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思考

提高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兴趣的几点看法

车河镇堂汉小学 黄道洪

我们都知道,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和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呢?在我参加我镇的《诵读经典诗文 提高双文素养》课题研究的三年研究实践中,小有心得,以共同参考。

一、以经典为本,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激发诵读之趣: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从未间断的经典是古代的先哲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他们用毕生所学为我们总结立人之经验,在思想道德方面给我们以启迪。“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在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反复背诵中学会从诚信、忠诚、虚心等方面学会做人,《游子吟》的反复诵读使我们学会报答,学会感恩。

古代诗文离我们较远,因此我和学生一起,在反复诵读中去体会其中的感情,从中学会立人,学会处事的精神!

小学阶段,经典诵读篇目佳作云集,内容博大精深,我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诵读目的,面中取点,选取语言表达规范、文化内涵丰富、思想内容健康的孩子读起来琅琅上口的、而又便于记忆的作品。例如:利用每天的晨诵时间,引导孩子采取“通读快感知——精读重反复——美读提技法——品读悟意蕴”的方式循序渐进,渐读渐悟,熟读成诵;指导孩子把握感情基调,学会抑扬顿挫,如抓重音,停顿等,指导孩子绘声绘色地读,读出韵味、读出美感、读出快乐,形成诵读温馨的“场”。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引领孩子渐

入情境:如《三字经》其乐融融地诵读可以接龙读、打节奏读,可以师生对读,男女生对接,同桌互读,分组轮流读等。诵声琅琅,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还孩子阅读自由,让孩子在轻松自如中储备古代文化常识的感性认识,把诵读课堂变成孩子如鱼得水的乐园,变成张扬个性的“百草园”,可以播放课件,配上一段古筝曲或琵琶乐,创设出经典的语言环境,孩子诵读兴趣会更浓。让孩子爱诵读、会诵读这是小学开展经典诵读的起码要求。

二、加强整合,拓展诵读途径

我们总是强调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知识要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要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要沟通”。因此,我在进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实践,还注重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有机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内容都是经过历史洗礼而流传下来的古人思想、文化的精华和语言的典范,其美育价值不言而喻,其中的古诗文更是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大多是朗朗上口的韵文,读起来抑扬顿挫,如果能把音乐与经典诗文结合起来,就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并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调动情感,创造出美的氛围。因此,将经典的内容插上音乐的翅膀,让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了经典文化的陶冶,也能受到音乐的感染。 经典诵读对孩子来说就相当于一种文言文的启蒙教育,弥补了当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不足,可以增强语言文化功底,积淀文学底蕴。经典诵读让孩子品读经典文化韵味,聆听先哲教诲,在诵读氛围里有利于建立小学生精神家园和打造书香校园,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读千年经典,做少年君子”。当孩子们把金色时光用在接受传统美

德熏陶上时,树立高雅的情趣和高远的志向,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人才知识结构的构建,从直接经验中得到的很少,而通过阅读得到的间接经验要占一半以上,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而经典科目的阅读尤为重要。

现代化信息社会的今天,阅读应成为人人必备的一种生活技能。谁的阅读能力强,谁就能把握最新的信息。因此,只有帮助学生从小学会阅读,学会有效地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够使他们在未来生活中成为学习的强者,社会发展的主人。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那么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对此,叶圣陶老先生有这么一段精辟的阐述: “在课内,阅读的是国文教本。那用意是让学生在阅读教本的当儿,培养阅读能力。凭了一份能力,应该再阅读其他的书以及经典科目、报纸、杂志等等。这才可以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叶先生的话,阐明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指出了课外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有助于巩固课内阅读的成果,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内阅读提供广阔的智力以及认知背景,从而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阅读教学新局面。

其实教育的成功与否,并不是在于培养多少科技人才,而是在于培养多少高科技人才,培养多少有良知之人。一个人连最起码的道德、良知都不具备,可想而知,即使他多有才,也只是给他人、给社会带来危害的人。社会的发展必

将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适应现代潮流的生育,使得独生子女问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优越的社会环境,舒适的家庭环境,使得这些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一种惰性、冷漠性、自我性以及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的畸形心态。

低年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低年级学生的向师性也使得言传身教的老师在注意自身修养外,还应在经典型著作中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所谓经典型著作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古代、现代、当代、外国等较为著名的、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名著。如何从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加强低年级学生的“修身正人”这是一名小学教师尤其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而这一环节在整个现代的低年级教学中又是非常薄弱的。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就刻不容缓、至关重要了。

其次,在现当代经典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德育研究,现代社会的中国自1840---1949年期间正处于动荡的时期,被帝国主义欺凌,被帝国主义压迫,被帝国主义掠夺。在与黑暗社会进行抗争中志士们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红色经典。在诵读这些经典中,心情是激动的,是澎湃的,血液是沸腾的。为低年级学生多加强这些经典的诵读,利于激发他们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也利于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更有利于促进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热情。如从红色经典中节选的《朱德的扁担》、《要好好学字》、《一个苹果》、《七根火柴》等等。在这些文章的诵读中体会人与人之间最淳朴的感情,明白今天能够坐在舒适的教室中读书的不易。在多次诵读中使他们领悟如何去感恩,如何去为他人付出,如何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1949年至今的文学经典也能给低年级学生带来灵魂的震撼。

最后,从以工业化、农业化为题材的文章中去感受当时人们建设四化的高涨

热情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然而这些却是我们当今的儿童所缺少的,用红色经典、建设四化的精神去融化他们那颗冰封已久的心,是非常迫切非常重要的。 中西文化的差异很大,主要表现为人们思想行为的差异。作为教师应该从中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文章供低年级学生诵读,在异域文化中寻找做人的意义。《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低年级学生应该从中学会独立生存,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照顾好自己。在《高老头》中要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要做金钱的奴隶,也不能将金钱视为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标。《老人与海》就是在努力与拼搏中使低年级学生遇到挫折永不言弃,体验收获的快乐。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遍遍的诵读,使小学生懂得生存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使低年级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十万个为什么》中,去了解大千世界的奇特与伟大,发掘出他们的探索精神。另外从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普希金诗歌、海涅诗歌等等的经典诵读中,去感受其中做人、处事、生存的精髓。

在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诵读是非常重要的。如何选择诵读所需要的文章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可读性、有益性、适应性是选择文章的重中之重。我们更应该引导低年级学生把所学所读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学会做人之道。人之所以要参加社会实践,就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个体,是不可以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低年级学生有他们的生活圈,有他们的思维方式,从小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决不能放松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分类)

描写春天的诗

春晓(唐)孟浩然

草(唐)白居易

咏柳 (唐)贺知章

春夜喜雨(唐)杜甫

村居(清) 高鼎

春日(宋)朱熹

描写夏天的古诗

小池 [宋]杨万里

描写秋天的古诗

山行(晚唐) 杜牧

秋思 (唐)张籍

望洞庭(唐)刘禹锡

赠刘景文(宋)苏轼

描写冬天的古诗

梅 花 (宋) 王安石

一去二三里 (北宋)理学家邵雍

[思乡诗]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静夜思 唐李白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山水诗)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画 王维

绝句(唐)杜 甫

望天门山 唐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题西林壁宋苏轼

游山西村(宋)陆游

(送别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 白

赠汪伦 (唐)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田园诗)

乡村四月(宋) 翁卷

其实父母的付出又何尝不需要回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这些古典诗词的诵读,从而使学生明白“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暖人心”。让低

年级学生懂得友情的重要,理解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应该彼此谦让。

提高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兴趣的几点看法

车河镇堂汉小学 黄道洪

我们都知道,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和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呢?在我参加我镇的《诵读经典诗文 提高双文素养》课题研究的三年研究实践中,小有心得,以共同参考。

一、以经典为本,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激发诵读之趣: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从未间断的经典是古代的先哲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他们用毕生所学为我们总结立人之经验,在思想道德方面给我们以启迪。“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在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反复背诵中学会从诚信、忠诚、虚心等方面学会做人,《游子吟》的反复诵读使我们学会报答,学会感恩。

古代诗文离我们较远,因此我和学生一起,在反复诵读中去体会其中的感情,从中学会立人,学会处事的精神!

小学阶段,经典诵读篇目佳作云集,内容博大精深,我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诵读目的,面中取点,选取语言表达规范、文化内涵丰富、思想内容健康的孩子读起来琅琅上口的、而又便于记忆的作品。例如:利用每天的晨诵时间,引导孩子采取“通读快感知——精读重反复——美读提技法——品读悟意蕴”的方式循序渐进,渐读渐悟,熟读成诵;指导孩子把握感情基调,学会抑扬顿挫,如抓重音,停顿等,指导孩子绘声绘色地读,读出韵味、读出美感、读出快乐,形成诵读温馨的“场”。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引领孩子渐

入情境:如《三字经》其乐融融地诵读可以接龙读、打节奏读,可以师生对读,男女生对接,同桌互读,分组轮流读等。诵声琅琅,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还孩子阅读自由,让孩子在轻松自如中储备古代文化常识的感性认识,把诵读课堂变成孩子如鱼得水的乐园,变成张扬个性的“百草园”,可以播放课件,配上一段古筝曲或琵琶乐,创设出经典的语言环境,孩子诵读兴趣会更浓。让孩子爱诵读、会诵读这是小学开展经典诵读的起码要求。

二、加强整合,拓展诵读途径

我们总是强调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知识要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要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要沟通”。因此,我在进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实践,还注重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有机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内容都是经过历史洗礼而流传下来的古人思想、文化的精华和语言的典范,其美育价值不言而喻,其中的古诗文更是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大多是朗朗上口的韵文,读起来抑扬顿挫,如果能把音乐与经典诗文结合起来,就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并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调动情感,创造出美的氛围。因此,将经典的内容插上音乐的翅膀,让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了经典文化的陶冶,也能受到音乐的感染。 经典诵读对孩子来说就相当于一种文言文的启蒙教育,弥补了当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不足,可以增强语言文化功底,积淀文学底蕴。经典诵读让孩子品读经典文化韵味,聆听先哲教诲,在诵读氛围里有利于建立小学生精神家园和打造书香校园,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读千年经典,做少年君子”。当孩子们把金色时光用在接受传统美

德熏陶上时,树立高雅的情趣和高远的志向,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人才知识结构的构建,从直接经验中得到的很少,而通过阅读得到的间接经验要占一半以上,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而经典科目的阅读尤为重要。

现代化信息社会的今天,阅读应成为人人必备的一种生活技能。谁的阅读能力强,谁就能把握最新的信息。因此,只有帮助学生从小学会阅读,学会有效地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够使他们在未来生活中成为学习的强者,社会发展的主人。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那么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对此,叶圣陶老先生有这么一段精辟的阐述: “在课内,阅读的是国文教本。那用意是让学生在阅读教本的当儿,培养阅读能力。凭了一份能力,应该再阅读其他的书以及经典科目、报纸、杂志等等。这才可以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叶先生的话,阐明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指出了课外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有助于巩固课内阅读的成果,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内阅读提供广阔的智力以及认知背景,从而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阅读教学新局面。

其实教育的成功与否,并不是在于培养多少科技人才,而是在于培养多少高科技人才,培养多少有良知之人。一个人连最起码的道德、良知都不具备,可想而知,即使他多有才,也只是给他人、给社会带来危害的人。社会的发展必

将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适应现代潮流的生育,使得独生子女问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优越的社会环境,舒适的家庭环境,使得这些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一种惰性、冷漠性、自我性以及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的畸形心态。

低年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低年级学生的向师性也使得言传身教的老师在注意自身修养外,还应在经典型著作中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所谓经典型著作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古代、现代、当代、外国等较为著名的、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名著。如何从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加强低年级学生的“修身正人”这是一名小学教师尤其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而这一环节在整个现代的低年级教学中又是非常薄弱的。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就刻不容缓、至关重要了。

其次,在现当代经典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德育研究,现代社会的中国自1840---1949年期间正处于动荡的时期,被帝国主义欺凌,被帝国主义压迫,被帝国主义掠夺。在与黑暗社会进行抗争中志士们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红色经典。在诵读这些经典中,心情是激动的,是澎湃的,血液是沸腾的。为低年级学生多加强这些经典的诵读,利于激发他们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也利于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更有利于促进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热情。如从红色经典中节选的《朱德的扁担》、《要好好学字》、《一个苹果》、《七根火柴》等等。在这些文章的诵读中体会人与人之间最淳朴的感情,明白今天能够坐在舒适的教室中读书的不易。在多次诵读中使他们领悟如何去感恩,如何去为他人付出,如何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1949年至今的文学经典也能给低年级学生带来灵魂的震撼。

最后,从以工业化、农业化为题材的文章中去感受当时人们建设四化的高涨

热情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然而这些却是我们当今的儿童所缺少的,用红色经典、建设四化的精神去融化他们那颗冰封已久的心,是非常迫切非常重要的。 中西文化的差异很大,主要表现为人们思想行为的差异。作为教师应该从中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文章供低年级学生诵读,在异域文化中寻找做人的意义。《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低年级学生应该从中学会独立生存,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照顾好自己。在《高老头》中要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要做金钱的奴隶,也不能将金钱视为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标。《老人与海》就是在努力与拼搏中使低年级学生遇到挫折永不言弃,体验收获的快乐。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遍遍的诵读,使小学生懂得生存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使低年级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十万个为什么》中,去了解大千世界的奇特与伟大,发掘出他们的探索精神。另外从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普希金诗歌、海涅诗歌等等的经典诵读中,去感受其中做人、处事、生存的精髓。

在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诵读是非常重要的。如何选择诵读所需要的文章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可读性、有益性、适应性是选择文章的重中之重。我们更应该引导低年级学生把所学所读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学会做人之道。人之所以要参加社会实践,就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个体,是不可以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低年级学生有他们的生活圈,有他们的思维方式,从小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决不能放松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分类)

描写春天的诗

春晓(唐)孟浩然

草(唐)白居易

咏柳 (唐)贺知章

春夜喜雨(唐)杜甫

村居(清) 高鼎

春日(宋)朱熹

描写夏天的古诗

小池 [宋]杨万里

描写秋天的古诗

山行(晚唐) 杜牧

秋思 (唐)张籍

望洞庭(唐)刘禹锡

赠刘景文(宋)苏轼

描写冬天的古诗

梅 花 (宋) 王安石

一去二三里 (北宋)理学家邵雍

[思乡诗]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静夜思 唐李白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山水诗)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画 王维

绝句(唐)杜 甫

望天门山 唐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题西林壁宋苏轼

游山西村(宋)陆游

(送别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 白

赠汪伦 (唐)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田园诗)

乡村四月(宋) 翁卷

其实父母的付出又何尝不需要回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这些古典诗词的诵读,从而使学生明白“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暖人心”。让低

年级学生懂得友情的重要,理解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应该彼此谦让。


相关文章

  • 诵读经典光亮人生
  • [摘 要]自赵朴初.冰心等九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以来,经典诵读活动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响应和推广,但由于近现代教育观念的片面性及其影响,仍有一些人还不太理解诵读经典的深刻意义及其 ...查看


  • 传承国学经典_营造书香校园
  • "畅游国学经典殿堂,感受泱泱中华魅力".为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构建书香校园,营造继承传统.弘扬国学的浓厚学习氛围,把"国学"教育与学校德育.礼仪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仁.义.礼.智.孝. ...查看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定稿)
  • 高 等 教 育 自 学 考 试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 作者姓名: 马 艳 霞 专 业: 汉 语 言 文 学 主考学校:_ 兰 州 大 学_____ 准考证号: [1**********]4 指导教师姓 ...查看


  • 浅谈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策略
  • 嘉禾县行廊镇中心学校 罗祝军 国学学习,最经典的方法,莫过于多读与多背.在小学生最佳记忆时期,熟读.背诵最具有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作品,随着他们的成长,不断在生活中自我体悟.内化,形成自身独特情感体验.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年纪大了之后,孩提时 ...查看


  • 小学阶段中华经典诵读教育价值研究
  • 青少年中华经典诵读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几年来的教育改革,让更多的人开始深层次的对教育进行了思考.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缺乏文化的熏陶与人格的培养,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是国民素质下降心胸不广.涵养不深,是一代少年儿童成了挣分的机器.家 ...查看


  • 新主题语文三年级四单元教学设计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童年像一条弯弯的河 本组概述 本组围绕"童年像一条弯弯的河"这一主题,安排了25篇文章,其中课文4篇,<新语文主题读写>文章8篇,<经典诵读>文章13篇,它们有的是诗 ...查看


  • 如何推进传统文化进课堂
  • 如何推进传统文化进课堂 这些年来我们很多的学校升格,专科学校升成学院,学院升成大学,所以很多大学随着规模扩大的过程中,系就消失了,都变成了学院,据说我们大学里面有的校长在总结大学改革发展的显著成绩的时候,我们学校全部变成了学院,没" ...查看


  •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初探]开题报告
  •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初探>开题报告 平邑县仲里中学课题组 我校申报的课题<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初探>,获得了临沂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这里,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查看


  •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