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雨再百47
发声“三要素状态"与嗓音的关系
刘爱平黄丹曹艺斌
摘要:在参与发声的器官正常情况下,嗓音的优劣与发声方法、发声状态有关。发声时,呼吸、共鸣、.声带这三要素的状态正确与否决定嗓音的优劣:正确的呼吸状态是其它二要素状态能否正确的前提.也是获得好嗓音的前提之
一:共鸣产生的“笔套效应”是好嗓音
程度地存在发声时的各种弊病,但问题的根源主要还是在呼吸方法、呼吸状态上。笔者年轻时.所有歌唱者曾经会有的发声毛病笔者都有过.改正这些毛病
的最初突破就是从常规教学所提倡采用
表现的需要。
3.声带状态
的重要特征:正常声带的正确的调节参
与配合才能使“笔套效应”的音质音色
纯净漂亮和音域扩展成为可能。
关键词:发声三要素状态嗓音发声状态共鸣笔套效应
嗓音是教师、播音、配音、话剧、影视、戏剧、歌唱、戏曲演员等嗓音工作者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嗓音的优劣似乎是先天生成,不能改变的。其实。在参与发声的器官(为简便,以下广义统称“发声器官”)正常的情况下。嗓音呈现的优劣是人们长期生活中所形成
的发声调节的机能状态在发声时的反
的、但在状态的表述上不准确的呼吸法的误区走出来开始的。可见呼吸状态的正确至关莺要.嗓音好的呈现离不开正确的呼吸状态,但对人的听觉起作用的特征声音效果,主要由共鸣与声带二要素状态决定。
2.共鸣状态
映,与发声方法、发声状态有关。是能够调节和转化的。
一、发声状态与嗓音
发声状态是发声时身体各部位发声器官的运动状况和内在感觉.而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声时的身体各部位发声器官的最佳协调的动态配合和内在感觉则简称为“科学发声状态”。没经过专门发声训练就能在说话或歌唱时发出有特质的好嗓音者,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长期养成习惯的发声状态(或包括先天会厌形态等)与我们追求的“科学发声状态”相似的缘故。反之.所谓嗓音不好者则是因为长期养成(包括审美和爱好导致)习惯的发声状态与我们追求的“科学发声状态”相距共远或完全背离所致。只要人的身心健康、发声器官正常.任何嗓音者通过“三要素状态”的训练.都能将发声状态调整到“科学发声状态”上来。变成好嗓音者。因此,科学的发声方法和状态是使嗓音能圆润、甜美、悦耳、宏亮、不易疲劳等的前提与保障。
二、“三要素状态”与嗓音
笔者将科学“发声状态”具体为科学发声“三要素状态”:三要素特指呼吸、共鸣、声带,状态表示发声时其各要素器官的状况与内在感觉.即“发声状态”的正确与否主要由“三要素状态”决定。科学发声的基础是呼吸,而音高、音质、音色、音量、音域和声音的穿透力主要取决于声带与共鸣的共同作用。“三要素状态”在科学发声中既各司其职、互为闪果.又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是人体高级神经支配下的全身
心整体运动。
1.呼暖状态
正确的呼吸状态是其它二要素状态能否正确的前提。正确的呼吸控制与气息支持伴随着发声始终.也是获得好嗓音的前提之一。虽然嗓音不好者都不同
共鸣产生的“笔套效应”是嗓音好的霞要特征。很多人小时候都有尝试吹响钢笔套或子弹壳的经历.即将笔套或子弹壳口朝上垂直放在下唇处.适当用力吹气就有可能将笔套或子弹壳吹得很响.发出一种有穿透力的尖锐、响亮的声音.笔者称其为“笔套效应”。但并非每个人都能随便吹出“笔套效应”。很多情况下发出的是一种无光泽、暗淡的弱声或杂哑音。只有当笔套或子弹壳的长度合适、角度位置与吹气力度的配合处于最佳状态时,才能产生“笔套效应”!这是调节好状态的共鸣作用。人的发声共鸣与此类似,好嗓音者的声音里就包含有这种高泛音脆亮的“笔套效应’i。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却不自觉的调节好共鸣腔,“吹”响了身体里的“笔套”(可调节的共鸣腔),产生了“笔套效应”。
“可调节的共鸣腔”的调节对好嗓音特征的“笔套效应”起决定作用。人的体形高矮、大小不同,共鸣腔也因人而异、大小不一。但这些差异的存在并没有影响好嗓音的存在.比如演唱莫扎特作品的侏儒歌唱家托马斯・瓜斯托夫,胸腔应该足较小的.却是个男低音。若按通常的说法低音或低声部应以胸腔共鸣为主.侏儒的胸腔怎么适合唱男低音呢?就是说.嗓音好的产生与共鸣腔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关系,起决定作用的是“可调节的共鸣腔”的调节。之所以存在所谓嗓音不好者.是因为他们没能凋节好自t2的“可调节的共鸣腔”.“吹”不出“笔套效应”。
着要产生“笔套效应”.应学会调节会厌与咽后壁的状态使之形成基音共鸣管【l】,产生基音共鸣的“笔套效应”。有些天生婴儿型【21的会厌本身卷曲f31近似半管状,更易形成基音共鸣管。也是大多数嗓音好者的解剖学特征。但是不具备婴儿型会厌的所渭嗓音不好者.却可以经过训练.调整会厌状态与咽后壁形成基音共鸣管,产生“笔套效应”,使其具有好嗓音的特征。
若要使有“笔套效应”的嗓音更柔和圆润丰满.需进一步调节“可调节的共鸣腔”,打开喉咙【4】,让低喉位使咽腔引长形成泛音共鸣管『11,对基音共鸣管的“笔套效应”产生泛音共鸣。使其好嗓音的音色温暖和变化更适宜艺术
正常声带的正确的调节配合才能使“笔套效应”的音质音色纯净漂亮和音域扩展成为可能。声带发出的基音是微弱的,经过人的共鸣腔体,增强了声音中的泛音成分。声音变大了,赋予我们交谈、喊叫、歌唱等强弱声音。这只是一般意义的共鸣作用.是每个人不需要学习,与生俱来、固有的。但使共鸣产生“笔套效应”却不是每个人靠先天就能做到的。当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调节“可凋爷的共鸣腔”(或具有先天优势
的会厌形态)与调节声带的运动相配
合,使共鸣达到较佳状态时.嗓音好的特征就凸现出来,产生了“笔套效应”。有人很轻松就能说出或唱出效果好的高音.就是由声带的张紧缩短、边缘变薄与调节“可调节的共鸣腔”相配合fl】的“笔套效应”所致。当发声器官的动态协调配合达到极致时.适宜于艺术表现的好嗓音便产生了。其先决条件必须是声带正常。正常声带对不同的人来说.长短、厚薄、宽窄不尽相同,发出的基音也不同,经过共鸣后的嗓音的高低、音色也会有所不同。声带的这些个体差异只对嗓音工作者的声部确定可能有影响。但声部的高低不同不能作为嗓音优劣的依据。就是说。正常声带没有“好”与“不好”的区别。当人的发声器官正常且发声状态没有问题时。其说话或歌唱时的声音应该是纯净的,给人一种清脆、滋润的感觉。尽管有的人声音较弱小,被认为嗓音不好.那是没产生“笔套效应”。
若声带不正常.比如.演员正患感冒或处在经期,或是过度疲劳、睡眠不好等都会不同程度地使声带处于充血、肿胀、张力下降状态,影响“笔套效应”的音域、音质、音色,发声也相对费力:若声带曾受到损伤或出现病变。那经过共鸣后的声音也就带有这种病变特征的音质音色。
由此可知.发声时“三要素状态”的正确与否决定嗓音的优劣.只要声带正常.就有嗓音变好的I可能。只有遵循和掌握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才能改善“三要素状态”,使嗓音变好。
参考文献:
fl】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1.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62.200。216.212.
『21杨和钧.艺术嗓音保健之友
[MI.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16.
『31王福增.声乐教学笔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70.
f4】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65.
作者:
刘爱平江西中医学院人文学院黄丹南昌市第三中学音乐
曹艺斌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
万方数据
发声"三要素状态"与嗓音的关系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刘爱平, 黄丹, 曹艺斌
刘爱平(江西中医学院人文学院), 黄丹(南昌市第三中学音乐), 曹艺斌(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大家
GREAT MASTER2010(2)1次
参考文献(4条)
1.田玉斌 谈美声歌唱艺术 19952.王福增 声乐教学笔记 19863.杨和钧 艺术嗓音保健之友 19854.林俊卿 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 1962
引证文献(1条)
1.刘爱平.张红英.曹艺斌 发声训练"三二一原则"及教学思考[期刊论文]-职教论坛 2010(2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j201002036.aspx
MASTER
雨再百47
发声“三要素状态"与嗓音的关系
刘爱平黄丹曹艺斌
摘要:在参与发声的器官正常情况下,嗓音的优劣与发声方法、发声状态有关。发声时,呼吸、共鸣、.声带这三要素的状态正确与否决定嗓音的优劣:正确的呼吸状态是其它二要素状态能否正确的前提.也是获得好嗓音的前提之
一:共鸣产生的“笔套效应”是好嗓音
程度地存在发声时的各种弊病,但问题的根源主要还是在呼吸方法、呼吸状态上。笔者年轻时.所有歌唱者曾经会有的发声毛病笔者都有过.改正这些毛病
的最初突破就是从常规教学所提倡采用
表现的需要。
3.声带状态
的重要特征:正常声带的正确的调节参
与配合才能使“笔套效应”的音质音色
纯净漂亮和音域扩展成为可能。
关键词:发声三要素状态嗓音发声状态共鸣笔套效应
嗓音是教师、播音、配音、话剧、影视、戏剧、歌唱、戏曲演员等嗓音工作者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嗓音的优劣似乎是先天生成,不能改变的。其实。在参与发声的器官(为简便,以下广义统称“发声器官”)正常的情况下。嗓音呈现的优劣是人们长期生活中所形成
的发声调节的机能状态在发声时的反
的、但在状态的表述上不准确的呼吸法的误区走出来开始的。可见呼吸状态的正确至关莺要.嗓音好的呈现离不开正确的呼吸状态,但对人的听觉起作用的特征声音效果,主要由共鸣与声带二要素状态决定。
2.共鸣状态
映,与发声方法、发声状态有关。是能够调节和转化的。
一、发声状态与嗓音
发声状态是发声时身体各部位发声器官的运动状况和内在感觉.而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声时的身体各部位发声器官的最佳协调的动态配合和内在感觉则简称为“科学发声状态”。没经过专门发声训练就能在说话或歌唱时发出有特质的好嗓音者,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长期养成习惯的发声状态(或包括先天会厌形态等)与我们追求的“科学发声状态”相似的缘故。反之.所谓嗓音不好者则是因为长期养成(包括审美和爱好导致)习惯的发声状态与我们追求的“科学发声状态”相距共远或完全背离所致。只要人的身心健康、发声器官正常.任何嗓音者通过“三要素状态”的训练.都能将发声状态调整到“科学发声状态”上来。变成好嗓音者。因此,科学的发声方法和状态是使嗓音能圆润、甜美、悦耳、宏亮、不易疲劳等的前提与保障。
二、“三要素状态”与嗓音
笔者将科学“发声状态”具体为科学发声“三要素状态”:三要素特指呼吸、共鸣、声带,状态表示发声时其各要素器官的状况与内在感觉.即“发声状态”的正确与否主要由“三要素状态”决定。科学发声的基础是呼吸,而音高、音质、音色、音量、音域和声音的穿透力主要取决于声带与共鸣的共同作用。“三要素状态”在科学发声中既各司其职、互为闪果.又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是人体高级神经支配下的全身
心整体运动。
1.呼暖状态
正确的呼吸状态是其它二要素状态能否正确的前提。正确的呼吸控制与气息支持伴随着发声始终.也是获得好嗓音的前提之一。虽然嗓音不好者都不同
共鸣产生的“笔套效应”是嗓音好的霞要特征。很多人小时候都有尝试吹响钢笔套或子弹壳的经历.即将笔套或子弹壳口朝上垂直放在下唇处.适当用力吹气就有可能将笔套或子弹壳吹得很响.发出一种有穿透力的尖锐、响亮的声音.笔者称其为“笔套效应”。但并非每个人都能随便吹出“笔套效应”。很多情况下发出的是一种无光泽、暗淡的弱声或杂哑音。只有当笔套或子弹壳的长度合适、角度位置与吹气力度的配合处于最佳状态时,才能产生“笔套效应”!这是调节好状态的共鸣作用。人的发声共鸣与此类似,好嗓音者的声音里就包含有这种高泛音脆亮的“笔套效应’i。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却不自觉的调节好共鸣腔,“吹”响了身体里的“笔套”(可调节的共鸣腔),产生了“笔套效应”。
“可调节的共鸣腔”的调节对好嗓音特征的“笔套效应”起决定作用。人的体形高矮、大小不同,共鸣腔也因人而异、大小不一。但这些差异的存在并没有影响好嗓音的存在.比如演唱莫扎特作品的侏儒歌唱家托马斯・瓜斯托夫,胸腔应该足较小的.却是个男低音。若按通常的说法低音或低声部应以胸腔共鸣为主.侏儒的胸腔怎么适合唱男低音呢?就是说.嗓音好的产生与共鸣腔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关系,起决定作用的是“可调节的共鸣腔”的调节。之所以存在所谓嗓音不好者.是因为他们没能凋节好自t2的“可调节的共鸣腔”.“吹”不出“笔套效应”。
着要产生“笔套效应”.应学会调节会厌与咽后壁的状态使之形成基音共鸣管【l】,产生基音共鸣的“笔套效应”。有些天生婴儿型【21的会厌本身卷曲f31近似半管状,更易形成基音共鸣管。也是大多数嗓音好者的解剖学特征。但是不具备婴儿型会厌的所渭嗓音不好者.却可以经过训练.调整会厌状态与咽后壁形成基音共鸣管,产生“笔套效应”,使其具有好嗓音的特征。
若要使有“笔套效应”的嗓音更柔和圆润丰满.需进一步调节“可调节的共鸣腔”,打开喉咙【4】,让低喉位使咽腔引长形成泛音共鸣管『11,对基音共鸣管的“笔套效应”产生泛音共鸣。使其好嗓音的音色温暖和变化更适宜艺术
正常声带的正确的调节配合才能使“笔套效应”的音质音色纯净漂亮和音域扩展成为可能。声带发出的基音是微弱的,经过人的共鸣腔体,增强了声音中的泛音成分。声音变大了,赋予我们交谈、喊叫、歌唱等强弱声音。这只是一般意义的共鸣作用.是每个人不需要学习,与生俱来、固有的。但使共鸣产生“笔套效应”却不是每个人靠先天就能做到的。当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调节“可凋爷的共鸣腔”(或具有先天优势
的会厌形态)与调节声带的运动相配
合,使共鸣达到较佳状态时.嗓音好的特征就凸现出来,产生了“笔套效应”。有人很轻松就能说出或唱出效果好的高音.就是由声带的张紧缩短、边缘变薄与调节“可调节的共鸣腔”相配合fl】的“笔套效应”所致。当发声器官的动态协调配合达到极致时.适宜于艺术表现的好嗓音便产生了。其先决条件必须是声带正常。正常声带对不同的人来说.长短、厚薄、宽窄不尽相同,发出的基音也不同,经过共鸣后的嗓音的高低、音色也会有所不同。声带的这些个体差异只对嗓音工作者的声部确定可能有影响。但声部的高低不同不能作为嗓音优劣的依据。就是说。正常声带没有“好”与“不好”的区别。当人的发声器官正常且发声状态没有问题时。其说话或歌唱时的声音应该是纯净的,给人一种清脆、滋润的感觉。尽管有的人声音较弱小,被认为嗓音不好.那是没产生“笔套效应”。
若声带不正常.比如.演员正患感冒或处在经期,或是过度疲劳、睡眠不好等都会不同程度地使声带处于充血、肿胀、张力下降状态,影响“笔套效应”的音域、音质、音色,发声也相对费力:若声带曾受到损伤或出现病变。那经过共鸣后的声音也就带有这种病变特征的音质音色。
由此可知.发声时“三要素状态”的正确与否决定嗓音的优劣.只要声带正常.就有嗓音变好的I可能。只有遵循和掌握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才能改善“三要素状态”,使嗓音变好。
参考文献:
fl】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1.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62.200。216.212.
『21杨和钧.艺术嗓音保健之友
[MI.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16.
『31王福增.声乐教学笔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70.
f4】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65.
作者:
刘爱平江西中医学院人文学院黄丹南昌市第三中学音乐
曹艺斌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
万方数据
发声"三要素状态"与嗓音的关系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刘爱平, 黄丹, 曹艺斌
刘爱平(江西中医学院人文学院), 黄丹(南昌市第三中学音乐), 曹艺斌(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大家
GREAT MASTER2010(2)1次
参考文献(4条)
1.田玉斌 谈美声歌唱艺术 19952.王福增 声乐教学笔记 19863.杨和钧 艺术嗓音保健之友 19854.林俊卿 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 1962
引证文献(1条)
1.刘爱平.张红英.曹艺斌 发声训练"三二一原则"及教学思考[期刊论文]-职教论坛 2010(2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j20100203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