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劳动观

浅谈中学生劳动观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胡锦涛“同志所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的精辟概括,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天道酬勤”。我们中华民族是以辛勤劳动著称的民族,凭借这种精神,创造了光耀世界的华夏文明。继往开来,毛泽东同志说得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在我们党领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相对落后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更不能贪图安逸,追求享受。一定要明确,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我们国家的真正强盛和人民的全面富足,需要全体人民继续辛勤工作,继续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继续艰苦奋斗十年、二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即使祖国更富强了,人民更富足了,这种以辛勤劳动为荣的品德和精神,也决不能丢掉。

提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要把辛勤劳动当做美德去大力倡导,去发扬光大。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都离不开辛勤的劳动。小到个人、家庭,大到民族、国家,坚持辛勤劳动就能兴旺发达;而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则只能衰败、灭亡。只有明荣辱,正是非,与一切贪图安逸,轻视、鄙视劳动的观念和行为决裂,坚持以辛勤劳动为荣,才能逐步形成把劳动当成第一需要的新风尚。

坚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我们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负有重大责任。首先就是要带好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的要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勤政为民,勇于奉献,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以自觉的行动树起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道德标杆。其次,对于各级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坚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理念,本身就是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腐蚀,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的需要。“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劳动观,用辛勤劳动的汗水去洗刷思想污垢,才能鄙弃追求享乐、贪图安逸的错误思想行为,拒腐蚀,永不沾,勤奋敬业,为社会进步、国家强盛作出更大的贡献。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响应胡锦涛同志的号召,努力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观念和风尚,并长期坚持下去,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的劳动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却了组成中华名族5000多年来的伟大名族精神.我们作为当代的学生是否该承担劳动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们中间讨论,却一直没有一个满意的回映........

当代中学生面临的思想道德考验与教育对策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各级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为新时期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指明了方向。

中学阶段不仅是青少年积累知识、增长智力和增强体力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思想道德奠基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社会环境中的中学生,其思想道德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多种困扰和考验,充分估计这些困扰和考验的多维效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是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四有”新人的关键。

当代中学生与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中学生已有很大不同。一方面,他(她)们处在密集的社会文化信息包围之中,知识丰富、见多识广,有智力普遍提高、喜欢独立思考、不愿盲从的特点,但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中学生出身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做惯了“皇帝”,被过分庞爱的结果是容易养成固执、娇气、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加之近年来,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事实上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德行的培养提高,很少让学生到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锻炼,造成德育和智育教育教育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很容易造成中学生人格培养的缺陷性的矛盾性。

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西方社会中普遍流行的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社会上流行的“一切向钱看”等腐朽有害的价值观念,通过各种渠道,包括通过一部分家庭渠道反映到中学生的头脑中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确学习目的和对人生价值的判断。作为刚刚睁眼独立看世界的中学生,既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又因为判断力的缺陷和自控能力不强而容易摇摆不定,陷入众多的矛盾困扰之中;在学习目的和远大志向上,既乐意接受为祖国的未来建设发奋学习的远大志向,但又经不起眼前各种即时玩乐现象的诱惑,特别是对当前社会上一些胸无点墨而投机发财、肆意挥霍、吃喝玩乐的人的羡慕心态,对远大理想时时动摇,学习缺乏动力;在树立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上,既有天真纯洁,乐于帮助别人,同情弱者的良好心理基础,但由于从小受到过多的照料宠爱养成的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习惯的影响而难以自拔;在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方面,既有一定荣誉感、责任感,但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社会风气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以及当代中学生随的过多的心理压力,加之家庭、学校教育方式的不当,使他们的封闭心理、逆反心理,甚至破坏犯罪心理倾向明显存在;在对两性关系的认识上,当代中学生对两性知识的了解明显增加,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必然产生的对异性的神秘感及社会上一些性开放的不良风气的影响,早恋及有意无意的性搔扰在中学生中有大小的市场;如此等等。这些大量的、每日每时影响着中学生思想和心理的社会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构成了当代中学生特殊的思想心理环境和道德心理氛围,支配着他们的言行。这就给我们的德育提出了更加复杂和更加严峻的挑战。

学校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主战场,抓好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需要,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首先,每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观念。过去,人们常把人民教师尊称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全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最高评价和最大期望。近年来,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少人教书育人的观念淡漠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异向使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是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宗旨相违背的误人子弟的失职行为,这种现象如不尽快改变,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就是一句空话。

其次,“为人师表”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的言行规范。当代中学生的独立认识能力、崇拜偶像的心理增强,如果不用正面形象去占领其心理空间,他们就会寻求其他偶像来填充崇拜心理的饥渴。因此,教师必须以为人师表的美好形象为学生树立起人生的标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以亲切、鲜活、积极、向上、崇高、自信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可学习性、模仿性和借鉴性,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和表率作用。

第三,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学校作为教育中心,有专门的教学程序和方法,有训练有素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氛围等优势,但是不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是难于完成教育任务的。要使三者保持经常的信息传输,互通情报,各负其责,共担重任。特别是要加强与家庭、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掌握正确的教育引导方法,打破普遍存在于家长与中学生子女之间难于逾越的“代沟”。

近年来,有的学校为强化文化专业知识,实行所谓的“封闭式管理”人为隔绝学生与家庭、与社会的血肉联系,阻断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对社会、对生活的全面感受和理解,这样的封闭式管理,也可能培养出一批具有良好文化知识素养的知识贵族,但也可能造就出一批不谙世事的精神乞丐。这是无法胜任新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任的。

第四,重视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磨练意志,逐步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中学生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都具备了适应一定的体力劳动、技能性劳动和认识社会的能力,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会更激发他们发愤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每一所中学、每一个班级都应该与校外工厂、农村、机关、单位建立联系,定期参观学习、参加劳动或开展各种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

第五,发挥党团组织的先进模范作用,积极培养和吸收中学生中德、智、体表现优良的分子入团、入党,壮大队伍,创造良好氛围;积极引导中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有益的公益活动和事业,如“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等,组织中学生到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培养他们爱党、爱国、互助友爱、助人为乐的思想风貌和精神情操。

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但是,这些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则反映了学校工作的积极主动程度。因此,摆在我们每一位中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劳动活动是施行德育的必要途径。 世界众多国家普遍认为,开展劳动教育是造就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第38届大会决议中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一体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这样做可造就熟练的劳动力,而且可使教育与日新月异的劳动条件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并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原苏联在教育实践中,早于六十年代就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不仅规定中小学每周安排一定时间劳动,而且在大学里学生劳动也普遍开展,其活动最主要特色是利用假期组织大学生劳动队。在西方许多国家里,学生的生活与职业指导是通过和借助劳动教育进行的。在大学里,它们认为让学生参加劳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今后具备为国家利益而努力工作的献身精神。美国大学经常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到社会服务单位参加义务劳动,参加校园里一些服务工作,也常向学生提供“打工”机会,搞些“有酬”劳动。还有许多研究生院通过社会服务劳动,提高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水准,如哈佛大学50%以上的研究生到孤儿院义务担任教师,为中小学差生补课,访问老年之家和为区社机构义务帮忙。美国总统克林顿现正在全美推行为社会服务的“城市年”计划,其目的在于让青年和大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培养其合作精神、种族团结和社会意识。他要求大学生要为社会做各种工作,包括为老人组织娱乐活动、修复操场和公园,为无家可归者修补并油漆栖身处,在学校里当教师助手。日本的众多学校,把“寮教育”即宿舍教育作为德育主体,他们寝室劳动教育搞得好。日本中学生劳动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和职业观。日本学校体力劳动内容的选择和劳动课的安排都有明确的界定,比如,它们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生产情况,依据学生年龄和体力进行劳动,劳动课着重于美化环境、社会服务劳动以及在学校设立的劳动场所内进行生产劳动,教师必须与学生在一起劳动,等等。近些年来,日本在一些中小学推行一种“上山下乡”、“土留学”活动,让学生到生活条件差的岛屿、农村和边远山寨去,经过艰苦劳动和磨炼,接受劳动教育、集体主义和民情民俗与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在日本的国立和私立大学里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事半工半读,其内容有体力和脑力劳动,充当中小学生的家庭教师或企业服务员等。特别是私立大学,有的学生是通过半工半读来付高额学费。这些教育和活动方式,深受日本国民和社会的支持和赞许。

记日本国家有句教育孩子的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是一个人最为宝贵的素质。劳动教育并不过时,让我们把劳动教育进行到底,让孩子体验劳动的艰辛,劳动的快乐!

浅谈中学生劳动观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胡锦涛“同志所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的精辟概括,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天道酬勤”。我们中华民族是以辛勤劳动著称的民族,凭借这种精神,创造了光耀世界的华夏文明。继往开来,毛泽东同志说得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在我们党领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相对落后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更不能贪图安逸,追求享受。一定要明确,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我们国家的真正强盛和人民的全面富足,需要全体人民继续辛勤工作,继续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继续艰苦奋斗十年、二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即使祖国更富强了,人民更富足了,这种以辛勤劳动为荣的品德和精神,也决不能丢掉。

提倡“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要把辛勤劳动当做美德去大力倡导,去发扬光大。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都离不开辛勤的劳动。小到个人、家庭,大到民族、国家,坚持辛勤劳动就能兴旺发达;而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则只能衰败、灭亡。只有明荣辱,正是非,与一切贪图安逸,轻视、鄙视劳动的观念和行为决裂,坚持以辛勤劳动为荣,才能逐步形成把劳动当成第一需要的新风尚。

坚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我们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负有重大责任。首先就是要带好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的要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勤政为民,勇于奉献,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以自觉的行动树起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道德标杆。其次,对于各级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坚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理念,本身就是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腐蚀,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的需要。“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劳动观,用辛勤劳动的汗水去洗刷思想污垢,才能鄙弃追求享乐、贪图安逸的错误思想行为,拒腐蚀,永不沾,勤奋敬业,为社会进步、国家强盛作出更大的贡献。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响应胡锦涛同志的号召,努力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观念和风尚,并长期坚持下去,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的劳动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却了组成中华名族5000多年来的伟大名族精神.我们作为当代的学生是否该承担劳动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们中间讨论,却一直没有一个满意的回映........

当代中学生面临的思想道德考验与教育对策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各级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为新时期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指明了方向。

中学阶段不仅是青少年积累知识、增长智力和增强体力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思想道德奠基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社会环境中的中学生,其思想道德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多种困扰和考验,充分估计这些困扰和考验的多维效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是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四有”新人的关键。

当代中学生与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中学生已有很大不同。一方面,他(她)们处在密集的社会文化信息包围之中,知识丰富、见多识广,有智力普遍提高、喜欢独立思考、不愿盲从的特点,但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中学生出身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做惯了“皇帝”,被过分庞爱的结果是容易养成固执、娇气、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加之近年来,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事实上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德行的培养提高,很少让学生到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锻炼,造成德育和智育教育教育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很容易造成中学生人格培养的缺陷性的矛盾性。

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西方社会中普遍流行的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社会上流行的“一切向钱看”等腐朽有害的价值观念,通过各种渠道,包括通过一部分家庭渠道反映到中学生的头脑中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确学习目的和对人生价值的判断。作为刚刚睁眼独立看世界的中学生,既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又因为判断力的缺陷和自控能力不强而容易摇摆不定,陷入众多的矛盾困扰之中;在学习目的和远大志向上,既乐意接受为祖国的未来建设发奋学习的远大志向,但又经不起眼前各种即时玩乐现象的诱惑,特别是对当前社会上一些胸无点墨而投机发财、肆意挥霍、吃喝玩乐的人的羡慕心态,对远大理想时时动摇,学习缺乏动力;在树立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上,既有天真纯洁,乐于帮助别人,同情弱者的良好心理基础,但由于从小受到过多的照料宠爱养成的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习惯的影响而难以自拔;在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方面,既有一定荣誉感、责任感,但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社会风气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以及当代中学生随的过多的心理压力,加之家庭、学校教育方式的不当,使他们的封闭心理、逆反心理,甚至破坏犯罪心理倾向明显存在;在对两性关系的认识上,当代中学生对两性知识的了解明显增加,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必然产生的对异性的神秘感及社会上一些性开放的不良风气的影响,早恋及有意无意的性搔扰在中学生中有大小的市场;如此等等。这些大量的、每日每时影响着中学生思想和心理的社会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构成了当代中学生特殊的思想心理环境和道德心理氛围,支配着他们的言行。这就给我们的德育提出了更加复杂和更加严峻的挑战。

学校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主战场,抓好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需要,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首先,每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观念。过去,人们常把人民教师尊称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全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最高评价和最大期望。近年来,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少人教书育人的观念淡漠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异向使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是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宗旨相违背的误人子弟的失职行为,这种现象如不尽快改变,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就是一句空话。

其次,“为人师表”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的言行规范。当代中学生的独立认识能力、崇拜偶像的心理增强,如果不用正面形象去占领其心理空间,他们就会寻求其他偶像来填充崇拜心理的饥渴。因此,教师必须以为人师表的美好形象为学生树立起人生的标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以亲切、鲜活、积极、向上、崇高、自信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可学习性、模仿性和借鉴性,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和表率作用。

第三,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学校作为教育中心,有专门的教学程序和方法,有训练有素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氛围等优势,但是不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是难于完成教育任务的。要使三者保持经常的信息传输,互通情报,各负其责,共担重任。特别是要加强与家庭、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掌握正确的教育引导方法,打破普遍存在于家长与中学生子女之间难于逾越的“代沟”。

近年来,有的学校为强化文化专业知识,实行所谓的“封闭式管理”人为隔绝学生与家庭、与社会的血肉联系,阻断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对社会、对生活的全面感受和理解,这样的封闭式管理,也可能培养出一批具有良好文化知识素养的知识贵族,但也可能造就出一批不谙世事的精神乞丐。这是无法胜任新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任的。

第四,重视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磨练意志,逐步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中学生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都具备了适应一定的体力劳动、技能性劳动和认识社会的能力,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会更激发他们发愤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每一所中学、每一个班级都应该与校外工厂、农村、机关、单位建立联系,定期参观学习、参加劳动或开展各种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

第五,发挥党团组织的先进模范作用,积极培养和吸收中学生中德、智、体表现优良的分子入团、入党,壮大队伍,创造良好氛围;积极引导中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有益的公益活动和事业,如“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等,组织中学生到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培养他们爱党、爱国、互助友爱、助人为乐的思想风貌和精神情操。

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但是,这些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则反映了学校工作的积极主动程度。因此,摆在我们每一位中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劳动活动是施行德育的必要途径。 世界众多国家普遍认为,开展劳动教育是造就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第38届大会决议中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一体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这样做可造就熟练的劳动力,而且可使教育与日新月异的劳动条件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并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原苏联在教育实践中,早于六十年代就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不仅规定中小学每周安排一定时间劳动,而且在大学里学生劳动也普遍开展,其活动最主要特色是利用假期组织大学生劳动队。在西方许多国家里,学生的生活与职业指导是通过和借助劳动教育进行的。在大学里,它们认为让学生参加劳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今后具备为国家利益而努力工作的献身精神。美国大学经常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到社会服务单位参加义务劳动,参加校园里一些服务工作,也常向学生提供“打工”机会,搞些“有酬”劳动。还有许多研究生院通过社会服务劳动,提高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水准,如哈佛大学50%以上的研究生到孤儿院义务担任教师,为中小学差生补课,访问老年之家和为区社机构义务帮忙。美国总统克林顿现正在全美推行为社会服务的“城市年”计划,其目的在于让青年和大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培养其合作精神、种族团结和社会意识。他要求大学生要为社会做各种工作,包括为老人组织娱乐活动、修复操场和公园,为无家可归者修补并油漆栖身处,在学校里当教师助手。日本的众多学校,把“寮教育”即宿舍教育作为德育主体,他们寝室劳动教育搞得好。日本中学生劳动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和职业观。日本学校体力劳动内容的选择和劳动课的安排都有明确的界定,比如,它们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生产情况,依据学生年龄和体力进行劳动,劳动课着重于美化环境、社会服务劳动以及在学校设立的劳动场所内进行生产劳动,教师必须与学生在一起劳动,等等。近些年来,日本在一些中小学推行一种“上山下乡”、“土留学”活动,让学生到生活条件差的岛屿、农村和边远山寨去,经过艰苦劳动和磨炼,接受劳动教育、集体主义和民情民俗与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在日本的国立和私立大学里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事半工半读,其内容有体力和脑力劳动,充当中小学生的家庭教师或企业服务员等。特别是私立大学,有的学生是通过半工半读来付高额学费。这些教育和活动方式,深受日本国民和社会的支持和赞许。

记日本国家有句教育孩子的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是一个人最为宝贵的素质。劳动教育并不过时,让我们把劳动教育进行到底,让孩子体验劳动的艰辛,劳动的快乐!


相关文章

  • 小学劳动教学计划
  • 小学劳动教学工作计划 (2012-2013学年度) 本学年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围绕增城市教育局和中新教学指导中心的工作要求为,以课 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 生参加丰 ...查看


  • 劳动教育工作计划
  • 劳动教育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上学期) 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查看


  • 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样本
  • 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样本 以下为毕业论文样本,学生不需要制作封面,学校会统一发放封面.评审表.指导记录表等,毕业生只须写好论文目录.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也要填写好封面.评审表.指导记录表. 论文装订顺序说明 论文装订请按以上所 ...查看


  • 论兼职大学生的劳动法保护
  • 论兼职大学生的劳动法保护 黄淑如 法政学院 09思政2班 学号2009644211 摘要: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现象,然而在兼职过程中大学生的权益遭受侵害的情况日益突出.许多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 ...查看


  • 大学生兼职法律
  • 1导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大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积累社会经验同时减轻自己的家庭负担,走出校门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兼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系列权益问题显露出来.近年来<人民日报>曾多次报道" ...查看


  • 浅谈小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
  • 培养意识 养成习惯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体力劳动已有所减少, 再加上现在的小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宽松优越的生活环境, 使得不少小学生的娇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他们在生活上要求非常高, 而参加劳动时却怕苦怕累. ...查看


  • 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 第十课 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尊重劳动者 济南实验初级中学 李 靖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劳动者,树立平等的劳动观:培养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能力目标:能够清楚的认识并抵制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思想和行为.理解劳动光 ...查看


  • 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 如何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如今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任性.霸道,爱发脾气.以自我为中心成了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的缺点,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好品质难以在他们身上体现.举些简单的例子,如教室桌椅歪了无人过问,黑板脏了无人擦净,地上有了纸片无人拾起- ...查看


  • 河西学院关于学生参加校内值周劳动的规定
  • 河 西 学 院 文 件 河院发[2002]35号 关于印发<河西学院关于对新生进行军训的规定(试行)>等六个学生管理文件 各系.补.处.馆.中心.直属科: <河西学院关于对新生进行军训的规定(试行)>.<河西学 ...查看


  • 浅谈当前中学生劳动教育问题
  • 浅谈当前中学生劳动教育问题 岳庙初中 汪 宏 利 2012年5月 浅谈当前中学生劳动教育问题 劳动创造了美,劳动是生存的本能,劳动使整个世界充满了希望,劳动在改变与进化着人类自身的发展进程.陶铸同志曾经说过:"新时代的青年不读书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