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大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答案
陕西科技大学 编 机电过控系 审
1
第四章 根轨迹法习题及答案
4-1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G(s)H(s)
(s1)(s2)(s4)
试证明点s11j在根轨迹上,并求出相应的根轨迹增益K和开环增益K。
解 若点s1在根轨迹上,则点s1应满足相角条件G(s)H(s)(2k1),如图解4-1所示。
对于s1j,由相角条件
*
G(s1)H(s1)
0(1j31)(1j2)(1j34)
0
236
满足相角条件,因此s11j在根轨迹上。将s1代入幅值条件:
G(s1)H(s1
K*
1j1j321j34
1
K
*3
解出 : K12 , K82
*
4-2 已知开环零、极点如图
4-22所示,试绘制相应的根轨迹。
2
解 根轨如图解4-2所示:
4-3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概略绘出系统根轨迹。 ⑴ G(s)
K
s(0.2s1)(0.5s1)
K*(s5)
⑵ G(s)
s(s2)(s3)
⑶ G(s)
K(s1)
s(2s1)
3
解 ⑴ G(s)
K10K
s(0.2s1)(0.5s1)s(s5)(s2)
系统有三个开环极点:p10,p22,p35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5, 2,0
0257a33
② 渐近线:
(2k1),a33
③ 分离点:
1110 dd5d2
解之得:d10.88,d23.7863(舍去)。
④ 与虚轴的交点:特征方程为 D(s)s37s210s10k0
Re[D(j)]7210k0
令 3
Im[D(j)]100
解得
k7
与虚轴的交点(0,j)。 根轨迹如图解4-3(a)所示。
⑵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5,3, 2,0
023(5)
0a2
② 渐近线:
(2k1)a22
③ 分离点: 用试探法可得
1111 dd2d3d5
d0
.886。根轨迹如图解4-3(b)
所示。
4
⑶ G(s)
K(s1)K(s1)
1s(2s1)
2s(s)
2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1, 0.5,0 ② 分离点:
111 dd0.5d1
解之得:d0.293,d1.707。根轨迹如图解4-3(c)所示。 4-4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概略绘出相应的根轨迹。
K*(s2)
⑴ G(s)
(s1j2)(s1j2)K*(s20)
⑵ G(s)
s(s10j10)(s10j10)
K*(s2)
解 ⑴ G(s)
(s1j2)(s1j2)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2
111② 分离点:
d1j2d1j2d2解之得:d
4.23
③ 起始角:
p18063.43590153.43
1
由对称性得另一起始角为 153.43。 根轨迹如图解4-4(a)所示。
K*(s20)
⑵ G(s)
s(s10j10)(s10j10)
系统有三个开环极点和一个开环零点。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20
,0
5
② 起始角:18045901350 根轨迹如图解4-4(b)所示。
4-5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概略绘出相应的根轨迹。
K
⑴ G(s)H(s)
s(s28s20)K
⑵ G(s)H(s)
s(s1)(s2)(s5)
K(s2)
⑶ G(s)H(s) 2
s(s3)(s2s2)K(s1)
⑷ G(s)H(s) 2
s(s1)(s4s16)K
解 ⑴ G(s)H(s) 2
s(s8s20)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0
② 渐近线:
0(4j2)(4j2)8a33
(2k1),a33
③分离点:
111
0 dd4j2d4j2
解之得:d2,d3.33。
④与虚轴交点:D(s)s8s20sK
3
2
把sj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其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Re(D(j))K8
20
3
Im(D(j))200
6
解得:
0
K0
25
K160
3
⑤起始角:由相角条件 根轨迹如图解4-5(a)所示。
p63,p63。
2
K
⑵ G(s)H(s)
s(s1)(s2)(s5)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5,2, 1,0
0(5)(2)(1)2a4
② 渐近线:
(2k1),3a444
③ 分离点:
11110 dd1d2d5
解之得:d14.06,d20.399 ,d31.54(舍去)
;
④ 与虚轴交点:
D(s)s48s317s210sK
令sj,带入特征方程,令实部,虚部分别为零
Re(D(j))4822K0
3
Im(D(j))(6K)50
0
解得:
K0
1.12
K19.7
根轨迹如图解4-5(b)所示。
K(s2)
⑶ G(s)H(s)
s(s3)(s22s2)
系统有四个开环极点、一个开环零点。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3, 2,0
7
3(1j1)(1j1)(2)1a3② 渐近线: (2k1),a33
③ 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D(s)s(s3)(s22s2)K(s2)
把sj代入上方程,令
42
Re(D(j))82K03Im(D(j))(6K)50
0
解得:
K0
④ 起始角
1.61
K7.03
p180459013525.5725.57
3
根轨迹如图解4-5(c)所示。
K(s1)
⑷ G(s)H(s) 2
s(s1)(s4s16)
系统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1, 0,1
1(2j)(2j3)(1)2a
33 ② 渐近线:
(2k1),a33
③ 分离点:
11111
dd1d2j2d2j2d1
解得:d12.26,d20.49,d3、40.76j2.16 (舍去)
④ 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D(s)s(s1)(s4s16)K(s1)0
把sj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2
8
42
Re(D(j))12K0
3
Im(D(j))(K16)30
0
解得:
K0
⑤ 起始角:
1.38
K21.72.66
K37.3
p3180106..190120130..8954..79
由对称性得,另一起始角为 54.79,根轨迹如图解4-5(d)所示。
4-6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要求:
K(sz)
(1)确定G(s)2产生纯虚根为j1的z值和K值;
s(s10)(s20)K
(2)概略绘出G(s)的闭环根轨迹图(要求
s(s1)(s3.5)(s3j2)(s3j2)
确定根轨迹的渐近线、分离点、与虚轴交点和起始角)。
解(1)闭环特征方程
D(s)s2(s10)(s20)K(sz)s430s3200s2KsKz0
有 D(j)(42002Kz)j(K303)0
4
2Kz0200
令实虚部分别等于零即: 3
K300
把1代入得: K30, z30。
(2)系统有五个开环极点:
p10,p21,p33.5,p43j2,p53j2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3.5, 1,0
13.5(3j2)(3j2)2.1a5
② 渐近线:
(2k
1)3,,a
555
9
③ 分离点:
111110 dd1d3.5d3j2d3j2
解得: d10.45 , d22.4 (舍去) , d3、43.25j1.90 (舍去)
④ 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D(s)s(s1)(s3.5)(s3j2)(s3j2)K0
把sj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42
Re(j)K10.579.50
53
Im(j) 43.545.50
解得:
0
K0
,
1.02
.3K71.90K15546
,
6.52
(舍去)
⑤ 起始角:根据法则七(相角条件),根轨迹的起始角为
p418075..9690135146..392..74
由对称性得,另一起始角为92.74,根轨迹如图解4-6所示。
4-7 已知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s2)
G(s)H(s)2 2
(s4s9)
试概略绘制系统根轨迹。
解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2 ② 渐近线:
2j52j(2)2a33
(2k1),a33
③ 分离点:
2d
2
j
2d2j
1
d
2
10
解之得:d3.29 d0.71 (舍去)
④ 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D(s)(s24s9)2K(s2)0
把sj代入上方程,令
42
Re(D(j))34812K0
3
Im(D(j))(72K)80
解得:
21
K96
⑤ 起始角: 90(2p1290)(2k1) 解出 p145,p2135 根轨迹如图解4-7所示。
4-8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G(s)
s(s23s9)
试用根轨迹法确定使闭环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K值范围。
解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0 ②起始角: 30
1.5j2.61.5j2.61a3
③渐近线:
(2k1),a33
④ 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
D(s)s(s2s9)K0
把sj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11
2
Re(D(j))K30
3
Im(D(j))90
0
解得:
K03
K27
根轨迹如图解4-8所示。从根轨迹图可知,闭环系统稳定的K范围为0K27,又
KK*,故相应的的K范围为0K3。
4-9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K(2s1)
4
(s1)2(s1)
7
试绘制系统根轨迹,并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
解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0.5,7/4 ② 渐近线:
117/4(0.5)1a24
(2k1)a22
③ 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D(s)
431210
ss(2K)sK10 777
把sj代入上方程,令
12Re(D(j))K107104
Im(D(j))(2K)30
77
0
解得: ,
K1
29 K
7
根轨迹如图解4-9所示。由图解4-9可知使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为
1K
7。
12
4-10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s22s5)
G(s)
(s2)(s0.5)
试绘制系统根轨迹,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
解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2,0.5 ② 分离点:由
1111
d0.5d2d1j2d1j2
解得: d10.41。
③与虚轴交点:
D(s)(s2)(s0.5)K(s22s5)0
把s=j代入上方程,令
2
Re(D(j))(1K)5K10
Im(D(j))(1.52K)0
0
解得:
K0.21.25
K0.75
根轨迹如图解4-10所示。由图解4-10可知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为0.2K0.75;又
K5K, 所以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为1K3.75。
4-11 试绘出下列多项式方程的根轨迹。
⑴s2s3sKs2K0; ⑵ s3s(K2)s10K0
解 ⑴ s2s3sKs2K0 作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G(s)根轨迹绘制如下:
*
3
2
32
32
K(s
2)
。 32
s2s
3s
13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2,0 ② 渐近线:
1j2(1j2)(2)0a2 (2k1)a22
③ 起始角:
p18054.7490125.2619.48
1
根轨迹如图解4-11(a)所示。
(2) s33s2(K2)s10K0 作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G(s)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10,2,1,0;
*
K(s10)
。 32
s3s2s
12(10)3.5a2
② 渐近线:
(2k1)a22
③ 分离点: 解得
1111 dd1d2d10
d10.4344,d214.4752(舍),d31.5904(④ 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D(s)s33s2(K2)s10K0
把s=j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2
Re(D(j))10K30
3
Im(D(j))(K2)0
试根可得:
14
0
K0
1.69
6
K7
根轨迹如图解4-11(b)所示。
4-12 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4-23所示,试概略绘制其根轨迹。 解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K(s1) G(s)3
(s2)
此系统为正反馈系统,应绘零度根轨迹。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2,1, ② 分离点: 解得 d0.5
③ 起始角:根据相角条件,
31
d2d1
ii1
j1
mn
j
2k
得 p160,p260,p3180。 根轨迹如图解4-12所示。
4-13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1s)
G(s)
s(s2)
试绘制其根轨迹,并求出使系统产生重实根和纯虚根的K值。
解 由开环传递函数的表达式知需绘制0根轨迹。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2,0, [1,); ② 分离点:
111 dd2d1
解得:d10.732 , d22.732
将sd10.732, sd22.
732代入幅值条件得
15
Kd10.54, Kd27.46
③ 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D(s)s(s2)K(1s)0
把sj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2
Re(D(j))K0
Im(D(j))(2K)0
0
解得:
K01.41
K2
根轨迹如图解4-13所示,复平面上的根轨迹为以开环零点为圆心,开环零点到分离点的距离为半径的圆 。系统产生重实根的K为0.54,7.46,产生纯虚根的K为2。
4-14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绘制参数b从零变化到无穷大时的根轨迹,并写出b2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1)G(s)
20
(s4)(sb)30(sb)
s(s10)
b(s4)
s24s20
(2)G(s)
解 (1)做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G(s)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4] ② 分离点:
111
d2j4d2j4d4
解得:d10.472(舍去),d28.472
如图解4-14(a)所示,根轨迹为以开环零点为圆心,开环零点到开环极点的距离为半径的圆。 当b2时,两个闭环特征根为1,2
3
j
4.24。 此时闭环传递函数为
16
(s)
20
(s3j4.24)(s3j4.24)
(2)做等效开环传递函数G(s)=
30b
s(s40)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40,0 ② 分离点: 解得:d20
根轨迹如图解4-14(b)所示,
110 dd40
当b2时,两个闭环特征根为138.44,21.56 此时闭环传递函数为
(s)
30(s2)
(s1.56)(s38.44)
4-15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4-24所示,试绘制时间常数T变化时系统的根轨迹,并分析参数T的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解:G(s)
100
32
Tss20s
作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G(s)
*
(s220s100)
s
3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10],10,0 ② 分离点:
32 dd10
解得 d30。 根据幅值条件,对应的T0.015。
③ 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D(s)Ts3s220s1000
把sj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17
2
Re(D(j))1000
3
Im(D(j))20T0
解得:
10
T0.2
④ 起始角:p160
参数T从零到无穷大变化时的根轨迹如图解4-15所示。
从根轨迹图可以看出,当0T0.015时,系统阶跃响应为单调收敛过程;
0.015T0.2时,阶跃响应为振荡收敛过程;T0.2时,有两支根轨迹在s右半平面,
此时系统不稳定。
4-16 实系数特征方程
A(s)s35s2(6a)sa0 要使其根全为实数,试确定参数a的范围。
解 作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G(s)
a(s1)a(s1)
32
s(s2)(s3)s5s6s
当a0时,需绘制180根轨迹。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3,2,1,0
2312a31
② 渐近线:
(2k1)a312
③ 分离点:
1111
dd2d3d1
解得 d2.47
分离点处的根轨迹增益可由幅值条件求得: K
d
dd2d3
d
1
0.4147
18
根据以上计算,可绘制出系统根轨迹如图所示。由根轨迹图解4-16(a)可以看出,当
0a0.4147时,多项式的根全为实数。
当a0时,需绘制0根轨迹。实轴上的根轨迹区段为:,3,2,1, 0,。
由根轨迹图图解4-16(b)可以看出,当a0时,多项式的根全为实数。因此所求参数a的范围为0a0.4147或a0。
4-17 某单位反馈系统结构图如图4-25所示,试分别绘出控制器传递函数Gc(s)为 ⑴ Gc1(s)K* ⑵ Gc2(s)K*(s3) ⑶ Gc3(s)K*(s1)
时系统的根轨迹,并讨论比例加微分控制器
Gc(s)K*(szc)中,零点zc的影响。
解 ⑴ Gc1(s)K*时
K*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2
s(s2)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2]
22a33
② 渐近线: (2k1),a33
根轨迹如图解4-17(a)所示。
⑵ Gc2(s)K(s3);
K(s3)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2,根轨迹绘制如
s(s2)
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3,2
19
2(3)1a22
② 渐近线:
(2k1)a22
根轨迹如图解4-17(b)所示。
⑶ Gc3(s)K(s1)
K(s1)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2。
s(s2)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2,1
2(1)1a22
② 渐近线:
(2k1)a22
根轨迹如图解4-17(c)所示。
从根轨迹图中可以看出,比例加微分控制器Gc(s)K(szc)的加入使根轨迹向左移动,且当zcp时系统趋于稳定,附加开环零点越靠近虚轴这种趋势越强。
4-18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K
4
(0.5s1)
试根据系统根轨迹分析系统稳定性,并估算%16.3%时的K值。
解 ⑴G(s)
16K
4
(s2)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的根轨迹:实轴上的除点2外没有根轨
迹区段。
20
22222a4② 渐近线:
(2k1),3
a444
③ 与虚轴交点:令D(j)0,解得根轨迹与虚轴交点为j2。根轨迹与虚轴交点
对应的根轨迹增益为 Kj22464
相应开环增益为 KK*4
根轨迹如图解4-18所示。
*从根轨迹图中可以看出,当根轨迹增益0K64,开环增益0K4,根轨迹全
*在左半s平面,系统稳定;当轨迹增益K64,开环增益K4,有两条根轨迹落在右半
s平面,此时系统不稳定。
⑵ 对二阶系统来说,当%16.3%时,0.5。系统阻尼角为
arccos0.560
在s平面作等阻尼线OA,使之与实轴夹角为60。OA与根轨迹交点为1,其余3
个交点为2,3和4。而本系统为四阶系统,其闭环极点分布满足主导极点的分布要求,可以认为,1、2是主导极点,忽略3、4作用,将该系统近似为二阶系统。不难计算10.732j1.268,带入幅值条件可得对应根轨迹增益为: |0.732j1.2682|4
K0.646 16
4-19 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K
G(s) 2(s3)(s2s2)
要求闭环系统的最大超调量%25%,调节时间ts10s,试选择K值。
解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3
31j1j5a33② 渐近线: (2k1),a33
21
③ 与虚轴的交点: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
D(s)s35s28s6K0
把sj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2Re(D(j))56K0 3Im(D(j))80
解得: 2.83
K34
根轨迹如图解4-19所示。
由%25%0.4(arccos0.466.4),在s平面作等阻尼线OA,使之与实轴夹角为66.4。OA与根轨迹交点为1,其余2个交点为2,3。
2令 1njn0.4nj0.92n
2则 2njn0.4nj0.92n
特征方程为
22 D(s)(s1)(s2)(s3)s3(0.8n3)s2(n0.8n3)sn3
s35s28s6K
0.8n352比较系数得 n0.8n38
2n36K
n1.73解得 33.616
K4.8
由调节时间ts10s, 又ts3.nn3.5,当n0.35时,由根之和可得34.3,由幅值条件确定出对应的K15.5。要求闭环系统的最大超调%25%,调节时间ts10s,则K取值范围对应为 0K4.8。
22
陕西科技大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答案
陕西科技大学 编 机电过控系 审
1
第四章 根轨迹法习题及答案
4-1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G(s)H(s)
(s1)(s2)(s4)
试证明点s11j在根轨迹上,并求出相应的根轨迹增益K和开环增益K。
解 若点s1在根轨迹上,则点s1应满足相角条件G(s)H(s)(2k1),如图解4-1所示。
对于s1j,由相角条件
*
G(s1)H(s1)
0(1j31)(1j2)(1j34)
0
236
满足相角条件,因此s11j在根轨迹上。将s1代入幅值条件:
G(s1)H(s1
K*
1j1j321j34
1
K
*3
解出 : K12 , K82
*
4-2 已知开环零、极点如图
4-22所示,试绘制相应的根轨迹。
2
解 根轨如图解4-2所示:
4-3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概略绘出系统根轨迹。 ⑴ G(s)
K
s(0.2s1)(0.5s1)
K*(s5)
⑵ G(s)
s(s2)(s3)
⑶ G(s)
K(s1)
s(2s1)
3
解 ⑴ G(s)
K10K
s(0.2s1)(0.5s1)s(s5)(s2)
系统有三个开环极点:p10,p22,p35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5, 2,0
0257a33
② 渐近线:
(2k1),a33
③ 分离点:
1110 dd5d2
解之得:d10.88,d23.7863(舍去)。
④ 与虚轴的交点:特征方程为 D(s)s37s210s10k0
Re[D(j)]7210k0
令 3
Im[D(j)]100
解得
k7
与虚轴的交点(0,j)。 根轨迹如图解4-3(a)所示。
⑵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5,3, 2,0
023(5)
0a2
② 渐近线:
(2k1)a22
③ 分离点: 用试探法可得
1111 dd2d3d5
d0
.886。根轨迹如图解4-3(b)
所示。
4
⑶ G(s)
K(s1)K(s1)
1s(2s1)
2s(s)
2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1, 0.5,0 ② 分离点:
111 dd0.5d1
解之得:d0.293,d1.707。根轨迹如图解4-3(c)所示。 4-4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概略绘出相应的根轨迹。
K*(s2)
⑴ G(s)
(s1j2)(s1j2)K*(s20)
⑵ G(s)
s(s10j10)(s10j10)
K*(s2)
解 ⑴ G(s)
(s1j2)(s1j2)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2
111② 分离点:
d1j2d1j2d2解之得:d
4.23
③ 起始角:
p18063.43590153.43
1
由对称性得另一起始角为 153.43。 根轨迹如图解4-4(a)所示。
K*(s20)
⑵ G(s)
s(s10j10)(s10j10)
系统有三个开环极点和一个开环零点。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20
,0
5
② 起始角:18045901350 根轨迹如图解4-4(b)所示。
4-5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概略绘出相应的根轨迹。
K
⑴ G(s)H(s)
s(s28s20)K
⑵ G(s)H(s)
s(s1)(s2)(s5)
K(s2)
⑶ G(s)H(s) 2
s(s3)(s2s2)K(s1)
⑷ G(s)H(s) 2
s(s1)(s4s16)K
解 ⑴ G(s)H(s) 2
s(s8s20)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0
② 渐近线:
0(4j2)(4j2)8a33
(2k1),a33
③分离点:
111
0 dd4j2d4j2
解之得:d2,d3.33。
④与虚轴交点:D(s)s8s20sK
3
2
把sj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其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Re(D(j))K8
20
3
Im(D(j))200
6
解得:
0
K0
25
K160
3
⑤起始角:由相角条件 根轨迹如图解4-5(a)所示。
p63,p63。
2
K
⑵ G(s)H(s)
s(s1)(s2)(s5)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5,2, 1,0
0(5)(2)(1)2a4
② 渐近线:
(2k1),3a444
③ 分离点:
11110 dd1d2d5
解之得:d14.06,d20.399 ,d31.54(舍去)
;
④ 与虚轴交点:
D(s)s48s317s210sK
令sj,带入特征方程,令实部,虚部分别为零
Re(D(j))4822K0
3
Im(D(j))(6K)50
0
解得:
K0
1.12
K19.7
根轨迹如图解4-5(b)所示。
K(s2)
⑶ G(s)H(s)
s(s3)(s22s2)
系统有四个开环极点、一个开环零点。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3, 2,0
7
3(1j1)(1j1)(2)1a3② 渐近线: (2k1),a33
③ 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D(s)s(s3)(s22s2)K(s2)
把sj代入上方程,令
42
Re(D(j))82K03Im(D(j))(6K)50
0
解得:
K0
④ 起始角
1.61
K7.03
p180459013525.5725.57
3
根轨迹如图解4-5(c)所示。
K(s1)
⑷ G(s)H(s) 2
s(s1)(s4s16)
系统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1, 0,1
1(2j)(2j3)(1)2a
33 ② 渐近线:
(2k1),a33
③ 分离点:
11111
dd1d2j2d2j2d1
解得:d12.26,d20.49,d3、40.76j2.16 (舍去)
④ 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D(s)s(s1)(s4s16)K(s1)0
把sj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2
8
42
Re(D(j))12K0
3
Im(D(j))(K16)30
0
解得:
K0
⑤ 起始角:
1.38
K21.72.66
K37.3
p3180106..190120130..8954..79
由对称性得,另一起始角为 54.79,根轨迹如图解4-5(d)所示。
4-6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要求:
K(sz)
(1)确定G(s)2产生纯虚根为j1的z值和K值;
s(s10)(s20)K
(2)概略绘出G(s)的闭环根轨迹图(要求
s(s1)(s3.5)(s3j2)(s3j2)
确定根轨迹的渐近线、分离点、与虚轴交点和起始角)。
解(1)闭环特征方程
D(s)s2(s10)(s20)K(sz)s430s3200s2KsKz0
有 D(j)(42002Kz)j(K303)0
4
2Kz0200
令实虚部分别等于零即: 3
K300
把1代入得: K30, z30。
(2)系统有五个开环极点:
p10,p21,p33.5,p43j2,p53j2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3.5, 1,0
13.5(3j2)(3j2)2.1a5
② 渐近线:
(2k
1)3,,a
555
9
③ 分离点:
111110 dd1d3.5d3j2d3j2
解得: d10.45 , d22.4 (舍去) , d3、43.25j1.90 (舍去)
④ 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D(s)s(s1)(s3.5)(s3j2)(s3j2)K0
把sj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42
Re(j)K10.579.50
53
Im(j) 43.545.50
解得:
0
K0
,
1.02
.3K71.90K15546
,
6.52
(舍去)
⑤ 起始角:根据法则七(相角条件),根轨迹的起始角为
p418075..9690135146..392..74
由对称性得,另一起始角为92.74,根轨迹如图解4-6所示。
4-7 已知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s2)
G(s)H(s)2 2
(s4s9)
试概略绘制系统根轨迹。
解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2 ② 渐近线:
2j52j(2)2a33
(2k1),a33
③ 分离点:
2d
2
j
2d2j
1
d
2
10
解之得:d3.29 d0.71 (舍去)
④ 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D(s)(s24s9)2K(s2)0
把sj代入上方程,令
42
Re(D(j))34812K0
3
Im(D(j))(72K)80
解得:
21
K96
⑤ 起始角: 90(2p1290)(2k1) 解出 p145,p2135 根轨迹如图解4-7所示。
4-8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G(s)
s(s23s9)
试用根轨迹法确定使闭环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K值范围。
解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0 ②起始角: 30
1.5j2.61.5j2.61a3
③渐近线:
(2k1),a33
④ 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
D(s)s(s2s9)K0
把sj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11
2
Re(D(j))K30
3
Im(D(j))90
0
解得:
K03
K27
根轨迹如图解4-8所示。从根轨迹图可知,闭环系统稳定的K范围为0K27,又
KK*,故相应的的K范围为0K3。
4-9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K(2s1)
4
(s1)2(s1)
7
试绘制系统根轨迹,并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
解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0.5,7/4 ② 渐近线:
117/4(0.5)1a24
(2k1)a22
③ 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D(s)
431210
ss(2K)sK10 777
把sj代入上方程,令
12Re(D(j))K107104
Im(D(j))(2K)30
77
0
解得: ,
K1
29 K
7
根轨迹如图解4-9所示。由图解4-9可知使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为
1K
7。
12
4-10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s22s5)
G(s)
(s2)(s0.5)
试绘制系统根轨迹,确定使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
解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2,0.5 ② 分离点:由
1111
d0.5d2d1j2d1j2
解得: d10.41。
③与虚轴交点:
D(s)(s2)(s0.5)K(s22s5)0
把s=j代入上方程,令
2
Re(D(j))(1K)5K10
Im(D(j))(1.52K)0
0
解得:
K0.21.25
K0.75
根轨迹如图解4-10所示。由图解4-10可知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为0.2K0.75;又
K5K, 所以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为1K3.75。
4-11 试绘出下列多项式方程的根轨迹。
⑴s2s3sKs2K0; ⑵ s3s(K2)s10K0
解 ⑴ s2s3sKs2K0 作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G(s)根轨迹绘制如下:
*
3
2
32
32
K(s
2)
。 32
s2s
3s
13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2,0 ② 渐近线:
1j2(1j2)(2)0a2 (2k1)a22
③ 起始角:
p18054.7490125.2619.48
1
根轨迹如图解4-11(a)所示。
(2) s33s2(K2)s10K0 作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G(s)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10,2,1,0;
*
K(s10)
。 32
s3s2s
12(10)3.5a2
② 渐近线:
(2k1)a22
③ 分离点: 解得
1111 dd1d2d10
d10.4344,d214.4752(舍),d31.5904(④ 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D(s)s33s2(K2)s10K0
把s=j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2
Re(D(j))10K30
3
Im(D(j))(K2)0
试根可得:
14
0
K0
1.69
6
K7
根轨迹如图解4-11(b)所示。
4-12 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4-23所示,试概略绘制其根轨迹。 解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K(s1) G(s)3
(s2)
此系统为正反馈系统,应绘零度根轨迹。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2,1, ② 分离点: 解得 d0.5
③ 起始角:根据相角条件,
31
d2d1
ii1
j1
mn
j
2k
得 p160,p260,p3180。 根轨迹如图解4-12所示。
4-13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1s)
G(s)
s(s2)
试绘制其根轨迹,并求出使系统产生重实根和纯虚根的K值。
解 由开环传递函数的表达式知需绘制0根轨迹。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2,0, [1,); ② 分离点:
111 dd2d1
解得:d10.732 , d22.732
将sd10.732, sd22.
732代入幅值条件得
15
Kd10.54, Kd27.46
③ 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D(s)s(s2)K(1s)0
把sj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2
Re(D(j))K0
Im(D(j))(2K)0
0
解得:
K01.41
K2
根轨迹如图解4-13所示,复平面上的根轨迹为以开环零点为圆心,开环零点到分离点的距离为半径的圆 。系统产生重实根的K为0.54,7.46,产生纯虚根的K为2。
4-14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绘制参数b从零变化到无穷大时的根轨迹,并写出b2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1)G(s)
20
(s4)(sb)30(sb)
s(s10)
b(s4)
s24s20
(2)G(s)
解 (1)做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G(s)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4] ② 分离点:
111
d2j4d2j4d4
解得:d10.472(舍去),d28.472
如图解4-14(a)所示,根轨迹为以开环零点为圆心,开环零点到开环极点的距离为半径的圆。 当b2时,两个闭环特征根为1,2
3
j
4.24。 此时闭环传递函数为
16
(s)
20
(s3j4.24)(s3j4.24)
(2)做等效开环传递函数G(s)=
30b
s(s40)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40,0 ② 分离点: 解得:d20
根轨迹如图解4-14(b)所示,
110 dd40
当b2时,两个闭环特征根为138.44,21.56 此时闭环传递函数为
(s)
30(s2)
(s1.56)(s38.44)
4-15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4-24所示,试绘制时间常数T变化时系统的根轨迹,并分析参数T的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解:G(s)
100
32
Tss20s
作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G(s)
*
(s220s100)
s
3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10],10,0 ② 分离点:
32 dd10
解得 d30。 根据幅值条件,对应的T0.015。
③ 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为
D(s)Ts3s220s1000
把sj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17
2
Re(D(j))1000
3
Im(D(j))20T0
解得:
10
T0.2
④ 起始角:p160
参数T从零到无穷大变化时的根轨迹如图解4-15所示。
从根轨迹图可以看出,当0T0.015时,系统阶跃响应为单调收敛过程;
0.015T0.2时,阶跃响应为振荡收敛过程;T0.2时,有两支根轨迹在s右半平面,
此时系统不稳定。
4-16 实系数特征方程
A(s)s35s2(6a)sa0 要使其根全为实数,试确定参数a的范围。
解 作等效开环传递函数 G(s)
a(s1)a(s1)
32
s(s2)(s3)s5s6s
当a0时,需绘制180根轨迹。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3,2,1,0
2312a31
② 渐近线:
(2k1)a312
③ 分离点:
1111
dd2d3d1
解得 d2.47
分离点处的根轨迹增益可由幅值条件求得: K
d
dd2d3
d
1
0.4147
18
根据以上计算,可绘制出系统根轨迹如图所示。由根轨迹图解4-16(a)可以看出,当
0a0.4147时,多项式的根全为实数。
当a0时,需绘制0根轨迹。实轴上的根轨迹区段为:,3,2,1, 0,。
由根轨迹图图解4-16(b)可以看出,当a0时,多项式的根全为实数。因此所求参数a的范围为0a0.4147或a0。
4-17 某单位反馈系统结构图如图4-25所示,试分别绘出控制器传递函数Gc(s)为 ⑴ Gc1(s)K* ⑵ Gc2(s)K*(s3) ⑶ Gc3(s)K*(s1)
时系统的根轨迹,并讨论比例加微分控制器
Gc(s)K*(szc)中,零点zc的影响。
解 ⑴ Gc1(s)K*时
K*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2
s(s2)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2]
22a33
② 渐近线: (2k1),a33
根轨迹如图解4-17(a)所示。
⑵ Gc2(s)K(s3);
K(s3)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2,根轨迹绘制如
s(s2)
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3,2
19
2(3)1a22
② 渐近线:
(2k1)a22
根轨迹如图解4-17(b)所示。
⑶ Gc3(s)K(s1)
K(s1)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2。
s(s2)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2,1
2(1)1a22
② 渐近线:
(2k1)a22
根轨迹如图解4-17(c)所示。
从根轨迹图中可以看出,比例加微分控制器Gc(s)K(szc)的加入使根轨迹向左移动,且当zcp时系统趋于稳定,附加开环零点越靠近虚轴这种趋势越强。
4-18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K
4
(0.5s1)
试根据系统根轨迹分析系统稳定性,并估算%16.3%时的K值。
解 ⑴G(s)
16K
4
(s2)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的根轨迹:实轴上的除点2外没有根轨
迹区段。
20
22222a4② 渐近线:
(2k1),3
a444
③ 与虚轴交点:令D(j)0,解得根轨迹与虚轴交点为j2。根轨迹与虚轴交点
对应的根轨迹增益为 Kj22464
相应开环增益为 KK*4
根轨迹如图解4-18所示。
*从根轨迹图中可以看出,当根轨迹增益0K64,开环增益0K4,根轨迹全
*在左半s平面,系统稳定;当轨迹增益K64,开环增益K4,有两条根轨迹落在右半
s平面,此时系统不稳定。
⑵ 对二阶系统来说,当%16.3%时,0.5。系统阻尼角为
arccos0.560
在s平面作等阻尼线OA,使之与实轴夹角为60。OA与根轨迹交点为1,其余3
个交点为2,3和4。而本系统为四阶系统,其闭环极点分布满足主导极点的分布要求,可以认为,1、2是主导极点,忽略3、4作用,将该系统近似为二阶系统。不难计算10.732j1.268,带入幅值条件可得对应根轨迹增益为: |0.732j1.2682|4
K0.646 16
4-19 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K
G(s) 2(s3)(s2s2)
要求闭环系统的最大超调量%25%,调节时间ts10s,试选择K值。
解 根轨迹绘制如下:
① 实轴上的根轨迹: ,3
31j1j5a33② 渐近线: (2k1),a33
21
③ 与虚轴的交点: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
D(s)s35s28s6K0
把sj代入上方程,整理,令实虚部分别为零得:
2Re(D(j))56K0 3Im(D(j))80
解得: 2.83
K34
根轨迹如图解4-19所示。
由%25%0.4(arccos0.466.4),在s平面作等阻尼线OA,使之与实轴夹角为66.4。OA与根轨迹交点为1,其余2个交点为2,3。
2令 1njn0.4nj0.92n
2则 2njn0.4nj0.92n
特征方程为
22 D(s)(s1)(s2)(s3)s3(0.8n3)s2(n0.8n3)sn3
s35s28s6K
0.8n352比较系数得 n0.8n38
2n36K
n1.73解得 33.616
K4.8
由调节时间ts10s, 又ts3.nn3.5,当n0.35时,由根之和可得34.3,由幅值条件确定出对应的K15.5。要求闭环系统的最大超调%25%,调节时间ts10s,则K取值范围对应为 0K4.8。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