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没有梦想

摘要:你们问,美国一流大学,有什么录取标准?这还真没有一个定律。如果硬要套的话,可以这样说:他们要的是将来可以影响世界的人,是具有这种潜力的人。 影响世界,先看你是否影响了周围的环境,你都做过什么。在美国,高中4年什么都不做,天天关起门啃书本,肯定不行,一定进不了哈佛的。

试想,一个说自己有领袖才能的人,却从来没做过领导;一个说自己勇敢的孩子,却从来没冒过险;一个说自己很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却从未尝试自己想干的事,那人家怎么能信你呢?

人在年轻时学到的课本知识,可能会被忘掉。但一个启发、一个感动、一个梦想,可能会影响你一辈子。

教育的重点,就是启发人!

这些年,马振翼在中美两地,接触过的学生不下几万。聊到两地学生的差异,他的回答是: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学生没有梦想。

美国的教育,从小开始就教你发现自我,鼓励小孩敢想、敢做。它的文化也一再告诉人:只要你想到、你做到、你充分努力了,那你一定会得到!

中国的教育,没有给人理解梦想的空间。

中国学生多数都没有梦想

本报记者 董月玲 李斐然

中国青年报 2012年02月01日

破解美国“高考”

一个在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却被美国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录取;北京一个高考理科状元,申请了美国11所名校,竟被全部拒录。

“中国人民破解了美国的教育体系”,有人在网上发了这样一个帖子,并转发了去年5月29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文中提到一个叫马振翼的美籍华人。

10年前,马振翼在加州创办了一家叫“星腾科”的教辅机构,为高中生升大学提供咨询及考试培训服务。2009年,这家机构进入中国大陆,在北京、深圳等地设立了分支。10年来,“星腾科”帮助数千华人学生,进入梦寐以求的美国名校。

美国顶尖大学究竟是怎样招生的?与国内只看分数的高考比有啥不同?

春节前,在北京建国门外一栋高层写字楼里,我们采访了深谙美国大学录取之道的马振翼。他笑呵呵地说:“美国各大学,都有一套挑选未来优秀人才的系统,而我们就是在不断破解它。”

“我看不到他们的灵魂,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

今年34岁的马振翼,在台湾出生,小学即到美国留学,大学读的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在华尔街干过,还当过高中老师,后来自己创业。他身材高大、壮硕,长了个像成龙一样的鼻子,人很健谈,说话语速极快,少有停顿。

“咨询,就是聊天啦。跟大陆学生谈话,我最头痛的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马振翼说。“差不多”、“马马虎虎”、“还行吧”,这些孩子回答问题时,大多三言两语,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交谈起来特别费劲。问他们为啥想去美国读书,回答基本上就是:那边教育先进,科技发达,学成后报效祖国;想以后去华尔街当证券分析师;要不就是父母让去的,看别人都去等等。总之,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说得很表面化。

“我看不到他们的灵魂,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面试100个学生,有80多个不清楚自己真正要什么、想干什么。

有天,一个从银川来的男孩,让马振翼眼前一亮。

这个男孩姓杨,他在北京见到马振翼时,已经高中毕业快一年了,没有上大学。他的父亲是个工程师,家庭收入中等。小杨的父母觉得,孩子只要能进美国排名前三十的大学,就很满意了。可聊了没多久,马振翼就在心里说:这是哈佛要的人才啊!

小杨长相普通,但给人的印象很阳光,善于表达,“聊他的经历,让人感觉很有趣、很兴奋”。他是从农村出来的,7岁之前,都生活在一处沙漠里。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天空常常是黄色的。

跟绝大多数天天备考的高中生不同,小杨花了很多精力,忙乎一件喜欢的事:做NGO(非政府组织)。他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知道那些农村孩子需要什么,也懂他们的心理。

“像西部农村的学生,不仅缺乏物质资源,更缺少精神资源。他们需要资助,我要帮他们,哪怕是很小的帮助。”他曾与同伴募集到5万本图书、15台电脑,分别送给18所农村小学。他还跑到大学征招短期支教的老师,去偏僻地区的小学教英语、电脑、音乐等。多的时候,他甚至召集到一百来个志愿者。

“我很看不惯地方上一些公益组织的腐败做法。他们把公益当成生意做,挂羊头、卖狗肉,以慈善的名义捞钱,践踏人们的爱心。”接着,他讲了不少让马振翼大开眼界的故事。

“你们知道吗,他让我觉得可贵的地方在哪儿?”马振翼自问自答道,“可贵的是,他看不惯一些公益组织的行为,但他并不只是发发牢骚,而是自己想着去做,去改变,亲手创办一家NGO。”

在中国,谁想注册一家NGO,可不是件容易事,何况还是个高中生。“NGO,明明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可为什么必须挂靠在某个政府部门底下,才给注册。”这是小杨最感纠结、难办的事。

他告诉马振翼,开始特别不顺,跑了很多地方,找了许多人,都没办成。最后,是当地一家媒体出面,帮他挂靠在一个县级单位下边,才算注册上。

“小杨办的NGO,很有创意,是一家网站,一家整合了当地公益资源的网站。”比如,现在有20名可以支教的志愿者,把他们的资料发布到网上,哪家NGO需要,直接联系就可以了,不用到处现找人;再比如物资,像电脑、书刊、过冬衣物等等,都发布到网上,大家支配。这个网站,实际上就是NGO资源共享的平台。小杨告诉马振翼,网站已小有规模,有200多家NGO成为他们的会员。眼下,他们正在做远程教学,想让僻远地区的学生,通过网络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小杨的另一段经历,也让马振翼很感兴趣。高中毕业后,小杨一个人去了西藏,在牧区与藏民生活了半年。“人生就好像旅行,重要的不是你都去了哪里,而是在旅行的过程中,你都遇见了什么人,他们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小杨这么认为。

“你就没有很难过的时候?”马振翼问他。

“没有,我喜欢笑。”

“你是怎么评价自己的?”

“首先,我是一个热情的人。我喜欢新的东西,喜欢挑战、喜欢自由。还有,如果是我认准的事,我会很执著,一定会去做。”

“在你的成长中,有谁给过你好的帮助或建议?”

“我爸爸。他一直告诉我,要学会宽恕和帮助别人。”

马振翼问小杨,去美国上大学,最想读什么专业?他回答说:中国经济改革30年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受益最大。而西部,几亿人像是被忽略了。他的故乡,现在依旧落后、贫穷。

“我常常有种无力和受困的感觉。如果能去美国上学,最想读的是经济学。我希望能学到好的知识和理论,将来回到家乡,改变那里。”

这番问答让马振翼很满意。“你们问,美国一流大学,有什么录取标准?这还真没有一个定律。如果硬要套的话,可以这样说:他们要的是将来可以影响世界的人,是具有这种潜力的人。”他飞快地说。

“在这个20岁的年轻人身上,我看到了这种潜力。他很有想法、也很有激情,这就是他身上的亮点。我要做的事情,不是去包装、制作,而是尽可能地发现、发掘。如果是一颗宝石的话,我只需要把上边遮蔽的杂质去掉,让它闪闪发亮。”

换了口气儿,马振翼又接着道:“影响世界,先看你是否影响了周围的环境,你都做过什么。在美国,高中4年什么都不做,天天关起门啃书本,肯定不行,一定进不了哈佛的。”

“试想,一个说自己有领袖才能的人,却从来没做过领导;一个说自己勇敢的孩子,却从来没冒过险;一个说自己很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却从未尝试自己想干的事,那人家怎么能信你呢?”

“这个姓杨的小伙子就很棒。看不惯环境,他就自己去做一个NGO。虽然很困难,但他始终不放弃,克服重重阻力,最后注册成功,募集到善款,这说明他有克难制胜的勇气和能力。旅途中,他能拔刀相助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就很勇敢、很有担当嘛!还有在牧区生活时,他去小学无偿地教书,帮助当地的穷人,这种服务社会的精神,正是一个优秀的人所必备的品质。”

可是,小杨的考试成绩不理想,SAT(相当于国内的高考)分数满分是2400分,他只考了2000多点儿,申请哈佛能行吗?那可是世界级的竞争啊。据说2011年,哈佛的入学申请人数,升至史上之最。

哈佛对小杨的面试地就在北京。谈话结束时,面试官笑着对他说:“假如你被录取的话,你将是哈佛有史以来,录取分数最低的华人学生。”

最终,哈佛的经济系录取了他,并给了全额奖学金。

“申请者的人生故事,那么真实、动人,你无法伪造”

在美国,到了申请大学最后阶段,学生能下功夫的,只有自己写的申请信了。其他都木已成舟,只有这个,可以努力写得更好。

像哈佛,每年的申请者有2~3万人,录取的只有2000多人。面对成千上万封申请信,一所名校的录取官,读一封信的时间很有限。怎样才能让他们在你的信上多停留一分钟,能否让他们对你留下深刻的、超越刻板分数的印象,关乎申请者的命运。

“关键就是要写出个性、写出彩儿。要一下子吸引住录取官,要在不长的篇幅里,强烈地呈现出你的形象和人生理念。”马振翼强调说。

深圳女孩小陆,申请了哥伦比亚大学。日思夜想后,她等来的却是一纸拒录信。读过这封令人沮丧的信后,小陆有些慌了:自己品学兼优,做了不少课外活动,咋还被拒绝了,哪儿出的问题?她去了深圳的“星腾科”求助,希望能找到答案。

看过她的申请资料,留学顾问觉得问题就出在申请信上。在信中,小陆着重描述了她打羽毛球的事。如何重写申请信,她与留学顾问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最后确定重写的内容,是她曾与台湾高中生共同组织的一场两岸对话会。这回,小陆的申请获得成功,她如愿地被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

“你的故事不一定很离奇,但一定要让人感动,要与众不同。”这是马振翼坚持的标准。“星腾科”培训班里有个华裔女孩,父母是开餐馆的,没什么文化,家族中也没有人上过大学。她自己很少参加课外活动,课余时间都在餐馆里帮父母的忙。她的大学申请信,就写她在餐馆里干活儿、在家照顾弟弟的事儿,写得很生动、很具体。结果,那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打动了哈佛录取官。

有记者曾问哈佛大学录取部主任威廉,在年复一年的录取工作中,什么最令他难以忘怀?他毫不迟疑地回答:“阅读申请者的人生故事。这些故事是那么真实、动人,你无法伪造。”

“在这里,你每年能看到两万多个申请者的真实生活。他们的高中、他们的家乡、他们的祖国、他们喜欢做的事情。还有这些人,在生活中克服困难所取得的成就。任何一个做这份工作的人,都是个幸运儿。因为你有机会看到未来。从这些学生身上我看到了,未来的样子真不错。”

每年春季大学录取过后,在北美华人报纸、网站上,都会出现不少相关文章。那些刚刚结束激烈竞争的人,撰文谈体会、晒心得。

有篇文章,专门讲了一个学生如何成功地写申请信的事。

这个男孩高三时,挑头建起网上论坛,主要用于同学内部交换信息、讨论作业。但好的愿望,却演变出坏的结果。参与者渐众,论坛失控,内容五花八门,有人把一

些旧考试题和答案也贴上来。令他们喜出望外的是,期末化学考试,考卷与论坛曾贴过的一模一样。

很快,网站被人告发,校方如临大敌。在美国,作弊是很严重的事。作为网管,男孩的成绩单里,不仅多了个刺眼的F——不及格,人还差点被学校开除。

本来,这个男生成绩很好,在全年级500人中排名第一;课外活动也很积极,暑假连续3年做水上救生员,进常青藤盟校十拿九稳。但突然卷入这样一场风波,他连上普通大学都玄。第一次遇到人生路上的挫折,男孩非常沮丧。有段时间,他甚至觉得自己的人生完蛋了。

他的大学申请信,写的就是自己犯下的这个错误。原本是一件不光彩的经历,却让他写得非常积极、正面。信中写道:“在这几个月里,我学到了很多,不是学微积分或莎士比亚,而是学习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责任、荣誉、正直和诚实。

“我很庆幸这么重大的事件,发生在我人生的早期,这使得我有一生的时间来吸取教训,完善自己。我成熟了许多,并成为一个更有责任感的人。我学到,责任和正直是人生中非常宝贵的品质。在我年轻时遭到这样的教训,终归比我长大后遇到、并使我一生的努力付之东流要好很多。

“从这一点看,我的人生眼界变得宽广了。我不再将视野局限于不惜任何代价都要上大学这一点上。从此,我人生的眼光更长远,对事物重要性的看法也改变了。”

“高考就是你的梦吗?可它除了分数外,还能看到什么?”

“假如我在国内读高中,可能就废了。”马振翼这么讲他自己。

他在台湾读小学那会儿,教师是可以体罚学生的。不好好念书,老师可以用藤条抽学生手掌。“错一个字,打一下。错了300个,就打300下。我没有一周是不被打的。”至今,最让马振翼耿耿于怀的是,一个男老师骂过他:你是我教过的最笨的学生!这让他很没有自信心。

到美国上学后,人也没多少起色,还是老样子,玩、混,就是不念书。到初中为止,他转了7所学校。直到上高二,遇到一个教数学的白人女老师。

“她对我特别有耐心,像妈妈一样关心我。在她的课上,我常受到夸奖。我喜欢上了数学,每次考试都考满分,每天作业都做。”后来,她又把马振翼介绍给一个教高年级数学的老师。很快,马振翼学完高中数学,又跑到离家不远的伯克利,修完了大学一、二年级的数学和物理,并顺利通过考试。

申请大学时,马振翼除了数学和物理,其他科目的成绩都很差。既然这个学生,一年跳了好几年的数学课程,肯定不笨,有天分。于是他被伯克利录取,双攻物理和数学。

“是那个女老师改变了我,她给了我自信心。否则,我现在可能还是混。”马振翼当高中老师时,也教数学。他教书的地方,是黑人居住区,犯罪率高,50%的学生毕不了业。

“一个好老师,一定要启发学生,启发他的潜力。如果半年里,能有一个学生被我启发了,对数学产生兴趣,那我就成功了。”有个黑人学生,起初很恨马振翼,给他写来死亡威胁信。因为他吸大麻时,被马振翼逮到。半年后,这个学生又写了封道歉信。等马振翼离开这所学校时,这个学生哭了。

“人在年轻时学到的课本知识,可能会被忘掉。但一个启发、一个感动、一个梦想,可能会影响你一辈子。”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从自己读书、教书经历中,马振翼悟出的结论是:教育的重点,就是启发人!

这些年,马振翼在中美两地,接触过的学生不下几万。聊到两地学生的差异,他的回答是: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学生没有梦想。

美国的教育,从小开始就教你发现自我,鼓励小孩敢想、敢做。它的文化也一再告诉人:只要你想到、你做到、你充分努力了,那你一定会得到!

中国的教育,没有给人理解梦想的空间。

“难道高考,就是你的梦吗?可它除了分数外,关于你是谁,你要什么,你想做什么,你的梦是什么,这些能看到吗?没有梦想,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吗?没有梦想,中国能出乔布斯吗?”

《纽约时报》那篇报道说,“星腾科”去年在美国的营收有700万美元。至于在中国有多少,马振翼苦笑道:“我来大陆3年了,还没挣到钱。”但很快,他又乐了。

“假如每年,我都能发掘出一两个,像银川男孩那样的学生,也值了!”

他的想法是:当这些年轻人站在人生的拐弯处、梦想的道口前,自己能在他们身后,用力地推上一把

摘要:你们问,美国一流大学,有什么录取标准?这还真没有一个定律。如果硬要套的话,可以这样说:他们要的是将来可以影响世界的人,是具有这种潜力的人。 影响世界,先看你是否影响了周围的环境,你都做过什么。在美国,高中4年什么都不做,天天关起门啃书本,肯定不行,一定进不了哈佛的。

试想,一个说自己有领袖才能的人,却从来没做过领导;一个说自己勇敢的孩子,却从来没冒过险;一个说自己很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却从未尝试自己想干的事,那人家怎么能信你呢?

人在年轻时学到的课本知识,可能会被忘掉。但一个启发、一个感动、一个梦想,可能会影响你一辈子。

教育的重点,就是启发人!

这些年,马振翼在中美两地,接触过的学生不下几万。聊到两地学生的差异,他的回答是: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学生没有梦想。

美国的教育,从小开始就教你发现自我,鼓励小孩敢想、敢做。它的文化也一再告诉人:只要你想到、你做到、你充分努力了,那你一定会得到!

中国的教育,没有给人理解梦想的空间。

中国学生多数都没有梦想

本报记者 董月玲 李斐然

中国青年报 2012年02月01日

破解美国“高考”

一个在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却被美国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录取;北京一个高考理科状元,申请了美国11所名校,竟被全部拒录。

“中国人民破解了美国的教育体系”,有人在网上发了这样一个帖子,并转发了去年5月29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文中提到一个叫马振翼的美籍华人。

10年前,马振翼在加州创办了一家叫“星腾科”的教辅机构,为高中生升大学提供咨询及考试培训服务。2009年,这家机构进入中国大陆,在北京、深圳等地设立了分支。10年来,“星腾科”帮助数千华人学生,进入梦寐以求的美国名校。

美国顶尖大学究竟是怎样招生的?与国内只看分数的高考比有啥不同?

春节前,在北京建国门外一栋高层写字楼里,我们采访了深谙美国大学录取之道的马振翼。他笑呵呵地说:“美国各大学,都有一套挑选未来优秀人才的系统,而我们就是在不断破解它。”

“我看不到他们的灵魂,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

今年34岁的马振翼,在台湾出生,小学即到美国留学,大学读的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在华尔街干过,还当过高中老师,后来自己创业。他身材高大、壮硕,长了个像成龙一样的鼻子,人很健谈,说话语速极快,少有停顿。

“咨询,就是聊天啦。跟大陆学生谈话,我最头痛的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马振翼说。“差不多”、“马马虎虎”、“还行吧”,这些孩子回答问题时,大多三言两语,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交谈起来特别费劲。问他们为啥想去美国读书,回答基本上就是:那边教育先进,科技发达,学成后报效祖国;想以后去华尔街当证券分析师;要不就是父母让去的,看别人都去等等。总之,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说得很表面化。

“我看不到他们的灵魂,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面试100个学生,有80多个不清楚自己真正要什么、想干什么。

有天,一个从银川来的男孩,让马振翼眼前一亮。

这个男孩姓杨,他在北京见到马振翼时,已经高中毕业快一年了,没有上大学。他的父亲是个工程师,家庭收入中等。小杨的父母觉得,孩子只要能进美国排名前三十的大学,就很满意了。可聊了没多久,马振翼就在心里说:这是哈佛要的人才啊!

小杨长相普通,但给人的印象很阳光,善于表达,“聊他的经历,让人感觉很有趣、很兴奋”。他是从农村出来的,7岁之前,都生活在一处沙漠里。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天空常常是黄色的。

跟绝大多数天天备考的高中生不同,小杨花了很多精力,忙乎一件喜欢的事:做NGO(非政府组织)。他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知道那些农村孩子需要什么,也懂他们的心理。

“像西部农村的学生,不仅缺乏物质资源,更缺少精神资源。他们需要资助,我要帮他们,哪怕是很小的帮助。”他曾与同伴募集到5万本图书、15台电脑,分别送给18所农村小学。他还跑到大学征招短期支教的老师,去偏僻地区的小学教英语、电脑、音乐等。多的时候,他甚至召集到一百来个志愿者。

“我很看不惯地方上一些公益组织的腐败做法。他们把公益当成生意做,挂羊头、卖狗肉,以慈善的名义捞钱,践踏人们的爱心。”接着,他讲了不少让马振翼大开眼界的故事。

“你们知道吗,他让我觉得可贵的地方在哪儿?”马振翼自问自答道,“可贵的是,他看不惯一些公益组织的行为,但他并不只是发发牢骚,而是自己想着去做,去改变,亲手创办一家NGO。”

在中国,谁想注册一家NGO,可不是件容易事,何况还是个高中生。“NGO,明明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可为什么必须挂靠在某个政府部门底下,才给注册。”这是小杨最感纠结、难办的事。

他告诉马振翼,开始特别不顺,跑了很多地方,找了许多人,都没办成。最后,是当地一家媒体出面,帮他挂靠在一个县级单位下边,才算注册上。

“小杨办的NGO,很有创意,是一家网站,一家整合了当地公益资源的网站。”比如,现在有20名可以支教的志愿者,把他们的资料发布到网上,哪家NGO需要,直接联系就可以了,不用到处现找人;再比如物资,像电脑、书刊、过冬衣物等等,都发布到网上,大家支配。这个网站,实际上就是NGO资源共享的平台。小杨告诉马振翼,网站已小有规模,有200多家NGO成为他们的会员。眼下,他们正在做远程教学,想让僻远地区的学生,通过网络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小杨的另一段经历,也让马振翼很感兴趣。高中毕业后,小杨一个人去了西藏,在牧区与藏民生活了半年。“人生就好像旅行,重要的不是你都去了哪里,而是在旅行的过程中,你都遇见了什么人,他们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小杨这么认为。

“你就没有很难过的时候?”马振翼问他。

“没有,我喜欢笑。”

“你是怎么评价自己的?”

“首先,我是一个热情的人。我喜欢新的东西,喜欢挑战、喜欢自由。还有,如果是我认准的事,我会很执著,一定会去做。”

“在你的成长中,有谁给过你好的帮助或建议?”

“我爸爸。他一直告诉我,要学会宽恕和帮助别人。”

马振翼问小杨,去美国上大学,最想读什么专业?他回答说:中国经济改革30年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受益最大。而西部,几亿人像是被忽略了。他的故乡,现在依旧落后、贫穷。

“我常常有种无力和受困的感觉。如果能去美国上学,最想读的是经济学。我希望能学到好的知识和理论,将来回到家乡,改变那里。”

这番问答让马振翼很满意。“你们问,美国一流大学,有什么录取标准?这还真没有一个定律。如果硬要套的话,可以这样说:他们要的是将来可以影响世界的人,是具有这种潜力的人。”他飞快地说。

“在这个20岁的年轻人身上,我看到了这种潜力。他很有想法、也很有激情,这就是他身上的亮点。我要做的事情,不是去包装、制作,而是尽可能地发现、发掘。如果是一颗宝石的话,我只需要把上边遮蔽的杂质去掉,让它闪闪发亮。”

换了口气儿,马振翼又接着道:“影响世界,先看你是否影响了周围的环境,你都做过什么。在美国,高中4年什么都不做,天天关起门啃书本,肯定不行,一定进不了哈佛的。”

“试想,一个说自己有领袖才能的人,却从来没做过领导;一个说自己勇敢的孩子,却从来没冒过险;一个说自己很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却从未尝试自己想干的事,那人家怎么能信你呢?”

“这个姓杨的小伙子就很棒。看不惯环境,他就自己去做一个NGO。虽然很困难,但他始终不放弃,克服重重阻力,最后注册成功,募集到善款,这说明他有克难制胜的勇气和能力。旅途中,他能拔刀相助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就很勇敢、很有担当嘛!还有在牧区生活时,他去小学无偿地教书,帮助当地的穷人,这种服务社会的精神,正是一个优秀的人所必备的品质。”

可是,小杨的考试成绩不理想,SAT(相当于国内的高考)分数满分是2400分,他只考了2000多点儿,申请哈佛能行吗?那可是世界级的竞争啊。据说2011年,哈佛的入学申请人数,升至史上之最。

哈佛对小杨的面试地就在北京。谈话结束时,面试官笑着对他说:“假如你被录取的话,你将是哈佛有史以来,录取分数最低的华人学生。”

最终,哈佛的经济系录取了他,并给了全额奖学金。

“申请者的人生故事,那么真实、动人,你无法伪造”

在美国,到了申请大学最后阶段,学生能下功夫的,只有自己写的申请信了。其他都木已成舟,只有这个,可以努力写得更好。

像哈佛,每年的申请者有2~3万人,录取的只有2000多人。面对成千上万封申请信,一所名校的录取官,读一封信的时间很有限。怎样才能让他们在你的信上多停留一分钟,能否让他们对你留下深刻的、超越刻板分数的印象,关乎申请者的命运。

“关键就是要写出个性、写出彩儿。要一下子吸引住录取官,要在不长的篇幅里,强烈地呈现出你的形象和人生理念。”马振翼强调说。

深圳女孩小陆,申请了哥伦比亚大学。日思夜想后,她等来的却是一纸拒录信。读过这封令人沮丧的信后,小陆有些慌了:自己品学兼优,做了不少课外活动,咋还被拒绝了,哪儿出的问题?她去了深圳的“星腾科”求助,希望能找到答案。

看过她的申请资料,留学顾问觉得问题就出在申请信上。在信中,小陆着重描述了她打羽毛球的事。如何重写申请信,她与留学顾问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最后确定重写的内容,是她曾与台湾高中生共同组织的一场两岸对话会。这回,小陆的申请获得成功,她如愿地被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

“你的故事不一定很离奇,但一定要让人感动,要与众不同。”这是马振翼坚持的标准。“星腾科”培训班里有个华裔女孩,父母是开餐馆的,没什么文化,家族中也没有人上过大学。她自己很少参加课外活动,课余时间都在餐馆里帮父母的忙。她的大学申请信,就写她在餐馆里干活儿、在家照顾弟弟的事儿,写得很生动、很具体。结果,那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打动了哈佛录取官。

有记者曾问哈佛大学录取部主任威廉,在年复一年的录取工作中,什么最令他难以忘怀?他毫不迟疑地回答:“阅读申请者的人生故事。这些故事是那么真实、动人,你无法伪造。”

“在这里,你每年能看到两万多个申请者的真实生活。他们的高中、他们的家乡、他们的祖国、他们喜欢做的事情。还有这些人,在生活中克服困难所取得的成就。任何一个做这份工作的人,都是个幸运儿。因为你有机会看到未来。从这些学生身上我看到了,未来的样子真不错。”

每年春季大学录取过后,在北美华人报纸、网站上,都会出现不少相关文章。那些刚刚结束激烈竞争的人,撰文谈体会、晒心得。

有篇文章,专门讲了一个学生如何成功地写申请信的事。

这个男孩高三时,挑头建起网上论坛,主要用于同学内部交换信息、讨论作业。但好的愿望,却演变出坏的结果。参与者渐众,论坛失控,内容五花八门,有人把一

些旧考试题和答案也贴上来。令他们喜出望外的是,期末化学考试,考卷与论坛曾贴过的一模一样。

很快,网站被人告发,校方如临大敌。在美国,作弊是很严重的事。作为网管,男孩的成绩单里,不仅多了个刺眼的F——不及格,人还差点被学校开除。

本来,这个男生成绩很好,在全年级500人中排名第一;课外活动也很积极,暑假连续3年做水上救生员,进常青藤盟校十拿九稳。但突然卷入这样一场风波,他连上普通大学都玄。第一次遇到人生路上的挫折,男孩非常沮丧。有段时间,他甚至觉得自己的人生完蛋了。

他的大学申请信,写的就是自己犯下的这个错误。原本是一件不光彩的经历,却让他写得非常积极、正面。信中写道:“在这几个月里,我学到了很多,不是学微积分或莎士比亚,而是学习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责任、荣誉、正直和诚实。

“我很庆幸这么重大的事件,发生在我人生的早期,这使得我有一生的时间来吸取教训,完善自己。我成熟了许多,并成为一个更有责任感的人。我学到,责任和正直是人生中非常宝贵的品质。在我年轻时遭到这样的教训,终归比我长大后遇到、并使我一生的努力付之东流要好很多。

“从这一点看,我的人生眼界变得宽广了。我不再将视野局限于不惜任何代价都要上大学这一点上。从此,我人生的眼光更长远,对事物重要性的看法也改变了。”

“高考就是你的梦吗?可它除了分数外,还能看到什么?”

“假如我在国内读高中,可能就废了。”马振翼这么讲他自己。

他在台湾读小学那会儿,教师是可以体罚学生的。不好好念书,老师可以用藤条抽学生手掌。“错一个字,打一下。错了300个,就打300下。我没有一周是不被打的。”至今,最让马振翼耿耿于怀的是,一个男老师骂过他:你是我教过的最笨的学生!这让他很没有自信心。

到美国上学后,人也没多少起色,还是老样子,玩、混,就是不念书。到初中为止,他转了7所学校。直到上高二,遇到一个教数学的白人女老师。

“她对我特别有耐心,像妈妈一样关心我。在她的课上,我常受到夸奖。我喜欢上了数学,每次考试都考满分,每天作业都做。”后来,她又把马振翼介绍给一个教高年级数学的老师。很快,马振翼学完高中数学,又跑到离家不远的伯克利,修完了大学一、二年级的数学和物理,并顺利通过考试。

申请大学时,马振翼除了数学和物理,其他科目的成绩都很差。既然这个学生,一年跳了好几年的数学课程,肯定不笨,有天分。于是他被伯克利录取,双攻物理和数学。

“是那个女老师改变了我,她给了我自信心。否则,我现在可能还是混。”马振翼当高中老师时,也教数学。他教书的地方,是黑人居住区,犯罪率高,50%的学生毕不了业。

“一个好老师,一定要启发学生,启发他的潜力。如果半年里,能有一个学生被我启发了,对数学产生兴趣,那我就成功了。”有个黑人学生,起初很恨马振翼,给他写来死亡威胁信。因为他吸大麻时,被马振翼逮到。半年后,这个学生又写了封道歉信。等马振翼离开这所学校时,这个学生哭了。

“人在年轻时学到的课本知识,可能会被忘掉。但一个启发、一个感动、一个梦想,可能会影响你一辈子。”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从自己读书、教书经历中,马振翼悟出的结论是:教育的重点,就是启发人!

这些年,马振翼在中美两地,接触过的学生不下几万。聊到两地学生的差异,他的回答是: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学生没有梦想。

美国的教育,从小开始就教你发现自我,鼓励小孩敢想、敢做。它的文化也一再告诉人:只要你想到、你做到、你充分努力了,那你一定会得到!

中国的教育,没有给人理解梦想的空间。

“难道高考,就是你的梦吗?可它除了分数外,关于你是谁,你要什么,你想做什么,你的梦是什么,这些能看到吗?没有梦想,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吗?没有梦想,中国能出乔布斯吗?”

《纽约时报》那篇报道说,“星腾科”去年在美国的营收有700万美元。至于在中国有多少,马振翼苦笑道:“我来大陆3年了,还没挣到钱。”但很快,他又乐了。

“假如每年,我都能发掘出一两个,像银川男孩那样的学生,也值了!”

他的想法是:当这些年轻人站在人生的拐弯处、梦想的道口前,自己能在他们身后,用力地推上一把


相关文章

  • 关于青春对梦想的认知(中国梦)
  • 关于"大学生对梦想认知"的调查报告 十八大顺利召开,举国欢腾,举世瞩目,是中华民族的又一座伟大的丰碑.十三亿中国人,每一个人都有期待,都有自己的梦想.十三亿个体表述和追求梦想的力量,足以构成这个国家的力量. 中国梦的提出 ...查看


  • 万年牢说课稿
  • <万年牢>说课稿 武志芳 <万年牢>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的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分两部分讲父亲做事的认真和实在.讲 ...查看


  • 我的中国梦(小学三年级作文)
  • 我的中国梦 每个人都会做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美羊羊的梦想是能够在青青草原上尽情地玩耍,光头强的梦想是把大森林里的树木都砍光.我的梦想,可以是一个漂亮的发卡,一盒可口的点心,是考试后的100分,妈妈对我夸奖的笑容„„可今天,老师说,我 ...查看


  • 幼儿园教师我的中国梦演讲稿
  • 篇一:幼儿教师中国梦 演讲稿 七色花.七彩梦 七月的风,吹开了满塘的风荷,七月雨,淋漓了水的欢畅,七月的花朵,点缀了幸福的中国梦. 中国之梦,犹如翱翔在苍穹之上的雄鹰,展翅高飞:中国之梦犹如奔流在辽源之上的黄河,波澜壮阔:而我的中国之梦,是 ...查看


  • 中学生演讲稿我的梦,中国梦 1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梦,中国梦>. 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有着梦想,就这样朝着前方迈进,向着梦想走去,我经历了许多的酸甜苦辣,走进了现在的生活.而现在,深深扎在我内心的梦,便是成 ...查看


  • [中国梦,我的梦]主题班会教案
  • <中国梦,我的梦>主题班会教案 四(4)班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畅谈梦想,认识梦想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引导学生确立梦想. 2.联系世博.奥运.飞天认识中国梦,明白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是紧密相连的,引导学生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查看


  • 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教案
  • 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党的十八大精神,明白中国梦的内涵,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梦想. 2.引导学生畅谈梦想,认识梦想的重要作用,引领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健康发展.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明白实现 ...查看


  • 我的中国梦手抄报:少年的梦,是中国梦
  • 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梦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梦,是中国梦. 中国梦,一个勇敢的梦.作为中国人,炎黄子孙,怎敢忘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中国,鸦片侵蚀着国人的 ...查看


  • 梦想,扬帆起航(800字)作文
  • 精选作文:梦想,扬帆起航(800字)作文 梦想,扬帆起航 懵懵懂懂的童年伴随着花开花落离我越来越远,唯有梦想依然伴随&& 小时的我梦想当一位公主:从童话里走出来的我梦想长大,像妈妈那样美丽可以不用整天惦记着还未写完的作业:慢 ...查看


  • 你的梦·我的梦·中国梦
  • 征文 1.围绕"我的梦·中国梦",以学生真实情感为主,体现当代学生的精神风貌和理想信念.各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主题征文比赛活动,并在活动基础上,每校推荐5~10篇征文参加县征文评选. 2.文体不限,题材可多样,小学三年级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