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课题,是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了解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研讨如何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框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缺乏有效性和持续性。在传统集体经济制度下,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农村集体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全统一到集体经济组织中,农民既丧失了私人财产权,也丧失了独立经营权,在这种政策下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初期,农村集体经济实行承包、租赁、合资等经营方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数量和规模得以扩大,农村集体经济有了质的发展。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及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由于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落后、人才匮乏、技术落后,因而农村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逐渐失去了竞争力,也使农村基层组织处于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干部说话无威力、“有事无钱办”的尴尬境地,集体经济组织失去了对农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3、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够。各乡镇往往只强调村干部的带头致富作用而忽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没有认识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4、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要素匮乏。贫困地区农村几乎所有的村都把土地及生产资料分给了农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仅缺少土地这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而且农民也不愿把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到集体经济组织中来,生产要素的匮乏极大地限制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农村经济需正确认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有人干事,有钱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健康有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立足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进一步解放思想,敢破难题,理清思路,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发展路子。   1、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是“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过程。大体上来说,发展前以外界“输血”为主,发展中以自身“造血”为主。经济薄弱的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都离不开政府及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资金帮扶,技术支持等多方面的帮扶,这属于“输血”的范畴。而在新条件下,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这就需要在“输血”的基础上,完善和健全“造血”机能,加大农业科技教育、技能培�,重视新技术的就地转化和乡土实用人才的培养,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能及时解决在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并使之成为懂技术、善管理、会营销的农业新业主,大大提高了广大种养户科学种养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效益的增长。   2、农村经济要大发展必须由“小而全”向专业化、特色化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模化生产完全不同于集体时代的大生产,以前的大生产是脱离市场的样样都有,样样都发展不起来的“小而全”的生产模式;而发展大农业就是要实现农业与工业的联姻,以市场供求杠杆调节农业生产,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所以,在贫困地区农村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必须突破过去的“小而全”思想束缚,实力大农业观念,用自身优势找市场,以市场需求定生产。要跳出狭隘的地方观念,着眼于全区域乃至更大的范围,统筹规划,兼顾本村实际,有差别的、有重点地发展一至二种产业,这样有利于经营的集中、管理的集中、技术的集中,容易做大规模,形成优势,从而培育成特色产业,凸现经济效益。   3、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关系,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分清主次关系,就是要解决好发展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是为了谁,依靠谁、以谁为主的问题。广大农民作为全过程的参与实施者和最终受益者,其主体性和自主性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政府特别是涉农部门要当好农民发展过程中的服务者。这就要求政府职能由过去单一的行政领导转移到既领导又服务上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上来: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了解他们渴望什么,急切需要解决什么;做好服务三农的后勤保障工作,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做好鼓励农民创业环境和劳务输出组织工作,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安置和转移问题。为农民搭建好一个表演的舞台。坚持农民事农民办,强调农民的主力军作用,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选择,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特色养殖、优质水果、错季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走出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子。   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扶持,各级政府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是采取有效举措化解村级债务,减轻村级债务负担;二是增加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税收、用地、用电、综合项目开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三是建立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财政补助制度;四是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监督检查力度;五是坚决制止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行为。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课题,是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了解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研讨如何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框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缺乏有效性和持续性。在传统集体经济制度下,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农村集体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全统一到集体经济组织中,农民既丧失了私人财产权,也丧失了独立经营权,在这种政策下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初期,农村集体经济实行承包、租赁、合资等经营方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数量和规模得以扩大,农村集体经济有了质的发展。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及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由于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落后、人才匮乏、技术落后,因而农村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逐渐失去了竞争力,也使农村基层组织处于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干部说话无威力、“有事无钱办”的尴尬境地,集体经济组织失去了对农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3、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够。各乡镇往往只强调村干部的带头致富作用而忽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没有认识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4、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要素匮乏。贫困地区农村几乎所有的村都把土地及生产资料分给了农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仅缺少土地这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而且农民也不愿把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到集体经济组织中来,生产要素的匮乏极大地限制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农村经济需正确认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有人干事,有钱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健康有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立足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进一步解放思想,敢破难题,理清思路,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发展路子。   1、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是“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过程。大体上来说,发展前以外界“输血”为主,发展中以自身“造血”为主。经济薄弱的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都离不开政府及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资金帮扶,技术支持等多方面的帮扶,这属于“输血”的范畴。而在新条件下,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这就需要在“输血”的基础上,完善和健全“造血”机能,加大农业科技教育、技能培�,重视新技术的就地转化和乡土实用人才的培养,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能及时解决在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并使之成为懂技术、善管理、会营销的农业新业主,大大提高了广大种养户科学种养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效益的增长。   2、农村经济要大发展必须由“小而全”向专业化、特色化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模化生产完全不同于集体时代的大生产,以前的大生产是脱离市场的样样都有,样样都发展不起来的“小而全”的生产模式;而发展大农业就是要实现农业与工业的联姻,以市场供求杠杆调节农业生产,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所以,在贫困地区农村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必须突破过去的“小而全”思想束缚,实力大农业观念,用自身优势找市场,以市场需求定生产。要跳出狭隘的地方观念,着眼于全区域乃至更大的范围,统筹规划,兼顾本村实际,有差别的、有重点地发展一至二种产业,这样有利于经营的集中、管理的集中、技术的集中,容易做大规模,形成优势,从而培育成特色产业,凸现经济效益。   3、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关系,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分清主次关系,就是要解决好发展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是为了谁,依靠谁、以谁为主的问题。广大农民作为全过程的参与实施者和最终受益者,其主体性和自主性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政府特别是涉农部门要当好农民发展过程中的服务者。这就要求政府职能由过去单一的行政领导转移到既领导又服务上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上来: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了解他们渴望什么,急切需要解决什么;做好服务三农的后勤保障工作,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做好鼓励农民创业环境和劳务输出组织工作,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安置和转移问题。为农民搭建好一个表演的舞台。坚持农民事农民办,强调农民的主力军作用,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选择,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特色养殖、优质水果、错季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走出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子。   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扶持,各级政府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是采取有效举措化解村级债务,减轻村级债务负担;二是增加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税收、用地、用电、综合项目开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三是建立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财政补助制度;四是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监督检查力度;五是坚决制止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行为。


相关文章

  • 关于农村能源使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 关于农村能源使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陈鹏 生命科学学院 10级生物科学类 12#544 [1**********] 摘要:农村新能源建设是新形势下国家农业部重点扶持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 目,也是实现生态农业,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项目. ...查看


  • 农村妇女文化生活状况调查与思考
  • 农村妇女文化生活状况调查与思考 妇女占总人口的一半,是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特别在农村,妇女更是一支不可低估的重要力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把提高,文化生活逐步丰富,人们对生活的质量也不断有新的要求.因此我们特别关注最基层 ...查看


  • 新时期农村发展党员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 新时期农村发展党员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陈李勇 刘辉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第01期 摘 要: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查看


  • 县2014年农村后进村党组织整顿转化调查及思考
  • XXX 县2014年农村后进村党组织整顿转化调查及思考 [摘要] 深入整顿软弱涣散等后进基层党组织,既是实现后进村党组织"脱 胎换骨"向先进村党组织跨入的组织要求,也是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重要任务. ...查看


  • 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若干思考
  • <经济师}2009年第4期 摘要:允许土地流转是改革开放以来中 ●农村经济 央一贯的政策.但从总体上看,农村土地流转进展缓慢,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流转主体不到位.政策因素.流转制度不完善以及地方政府等问题.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加快 ...查看


  • 社会实践环节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登记表 注:本登记表装订在调研报告首页. 选题指南一. 走进农村 1.乡村教师:被忽视的弱势群体××省××乡村教师状况个案研究 2 .××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问题调查研究 3.农村老年人权 ...查看


  • [新农村建设问卷调查]引发的思考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南平这样的传统农区,建设新农村更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深远性的影响和作用.为真实了解新农村的主体――农民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笔者最近到3个行 ...查看


  •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 [摘要] 调查显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得到了发挥,但对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推进力度还有待加强: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保持着一定的动员力和号召力,但部分村民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满意度有所降低:大多数农村干部与群众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 ...查看


  • 如何做好组织部门调研工作的思考
  • 如何做好组织部门调研工作的思考 编者按:调查研究是组织部门实现正确决策的基本制度.推动工作落实的根本方法.促进组织工作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做好调研工作是组工干部的必修课和基本功.现将中组部研究室副主任.政策法规局副局长李炎溪的辅导材料摘登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