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通信信号基本知识

信号机维护技术标准

通 则

1、信号机(含信号表示器,下同)的设置位置和显示方向,应使接近的列或车列容易辨认信号显示,并不致被误认为邻线的信号机。信号机的显示,均应使其达到最远。曲线上的信号机,应使接近的列车尽量不间断地看到显示(因地形地物限制的除外)。

2、各种信号机及表示器,在列车规定分级制动距离小于800m 时的显示距离: a) 进站、通过、遮断信号机,不得小于1000m 。

b) 高柱出站、高柱进路信号机不得小于800m 。

c) 预告、驼峰、驼峰辅助信号机,不得小于400m

d) 调车、矮柱出站、矮型进路、复示信号机,容许、引导信号及各种表示器,不得小于200m 。

在地形、地物影响视线的地方,进站、通过、预告、遮断信号机的显示距离,在最坏条件下,不得小于200m 。

色灯信号机

1、 信号机的安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水泥信号机柱不得有裂通圆周的裂纹,裂纹超过半周的应采取加固措施;纵向裂纹,钢筋不得外露;机柱顶端须封闭不进雨雪。

b) 水泥信号机柱的埋设深度为柱长的20%,但不得大于2m 。卡盘的埋深依照设计。机柱培土直径距机柱外缘不小于800mm ,并夯实。

c) 设在路堤边坡的信号机,如有影响信号机稳固的因素时,应以砌石或围桩加固。当用片石、水泥砂浆砌围时,砌围边缘距信号机柱边缘不小于800mm 。

d) 信号机梯子中心线与机柱中心线应一致,梯子无过甚弯曲,支架应水平安装。

2、同一机柱上的色灯信号机构,其安装位置应保证各灯显示方向一致;两个同色灯光的颜色应一致。

3、信号机构的灯室之间不应窜光,并不应因外光反射而造成错误显示。

4、信号机构的光源应正确调整在透镜组的焦点

5、XSZ —135型组合式信号机构的主光轴应与瞄准镜插孔的主光轴平行,其灯泡的发光点应调整到信号机构的焦点位置上。

6、机构门应密封良好,且开启灵活。

7、机构的各种透镜、偏散镜不得有裂纹和影响显示的剥落。

8、色灯信号机灯泡的端子电压为额定值的85%~95%(调车信号为75%~95%,容许信号为65%~85%)。

9、双丝灯泡的自动转换装置,当主丝断丝后,应能自动转至副丝,有断丝报警功能的,应报警。

信号灯泡

1、信号灯泡符合下列要求时方准使用: (a) 检验灯丝达到标准。 (b) 在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条件下,主灯丝经过2h ,副灯丝经过1h 的点灯试验良好。

2、发现色灯信号机灯泡有下列任一情况时不准使用: (a) 主、副灯丝同时点亮,或其中一根灯丝断丝。 (b) 灯泡漏气、冒白烟、内部变黑。 (c) 灯口歪斜、活动或焊口假焊。

信号点灯及灯丝转换装置

1、 XDZ 型多功能信号点灯装置应符合如下要求:

1) 主灯丝断丝时,应能自动转换到副灯丝,转换时间小于0.1s 。

2) 主灯丝或副灯丝断丝时,都应有断丝报警。

3) 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可靠工作: (1) 环境温度:—25°C~65°C 。 (2) 相对湿度:90%(25°C )。

转辙机与锁闭设备维护技术标准

通 则

1、联锁道岔转换设备的安装应与道岔成方正,符合下列要求:

a)道岔转换设备应与单开道岔直股基本轨或直股延长线、与双开对称道岔股道中分线相平行,各种类型转辙机及转换锁闭器外壳纵侧面的两端与基本轨或中分线垂直距离的偏差,不大于10mm (外锁闭道岔,不大于5mm )。

b)各种类型的道岔杆件均应与单开道岔直股基本轨或直股延长线、与双开对称道岔股道中分线相垂直,各杆件的两端与基本轨或中分线的垂直偏差:普通道岔的密贴调整杆、表示杆、尖端杆应不大于20mm ;分动外锁闭道岔中的各牵引点弯头连接杆、外锁闭装置的锁闭杆应不大于10mm 。

c)各种道岔拉杆及外锁闭装置的锁闭杆,其水平方向的两端高低偏差应不大于5mm (以两基本轨工作面为基准)

2、密贴调整杆、各种动作拉杆及表示连接杆的螺纹牙形均应符合标准,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密贴调整杆的螺母应有防松措施。

3、严禁采用锻接和焊接工艺接长各种道岔杆件和安装角钢等。带有弯度的杆件,其弯角不大于30°,弯高不大于100mm 。

4、转换设备中的各种传动拉杆、表示连接杆及导管等的螺纹部分的内、外调整余量应不少于10mm 。表示杆的销孔旷量应不大于0.5mm ;其余部位的销孔旷量应不大于1mm 。

5、密贴调整杆动作时,其空动距离应在5mm 以上

6、穿越轨底的各种物件,距轨底的净距离应大于10mm 。

7、装有电动、电液或电空转辙机的单机牵引普通道岔,在工务第一连接杆外以及设有外锁闭装置的尖轨、心轨第一锁闭杆处的尖轨与基本轨间、心轨与翼轨间有4mm 及其以上间隙时,道岔不能锁闭和信号不能开放。

8、具有两个及其以上牵引点的分动外锁闭道岔,其尖轨竖切部分任意两牵引点间,尖轨与基本轨间有10mm 及其以上间隙时,道岔表示电路不得接通。

9、附有绝缘的密贴调整杆、尖端杆、角形铁、角钢、分动道岔中的锁闭杆和带绝缘的销孔等,绝缘装设完整、性能良好。

10、道岔表示电路中应采用反向电压不小于500V ,正向电流不小于300mA 的整流元件;三相交流转辙机表示电路中应采用反向电压不小于500V ,正向电流不小于1A 的整流元件。

11、各种类型的转辙机、转换锁闭器或道岔表示及密贴检查装置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a)能可靠地转换道岔。在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后,将道岔锁闭在规定位置,并给出道岔位置的表示。

b)正常转换道岔时,挤切销或保持联结装置应保证不发生挤切或挤脱。当道岔被挤时,同一组道岔上的转辙机或转换锁闭器、密贴检查装置的表示接点必须断开。

c)安全接点应接触良好。在插入手摇把或钥匙时,安全接点应可靠断开,非经人工恢复不得接通电路。

d)齿轮装置的各齿轮啮合良好,传动不磨卡,无过大噪声。

e)各种类型的电液转辙机的油路系统不得出现渗漏和堵塞现象。

f)整机密封性能良好,能有效防水、防尘。手摇把孔和钥匙孔处不漏水,不进尘士,机内无积水、无粉尘及杂物。各种零部件无锈蚀。

g)机内配线的接线片和接线端子的螺母无松脱、虚接和滑扣现象。配线的绝缘层无损伤。

12、凡用于正线道岔第一牵引点的转辙机,动作杆和表示杆必须具备锁闭功能。

13、道岔为60kg/m及其以上钢轨时,其轨辙设备安装装置应采用125mm ³80mm ³12mm 角钢。

ZD6系列电动转辙机

1、电动转辙机的主要技术特性应符合表3.2.1的要求。

2、减速器的输入轴及输出轴在减速器中的轴向窜动量应不大于1.5mm ,动作灵活,通电转动时无噪声。

3、摩擦连接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a)道岔在正常转动时,摩擦连接器不空转;道岔转换终了时,电动机应稍有空转;道岔尖轨因故不能转换到位时,摩擦连接器应空转。

b)摩擦连接弹簧调在规定摩擦电流条件下,相邻弹簧圈最小间隙不小于

1.5mm ;弹簧不得与夹板接触。

c)摩擦带与内齿轮伸出部分,应经常保持清洁,不得锈蚀或沾油。

4、自动开闭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a)绝缘座安装牢固、完整、无裂纹;动接点不松动,静接点须长短一致,相互对称,接点片不弯曲,不扭斜,辅助片作用良好。

b)动接点在静接点片内的接触深度不小于4mm ,用手扳动动接点,其摆动量不大于3.5mm ;动接点与静接点座间隙不小于3mm ;接点接触压力不小于4.0N ;速动爪落下前,动接点在静接点内有窜动时,应保证接点接触深度不少于2mm 。

c)速动爪与速动片的间隙在解锁时不小于0.2mm ,锁闭时为1~3mm,如图3.2.4所示。

d)速动片的轴向窜动,应保证速动爪滚轮与滑面的接触不少于2mm ;转辙机在转动中速动片不得提前转动。

e)速动爪的滚轮在传动中应在速动片上滚动,落下后不得与起动片缺口底部相碰。

f)在动作杆、表示杆正常伸出或拉入过程中,拉簧的弹力适当,作用良好,保证动接点迅速转接,并带动检查柱上升和下落。

5、动作杆应符合下列要求:

a)动作杆与齿条块的轴向移位置和圆周方向的转动量均不大于0.5mm 。 b)齿条内各部件和联结部分须油润,各孔内不得有铁屑及杂物:挤切销固定在齿条块圆孔内的台上,不得顶住或压住动作杆。

c)锁闭齿轮圆弧与动作齿条削尖齿圆弧应吻合,无明显磨耗,接触面不小于50%,在动作齿条处于锁闭状态下,两圆弧面应保持同圆心。

6、表示杆内检查块的上平面应低于表示杆的上平面0.2~0.8mm;检查柱落下检查块缺口内两侧间隙为1.5mm ±0.5mm (ZD6—J 型机应不大于7mm )。

7、移位接触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a)当主销折断时,接点应可靠断开,切断道岔表示。

b)顶杆与触头间隙为1.5mm 时,接点不应断开;用2.5mm 垫片试验或用备用销带动道岔(或推拉动作杆)试验时,接点应断开,非经人工恢复不得接通电路。其所加外力不得引起接点簧片变形。

8、直流电动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动机的线圈无混线,无断线,转子与磁极间不磨卡,转子的轴向游程不大于0.5mm 。

b)换向器表面光滑、干净,换向片间的绝缘物不得高出换向器的弧面。 c)炭刷于刷握盒内上下不卡阻,四周无过量旷动,弹簧压力适当,炭刷与换向器呈同心弧面接触,接触面积不少于炭刷面的3/4,工作时应无过大火花,炭刷长度不小于炭刷全长的3/5。

9、直流电动机的电气参数应符合表3.2.9的要求。

表3.2.9

10、 转辙机内所使用的挤切销和连接销应符合表3.2.10的要求。

a)ZD6—A 型、D 型、F 型

转辙机单机使用时,摩擦电流为2.3~2.9A。

b)ZD6—E 型和ZD6—J 型转辙机双机配套使用时,单机摩擦电流为2.0~2.5A。

轨道电路维护技术标准

通 则

1、当轨道电路在规定范围内发送电压值最低、钢轨阻抗值最大、道喳电阻值最小、轨道电路为极限长度和空闲的条件下,受电端的接收设备应可靠工作。

2、当轨道电路在规定范围内发送电压值最高、钢轨阻抗值最小、道碴电阻值最大的条件下,用标准分路电阻线在轨道电路的任意处可靠分路(不含死区段),受电端的接收设备应可靠地停止工作。

3、当轨道电路调整状态或分路状态在各自最不利条件时,轨道电路设备应能长期工作而不过载。

4、各种制式的轨道电路,在规定的技术能力范围内均应实现一次调整。

5、当发送电压、道碴电阻为最小值,钢轨阻抗为最大值时,机车进入轨道电路入口端接收最小信号电流至出口端接收最大信号电流时,应保证机车信号可靠工作。

6、适用于电力牵引区段的轨道电路,应能防护连续或断续的不平衡牵引电流的干扰。当不平衡电流在规定值以下时,应保证调整状态时轨道断电器可靠吸起,分路状态时轨道断电器可靠落下。

7、开路式轨道电路,在发送电压最高、道碴电阻最小的条件下,轨道电路空闲时,轨道继电器应可靠落下;用标准分路电阻线在轨面上短路时,轨道继电器应可靠吸起。

开路式轨道电路不宜单独使用,若使用时,应满足安全需要。

8、轨道电路钢轨绝缘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道岔区段,设于警冲标内方的钢轨绝缘,除双动道岔渡线上的绝缘外,其安装位置距警冲标不得小于3.5m 。当不得已必须装于警冲标内方小于3.5m 处时。应接侵入限界考虑。

b) 轨道电路的两钢轨绝缘应设在同一坐标处,当不能设在同一坐标时,其错开的距离(死区段)应不大于2.5m 。对旧结构道岔,道岔内的死区段不大于5m 。

c) 两相邻死区段间的间隔,或与死区段相邻的轨道电路的间隔,一般不小于18m ;当死区段的长度小于2.1m 时,其与相邻死区段间的间隔或与相邻轨道电路的间隔允许15~18m。

d) 设于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应与信号机坐标相同,当不可能设在同一坐 标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进站、接车进路信号机和自动闭塞区间并置的通过信号机处,钢轨绝缘可设在信号机前方1m 或后方1m 的范围内;

2) 出站(包括出站兼调车)或发车进路信号机、自动闭塞区间单置的通过信号机处,钢轨绝缘可设在信号机前方1m 或后方6.5m 的范围内;

3) 调车信号机处,钢轨绝缘可设在信号机前方或后方各1m 的范围内,当该信号机设在到发线时,按本款第2)项规定处理。

e) 集中联锁车站的牵出线、机待线、出库线、专用线或其他用途的尽头线入口处的调车信号机前方,应设轨道电路,其长度不得小于25m 。

f) 在非自动闭塞区段的集中联锁车站,进站预告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宜安装在预告信号机前方100m 处。

g) 异型钢轨接头处,不得安装钢轨绝缘。

h) 在平交道口处的钢轨绝缘,应安装在公路路面两侧外不小于2m 处。

9、轨道电路内的各种绝缘装置,均须保持绝缘良好。邻接轨道电路间钢轨绝缘破损时,轨道接收设备应不受邻接轨道电路电流影响而误动或有符合设计要求的防护措施。

10、钢轨绝缘应做到钢轨、槽形绝缘、鱼尾板相吻合,轨端绝缘安装应与钢轨接头保持平直。采用高强度钢轨绝缘(即使用高强度螺栓、螺母、铁平垫圈和高强度绝缘垫圈)时,每根螺栓紧固后的扭矩:43kg/m、50kg/m、钢轨应不小于700N ²m ;60kg/m及其以上钢轨应不小于900N ²m 。

11、装有钢轨绝缘处的轨缝应保持在6~10mm,两钢轨头部应在同一平面,高低相差不大于2mm ;在钢轨绝缘处的轨枕应保持坚固,道床捣固良好。

12、在轨道电路区段内的道床,应保持清洁及排水良好。道碴面与钢轨底面的距离应保持在30mm 以

13、道岔区段的轨道电路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轨道电路的道岔跳线应采用双跳线。

b) 与到发线相衔接的道岔轨道电路的分支末端,应设接收端。

c) 所有列车进路上的道岔区段,其分支长度超过65m 时(自并联起点道岔的叉心算起),在该分支末端应设接收端。

d) 个别分支长度小于65m 、分路不良、危及行车安全的分支线末端,亦应增设接收端。

e) 一送多受轨道电路,同一道岔区段最多不应超过3个接收端

14、轨道电路的钢轨接续线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塞钉式接续线须采用ф5mm 镀锌铁线2根,铁线应无影响强度的伤痕,焊接牢固;塞钉式接续线的塞钉打入深度最少与轨腰平,露出不超过5mm ,塞钉与塞钉孔要全面紧密接触,并涂漆封闭;保持线条密贴鱼尾板,达到平、紧、直。

2b) 焊接式接续线须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 (非电气化区段)的多股镀锌钢绞线;

焊接线焊在钢轨两端,两焊点中心距离应在70~150mm范围内,焊接接头的上端端头应低于新钢轨轨面11mm ,与鱼尾板固定螺母竖向中心线的间距不得小于10mm ;焊接接头外观应光滑饱满,焊接牢固,焊位正确,导线无损伤,无漏焊、假焊、焊接线焊后须涂防锈涂料;焊接线应油润无锈,断根不得超过1/5。

15、轨道电路的道岔跳线和钢轨引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道岔跳线须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mm 2(非电气化区段)的多股镀锌钢绞线。道岔跳线应按规定位置安装,跳线敷设应平直。

b) 钢轨引接线塞钉孔距鱼尾板边缘应为100mm 左右,引接线与变压器箱、电缆盒连接时,应将螺母拧紧,不得有松动现象。绝缘片、绝缘管应完整无破损,保证绝缘良好。引接线的裸线部分不得与箱、盒金属体接触。

c) 跳线和引接线的长度、规格适当,焊接牢固;应平直地固定在枕木或其他专用的设备上,不得埋于土或石碴中,并须涂油防蚀,断根不得超过1/5。

d) 跳线和引接线处不得有防爬器和轨距杆等物。穿越钢轨处,距轨底不应小于30mm ,不得与可能造成短路的金属件接触。

信号机维护技术标准

通 则

1、信号机(含信号表示器,下同)的设置位置和显示方向,应使接近的列或车列容易辨认信号显示,并不致被误认为邻线的信号机。信号机的显示,均应使其达到最远。曲线上的信号机,应使接近的列车尽量不间断地看到显示(因地形地物限制的除外)。

2、各种信号机及表示器,在列车规定分级制动距离小于800m 时的显示距离: a) 进站、通过、遮断信号机,不得小于1000m 。

b) 高柱出站、高柱进路信号机不得小于800m 。

c) 预告、驼峰、驼峰辅助信号机,不得小于400m

d) 调车、矮柱出站、矮型进路、复示信号机,容许、引导信号及各种表示器,不得小于200m 。

在地形、地物影响视线的地方,进站、通过、预告、遮断信号机的显示距离,在最坏条件下,不得小于200m 。

色灯信号机

1、 信号机的安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水泥信号机柱不得有裂通圆周的裂纹,裂纹超过半周的应采取加固措施;纵向裂纹,钢筋不得外露;机柱顶端须封闭不进雨雪。

b) 水泥信号机柱的埋设深度为柱长的20%,但不得大于2m 。卡盘的埋深依照设计。机柱培土直径距机柱外缘不小于800mm ,并夯实。

c) 设在路堤边坡的信号机,如有影响信号机稳固的因素时,应以砌石或围桩加固。当用片石、水泥砂浆砌围时,砌围边缘距信号机柱边缘不小于800mm 。

d) 信号机梯子中心线与机柱中心线应一致,梯子无过甚弯曲,支架应水平安装。

2、同一机柱上的色灯信号机构,其安装位置应保证各灯显示方向一致;两个同色灯光的颜色应一致。

3、信号机构的灯室之间不应窜光,并不应因外光反射而造成错误显示。

4、信号机构的光源应正确调整在透镜组的焦点

5、XSZ —135型组合式信号机构的主光轴应与瞄准镜插孔的主光轴平行,其灯泡的发光点应调整到信号机构的焦点位置上。

6、机构门应密封良好,且开启灵活。

7、机构的各种透镜、偏散镜不得有裂纹和影响显示的剥落。

8、色灯信号机灯泡的端子电压为额定值的85%~95%(调车信号为75%~95%,容许信号为65%~85%)。

9、双丝灯泡的自动转换装置,当主丝断丝后,应能自动转至副丝,有断丝报警功能的,应报警。

信号灯泡

1、信号灯泡符合下列要求时方准使用: (a) 检验灯丝达到标准。 (b) 在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条件下,主灯丝经过2h ,副灯丝经过1h 的点灯试验良好。

2、发现色灯信号机灯泡有下列任一情况时不准使用: (a) 主、副灯丝同时点亮,或其中一根灯丝断丝。 (b) 灯泡漏气、冒白烟、内部变黑。 (c) 灯口歪斜、活动或焊口假焊。

信号点灯及灯丝转换装置

1、 XDZ 型多功能信号点灯装置应符合如下要求:

1) 主灯丝断丝时,应能自动转换到副灯丝,转换时间小于0.1s 。

2) 主灯丝或副灯丝断丝时,都应有断丝报警。

3) 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可靠工作: (1) 环境温度:—25°C~65°C 。 (2) 相对湿度:90%(25°C )。

转辙机与锁闭设备维护技术标准

通 则

1、联锁道岔转换设备的安装应与道岔成方正,符合下列要求:

a)道岔转换设备应与单开道岔直股基本轨或直股延长线、与双开对称道岔股道中分线相平行,各种类型转辙机及转换锁闭器外壳纵侧面的两端与基本轨或中分线垂直距离的偏差,不大于10mm (外锁闭道岔,不大于5mm )。

b)各种类型的道岔杆件均应与单开道岔直股基本轨或直股延长线、与双开对称道岔股道中分线相垂直,各杆件的两端与基本轨或中分线的垂直偏差:普通道岔的密贴调整杆、表示杆、尖端杆应不大于20mm ;分动外锁闭道岔中的各牵引点弯头连接杆、外锁闭装置的锁闭杆应不大于10mm 。

c)各种道岔拉杆及外锁闭装置的锁闭杆,其水平方向的两端高低偏差应不大于5mm (以两基本轨工作面为基准)

2、密贴调整杆、各种动作拉杆及表示连接杆的螺纹牙形均应符合标准,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密贴调整杆的螺母应有防松措施。

3、严禁采用锻接和焊接工艺接长各种道岔杆件和安装角钢等。带有弯度的杆件,其弯角不大于30°,弯高不大于100mm 。

4、转换设备中的各种传动拉杆、表示连接杆及导管等的螺纹部分的内、外调整余量应不少于10mm 。表示杆的销孔旷量应不大于0.5mm ;其余部位的销孔旷量应不大于1mm 。

5、密贴调整杆动作时,其空动距离应在5mm 以上

6、穿越轨底的各种物件,距轨底的净距离应大于10mm 。

7、装有电动、电液或电空转辙机的单机牵引普通道岔,在工务第一连接杆外以及设有外锁闭装置的尖轨、心轨第一锁闭杆处的尖轨与基本轨间、心轨与翼轨间有4mm 及其以上间隙时,道岔不能锁闭和信号不能开放。

8、具有两个及其以上牵引点的分动外锁闭道岔,其尖轨竖切部分任意两牵引点间,尖轨与基本轨间有10mm 及其以上间隙时,道岔表示电路不得接通。

9、附有绝缘的密贴调整杆、尖端杆、角形铁、角钢、分动道岔中的锁闭杆和带绝缘的销孔等,绝缘装设完整、性能良好。

10、道岔表示电路中应采用反向电压不小于500V ,正向电流不小于300mA 的整流元件;三相交流转辙机表示电路中应采用反向电压不小于500V ,正向电流不小于1A 的整流元件。

11、各种类型的转辙机、转换锁闭器或道岔表示及密贴检查装置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a)能可靠地转换道岔。在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后,将道岔锁闭在规定位置,并给出道岔位置的表示。

b)正常转换道岔时,挤切销或保持联结装置应保证不发生挤切或挤脱。当道岔被挤时,同一组道岔上的转辙机或转换锁闭器、密贴检查装置的表示接点必须断开。

c)安全接点应接触良好。在插入手摇把或钥匙时,安全接点应可靠断开,非经人工恢复不得接通电路。

d)齿轮装置的各齿轮啮合良好,传动不磨卡,无过大噪声。

e)各种类型的电液转辙机的油路系统不得出现渗漏和堵塞现象。

f)整机密封性能良好,能有效防水、防尘。手摇把孔和钥匙孔处不漏水,不进尘士,机内无积水、无粉尘及杂物。各种零部件无锈蚀。

g)机内配线的接线片和接线端子的螺母无松脱、虚接和滑扣现象。配线的绝缘层无损伤。

12、凡用于正线道岔第一牵引点的转辙机,动作杆和表示杆必须具备锁闭功能。

13、道岔为60kg/m及其以上钢轨时,其轨辙设备安装装置应采用125mm ³80mm ³12mm 角钢。

ZD6系列电动转辙机

1、电动转辙机的主要技术特性应符合表3.2.1的要求。

2、减速器的输入轴及输出轴在减速器中的轴向窜动量应不大于1.5mm ,动作灵活,通电转动时无噪声。

3、摩擦连接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a)道岔在正常转动时,摩擦连接器不空转;道岔转换终了时,电动机应稍有空转;道岔尖轨因故不能转换到位时,摩擦连接器应空转。

b)摩擦连接弹簧调在规定摩擦电流条件下,相邻弹簧圈最小间隙不小于

1.5mm ;弹簧不得与夹板接触。

c)摩擦带与内齿轮伸出部分,应经常保持清洁,不得锈蚀或沾油。

4、自动开闭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a)绝缘座安装牢固、完整、无裂纹;动接点不松动,静接点须长短一致,相互对称,接点片不弯曲,不扭斜,辅助片作用良好。

b)动接点在静接点片内的接触深度不小于4mm ,用手扳动动接点,其摆动量不大于3.5mm ;动接点与静接点座间隙不小于3mm ;接点接触压力不小于4.0N ;速动爪落下前,动接点在静接点内有窜动时,应保证接点接触深度不少于2mm 。

c)速动爪与速动片的间隙在解锁时不小于0.2mm ,锁闭时为1~3mm,如图3.2.4所示。

d)速动片的轴向窜动,应保证速动爪滚轮与滑面的接触不少于2mm ;转辙机在转动中速动片不得提前转动。

e)速动爪的滚轮在传动中应在速动片上滚动,落下后不得与起动片缺口底部相碰。

f)在动作杆、表示杆正常伸出或拉入过程中,拉簧的弹力适当,作用良好,保证动接点迅速转接,并带动检查柱上升和下落。

5、动作杆应符合下列要求:

a)动作杆与齿条块的轴向移位置和圆周方向的转动量均不大于0.5mm 。 b)齿条内各部件和联结部分须油润,各孔内不得有铁屑及杂物:挤切销固定在齿条块圆孔内的台上,不得顶住或压住动作杆。

c)锁闭齿轮圆弧与动作齿条削尖齿圆弧应吻合,无明显磨耗,接触面不小于50%,在动作齿条处于锁闭状态下,两圆弧面应保持同圆心。

6、表示杆内检查块的上平面应低于表示杆的上平面0.2~0.8mm;检查柱落下检查块缺口内两侧间隙为1.5mm ±0.5mm (ZD6—J 型机应不大于7mm )。

7、移位接触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a)当主销折断时,接点应可靠断开,切断道岔表示。

b)顶杆与触头间隙为1.5mm 时,接点不应断开;用2.5mm 垫片试验或用备用销带动道岔(或推拉动作杆)试验时,接点应断开,非经人工恢复不得接通电路。其所加外力不得引起接点簧片变形。

8、直流电动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电动机的线圈无混线,无断线,转子与磁极间不磨卡,转子的轴向游程不大于0.5mm 。

b)换向器表面光滑、干净,换向片间的绝缘物不得高出换向器的弧面。 c)炭刷于刷握盒内上下不卡阻,四周无过量旷动,弹簧压力适当,炭刷与换向器呈同心弧面接触,接触面积不少于炭刷面的3/4,工作时应无过大火花,炭刷长度不小于炭刷全长的3/5。

9、直流电动机的电气参数应符合表3.2.9的要求。

表3.2.9

10、 转辙机内所使用的挤切销和连接销应符合表3.2.10的要求。

a)ZD6—A 型、D 型、F 型

转辙机单机使用时,摩擦电流为2.3~2.9A。

b)ZD6—E 型和ZD6—J 型转辙机双机配套使用时,单机摩擦电流为2.0~2.5A。

轨道电路维护技术标准

通 则

1、当轨道电路在规定范围内发送电压值最低、钢轨阻抗值最大、道喳电阻值最小、轨道电路为极限长度和空闲的条件下,受电端的接收设备应可靠工作。

2、当轨道电路在规定范围内发送电压值最高、钢轨阻抗值最小、道碴电阻值最大的条件下,用标准分路电阻线在轨道电路的任意处可靠分路(不含死区段),受电端的接收设备应可靠地停止工作。

3、当轨道电路调整状态或分路状态在各自最不利条件时,轨道电路设备应能长期工作而不过载。

4、各种制式的轨道电路,在规定的技术能力范围内均应实现一次调整。

5、当发送电压、道碴电阻为最小值,钢轨阻抗为最大值时,机车进入轨道电路入口端接收最小信号电流至出口端接收最大信号电流时,应保证机车信号可靠工作。

6、适用于电力牵引区段的轨道电路,应能防护连续或断续的不平衡牵引电流的干扰。当不平衡电流在规定值以下时,应保证调整状态时轨道断电器可靠吸起,分路状态时轨道断电器可靠落下。

7、开路式轨道电路,在发送电压最高、道碴电阻最小的条件下,轨道电路空闲时,轨道继电器应可靠落下;用标准分路电阻线在轨面上短路时,轨道继电器应可靠吸起。

开路式轨道电路不宜单独使用,若使用时,应满足安全需要。

8、轨道电路钢轨绝缘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道岔区段,设于警冲标内方的钢轨绝缘,除双动道岔渡线上的绝缘外,其安装位置距警冲标不得小于3.5m 。当不得已必须装于警冲标内方小于3.5m 处时。应接侵入限界考虑。

b) 轨道电路的两钢轨绝缘应设在同一坐标处,当不能设在同一坐标时,其错开的距离(死区段)应不大于2.5m 。对旧结构道岔,道岔内的死区段不大于5m 。

c) 两相邻死区段间的间隔,或与死区段相邻的轨道电路的间隔,一般不小于18m ;当死区段的长度小于2.1m 时,其与相邻死区段间的间隔或与相邻轨道电路的间隔允许15~18m。

d) 设于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应与信号机坐标相同,当不可能设在同一坐 标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进站、接车进路信号机和自动闭塞区间并置的通过信号机处,钢轨绝缘可设在信号机前方1m 或后方1m 的范围内;

2) 出站(包括出站兼调车)或发车进路信号机、自动闭塞区间单置的通过信号机处,钢轨绝缘可设在信号机前方1m 或后方6.5m 的范围内;

3) 调车信号机处,钢轨绝缘可设在信号机前方或后方各1m 的范围内,当该信号机设在到发线时,按本款第2)项规定处理。

e) 集中联锁车站的牵出线、机待线、出库线、专用线或其他用途的尽头线入口处的调车信号机前方,应设轨道电路,其长度不得小于25m 。

f) 在非自动闭塞区段的集中联锁车站,进站预告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宜安装在预告信号机前方100m 处。

g) 异型钢轨接头处,不得安装钢轨绝缘。

h) 在平交道口处的钢轨绝缘,应安装在公路路面两侧外不小于2m 处。

9、轨道电路内的各种绝缘装置,均须保持绝缘良好。邻接轨道电路间钢轨绝缘破损时,轨道接收设备应不受邻接轨道电路电流影响而误动或有符合设计要求的防护措施。

10、钢轨绝缘应做到钢轨、槽形绝缘、鱼尾板相吻合,轨端绝缘安装应与钢轨接头保持平直。采用高强度钢轨绝缘(即使用高强度螺栓、螺母、铁平垫圈和高强度绝缘垫圈)时,每根螺栓紧固后的扭矩:43kg/m、50kg/m、钢轨应不小于700N ²m ;60kg/m及其以上钢轨应不小于900N ²m 。

11、装有钢轨绝缘处的轨缝应保持在6~10mm,两钢轨头部应在同一平面,高低相差不大于2mm ;在钢轨绝缘处的轨枕应保持坚固,道床捣固良好。

12、在轨道电路区段内的道床,应保持清洁及排水良好。道碴面与钢轨底面的距离应保持在30mm 以

13、道岔区段的轨道电路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轨道电路的道岔跳线应采用双跳线。

b) 与到发线相衔接的道岔轨道电路的分支末端,应设接收端。

c) 所有列车进路上的道岔区段,其分支长度超过65m 时(自并联起点道岔的叉心算起),在该分支末端应设接收端。

d) 个别分支长度小于65m 、分路不良、危及行车安全的分支线末端,亦应增设接收端。

e) 一送多受轨道电路,同一道岔区段最多不应超过3个接收端

14、轨道电路的钢轨接续线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塞钉式接续线须采用ф5mm 镀锌铁线2根,铁线应无影响强度的伤痕,焊接牢固;塞钉式接续线的塞钉打入深度最少与轨腰平,露出不超过5mm ,塞钉与塞钉孔要全面紧密接触,并涂漆封闭;保持线条密贴鱼尾板,达到平、紧、直。

2b) 焊接式接续线须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 (非电气化区段)的多股镀锌钢绞线;

焊接线焊在钢轨两端,两焊点中心距离应在70~150mm范围内,焊接接头的上端端头应低于新钢轨轨面11mm ,与鱼尾板固定螺母竖向中心线的间距不得小于10mm ;焊接接头外观应光滑饱满,焊接牢固,焊位正确,导线无损伤,无漏焊、假焊、焊接线焊后须涂防锈涂料;焊接线应油润无锈,断根不得超过1/5。

15、轨道电路的道岔跳线和钢轨引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道岔跳线须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mm 2(非电气化区段)的多股镀锌钢绞线。道岔跳线应按规定位置安装,跳线敷设应平直。

b) 钢轨引接线塞钉孔距鱼尾板边缘应为100mm 左右,引接线与变压器箱、电缆盒连接时,应将螺母拧紧,不得有松动现象。绝缘片、绝缘管应完整无破损,保证绝缘良好。引接线的裸线部分不得与箱、盒金属体接触。

c) 跳线和引接线的长度、规格适当,焊接牢固;应平直地固定在枕木或其他专用的设备上,不得埋于土或石碴中,并须涂油防蚀,断根不得超过1/5。

d) 跳线和引接线处不得有防爬器和轨距杆等物。穿越钢轨处,距轨底不应小于30mm ,不得与可能造成短路的金属件接触。


相关文章

  • _浅谈我国现代铁路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_浅谈我国现代铁路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 N ew Application 新应用 浅谈我国现代铁路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一.现代通信技术在我国铁路中的应用 通信网络可以分为接入网.局域网和主通常情况下, 干网三种,我国现代铁路通信网络也可以按照以上划分我国现代铁路通信网络中接入方 ...查看


  • 浙师大交通运输专业轨道交通方向简介
  • 轨道交通专业及其相关知识 本专业培养掌握各类轨道建设工程的人才,在运营管理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生产.经营与服务工作:在城市通信能从事轨道通信信号系统设备维护.检修.管理.安装.施工工作和通信信号设备一般维护管理和使用的工资:在铁道工程 ...查看


  • 铁路技术规程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十版) 总则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是运输能力大.节约资源.有利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铁路要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查看


  • 基于DSP的铁路信号识别技术
  • 文章编号:1005-8451(2010)04-0046-03 基于DSP的铁路信号识别技术 黄雪程1,王 2.北京邮电大学 摘性要求.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信号识别:铁路中图分类号:U28 文献标识码:A 焱1,刘春2 100044:10 ...查看


  •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结构分析方法
  • 信号 系 统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结构分析方法 ■ 黄磊 高速铁路的发展要求系统集成商不能再仅仅"照图施工",要把各子系统按需求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信号系统集成方案不仅仅面向设计单位和设备供应商.施工作业队是工程实施的主要力量 ...查看


  • 铁路信号干扰的来源及防治措施
  • 铁路信号干扰的来源及防治措施 摘要 信号电缆是铁路运输的专用信号电缆,主要用于特定电压下对铁路的数字信号.音频信号等进行控制.由于信号电缆所处的控制电路存在缺陷,铁路信号传输过程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破坏了原先完整的通信体系.社会主义科学 ...查看


  • 现代轨道交通技术概论
  • 现代轨道交通技术概论是一门介绍铁路方面相关知识的课程.讲述的主要内容有:重载铁路交通运输发展.高速铁路发展技术概论.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施工技术.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现代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装备.高速铁路动车组.高速铁路控制技术.现代轨道交通供电 ...查看


  • 280号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 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加强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确保行车.人身和施工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查看


  • 兰州交通大学铁道技术学院(高职)专业介绍
  • 铁道技术学院(高职) 铁道机车车辆三年制高职 培养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综合能力,能胜任机车车辆厂.城轨系统和铁路运用部门的生产.运用.管理.检修检测.机车调度等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各铁路局.机车车辆厂.工程 ...查看


  • [法律法规]铁路运输设备统计规则
  • [阅读全文] 铁路运输设备统计规则 1990年9月1日,铁道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铁路运输设备是铁路运输生产活动的主要劳动手段,是完成运输生产任务的物质基础.铁路运输设备的状况,不仅反映了我国铁路运输设备现代化水平,而且是研究铁路长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