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控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作者:闫 蔚
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09期
近年来, 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竞争愈加激烈, 职业教育中传统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受到了冲击, 以往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受到压缩, 导致教学质量及效果不能满足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许多院校纷纷加大了课程中的实验和实训课时比例, 教学内容也逐步从注重理论向注重实践转变。但由于受课程内容的限制, 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还是难以形成真正的技术应用能力, 以至于很多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所学的课程到底有什么用途, 甚至到毕业的时候也不知道这些课程能让他们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所在学院探索出通过实训课程内容的综合化, 将学生以往所学分散的专业知识和单项技能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使学生实现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课程的定位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作为面向数控专业的核心实践教学环节, 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该课程以专业特点为基础, 综合多门课程的核心知识, 通过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 实现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质的目标。
该课程适用于在三年制高职的第五学期开设, 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完成了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及各主要技能的专项实训, 通过调动学生综合运用产品测绘、二维绘图、三维造型、自动编程与仿真加工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达到强化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的目的, 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项目作为载体, 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实际感受到企业工作的过程, 熟悉团队协同工作的方式, 在完成项目的同时, 形成良好的工作素质以及“会工作、会共处、会做人”等社会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1.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实训课程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教学环节, 而选择针对工作过程开发的实训项目, 则更是能够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 在选择课程的实训项目时, 应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作为出发点, 将从真实的生产实践中提炼出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座谈, 明确了综合实训课程的任务, 并在多次观察与调研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的工作顺序后, 提炼出在生产中出现频率高以及包含多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课程定位, 将提炼出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的特点相结合, 设计出适用于教学的简单产品和典型零件, 并将其作为课程的载体,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对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的感性认识, 进而掌握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主辅双线组织教学内容
数控专业综合实训的内容是以应用CAD/CAM技术完成产品的三维造型、二维绘图、自动编程及仿真加工作为教学主线,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进行编排, 教学顺序与工作过程相符合。由于实训项目的设计涵盖了学生已经学过的大部分专业知识(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加工技术等), 因此在实训过程中, 始终会存在一条贯穿始终的专业知识辅线, 主线辅线相互呼应与融合, 使学生不但能够积累工作经验, 同时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过程与学习方式
1.“四位一体”的教学过程
综合实训教学全部在“CAD/CAM 实训室”、“数控编程实训室” 以及“数控加工实训车间”内完成。这种教学环境实现了与实际工作环境的对接, 使得学生无论在素质、心态, 还是能力方面都能尽快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教学过程实施“教、学、做、评”一体化, 即在一个完整的项目周期内, 将教师讲解、学生学习和操作、师生共同评价与总结融合成为一体, 直至最终完成课程目标。
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是通过学习情境来反映的, 它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在教学组织过程中, 教师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 将任务对象(典型机械零、部件) 、任务应用背景、工具的使用(CAD/CAM软件、零件测量工具) 、技能训练(零件二维绘图、零件三维造型、零件数控编程与加工) 与职业规范等内容融于课程的学习情境中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通过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达到对职业行动情境认知的目的。
实训项目评价是对教学实施情况的验收, 也是对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做出的评价。项目成绩评定包括四部分:项目完成(占40%)、答辩(占30%)、实训报告(占20%)平时表现(占10%)。每一部分都有评分标准, 在实训开始就发给学生。其中, 项目完成情况由自评、互评、教师测评三方面成绩综合构成。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给出, 答辩委员会由授课教师、实训教师和每组推荐的一名学生组成, 做到公平、公正、合理。通过这个过程, 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协作精神。
2.企业化的学习方式
在综合实训教学过程中, 将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企业化的学习氛围。学生将从承接工作任务、签订项目合同开始, 到全面统筹安排, 做好项目实施计划与进度, 以及合理分工协同工作, 直至最终完成指定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 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扮演一个角色, 如项目经理、机械绘图员、数控编程员、数控加工员、机械装配工等, 所有的人员按照计划, 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并
高职数控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作者:闫 蔚
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09期
近年来, 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竞争愈加激烈, 职业教育中传统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受到了冲击, 以往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受到压缩, 导致教学质量及效果不能满足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许多院校纷纷加大了课程中的实验和实训课时比例, 教学内容也逐步从注重理论向注重实践转变。但由于受课程内容的限制, 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还是难以形成真正的技术应用能力, 以至于很多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所学的课程到底有什么用途, 甚至到毕业的时候也不知道这些课程能让他们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所在学院探索出通过实训课程内容的综合化, 将学生以往所学分散的专业知识和单项技能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使学生实现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课程的定位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作为面向数控专业的核心实践教学环节, 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该课程以专业特点为基础, 综合多门课程的核心知识, 通过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 实现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质的目标。
该课程适用于在三年制高职的第五学期开设, 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完成了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及各主要技能的专项实训, 通过调动学生综合运用产品测绘、二维绘图、三维造型、自动编程与仿真加工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达到强化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的目的, 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项目作为载体, 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实际感受到企业工作的过程, 熟悉团队协同工作的方式, 在完成项目的同时, 形成良好的工作素质以及“会工作、会共处、会做人”等社会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1.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实训课程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教学环节, 而选择针对工作过程开发的实训项目, 则更是能够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 在选择课程的实训项目时, 应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作为出发点, 将从真实的生产实践中提炼出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座谈, 明确了综合实训课程的任务, 并在多次观察与调研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的工作顺序后, 提炼出在生产中出现频率高以及包含多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课程定位, 将提炼出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的特点相结合, 设计出适用于教学的简单产品和典型零件, 并将其作为课程的载体,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对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的感性认识, 进而掌握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主辅双线组织教学内容
数控专业综合实训的内容是以应用CAD/CAM技术完成产品的三维造型、二维绘图、自动编程及仿真加工作为教学主线,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进行编排, 教学顺序与工作过程相符合。由于实训项目的设计涵盖了学生已经学过的大部分专业知识(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加工技术等), 因此在实训过程中, 始终会存在一条贯穿始终的专业知识辅线, 主线辅线相互呼应与融合, 使学生不但能够积累工作经验, 同时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过程与学习方式
1.“四位一体”的教学过程
综合实训教学全部在“CAD/CAM 实训室”、“数控编程实训室” 以及“数控加工实训车间”内完成。这种教学环境实现了与实际工作环境的对接, 使得学生无论在素质、心态, 还是能力方面都能尽快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教学过程实施“教、学、做、评”一体化, 即在一个完整的项目周期内, 将教师讲解、学生学习和操作、师生共同评价与总结融合成为一体, 直至最终完成课程目标。
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是通过学习情境来反映的, 它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在教学组织过程中, 教师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 将任务对象(典型机械零、部件) 、任务应用背景、工具的使用(CAD/CAM软件、零件测量工具) 、技能训练(零件二维绘图、零件三维造型、零件数控编程与加工) 与职业规范等内容融于课程的学习情境中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通过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达到对职业行动情境认知的目的。
实训项目评价是对教学实施情况的验收, 也是对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做出的评价。项目成绩评定包括四部分:项目完成(占40%)、答辩(占30%)、实训报告(占20%)平时表现(占10%)。每一部分都有评分标准, 在实训开始就发给学生。其中, 项目完成情况由自评、互评、教师测评三方面成绩综合构成。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给出, 答辩委员会由授课教师、实训教师和每组推荐的一名学生组成, 做到公平、公正、合理。通过这个过程, 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协作精神。
2.企业化的学习方式
在综合实训教学过程中, 将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企业化的学习氛围。学生将从承接工作任务、签订项目合同开始, 到全面统筹安排, 做好项目实施计划与进度, 以及合理分工协同工作, 直至最终完成指定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 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扮演一个角色, 如项目经理、机械绘图员、数控编程员、数控加工员、机械装配工等, 所有的人员按照计划, 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