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行器专家详解飞出地球的卫星如何控制

科技时空科技时空

航天飞行器专家详解

飞出地球的卫星

如何控制

□余

“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当大家兴奋地奔走相告时,“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却急速返回北京控制中心:“‘嫦娥’奔月由五大系统组成,发射成功,这才是万里长征刚刚走完第一步。我们还需要‘嫦娥一号’送入月球轨道,并开始正常25天的时间,把

工作,这才算奔月成功。”地球与月亮之间遥远的38万公里,中国人从来没走过。在这25天里,“嫦娥一号”要经历怎样的艰难,才能顺利走近月球?叶培建向记者揭开了很多人心中关于嫦娥奔月的谜团。

“虽然发射在2007年10月24日傍晚进行,但最后的发射工作其实从23日晚上,即发射前的22小时就开始倒计时了。这中间几乎没有一点儿休息的时间,一直要持续到发射48小时后,这阶段的工作才能告一段落。在这一过程中,发射后的一个小时非常紧张。发射20多分钟后星箭分离,40多分钟之后太阳翼展开,一个小时左右之后,定向天线展开。这一段是我们当时最关心的,只要太阳翼展开了,卫星就有了电;定向天线展开了,就可以传输信号。只有这样我们心里才会有底。”卫星发射升空后,因为地球对卫星有引力,因此卫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如跑步一样直接跑到月亮上,它要走一条十分曲折的路。“发射升天后,‘嫦娥一号’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椭圆轨道,然后卫星在7天内先绕地球转圈,转三个不同周期的圈,一个16小时周期的圈,这个圈转两天,一个24小时周期的圈,转三天,一个48小时周期的圈,转一圈。7天转完之后,卫星开始奔月,这大约还需要5天的时间。在快要到达月球时,还需要制动减速,也就是‘刹车’,依靠控制发动机的反向助推减速,这又需要3天的时间。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这时候‘嫦娥一号’还要调整飞行姿态以及调试各种科学仪器。最终完成整个程序,开始工作是在25天之后。”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嫦娥’奔月需要实现两大目标,一是工程目标,也就是成功实现‘嫦娥一号’绕月飞行;二是科学目标,也就是‘嫦娥一号’绕月飞行之

SCIENCEIN24HOURS

后,要完成的探月任务。卫星只要做到了绕月飞行,那就可以说工程取得了重大胜利,说明我们的飞行器可以从地球飞到月亮,这条路的设计是正确的。”叶培建说,作为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在他身上这两个责任合二为一。“既要保证发射成功,让‘嫦娥’能够成功奔月,又要让‘嫦娥一号’进入绕月轨道后,所有仪器仪表能正常工作,而且正常工作的时间必须长达一年。完成一年的全部任务以后,如果卫星是好好的,燃料也够,我们想把轨道降低(意为靠近月球),因为我们接下来的计划是着陆器登月,登月的时候就需要降低轨道,这个过程要调整姿态、动作等,很复杂,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嫦娥一号’先练习一下。如果有可能,可以撞击一下月球,如果能到这—如此不但可以拍摄一步,算是一个最理想的结果了——

近距离、高分辨率的月球照片,还能搜集撞击瞬间的相关数据,为将来更进一步的探月工作提供宝贵资料。”

在叶培建看来,38万公里外的卫星就跟在自己眼前一样。“卫星上天后会向地球发射无线电波,依靠无线电波的传输,卫星表面的温度、卫星的姿态、电源电压等指标,我们能了解得一清二楚,能据此判断卫星及其中的科学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卫星的控制方式一般分为程控和遥控两种。“程控”就是让卫星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工作,“遥控”则是指在地面发出指令,让卫星执行。叶培建说:“不过,‘嫦娥一号’还有第三种控制方式,一旦出现原来的程序或者指令不适应新的情况时,可以命令卫星发回原来的程序,在地面修改后再发回去。”

讲到绕月卫星的技术难点,叶培建使出了浑身解数,拿起桌上的茶杯比做“嫦娥”一号,一会儿绕月球公转,一会儿自转;眨眼间又把杯盖“变”成了卫星天线……说到动情之处,他站起身来,张开两臂,比做卫星两侧的太阳翼。深奥的航天技术被他讲得饶有趣味。

“很多人也许会以为卫星上的元器件之所以昂贵,是因为其功能强或精确度高等。其实对于卫星来说,可

12

2008.

科技时空科技时空

靠性是最重要的!如果可靠性与精度有矛盾,那只能选择可靠性。卫星上使用的某些东西也很普通,比如电阻。但如果要用到卫星上,那么这个1元钱的电阻可能要经过1万次的筛选和试验,以确认它肯定不会出问题,其成本就变成1万元。所以很多普通的东西一旦用到卫星上身价也会百倍、千倍地增加。”说到卫星在空中出现故障“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们对发怎么办,叶培建说:

射成功非常有信心,但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保证100%成功,还会有一定的风险。因为月亮谁也没有去过,工作是全新的,会不会有什么情况是想不到的?所以我们老是要做‘双想’———回想和预想,去想一些想不到的事情,这在别人看是很不符合逻辑的,想不到的事情怎么去想呢?就飞行程序的复杂性来说,探月工程比载人航天工程要更加复杂,它的轨道、飞行距离、测控都是航天工程中最复杂的。现在凡是能想到的,我们都采取了措施,我们针对可能的故障设计了84个应急措施,所以凡是想到的都不会发生问题,发生问题的都是没有想到的问题,很可能出问题的就是第85个。”

“嫦娥一号”探月时,身带“七种武器”:CCD立体相微波探测机、成像光谱仪、激光高度计、γ/X射线谱仪、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低能离子探测器,用以完成科学探测目标和任务。卫星总重达2吨多,采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实现卫星对月定向工作。谈及随“嫦娥一号”奔赴月球的32首中国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爱我中华》、《难忘今宵》、《东方红》……这些歌曲的选择过程,叶培建笑着表示自己也是“评委团”成员之一。“我对音乐虽是一窍不通,但当时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培建说,当初在选择这些歌曲时,一个重要的标准是“耳熟能详”。因为叶培建平时听歌不多,评委团一致表“只要是老叶听过的歌,那至少符合了耳熟能详的标示:

准。”叶培建告诉记者,“嫦娥一号”共携带了500分钟的音像内容,一半是内容,一半是备份。“32首歌曲将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节日陆续播放并传至地球,并配以对‘嫦娥一号’当时位置、状态的解说词,以及相关的科普内容等。”

叶培建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简朴的临时宿舍里,贴了一张大大的工作计划图,上面记录了每天要干的事,叶培建的专长是无线电和计算机信息处理,可作为总设计师和总指挥,他几乎要涉及每一个领域。多年的工作使他对庞杂的其他技术领域从不了解到了解,再慢慢变成内行。他说:“对一个总设计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单项技术,而是技术集成、系统工程,如何在一个大系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是一个科学家面对单个科学

研究的问题,一个人一支笔做不了,它需要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个团队奉行的宗旨是‘不求最好,但求最佳’。不一定每一件事都求完美,那可能成本太高,但最终我们能达到相对最佳的效果。”

据在工作之余,叶培建常翻翻非专业书来调节自己。,主要就是历史书和人物传记。我们现说他家藏书千册“

在越来越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提倡,余秋雨说过的一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的前三大文明,都没有继续下去,只有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孔子、孟子,到岳飞、史可法、文天祥等等,这里面肯定有着中国人的精神这一关系上的传承。”他说,我们搞航天的人很辛苦,这里中午不休息,虽说下午4时30分下班,但到了晚上,整个办公大楼仍是灯火辉煌。“我们搞航天的人,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有时春节也在基地过,已经养成这种习惯了。我们这支队伍每天工作到晚上八九时是很正常的,常常到后半夜才休息,就这样活儿还干不完。”他说,航天是个特殊行业,干这个自豪感非常强———卫星、飞船、导弹,每项事业都是长民族之气,振我军之威。

随着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中国航天开始了历史上最远的“长征”。颇为巧合的是,“嫦娥一号”卫星升空地西昌所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红军长征曾经过的地方。1935年

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巧渡金沙江之后进入彝族聚居的

川西大凉山地区,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今天,“彝海结盟”的雕塑和高高的航天发射架一起,成了西昌的标志。

叶培建说:“一个航天国家,走向深空探测是必经之路。而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体,通过对月球的探测可以加深我们对宇宙的了解。例如因为人类活动,30亿 ̄40亿年前的地球记忆已经被破坏了,而通过月球我们可以重新找回这段历史。从航天技术上来说,人类想要一步奔火星是不可能的。美国空间新政策的重点就是重返月球,去月球获取经验,再走向火星和更遥远的地方。所以,我们首先要把家门口的事情搞清楚。”

“世界各国在航天领域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对太空资源的争夺,我国要想在世界大家庭中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就必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事业!”叶培建说,质资源、空间信息资源,因此,当今世界对航天事业都非常重视。”谈起航天领域的发展,叶培建说,目前,美国和俄罗斯是第一集团,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我国处在第二集团领先水平,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个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技术发展很快,稍有不慎就会被其他国家抛在后面!”

SCIENCEIN24HOU

RS

每次完成一项任务,叶培建就在上面画上一面小红旗。“太空,具有独特的高位置资源、空间环境资源、空间物

2008.2

13

科技时空科技时空

航天飞行器专家详解

飞出地球的卫星

如何控制

□余

“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当大家兴奋地奔走相告时,“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却急速返回北京控制中心:“‘嫦娥’奔月由五大系统组成,发射成功,这才是万里长征刚刚走完第一步。我们还需要‘嫦娥一号’送入月球轨道,并开始正常25天的时间,把

工作,这才算奔月成功。”地球与月亮之间遥远的38万公里,中国人从来没走过。在这25天里,“嫦娥一号”要经历怎样的艰难,才能顺利走近月球?叶培建向记者揭开了很多人心中关于嫦娥奔月的谜团。

“虽然发射在2007年10月24日傍晚进行,但最后的发射工作其实从23日晚上,即发射前的22小时就开始倒计时了。这中间几乎没有一点儿休息的时间,一直要持续到发射48小时后,这阶段的工作才能告一段落。在这一过程中,发射后的一个小时非常紧张。发射20多分钟后星箭分离,40多分钟之后太阳翼展开,一个小时左右之后,定向天线展开。这一段是我们当时最关心的,只要太阳翼展开了,卫星就有了电;定向天线展开了,就可以传输信号。只有这样我们心里才会有底。”卫星发射升空后,因为地球对卫星有引力,因此卫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如跑步一样直接跑到月亮上,它要走一条十分曲折的路。“发射升天后,‘嫦娥一号’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椭圆轨道,然后卫星在7天内先绕地球转圈,转三个不同周期的圈,一个16小时周期的圈,这个圈转两天,一个24小时周期的圈,转三天,一个48小时周期的圈,转一圈。7天转完之后,卫星开始奔月,这大约还需要5天的时间。在快要到达月球时,还需要制动减速,也就是‘刹车’,依靠控制发动机的反向助推减速,这又需要3天的时间。在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这时候‘嫦娥一号’还要调整飞行姿态以及调试各种科学仪器。最终完成整个程序,开始工作是在25天之后。”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嫦娥’奔月需要实现两大目标,一是工程目标,也就是成功实现‘嫦娥一号’绕月飞行;二是科学目标,也就是‘嫦娥一号’绕月飞行之

SCIENCEIN24HOURS

后,要完成的探月任务。卫星只要做到了绕月飞行,那就可以说工程取得了重大胜利,说明我们的飞行器可以从地球飞到月亮,这条路的设计是正确的。”叶培建说,作为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在他身上这两个责任合二为一。“既要保证发射成功,让‘嫦娥’能够成功奔月,又要让‘嫦娥一号’进入绕月轨道后,所有仪器仪表能正常工作,而且正常工作的时间必须长达一年。完成一年的全部任务以后,如果卫星是好好的,燃料也够,我们想把轨道降低(意为靠近月球),因为我们接下来的计划是着陆器登月,登月的时候就需要降低轨道,这个过程要调整姿态、动作等,很复杂,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嫦娥一号’先练习一下。如果有可能,可以撞击一下月球,如果能到这—如此不但可以拍摄一步,算是一个最理想的结果了——

近距离、高分辨率的月球照片,还能搜集撞击瞬间的相关数据,为将来更进一步的探月工作提供宝贵资料。”

在叶培建看来,38万公里外的卫星就跟在自己眼前一样。“卫星上天后会向地球发射无线电波,依靠无线电波的传输,卫星表面的温度、卫星的姿态、电源电压等指标,我们能了解得一清二楚,能据此判断卫星及其中的科学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卫星的控制方式一般分为程控和遥控两种。“程控”就是让卫星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工作,“遥控”则是指在地面发出指令,让卫星执行。叶培建说:“不过,‘嫦娥一号’还有第三种控制方式,一旦出现原来的程序或者指令不适应新的情况时,可以命令卫星发回原来的程序,在地面修改后再发回去。”

讲到绕月卫星的技术难点,叶培建使出了浑身解数,拿起桌上的茶杯比做“嫦娥”一号,一会儿绕月球公转,一会儿自转;眨眼间又把杯盖“变”成了卫星天线……说到动情之处,他站起身来,张开两臂,比做卫星两侧的太阳翼。深奥的航天技术被他讲得饶有趣味。

“很多人也许会以为卫星上的元器件之所以昂贵,是因为其功能强或精确度高等。其实对于卫星来说,可

12

2008.

科技时空科技时空

靠性是最重要的!如果可靠性与精度有矛盾,那只能选择可靠性。卫星上使用的某些东西也很普通,比如电阻。但如果要用到卫星上,那么这个1元钱的电阻可能要经过1万次的筛选和试验,以确认它肯定不会出问题,其成本就变成1万元。所以很多普通的东西一旦用到卫星上身价也会百倍、千倍地增加。”说到卫星在空中出现故障“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们对发怎么办,叶培建说:

射成功非常有信心,但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保证100%成功,还会有一定的风险。因为月亮谁也没有去过,工作是全新的,会不会有什么情况是想不到的?所以我们老是要做‘双想’———回想和预想,去想一些想不到的事情,这在别人看是很不符合逻辑的,想不到的事情怎么去想呢?就飞行程序的复杂性来说,探月工程比载人航天工程要更加复杂,它的轨道、飞行距离、测控都是航天工程中最复杂的。现在凡是能想到的,我们都采取了措施,我们针对可能的故障设计了84个应急措施,所以凡是想到的都不会发生问题,发生问题的都是没有想到的问题,很可能出问题的就是第85个。”

“嫦娥一号”探月时,身带“七种武器”:CCD立体相微波探测机、成像光谱仪、激光高度计、γ/X射线谱仪、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低能离子探测器,用以完成科学探测目标和任务。卫星总重达2吨多,采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实现卫星对月定向工作。谈及随“嫦娥一号”奔赴月球的32首中国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爱我中华》、《难忘今宵》、《东方红》……这些歌曲的选择过程,叶培建笑着表示自己也是“评委团”成员之一。“我对音乐虽是一窍不通,但当时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叶培建说,当初在选择这些歌曲时,一个重要的标准是“耳熟能详”。因为叶培建平时听歌不多,评委团一致表“只要是老叶听过的歌,那至少符合了耳熟能详的标示:

准。”叶培建告诉记者,“嫦娥一号”共携带了500分钟的音像内容,一半是内容,一半是备份。“32首歌曲将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节日陆续播放并传至地球,并配以对‘嫦娥一号’当时位置、状态的解说词,以及相关的科普内容等。”

叶培建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简朴的临时宿舍里,贴了一张大大的工作计划图,上面记录了每天要干的事,叶培建的专长是无线电和计算机信息处理,可作为总设计师和总指挥,他几乎要涉及每一个领域。多年的工作使他对庞杂的其他技术领域从不了解到了解,再慢慢变成内行。他说:“对一个总设计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单项技术,而是技术集成、系统工程,如何在一个大系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不是一个科学家面对单个科学

研究的问题,一个人一支笔做不了,它需要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个团队奉行的宗旨是‘不求最好,但求最佳’。不一定每一件事都求完美,那可能成本太高,但最终我们能达到相对最佳的效果。”

据在工作之余,叶培建常翻翻非专业书来调节自己。,主要就是历史书和人物传记。我们现说他家藏书千册“

在越来越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提倡,余秋雨说过的一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的前三大文明,都没有继续下去,只有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孔子、孟子,到岳飞、史可法、文天祥等等,这里面肯定有着中国人的精神这一关系上的传承。”他说,我们搞航天的人很辛苦,这里中午不休息,虽说下午4时30分下班,但到了晚上,整个办公大楼仍是灯火辉煌。“我们搞航天的人,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有时春节也在基地过,已经养成这种习惯了。我们这支队伍每天工作到晚上八九时是很正常的,常常到后半夜才休息,就这样活儿还干不完。”他说,航天是个特殊行业,干这个自豪感非常强———卫星、飞船、导弹,每项事业都是长民族之气,振我军之威。

随着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中国航天开始了历史上最远的“长征”。颇为巧合的是,“嫦娥一号”卫星升空地西昌所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红军长征曾经过的地方。1935年

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巧渡金沙江之后进入彝族聚居的

川西大凉山地区,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今天,“彝海结盟”的雕塑和高高的航天发射架一起,成了西昌的标志。

叶培建说:“一个航天国家,走向深空探测是必经之路。而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体,通过对月球的探测可以加深我们对宇宙的了解。例如因为人类活动,30亿 ̄40亿年前的地球记忆已经被破坏了,而通过月球我们可以重新找回这段历史。从航天技术上来说,人类想要一步奔火星是不可能的。美国空间新政策的重点就是重返月球,去月球获取经验,再走向火星和更遥远的地方。所以,我们首先要把家门口的事情搞清楚。”

“世界各国在航天领域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对太空资源的争夺,我国要想在世界大家庭中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就必须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事业!”叶培建说,质资源、空间信息资源,因此,当今世界对航天事业都非常重视。”谈起航天领域的发展,叶培建说,目前,美国和俄罗斯是第一集团,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我国处在第二集团领先水平,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个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技术发展很快,稍有不慎就会被其他国家抛在后面!”

SCIENCEIN24HOU

RS

每次完成一项任务,叶培建就在上面画上一面小红旗。“太空,具有独特的高位置资源、空间环境资源、空间物

2008.2

13


相关文章

  • [地心引力]有多少真相?宇航员说了算--微信[利维坦]
  • 2014-05-23利维坦 利维坦按:<地心引力>的视觉震撼毋庸置疑,但影片中乔治·克鲁尼的太空行走也的确很离奇.在这部激动人心的影片中,到底有哪些才是物理性的真实?看完前宇航员斯科特·帕拉兹斯基的回答,相信你就清楚了. --- ...查看


  • 三种宇宙速度 物理探究性学习
  • 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 也叫环绕速度.第一宇宙速度两个别称:航天器最小发 射速度.航天器最大运行速度.在一些问题中说,当某 航天器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则说明该航天器是沿着地 球表面运行的.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V1=7 ...查看


  • 航天与物理学
  • 大纲: 一.航天技术的发展 二.火箭技术与动量.机械能守恒 1. 火箭推进原理 2. 多级火箭 三.人造卫星技术 1. 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 2. 人造卫星与通信技术 四.载人航天技术 1. 2. 3. 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 载人航天器的种类 ...查看


  • 中国航天史的里程碑
  • 目录 中国航天史的里程碑中国航天基本资料 中国航天 航天员的简介 青铜时代 白银时代 黄金时代 探月时代 中国航天大事纪20世纪中国航天 中国的火箭是怎么炼成的 航天事业发展之初 中国进入与国际太空发展同步时代 航天事业起步 神舟五号划开中 ...查看


  • 航天器的基本知识
  • 航天器发展史 专业:10-221 学号:3042010039 姓名:王东 航天器的基本知识 "在太空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具有一定功能并执行一定任务的飞行器,称为航天器.航天器包括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 空间站和航 ...查看


  • 航天器发展史
  • 航天器发展史 XX (XXXXXX) [摘 要] 分类介绍了火箭.卫星.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展,主要介绍了苏(俄)美两国对航天器的研究以及他们在不同年代所发射的航天器 [关键词] 航天器:火箭:卫星: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飞船 His ...查看


  • 欧洲设计帆形飞船 清理700公里高度轨道垃圾
  • 科学家认为太阳帆飞船具备了飞出太阳系的潜能,而且现在我们所掌握的太阳帆技术完全可以用于行星际的探索飞行,日本和美国都在研制太阳帆飞船. 帆形航天器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可以作为轨道清理飞船和行星际探索飞船. 据国外媒体报道,帆形航天器的应用范 ...查看


  • 嫦娥一号1
  • 航天测测控系统:联合控网护驾远行 "嫦娥一号"此次前往月球,可谓初出远门,且路途遥远,因此如何使它在茫茫的太空中不偏离航道.迷失方向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按照计划,此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由五大系统之一的测控系统来完成. 科 ...查看


  • 旅行者一号飞出太阳系
  • 美国宇航局宣布,1977年9月5日发射的"旅行者1号"无人太空探测器已经飞出了太阳系."旅行者一号"究竟是什么? [网友评论] 旅行者一号已于2012年8月25飞出太阳系 NASA科学家发现2012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