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和乳化

§7-1(第一课时)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和乳化

王小娟 2014-3-4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第七章 溶解现象》是初中化学课程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知识共分三节:第一节物质的溶解,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的某些性质和用途和乳化现象及其应用、溶解现象(溶解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及其用途等知识。首先,本节从学生熟悉的分散现象事例和用途出发,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和乳浊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和乳浊液是分散质以微粒形式分散到分散剂中形成的稳定或较为稳定的分散体系,从而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后几节知识如溶解度、溶液的组成等的学习作一些必要的准备。其次,学生通过对溶解现象(溶解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和乳化现象的学习和了解,加深了对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重要应用价值的理解。 2.学情分析

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身边的化学物质,溶液它是继学生探究认识气体(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固体(碳单质、常见的金属)、液体(自然界中水)后,接触到的一类成分更为复杂的化学物质。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类分散体系,它也是学生在上册的化学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物质(如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等)。但学生虽然熟悉溶液和溶解现象,却缺乏深入的了解,也不曾从化学的视角去研究。所以让学生集中和系统的学习一些溶液和溶解现象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对溶液和溶解认识和理解是很必要的,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有关溶解知识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在下一章,将要学习的酸、碱、盐的知识,几乎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发生的,要学好后续内容,就有必要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学习与掌握溶液的相关知识,因此本章的教学也正好为下一章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当然也为深入学习分散系的有关知识做了准备。

其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认识溶液的组成,是溶液知识的深化,它既能帮助学生加深有关概念的理解和化学计算能力,更是学生将有关溶液知识科学运用到日常生活实际和生产及科学实验的必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的概念和特征。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 (2)了解乳化作用的原理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3)了解溶液及乳化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过程和方法

(1)能够通过对比实验,归纳、了解溶液的特征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乳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2)感受溶液组成的判定对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生活中离不开溶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溶液的微观知识。

(2)认识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溶解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乳化 四.探究活动:

1. 溶液的形成和特征 2. 乳浊液的形成和特征 3. 悬浊液的形成和特征 4. 乳化作用

5. 乳化作用、乳浊液、溶解现象对比 五.课前准备: 1.学生知识预备: (1)预习教材

(2)收集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及其应用,完成教材第152页表格,例如

泥土(粉笔灰)食用油 水 汽油 洗洁精 小烧杯 试管 3.其它:多媒体辅助设备 探究学案 阅读材料

§7-1(第一课时)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和乳化

一.物质的分散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

a.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悬浊液: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c.乳浊液:物质以液体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

(4)溶液在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实验的应用 二. 乳化现象及乳化剂

(1)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

(2)乳化现象:在乳化剂作用下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3)乳化剂的结构特点: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既能溶解于水中,又能溶解于油中 (4)乳化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八.当堂练习:

§7-1(第一课时)溶解和乳化

一.选择题

1.溶液一定是( )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生活中下列物质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蔗糖 C.植物油 D.木炭 3.下列不属于溶液外观上基本特征的是( ) A.均一 B.稳定 C.透明 D.无色 4.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的各部分性质都相同 C.溶液都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D.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不是溶液,但加人后者则会形成溶液的是 ( ) A.石灰石、水 B.CaC03、盐酸 C.植物油、水 D.牛奶、水 6.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糖水 B.蒸馏水 C.白酒 D.汽水 7.一杯溶液里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是( )

A.相同的 B.不同的 C.只有上层是相同的 D.无法确定 8.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溶质( )

A.会沉降出来 B.不会分离出来 C.会浮上水面 D.会增加

9.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水银 B.蔗糖水 C.液氧 D.植物油、水、洗洁精混合振荡后的液体 10..装有水的烧杯中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现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固体,则小球将( ) A.上浮 B.下沉 C.不变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1.蔗糖分散到水中,分散微粒是 ;食盐分散到水中,分散微粒是 ;所以蔗糖、食盐分散到水中都不见了。

12.溶液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成的 、 的混合物。 13.溶液的均一性是指 ; 溶液的稳定性是指 。 14.乳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15.取少量的高锰酸钾、蔗糖、食盐晶体、少量泥土、面粉、以及食用油分别放人盛有水的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得到的溶液呈无色的是_____,能得到紫色溶液的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6. 阅读课本,看一看书上是怎样解释“乳化”的,然后试着解释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B 6.B 7.A 8.B 9.B 10.A 11.蔗糖分子 钠离子和氯离子 12. 均一 稳定

13.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

.稳定性: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也不会出现分

层或沉淀现象(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溶质、溶剂不分离) 14. 在乳化剂作用下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15. 泥土、面粉、食用油 蔗糖、食盐晶体 高锰酸钾

16. 原本油与水互不相溶,加入一定试剂,使油的小液滴均匀的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九.设计体会:

本教学设计通过创设情景切入课题,注重学生的归纳与推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探究活动。充分利用媒体资源,积极开发社会资源。 教学内容凸现新教材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7-1(第一课时)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和乳化

王小娟 2014-3-4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第七章 溶解现象》是初中化学课程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知识共分三节:第一节物质的溶解,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的某些性质和用途和乳化现象及其应用、溶解现象(溶解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及其用途等知识。首先,本节从学生熟悉的分散现象事例和用途出发,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和乳浊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和乳浊液是分散质以微粒形式分散到分散剂中形成的稳定或较为稳定的分散体系,从而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后几节知识如溶解度、溶液的组成等的学习作一些必要的准备。其次,学生通过对溶解现象(溶解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和乳化现象的学习和了解,加深了对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重要应用价值的理解。 2.学情分析

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身边的化学物质,溶液它是继学生探究认识气体(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固体(碳单质、常见的金属)、液体(自然界中水)后,接触到的一类成分更为复杂的化学物质。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类分散体系,它也是学生在上册的化学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物质(如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等)。但学生虽然熟悉溶液和溶解现象,却缺乏深入的了解,也不曾从化学的视角去研究。所以让学生集中和系统的学习一些溶液和溶解现象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对溶液和溶解认识和理解是很必要的,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有关溶解知识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在下一章,将要学习的酸、碱、盐的知识,几乎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发生的,要学好后续内容,就有必要要求学生比较系统的学习与掌握溶液的相关知识,因此本章的教学也正好为下一章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当然也为深入学习分散系的有关知识做了准备。

其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认识溶液的组成,是溶液知识的深化,它既能帮助学生加深有关概念的理解和化学计算能力,更是学生将有关溶液知识科学运用到日常生活实际和生产及科学实验的必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的概念和特征。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特征 (2)了解乳化作用的原理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3)了解溶液及乳化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过程和方法

(1)能够通过对比实验,归纳、了解溶液的特征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乳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2)感受溶液组成的判定对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生活中离不开溶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溶液的微观知识。

(2)认识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溶解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乳化 四.探究活动:

1. 溶液的形成和特征 2. 乳浊液的形成和特征 3. 悬浊液的形成和特征 4. 乳化作用

5. 乳化作用、乳浊液、溶解现象对比 五.课前准备: 1.学生知识预备: (1)预习教材

(2)收集物质分散到水中的事例及其应用,完成教材第152页表格,例如

泥土(粉笔灰)食用油 水 汽油 洗洁精 小烧杯 试管 3.其它:多媒体辅助设备 探究学案 阅读材料

§7-1(第一课时)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和乳化

一.物质的分散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

a.溶液: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b.悬浊液: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c.乳浊液:物质以液体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

(4)溶液在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实验的应用 二. 乳化现象及乳化剂

(1)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物质

(2)乳化现象:在乳化剂作用下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3)乳化剂的结构特点: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既能溶解于水中,又能溶解于油中 (4)乳化剂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八.当堂练习:

§7-1(第一课时)溶解和乳化

一.选择题

1.溶液一定是( )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生活中下列物质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蔗糖 C.植物油 D.木炭 3.下列不属于溶液外观上基本特征的是( ) A.均一 B.稳定 C.透明 D.无色 4.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的各部分性质都相同 C.溶液都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D.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不是溶液,但加人后者则会形成溶液的是 ( ) A.石灰石、水 B.CaC03、盐酸 C.植物油、水 D.牛奶、水 6.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糖水 B.蒸馏水 C.白酒 D.汽水 7.一杯溶液里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是( )

A.相同的 B.不同的 C.只有上层是相同的 D.无法确定 8.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溶质( )

A.会沉降出来 B.不会分离出来 C.会浮上水面 D.会增加

9.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水银 B.蔗糖水 C.液氧 D.植物油、水、洗洁精混合振荡后的液体 10..装有水的烧杯中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现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食盐固体,则小球将( ) A.上浮 B.下沉 C.不变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11.蔗糖分散到水中,分散微粒是 ;食盐分散到水中,分散微粒是 ;所以蔗糖、食盐分散到水中都不见了。

12.溶液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成的 、 的混合物。 13.溶液的均一性是指 ; 溶液的稳定性是指 。 14.乳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15.取少量的高锰酸钾、蔗糖、食盐晶体、少量泥土、面粉、以及食用油分别放人盛有水的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得到的溶液呈无色的是_____,能得到紫色溶液的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6. 阅读课本,看一看书上是怎样解释“乳化”的,然后试着解释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B 6.B 7.A 8.B 9.B 10.A 11.蔗糖分子 钠离子和氯离子 12. 均一 稳定

13.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

.稳定性: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也不会出现分

层或沉淀现象(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溶质、溶剂不分离) 14. 在乳化剂作用下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15. 泥土、面粉、食用油 蔗糖、食盐晶体 高锰酸钾

16. 原本油与水互不相溶,加入一定试剂,使油的小液滴均匀的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九.设计体会:

本教学设计通过创设情景切入课题,注重学生的归纳与推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探究活动。充分利用媒体资源,积极开发社会资源。 教学内容凸现新教材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相关文章

  • 离子强度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乳化特性和理化特性的影响
  • 14 2014,V01.35,No.23 艮品科学 ※基础研究 离子强度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乳化特性和 理化特性的影响 吴菊清1,邵俊花2,魏朝贵1,徐幸莲1,周光宏1'木 (1.南京农业大学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 ...查看


  • 水溶性偶氮引发剂引发丙烯酸钠的反相乳液聚合反应_顾学芳
  • 第12期化 学 世 界 ·715· 水溶性偶氮引发剂引发丙烯酸钠的反相乳液聚合反应 顾学芳, 田 澍, 张跃华, 李玉环, 王南平 (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 摘 要:采用水溶性偶氮引发剂V50和NaHSO3组成的复 ...查看


  • 胰蛋白酶水解对荞麦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_龚倩
  • 244 2010, Vol. 31, No. 05 食品科学※生物工程 胰蛋白酶水解对荞麦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龚 倩,唐传核,杨晓泉*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研究胰蛋白酶水解及热处理对荞麦蛋白功能 ...查看


  • 散装洗洁精[1]
  • 最新配方 一.洗洁精 推荐配方一:主要针对生产0.5元以上一斤的洗洁精配方 洗洁精核心母料+全能乳化剂+水+防腐剂+香精+盐=洗洁精 推荐配方二:主要针对生产0.3元以下一斤的洗洁精配方 洗洁精浓缩膏+水+防腐剂+香精+盐=洗洁精 推荐配方 ...查看


  • 九年级溶液说课稿
  • 九年级溶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们: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第九单元<溶液>以及第九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我将从 课程目标.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处理策略. ...查看


  • 影响乳液聚合的因素
  • 影响聚醋酸乙烯乳液质量的因素 单体质量的影响 醋酸乙烯单体应该用新精馏的,并控制一定的质量指标.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活化度(10ml单体加过氧化苯甲醚--<30min 沸点--72-73℃--20ml在70℃时测定) 含醛(以乙醛 ...查看


  • 物质的溶解
  • 物质的溶解 说教材: 上海教育出版社,第六章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 溶液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分散体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溶液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生命体系中的营养的运输和新陈代谢都离不开溶液. 初中化学课程中接触的化学变化多数在溶 ...查看


  •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查看


  • 从农药液体制剂中的溶剂谈农药剂型的发展
  • 凌世海 (安徽省国家农药剂型工程技术中心,安徽合肥230041) 摘要:通过对农药液体制剂中的溶剂进行分析,以水为溶剂的剂型不多,大多数液体剂型和制剂所用的溶剂都是有机溶剂.乳油制剂的品种和产量在液体制剂中占主导地位.应大力开发.推广.使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