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

题目 浅析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姓 名 教育层次 本科

学 号 分 校 秦皇岛电大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教学点

指导教师 日 期 二○一四年三月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

浅析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引言

随着世界的进步和发展,电脑逐渐深入到了百姓当中。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在网络媒体雨后春笋般崛起的这几年中,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也不再局限于经济、技术等领域。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因网络而急剧变化,网络语言就是网络媒体广泛运用下所产生的新事物和新文化,她的产生及迅速发展正在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下面我们对网络语言的利弊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探讨。

一、网络语言概述

1.什么是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网络语言版本是“浮云水版”。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它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体,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造字过程,基本上是以象形文字为主,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符号语言,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的象形文字的特点,栩栩如生,表现力强,而又不失幽默。简而言之,网络语言其实就是用某些字母和数字、符号来表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2.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

(1)首先,网络语言形式简洁、形象、直观。

用谐音、压缩语、字母、数字及符号等简洁精炼的形式传情达意,或以“灌水”、“织围脖”、“雷人”等具有比喻色彩之词形象交流,或用~~~(>_

(2)其次,张扬个性以引起别人重视。

虽然我国网络已进入大众时代,但事实上大多数网友仍然是年轻人。网上真实的或自称的美女、帅哥数不胜数,你要脱颖而出,就必须与众不同。网络语言成了网友展示其个性的最好的工具,风趣幽默、新奇的网语自然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第三,蔑视传统,崇尚创新,

年轻人特有的激情、时尚、追求特立独行的年轻人用以自我表达的方式,这使得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页不仅主动地使用网络语言,而且积极创作网络语言。真正的网络高手是不屑于徘徊于已有网语的,

(4)最后,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

在网上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是“大侠”,而不愿“自甘堕落”为“菜鸟”如果你想在网上“混”,你就不得不学习网络语言,并且还要学习在切当的时间切当使用。网上没有身份、年龄、性别门槛,只要你学或者只要你心年轻,你就可以像年轻人一样“神侃”。

3.网络语言的特点。

(1)形式上

符号化

在电脑上输出文字时,习惯上会带有相关的符号语言。例如::-)(微笑的象形);:-D(大笑的象形);:-C(撇嘴的象形)等等。

数字化

运用数字及其谐音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55(呜呜的谐音,表示哭的声音)、88(拜拜,英语单词Bye-bye的谐音)、520(我爱你的谐音)等等。

字母化

类似于数字的运用,字母也有表情达意的功效。如:BT(变态拼音的缩写), PLMM(漂亮妹妹), PMP(拍马屁), BF(boy friend的缩写,即男朋友)等等。

(2)内容上

新词新意层出不穷

像网络新词酱紫(这样子)、表(不要)、杯具(悲剧)等等,它们是同音替代或合音替代。一些旧词有了新的意思,可爱(可怜没人爱)、恐龙(丑女或者是褒义词)、天生丽质(贬义词)。

超越常规的语法

网络语言已经不在拘泥于传统的词语构成语法,各种汉字、数字、英语或简写混杂在一起,怎么方便怎么用,语序也不受限,倒装句时有出现。如:“······先”、“······都”、“·······的说”,千奇百怪。

口语化的表达

网络交际语言用于网上交流,在表达上更偏向口语化、通俗化、事件化和时事化。

4.网络语言的类型

数字型

一般是谐音,例如520=我爱你;1314=一生一世;555~~~~`=呜呜呜(哭泣声);886=拜拜了;V587=威武霸气等等;740=气死你;04527=你是我爱妻。

翻译型

其实这在语言学上很常见,就是外来语,一般也是根据原文的发音,找合适的汉字代替,例如伊妹儿=e-mail(电子邮件);瘟都死=Windows(微软出品的操作系统品牌名,意为窗口,港台地区一般意译为视窗);荡=download(下载)等等。

字母型

造词方法分三种。一是谐音,以单纯字母的发音代替原有的汉字,例如MM=妹妹;PP=漂漂(现在叠音词因为其发音的重复性,给人以可爱之感,目前尤为流行),也就是漂亮的意思;BC=白痴;E文=英文;S=死。还有一些在英文里经常用到的(目前书面语也渐趋口语化):u=you二是缩写,有汉语拼音缩写如JS=奸商;BT=变态;GG=哥哥。还有英文缩写,这个在语言学上也比较常见,如GF=Girl Friend, BBS=电子公告牌系统,OMG=Oh My God BF= Boy Friend等等。还有比较特殊的通过象形的方法创造的,比如OTZ =拜倒小人,这个也可以归到符号型中,但主要是英文字母做成的,和通过标点符号做成的符号型有一定区别。

符号型

多以简单符号表示某种特定表情或文字,以表情居多。如“- -”表示一个“无语”的表情;“O.O”表示"惊讶"的表情;“T T”表示“流泪”的表情; | | |表示“黑线”。这种表情型符号起源于日本漫画,后演变为漫画杂志中常出现的文字符号。成为网络语言

后出现了更多形式。符号表示文字的多以谐音有关,如“=”表示“等”;“o”表示“哦”;“**”表示不雅语言等。o(∩_∩)o...^_^ 表示高兴的心情 ╭∩╮(︶^︶)╭∩╮表示鄙视你(/ □ \)表示囧。

同音型

在使用拼音输入法时,明明想输入“大侠”,输入法呈现的首选项却是“大虾”;想输入“同学”,却出来的是“童鞋”„„但很多网民为了便利节约时间,在一些私人场合,也就不在乎这种“明知故犯”了。于是,满足语言省力原则(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与经济原则(Economy Principle)的谐音错别字就如雨后春笋般,随着拼音输入法的普及,遍及神州大地。

新造类

此类网语是伴随着网络为大众提供的聊天室、BBS等交流方式而派生出来的,多有借义的倾向。如 “拍砖”(发表不同见解)、“造砖”(认真精心地写)、“东东”(一切东西)、“伊妹儿”(电子邮件)、“美眉”(妹妹、美女)、“写手”(网络文学的作者)、“见光死”(比喻网恋等一见面就完蛋),等等。这类词语读来别有意趣,已经有不少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并在传统媒体崭露头角,流行范围比较广。新造词语为网络语言中最有创造力的部分,也是最传神的部分。新词新语已成为网络语言的标识,网络交流中不会使用则会被认为是“菜鸟”和“爬虫”。

二、网络语言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的利

1.标新立异

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大部分网民都是受过教育且有着创新意识和好奇心的年轻人。他们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往往语出惊人、令人遐想无限,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

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前者如 “东东”意指“东西”;“偶”是“我”的一种比较调皮的说法,并由此推衍出“偶们”。这些词语在网络中已司空见惯了。后者如“难过得死掉了”、“累死掉了”、“走先(先走)”, 常采用港式语法的说法。

2.网络语言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手段。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有幽默感的特点,现在社会生活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不可能要求语言表达一成不变,我们的语言表达手段也应该随之丰富,否则就会滞后于社会生活。而网络语言有着五彩缤纷的词汇,超越常规的语法,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这些对于丰富社会语言表达手段都有好处。

3.幽默诙谐

诙谐性是网络语言更为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又一特点。 网民的相对年轻化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且反主流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都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比如打铁,指发帖子,即发言。“铁”是“贴”的谐音,人们既然选择了“铁”,自然想起“打铁” 。 (二)网络语言的弊

1、粗俗泛滥

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洪流中,语言的粗俗化也是确实成为了一帮人的低级趣味。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造就了许多优美的词句。但网络语言如此简单草率,不就糟蹋了中国文字的内涵和美感了吗?青少年正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使用网络语言,会使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下降。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SHIET(狗屎)”等随处可见。我们通过Google进行搜索,发现包含“TMD(他妈的)”字眼的中文网页有521

个,而这被鲁迅先生当年讥讽为“国骂”。虚拟世界心烦意乱的生活,网络空间一次性的人际关系,全球范围内城市文化的色情暴力倾向都是网络粗俗语言泛滥的原因。

2、网络语言是对中国汉字造成不良的影响。

不管网络语言有多么的创新,多么的便捷,它始终只限于在网络世界中使用,一旦离开了 网络,它就形同无本之木,没有存在依据。但是,现在网络语言被很多中小学生变相的利用,特别是在写作文上,有些网络语言存在严重的语法错误、拆字现象,一旦运用在作文之类的写作上,看不懂的人就觉得牛头不对马嘴了,网络语言幽默诙谐,没有注重文字结构的严谨,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而中国的汉字是经过5000多年的历史筛选而留下的精华,代表着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庄重而威严,是一个国家文化繁荣的象征,网络语言与中国汉字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中国汉字中的每个汉字能经得住千锤百炼,而网络语言经不起推敲,因为它没有历史,网络语言一旦纳入汉语的体系,就会乱了语言文化的阵脚,显得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寻,不利于中国汉字的发展。

3、过度流行

流行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什么事情总得有个度吧。网络上的新兴词语层出不穷,这就难免会产生大量的超出汉语言规范的词语。网络语言已不甘心只有网络上生存,开始走出虚拟的网络,有进入现实生活中的倾向。现在的孩子开口“286”,闭口“7456”的,甚至在其作文、日记、周记中也使用类似的语言。这些语言夹杂着大量的错字、别字、怪字、甚至是语法和结构上的错误,有很多根本就没有遵循汉语规范。例如,气死我乐——气死我了;“气疯” ——“弃轰”等等。对于正处于学习汉语言规范、打语言基础阶段的孩子及青少年而言,汉语规范只是刚刚接触,根本无法清楚地辨别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符合规范的,这样就会混淆他们对汉语规范的正确认识。

4、代沟影响

网络语言网络符号不但在网络中流行,而且在校园里在生活中,学生也以用网络语言说话为时髦,许多老师和家长说,现在孩子们写的东西是越来越看不懂了。孩子的日记,家长是不应该看的,特别是在大力倡导要尊重孩子隐私权的今天,很多家长也愿意给他们一点隐私空间。可孩子写东西自己看不懂,确实让不少家长着急上火。

三、正确地看待及运用网络语言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应该用公正、客观、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不加甄别地全部拿来。

对待网络语言,我们也应该像对待一般的新词新语一样,不急着对它进行这样那样的规范,更不应该敌视,应该对它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毕竟网络兴起的时间还很短,随着时间的推移,符合语言规范的词语会留下来,成为经典语言,而那些不符合规范的,则会在“约定俗成”中自然而然地淘汰掉。对于一些体现网民聪明才智、有创造性、网友之间都能心领神会的特色语言,不但不应禁止,还要鼓励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汉语网络用语的发展,以此形成一个良好的、符合网络社区特定规律的语言环境。

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的。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到今天的网络传媒,语言文字及其表现形式一直在演变着。语言也存在“物竞天择”,变化才能带来新的发展。网络上出现的新词汇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有其自身的生命力。如果时间证明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考验,那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并给予传扬。一位语言学专家认为,人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网络语言。纵观历史,人类的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

语言本来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网络语言如果能经历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就可以为社会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语。语言本身是一个开放系统,其词语需要不断的丰富,需要有来源,需要有创新;而网络语言不仅代表了高效率,更充满着一种求新求变、不断突破陈规的潮流感。这种创新精神正是网络语言发展的强大力量,也是网络语言存在的真正意义。毕竟语言是生活中产生的,“语竞网择,适者生存”,还是让网络语言自身去接受历史和公众的检验。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网民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的必然。

所以,对待网络词语的使用,即不能一位的禁用,也不能放其自由发展,而是要理性的分析与辨别。这样才能促使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对传统语言的有效补充和创新而得到正常和健康的发展,逐渐提高我们生活中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刘海燕.《网络语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黄进,网络语言符号略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4); [3]吴昊雯,网络语言浅析[J],语言研究,2002 [4]周洪波,网络语言的位置,光明日版,2001

[5]吴传费,中国网络语言研究概观,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6]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JLjwVPW3SrE1pxdhY5Y3_2Nq9xpuk3CHTa6ywzLaEWxq2_zScQv7ARbkUWFYZRW

学生(签名): 2014年 x月x日

10

11

12

13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

题目 浅析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姓 名 教育层次 本科

学 号 分 校 秦皇岛电大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教学点

指导教师 日 期 二○一四年三月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

浅析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引言

随着世界的进步和发展,电脑逐渐深入到了百姓当中。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在网络媒体雨后春笋般崛起的这几年中,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也不再局限于经济、技术等领域。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因网络而急剧变化,网络语言就是网络媒体广泛运用下所产生的新事物和新文化,她的产生及迅速发展正在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下面我们对网络语言的利弊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探讨。

一、网络语言概述

1.什么是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网络语言版本是“浮云水版”。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它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体,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造字过程,基本上是以象形文字为主,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符号语言,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的象形文字的特点,栩栩如生,表现力强,而又不失幽默。简而言之,网络语言其实就是用某些字母和数字、符号来表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2.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

(1)首先,网络语言形式简洁、形象、直观。

用谐音、压缩语、字母、数字及符号等简洁精炼的形式传情达意,或以“灌水”、“织围脖”、“雷人”等具有比喻色彩之词形象交流,或用~~~(>_

(2)其次,张扬个性以引起别人重视。

虽然我国网络已进入大众时代,但事实上大多数网友仍然是年轻人。网上真实的或自称的美女、帅哥数不胜数,你要脱颖而出,就必须与众不同。网络语言成了网友展示其个性的最好的工具,风趣幽默、新奇的网语自然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第三,蔑视传统,崇尚创新,

年轻人特有的激情、时尚、追求特立独行的年轻人用以自我表达的方式,这使得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页不仅主动地使用网络语言,而且积极创作网络语言。真正的网络高手是不屑于徘徊于已有网语的,

(4)最后,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

在网上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是“大侠”,而不愿“自甘堕落”为“菜鸟”如果你想在网上“混”,你就不得不学习网络语言,并且还要学习在切当的时间切当使用。网上没有身份、年龄、性别门槛,只要你学或者只要你心年轻,你就可以像年轻人一样“神侃”。

3.网络语言的特点。

(1)形式上

符号化

在电脑上输出文字时,习惯上会带有相关的符号语言。例如::-)(微笑的象形);:-D(大笑的象形);:-C(撇嘴的象形)等等。

数字化

运用数字及其谐音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55(呜呜的谐音,表示哭的声音)、88(拜拜,英语单词Bye-bye的谐音)、520(我爱你的谐音)等等。

字母化

类似于数字的运用,字母也有表情达意的功效。如:BT(变态拼音的缩写), PLMM(漂亮妹妹), PMP(拍马屁), BF(boy friend的缩写,即男朋友)等等。

(2)内容上

新词新意层出不穷

像网络新词酱紫(这样子)、表(不要)、杯具(悲剧)等等,它们是同音替代或合音替代。一些旧词有了新的意思,可爱(可怜没人爱)、恐龙(丑女或者是褒义词)、天生丽质(贬义词)。

超越常规的语法

网络语言已经不在拘泥于传统的词语构成语法,各种汉字、数字、英语或简写混杂在一起,怎么方便怎么用,语序也不受限,倒装句时有出现。如:“······先”、“······都”、“·······的说”,千奇百怪。

口语化的表达

网络交际语言用于网上交流,在表达上更偏向口语化、通俗化、事件化和时事化。

4.网络语言的类型

数字型

一般是谐音,例如520=我爱你;1314=一生一世;555~~~~`=呜呜呜(哭泣声);886=拜拜了;V587=威武霸气等等;740=气死你;04527=你是我爱妻。

翻译型

其实这在语言学上很常见,就是外来语,一般也是根据原文的发音,找合适的汉字代替,例如伊妹儿=e-mail(电子邮件);瘟都死=Windows(微软出品的操作系统品牌名,意为窗口,港台地区一般意译为视窗);荡=download(下载)等等。

字母型

造词方法分三种。一是谐音,以单纯字母的发音代替原有的汉字,例如MM=妹妹;PP=漂漂(现在叠音词因为其发音的重复性,给人以可爱之感,目前尤为流行),也就是漂亮的意思;BC=白痴;E文=英文;S=死。还有一些在英文里经常用到的(目前书面语也渐趋口语化):u=you二是缩写,有汉语拼音缩写如JS=奸商;BT=变态;GG=哥哥。还有英文缩写,这个在语言学上也比较常见,如GF=Girl Friend, BBS=电子公告牌系统,OMG=Oh My God BF= Boy Friend等等。还有比较特殊的通过象形的方法创造的,比如OTZ =拜倒小人,这个也可以归到符号型中,但主要是英文字母做成的,和通过标点符号做成的符号型有一定区别。

符号型

多以简单符号表示某种特定表情或文字,以表情居多。如“- -”表示一个“无语”的表情;“O.O”表示"惊讶"的表情;“T T”表示“流泪”的表情; | | |表示“黑线”。这种表情型符号起源于日本漫画,后演变为漫画杂志中常出现的文字符号。成为网络语言

后出现了更多形式。符号表示文字的多以谐音有关,如“=”表示“等”;“o”表示“哦”;“**”表示不雅语言等。o(∩_∩)o...^_^ 表示高兴的心情 ╭∩╮(︶^︶)╭∩╮表示鄙视你(/ □ \)表示囧。

同音型

在使用拼音输入法时,明明想输入“大侠”,输入法呈现的首选项却是“大虾”;想输入“同学”,却出来的是“童鞋”„„但很多网民为了便利节约时间,在一些私人场合,也就不在乎这种“明知故犯”了。于是,满足语言省力原则(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与经济原则(Economy Principle)的谐音错别字就如雨后春笋般,随着拼音输入法的普及,遍及神州大地。

新造类

此类网语是伴随着网络为大众提供的聊天室、BBS等交流方式而派生出来的,多有借义的倾向。如 “拍砖”(发表不同见解)、“造砖”(认真精心地写)、“东东”(一切东西)、“伊妹儿”(电子邮件)、“美眉”(妹妹、美女)、“写手”(网络文学的作者)、“见光死”(比喻网恋等一见面就完蛋),等等。这类词语读来别有意趣,已经有不少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并在传统媒体崭露头角,流行范围比较广。新造词语为网络语言中最有创造力的部分,也是最传神的部分。新词新语已成为网络语言的标识,网络交流中不会使用则会被认为是“菜鸟”和“爬虫”。

二、网络语言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的利

1.标新立异

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大部分网民都是受过教育且有着创新意识和好奇心的年轻人。他们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往往语出惊人、令人遐想无限,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

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前者如 “东东”意指“东西”;“偶”是“我”的一种比较调皮的说法,并由此推衍出“偶们”。这些词语在网络中已司空见惯了。后者如“难过得死掉了”、“累死掉了”、“走先(先走)”, 常采用港式语法的说法。

2.网络语言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手段。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有幽默感的特点,现在社会生活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不可能要求语言表达一成不变,我们的语言表达手段也应该随之丰富,否则就会滞后于社会生活。而网络语言有着五彩缤纷的词汇,超越常规的语法,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这些对于丰富社会语言表达手段都有好处。

3.幽默诙谐

诙谐性是网络语言更为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又一特点。 网民的相对年轻化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且反主流的网络语言、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都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比如打铁,指发帖子,即发言。“铁”是“贴”的谐音,人们既然选择了“铁”,自然想起“打铁” 。 (二)网络语言的弊

1、粗俗泛滥

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洪流中,语言的粗俗化也是确实成为了一帮人的低级趣味。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造就了许多优美的词句。但网络语言如此简单草率,不就糟蹋了中国文字的内涵和美感了吗?青少年正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使用网络语言,会使自己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下降。如今的网络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SHIET(狗屎)”等随处可见。我们通过Google进行搜索,发现包含“TMD(他妈的)”字眼的中文网页有521

个,而这被鲁迅先生当年讥讽为“国骂”。虚拟世界心烦意乱的生活,网络空间一次性的人际关系,全球范围内城市文化的色情暴力倾向都是网络粗俗语言泛滥的原因。

2、网络语言是对中国汉字造成不良的影响。

不管网络语言有多么的创新,多么的便捷,它始终只限于在网络世界中使用,一旦离开了 网络,它就形同无本之木,没有存在依据。但是,现在网络语言被很多中小学生变相的利用,特别是在写作文上,有些网络语言存在严重的语法错误、拆字现象,一旦运用在作文之类的写作上,看不懂的人就觉得牛头不对马嘴了,网络语言幽默诙谐,没有注重文字结构的严谨,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而中国的汉字是经过5000多年的历史筛选而留下的精华,代表着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庄重而威严,是一个国家文化繁荣的象征,网络语言与中国汉字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中国汉字中的每个汉字能经得住千锤百炼,而网络语言经不起推敲,因为它没有历史,网络语言一旦纳入汉语的体系,就会乱了语言文化的阵脚,显得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寻,不利于中国汉字的发展。

3、过度流行

流行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什么事情总得有个度吧。网络上的新兴词语层出不穷,这就难免会产生大量的超出汉语言规范的词语。网络语言已不甘心只有网络上生存,开始走出虚拟的网络,有进入现实生活中的倾向。现在的孩子开口“286”,闭口“7456”的,甚至在其作文、日记、周记中也使用类似的语言。这些语言夹杂着大量的错字、别字、怪字、甚至是语法和结构上的错误,有很多根本就没有遵循汉语规范。例如,气死我乐——气死我了;“气疯” ——“弃轰”等等。对于正处于学习汉语言规范、打语言基础阶段的孩子及青少年而言,汉语规范只是刚刚接触,根本无法清楚地辨别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符合规范的,这样就会混淆他们对汉语规范的正确认识。

4、代沟影响

网络语言网络符号不但在网络中流行,而且在校园里在生活中,学生也以用网络语言说话为时髦,许多老师和家长说,现在孩子们写的东西是越来越看不懂了。孩子的日记,家长是不应该看的,特别是在大力倡导要尊重孩子隐私权的今天,很多家长也愿意给他们一点隐私空间。可孩子写东西自己看不懂,确实让不少家长着急上火。

三、正确地看待及运用网络语言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应该用公正、客观、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不加甄别地全部拿来。

对待网络语言,我们也应该像对待一般的新词新语一样,不急着对它进行这样那样的规范,更不应该敌视,应该对它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毕竟网络兴起的时间还很短,随着时间的推移,符合语言规范的词语会留下来,成为经典语言,而那些不符合规范的,则会在“约定俗成”中自然而然地淘汰掉。对于一些体现网民聪明才智、有创造性、网友之间都能心领神会的特色语言,不但不应禁止,还要鼓励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汉语网络用语的发展,以此形成一个良好的、符合网络社区特定规律的语言环境。

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的。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到今天的网络传媒,语言文字及其表现形式一直在演变着。语言也存在“物竞天择”,变化才能带来新的发展。网络上出现的新词汇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有其自身的生命力。如果时间证明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考验,那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并给予传扬。一位语言学专家认为,人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网络语言。纵观历史,人类的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

语言本来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网络语言如果能经历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就可以为社会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语。语言本身是一个开放系统,其词语需要不断的丰富,需要有来源,需要有创新;而网络语言不仅代表了高效率,更充满着一种求新求变、不断突破陈规的潮流感。这种创新精神正是网络语言发展的强大力量,也是网络语言存在的真正意义。毕竟语言是生活中产生的,“语竞网择,适者生存”,还是让网络语言自身去接受历史和公众的检验。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网民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的必然。

所以,对待网络词语的使用,即不能一位的禁用,也不能放其自由发展,而是要理性的分析与辨别。这样才能促使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对传统语言的有效补充和创新而得到正常和健康的发展,逐渐提高我们生活中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刘海燕.《网络语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黄进,网络语言符号略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4); [3]吴昊雯,网络语言浅析[J],语言研究,2002 [4]周洪波,网络语言的位置,光明日版,2001

[5]吴传费,中国网络语言研究概观,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6]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JLjwVPW3SrE1pxdhY5Y3_2Nq9xpuk3CHTa6ywzLaEWxq2_zScQv7ARbkUWFYZRW

学生(签名): 2014年 x月x日

10

11

12

13


相关文章

  • 浅谈网络语言对学生作文的影响
  • 浅谈网络语言对学生作文的影响 白广辉 2009年5月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特别是网络聊天工具的开发,由网络所派生出来的新语体――网络语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人们交流的方式.大量新词汇甚至新语法的涌现,使我们应接不暇,甚至在写 ...查看


  • 网络语言是用作网络交流的书面语言
  • 网络语言是用作网络交流的书面语言.他本身不是凭空产生的,使用网络语言的人才是他的主人.任何一个人的书面,语言,都是长期以来的习惯,体现着个性.如果说形义混乱,那不是网络语言的唯一性,而是使用语言的人的个性使然.这个人在其他传统交流方式中,同 ...查看


  • 作文:关于网络语言的讨论
  • 作文:关于网络语言的讨论 [题目再现]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网组织了一场关于网络语言的讨论,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甲:对网络语言的粗鄙化,我是深有同感的.像这些过去连一般 ...查看


  • 网络语言论文资料
  • 网络语言论文资料 百度百科 特点: 形式上 符号化 在电脑上输出文字时,习惯上会带有相关的符号语言.例如::-)(微笑的象形)::-D(大笑的象形)::-C(撇嘴的象形)等等. 数字化 运用数字及其谐音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55(呜 ...查看


  • [网络语言对语文的影响]
  • 网络语言语文的影响 当网络全面介入中国人生活,网络以其特殊的存在催生了一批全新的语言使用方式.随着网络和人们生活契合度的加深,网络语言对现实社会的语言开始形成了冲击,在不断修改着传统语言规则的同时,其本身的合理性也在不断遭受质疑. 关键词: ...查看


  • 网络语言中的认知隐喻解读
  • 网络语言中的认知隐喻解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在世界的普及和网民队伍的壮大, 网络用语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在介绍网络语言的语体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隐喻与网络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网络隐喻的认知特点.研究表明,隐喻是网络语生成的一种重要的 ...查看


  • 谈谈对"网络语言"的看法
  • 摘 要: 社会上对"网络语言"持有各种观点,作者认为,"网络语言"是狭义的网络语言,它的使用局限于一定的场合:它同以往的语言文字革命不可同日而语,或者说根本就不是什么革命,因为它是以主流的语言文字为基 ...查看


  • 关于网络语言的几个问题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卷第6期2004年12月 Journalof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 (SocialScienceEdition)Vol.6 No.6December 2004 关 ...查看


  •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冲击
  •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冲击 新的语言现象大量涌现是汉语言生机勃勃的表现,是语言发展的必然.人们 的思维.交往.联系愈来愈细致复杂,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语言存在于运用之中,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这都会推动语言不断地丰富,向交际语言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