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文中的请示均属办件,收文机关必须及时处理,_____,限期批复。
A: 向上呈报 B: 征求意见 C: 明确作答 D: 及时传阅
2、 甲被某市政府评为道德模范,本地媒体对甲的事迹进行了宣传。乙在微博平台对甲的故事进行质疑,认为对甲的部分报道并不真实,该微博被大量转载。一时间,甲承受众多质疑,精神倍感痛苦,遂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经法院审理査明,媒体在报道的时候的确进行了过度加工,则应对甲承担赔偿责任的是_____。
A: 乙 B: 微博运营商 C: 转载微博的网友 D: 对甲过度加工报道的媒体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_____。
A: 一切唯心主义 B: 一切旧唯物主义 C: 一切形而上学 D: 作为“知识总汇”和“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4、 在下列太阳系行星中,距太阳最近的是_____。
A: 水星 B: 地球 C: 火星 D: 土星
5、 某产业资本家投资1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4:1,剩余价值率为200%,则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是4万元。_____
6、 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把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从业人员熟悉和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培养_____精神。
A: 爱岗 B: 敬业 C: 爱国主义 D: 奉献
7、 在一天的教学活动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这种教学研究方法是_____。
A: 反思日记 B: 详细描述 C: 职业发展 D: 行动研究
8、 在公告的总体结构中,没有的一部分是_____。
A: 标题 B: 正文 C: 主送单位 D: 成文时问
9、 下列关于出口退税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必须是增值税、消费税征收范围内的货物 B: 必须是报关离境出口的货物 C: 必须是在财务上作出口销售处理的货物 D: 必须是生产企业的自产货物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它的代码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表明了( )。
A.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C.意识本身具有创造客观事物的能力
D.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东西
2.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一原理
运用于实际,形成了我们党的( )。
A.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B.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C.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句话体现了( )。
A.折中主义思想 B.朴素辩证法思想
C.诡辩论思想 D.二元论思想
4.对于同一棵古树,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和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 )。
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的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5.不少农民习惯“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农产品走销,今年就种什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
6.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
C.社会意识发展史 D.劳动发展史
7.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
A.意识的本质问题 B.世界的本原问题
C.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 D.世界能否认识的问题
8.人在心情愉快时会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时会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
A.时间是由人的主观感觉决定的
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集中在是否承认(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C.事物的内部矛盾 D.事物的外部矛盾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科学的观点 11.生产力反映的是( )。
A.人和自然的关系 B.自然界中物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12.英雄史观的理论前提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3.中国近代首先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4.毛泽东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力量 D.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5.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的( )。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1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B.又聋又哑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精神病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17.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 )。
A.原判刑期以上,三年以下,不得少于一年
B.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不得少于六个月
C.原判刑期以上,三年以下,不得少于六个月
D.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不得少于一年 18.有期徒刑的刑期一般是( )。
A.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B.1年以上15年以下
C.15日以上15年以下 D.15日以上20年以下
1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其解决的途径是( )。
A.通过外交途径 B.通过国际法院
C.通过国际条约 D.通过刑
我: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发生变化。其本身并不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创造客观事物,
A、C、D观点错误。B项符合题意。
2.【答案】D。解析:所谓“从群众中来”,就是把群众中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即科学的分析综合,化为系统的意见和办法。所谓“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把群众中集中起来的意见、办法拿到人民群众中去实践,进行验证,并把正确的东西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化为行动。这符合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即实践-认识-实践。故选D项。
3.【答案】B。解析:这句话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属于辩证法思想,B项正确。
4.【答案】D。解析:题干中,植物学家、木材商、画家对古树的不同看法,是根据他们自己的立场、观念、知识水平做出的,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D项符合题意。A、B、C观点错误。
5.【答案】A。解析:题干中,农民“去年市场什么农产品走销,今年就种什么”,没有分析今年的市场、政策等情况而盲目跟风,表明的是没有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故选A项。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劳动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锁钥”,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科学论断。它包括如下的含义:(1)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3)劳动是人类社
会历史的起点,在劳动这个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中孕育着社会有机体发展的一切萌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7.【答案】B。解析: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对本体论层面的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解答。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8.【答案】D。解析:“光阴似箭”和“度日如年”中时间的速度是相对稳定的,变化的是人的时间观念。
9.【答案】C。解析: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互相联系、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形而上学则把世界看作是彼此孤立、静止不变的,把变化看做是某种外力作用而产生的量变。其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10.【答案】C。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产生理论、检验理论、推动理论发展。
11.【答案】A。解析: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12.【答案】B。解析: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把英雄看作历史的主宰。这里说的“英雄”,是指个别杰出人物,主要是指帝王将相和少数英雄人物,他们或者具有非凡的才智(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或者是某种神秘的客观精神的代表(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他们的思想动机决定历史的发展。可以看出英雄史观的前提是唯心主义,即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3.【答案】A。解析:1894年11月,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在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中他明确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
14.【答案】A。解析: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前期探索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先后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提出了工作中心转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并举等方针。但是在1957年反右扩大化以后,他错误地夸大了当时阶级斗争的状况,否定了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逐步用阶级斗争取代了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主题,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
15.【答案】A。解析:《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16.【答案】D。解析:《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本法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
我:
26.【答案】A。解析:伊斯顿和拉斯维尔将决策概念带到互动、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层上:西蒙从理性、非理性的心理层面考察决策;林德布罗姆又加上了渐进主义解释:施奈德将决策界定为“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达到想象中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
27.【答案】B。解析:决策的基本属性有预见性、选择性和主观性。A项和B项是互相斥的,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说来,其中一个就是正确答案。C项和D项与该题无关,并且表达的意思相近,是干扰项。决策的主观性表明决策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活动。
28.【答案】A。解析:决策具有预见性、选择性、主观性,其中选择性是决策的灵魂。
29.【答案】B。解析:通知是现行公文中应用范围最广的公文,主要用于下行,有时还可用于平行。
30.【答案】A。解析:通知主要用于下行,有时还可用于平行。
二、多项选择题
31.【答案】ABCD。解析:科学的否定观在唯物辩证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是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己否定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即否定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事物就不会发展和前进;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即新旧事物又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生长出来的,并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是事物发展中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简言之,辩证的否定就是包含肯定因素的否定。
32.【答案】ABD。解析:真理的发展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不断转化的无限过程。割裂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会导致两种错误,即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容易导致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容易导致怀疑主义和诡辩论。
33.【答案】ABC。解析:自然科学上的重大突破,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前提。从19世纪开始,自然科学已经从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到整理材料的科学,天体演化学、胚胎学、生理学、有机化学的产生使得自然科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在这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中,细胞学说的创立、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问世,具有特别重要的划时代意义。自然科学的这些成就,为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观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4.【答案】BD。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历史唯物主义把它表述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的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35.【答案】ABD。解析:该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道路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事物发展道路的螺旋式是对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所做的形象化表述。事物的发展不是沿着一条直线,而是走着一条迂回曲折的道路,在前进与曲折的统一中实现的。因此,那种抹杀前进性的循环论和否认曲折性的直线论都是错误的。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各种条件的复杂性,事物发展的螺旋形或曲折性表现为种种特殊的复杂情况,既包括前进中的回复、也包括前进中暂时的局部的倒退或逆转,这都说明新生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性不仅在于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而且在于社会主义几乎都是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中产生,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一种格局,社会主义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在经济、文化、科学、管理等方面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又由于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自身一些政策上的失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某些曲折性是难以避免的。并不能因此而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基本依据发生了改变。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36.【答案】ACD。解析:虽然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但是理性认识也有全面的理性认识和不全面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同样也有全面与不全面之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说感性认识就是不全面的,也不能简单的说理性认识就是全面的。所以排除B项。
37.【答案】ABC。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邓小平提出的理论。
38.【答案】A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39.【答案】ABD。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排除C。
40.【答案】ABCD。解析: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二者是高度统一的。
1、 公文中的请示均属办件,收文机关必须及时处理,_____,限期批复。
A: 向上呈报 B: 征求意见 C: 明确作答 D: 及时传阅
2、 甲被某市政府评为道德模范,本地媒体对甲的事迹进行了宣传。乙在微博平台对甲的故事进行质疑,认为对甲的部分报道并不真实,该微博被大量转载。一时间,甲承受众多质疑,精神倍感痛苦,遂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经法院审理査明,媒体在报道的时候的确进行了过度加工,则应对甲承担赔偿责任的是_____。
A: 乙 B: 微博运营商 C: 转载微博的网友 D: 对甲过度加工报道的媒体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_____。
A: 一切唯心主义 B: 一切旧唯物主义 C: 一切形而上学 D: 作为“知识总汇”和“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4、 在下列太阳系行星中,距太阳最近的是_____。
A: 水星 B: 地球 C: 火星 D: 土星
5、 某产业资本家投资1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4:1,剩余价值率为200%,则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是4万元。_____
6、 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把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从业人员熟悉和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培养_____精神。
A: 爱岗 B: 敬业 C: 爱国主义 D: 奉献
7、 在一天的教学活动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这种教学研究方法是_____。
A: 反思日记 B: 详细描述 C: 职业发展 D: 行动研究
8、 在公告的总体结构中,没有的一部分是_____。
A: 标题 B: 正文 C: 主送单位 D: 成文时问
9、 下列关于出口退税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必须是增值税、消费税征收范围内的货物 B: 必须是报关离境出口的货物 C: 必须是在财务上作出口销售处理的货物 D: 必须是生产企业的自产货物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它的代码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表明了( )。
A.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C.意识本身具有创造客观事物的能力
D.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东西
2.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一原理
运用于实际,形成了我们党的( )。
A.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B.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C.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句话体现了( )。
A.折中主义思想 B.朴素辩证法思想
C.诡辩论思想 D.二元论思想
4.对于同一棵古树,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是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和树围,把古树的实用价值看作是美;而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是美。上述对古树审美感受的差异表明( )。
A.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
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的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5.不少农民习惯“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农产品走销,今年就种什么,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
6.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
C.社会意识发展史 D.劳动发展史
7.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
A.意识的本质问题 B.世界的本原问题
C.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 D.世界能否认识的问题
8.人在心情愉快时会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时会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
A.时间是由人的主观感觉决定的
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集中在是否承认(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C.事物的内部矛盾 D.事物的外部矛盾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科学的观点 11.生产力反映的是( )。
A.人和自然的关系 B.自然界中物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12.英雄史观的理论前提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3.中国近代首先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4.毛泽东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力量 D.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5.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的( )。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1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B.又聋又哑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精神病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17.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 )。
A.原判刑期以上,三年以下,不得少于一年
B.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不得少于六个月
C.原判刑期以上,三年以下,不得少于六个月
D.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不得少于一年 18.有期徒刑的刑期一般是( )。
A.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B.1年以上15年以下
C.15日以上15年以下 D.15日以上20年以下
19.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其解决的途径是( )。
A.通过外交途径 B.通过国际法院
C.通过国际条约 D.通过刑
我: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发生变化。其本身并不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创造客观事物,
A、C、D观点错误。B项符合题意。
2.【答案】D。解析:所谓“从群众中来”,就是把群众中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即科学的分析综合,化为系统的意见和办法。所谓“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把群众中集中起来的意见、办法拿到人民群众中去实践,进行验证,并把正确的东西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化为行动。这符合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即实践-认识-实践。故选D项。
3.【答案】B。解析:这句话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属于辩证法思想,B项正确。
4.【答案】D。解析:题干中,植物学家、木材商、画家对古树的不同看法,是根据他们自己的立场、观念、知识水平做出的,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D项符合题意。A、B、C观点错误。
5.【答案】A。解析:题干中,农民“去年市场什么农产品走销,今年就种什么”,没有分析今年的市场、政策等情况而盲目跟风,表明的是没有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故选A项。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劳动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锁钥”,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科学论断。它包括如下的含义:(1)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3)劳动是人类社
会历史的起点,在劳动这个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中孕育着社会有机体发展的一切萌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7.【答案】B。解析: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对本体论层面的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解答。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8.【答案】D。解析:“光阴似箭”和“度日如年”中时间的速度是相对稳定的,变化的是人的时间观念。
9.【答案】C。解析: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互相联系、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形而上学则把世界看作是彼此孤立、静止不变的,把变化看做是某种外力作用而产生的量变。其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10.【答案】C。解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产生理论、检验理论、推动理论发展。
11.【答案】A。解析: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12.【答案】B。解析: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把英雄看作历史的主宰。这里说的“英雄”,是指个别杰出人物,主要是指帝王将相和少数英雄人物,他们或者具有非凡的才智(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或者是某种神秘的客观精神的代表(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他们的思想动机决定历史的发展。可以看出英雄史观的前提是唯心主义,即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3.【答案】A。解析:1894年11月,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在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中他明确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
14.【答案】A。解析: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前期探索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先后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提出了工作中心转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并举等方针。但是在1957年反右扩大化以后,他错误地夸大了当时阶级斗争的状况,否定了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逐步用阶级斗争取代了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主题,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
15.【答案】A。解析:《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16.【答案】D。解析:《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本法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
我:
26.【答案】A。解析:伊斯顿和拉斯维尔将决策概念带到互动、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层上:西蒙从理性、非理性的心理层面考察决策;林德布罗姆又加上了渐进主义解释:施奈德将决策界定为“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达到想象中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
27.【答案】B。解析:决策的基本属性有预见性、选择性和主观性。A项和B项是互相斥的,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说来,其中一个就是正确答案。C项和D项与该题无关,并且表达的意思相近,是干扰项。决策的主观性表明决策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活动。
28.【答案】A。解析:决策具有预见性、选择性、主观性,其中选择性是决策的灵魂。
29.【答案】B。解析:通知是现行公文中应用范围最广的公文,主要用于下行,有时还可用于平行。
30.【答案】A。解析:通知主要用于下行,有时还可用于平行。
二、多项选择题
31.【答案】ABCD。解析:科学的否定观在唯物辩证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是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己否定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即否定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事物就不会发展和前进;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即新旧事物又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生长出来的,并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是事物发展中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简言之,辩证的否定就是包含肯定因素的否定。
32.【答案】ABD。解析:真理的发展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不断转化的无限过程。割裂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会导致两种错误,即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容易导致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容易导致怀疑主义和诡辩论。
33.【答案】ABC。解析:自然科学上的重大突破,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前提。从19世纪开始,自然科学已经从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到整理材料的科学,天体演化学、胚胎学、生理学、有机化学的产生使得自然科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在这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中,细胞学说的创立、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问世,具有特别重要的划时代意义。自然科学的这些成就,为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观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4.【答案】BD。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历史唯物主义把它表述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的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35.【答案】ABD。解析:该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道路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事物发展道路的螺旋式是对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所做的形象化表述。事物的发展不是沿着一条直线,而是走着一条迂回曲折的道路,在前进与曲折的统一中实现的。因此,那种抹杀前进性的循环论和否认曲折性的直线论都是错误的。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各种条件的复杂性,事物发展的螺旋形或曲折性表现为种种特殊的复杂情况,既包括前进中的回复、也包括前进中暂时的局部的倒退或逆转,这都说明新生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性不仅在于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而且在于社会主义几乎都是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中产生,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一种格局,社会主义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在经济、文化、科学、管理等方面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又由于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自身一些政策上的失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某些曲折性是难以避免的。并不能因此而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基本依据发生了改变。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选项。
36.【答案】ACD。解析:虽然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但是理性认识也有全面的理性认识和不全面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同样也有全面与不全面之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说感性认识就是不全面的,也不能简单的说理性认识就是全面的。所以排除B项。
37.【答案】ABC。解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邓小平提出的理论。
38.【答案】A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39.【答案】ABD。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排除C。
40.【答案】ABCD。解析: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二者是高度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