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香港非政府组织
【摘要】: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内陆与香港的经济、政治、文化、信息等各项联系均日益加深,香港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相对成熟的非政府组织体系不断推动着大陆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完善,香港的非政府组织发展模式对大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对香港的非政府组织有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了解。本文立足于探究香港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以求对大陆的非政府组织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志愿工作 社会服务
一 香港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和社会危机的不断涌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和政府的局限性明显的被凸现出来,市场并不能为社会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而政府也不能不顾效益和成本的承担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这就为非政府组织的出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香港作为英国在远东地区的殖民地,早在 1843年就开始实行贸易自由港政策,此政策的颁布实施从此便将香港彻底纳入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当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进入蓬勃发展的十年,多元化的迅猛发展使香港一跃由传统的转口贸易型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各项配套事业的发展也迅速扩展开来,当中就包括非政府组织的大量涌现和不断发展。因此,不断发展的经济是香港非政府组织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香港长期处于英国的统治之下,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经济的繁荣催生了香港多元文化的社会结构,伴随着全球化步伐形成的稳定的社会结构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同时,香港政府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不断地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创造有序文明的政治环境也为香港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因此可以说,相对成熟的公民社会的形成为香港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香港非政府组织发展简析
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的地位决定了香港的发展模式深受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不例外。同美国一样,在香港社会舞台上,主要有三大角色,即政府、营利部门(企业公司)和非营利部门,其中非营利部门又称为非政府组织,或者称为社会中介组织。营利部门主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非政府组织主要致力于社会服务和管理,政府是在这两者之间,站在更高层次上,通过政策调节、制定法律和财政支持,来实施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
(一)香港非政府组织的成立
在香港,非政府组织是指由非政府组织举办的机构,非政府组织主要以两种方式成立并取得法律地位,方法相当简单。一是通过在香港警务处登记注册为非营利社团,成功率高达98.5%;另一种则是直接在香港公司注册处登记为有限公司,然后向香港税务局申请慈善地位,取得税务豁免。其中李嘉诚基金会的法律地位即为有限公司。
(二)香港非政府组织与香港政府的关系
这些非政府组织是独立的民间组织,拥有自己的资产,自行雇佣工作人员,自行解决一部分经费,另一部分则由政府资助。香港政府对服务于社会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特别是对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非政府组织历来采取的是鼓励和支持的政策。每年香港特区政府都有支持非政府组织的财政预算。香港政府提供福利的方式不是政府机构直接提供服务,而是以“花钱买服务”的方式实施,即由政府提供福利资金,由非政府机构承担社会福利服务。①香港社会福利署2004-2005年度提供给非政府组织的资助为(港币)66亿元,2005-2006年度的预算为(港币)67亿元,占福利署年度总开支的约20%。很多非政府组织都是向福利署申请资金开展项目并维持自身的运转的。对于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公益性的、专业化的社会服务,香港特区政府很多是采用政府招标和政府购买的方式购买非政府组织的服务。这些具有服务性的非政府组织广泛涉及公共服务、教育和社会福利服务等领域,例如香港90%以上的中小学都是由非政府组织开办的,并且非政府组织是香港福利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像儿童福利服务、残疾人福利服务以及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几乎全部由它们承办实施(见表1) 。
②
(三)香港非政府组织与志愿者的关系 ①,郜俊玲,周立. 《美国与香港地区慈善模式及其启示》,决策探索网。
②转引自杨团主编,《社会福利社会化:上海与香港社会福利体系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2001。原始来源:香港社会福利署,《九七至九八社会福利署年报》。
香港的非政府组织对组织内部人员(通常称为志愿者)的管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香港,志愿活动历史悠久,参与人数众多。目前,香港的志愿者大约有200万,占香港总人口的10%,他们为香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志愿者享有均等的培训机会,民主参与组织管理的权利,与此同时,非政府组织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吸收年轻的志愿者,重视志愿者结构的合理性,注重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香港兴起独立而小型的非政府组织,如“培才基金”、“流动书角”、“大地基金”、“土房子”等等,致力于深入大陆内地开展项目,或到农村小学组织有益的课外活动,或到边远地区建立自给自足的绿色小学,或到都市中培训大学义工为家乡服务。这些非政府组织虽然规模小,但数目庞大,且主要由香港的老师、律师、社工及艺术工作者组成,熟悉民间需要,他们又在项目上有分工,有协作,不会带来资源浪费、重复投入的弊端。在机构内部,管理层和员工之间,员工和员工之间,充分体现了相互之间的平等、民主和合作,共同开展工作,也互相分享经验和成果。
香港的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历史较长,相对比较成熟,组织由大量的优秀员工和志愿者组成,这些员工和志愿者的工作和奉献精神,源于他们对自己服务的组织目标和使命的高度认同和追求。由此可以看出,香港的非政府组织能够不断的拓宽志愿者参与非政府组织工作的途径,有效的凝聚起具有奉献精神和一定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参与到志愿工作中去。
为探索香港志愿工作的发展方向,香港最大的非政府组织社会服务联会早在1968年就成立了服务咨询委员会及属下志愿者服务部。1970年,在社会福利署的资助下,一个专门负责发展志愿工作的独立性机构——志愿工作协会正式成立。其宗旨是为香港志愿者建立稳固的基础,在推广志愿工作协调和发展中发挥主要作用。自此,香港志愿组织开始较有系统地开展工作。1981年7月,“志愿工作协会”正式更名为“志愿工作发展局”(Agency for Volunteer Service) ,本着以往的工作宗旨,全力发展及推动香港的志愿工作,鼓励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为建造爱心社会贡献力量。
目前,由于公民教育水平提高和大众传媒的普及,志愿组织通过不同的渠道广泛传播服务信息。社会各界人士,例如儿童、老人、青少年、妇女及家庭、工商企业员工、学生、伤残、弱能人士等,都积极加入志愿者行列。其服务范围从福利工作推展到了改善环境、医疗及文娱康体活动等方面。
(四)香港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模式
香港是一个法制社会。虽然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管不多,但是法律体系健全,任何违反组织章程、贪污受贿的非政府组织领导人不仅要面临法律的制裁,而且要面临个人信用的危机。另一方面,香港人的公民意识很强,不仅员工对于管理层、董事层的不法行为会积极投诉,而且,被服务群体的权利意识也很强,向媒体或政府投诉的渠道也很畅通。而这恰恰是香港非政府组织得以健康运行的基石。
所有这些非政府组织都有董事会,也称董事局或执委会,有的叫干事会。从组织结构看,董事会的人数通常在5人以上,董事会不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但对机构负有监督的责任。从理论上说,这有助于避免机构被个别人所控制、避免少数人以非政府组织的名义的方式谋取个人利益,特别是防止行政长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从而保证组织的非营利性和公共性。董事会最主要的功能是把握组织的发展方向。其他功能包括:决定秘书长或总干事的人选(有的规模小的非政府组织没有秘书长,由董事会决定各部门负责人的人选);对组织预算和财③③ http://www.people.com.cn/GB/40531/40557/41317/41320/3025786.html,丁元竹:《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人民网。
务报告进行审定;为组织的发展提供社会关系网络,帮助组织筹款。 所有非政府组织都在章程中规定了本组织的董事产生方式、董事的任期与轮换,董事的权力与职责,董事会议的程序与议事规则。
有的非政府组织除董事会外,治理结构中还包括管理委员会。设管委会的非政府组织通常是实体性的非政府组织。香港非政府组织的董事会通常根据功能的需要,遴选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董事。例如,具有财务管理知识或经验的人选、具有法律背景的人选或具备筹款技能与公共关系的人选。而管委会的成员通常由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表组成:例如,董事会的成员代表、管理层的代表、员工的代表、志愿者的代表、社区的代表或受益人的代表。管委会的职能与董事会有很大不同,主要是反映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起到沟通与桥梁作用。管委会的权限相对较小,一些小的问题,可以在管委会协商解决,但一些涉及组织重大利益的问题,还需要管委会提请董事会讨论解决。有的NGO 会规定一个额度,例如,在多大资金规模的范围可以由管委会决定,在多大额度以上必须由董事会讨论决定。 决策层与执行层的分离程度也不一样。通常,规模较大的非政府组织,其决策层与执行层,或者说董事层与管理层的人员是分离的,董事会成员不负责具体的日常事务,秘书长不担任董事,更不能担任董事长和负责财务监管职责的董事一职,如香港的李嘉诚基金会。但是,秘书长可以出席董事会议,向董事会报告、发言或提出建议,不过没有投票权。而在一些小的非政府组织,通常由于经费方面的考虑,不设秘书长一职,而是由不同的董事分工负责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
三 香港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启示
随着民间组织的逐步兴起与壮大,社会管理过程的管理方式将不再是统治,而转变成治理。④非政府组织作为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有效应对手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香港的非政府组织的经验表明,非政府组织功能的完善不仅有利于节约各种资源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并且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公民的素质不断的提高,面对日益高涨的房价、物价和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政府掌握太多的资源和权力反而成了一种负担,人们普遍的将矛头对准政府是很危险的,我们的政府不如进一步放宽对非政府组织的限制,创造有利于这一类组织发展的要素机制,完善关于这一类组织的法律法规,借用社会的力量来化解社会矛盾,要知道单靠政府的力量,是很难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的,而民间组织恰恰就起到了这种作用。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已经开始借鉴香港的非政府组织,由政府出资,购买非政府组织提供的老人安养服务。香港的经验表明,政府的政策导向及财政支持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为内地发展非政府组织、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非政府组织的成熟和完善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整个社会包括政府、各类组织和公民的通力合作。
总之,我认为公民可以通过非政府组织这种平台,有组织和理性地化解某些社会矛盾,从而避免个别激烈维权的发生或者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而香港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恰恰为我们全国的非政府组织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④ ,刘卫:《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
浅析香港非政府组织
【摘要】: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内陆与香港的经济、政治、文化、信息等各项联系均日益加深,香港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相对成熟的非政府组织体系不断推动着大陆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完善,香港的非政府组织发展模式对大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对香港的非政府组织有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了解。本文立足于探究香港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以求对大陆的非政府组织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志愿工作 社会服务
一 香港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和社会危机的不断涌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和政府的局限性明显的被凸现出来,市场并不能为社会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而政府也不能不顾效益和成本的承担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这就为非政府组织的出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香港作为英国在远东地区的殖民地,早在 1843年就开始实行贸易自由港政策,此政策的颁布实施从此便将香港彻底纳入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当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进入蓬勃发展的十年,多元化的迅猛发展使香港一跃由传统的转口贸易型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各项配套事业的发展也迅速扩展开来,当中就包括非政府组织的大量涌现和不断发展。因此,不断发展的经济是香港非政府组织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香港长期处于英国的统治之下,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经济的繁荣催生了香港多元文化的社会结构,伴随着全球化步伐形成的稳定的社会结构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同时,香港政府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不断地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创造有序文明的政治环境也为香港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因此可以说,相对成熟的公民社会的形成为香港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香港非政府组织发展简析
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的地位决定了香港的发展模式深受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不例外。同美国一样,在香港社会舞台上,主要有三大角色,即政府、营利部门(企业公司)和非营利部门,其中非营利部门又称为非政府组织,或者称为社会中介组织。营利部门主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非政府组织主要致力于社会服务和管理,政府是在这两者之间,站在更高层次上,通过政策调节、制定法律和财政支持,来实施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
(一)香港非政府组织的成立
在香港,非政府组织是指由非政府组织举办的机构,非政府组织主要以两种方式成立并取得法律地位,方法相当简单。一是通过在香港警务处登记注册为非营利社团,成功率高达98.5%;另一种则是直接在香港公司注册处登记为有限公司,然后向香港税务局申请慈善地位,取得税务豁免。其中李嘉诚基金会的法律地位即为有限公司。
(二)香港非政府组织与香港政府的关系
这些非政府组织是独立的民间组织,拥有自己的资产,自行雇佣工作人员,自行解决一部分经费,另一部分则由政府资助。香港政府对服务于社会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特别是对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非政府组织历来采取的是鼓励和支持的政策。每年香港特区政府都有支持非政府组织的财政预算。香港政府提供福利的方式不是政府机构直接提供服务,而是以“花钱买服务”的方式实施,即由政府提供福利资金,由非政府机构承担社会福利服务。①香港社会福利署2004-2005年度提供给非政府组织的资助为(港币)66亿元,2005-2006年度的预算为(港币)67亿元,占福利署年度总开支的约20%。很多非政府组织都是向福利署申请资金开展项目并维持自身的运转的。对于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公益性的、专业化的社会服务,香港特区政府很多是采用政府招标和政府购买的方式购买非政府组织的服务。这些具有服务性的非政府组织广泛涉及公共服务、教育和社会福利服务等领域,例如香港90%以上的中小学都是由非政府组织开办的,并且非政府组织是香港福利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像儿童福利服务、残疾人福利服务以及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几乎全部由它们承办实施(见表1) 。
②
(三)香港非政府组织与志愿者的关系 ①,郜俊玲,周立. 《美国与香港地区慈善模式及其启示》,决策探索网。
②转引自杨团主编,《社会福利社会化:上海与香港社会福利体系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2001。原始来源:香港社会福利署,《九七至九八社会福利署年报》。
香港的非政府组织对组织内部人员(通常称为志愿者)的管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香港,志愿活动历史悠久,参与人数众多。目前,香港的志愿者大约有200万,占香港总人口的10%,他们为香港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志愿者享有均等的培训机会,民主参与组织管理的权利,与此同时,非政府组织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吸收年轻的志愿者,重视志愿者结构的合理性,注重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香港兴起独立而小型的非政府组织,如“培才基金”、“流动书角”、“大地基金”、“土房子”等等,致力于深入大陆内地开展项目,或到农村小学组织有益的课外活动,或到边远地区建立自给自足的绿色小学,或到都市中培训大学义工为家乡服务。这些非政府组织虽然规模小,但数目庞大,且主要由香港的老师、律师、社工及艺术工作者组成,熟悉民间需要,他们又在项目上有分工,有协作,不会带来资源浪费、重复投入的弊端。在机构内部,管理层和员工之间,员工和员工之间,充分体现了相互之间的平等、民主和合作,共同开展工作,也互相分享经验和成果。
香港的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历史较长,相对比较成熟,组织由大量的优秀员工和志愿者组成,这些员工和志愿者的工作和奉献精神,源于他们对自己服务的组织目标和使命的高度认同和追求。由此可以看出,香港的非政府组织能够不断的拓宽志愿者参与非政府组织工作的途径,有效的凝聚起具有奉献精神和一定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参与到志愿工作中去。
为探索香港志愿工作的发展方向,香港最大的非政府组织社会服务联会早在1968年就成立了服务咨询委员会及属下志愿者服务部。1970年,在社会福利署的资助下,一个专门负责发展志愿工作的独立性机构——志愿工作协会正式成立。其宗旨是为香港志愿者建立稳固的基础,在推广志愿工作协调和发展中发挥主要作用。自此,香港志愿组织开始较有系统地开展工作。1981年7月,“志愿工作协会”正式更名为“志愿工作发展局”(Agency for Volunteer Service) ,本着以往的工作宗旨,全力发展及推动香港的志愿工作,鼓励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为建造爱心社会贡献力量。
目前,由于公民教育水平提高和大众传媒的普及,志愿组织通过不同的渠道广泛传播服务信息。社会各界人士,例如儿童、老人、青少年、妇女及家庭、工商企业员工、学生、伤残、弱能人士等,都积极加入志愿者行列。其服务范围从福利工作推展到了改善环境、医疗及文娱康体活动等方面。
(四)香港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模式
香港是一个法制社会。虽然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管不多,但是法律体系健全,任何违反组织章程、贪污受贿的非政府组织领导人不仅要面临法律的制裁,而且要面临个人信用的危机。另一方面,香港人的公民意识很强,不仅员工对于管理层、董事层的不法行为会积极投诉,而且,被服务群体的权利意识也很强,向媒体或政府投诉的渠道也很畅通。而这恰恰是香港非政府组织得以健康运行的基石。
所有这些非政府组织都有董事会,也称董事局或执委会,有的叫干事会。从组织结构看,董事会的人数通常在5人以上,董事会不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但对机构负有监督的责任。从理论上说,这有助于避免机构被个别人所控制、避免少数人以非政府组织的名义的方式谋取个人利益,特别是防止行政长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从而保证组织的非营利性和公共性。董事会最主要的功能是把握组织的发展方向。其他功能包括:决定秘书长或总干事的人选(有的规模小的非政府组织没有秘书长,由董事会决定各部门负责人的人选);对组织预算和财③③ http://www.people.com.cn/GB/40531/40557/41317/41320/3025786.html,丁元竹:《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人民网。
务报告进行审定;为组织的发展提供社会关系网络,帮助组织筹款。 所有非政府组织都在章程中规定了本组织的董事产生方式、董事的任期与轮换,董事的权力与职责,董事会议的程序与议事规则。
有的非政府组织除董事会外,治理结构中还包括管理委员会。设管委会的非政府组织通常是实体性的非政府组织。香港非政府组织的董事会通常根据功能的需要,遴选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董事。例如,具有财务管理知识或经验的人选、具有法律背景的人选或具备筹款技能与公共关系的人选。而管委会的成员通常由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表组成:例如,董事会的成员代表、管理层的代表、员工的代表、志愿者的代表、社区的代表或受益人的代表。管委会的职能与董事会有很大不同,主要是反映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起到沟通与桥梁作用。管委会的权限相对较小,一些小的问题,可以在管委会协商解决,但一些涉及组织重大利益的问题,还需要管委会提请董事会讨论解决。有的NGO 会规定一个额度,例如,在多大资金规模的范围可以由管委会决定,在多大额度以上必须由董事会讨论决定。 决策层与执行层的分离程度也不一样。通常,规模较大的非政府组织,其决策层与执行层,或者说董事层与管理层的人员是分离的,董事会成员不负责具体的日常事务,秘书长不担任董事,更不能担任董事长和负责财务监管职责的董事一职,如香港的李嘉诚基金会。但是,秘书长可以出席董事会议,向董事会报告、发言或提出建议,不过没有投票权。而在一些小的非政府组织,通常由于经费方面的考虑,不设秘书长一职,而是由不同的董事分工负责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
三 香港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启示
随着民间组织的逐步兴起与壮大,社会管理过程的管理方式将不再是统治,而转变成治理。④非政府组织作为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有效应对手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香港的非政府组织的经验表明,非政府组织功能的完善不仅有利于节约各种资源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并且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公民的素质不断的提高,面对日益高涨的房价、物价和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政府掌握太多的资源和权力反而成了一种负担,人们普遍的将矛头对准政府是很危险的,我们的政府不如进一步放宽对非政府组织的限制,创造有利于这一类组织发展的要素机制,完善关于这一类组织的法律法规,借用社会的力量来化解社会矛盾,要知道单靠政府的力量,是很难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的,而民间组织恰恰就起到了这种作用。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已经开始借鉴香港的非政府组织,由政府出资,购买非政府组织提供的老人安养服务。香港的经验表明,政府的政策导向及财政支持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为内地发展非政府组织、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非政府组织的成熟和完善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整个社会包括政府、各类组织和公民的通力合作。
总之,我认为公民可以通过非政府组织这种平台,有组织和理性地化解某些社会矛盾,从而避免个别激烈维权的发生或者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而香港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恰恰为我们全国的非政府组织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④ ,刘卫:《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