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研究
关键词:有效 教师 幼儿 互动 策略
一、 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教育学,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总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它不仅是基本的教育观念问题,也是时时刻刻表现在教育行动中的实际问题。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问题,不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而是建立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开展“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研究”中,教师和幼儿如何有效地互动,是一个重要因素。
新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在教学活动中对师幼互动的理解是:“师幼互动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在师幼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幼儿而言,良好的师幼互动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题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师幼互动意味着教学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一种意义的构建,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对教师的心智提出挑战。”近些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落实,积极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之中,不少教师也开始有意识的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因此,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势在必行的。
那么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执行)》(下称《纲要》)的今天,如何建立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如何使教师和幼儿在活动中真正的互动起来,这就是我们所需要去研究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学者的研究:
国外学者在进行师幼互动问题研究时,多采用结构范式,他们的研究结果范围非常广泛。从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到师幼关系本身的模式分类,到影响师幼关系的诸种因素分析均有设计。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事务性的关系,而是带有明显的情感性特征,幼儿所经历的师幼关系状况对幼儿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1987年的研究中他们认为在教师与幼儿的交互作用中,教师的诚实以及他们对幼儿的尊重与细心照顾,对于幼儿的安全感、自信心的发展以及童年期对事物的积极探索都是必不可少的。
1988年他们研究证明幼儿所经历的师幼关系对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幼儿进入幼儿园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时,与教师建立积极的关系是他们适应新环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同的石油关系将直接造成幼儿不同的适应状况。这一结论又被一位研究者以400名幼儿为被式所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幼儿园中形成的师幼关系特征,甚至预先决定了幼儿进入小学后前三年的适应能力与行为。
另一位研究者通过一项纵向研究得出结论:与教师有情感安全性关系的幼儿对同伴更为友好,更加爱交际也更容易为同伴接受,并且在与同伴交往时很少发出侵犯性行为,而过于依赖教师的幼儿则表现出更多地退缩性行为与侵犯性行为。
国内学者的研究:
由于师幼互动问题在最近几年才引起我国幼教界的重视,研究者们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刚刚起步,导致我国目前关于师幼互动行为、师幼互动关系的研究状况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整体数量少;二是理论探讨多,实证研究少。这种研究状况与师幼互动问题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是非常不相称的。然而,尽管基础尚嫌薄弱,但是我国学者所做的关于师幼互动、师幼关系的研究中仍有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首先,在师幼关系、师幼互动对于幼儿所具有的意义方面,我国许多学者已经明确意识到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行为往来对幼儿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并从多个研究视角对此进行了探讨。其次,虽然并非以之作为专门的研究课题,但我国学者在相关问题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我国师幼互动行为的内容、性质的探讨仍然比较规范、细致。其三,我国学者关于师幼关系类型方面的研究相比于前面提及的两个方面的研究数量更少,但仅有的几份报告却显示出研究者们在选取划分类型标准时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的及内容
目的:
(1) 通过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研究,提高教师对幼儿行
为的领悟能力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能力,以在师幼互动中积极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促使教师在反思中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教师、幼儿在师幼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形成合作探究式师幼互动。
(2) 研究内容
①集中活动中的师幼互动②小组活动中的师幼互动③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④自由活动中的师幼互动⑤如何促进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
四、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全园教师、幼儿
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方法:
(1)以行动研究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实施中不断调整方案,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2)以现代化手段收集、整理素材。在研究过程中采用观察、记录、录音、录像等,收集、整理师幼互动行为第一手资料,提高研究的真实性。
(3)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形成研究共同体。对教师实践中遇到的普遍、共性的问题进行合作研讨、反思,从而激发教师不断学习的动机和需求,促使教师不断自我学习、主动参与,引导教师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得到不断提高与发展,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五、研究遵循的原则
原则:我们努力把相关的指导思想,落实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各领域的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特别是通过师幼互动活动设计、实施原则、评价方法等的策略性研究,是教师在师幼互动活动设计中的如何把握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在师幼互动活动实施中的如何灵活运用方法、有效地与幼儿互动,在评价中的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等能力有所提高。
六、研究的组织措施与实施计划
(1)、加强领导,质量管理
我们成立园长为主的科研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整个课题的研究规划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与任务,做好人员、财务、场所等分配、协调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的研究。
我们还以骨干教师和她们所在的班级组成课题研究小组,要有实验班和实验教师,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对研究项目专门的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对相关的成果、经验进行阶段性总结,有效的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2)、以点带面,全员参与
我们虽然有一些研究经验,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延伸型、科学性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教育研究,我们利用幼儿园教科研骨干做好示范,形成示范效应:首先确立实验班,在小范围内进行探讨性的研究与实践;当实验班的教师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以后,把他们的经验加以推广,组织其他教师学习和观摩,调动每位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鼓励幼儿园的全体教师都投入到此课题的研究中去,并充分发挥每位参与者的优势,让每位教师选择自己的研究主体和方向,以使教师能全程积极地参与、全身心的投入、全程地体验、全面的提高。
(3)、重点学习,系统培训
要做好教育的研究,理论学习是很重要的,没有理论的指导就没有明确的方向。因此,我们准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教师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操作基本技能的培训,对教师薄弱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才能真正的提高幼儿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培训方式有:自学与集体辅导相结合、小组探讨与集中观摩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集体培训与分散练习相结合。
(4)、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促进教师的成长,是幼儿园进行课题研究的目的之一。研究的过程就是每位教师锻炼、实践、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课题研究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教师的跟踪指导,鼓励和建议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合理的调整研究的方案。这样教师才能在实际的研究和具体的操作中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得到成长。
七、研究步骤
为确保方案实施落在实处,我们将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
1、对课题进行可行性调查与分析。
2、成立课题小组,讨论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3、收集资料、形成思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开题。
4、组织教师分头寻找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并进行自学,写学习心得。
5、制定全体课题研究人员的全程培训计划,做好培训的准备工作。
6、创编幼儿园课题研究信息简报:《师幼互动研究简报》1
7、总结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
(二)研究实施阶段
1、课题研究人员的第一阶段培训,了解课题、学习理论、尝试操作,请有关专家来园辅导。
2、在幼儿园的实验班进行小范围的师幼互动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3、开展第二阶段的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工作,请有关专家来指导学习、研究的具体操作过程等。
4、开始在幼儿园大范围的进行研究,内容涉及到各领域师幼互动活动设计与实施。
5、编辑《师幼互动活动设计》
6、组织教师收集与整理师幼互动活动的反思、观察记录、小故事等。
7、教师在幼儿园内进行研究经验的交流。
8、总结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
(三)研究总结阶段
1、组织教师收集、归纳、整理、分析研究的资料。
2、编辑《师幼活动设计集》,《师幼互动论文集》,《师幼活动观察记录》,《师幼互动活动反思》。
3、在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进行结题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4-235.
〔2〕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89-299.
〔3〕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4).
〔4〕吴永军,等.我国小学课堂交往时间构成的社会学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1995,(5). 〔5〕伍宁.课堂教学时空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2).
〔6〕张文军 “让幼儿主动的学习”《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7〕郭崇莉 “早期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对策”上海思南路幼儿园园长在山东省面向二十一世纪学前教育科学理论讲习班上的报告。 1999年11月3日
〔8〕赵寄石 “幼儿园教育中人际关系互动----保教目标向幼儿发展转化的关键”《学前教育》1999年第11期
〔9〕吴康宁“自主创新:幼儿的天性、天能与天权”。《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10〕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林玉芬.学前教育研究[J].数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策略浅探.2005.(10)
〔12〕关注师幼互动.上海学前教育网.2005.(5)
〔13〕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金英 《如何在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发展》无锡市荡口中心幼儿园
〔15〕南京 罗山荣 《多与幼儿个别交流》 早期教育 2001.7
〔16〕舒仙桃 《师幼交往中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 学前教育 2002.9
〔17〕章渭霞;构建师幼互动 促进幼儿发展[J];甘肃教育;2011年14期
〔18〕李娜;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金沈燕
2013.6
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研究
关键词:有效 教师 幼儿 互动 策略
一、 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教育学,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总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它不仅是基本的教育观念问题,也是时时刻刻表现在教育行动中的实际问题。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问题,不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而是建立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开展“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研究”中,教师和幼儿如何有效地互动,是一个重要因素。
新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在教学活动中对师幼互动的理解是:“师幼互动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在师幼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幼儿而言,良好的师幼互动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题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师幼互动意味着教学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一种意义的构建,是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对教师的心智提出挑战。”近些年来,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落实,积极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之中,不少教师也开始有意识的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因此,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势在必行的。
那么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执行)》(下称《纲要》)的今天,如何建立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如何使教师和幼儿在活动中真正的互动起来,这就是我们所需要去研究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学者的研究:
国外学者在进行师幼互动问题研究时,多采用结构范式,他们的研究结果范围非常广泛。从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到师幼关系本身的模式分类,到影响师幼关系的诸种因素分析均有设计。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事务性的关系,而是带有明显的情感性特征,幼儿所经历的师幼关系状况对幼儿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1987年的研究中他们认为在教师与幼儿的交互作用中,教师的诚实以及他们对幼儿的尊重与细心照顾,对于幼儿的安全感、自信心的发展以及童年期对事物的积极探索都是必不可少的。
1988年他们研究证明幼儿所经历的师幼关系对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当幼儿进入幼儿园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时,与教师建立积极的关系是他们适应新环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同的石油关系将直接造成幼儿不同的适应状况。这一结论又被一位研究者以400名幼儿为被式所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幼儿园中形成的师幼关系特征,甚至预先决定了幼儿进入小学后前三年的适应能力与行为。
另一位研究者通过一项纵向研究得出结论:与教师有情感安全性关系的幼儿对同伴更为友好,更加爱交际也更容易为同伴接受,并且在与同伴交往时很少发出侵犯性行为,而过于依赖教师的幼儿则表现出更多地退缩性行为与侵犯性行为。
国内学者的研究:
由于师幼互动问题在最近几年才引起我国幼教界的重视,研究者们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刚刚起步,导致我国目前关于师幼互动行为、师幼互动关系的研究状况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整体数量少;二是理论探讨多,实证研究少。这种研究状况与师幼互动问题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是非常不相称的。然而,尽管基础尚嫌薄弱,但是我国学者所做的关于师幼互动、师幼关系的研究中仍有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首先,在师幼关系、师幼互动对于幼儿所具有的意义方面,我国许多学者已经明确意识到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行为往来对幼儿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并从多个研究视角对此进行了探讨。其次,虽然并非以之作为专门的研究课题,但我国学者在相关问题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我国师幼互动行为的内容、性质的探讨仍然比较规范、细致。其三,我国学者关于师幼关系类型方面的研究相比于前面提及的两个方面的研究数量更少,但仅有的几份报告却显示出研究者们在选取划分类型标准时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的及内容
目的:
(1) 通过进行《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研究,提高教师对幼儿行
为的领悟能力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能力,以在师幼互动中积极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促使教师在反思中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教师、幼儿在师幼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形成合作探究式师幼互动。
(2) 研究内容
①集中活动中的师幼互动②小组活动中的师幼互动③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④自由活动中的师幼互动⑤如何促进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
四、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全园教师、幼儿
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方法:
(1)以行动研究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实施中不断调整方案,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2)以现代化手段收集、整理素材。在研究过程中采用观察、记录、录音、录像等,收集、整理师幼互动行为第一手资料,提高研究的真实性。
(3)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形成研究共同体。对教师实践中遇到的普遍、共性的问题进行合作研讨、反思,从而激发教师不断学习的动机和需求,促使教师不断自我学习、主动参与,引导教师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得到不断提高与发展,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五、研究遵循的原则
原则:我们努力把相关的指导思想,落实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各领域的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特别是通过师幼互动活动设计、实施原则、评价方法等的策略性研究,是教师在师幼互动活动设计中的如何把握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在师幼互动活动实施中的如何灵活运用方法、有效地与幼儿互动,在评价中的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等能力有所提高。
六、研究的组织措施与实施计划
(1)、加强领导,质量管理
我们成立园长为主的科研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整个课题的研究规划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与任务,做好人员、财务、场所等分配、协调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的研究。
我们还以骨干教师和她们所在的班级组成课题研究小组,要有实验班和实验教师,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对研究项目专门的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对相关的成果、经验进行阶段性总结,有效的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2)、以点带面,全员参与
我们虽然有一些研究经验,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延伸型、科学性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教育研究,我们利用幼儿园教科研骨干做好示范,形成示范效应:首先确立实验班,在小范围内进行探讨性的研究与实践;当实验班的教师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以后,把他们的经验加以推广,组织其他教师学习和观摩,调动每位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鼓励幼儿园的全体教师都投入到此课题的研究中去,并充分发挥每位参与者的优势,让每位教师选择自己的研究主体和方向,以使教师能全程积极地参与、全身心的投入、全程地体验、全面的提高。
(3)、重点学习,系统培训
要做好教育的研究,理论学习是很重要的,没有理论的指导就没有明确的方向。因此,我们准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教师教育科研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操作基本技能的培训,对教师薄弱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才能真正的提高幼儿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培训方式有:自学与集体辅导相结合、小组探讨与集中观摩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集体培训与分散练习相结合。
(4)、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促进教师的成长,是幼儿园进行课题研究的目的之一。研究的过程就是每位教师锻炼、实践、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课题研究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教师的跟踪指导,鼓励和建议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合理的调整研究的方案。这样教师才能在实际的研究和具体的操作中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得到成长。
七、研究步骤
为确保方案实施落在实处,我们将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
1、对课题进行可行性调查与分析。
2、成立课题小组,讨论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3、收集资料、形成思路、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开题。
4、组织教师分头寻找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并进行自学,写学习心得。
5、制定全体课题研究人员的全程培训计划,做好培训的准备工作。
6、创编幼儿园课题研究信息简报:《师幼互动研究简报》1
7、总结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
(二)研究实施阶段
1、课题研究人员的第一阶段培训,了解课题、学习理论、尝试操作,请有关专家来园辅导。
2、在幼儿园的实验班进行小范围的师幼互动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3、开展第二阶段的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工作,请有关专家来指导学习、研究的具体操作过程等。
4、开始在幼儿园大范围的进行研究,内容涉及到各领域师幼互动活动设计与实施。
5、编辑《师幼互动活动设计》
6、组织教师收集与整理师幼互动活动的反思、观察记录、小故事等。
7、教师在幼儿园内进行研究经验的交流。
8、总结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
(三)研究总结阶段
1、组织教师收集、归纳、整理、分析研究的资料。
2、编辑《师幼活动设计集》,《师幼互动论文集》,《师幼活动观察记录》,《师幼互动活动反思》。
3、在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进行结题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4-235.
〔2〕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89-299.
〔3〕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4).
〔4〕吴永军,等.我国小学课堂交往时间构成的社会学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1995,(5). 〔5〕伍宁.课堂教学时空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2).
〔6〕张文军 “让幼儿主动的学习”《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7〕郭崇莉 “早期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对策”上海思南路幼儿园园长在山东省面向二十一世纪学前教育科学理论讲习班上的报告。 1999年11月3日
〔8〕赵寄石 “幼儿园教育中人际关系互动----保教目标向幼儿发展转化的关键”《学前教育》1999年第11期
〔9〕吴康宁“自主创新:幼儿的天性、天能与天权”。《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10〕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林玉芬.学前教育研究[J].数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策略浅探.2005.(10)
〔12〕关注师幼互动.上海学前教育网.2005.(5)
〔13〕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金英 《如何在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发展》无锡市荡口中心幼儿园
〔15〕南京 罗山荣 《多与幼儿个别交流》 早期教育 2001.7
〔16〕舒仙桃 《师幼交往中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 学前教育 2002.9
〔17〕章渭霞;构建师幼互动 促进幼儿发展[J];甘肃教育;2011年14期
〔18〕李娜;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金沈燕
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