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 2009年第3期(总第110期)民族学与人类学
杜尔伯特蒙古族那达慕
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贾瑞光,胡艳霞
(大连民族学院体育教学部,辽宁大连116600)
摘 要:以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自治县蒙古族那达慕为例,以民族文化生态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为重点,对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探讨,以便为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现状;发展模式;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C9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09)03-0153-05
一、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那达慕
旅游发展现状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部,面积6176平方公里,辖四镇7乡12个国营农林牧渔场。这里地势开阔平坦,境
表1景点名称珰奈湿地
内有天然草场469万亩,占总面积的50.7%,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素有/绿色的净土0和/天然宝库0之美称。这里富含大草原、大湿地或大水面,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见表1)。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该自治县旅游业已经从起步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并在省内旅游界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那达慕旅游景点统计表景 点 内 容
乘坐竹排游芦苇荡、观鹤亭上观鹤、湿地苇海长廊,三处风雨亭,万米的荷花池、百鸟园、冬季看冰下、水中动植物
以民族餐饮、民俗风情、民族娱乐为主,经营项目:游船、摩托艇、沙地摩托车、舢板船、水上排球、沙地足球、弓箭狩猎、骑马骑骆驼、祭祀敖包等
景点地址位于烟筒屯镇、扎龙自然保护区腹地位于一心乡胜利村的/小林科畔岛0位于胡吉吐莫镇境
赛狗、赛勒勒车、游船、快艇、望江台等,蒙古族特色餐
内的东吐莫村,乌裕尔河末端
水禽狩猎、游泳、日光浴、垂钓等;湖中有脚踏船、碰碰船、象形
2006年接待游客时间2003年建成投入使用1993年建设并投入使用
寿山旅游度假村
阿木塔生态旅游区
连环湖国际水禽猎场
船、舢板船、快艇、大型游船等,湖岸边提供骑马、骑骆驼服务;景区内还有各类游艺项目,如水中套圈、打布袋、真枪实弹打飞碟、射箭等等,另外还有歌舞厅、蒙古族饭店及渔民风味餐馆等
位于杜尔伯特县西部,距县城20公里
始建于1988年
收稿日期:2009-02-28
作者简介:贾瑞光(1972-),男,黑龙江杜尔伯特人,讲师,主要从事民族体育学研究。
续表
松林公园不仅可以看到苍翠浩翰的松海、碧波荡漾的湖水,而
松林公园
且还可以品尝到各种滋味的小野果。5月、6月,可采山杏、摘桑葚;7月、8月,可挖黄花、采蘑菇,还可以尽情品尝地道的蒙古族食品,如烤全羊、烤羊腿、手把肉等
蒙古村大庆草原赛马场杜尔伯特博物馆天湖公园
位于杜尔伯特县新店林场,林肇公路83公里处
位于杜尔伯特蒙古
观赏、参与草原赛马,提供骑马旅游、娱乐和住宿等各项服务
族自治县泰康镇西一公里处
杜尔伯特历史文物、蒙古族民俗文物及艺术品和动植物标本的收藏中心,地方史和自然生态研究中心公园内有广场、绿地、长廊、雕塑、喷泉等设施
位于泰康镇府前路北侧,四道街中段位于泰康镇西郊位于泰康镇西郊,赛马场西侧地处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石人沟水产养殖场境内,嫩江左岸
始建于1985年始建于1993年始建于1993年
始建于2001年
净土寺分弥勒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
石人沟旅游度假村
旅游区内现有天然浴场、大型歌舞餐厅一处及桑园、枣树林间别墅和蒙古包群,浴江浏览有大型豪华游船特色旅游项有游览嫩江,快艇狩猎,垂钓野浴和名鱼品尝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作为黑龙江省唯一实
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国家和省、市均给予较多的优惠政策,它不但享有半个立法权,还被列为省财政单列县。为保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5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旅游管理条例6和5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6等,这些政策法规对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全面改善旅游产业与发展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杜尔伯特那达慕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旅游资源,以此为核心,不仅可以刺激当地的旅行社、交
表2时 间人数(万)收入(万)收入比
19911.151300.5%
通通讯、旅馆餐饮业等实现超常发展,而且可以拉
动商品销售和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近些年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根据该县地域特色与人文特点,把发展旅游业和办好那达慕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托民族风情游和草原自然风光游等载体平台,把每年的旅游节与那达慕同步举办。据该县统计局和财政局提供的数字统计,自1991年以来,旅游收入呈递增趋势(见表2),充分展现出该县建设/旅游大县、生态大县0的丰富文化内涵。
那达慕旅游节旅游人数、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情况统计表
19931.81600.56%
19962.31900.59%
19992.93000.8%
20013.53300.86%
20034.84600.96%
20085.85800.98%
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那达慕文化旅游
发展模式探析
民族文化生态游是以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系统为旅游对象,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和减少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进程影响的前提下,将生态旅游理念贯穿于整个旅游系统,并指导其有序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根据自身的旅游资源条件,充分利用那达慕的旅游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民族
文化生态旅游发展道路。
(一)发展理念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那达慕旅游区始终坚持/保护就是发展0的经营方针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其/保护0的对象涵盖面很广,包括那达慕的摔跤、射箭、赛马和社会功能,蒙古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保护草原0的自然生态观以及淳朴、浓郁的民风民俗等,以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那达慕文化是蒙古族在几千年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与其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作为吸引旅游者的一个重要因素,那达慕能够满足他们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同时可以使其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但是,那达慕旅游本身毕竟是一种经济活动,它必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如果开发者过分注重经济因素,在资源开发上一味地迎合旅游者的消费趣味和需求,就会使其文化发生变异。同时,那达慕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一方面会加速蒙古族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会将异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带到目的地,从而使当地的传统道德观念发生转变。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在那达慕旅游文化开发中,一是应继续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0的原则,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二是要精心设计旅游项目,展现蒙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三是注重教育,以规范旅游开发者、管理者、旅游者以及民族地区群众的行为。多年的实践证明,深度开发那达慕旅游,让蒙古族牧民重新认识了该民族文化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使很多传统习俗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不但激发起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唤醒了他们保护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总之,经过市场经济的荡涤洗礼,牧民们的竞争观念日益增强,传统的宗教思想出现弱化趋势,他们在坚持原有的朴实、淳朴的思想观念的同时,现代的市场意识和经营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二)发展要素
那达慕旅游是实现蒙古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要大力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业,必须正确处理好那达慕、旅游、文化、经济四者的关系。
1.那达慕。/那达慕0蒙古语义为/游戏﹑娱乐﹑游艺0,也有/戏弄﹑玩笑0的含义,旧时还有/赌博0之意。传统意义上的那达慕,包括三项竞
技(摔跤、射箭、赛马)、布鲁、歌舞以及其他各种游戏等,是各种游戏和娱乐活动的总称。改革开放以来,蒙古族地区各级政府坚持/积极提倡、加强领导、改革提高、稳步发展0的工作方针,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工作,使那达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无论在内容、形式还是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及蒙古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那达慕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增添了现代体育、经贸洽谈、旅游观光、文艺会演和物资交流等内容。如今的那达慕,已经发展成为传统项目、现代体育竞技、经济交流、物资交流、科技服务、旅游观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体育、文化、经济、娱乐、旅游为一体的草原盛会,成为蒙古族人民群体盛会的专有名称。
那达慕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旅游发展取之不竭的文化财富,在民族现代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一要对该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优化选择、保护、开发、创新;二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以做大做强,或者通过抢救即将消失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不断深挖民族资源的文化内涵,以实现与经济层面的良性互动。
2.文化:那达慕文化不仅与蒙古族的历史,也与该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当那达慕发展到今天,其传统文化存在传承流失、合理扬弃、缺乏与现代文明的交流及缺乏发展动力等问题。究其原因有:一是强调有形文化而忽略无形文化资源。出于旅游发展的需要,在那达慕文化开发过程中,缺乏对当地蒙古人的文化心理进行深入调查和体会,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可以商品化或实物化的文化开发方面,进而忽略了对文化教育、文化知识等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优良文化观念和传统智慧(如传统的自然环境保护和人文环境保护观念及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开发。二是强调文化开发而忽略振兴或创新。现实中的那达慕文化产业以及文化加工,往往存在许多违背民族文化发展规律的问题。如在旅游开发当中,有的地区单纯追求高利润,严重地破坏了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协调性;一些草原风景区被开发成
为旅游景点后,缺乏相应的保护和管理,使文化生态遭受严重破坏;一些极富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也因而朝不保夕等。
保护和合理开发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建立良好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是那达慕文化旅游开发的应有之义。与以往的旅游开发方式不同的是,那达慕旅游应把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与发展置于首位,将文化资源作为最高层次的社会资源。首先,那达慕旅游应高度重视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及时建立完善的民族文化保护机制,以对该民族的语言文字、传统服饰、特色饮食、民间歌舞、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等进行全面保护。其次,应在民族博物馆、民族歌舞团、业余民族体育运动学校等基础上,尽早成立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和民族文化学习馆,培养民族文化的继承人,使民族文化在传承中更新自我、发展自我,使其文化优势逐渐转化为地缘优势,人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第三,在那达慕旅游开发中,应结合杜尔伯特地区的产业调整,发展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人文经济,不仅可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将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上来。从长远来看,那达慕文化既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又要保持其特有的民族文化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发展。
3.旅游:旅游是实现蒙古族地区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文化生态旅游是以杜尔伯特的自然资源和那达慕的人文资源为审美对象,包括旅游者的静态观赏和动态参与的旅游活动。据调查,体验民族风情或民族特色,是大多数旅游者的共同愿望,其比例大大超过观光、购物等旅游目的。从欣赏角度看,草原风光、文物古迹等是静态的,而那达慕则是动态的,其现场观感对人的感受、感悟、思想情绪的刺激等,更显得深刻而持久。与其
表3项 目
他旅游形式相比,那达慕的最大特点是参与性、娱乐性很强,很多项目不经过训练就可参加。将那达慕文化资源与自然生态资源进行整合,是发展
那达慕旅游的最佳出路,以此为牵动,将蒙古族文化与生态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推动杜尔伯特经济的全面发展。
4.经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同时也是全国贫困县之一,客观条件决定了那达慕生态游担负着帮助当地牧民脱贫致富的历史重任。从旅游创办之日起,当地政府就不提倡为展示蒙古族传统的生活习惯、礼仪习俗等,让当地牧民放弃优越生活环境的权利,使之停留在/原始0的生活状态。相反他们始终关注蒙古族聚居区牧民的生活水平,力图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民族文化资源是民族地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以那达慕文化旅游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突破口,是杜尔伯特蒙古族牧民的共识。开发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特色文化产业,或者发展资源化的文化产业,既可使民族地区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可使广大牧民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成为杜尔伯特自治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它既保护和发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又促进和发展了民族经济。
充分利用那达慕文化资源,应注意把握好几个关键问题:一是注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二是注重民族历史文化内容、形式和生态环境的真实性;三是有选择地对那达慕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四是加强草原生态环境的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营模式
传统民族文化旅游与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比较传统民族文化旅游
利润最大化,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第一目标;各类民族文化要素的展览;以享乐为基础民族村寨、民俗村、民俗博物馆等原生或移植的民族文化景观
被动的观光游览或少量的参与
民族文化生态旅游
以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和文化完整性为首要目标;和谐统一的民族文化生态景观展示;以文化生态美为审美对象的享乐
独特的原生文化保护较完好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典型民族村寨
主动的民族文化观赏、文化介入和文化参与
目 标
旅游对象旅游参与方式
#
续表
收益者管理方式旅游者
开发商和游客是净收益者游客第一,有求必应
普通的大众游客,很少考虑对环境与文化的影响
开发商、游客和当地社区与居民共同受益文化生态景观保护第一,有选择地满足
具有较高素质的旅游者,有较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保护意识
蒙古族牧民参与经营管理已成为那达慕旅游发展的首选方式。(见表3)杜尔伯特那达慕旅游
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了/旅游公司+牧民0的经营模式,旅游区牧民提供资源,旅游公司则以资金形式投入开发。自1991年9月1日杜尔伯特那达慕与那达慕旅游节同步举办以来,管理者一方面利用资金、管理优势,围绕蒙古族那达慕文化开发了一系列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引导牧民多渠道参与景区的旅游发展。目前,牧民参与那达慕旅游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全部参与那达慕的各项活动。像自主经营一些游乐设施、由家庭自发组织经营蒙古族风味餐厅与家庭旅馆、以旅游产品销售形式参与出售旅游工艺品等;二是在旅游公司的规范管理下,推行/蒙古族娱乐城0全套服务,主要经营蒙古族风味餐饮、蒙古包民居、蒙古族歌舞表演、草原赛马等。/旅游公司+牧民0的经营模式,既能够对旅游产品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又能够充分调动那达慕旅游区牧民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杜尔伯特那达慕旅游业的发展。 三、那达慕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整体开发战略
民族生态旅游吸引力的关键往往不在于某一个亮点,而是在旅游过程中所领略到的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在于民族地区各类民俗事项构成的充满生命力的有机统一体。杜尔伯特那达慕旅游应将那达慕作为整体旅游产品进行规划,注重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互补,开发出具有蒙古族特色的集观赏型与参与型于一体的组合式/那达慕旅游产品0。
(二)以人为本战略
杜尔伯特那达慕旅游发展应始终坚持以/人0为本的发展理念,既考虑旅游人才的培养,又考虑旅游者的需求,还考虑当地牧民的利益等。通过高品质的旅游策划,以满足旅游者的现实和
潜在需求;运用利益调节等市场机制,以调动当地牧民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强化精品意识,大力挖掘民俗文化内涵,扩宽筹资渠道,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推动杜尔伯特旅游业的发展。
(三)科学管理战略
那达慕旅游开发包括四类参与主体,即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草原牧民和第四方组织(旅游协会、非政府组织、旅游研究机构、学者),主体之间乃至主体内部存在着纷繁复杂的关系,突出表现在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冲突。应结合开发实际,协调好四类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大力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以完善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
(四)文化制胜战略
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杜尔伯特那达慕旅游之所以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在于独特的民族文化,像三项技艺比赛、民族服饰、歌舞、饮食等。笔者在2008年9月对杜尔伯特那达慕旅游节期间的游客调查发现,他们印象最深的是三项技艺、民族服装与歌舞,而对蒙古族宗教信仰很少选择。基于此,我们在对那达慕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时,要特别注意从表层文化与深层文化两方面去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不仅注意把大众显而易见的民族文化事项、特色物品等文化物直接转化为商品,更要把握民族文化的内核或特质,从生产生活习俗、传统节庆仪式、民族风情活动、民族思想感情、商业价值观与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分析优选,以增加旅游产品的深度和文化含量。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不仅拥有完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更拥有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那达慕文化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从实践来看,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适合那达慕旅游的发展模式,该模式适应了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要求,对蒙古族地区的文化生态保护起到了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 龙 岩]
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 2009年第3期(总第110期)民族学与人类学
杜尔伯特蒙古族那达慕
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贾瑞光,胡艳霞
(大连民族学院体育教学部,辽宁大连116600)
摘 要:以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自治县蒙古族那达慕为例,以民族文化生态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为重点,对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探讨,以便为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现状;发展模式;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C9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09)03-0153-05
一、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那达慕
旅游发展现状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部,面积6176平方公里,辖四镇7乡12个国营农林牧渔场。这里地势开阔平坦,境
表1景点名称珰奈湿地
内有天然草场469万亩,占总面积的50.7%,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素有/绿色的净土0和/天然宝库0之美称。这里富含大草原、大湿地或大水面,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见表1)。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该自治县旅游业已经从起步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并在省内旅游界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那达慕旅游景点统计表景 点 内 容
乘坐竹排游芦苇荡、观鹤亭上观鹤、湿地苇海长廊,三处风雨亭,万米的荷花池、百鸟园、冬季看冰下、水中动植物
以民族餐饮、民俗风情、民族娱乐为主,经营项目:游船、摩托艇、沙地摩托车、舢板船、水上排球、沙地足球、弓箭狩猎、骑马骑骆驼、祭祀敖包等
景点地址位于烟筒屯镇、扎龙自然保护区腹地位于一心乡胜利村的/小林科畔岛0位于胡吉吐莫镇境
赛狗、赛勒勒车、游船、快艇、望江台等,蒙古族特色餐
内的东吐莫村,乌裕尔河末端
水禽狩猎、游泳、日光浴、垂钓等;湖中有脚踏船、碰碰船、象形
2006年接待游客时间2003年建成投入使用1993年建设并投入使用
寿山旅游度假村
阿木塔生态旅游区
连环湖国际水禽猎场
船、舢板船、快艇、大型游船等,湖岸边提供骑马、骑骆驼服务;景区内还有各类游艺项目,如水中套圈、打布袋、真枪实弹打飞碟、射箭等等,另外还有歌舞厅、蒙古族饭店及渔民风味餐馆等
位于杜尔伯特县西部,距县城20公里
始建于1988年
收稿日期:2009-02-28
作者简介:贾瑞光(1972-),男,黑龙江杜尔伯特人,讲师,主要从事民族体育学研究。
续表
松林公园不仅可以看到苍翠浩翰的松海、碧波荡漾的湖水,而
松林公园
且还可以品尝到各种滋味的小野果。5月、6月,可采山杏、摘桑葚;7月、8月,可挖黄花、采蘑菇,还可以尽情品尝地道的蒙古族食品,如烤全羊、烤羊腿、手把肉等
蒙古村大庆草原赛马场杜尔伯特博物馆天湖公园
位于杜尔伯特县新店林场,林肇公路83公里处
位于杜尔伯特蒙古
观赏、参与草原赛马,提供骑马旅游、娱乐和住宿等各项服务
族自治县泰康镇西一公里处
杜尔伯特历史文物、蒙古族民俗文物及艺术品和动植物标本的收藏中心,地方史和自然生态研究中心公园内有广场、绿地、长廊、雕塑、喷泉等设施
位于泰康镇府前路北侧,四道街中段位于泰康镇西郊位于泰康镇西郊,赛马场西侧地处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石人沟水产养殖场境内,嫩江左岸
始建于1985年始建于1993年始建于1993年
始建于2001年
净土寺分弥勒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
石人沟旅游度假村
旅游区内现有天然浴场、大型歌舞餐厅一处及桑园、枣树林间别墅和蒙古包群,浴江浏览有大型豪华游船特色旅游项有游览嫩江,快艇狩猎,垂钓野浴和名鱼品尝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作为黑龙江省唯一实
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国家和省、市均给予较多的优惠政策,它不但享有半个立法权,还被列为省财政单列县。为保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5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旅游管理条例6和5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6等,这些政策法规对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全面改善旅游产业与发展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
杜尔伯特那达慕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旅游资源,以此为核心,不仅可以刺激当地的旅行社、交
表2时 间人数(万)收入(万)收入比
19911.151300.5%
通通讯、旅馆餐饮业等实现超常发展,而且可以拉
动商品销售和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近些年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根据该县地域特色与人文特点,把发展旅游业和办好那达慕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托民族风情游和草原自然风光游等载体平台,把每年的旅游节与那达慕同步举办。据该县统计局和财政局提供的数字统计,自1991年以来,旅游收入呈递增趋势(见表2),充分展现出该县建设/旅游大县、生态大县0的丰富文化内涵。
那达慕旅游节旅游人数、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情况统计表
19931.81600.56%
19962.31900.59%
19992.93000.8%
20013.53300.86%
20034.84600.96%
20085.85800.98%
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那达慕文化旅游
发展模式探析
民族文化生态游是以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系统为旅游对象,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和减少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进程影响的前提下,将生态旅游理念贯穿于整个旅游系统,并指导其有序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根据自身的旅游资源条件,充分利用那达慕的旅游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民族
文化生态旅游发展道路。
(一)发展理念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那达慕旅游区始终坚持/保护就是发展0的经营方针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其/保护0的对象涵盖面很广,包括那达慕的摔跤、射箭、赛马和社会功能,蒙古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保护草原0的自然生态观以及淳朴、浓郁的民风民俗等,以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那达慕文化是蒙古族在几千年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与其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作为吸引旅游者的一个重要因素,那达慕能够满足他们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同时可以使其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但是,那达慕旅游本身毕竟是一种经济活动,它必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如果开发者过分注重经济因素,在资源开发上一味地迎合旅游者的消费趣味和需求,就会使其文化发生变异。同时,那达慕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一方面会加速蒙古族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会将异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带到目的地,从而使当地的传统道德观念发生转变。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在那达慕旅游文化开发中,一是应继续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0的原则,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二是要精心设计旅游项目,展现蒙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三是注重教育,以规范旅游开发者、管理者、旅游者以及民族地区群众的行为。多年的实践证明,深度开发那达慕旅游,让蒙古族牧民重新认识了该民族文化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使很多传统习俗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不但激发起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唤醒了他们保护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总之,经过市场经济的荡涤洗礼,牧民们的竞争观念日益增强,传统的宗教思想出现弱化趋势,他们在坚持原有的朴实、淳朴的思想观念的同时,现代的市场意识和经营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二)发展要素
那达慕旅游是实现蒙古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要大力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业,必须正确处理好那达慕、旅游、文化、经济四者的关系。
1.那达慕。/那达慕0蒙古语义为/游戏﹑娱乐﹑游艺0,也有/戏弄﹑玩笑0的含义,旧时还有/赌博0之意。传统意义上的那达慕,包括三项竞
技(摔跤、射箭、赛马)、布鲁、歌舞以及其他各种游戏等,是各种游戏和娱乐活动的总称。改革开放以来,蒙古族地区各级政府坚持/积极提倡、加强领导、改革提高、稳步发展0的工作方针,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工作,使那达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无论在内容、形式还是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及蒙古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那达慕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增添了现代体育、经贸洽谈、旅游观光、文艺会演和物资交流等内容。如今的那达慕,已经发展成为传统项目、现代体育竞技、经济交流、物资交流、科技服务、旅游观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体育、文化、经济、娱乐、旅游为一体的草原盛会,成为蒙古族人民群体盛会的专有名称。
那达慕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旅游发展取之不竭的文化财富,在民族现代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一要对该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优化选择、保护、开发、创新;二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以做大做强,或者通过抢救即将消失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不断深挖民族资源的文化内涵,以实现与经济层面的良性互动。
2.文化:那达慕文化不仅与蒙古族的历史,也与该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当那达慕发展到今天,其传统文化存在传承流失、合理扬弃、缺乏与现代文明的交流及缺乏发展动力等问题。究其原因有:一是强调有形文化而忽略无形文化资源。出于旅游发展的需要,在那达慕文化开发过程中,缺乏对当地蒙古人的文化心理进行深入调查和体会,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可以商品化或实物化的文化开发方面,进而忽略了对文化教育、文化知识等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优良文化观念和传统智慧(如传统的自然环境保护和人文环境保护观念及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开发。二是强调文化开发而忽略振兴或创新。现实中的那达慕文化产业以及文化加工,往往存在许多违背民族文化发展规律的问题。如在旅游开发当中,有的地区单纯追求高利润,严重地破坏了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协调性;一些草原风景区被开发成
为旅游景点后,缺乏相应的保护和管理,使文化生态遭受严重破坏;一些极富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也因而朝不保夕等。
保护和合理开发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建立良好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是那达慕文化旅游开发的应有之义。与以往的旅游开发方式不同的是,那达慕旅游应把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与发展置于首位,将文化资源作为最高层次的社会资源。首先,那达慕旅游应高度重视蒙古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及时建立完善的民族文化保护机制,以对该民族的语言文字、传统服饰、特色饮食、民间歌舞、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等进行全面保护。其次,应在民族博物馆、民族歌舞团、业余民族体育运动学校等基础上,尽早成立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和民族文化学习馆,培养民族文化的继承人,使民族文化在传承中更新自我、发展自我,使其文化优势逐渐转化为地缘优势,人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第三,在那达慕旅游开发中,应结合杜尔伯特地区的产业调整,发展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人文经济,不仅可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将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上来。从长远来看,那达慕文化既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又要保持其特有的民族文化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发展。
3.旅游:旅游是实现蒙古族地区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文化生态旅游是以杜尔伯特的自然资源和那达慕的人文资源为审美对象,包括旅游者的静态观赏和动态参与的旅游活动。据调查,体验民族风情或民族特色,是大多数旅游者的共同愿望,其比例大大超过观光、购物等旅游目的。从欣赏角度看,草原风光、文物古迹等是静态的,而那达慕则是动态的,其现场观感对人的感受、感悟、思想情绪的刺激等,更显得深刻而持久。与其
表3项 目
他旅游形式相比,那达慕的最大特点是参与性、娱乐性很强,很多项目不经过训练就可参加。将那达慕文化资源与自然生态资源进行整合,是发展
那达慕旅游的最佳出路,以此为牵动,将蒙古族文化与生态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推动杜尔伯特经济的全面发展。
4.经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同时也是全国贫困县之一,客观条件决定了那达慕生态游担负着帮助当地牧民脱贫致富的历史重任。从旅游创办之日起,当地政府就不提倡为展示蒙古族传统的生活习惯、礼仪习俗等,让当地牧民放弃优越生活环境的权利,使之停留在/原始0的生活状态。相反他们始终关注蒙古族聚居区牧民的生活水平,力图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民族文化资源是民族地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以那达慕文化旅游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突破口,是杜尔伯特蒙古族牧民的共识。开发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特色文化产业,或者发展资源化的文化产业,既可使民族地区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可使广大牧民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成为杜尔伯特自治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它既保护和发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又促进和发展了民族经济。
充分利用那达慕文化资源,应注意把握好几个关键问题:一是注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二是注重民族历史文化内容、形式和生态环境的真实性;三是有选择地对那达慕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四是加强草原生态环境的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营模式
传统民族文化旅游与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比较传统民族文化旅游
利润最大化,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第一目标;各类民族文化要素的展览;以享乐为基础民族村寨、民俗村、民俗博物馆等原生或移植的民族文化景观
被动的观光游览或少量的参与
民族文化生态旅游
以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和文化完整性为首要目标;和谐统一的民族文化生态景观展示;以文化生态美为审美对象的享乐
独特的原生文化保护较完好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典型民族村寨
主动的民族文化观赏、文化介入和文化参与
目 标
旅游对象旅游参与方式
#
续表
收益者管理方式旅游者
开发商和游客是净收益者游客第一,有求必应
普通的大众游客,很少考虑对环境与文化的影响
开发商、游客和当地社区与居民共同受益文化生态景观保护第一,有选择地满足
具有较高素质的旅游者,有较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保护意识
蒙古族牧民参与经营管理已成为那达慕旅游发展的首选方式。(见表3)杜尔伯特那达慕旅游
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了/旅游公司+牧民0的经营模式,旅游区牧民提供资源,旅游公司则以资金形式投入开发。自1991年9月1日杜尔伯特那达慕与那达慕旅游节同步举办以来,管理者一方面利用资金、管理优势,围绕蒙古族那达慕文化开发了一系列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引导牧民多渠道参与景区的旅游发展。目前,牧民参与那达慕旅游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全部参与那达慕的各项活动。像自主经营一些游乐设施、由家庭自发组织经营蒙古族风味餐厅与家庭旅馆、以旅游产品销售形式参与出售旅游工艺品等;二是在旅游公司的规范管理下,推行/蒙古族娱乐城0全套服务,主要经营蒙古族风味餐饮、蒙古包民居、蒙古族歌舞表演、草原赛马等。/旅游公司+牧民0的经营模式,既能够对旅游产品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又能够充分调动那达慕旅游区牧民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推动了杜尔伯特那达慕旅游业的发展。 三、那达慕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整体开发战略
民族生态旅游吸引力的关键往往不在于某一个亮点,而是在旅游过程中所领略到的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在于民族地区各类民俗事项构成的充满生命力的有机统一体。杜尔伯特那达慕旅游应将那达慕作为整体旅游产品进行规划,注重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互补,开发出具有蒙古族特色的集观赏型与参与型于一体的组合式/那达慕旅游产品0。
(二)以人为本战略
杜尔伯特那达慕旅游发展应始终坚持以/人0为本的发展理念,既考虑旅游人才的培养,又考虑旅游者的需求,还考虑当地牧民的利益等。通过高品质的旅游策划,以满足旅游者的现实和
潜在需求;运用利益调节等市场机制,以调动当地牧民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强化精品意识,大力挖掘民俗文化内涵,扩宽筹资渠道,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推动杜尔伯特旅游业的发展。
(三)科学管理战略
那达慕旅游开发包括四类参与主体,即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草原牧民和第四方组织(旅游协会、非政府组织、旅游研究机构、学者),主体之间乃至主体内部存在着纷繁复杂的关系,突出表现在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冲突。应结合开发实际,协调好四类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大力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以完善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
(四)文化制胜战略
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杜尔伯特那达慕旅游之所以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在于独特的民族文化,像三项技艺比赛、民族服饰、歌舞、饮食等。笔者在2008年9月对杜尔伯特那达慕旅游节期间的游客调查发现,他们印象最深的是三项技艺、民族服装与歌舞,而对蒙古族宗教信仰很少选择。基于此,我们在对那达慕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时,要特别注意从表层文化与深层文化两方面去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不仅注意把大众显而易见的民族文化事项、特色物品等文化物直接转化为商品,更要把握民族文化的内核或特质,从生产生活习俗、传统节庆仪式、民族风情活动、民族思想感情、商业价值观与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分析优选,以增加旅游产品的深度和文化含量。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不仅拥有完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更拥有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那达慕文化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从实践来看,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适合那达慕旅游的发展模式,该模式适应了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要求,对蒙古族地区的文化生态保护起到了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 龙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