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公式:价值观取向的巨大作用

在正常的生活中,价值观的问题好像不被人们注意,除了买卖时人们对物品的价格注意外,在生活和生存面临选择时,人们并不太注意价值观的取向问题。实际上价值观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决定人的一生关键期的选择和自己一生生活的质量。对于做父母的来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价值观更是起着巨大的作用。每一个事件、每一次冲突、每一次机会的选择都决定了这个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着这个人的一生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对人类和社会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

本·拉登是人才吗

人是必须受教育的动物,教育的目的是怎样把孩子培养成易于生存的人。只要人是易于生存的就必须是利他的,人通过服务于别人而获得生存的机会。一个人是否被别人所需要,决定因素并不在于他有多少的知识,而在于他的人格状态是否能够使他因为生存的需要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他是否能够被大部分的人所接纳,他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使用是否对人类和社会是建设性的。由此看来,教育就不只是一件通过灌输来解决问题的事情。

现在,有些家长还停留在知识技能大于一切的认识上,有些已经认识到良好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对于人的生活和生存的重要,也就是人控制情绪的能力、承受力、毅力的重要。美国科学家通过对一些成功人士的调查发现,一个人能否成功,情商的比重占80%,智商仅占20%。我们不禁要问:知识的位置在哪里?如果说知识的掌握,是高智商的产物,那么知识的使用却不能没有情商。而高的情商来自于哪里呢?肯定来自于健康的心理和能够为自己带来自信的人格。所谓出类拔萃的学生一般都是情商和智商兼备的。在今天,单纯高智商已不再被人们认为是出类拔萃的。尽管如此,还有很多家长不敢不逼着孩子拿名次考高分,不敢放弃拔苗助长,内心的焦虑使他们不得不对“土地资源”进行提前的过度的掠夺。其实他们知道死记硬背出来的知识不能使孩子得到发展,更不能使孩子滋生出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但是由于对生存没有安全感,家长们不敢选择那些对孩子发展更有利的教育而只敢随大流,最终只能用“中国的国情就是这样”的理论来安慰自己。其实大家也清楚中国的国情在飞快地变化着,人要用20年的时间来准备以后四五十年的生活,目前的随大流只能应付一时,难以受惠终生。

这只是就智商与情商的对比而言的。实际上,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人才,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他的素质构成中还有比情商更为重要的东西,我们称之为人的核心部分,那就是感受力,就是爱!

如果抽掉爱、良知和情感而判定人才的话,本·拉登、希特勒就是最大的“人才”了。他们在创造力、勇敢精神、敬业程度等方面都“无可挑剔”,但他们以及与他们相似的人,给人类制造了多大的苦难啊。这就涉及“人才”这个概念了。做父母的没有不想把自己孩子培养成人才的,但是对于什么是人才并非十分清楚。

人才公式

什么是人才呢?人才就是“人”与“才”的结合。向善、良知、关爱、宽容、同情心,这些代表人文情怀的东西都属“人”的部分;“才”就是能力、聪明才智、知识技能。两者相加才是“人才”。

我们还可以简化一下,把“知识技能”简化成“知识”,把“聪明才智”简化成“能力”,把“人文情怀”简化成“人格”。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就“才”而言,单独来看,“知识”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只是个“0”;“能力”呢,是知识前面的数字。能力为“0”的话,与知识待在一起还是“0”;能力是“1”,就变成“10”;能力是“9”,得数便是“90”了。这个公式说明:只有把知识与能力搭在一起,才能形成“才”,“才”的价值就会以几何级数上升。

而如果把“人”与“才”放在一起相比,那么“才”只是处于“0”价值的位置。“才”的价值只有依靠良好的“人格”方能显现,人格的分值越高,人才越有价值。

所以,人格就像太阳一样,用它的光来照耀“才”;像雨露一样,全方位地滋润“才”。知识也好,能力也好,只有通过阳光雨露的照耀与滋润,才能生长,才能生机勃发,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对整个人类有益。可以这样说吧,在未来社会中,一个即使在知识、能力这些方面非常出类拔萃的人,如果没有“人格”的成分的话是很难立足的,谁会希望自己的老板、下属、生意伙伴、朋友是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呢?

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家公司空缺一个重要的职位,招聘的时候,来了好多硕士博士,本科生只来了一位,还是硬着头皮来的。结果,本科生被聘用了,硕士博士反而落选。为什么呢?所有的“士”全都坐在那里指手画脚,而本科生一声不吭,在一旁端茶倒水。

如果将人的素质比作一棵树的话,“人”是根、是干,“才”是枝、是叶。或者说,“才”里面的“能力”是枝,“知识”是叶。可现在,一些父母逼着孩子只在枝与叶上使力,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只能造成根与干的枯萎甚至死亡。

-------------------------------------------------------------------

在正常的生活中,价值观的问题好像不被人们注意,除了买卖时人们对物品的价格注意外,在生活和生存面临选择时,人们并不太注意价值观的取向问题。实际上价值观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决定人的一生关键期的选择和自己一生生活的质量。对于做父母的来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价值观更是起着巨大的作用。每一个事件、每一次冲突、每一次机会的选择都决定了这个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着这个人的一生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对人类和社会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

本·拉登是人才吗

人是必须受教育的动物,教育的目的是怎样把孩子培养成易于生存的人。只要人是易于生存的就必须是利他的,人通过服务于别人而获得生存的机会。一个人是否被别人所需要,决定因素并不在于他有多少的知识,而在于他的人格状态是否能够使他因为生存的需要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他是否能够被大部分的人所接纳,他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使用是否对人类和社会是建设性的。由此看来,教育就不只是一件通过灌输来解决问题的事情。

现在,有些家长还停留在知识技能大于一切的认识上,有些已经认识到良好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对于人的生活和生存的重要,也就是人控制情绪的能力、承受力、毅力的重要。美国科学家通过对一些成功人士的调查发现,一个人能否成功,情商的比重占80%,智商仅占20%。我们不禁要问:知识的位置在哪里?如果说知识的掌握,是高智商的产物,那么知识的使用却不能没有情商。而高的情商来自于哪里呢?肯定来自于健康的心理和能够为自己带来自信的人格。所谓出类拔萃的学生一般都是情商和智商兼备的。在今天,单纯高智商已不再被人们认为是出类拔萃的。尽管如此,还有很多家长不敢不逼着孩子拿名次考高分,不敢放弃拔苗助长,内心的焦虑使他们不得不对“土地资源”进行提前的过度的掠夺。其实他们知道死记硬背出来的知识不能使孩子得到发展,更不能使孩子滋生出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但是由于对生存没有安全感,家长们不敢选择那些对孩子发展更有利的教育而只敢随大流,最终只能用“中国的国情就是这样”的理论来安慰自己。其实大家也清楚中国的国情在飞快地变化着,人要用20年的时间来准备以后四五十年的生活,目前的随大流只能应付一时,难以受惠终生。

这只是就智商与情商的对比而言的。实际上,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人才,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他的素质构成中还有比情商更为重要的东西,我们称之为人的核心部分,那就是感受力,就是爱!

如果抽掉爱、良知和情感而判定人才的话,本·拉登、希特勒就是最大的“人才”了。他们在创造力、勇敢精神、敬业程度等方面都“无可挑剔”,但他们以及与他们相似的人,给人类制造了多大的苦难啊。这就涉及“人才”这个概念了。做父母的没有不想把自己孩子培养成人才的,但是对于什么是人才并非十分清楚。

人才公式

什么是人才呢?人才就是“人”与“才”的结合。向善、良知、关爱、宽容、同情心,这些代表人文情怀的东西都属“人”的部分;“才”就是能力、聪明才智、知识技能。两者相加才是“人才”。

我们还可以简化一下,把“知识技能”简化成“知识”,把“聪明才智”简化成“能力”,把“人文情怀”简化成“人格”。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就“才”而言,单独来看,“知识”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只是个“0”;“能力”呢,是知识前面的数字。能力为“0”的话,与知识待在一起还是“0”;能力是“1”,就变成“10”;能力是“9”,得数便是“90”了。这个公式说明:只有把知识与能力搭在一起,才能形成“才”,“才”的价值就会以几何级数上升。

而如果把“人”与“才”放在一起相比,那么“才”只是处于“0”价值的位置。“才”的价值只有依靠良好的“人格”方能显现,人格的分值越高,人才越有价值。

所以,人格就像太阳一样,用它的光来照耀“才”;像雨露一样,全方位地滋润“才”。知识也好,能力也好,只有通过阳光雨露的照耀与滋润,才能生长,才能生机勃发,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对整个人类有益。可以这样说吧,在未来社会中,一个即使在知识、能力这些方面非常出类拔萃的人,如果没有“人格”的成分的话是很难立足的,谁会希望自己的老板、下属、生意伙伴、朋友是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呢?

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家公司空缺一个重要的职位,招聘的时候,来了好多硕士博士,本科生只来了一位,还是硬着头皮来的。结果,本科生被聘用了,硕士博士反而落选。为什么呢?所有的“士”全都坐在那里指手画脚,而本科生一声不吭,在一旁端茶倒水。

如果将人的素质比作一棵树的话,“人”是根、是干,“才”是枝、是叶。或者说,“才”里面的“能力”是枝,“知识”是叶。可现在,一些父母逼着孩子只在枝与叶上使力,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只能造成根与干的枯萎甚至死亡。

-------------------------------------------------------------------


相关文章

  • 管理者的角色
  • 管理者的角色 亨利·明茨伯格:管理者扮演着10种角色 人际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 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不同的角色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要求人的多面性 管理者的技能 S ...查看


  • 试论高等教育的中国梦
  • 摘 要:一国之高等教育,是以培养从事国家治理与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基本职能的社会性组织,而作为其灵魂的"核心价值观体系"(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涉及并体现于功能定位(或基本属性).价值取向.职能目标 ...查看


  • 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和谐发展
  • 第36卷第5期009年9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 na 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 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36, No. 5September, ...查看


  • 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困惑及对策研究
  • 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困惑及对策研究 [摘要]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仅使我国在经济上开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时期,同时也催产了新的价值观.尊重自我,尊重个性,执意表现"自我"成为青 ...查看


  • 本土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 作者:喻忠恩林幸福 职教通讯 2012年06期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1)13-0027-04 近年来,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不过,尽管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声势浩大. ...查看


  • 员工归属感(企业版)
  • 什么是员工归属感 员工归属感是指员工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在思想上.心理上.感情上对企业产生了认同感.公平感.安全感.价值感.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这些感觉最终化为员工的归属感.归属感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一旦形成后,将会使员工产生内心 ...查看


  •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论文
  • 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学校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前沿阵地之一,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分析校园文化的含义.功能,提出校园文化建设要遵循主导性.系统性.教育性.积极支持与正确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行为 ...查看


  •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1
  • 目 录 摘要 ........................................................................ i Abstract ............................. ...查看


  • 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 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 要]古往今来,我国教育经历了一段相曲折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教育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体系,并且实现了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但是,由于我国教育所经历的特殊经历,因此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同时,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