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六认真”要求
一、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应严格执行教学计划,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知识及基础状况,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教案,努力使备课规范化、科学化。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备课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教案:一课时一教案,且为手写教案。教案要提前备课,提前量为2~3课时。具体要求:
(1)教案内容要完整
1)要有三维教学目标
2)要有教学重难点
3)要有教学过程设计
过程设计要能清晰反映出教和学双边活动内容,做到“三有”,即①有新课导入;②有新知教授;③有例题示范、当堂练习,练习的内容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4)要有板书设计
5)要有课外作业布臵:内容要精选,量要适当,且预习、巩固和拓展兼顾。
6)课时教案后有教学反思。每周一篇单独的教学反思,每期不少于20篇。
(2)教案的数量
要有独立的分课时教案,除新授教案外,复习课、试卷评析课等均要写教案。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每个教师都应严格要求,充分运用40分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
1、上课内容与备课内容要基本一致。
2、不准没有备课进入教室上课。
3、上课时教师讲解要准确、清晰,不出现知识性错误,板书整齐,布局合理。
4、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上课期间不得将学生赶出教室。
5、不得迟到、早退、中途离开教室等。
6、上课时对严重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必须处理。
7、体育课按要求上,不能“放羊”式,否则按旷课处理。
8、不准坐着上课(考试、自习、生病除外)。
9、上课不准接打电话。
10、不准在教室内抽烟。
三、作业
作业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布臵、批改好作业。
1、作业布臵
作业分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等。
(1)每节课原则上要安排10~15分钟的当堂作业。
(2)每节课后要安排一定量的课外作业,作业要体现分层要求的原则,要少而精。
(3)每周要根据所学内容,精心设计好家庭作业,让学生利用周六、周日在家完成,以巩固本周学习的知识。
(4)语文学科中学每学期大作文不少于6篇,小学每学期作文不少于4篇,(每月至少1篇)。提倡3-7年级写日记,8、9年级写周记。
作业量总体要求:各学科相互协调,学生家庭作业总时间要控制在1--1.5小时以内。
2、作业批改
(1)课堂作业可采取随机查看、学生互批、课后抽批的方式给予批改;课后作业批改按教导处要求执行。
(2)周末作业则要在第二天或周始及时逐题批改,批改要有评分或等次,并注明批改时间,对出现的典型错误在下一次新授课前及时讲评(语文学科大作文要求每篇必改,应在下次作文课前批改完毕。日记和周记批改数量不少于三分之一,在周始批改完毕)。
四、辅导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是提优补差必不可少的一环。但辅导学生不得占用本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上课时间;辅导的方式应采用个别教学形式,不得上大课;辅导要坚持分层指导,既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指导,更要强化对学困生的帮助,并建立学困生学业水平转化档案;辅导的内容既要重知识和方法,又要重习惯、态度与情感。
做好“培优辅差”记录
五、学情调查
学情调查是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也是教学过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学科要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采取随堂抽测等形式进行学情调查(期中、期末调查除外);调查内容要符合课标或教学建议要求,要突出基础,也要体现层次性,以达到诊断的目的;教师要认真做好每一次学情调查的书面评价和分析工作,并及时进行反馈。
六、听课
听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方面。教师听课不少于规定节数,并要参与评课,每周至少1节,(不含校外听课、专题) 记录要有日期、有交流意见。
教学“六认真”要求
一、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应严格执行教学计划,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知识及基础状况,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教案,努力使备课规范化、科学化。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备课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教案:一课时一教案,且为手写教案。教案要提前备课,提前量为2~3课时。具体要求:
(1)教案内容要完整
1)要有三维教学目标
2)要有教学重难点
3)要有教学过程设计
过程设计要能清晰反映出教和学双边活动内容,做到“三有”,即①有新课导入;②有新知教授;③有例题示范、当堂练习,练习的内容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4)要有板书设计
5)要有课外作业布臵:内容要精选,量要适当,且预习、巩固和拓展兼顾。
6)课时教案后有教学反思。每周一篇单独的教学反思,每期不少于20篇。
(2)教案的数量
要有独立的分课时教案,除新授教案外,复习课、试卷评析课等均要写教案。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每个教师都应严格要求,充分运用40分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
1、上课内容与备课内容要基本一致。
2、不准没有备课进入教室上课。
3、上课时教师讲解要准确、清晰,不出现知识性错误,板书整齐,布局合理。
4、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上课期间不得将学生赶出教室。
5、不得迟到、早退、中途离开教室等。
6、上课时对严重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必须处理。
7、体育课按要求上,不能“放羊”式,否则按旷课处理。
8、不准坐着上课(考试、自习、生病除外)。
9、上课不准接打电话。
10、不准在教室内抽烟。
三、作业
作业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布臵、批改好作业。
1、作业布臵
作业分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等。
(1)每节课原则上要安排10~15分钟的当堂作业。
(2)每节课后要安排一定量的课外作业,作业要体现分层要求的原则,要少而精。
(3)每周要根据所学内容,精心设计好家庭作业,让学生利用周六、周日在家完成,以巩固本周学习的知识。
(4)语文学科中学每学期大作文不少于6篇,小学每学期作文不少于4篇,(每月至少1篇)。提倡3-7年级写日记,8、9年级写周记。
作业量总体要求:各学科相互协调,学生家庭作业总时间要控制在1--1.5小时以内。
2、作业批改
(1)课堂作业可采取随机查看、学生互批、课后抽批的方式给予批改;课后作业批改按教导处要求执行。
(2)周末作业则要在第二天或周始及时逐题批改,批改要有评分或等次,并注明批改时间,对出现的典型错误在下一次新授课前及时讲评(语文学科大作文要求每篇必改,应在下次作文课前批改完毕。日记和周记批改数量不少于三分之一,在周始批改完毕)。
四、辅导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是提优补差必不可少的一环。但辅导学生不得占用本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上课时间;辅导的方式应采用个别教学形式,不得上大课;辅导要坚持分层指导,既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指导,更要强化对学困生的帮助,并建立学困生学业水平转化档案;辅导的内容既要重知识和方法,又要重习惯、态度与情感。
做好“培优辅差”记录
五、学情调查
学情调查是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也是教学过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学科要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地采取随堂抽测等形式进行学情调查(期中、期末调查除外);调查内容要符合课标或教学建议要求,要突出基础,也要体现层次性,以达到诊断的目的;教师要认真做好每一次学情调查的书面评价和分析工作,并及时进行反馈。
六、听课
听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方面。教师听课不少于规定节数,并要参与评课,每周至少1节,(不含校外听课、专题) 记录要有日期、有交流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