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

摘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 、B 、C 三个层次:A 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 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 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 层同学请教;C 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 层、A 层的难点,与A 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一、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 组学生达到①-③;B 组学生达到①-④;C 组学生达到①-⑤。

例如,在教“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时,应要求A 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要求B 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计算和应用问题,要求C 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计算和应用问题。

二、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 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 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 层“吃得了”,B 层“吃得好”,C 层“吃得饱”。此外还要安排好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消除拖泥带水的成份,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 三、

布置作业层次化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 组学生吃不消,C 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 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 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 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

四、单元考核层次化

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 、B 、C 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 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 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

分层次教学的目标,预习、课堂、作业、考核、辅导等层次化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②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③只重视部分优生,忽视全体学生;④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⑤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⑥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对这些不利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此外,课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家长密切配合,与班主任的协调,教师的责任心,教态,语言,作风,人格等都会对分层次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中值得注意。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参考文献

[1] 冯跃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中学数学 1997.2;

[2] 付海峰《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997.10;

[3] 冯德雄 章明富《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的层次性》数学通报 1999(发布时间:2012-07-04)

浅谈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

摘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 、B 、C 三个层次:A 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 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 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 层同学请教;C 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 层、A 层的难点,与A 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一、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 组学生达到①-③;B 组学生达到①-④;C 组学生达到①-⑤。

例如,在教“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时,应要求A 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要求B 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计算和应用问题,要求C 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计算和应用问题。

二、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 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 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 层“吃得了”,B 层“吃得好”,C 层“吃得饱”。此外还要安排好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消除拖泥带水的成份,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 三、

布置作业层次化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 组学生吃不消,C 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 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 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 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

四、单元考核层次化

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 、B 、C 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 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 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

分层次教学的目标,预习、课堂、作业、考核、辅导等层次化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注重成绩水平,轻视能力培养;②层次分得过死,加重两极分化;③只重视部分优生,忽视全体学生;④学生层次分明,教师教法单一;⑤缺乏思想引导,学生心理负担过重;⑥教学分层与考查不配套。对这些不利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克服。此外,课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家长密切配合,与班主任的协调,教师的责任心,教态,语言,作风,人格等都会对分层次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中值得注意。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参考文献

[1] 冯跃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中学数学 1997.2;

[2] 付海峰《在层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997.10;

[3] 冯德雄 章明富《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的层次性》数学通报 1999(发布时间:2012-07-04)


相关文章

  • 初中数学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
  • 初中数学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查看


  • 浅谈如何打造精致课堂
  • 浅谈如何打造精致课堂 摘要: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部分,精细极致的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天堂. 关键词:精致课堂 学情 分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评价性语言 最近学校一直在倡导并围绕着精致课堂进行课堂教学上的改革与创新.何为精 ...查看


  • 初中语文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
  • 初中语文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二)(2010-01-13 15:52:45)转载标签: 教育分层教学初中语文杂谈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学生作为具有生命意识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存在 ...查看


  • 教育随笔:如何做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 教育随笔:如何做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教育随笔:如何做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那么我们如何做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看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最基础的就是语言层次,在此之上是信息层次,最后一个是思想层次.首先我们看语言层次,在现 ...查看


  • 论如何使教学过程最优化
  • 论如何使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师在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如何对教学过程作出一种目标明确的安排,来适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和整个教学过程,即教学过程最优化,这是我们在教学领域中所一直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几十年来,众多教育工作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查看


  • 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 发布者: 朱敏      发布时间: 2012-10-30 22:28:53 现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教育的目的是培 ...查看


  •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教学论文)
  • 有人这样预言:今后各国的激烈较量,不在战场,而在课堂."如何推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中国从孔夫子时代起就一直倡导"因材施教",但几千年来,万物都发生了变化,当年的许多幻想如今已成事实,只有"因材施教& ...查看


  • 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 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茶店乡郝家窑学校三年级 郝艳飞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施行分层教学,教师就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长之路,成 ...查看


  • 体育教学中分层次教学.
  • 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如何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是理论与实践向我们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