一口皿酥。
师:合不合意?
生:不合意。
师:所以在阅读名著的时候,你就要思考一下,怎么样规范用字,同样,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学会规范用字。
师:(过渡)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名著中有人物情节值得我们去喝彩,也有文化值得我们去玩味,当然更重要的还需要我们对人生的感悟。
师:下面进入我们的第三个版块:以史为鉴探人生。多媒体出示。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来看一看,曹操是借惑乱军心之罪而杀了杨修,我们再细想,假设,没有鸡肋事件,曹操还会杀了杨修吗?
生:会。
师:我们来看看杨修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讨论一下。
生讨论。
生:我认为有两点原因:第一点是杨修是一个非常有才的人,曹操非常嫉妒他,曹操担心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对他自己造成祸患,所以把他杀掉;第二点是由于杨修现在是帮着曹植的,他已经卷入了曹丕和曹植的世子战争之中,他必将成为牺牲品。
师:她说的很好,她总结了两点,第一点是曹操忌才,第二点是因为杨修卷入到了他们的世子之争中。 生:我觉得杨修是曹操独裁的牺牲品,因为在曹操的独裁下,他是不允许任何人将他心思看透的。就好像
我们的老师教我们读书一样,虽然老师已经对问题心中有了答案,但是他常常还是会说同学们,你们讨论一下。(生笑)这也体现了杨修太聪明,他能够看透人心,正是因为他太聪明,所以曹操很忌才。 师:他还是说到曹操很忌才。
生:我觉得是杨修太锋芒毕露,而且卖弄的都是一些小聪明,他有好多次都触犯的曹操的大忌。 师:书上有句话叫什么?
生:数犯曹操之忌。
生:曹操他毕竟是一位君王,曹植和曹丕是他的儿子,也是他手中的两颗棋子,杨修是站在曹植这边的,曹操不能让曹植这边的势力太过丰厚,为了曹植和曹丕的势力能够抗衡,所以杀了杨修。
师:现在,曹操最后立谁?
生:曹丕。
师:我们都知道,袁绍他“废长立幼”导致兄弟残杀,曹操他会不会从中间吸收教训呢?
生:曹操可能会吸取教训,因为在三国时期,有众多的人都是立幼而废长,被别的诸候灭了,而曹操不敢去触犯,他知道自己的对手以前是这样被衰落的,他不敢再去走这条老路。
师:本来曹操他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生:还有历史上,曹操曾经是想立曹丕还是曹植,他曾询问过他的军师贾诩,贾诩是这样说的:“曹公,你想一下,袁绍、刘表当年的故事。”贾诩没有直接的说出来,可曹操却明白他的意思;不要废长立幼,按照古人的惯例,应该是立长的。
师:不简单,看,有的同学要鼓掌了。
师:刚才,大家都讨论到了一点上面来,杨修恃才放旷也好,曹操忌才也好,包括杨修耍小聪明也好,最终是因为杨修卷入了世子之争。所以,导致曹操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
师:(过渡)是啊,杨修之死的悲剧,在人生的舞台上,从古演到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其实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警醒呢?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透过杨修之死的现象,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感悟,得到哪些启示呢?
师:大家看到老师发下来的资料,有三组材料,读读,对你或许有帮助,可能你会赞同他们的看法,也可以有你更深刻的认识,或者你有更新的想法,可以联系实际来说一说杨修之死对你的启发。
生讨论。
师:谁赞同第一条材料。
出示多媒体材料一:
《老子•洪德》章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聪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无论是做大事,还是一般人际关系,锋芒不可毕露。有了才华固然是好,但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才华而不被或少被人忌,避免功高盖主,才算是更大的才华,这种才华对国对家对人对己才有真正的用处。
老子还告诫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超出众人;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相反地,老子还告诫世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不长。”而一个人如果锋芒毕露,不懂韬晦,必定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甚至还会招来灭顶之灾。三国时期的杨修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生:我赞同,有许多人功高盖主而被杀的,比如说刘邦,而这个杨修就是因为他太聪明了,把曹操的心思猜透了才被杀。
生:杨修的死因之一就是因为他的恃才放旷,我觉得自己有了才能,还要适当的约束自己,才能免招一些祸难。
生:如果一个人他有很高的才能,而且锋芒毕露,不约束自己的话,他就会招来别人的讨厌,一些忌恨,人非常的自傲。
师:大家对第一则材料发表自己的观点,再来看看第二则材料,大家都知道的毛遂自荐,有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吗?
出示材料二、
【成语】:毛遂自荐
【拼音】:mo su z jin
【zdic.net 漢 典 網】
【解释】: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示例】:我作~,居然被校长核准了。这样才勉强捱过难关。 ◎邹韬奋《经历•深挚的友谊》
【近义词】:自告奋勇
【反义词】:自惭形秽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生:我觉得人有才能完全把自己的才能隐藏起来,当有好的时机的时候,安全的时候,也应当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这才有更高的成就。
生:我觉得也许你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不善于去表达自己,那么别人就不会发现你的长处,只有通过自己去介绍自己,别人才能对你刮目相看,发现你的长处。
生:我认为在现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纪应该自己毛遂自荐,而不再会有三国时期有人会来三顾茅庐了。 师:第三则材料有没有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呢?
出示材料三:
杨修的死给世人留下了重要的启示。一、不要显示自己的才能。杨修是绝顶聪明的人,也算爽快,并且才华横溢,他的才能超过了主人。这就犯了曹操的大忌。有些将帅帝王是不喜欢别人比自己有才的。下面一些史材料可以证明这一点,乾隆皇帝好卖弄才情,好写诗,写过数万首诗。他上朝时经常出些辞,考问大臣。大臣们都非常聪明,明明知道那是很浅的学问或狗屁不通的对联,也不说破,故意苦思冥想,并求皇帝开恩“再思三日”。这意思无非是让乾隆本人说。果然喜孜孜的皇帝说了出来,于是大臣就对他一番礼赞,把个皇帝老儿高兴得不得了。
生:我觉得杨修之死不要过多的显示自己的才能,或者因为他不知道他当时所处的环境,自己所鞠躬尽瘁的君主的思想怎么样不能肯定,如果像毛遂那样,在当时他君主没办法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观点,才得到了认可,而在杨修这个情况下,因为他当时曹操也有自己的政治思想路线,他不可能完全按照杨修所说的去做,所以我觉得要在别人面前过多的显示自己的才能,或者不清楚自己的周围环境。
师:要学会审时度势。除了这三则材料外,或者对于这三则材料有自己的综合意见,有新的意见也可以来发表一下。
师:大家想一想,姜子牙垂钓渭水,等待明君。
生:要选择好的时机来显示才能。
生: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生:善于采纳他人的意见,不要由于不采纳别人的意见也会落个兵败。
师:你从曹操身上也看到了这一点。
生:一个人应该显示自己的才能,不应该过分的显示自己的才能。杨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杨修去想曹操的性格和为人的话,他就不会多事。
生:如果是聪明人,应该把聪明用在点子上。
生:为人处世,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要让别人来祸害自己。
生:人要从多角度来考虑问题,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要三思。
师:既能够显示自己的才能,又不会惹来麻烦。
师:曾经魏征说过这样一句话(多媒体展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大家齐读。(生齐读)
师:(总结)品书香一缕,可读人生百味。让我们用智慧来装扮自己,用思考来伴随人生,相信你我定能做个文学的大师、思想的大师、人生的大师。
08年浙江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四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
杨修九岁时,有一个叫孔君平的人来拜见杨彪,杨修因父亲不在家中,忙砌茶让座,并端出水果招待子孔君平。孔君平拿起一颗杨梅玩笑地说:“杨梅,名副其实的杨家果。”杨修立即问孔君平:“孔雀是先生的家禽吗?”孔君平为杨修敏捷的才思目瞪口呆。
曹操建造花园时,动工前工匠们请曹操审阅花园工程的设计图纸,曹操看了什么也没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解其意,忙惊动去问杨修。杨修说:“丞相嫌园门设计的太大了,”工匠们按杨修的提示修改了方案。曹操见改造后的园门,心里非常高兴,问工匠们如何知道自己的心意的,工匠们说多亏了杨主簿的指点。曹操口中称赞杨修,心里却嫉恨杨修的才华。
曹操与杨修骑马同行,当路过曹娥碑时,他们见碑阴镌刻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吗?杨修正要回答,曹操说“你先别讲出来,容我想想。”直到走过三十里路以后,曹操说:“我已明白那八个字的含意了,你说说你的理解,看我们是否所见略同。”杨修说:“黄绢,色丝也,并而为绝;幼妇,少女也,并而为妙;外孙为女儿的儿子合而为好;是受的意思,为辞。这八个字是„绝妙好辞„四字,是对曹娥碑碑文的赞美。”曹操惊叹道:
曹操平汉中时,连吃败仗。欲进兵,怕马超拒守。欲收兵,又恐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逢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鸡肋,沉思不语。这时有人入账,禀请夜间口令,操随口答“鸡肋!”杨修见令传鸡肋,便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将士们问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师,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决。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魏王班师就在这几日,故早准备行装,以免临行慌乱。”曹操早恨杨修才高于已,今见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便磊怒以扰乱军心定罪,杀了杨修。杨修死时年仅34岁。
教师展示漫画(围观被杀场面,人们不同议论)
有人说,哎,唉,嘿,嗨,哼 杨修你太———
生:杨修你太冤了!
生;唉,杨修你太自大了!(太恃才放旷了)
师:这个成语什么意思?
生;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生:唉,杨修你太倒霉了(因为很了解曹操却被杀)
师:是啊,贤才未遇明君
生;杨修你没有心计了!
师:刚才 畅所欲言,针对漫画谈了感受。满腹才华的杨修怎么样一步步走想断头台的呢? 连夏侯敦都那么佩服他„„文中有一句评论你能找出来吗?
生:你真知魏王肺腑也
师,你能带着佩服的口气读一下吗
生读——
师:这句话的重音落在哪?
生再读。“真”字重读
全班同学将这句话再读一遍
师:那么杨修的真知从文中那些地方看出来?
生:修花园„„写活字,杨修知道花园修得太阔了
师:曹操写了个活字,其他人就没有懂得?文中哪句话印证了?
生:人皆不晓其意。
师:也就是众人皆醉惟杨修独知
幻灯:„„真知„„
生:曹操为防止别人„„于是梦中杀人
师:被杨修参透,其他人知道不知道
生:人皆以为操梦中杀人
师:别人都信以为真,只有杨修像X光那样将曹操五脏六腑都看得一清二楚
生:杨修知道门卫阻止曹植出去,是操在测试他们的才干
师:哪里可以看出„„处事怎么样?
生:勇敢凶猛
师:还有吗
生:第9段,„„为曹植选好答案
师:老师看了资料,说这次序都料到了。真 “料问如神”
师:还有哪些地方?
生:就是关于鸡肋的问题,别人都不知道要退兵
师:鸡肋和退兵有什么关系?
生:把攻打的地方比作鸡肋
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看出杨修是真聪明啊!
幻灯展示 破
解 译
门 一 鸡
中 合 肋
活 酥 (口令)
幻灯:后人有诗赞曰:笔下龙蛇走 胸中锦绣正
开谈惊四座 捷对冠群英
师:杨修真是曹操的知己吗?
幻灯:„„真知?
生:杨修对曹操对他的忌讳一点也不知道
师:文中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操之忌”
读一遍
师:数字要读准
师:文只能感哪些字眼可以看出恃才放旷?
生:便叫随行军士收拾行李,准备起程
这个“便”字,可以看出
师:老师比方一下,下课铃声响了,张三飞快地跑出教室,是不是有点像?
生:像 师:还有吗?
生:第5段,“竟与众人分食之”中的“竟”字
生:第7段,
‘修知其意,竟来告之“
师:其事指的是什么事情
生:用筐装吴质的事情
师:“竟”可以看出根本不考虑后果
生:第6段,“惟修知其意,指而谈曰,„„梦中耳”
师:读书要善于从字缝中去看„„—
同时,我们读书还要能从不经意中去读书。罗贯中老先生注意到了用字的简练,杨修说话一共五处,我们来看看
屏幕„„
师:假如你是导演,你要给演员怎样的动作指导?神情,说这句话
生:让杨修的扮演者俩手背腰,矫首昂视捋捋胡子,大笑曰„„
这样就能体现杨修的恃才放旷
生:杨修的扮演者应该迈着大步,在其他人面前来回地走
师:老师献丑读一遍。体会一下‘恃才放旷’接下来请同学和我PK一下
生:读——“„„耳”
师:正当杨修洋洋自得的时候想不到死神已经悄悄地靠近了
幻灯:表格:内容求曹操的态度
心甚忌之——“活”
而新恶之——分食盒中酥
愈恶之—— ——破解梦中杀人
愈恶之——密告„„藏人事件
大怒,亦不喜植——斩杀门吏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预设答案欺孟德
杀之————-被解口令,擅自行动
师:借的是什么罪名
生:惑乱军心
师:杨修曾经慨叹——梦中杀人。想不到自己也成了梦中人,想不到自己原来真不知肺腑也
对于杨修的死,历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
屏幕展示:李贽: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是以其身杀也
陈寿:
易中天《品三国》:不必了解自己,也不懂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
师:假如你是杨修,你该如何和曹操相处?体现做人的大智慧?
幻灯: „„真知!„„
生:谦逊,不要太张扬?
师:不是和现在的张扬个性矛盾吗?
生:但是曹操多疑
师:张扬不要过头,对吧,不要变成了“恃才放旷”否则就变成了“张狂”
板书:张扬而不张狂
生:要考虑这话说出去的后果
生:要有度,不能太过分
师:老师也写过一篇启示小短文,请朗读高手来展示
屏幕文字„„„„6
学生读的很好„„
师:表扬„„增色不少
师:假如大家成了杨修的朋友,经常提醒他,也许就不会如此短命了可怜啊,他死后葬在华山脚下,墓碑上也只有七个字:汉主薄杨修之墓(幻灯杨修墓的照片)
下面,我们给墓碑上写点文字,内容可以是对联也可以是打油诗也可以是一句话等等 音乐响起悲怆的埙声,悲悲切切
生:可怜可怜„„薄命薄命„„可叹可叹„„
生:才华横溢做主薄,恃才放旷保命难
生:假如看透不说透,怎会无端断了头
生:不可恃才放旷,要三思后行
生:才华横溢却不知魏王肺腑,可怜可怜
师:课后,我们同学再继续去交流
这堂课就要结束了,但是老师心情很沉重„„我也写了点文字,也考虑了很多人和事 假如宽容和谦逊握手那该有多好
音乐响起,一段已经配好声音和乐曲的朗读——
下课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及点评
师:(导入)人们常说 “三国看智,水浒看勇。”睿智的曹操深知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想要“荡平四海”干一番大事业,人才是相当重要的。所以他爱才如命,求贤若渴。有陈琳为证,曾经在袁绍手下干事的陈琳,在一篇檄文里将曹操和他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可是曹操知道他特别有才,因而在打败袁绍以后不仅没有杀他,还收为己用。
其实,在《三国演义》里也有一位有才之士,有诗评价:“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此人就是杨修。
今天,就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脚印,去探寻一个爱才之人为何屠杀有才之士呢?探索此中奥秘,或许会对我们的人生也有一些启迪。
多媒体出示课题
师: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那么你们在读小说的时候,最喜欢读小说的哪个要素?
生:人物、情节。
师:好,有同学说人物,有同学说情节,那咱们就从最感兴趣的开始,进入咱们的第一个环节,感知情节析形象。(出示多媒体“感知情节析形象”)
师:在预习的基础上,老师给大家发一个表格(见尾页附要),现在分小组讨论,分析一下情节,看看塑造的是什么样的典型人物,等会儿我们请小组的代表来交流大家的讨论成果。 师:那么在交流的过程,大家注意一下,你可以查字典,可以看书下的注释,同样,你可以来看看老师给大家的补充资料,分小组开始迅速完成这个工作。
出示多媒体:
鸡肋(lèi) 数(shuò)犯 叱(chì)退
心恶(wù)之 佯(yáng)惊 曹丕(pī)
高阜(fù) 拈(niān)弓 主簿(bù)
恃(shì)才放旷 匙(chí) 禀(bǐng)请
伺(sì)察之 诈(zhà)
世子: 王侯爵位的继承人
答教:为应对尊长的提问而于事前拟好的答案
马超:刘备手下的一员猛将
夏侯谆:曹操手下很受信任的一员大将。夏侯,复姓
朝歌长吴质:朝歌,汉代所置的县份,故地在今河南境内;长,县的行政长官。汉代制度,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为令; 万户以下的小县长官称“长”。吴质,曹丕的亲信。 魏延:刘备手下的大将。
庞德:曹操手下的大将
数犯曹操之忌(屡次)(禁忌) 适庖官进鸡汤(正逢)
人皆不晓其意(明白) 丕如其言(依照)
植然其言(认为对)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只要 (就)
生:讨论交流。
师:好,老师看了一下,有很多小组已经完成了他们的讨论成果,哪个小组来发言,交流一下你们的成果。
生:我觉得按照时间顺序的话,第一个杨修的行为应该是杨修提议改造花园门,第二个应是杨修分吃一合酥,第三件就是梦中杀人事件,第四件杨修告发曹丕,第五件是杨修教曹植斩门吏,第六件杨修为曹植作答教,第七件就是鸡肋事件,最后导致曹操杀杨修。 师:鸡肋事件导致曹操杀了杨修?老师问你,曹操是以鸡肋事件为什么?
生:为借口而杀了杨修。
师:因为杨修怎么样了?
生:看穿了曹操的心思。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事情后来究竟如何发展呢?曹操是否撤兵了呢?战事的最终结局如何呢?
生:兵败了。
师:那我们来看看刚才讲到的鸡肋事件,曹操把杨修给杀了,杀了之后曹操也败了,败了以后怎么样呢?
生:曹操厚葬了杨修。
师:这在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呢?
生:十到十二自然段。
师:那么鸡肋事件前面杀杨修的是哪几段?
生:一至三段。
师:刚才那个同学观察的十分仔细,她说在表格上老师给大家写的是时间顺序来写的事件。 师:刚才找到的书本上的和老师给的表格上顺序是否一样呢?
生:不是。
师:如果我们把书中的中间六个故事撤掉,前后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吗?
生:可以。
师:我们再把这六件事放到原处去,这叫什么写法?
生:插叙。
师:不错。在完整的故事中间,插入其它故事,使人物更加生动,情节更加曲折,主题更加丰富,这种手法就是插叙。
师:由此,你们看到了杨修的什么性格?
生:我认为杨修十分恃才放旷,他认为自己有才能就无所顾忌。
生:杨修实际上是卖弄小聪明,却没有什么大韬略。
生:杨修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有一点聪明就想表露出来。
师:我们现在来看看,杨修的这些行为,曹操对此有何反应呢?
生:第一件造花园门的时候,杨修看出了曹操的心思,于是曹操有些嫉妒。第二件分吃一合酥的时候,曹操是心恶之。第三件梦中杀人之事时,曹操是愈恶之。
师:好,老师打断一下,现在曹操为什么会愈恶之了?
生:杨修猜中了曹操的心思。
师:如果说前面的分吃酥,杨修只是卖弄小聪明的话,在这里杨修已经看穿了曹操的心思,所以说他愈恶之。
生:杨修告发曹丕,因为曹操没有找到证据,所以认为杨修诬陷曹丕。出园门的时候,杨修告诉曹植,曹操大怒,从此不再喜欢曹植,作答教的时候,杨修告诉曹操一些军国大事,曹操知道了,就有了杀修之心。鸡肋事情只是曹操杀杨修的一个借口罢了。
师:鸡肋事件,曹操是如何对待的?
生:鸡肋事件,杨修以为自己很聪明,就误解了曹操的意思。
师:我们看看曹操在文章中是怎么说他的?
生:曹操大怒。
师:然后做了什么事情?
生:然后就喝刀斧手推出斩之。
师:刚才老师说到了,还有没有,除了推出斩之以外,这个鸡肋事件,曹操后面还做了什么没有?
生:后面曹操战败了之后,他就将杨修收尸厚葬。
师:曹操这么多对杨修的一些反应,表现出曹操什么性格特点呢?
生:多疑、奸诈、虚伪。
生:忌才。
生:残忍。
师:多媒体展示:
杨修之事 曹操之态
1.解门阔 逐 甚忌之
2.分吃酥 心恶之
3.揭杀人 渐 愈恶之
4.告曹丕 愈恶之
5.教曹植 加 操大怒
6.作答教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7.释鸡肋 深 大怒,推出斩之厚葬之
恃才放旷 狂妄轻率 阴险残忍 虚伪多疑
卖弄聪明 疏放不羁 狡猾奸诈 老谋深算
师:由此可见,杨修所做的这七件事引起了曹操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二人由生活小事中的智力游戏的对抗,到人格政事的冲突,矛盾冲突逐步激化,致使曹操借军法斩了杨修,而正在这些矛盾冲突中,也突显了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展示了一个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卖弄聪明、疏放不羁的杨修。一个阴险残忍、虚伪多疑、狡猾奸诈、老谋深算的曹操。 师:那我们想想,你们在所学的历史中曹操是这个形象吗?
生:不是。
师:那在你们所学的历史中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他是很爱才的。
师:爱才是吧,刚才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中就有的。
生:他很有志向,并且在文学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他写过《龟虽寿》。
师:多媒体展示:
历史上的曹操
曹操(公元155-220),是东汉末年的大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开创“建安风骨”的杰出诗人;他字孟德,沛国谯人,汉献帝建安初年拜大将军及丞相,后又封为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他在历史上曾统一北方,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师:说的好,确实在历史中的曹操御军20余年,他手不释卷,登高必赋,是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那么把曹操写成这样一个“千古奸雄”形象,完全是罗贯中个人的“拥刘反曹”思想所为。所以说大家要在阅读中注意历史演义小说与历史史实的区别,让我
们学会全面、客观、科学的去阅读各方面的文学著作。
多媒体展示:
1、历史著作与历史演义小说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是科学,后者是艺术,科学要求高度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艺术则应遵守艺术创作的规律。
2、历史与历史演义小说之间的关系是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历史演义小说取材于历史 ,但又不等同于历史。
3、历史演义小说与其他小说的区别在于,历史演义小说的主要历史事实与历史人物面貌要符合历史真实。
4、在主要故事内容不违背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应大胆进行艺术虚构。总之,我们把敷演史传,偏重叙述朝代兴废争战之事,而又故事性强,通俗易懂的小说称为历史演义小说。 历史演义小说来源于历史,但它并不是历史。我们看历史演义小说是要抱着“姑且看之”的态度去看待,才不会走入历史的误区。
师:(过渡)在矛盾冲突中,罗贯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让人拍案叫绝,流连忘返。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今天我们不妨来做一回大师,来咬咬文,嚼嚼字,去感受名著中的文化魅力,现在进入我们的第二个版块,“咬文嚼字看文化”。说起咬文嚼字,我们就从字开始,品品字里行间里的文化味道。
以“文”“化”人—构建语文课堂的文化品格
——《杨修之死》课堂实录及点评
执教:陆城一中张争艳
评点:宜都市陆城一中 吴晟民
宜都市教研室 彭泽元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就是一种文化教学。即面对文化载体(文本)进行文化内涵的开启与认识,从中体验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文化工具所产生的基础魅力,体悟从文本世界中所散发出来的深厚的文化意味。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关注教材的文化内蕴,有意识地的开掘文化内涵,重视文化熏陶,发挥文化功能?张争艳老师所执教的《杨修之死》,应该算得上是一次文化教学较为成功的尝试。在凸现文化教学方面本节课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切入点——文化涵泳
新课标明确指出:“它(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文本(尤其是小说)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又有当代先进文化之精华。
如何在语文课中突出文化意蕴呢?
张老师在执教《杨修之死》的导语中如此说道:“人们常说„三国看智,水浒看勇。‟”开堂第一句既点明了课题,又从文化的角度,指出了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传统定位。接着,张老师又说“睿智的曹操深知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想要“荡平四海”干一番大事业,人才是相当重要的。所以他爱才如命,求贤若渴。有陈琳为证,曾经在袁绍手下干事的陈琳,在一篇檄文里将曹操和他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可是曹操知道他特别有才,因而在打败袁绍以后不仅没有杀他,还收为己用。”通过历史故事,巧妙地引出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并以古诗引出本文的主人翁。最后,以极其耐人寻味的设问“一个爱才之人为何屠杀有才之士呢?”领起整节课堂,让学生产生急于“探索此中奥秘”的浓厚兴趣。
通观整个导语,蕴藏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寥寥数语,简洁明快地切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文化涵泳。
二、突破点——文化引领
《杨修之死》是一篇古典小说(节选),怎样打通时空隧道,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让生
活在今天的十四、五岁的孩子能够读懂文本,理解文章所提示的深刻的人生哲学,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张老师采用“搭桥”的办法,通过“感知情节析形象”、 “咬文嚼字看文化”和“以史为鉴探人生”三个环节,将学生引入课文,从字里行间去解读文本。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设计的几个问题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相连,一环比一环深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去理解,去感悟。在这条老师为学生开辟的道路上,学生一直走向文本,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渐入佳境。然后,走出文本,超越文本。此外,在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老师还为学生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参考资料:历史人物,文化典籍、成语典故,名言史事……这些拓展资料,既帮助学生较为顺利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也起到了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积累的作用,还让学生学到了扩展阅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齐读魏征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并以一段激情昂扬的文字作结,让人回味悠长。综观整个课堂,引领、推进,十分自然,课堂结构井然有序,构成了“文字——文学——文化”的迷人序列。张老师不仅给我们展示了她那个性化的阅读,也很好地体现了她的个性化的引领。
三、结合点——文化体悟
语文是一门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课程。如果教师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话,就能让语文课直抵文化内核。
张老师在“咬文嚼字看文化”的教学版块中,驾轻就熟地提到了两个与字有关的事件,即“园门阔”和“一合酥”事件。这两件事,其实就是曹操出的两个哑谜,均用“离合法”,前者以物解字,采用“结合法”,后者以字解物,采用“分离法”。这里面蕴含的是我国传统的谜语文化,不料均被聪明的杨修一一猜中,曹操表面称“喜”,实则“甚忌之”、“心恶之”。同时,“园门阔”的事例中,还蕴含着中国园林建筑文化,传统的园林建筑以小巧玲珑为美,如苏州园林等。当然,这也是与皇家园林相比而言的,皇家园林,不仅要富丽堂皇,更要气势恢弘。曹操不是皇帝,园门自然不能与皇家相等,更不能凌驾之上。这里面又体现出封建等级森严的官场文化。一个“园门阔”事件中就渗透了谜语、建筑、官场等多种文化元素。其实,课文中的七件事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只要语文教师善于挖掘,让语文教学站立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下,用博大的文化作支撑,注重感悟与体验,就能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传统,走进经典,寻求自身在文化熏陶中心灵的顿悟,体验沉浸于传统文化的心灵愉悦,从而培养更为宽阔敦厚的文化心灵。
四、延伸点——文化反思
文化教学不仅意味着对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更强调对文化的反思与批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文本要有个性化的感悟。不能迷信权威,更不能照搬教参。
当前,全国语文教学界对《杨修之死》的解读主要流行以下两种文化视点:一种主流的观点是“小聪明”说,他们认为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显然是源于韬光养晦的中国传统人生哲学;另一种是“心理障碍”说,认为杨修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这主要是源于现代心理学的有关理念。张老师并没有从大家熟知的角度去讲,而是看到了人治社会的韬光养晦的人生哲学越来越显示出其负面的影响,在尊重学生的解读基础上,慢慢引导学生反思这种韬光养晦的人生哲学,再来重新审视杨修的“放旷”,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可以选择韬光养晦的人生哲学,然而我们不应该鄙弃甚至打击那些才华外显、放旷直言之人,更不能放弃对丰富多彩的人生观的选择,意在帮助学生建构起一种“没有宽容就没有未来”的文化心态。”于是,在张老师的课堂上出现了“自己有了才能,还要适当的约束自己,才能免招一些祸难。”“我认为在现如今的二十一世纪应该多一些毛遂自荐,因为很少有三国时期的三顾茅庐了。”“要选择好的时机来显示才能。”“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善于采纳他人的意见,如果不采纳别人的意见也会落个兵败的。”透过杨修死因的分析,在阅读给予的三则材料的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索,表达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此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对文本的解读再也不能浮光掠影了,那种浅尝辄止的解读将很不利于学生精神的成长。所以说,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应该尽快走出简单重复劳作的怪圈,让我们的语文课深入文化的层面,发挥语文教学的文化价值,从而构建语文课堂的文化品格。
昨天,通过你们的老师已经布置了《杨修之死》这篇课文的预习。老师呢专门画了一幅“杨修绑赴刑场”的漫画。请看屏幕:
师:杨修行将就刑,围观有一大群人,有的扼腕叹息:“哎……”,也有的幸灾乐祸:“哼!……”假如你是围观群众的一员,面对着此情此景,你会说点什么?请用这样的句式:
【幻灯片展示】
唉(嗨,哼……),杨修你太———!
生1:唉,杨修你太冤了!
师:哦,你是伸张正义,为杨修伸冤呐。
生2:唉,杨修你太自大了!你太恃才放旷了!
师:这位同学不错,将本文出现的一个成语也用上了,你能否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生2:依仗才华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生3:唉,杨修你太倒霉了!
师:你为什么这样说?
生3:杨修那么有才华,却被曹操所杀。
师:噢!你是说“贤才未遇明君”。
生4:嗨,杨修你太有才了!
师:哈哈,你把宋丹丹在春晚的经典台词也用上了。
师: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针对漫画纷纷谈了自己的感受。确实杨修才华横溢,连曹操的得力干将夏侯惇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文中有一句话,是夏侯惇对杨修的高度评价,请找出来——
生5: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5:你真了解魏王的内心啊!
师:你能带着佩服的口吻读一下吗?
生5读——
师:请同桌评价一下,生5读得怎么样?
生6:还好,就是重音应落在“真知”上。
师:你也来读一遍。
生6读——
师: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像生6一般饱含深情、带着佩服读一遍这句话。
生齐读——
【幻灯片展示】
真知……
师:那么杨修的“真知”从文中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来?
生7: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便知道是花园修得太阔了。
师:曹操在门上写“活”字,别人知道意思吗?
生7:不知道。
师:从文中的哪个句子可以看出?
生7:人皆不晓其意。
师:喔,众人皆迷,惟修独知啊。
生8:曹操在酥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就明白丞相的意思是“一人一口酥”。
生9:曹操“梦中杀人”的真相被杨修看出来了。
师:嗯,曹操“梦中杀人”的真相被杨修参透,那么其他人知道吗?请用文中的语句加以印证。
生9: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
师:别人都信以为真,只有杨修像医院的X光、CT那样将曹操的五脏六腑照得一清二楚。
生10:杨修知道门吏阻止曹植出城,是操在测试儿子的才干,所以杨修教他“竟斩之可也”。
师:“竟斩之可也”可以看出杨修怎样的个性?
生10:处事果敢。
生11:第9段,曹操以“军国大事”试探两个儿子,杨修为曹植选好答案,做“答教十余条”。
师:嗯,老师看到一则材料,说的是杨修把曹操提问的顺序都料到了。真是“料事——
生凑和:“如神”
生12:关于鸡肋的问题,杨修是“见传„鸡肋‟二字”就知道丞相意欲退兵。
师:鸡肋和退兵有关系吗?
生12:把攻打的地方比作“鸡肋”,“鸡肋”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现在是“进不能胜,退恐人笑”,简直与“鸡肋”无异。
师:杨修是了解曹操的心事,你呢又悟透了杨修的心理,你真不简单!现在请让我们看大屏幕:
【幻灯片展示】
破解门中“活”
破解一合酥
破解“鸡肋”口令
破译操梦中杀人真相
破译操试子才干
破译操问军国大事
师:杨修的“真知”体现在善于破解、破译上。杨修既能猜心事,又有洞悉才,处事果敢,料问如神。所以后人有诗赞曰:
【幻灯片展示】
笔下龙蛇走 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 捷对冠群英
师:难怪夏侯惇感慨——
生:“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师:“公真知魏王肺腑也”!然“公真知魏王肺腑”吗?
【幻灯片展示】
真知?
生13:杨修对曹操对他的忌讳一点也不知道。
师:何以见得?
生13:文中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师:“数”字应读“shuo”音,“多次、屡次”的意思。请同学们一起将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
师:文中的哪些字眼可以看出杨修的“恃才放旷“呢?
生14:课文第2段开头第一句:“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这里的“便”字,可以看出。
师:“便”什么意思?
生14:“便”的意思是“就”,体现了杨修擅作主张。
生15:第5段,“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中的“竟”字。
生16:第7段,“修知其事,径来告操”中的“径”字。
师:“径”作何解?“其事”指的是什么事?
生16:“径”就是“直接”,“其事”是指“曹丕用大簏装吴质进内府”之事。“径”可以看出杨修做事草率,根本不考虑后果。
生17:第6段,“惟修知其意,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一句中“指而叹”。
师:很好,我们读书要善于从字缝中去读,确实,刚才同学们所谈到的“便、竟、径、指而叹” 这些字眼体现了杨修的放旷。同时,我们读书还要从不经意处去读。文中杨修的语言共出现了5次。罗贯中老先生在写作时注意到了用词的简练,做到“惜墨如金”,把杨修说话时的神情动作都省略了。请看屏幕……
【幻灯片展示】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
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
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_________ 曰:
“„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
丞相嫌园门阔耳。”……
师:现在我们想把文章拍成电视小剧,如果让你当导演,请你给杨修的扮演者指导一下说话时的神情动作,来体现杨修的“放旷”。
师:你姓什么?
生18:我姓张。
师:张导,你将如何指导你的“演员”?
生18:让杨修的扮演者两手背腰,矫首昂视,捋捋胡子,大笑曰……这样就更能体现杨修的恃才放旷。 生19:杨修的扮演者应该迈着方步,环顾四周,在其他人面前来回地踱。
师:老师想献丑一下,将这段文字读一读。请大家体会杨修的“放旷”(师读)。
师:咱们班谁的表演才能最好?
生:李某。
师:李某请,请你和老师PK一下。声情并茂并加上动作来朗读这段文字,好吗?
生20读——
师:你读得真好,今后当演员肯定很棒,大家给他来个热烈的掌声。
师:正当杨修洋洋自得,被旁人誉为“真知魏王肺腑”之时,想不到死神却悄悄地向他走来,请看屏幕:
【幻灯片展示】
杨修的表现
曹操的态度
破解门内“活”
分食“合”中酥
道破梦中杀人真相
密告簏里藏人事件
教授曹植斩杀门吏
预设答条蒙欺孟德
破解口令,擅自行动
师:杨修的恃才放旷招来曹操怎样的态度?我们用开火车的方式来完成表格:
生21:破解门内“活”——心甚忌之。
生22:分食“合”中酥——而心恶之。
生23:道破梦中杀人——愈恶之。
生24:密告簏里藏人事件——愈恶之。
生25:教授曹植斩杀门吏——大怒,亦不喜植。
生26:预设答条蒙欺孟德——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生27:破解口令,擅自行动——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师:杨修曾慨叹曹操的近侍是“梦中人”,想不到他自己也成了“梦中人”。表面上杨修是“真知魏王肺腑也”,实际上是“真不知魏王肺腑也”。恃才放旷的杨修碰到阴险狡诈的曹操,等待他的只有断头台。关于杨修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请看屏幕:
【幻灯片展示】
“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
——明 李贽
“太祖(曹操)既虑始终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袁绍)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 陈寿《三国志》
“祢衡之死,是因为他太不了解人;杨修之死,则因为他太了解人。而且,他们又都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人与人之间究竟应如何相处。” —— 易中天《品人录》
师:假如你是才华横溢的杨修,如何与曹操相处,才能做到相安无事,真正体现“大智慧”?
【幻灯片展示】
真知!
生28:对自己的言行收敛一点。
生29:要学会拍马屁。
师:你可要小心哦,当心马屁拍到马蹄上。当然我们千万不能把尊敬师长混同为拍马屁,“尊重”与“拍马屁”是两码事。
生30:做人要谦逊一些,不要太张扬。
师:这不是和我们现在的“张扬个性”相矛盾吗?
生30:我说的是在曹操这样的上司面前不能太张扬,因为曹操生性多疑忌才。
师:老师很喜欢你刚才所说的“太”字。不要“太”张扬,因为张扬过了头就成了“张——”
部分学生激动地喊:张狂!
(师板书:张扬不张狂!)
师:老师前两天就此写过一篇启示小短文,挂在我的博客上,下面我想链接我的博客,请咱们班的朗读高手来朗读这段文字。
【博文展示】
张 扬 但 不 张 狂
——《杨修之死》给予的启示
张震雷
读罢《杨修之死》,心情很是凝重——满腹才华的杨修因为个性张狂而招致杀身之祸。
假如当初杨修内敛一点,也许命运就将改变。
确实,我们需要个性张扬!张扬,是内心激情火焰的喷发,是智慧灵动的舒张,……没有张扬,就感受不到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豪迈气概,就欣赏不到关羽单刀赴会的超人胆识。人又不能太张扬!张扬过了头就成了张狂。张狂是要有代价的。杨修之死正应验了“丧身二字傻与狂”。所以,我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必须控制好尺度—— 张扬而不张狂。
张扬引导成功,张狂导致失败。个性要张扬,做人不张狂!
生31朗读该段文字。
师:这位同学的朗读水平真高,读得真好。你的朗读使老师的小文章增色不少,谢谢你。老师将文章挂上博客后已有许多跟帖,其中有位博友的跟帖我很欣赏(滚动博友跟帖内容):张扬不张狂,独立不特立。是啊,我们做人应该张扬个性,但不能张狂;人格应该独立,但不能特立独行。
(师板书:独立不特立)
师:假如杨修身边有刚才发言的那几位同学做他的朋友,有张老师做他的朋友,经常在他的身边提醒,也许杨修就不至于才活到34岁就命丧九泉。可怜、可悲、可叹啊!他死后葬在华山脚下的河湾村附近,请看屏幕:
师:华山脚下仅存墓碑一块,墓碑上刻的内容也只有:“汉主簿杨修之墓”七个字。千古风流人物,死后葬身荒山野岭凄凉地,古今行人少问津,不免让我们产生无限的伤感。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自选角度在杨修的墓碑上写点东西,可以是墓志铭,可以是挽联,还可以是打油诗……
(学生为墓碑写文字)
生32:可怜可怜……可悲可悲……可叹可叹……
师:你是一咏三叹。
生33:才华横溢做主薄,恃才放旷保命难。
师:你有杨修之才,短短时间就拟了一幅对联,而且包含了两个成语。
生34:假如看透不说透,怎会无端断了头?
师:不错不错,启迪后人要多用眼少用嘴。
生35:为人不可恃才放旷,做事定须三思后行。
师:你从为人和做事两个方面警戒后人,很有哲理啊。
师:这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老师心情很是凝重,我在准备这堂课的时候,常情不能自已。思考了很多,比如“假如宽容和谦逊握手那该有多好”,比如“杨修遇到刘备又会如何?”……老师把在备课中的思索感悟形成了文字,并作了配乐朗诵。现在我想把她献给同学们——
【幻灯片展示】(一段已经配好音乐的朗读文字随朗读的速度自动缓缓上移)
曾经的风流才子,当年的刀下冤魂,小说中的杨修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索……
厚重的书卷一页一页地翻过去,鲜活的人物一个一个地走过场,是非功过、善恶得失、进退荣辱,成败臧否,聚讼纷纭,我们为杨修恃才放旷遭身死而扼腕,为曹操奸诈狡猾灭人才而悲愤。
杨修悲剧性的命运,昭示了性格即命运的真知,斯人已逝,作为生者,我们可以选择才华毕露、放旷直言的张扬个性,我们也不应该回避韬光养晦的处世哲学,看着那些渐行渐远的先人们,我们不妨让“才”与“智”握手,让我们的生命更行更远,成为重持久又重进取的大写的“人”。
音乐声止,宣布下课
:(导入)人们常说 “三国看智,水浒看勇。”睿智的曹操深知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想要“荡平四海”干一番大事业,人才是相当重要的。所以他爱才如命,求贤若渴。有陈琳为证,曾经在袁绍手下干事的陈琳,在一
篇檄文里将曹操和他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可是曹操知道他特别有才,因而在打败袁绍以后不仅没有杀他,还收为己用。
其实,在《三国演义》里也有一位有才之士,有诗评价:“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此人就是杨修。
今天,就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脚印,去探寻一个爱才之人为何屠杀有才之士呢?探索此中奥秘,或许会对我们的人生也有一些启迪。
多媒体出示课题
师: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那么你们在读小说的时候,最喜欢读小说的哪个要素?
生:人物、情节。
师:好,有同学说人物,有同学说情节,那咱们就从最感兴趣的开始,进入咱们的第一个环节,感知情节析形象。(出示多媒体“感知情节析形象”)
师:在预习的基础上,老师给大家发一个表格(见尾页附要),现在分小组讨论,分析一下情节,看看塑造的是什么样的典型人物,等会儿我们请小组的代表来交流大家的讨论成果。师:好,老师看了一下,有很多小组已经完成了他们的讨论成果,哪个小组来发言,交流一下你们的成果。
生:我觉得按照时间顺序的话,第一个杨修的行为应该是杨修提议改造花园门,第二个应是杨修分吃一合酥,第三件就是梦中杀人事件,第四件杨修告发曹丕,第五件是杨修教曹植斩门吏,第六件杨修为曹植作答教,第七件就是鸡肋事件,最后导致曹操杀杨修。
师:鸡肋事件导致曹操杀了杨修?老师问你,曹操是以鸡肋事件为什么?
生:为借口而杀了杨修。
师:因为杨修怎么样了?
生:看穿了曹操的心思。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事情后来究竟如何发展呢?曹操是否撤兵了呢?战事的最终结局如何呢? 生:兵败了。
师:那我们来看看刚才讲到的鸡肋事件,曹操把杨修给杀了,杀了之后曹操也败了,败了以后怎么样呢?
生:曹操厚葬了杨修。
师:这在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呢?
生:十到十二自然段。
师:那么鸡肋事件前面杀杨修的是哪几段?
生:一至三段。
师:刚才那个同学观察的十分仔细,她说在表格上老师给大家写的是时间顺序来写的事件。
师:刚才找到的书本上的和老师给的表格上顺序是否一样呢?
生:不是。
师:如果我们把书中的中间六个故事撤掉,前后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吗?
生:可以。
师:我们再把这六件事放到原处去,这叫什么写法?
生:插叙。
师:不错。在完整的故事中间,插入其它故事,使人物更加生动,情节更加曲折,主题更加丰富,这种手法就是插叙。
师:由此,你们看到了杨修的什么性格?
生:我认为杨修十分恃才放旷,他认为自己有才能就无所顾忌。
生:杨修实际上是卖弄小聪明,却没有什么大韬略。
生:杨修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有一点聪明就想表露出来。
师:我们现在来看看,杨修的这些行为,曹操对此有何反应呢?
生:第一件造花园门的时候,杨修看出了曹操的心思,于是曹操有些嫉妒。第二件分吃一合酥的时候,曹操是
心恶之。第三件梦中杀人之事时,曹操是愈恶之。
师:好,老师打断一下,现在曹操为什么会愈恶之了?
生:杨修猜中了曹操的心思。
师:如果说前面的分吃酥,杨修只是卖弄小聪明的话,在这里杨修已经看穿了曹操的心思,所以说他愈恶
之。
生:杨修告发曹丕,因为曹操没有找到证据,所以认为杨修诬陷曹丕。出园门的时候,杨修告诉曹植,曹操大怒,从此不再喜欢曹植,作答教的时候,杨修告诉曹操一些军国大事,曹操知道了,就有了杀修之心。鸡肋事情只是曹操杀杨修的一个借口罢了。
师:鸡肋事件,曹操是如何对待的?
生:鸡肋事件,杨修以为自己很聪明,就误解了曹操的意思。
师:我们看看曹操在文章中是怎么说他的?
生:曹操大怒。
师:然后做了什么事情?
生:然后就喝刀斧手推出斩之。
师:刚才老师说到了,还有没有,除了推出斩之以外,这个鸡肋事件,曹操后面还做了什么没有? 生:后面曹操战败了之后,他就将杨修收尸厚葬。
师:曹操这么多对杨修的一些反应,表现出曹操什么性格特点呢?
生:多疑、奸诈、虚伪。
生:忌才。
生:残忍。
师:多媒体展示:
杨修之事 曹操之态
1.解门阔 逐 甚忌之
2.分吃酥 心恶之
3.揭杀人 渐 愈恶之
4.告曹丕 愈恶之
5.教曹植 加 操大怒
6.作答教 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7.释鸡肋 深 大怒,推出斩之厚葬之
恃才放旷 狂妄轻率 阴险残忍 虚伪多疑
卖弄聪明 疏放不羁 狡猾奸诈 老谋深算
师:由此可见,杨修所做的这七件事引起了曹操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二人由生活小事中的智力游戏的对抗,到人格政事的冲突,矛盾冲突逐步激化,致使曹操借军法斩了杨修,而正在这些矛盾冲突中,也突显了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展示了一个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卖弄聪明、疏放不羁的杨修。一个阴险残忍、虚伪多疑、狡猾奸诈、老谋深算的曹操。
师:那我们想想,你们在所学的历史中曹操是这个形象吗?
生:不是。
师:那在你们所学的历史中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他是很爱才的。
师:爱才是吧,刚才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中就有的。
生:他很有志向,并且在文学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他写过《龟虽寿》。
师:多媒体展示:
历史上的曹操
曹操(公元155-220),是东汉末年的大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开创“建安风骨”的杰出诗人;他字孟德,沛国谯人,汉献帝建安初年拜大将军及丞相,后又封为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他在历史上曾统一北方,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师:说的好,确实在历史中的曹操御军20余年,他手不释卷,登高必赋,是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那么把曹操写成这样一个“千古奸雄”形象,完全是罗贯中个人的“拥刘反曹”思想所为。所以说大家要在阅读中注意历史演义小说与历史史实的区别,让我们学会全面、客观、科学的去阅读各方面的文学著作。
多媒体展示:
1、历史著作与历史演义小说之间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是科学,后者是艺术,科学要求高度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艺术则应遵守艺术创作的规律。
2、历史与历史演义小说之间的关系是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历史演义小说取材于历史 ,但又不等同于历史。
3、历史演义小说与其他小说的区别在于,历史演义小说的主要历史事实与历史人物面貌要符合历史真实。
4、在主要故事内容不违背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应大胆进行艺术虚构。总之,我们把敷演史传,偏重叙述朝代兴废争战之事,而又故事性强,通俗易懂的小说称为历史演义小说。
历史演义小说来源于历史,但它并不是历史。我们看历史演义小说是要抱着“姑且看之”的 态度去看待,才不会走入历史的误区。
师:(过渡)在矛盾冲突中,罗贯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让人拍案叫绝,流连忘返。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今天我们不妨来做一回大师,来咬咬文,嚼嚼字,去感受名著中的文化魅力,现在进入我们的第二个版块,“咬文嚼字看文化”。说起咬文嚼字,我们就从字开始,品品字里行间里的文化味道。
多媒体出示:“咬文嚼字看文化”
师:看看,故事里面第一个和“字”有关的事件是什么?
生:改造花园门。
师:杨修对这个事是怎么解释的?
生:“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
师:曹操他怎么样?嫌这个门“阔”?我们来看看一般的人总是希望这个门越大越好,有一种气势非凡,那么曹操为什么还嫌门“阔”了?你们猜测一下。
生:因为曹操是一个虚伪奸诈、多疑的人,他可能是想通过这个事情找出能读懂他心思的人,然后读懂他。 师:哦,你是猜的这个原因,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生:他想借这个机会展示一个他的才能。
生:我想他是想低调一点。
师:好,大家的猜测认为都很好,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古代建筑有什么文化内涵,请大家大声读一下大屏幕上的资料,告诉我你们读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
等级制度:“礼”在传统建筑中的具体表现。
出于对秩序的要求,中国传统建筑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从公元7世纪起,就制定了皇族、贵族、官员和普通百姓建筑上的宽度、深度、屋顶形式、装饰式样等方面的限制条文,并被纳入法典。如果违规,会被视为犯法行为,严重的有可能会因此而丧命。建筑成了传统礼制的一种象征与标志。
生:古代的建筑都有森严的等级制度。
师:对,古代建筑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好,我们来看看这个曹操是皇帝吗?
生:不是。
师:那我们来看看第七自然段中,说到“欲立植为世子”为何不是太子呢?世子是什么?
师:世子是王候爵位的继承人,那么太子呢?
生:皇帝的继承人。
师:所以说曹操他在这里立的是世子,实际上曹操他也很聪明,我们再来看一看,他长期打着天子的旗来号令诸侯,他不换皇帝,他利用现成的皇帝来号令天下,号召诸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说曹操他是立世子而不是立太子,他也一辈子不称帝。
多媒体出示:
挟天子以令诸侯(立世子不是立太子、一辈子不称帝)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现在有两个原因了,老师还来告诉你们一个,按照审美的观点来看,我们学赤苏州园林,讲究的是秀美,而只有那些皇家园林比如圆明园、颐和园,才讲究壮丽、雄美,气势宏大,你能根据这三个条件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曹操为什么嫌门“阔”?讨论一下,告诉我结果。
生讨论。
生:他从政治、美学、人事角度来看,这个门太大了。
师:他能不能做个大门?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是丞相,不是皇帝。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作为臣相的曹操不能和皇帝并驾齐驱,更不能凌驾于皇帝之上,中国的封建统治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中国古代文学也无不渗透着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所以,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这也不失为一种科学的方法。
师:再来看看,第二个和字有关的是什么?
生:一合酥。
师:大家再来把我的这几个齐读一遍。
多媒体展示:一合酥
生读。
师:大家翻翻字典,是念h吗?大家读对了没有?
生查字典
生:应念gě,一合(gě)酥。
师:为什么念gě呢?
生:是我国古代的容量单位,是一升的十分之一。
师:杨修对这个一合酥作何解释的?
生:一人一口酥。
师:可横着看不是的呀!
生:竖着的,古代排版是竖着的。
师:所以,要学会规范用字。
多媒体出示:
合非盒
①按照《汉书律历志》曰:
皿
③或许作为课文的编者只考虑了用字的规范性而没有考虑到古代根本就没有
师:刚才知道了“合”是容量单位,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一包”或者“一盒子”的意思,许慎编篆的《说文解字》里只收有“合”字,而无“盒”字,因此三国时还应该没有“盒”字,并且,如果有“盒”字的话,就应该在下面加上“皿”字,竖着念就成了¬——
生:一人一口皿酥。
师:合不合意?
生:不合意。
师:所以在阅读名著的时候,你就要思考一下,怎么样规范用字,同样,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学会规范用字。
师:(过渡)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名著中有人物情节值得我们去喝彩,也有文化值得我们去玩味,当然更重要的还需要我们对人生的感悟。
师:下面进入我们的第三个版块:以史为鉴探人生。多媒体出示。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来看一看,曹操是借惑乱军心之罪而杀了杨修,我们再细想,假设,没有鸡肋事件,曹操还会杀了杨修吗?
生:会。
师:我们来看看杨修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讨论一下。
生讨论。
生:我认为有两点原因:第一点是杨修是一个非常有才的人,曹操非常嫉妒他,曹操担心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对他自己造成祸患,所以把他杀掉;第二点是由于杨修现在是帮着曹植的,他已经卷入了曹丕和曹植的世子战争之中,他必将成为牺牲品。
师:她说的很好,她总结了两点,第一点是曹操忌才,第二点是因为杨修卷入到了他们的世子之争中。 生:我觉得杨修是曹操独裁的牺牲品,因为在曹操的独裁下,他是不允许任何人将他心思看透的。就好像
我们的老师教我们读书一样,虽然老师已经对问题心中有了答案,但是他常常还是会说同学们,你们讨论一下。(生笑)这也体现了杨修太聪明,他能够看透人心,正是因为他太聪明,所以曹操很忌才。 师:他还是说到曹操很忌才。
生:我觉得是杨修太锋芒毕露,而且卖弄的都是一些小聪明,他有好多次都触犯的曹操的大忌。 师:书上有句话叫什么?
生:数犯曹操之忌。
生:曹操他毕竟是一位君王,曹植和曹丕是他的儿子,也是他手中的两颗棋子,杨修是站在曹植这边的,曹操不能让曹植这边的势力太过丰厚,为了曹植和曹丕的势力能够抗衡,所以杀了杨修。
师:现在,曹操最后立谁?
生:曹丕。
师:我们都知道,袁绍他“废长立幼”导致兄弟残杀,曹操他会不会从中间吸收教训呢?
生:曹操可能会吸取教训,因为在三国时期,有众多的人都是立幼而废长,被别的诸候灭了,而曹操不敢去触犯,他知道自己的对手以前是这样被衰落的,他不敢再去走这条老路。
师:本来曹操他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生:还有历史上,曹操曾经是想立曹丕还是曹植,他曾询问过他的军师贾诩,贾诩是这样说的:“曹公,你想一下,袁绍、刘表当年的故事。”贾诩没有直接的说出来,可曹操却明白他的意思;不要废长立幼,按照古人的惯例,应该是立长的。
师:不简单,看,有的同学要鼓掌了。
师:刚才,大家都讨论到了一点上面来,杨修恃才放旷也好,曹操忌才也好,包括杨修耍小聪明也好,最终是因为杨修卷入了世子之争。所以,导致曹操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
师:(过渡)是啊,杨修之死的悲剧,在人生的舞台上,从古演到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其实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警醒呢?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透过杨修之死的现象,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感悟,得到哪些启示呢?
师:大家看到老师发下来的资料,有三组材料,读读,对你或许有帮助,可能你会赞同他们的看法,也可以有你更深刻的认识,或者你有更新的想法,可以联系实际来说一说杨修之死对你的启发。
生讨论。
师:谁赞同第一条材料。
出示多媒体材料一:
《老子•洪德》章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聪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无论是做大事,还是一般人际关系,锋芒不可毕露。有了才华固然是好,但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才华而不被或少被人忌,避免功高盖主,才算是更大的才华,这种才华对国对家对人对己才有真正的用处。
老子还告诫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超出众人;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相反地,老子还告诫世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不长。”而一个人如果锋芒毕露,不懂韬晦,必定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甚至还会招来灭顶之灾。三国时期的杨修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生:我赞同,有许多人功高盖主而被杀的,比如说刘邦,而这个杨修就是因为他太聪明了,把曹操的心思猜透了才被杀。
生:杨修的死因之一就是因为他的恃才放旷,我觉得自己有了才能,还要适当的约束自己,才能免招一些祸难。
生:如果一个人他有很高的才能,而且锋芒毕露,不约束自己的话,他就会招来别人的讨厌,一些忌恨,人非常的自傲。
师:大家对第一则材料发表自己的观点,再来看看第二则材料,大家都知道的毛遂自荐,有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吗?
出示材料二、
【成语】:毛遂自荐
【拼音】:mo su z jin
【zdic.net 漢 典 網】
【解释】: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示例】:我作~,居然被校长核准了。这样才勉强捱过难关。 ◎邹韬奋《经历•深挚的友谊》
【近义词】:自告奋勇
【反义词】:自惭形秽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生:我觉得人有才能完全把自己的才能隐藏起来,当有好的时机的时候,安全的时候,也应当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这才有更高的成就。
生:我觉得也许你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不善于去表达自己,那么别人就不会发现你的长处,只有通过自己去介绍自己,别人才能对你刮目相看,发现你的长处。
生:我认为在现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纪应该自己毛遂自荐,而不再会有三国时期有人会来三顾茅庐了。 师:第三则材料有没有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呢?
出示材料三:
杨修的死给世人留下了重要的启示。一、不要显示自己的才能。杨修是绝顶聪明的人,也算爽快,并且才华横溢,他的才能超过了主人。这就犯了曹操的大忌。有些将帅帝王是不喜欢别人比自己有才的。下面一些史材料可以证明这一点,乾隆皇帝好卖弄才情,好写诗,写过数万首诗。他上朝时经常出些辞,考问大臣。大臣们都非常聪明,明明知道那是很浅的学问或狗屁不通的对联,也不说破,故意苦思冥想,并求皇帝开恩“再思三日”。这意思无非是让乾隆本人说。果然喜孜孜的皇帝说了出来,于是大臣就对他一番礼赞,把个皇帝老儿高兴得不得了。
生:我觉得杨修之死不要过多的显示自己的才能,或者因为他不知道他当时所处的环境,自己所鞠躬尽瘁的君主的思想怎么样不能肯定,如果像毛遂那样,在当时他君主没办法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观点,才得到了认可,而在杨修这个情况下,因为他当时曹操也有自己的政治思想路线,他不可能完全按照杨修所说的去做,所以我觉得要在别人面前过多的显示自己的才能,或者不清楚自己的周围环境。
师:要学会审时度势。除了这三则材料外,或者对于这三则材料有自己的综合意见,有新的意见也可以来发表一下。
师:大家想一想,姜子牙垂钓渭水,等待明君。
生:要选择好的时机来显示才能。
生: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生:善于采纳他人的意见,不要由于不采纳别人的意见也会落个兵败。
师:你从曹操身上也看到了这一点。
生:一个人应该显示自己的才能,不应该过分的显示自己的才能。杨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杨修去想曹操的性格和为人的话,他就不会多事。
生:如果是聪明人,应该把聪明用在点子上。
生:为人处世,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要让别人来祸害自己。
生:人要从多角度来考虑问题,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要三思。
师:既能够显示自己的才能,又不会惹来麻烦。
师:曾经魏征说过这样一句话(多媒体展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大家齐读。(生齐读)
师:(总结)品书香一缕,可读人生百味。让我们用智慧来装扮自己,用思考来伴随人生,相信你我定能做个文学的大师、思想的大师、人生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