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省略句

本来,散文中也有一些省略的句子,但那是个别情况。在诗词中,省略句则是经常出现的。

诗词是最精炼的语言,要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有许多句子的结构就非压缩不可。

所谓省略句,一般指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的句子。最明显的省略句是所谓名词句。一个名词性的词组,就算一句话。

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两联: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李白的诗,清新得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像鲍照的诗一样。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甜蜜的友谊的回忆来,这个意思不是狠清楚吗?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餘的了。

崔顥《黄鹤楼》:“晴川歷歷汉阳树,芳草萋萋鸚鵡洲。”这里有四层意思:“晴川歷歷”是一个句子,“芳草萋萋”是一个句子,“汉阳树”与“鸚鵡洲”则不成為句子。但是,汉阳树和晴川的关係,芳草和鸚鵡洲的关係,却是表达出来了。因為晴川歷歷,所以汉阳树更看得清楚了;因為芳草萋萋,所以鸚鵡洲更加美丽了。

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里也有四层意思:“云鬟湿”是一个句子形式,“玉臂寒”是一个句子形式,“香雾”和“清辉”则不成為句子形式。但是,香雾和云鬟的关係,清辉和玉臂的关係,却是狠清楚了。杜甫怀念妻子,想象她在鄜州独自一个人观看中秋的明月,在乱离中怀念丈夫,深夜还不睡觉,云鬟為露水所侵,已经湿了,有似香雾;玉臂為明月的清辉所照,越来越感到寒冷了。

有时候,表面上好像有主语,有动词,有宾语,其实仍是省略句。如苏軾《新城道中》:“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掛铜鉦。”这不是两个意思,而是四个意思。“云”并不是“披”的主语,“日”也不是“掛”的主语。岭上积聚了晴云,好像披上了絮帽;树头初昇起了太阳,好像掛上了铜鉦。毛主席所写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月”并不是“叫”的宾语。西风、雁、霜晨月,这是叁层意思,这叁件事形成了浓重的气氛。长空雁叫,是在霜晨月的景况下叫的。

有时候,副词不一定要像在散文中那样修饰动词。例如毛主席《沁园春·长沙》里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恰”字是副词,后面没有紧跟着动词。又如《菩萨蛮》(大柏地)里说:“雨后復斜阳,关山阵阵苍。”“復”字是副词,也没有修饰动词。

应当指出,所谓省略句,衹是从语法上去分诗歌赏析的。我们不能认為诗人们有意识地造成省略句。诗的语言本来就像一幅幅的画面,狠难机械地从语法结构上去理解它。这里衹想强调一点,就是诗的语言要比散文的语言精炼得多。

课后练习题:自己寻找桃花源记中的省略句

参考答案:

1、省略宾语。例如:

问(渔人)所从来,便要(渔人)还家。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作食。

2、省略主语。例如:

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人)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本文字数:1624.5)

本来,散文中也有一些省略的句子,但那是个别情况。在诗词中,省略句则是经常出现的。

诗词是最精炼的语言,要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有许多句子的结构就非压缩不可。

所谓省略句,一般指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的句子。最明显的省略句是所谓名词句。一个名词性的词组,就算一句话。

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两联: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李白的诗,清新得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像鲍照的诗一样。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甜蜜的友谊的回忆来,这个意思不是狠清楚吗?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餘的了。

崔顥《黄鹤楼》:“晴川歷歷汉阳树,芳草萋萋鸚鵡洲。”这里有四层意思:“晴川歷歷”是一个句子,“芳草萋萋”是一个句子,“汉阳树”与“鸚鵡洲”则不成為句子。但是,汉阳树和晴川的关係,芳草和鸚鵡洲的关係,却是表达出来了。因為晴川歷歷,所以汉阳树更看得清楚了;因為芳草萋萋,所以鸚鵡洲更加美丽了。

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里也有四层意思:“云鬟湿”是一个句子形式,“玉臂寒”是一个句子形式,“香雾”和“清辉”则不成為句子形式。但是,香雾和云鬟的关係,清辉和玉臂的关係,却是狠清楚了。杜甫怀念妻子,想象她在鄜州独自一个人观看中秋的明月,在乱离中怀念丈夫,深夜还不睡觉,云鬟為露水所侵,已经湿了,有似香雾;玉臂為明月的清辉所照,越来越感到寒冷了。

有时候,表面上好像有主语,有动词,有宾语,其实仍是省略句。如苏軾《新城道中》:“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掛铜鉦。”这不是两个意思,而是四个意思。“云”并不是“披”的主语,“日”也不是“掛”的主语。岭上积聚了晴云,好像披上了絮帽;树头初昇起了太阳,好像掛上了铜鉦。毛主席所写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月”并不是“叫”的宾语。西风、雁、霜晨月,这是叁层意思,这叁件事形成了浓重的气氛。长空雁叫,是在霜晨月的景况下叫的。

有时候,副词不一定要像在散文中那样修饰动词。例如毛主席《沁园春·长沙》里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恰”字是副词,后面没有紧跟着动词。又如《菩萨蛮》(大柏地)里说:“雨后復斜阳,关山阵阵苍。”“復”字是副词,也没有修饰动词。

应当指出,所谓省略句,衹是从语法上去分诗歌赏析的。我们不能认為诗人们有意识地造成省略句。诗的语言本来就像一幅幅的画面,狠难机械地从语法结构上去理解它。这里衹想强调一点,就是诗的语言要比散文的语言精炼得多。

课后练习题:自己寻找桃花源记中的省略句

参考答案:

1、省略宾语。例如:

问(渔人)所从来,便要(渔人)还家。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作食。

2、省略主语。例如:

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人)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本文字数:1624.5)


相关文章

  • 古诗中的"留白"
  • 高考必读 出于需要,古人在赋诗填词中往往会省略一些词语,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写法,我们可以借用中国画技法中的一个术语来命名:留白.那么,品读时就需要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这些"留白". 比如被誉为"秋思之祖 ...查看


  • 古诗词的语法特点
  • 古诗词的语法特点 由于近体诗受到的种种限制,如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而且要求语言精炼,信息含量要大,这就使得在句法上显现出一些特点,以适应格律要求,加强艺术感染力.近体诗的诗句,不同于其它文章或我们口语中的意义句,它是以基本句式为 ...查看


  • 通晓诗家语攻破读懂古诗的难关
  • 通晓诗家语攻破读懂古诗的难关 读懂古诗的难关是诗家语.所谓诗家语就是古诗中所独有的,一般古代散文中没有或少有的特殊语言现象.因此破解诗家语,才能攻破读懂古诗的难关. 一. 比兴语 比兴语即富有比喻象征意味的古诗意象系统.古人作诗继承了屈原& ...查看


  • 特殊句型名词谓语句
  • 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能作谓语的,只有在以下四种条件限制下才能充当谓语. 第一.只能是肯定句,不能是否定句: 第二.只能是短句,不能是长句: 第三.只能是口语句式,不能是书面语句式: 第四.限于说明时间.天气.籍贯.年龄.容貌等的口语短句 ...查看


  • 高考考前语文最后15天复习方法谈
  • 如何充分利用考前15天这段有限的时间获得复习效率的"极大值",是我们需认真把握的. 概括地说,把握作文内容的选择和思想立意,把握现代文阅读的"两条线",认准古诗词鉴赏的"三个点", ...查看


  •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5
  • 第五课时 课时要点: 从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征入手欣赏诗歌 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反复诵读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作品的意境的阅读习惯.这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 ...查看


  •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变形魅力
  •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的变形魅力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中因为特殊的需要对一些诗歌语言进行了变形处理变形的,变形主要有词性的改变.词序的颠倒.字词的省略三种类型,变形后的诗歌诗歌语言更加简洁.含蓄.鲜活.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 语言变形 变形魅力 ...查看


  • 对口升学语文考试范围
  • 2012年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大纲 语文 依据教育部2009年1月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核定委员会核定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 ...查看


  • 中国古典诗词为何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
  • 1中国古典诗词为何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试举一例说明古典诗词对当代文艺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和文学理论发展史上,意境以佛老思想的典型表现而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在西方文论中尚难找到一个与之相当的概念或术语. 所谓意境,传统的理解是指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