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课程论文
——姓氏与文化
【姓氏与文化】
以例子引入:在课堂上讲到姓氏与文化之后我就感觉到自己找到了论文的走向,我在想姓氏里面包含了什么样的文化呢?
课上老师讲到一个姓名“马露萍”看到这个名字谁会觉得它包含什么样的文化呢?听到老师仔细的讲到:这个孩子的母亲起来的这个名字很有文化的内涵,首先她的爸爸是开车的所以她的妈妈起了这个名字,寓意“马路平”,就是希望她的爸爸在外面开车安全一马平川,但是你要是觉得这点寓意就有错啦,因为这个名字不仅有孩子妈妈对孩子父亲的考虑,更有孩子的妈妈对孩子的寓意:萍是“草”字头寓意马有草,露有“雨”说明就是草有雨可以旺盛的生长,这样马就有一直有草吃,寄予了妈妈希望孩子一辈子什么都拥有,不愁吃。听完这个名字的讲解只有一个感觉——震撼,不仅包含了文化,更加的体现一个姓名的重要,在家庭的重要在文化长河的需要。
姓氏分为姓和氏,姓氏起源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时期,所以很多的姓氏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女子旁或女子底,比如:姬,姜,姒,嬴„„夏商周三代以前,姓与氏有别,机能各不相同:“姓”是统系百世,以别婚姻;“氏”则是别子孙以自由,以贵功德。因此,男称氏,女称姓,贵有氏,贱者众民无氏。氏的使用在战国时期比较的多,很多的贵族都有自己封地并且用封地名作为自己的氏,在这段历史中很多氏出现。至于把姓与氏混为一谈,是从太史公司马迁开始的。所以历史发展到今天,“姓”与“氏”完全融合为一体了。
姓氏的统一在当时很有历史意思。每一个宗族有了固定的姓氏,子子孙孙永久使用,就形成了许多一脉相传的家庭,血统源流的线索也开始清晰,因此到现在我们现在要探索自己的姓氏历史,就很容易找到自己的血缘所处。
中国的姓氏可谓很是盛,中国百家姓这里面的姓氏文化发展非常的旺盛。姓氏的来源体现的是中国的文化古韵同时体现了历史的发展。让我们看看百家姓的来源,看看他们的出现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的过程。姓氏的来源有很多种:古老姓氏的传承;根据分封地的地名(过地名,古国名,比如:秦,齐,鲁等);根据先主居住地(比如:南郭,东坡,西门等);还有先主曾经的官职(司徒,司马,司空等);避讳也是来源地一种(苟就是敬避讳得来的);图腾也是姓氏来源地一种(柳,虎,鱼等);皇帝赐姓也是姓氏来源的一种„„这些体现了很多的文化,比如避讳就告诉我们历史中“苟”,这个这个姓氏告诉我们一段历史:赵匡胤的祖先赵敬因为避讳才有苟这个姓氏;更有很多的地名姓氏体现历史的古国,过历史——晋,秦„„上面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姓氏的来源,由于姓氏来源不一,对姓氏研究就成为专门的学问。早在宋朝著名学者郑樵就根据姓氏的渊源,将其分成32类,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我国姓氏文化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名及文化】
说道名就不得不提取名,这个取名属于创造,同时体现了家族或者是家庭的文化素养。在很多的人名中我们还能够了解到历史的很多东西,在1949年建国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人们经常用“华、国、建、解、民、建国,解放”等取名;50年代中期很多都叫“建设、和平、跃进、大庆”;在文革期间更多的出现“文革、红卫、卫东、卫红„„”这些取名都体现了这段历史比如上面介绍的体现中国的建国,然后五十年代的发展,还有体现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这些都在人们的名字中体现,当然在这种历史的背景下也出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的——一个班级里面出现十几个“建国”或者十几个“卫东”等。
因为宗教文化的影响不同,世界各地人们取名的方式也有差异。在基督教社会里,婴幼儿的命名是在教堂完成的——婴儿受洗时获得的名字变称为受洗名,美国人们叫他教名、赐予名,在英国则称为入教名或先名而且这个名字它是放在人名的第一个位置上的,是这个人的正式使用。举个例子:海明威它是家喻户晓的美国作家,他的姓名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名“厄内斯特”来自他的祖父,是受到法律承认的正式名字;他的中间名来自他的大姨父,这个并没有得到法律的承认,但是它代表的是本人与亲属之间的关系;“海明威”是他的姓,来自他的父亲——克拉伦斯·埃德蒙·海明威。
讲到名就必须提及乳名与小名,乳名亦称小名,史书中也称为“小字”,是人幼时所取用,甚至用至终老的名字。它是儿时母亲的呼唤,伴随自己成长的记忆,充满家的味道。南方的习俗,婴儿出生先“上篮秤”,所以也有很多的小孩乳名“六斤、七斤”等。以“阿”字开头的称呼小名,汉代时就已经有啦,比如“阿瞒,阿斗„„”
【字与文化】
艺名,笔名,谥号„„这些都是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些影星或者文客象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朱毛”一看到这两个字我们就会想到朱毛红军,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甚至可以说他是中国解放军带领中国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朱毛”——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军的会合,毛泽东对与朱德的见面非常重视,连夜为自己赶做了一套新军装,朱德、毛泽东就在龙江书院的文心阁进行了长谈。部队胜利会师后, “朱毛”两个字成为红军和那一个革命时代的象征,这就是朱毛的由来。
我国古人采用着复杂的人名系统,人名的符号繁多。从人生的不同阶段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名也变得复杂——人初生时有名,行冠礼(成人礼)时要取字,是一个很正式的过程。此外,一般有地位的人死后还要加“谥号”,所谓的“幼有名,长有字,死有谥”即是此意。古人取字从周代就开始了,人幼年时父母为其取名,由此获得在家庭中的标志,成年后要进入社会,人们不能再称呼他年幼时的名,为表示对他本人的尊重在,一般由一个比较有尊位的人给他取一个名这个名就是“字”。字一般男孩20岁,女孩15岁一般的由家族或者由文化名人为之取之,然后在社会之中就称字。
【号与文化】
古人除去有名、字外,一般还有号。广义的号,种类很多,包括帝王的庙号、年号、谥号、尊号,还有谥号、绰号等等。如果说名、字由不得我们来决定但是号确是可以由我们自己决定的,所以号也可以称之为“自号”。名与字一般相呼应,做到“闻字即知其名”。但是号却没有任何的束缚,所以取之号既没有字数限制,也没有其他什么限制。古人取号是一种自我表述、自我宣泄、自我张扬,也就是说取号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更为鲜明的标志。
取号在魏晋时期开始渐渐的流行,尤其是文人开始区别号来称呼自己,如东晋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以表示自己恬淡不慕名利的情怀。到了唐宋时期,取别号已经成了文人学士的惯常做法,无号者倒是越来越少,如卢照邻号幽忧子,有《幽忧子集》传世;贺知章晚年归乡,自号四明狂客„„宋代之后取号之风渐渐从文人圈子蔓延到官场上,宋代士大夫尤其喜欢有一别号,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情趣高雅。宋代取号之风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无不有号,竟成一时之风尚。
号有一言二言甚至多言,取双字号的如宋代欧阳修号醉翁,陆游号放翁等;取三字号的著名的如晚唐是人李商隐号玉溪生,五代冯道号常乐老等;取四字的常常是两词的组合,很多是加“先生”、“居士”等词,如以先生为号的东莱先生吕祖谦,阳明先生王守仁;以居士为号的更多如易安居士李清照,香山居士白居易等;五字别号也是常有的,如明代戏曲家高濂号湖上桃花渔,《二拍》的作者凌蒙初号即空观主人等;还有一些号则是及其夸张,如明人龚元成号三十六湖云水二十四桥烟月主者;清代文人钱谦益自号如来真子天子门生„„称呼号比称呼字更加的客气、委婉,中国人表示尊称的习惯,是距离越远显得越客气,而号则是所有称呼中离其人最远的,这或许也是号显得洒脱随性的原因。
【小小总结】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姓氏制度的国家,丰富多彩的姓氏文化既是支撑民族凝聚力的最基本的结构同时也是我们悠久的中华历史的一个独特的视角,姓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书籍《寻根问底·中国姓氏源流》,《中国人的名·字·号》,《姓氏百问》
语言与文化课程论文
——姓氏与文化
【姓氏与文化】
以例子引入:在课堂上讲到姓氏与文化之后我就感觉到自己找到了论文的走向,我在想姓氏里面包含了什么样的文化呢?
课上老师讲到一个姓名“马露萍”看到这个名字谁会觉得它包含什么样的文化呢?听到老师仔细的讲到:这个孩子的母亲起来的这个名字很有文化的内涵,首先她的爸爸是开车的所以她的妈妈起了这个名字,寓意“马路平”,就是希望她的爸爸在外面开车安全一马平川,但是你要是觉得这点寓意就有错啦,因为这个名字不仅有孩子妈妈对孩子父亲的考虑,更有孩子的妈妈对孩子的寓意:萍是“草”字头寓意马有草,露有“雨”说明就是草有雨可以旺盛的生长,这样马就有一直有草吃,寄予了妈妈希望孩子一辈子什么都拥有,不愁吃。听完这个名字的讲解只有一个感觉——震撼,不仅包含了文化,更加的体现一个姓名的重要,在家庭的重要在文化长河的需要。
姓氏分为姓和氏,姓氏起源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时期,所以很多的姓氏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女子旁或女子底,比如:姬,姜,姒,嬴„„夏商周三代以前,姓与氏有别,机能各不相同:“姓”是统系百世,以别婚姻;“氏”则是别子孙以自由,以贵功德。因此,男称氏,女称姓,贵有氏,贱者众民无氏。氏的使用在战国时期比较的多,很多的贵族都有自己封地并且用封地名作为自己的氏,在这段历史中很多氏出现。至于把姓与氏混为一谈,是从太史公司马迁开始的。所以历史发展到今天,“姓”与“氏”完全融合为一体了。
姓氏的统一在当时很有历史意思。每一个宗族有了固定的姓氏,子子孙孙永久使用,就形成了许多一脉相传的家庭,血统源流的线索也开始清晰,因此到现在我们现在要探索自己的姓氏历史,就很容易找到自己的血缘所处。
中国的姓氏可谓很是盛,中国百家姓这里面的姓氏文化发展非常的旺盛。姓氏的来源体现的是中国的文化古韵同时体现了历史的发展。让我们看看百家姓的来源,看看他们的出现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的过程。姓氏的来源有很多种:古老姓氏的传承;根据分封地的地名(过地名,古国名,比如:秦,齐,鲁等);根据先主居住地(比如:南郭,东坡,西门等);还有先主曾经的官职(司徒,司马,司空等);避讳也是来源地一种(苟就是敬避讳得来的);图腾也是姓氏来源地一种(柳,虎,鱼等);皇帝赐姓也是姓氏来源的一种„„这些体现了很多的文化,比如避讳就告诉我们历史中“苟”,这个这个姓氏告诉我们一段历史:赵匡胤的祖先赵敬因为避讳才有苟这个姓氏;更有很多的地名姓氏体现历史的古国,过历史——晋,秦„„上面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姓氏的来源,由于姓氏来源不一,对姓氏研究就成为专门的学问。早在宋朝著名学者郑樵就根据姓氏的渊源,将其分成32类,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我国姓氏文化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名及文化】
说道名就不得不提取名,这个取名属于创造,同时体现了家族或者是家庭的文化素养。在很多的人名中我们还能够了解到历史的很多东西,在1949年建国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人们经常用“华、国、建、解、民、建国,解放”等取名;50年代中期很多都叫“建设、和平、跃进、大庆”;在文革期间更多的出现“文革、红卫、卫东、卫红„„”这些取名都体现了这段历史比如上面介绍的体现中国的建国,然后五十年代的发展,还有体现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这些都在人们的名字中体现,当然在这种历史的背景下也出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的——一个班级里面出现十几个“建国”或者十几个“卫东”等。
因为宗教文化的影响不同,世界各地人们取名的方式也有差异。在基督教社会里,婴幼儿的命名是在教堂完成的——婴儿受洗时获得的名字变称为受洗名,美国人们叫他教名、赐予名,在英国则称为入教名或先名而且这个名字它是放在人名的第一个位置上的,是这个人的正式使用。举个例子:海明威它是家喻户晓的美国作家,他的姓名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名“厄内斯特”来自他的祖父,是受到法律承认的正式名字;他的中间名来自他的大姨父,这个并没有得到法律的承认,但是它代表的是本人与亲属之间的关系;“海明威”是他的姓,来自他的父亲——克拉伦斯·埃德蒙·海明威。
讲到名就必须提及乳名与小名,乳名亦称小名,史书中也称为“小字”,是人幼时所取用,甚至用至终老的名字。它是儿时母亲的呼唤,伴随自己成长的记忆,充满家的味道。南方的习俗,婴儿出生先“上篮秤”,所以也有很多的小孩乳名“六斤、七斤”等。以“阿”字开头的称呼小名,汉代时就已经有啦,比如“阿瞒,阿斗„„”
【字与文化】
艺名,笔名,谥号„„这些都是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些影星或者文客象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朱毛”一看到这两个字我们就会想到朱毛红军,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甚至可以说他是中国解放军带领中国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朱毛”——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军的会合,毛泽东对与朱德的见面非常重视,连夜为自己赶做了一套新军装,朱德、毛泽东就在龙江书院的文心阁进行了长谈。部队胜利会师后, “朱毛”两个字成为红军和那一个革命时代的象征,这就是朱毛的由来。
我国古人采用着复杂的人名系统,人名的符号繁多。从人生的不同阶段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名也变得复杂——人初生时有名,行冠礼(成人礼)时要取字,是一个很正式的过程。此外,一般有地位的人死后还要加“谥号”,所谓的“幼有名,长有字,死有谥”即是此意。古人取字从周代就开始了,人幼年时父母为其取名,由此获得在家庭中的标志,成年后要进入社会,人们不能再称呼他年幼时的名,为表示对他本人的尊重在,一般由一个比较有尊位的人给他取一个名这个名就是“字”。字一般男孩20岁,女孩15岁一般的由家族或者由文化名人为之取之,然后在社会之中就称字。
【号与文化】
古人除去有名、字外,一般还有号。广义的号,种类很多,包括帝王的庙号、年号、谥号、尊号,还有谥号、绰号等等。如果说名、字由不得我们来决定但是号确是可以由我们自己决定的,所以号也可以称之为“自号”。名与字一般相呼应,做到“闻字即知其名”。但是号却没有任何的束缚,所以取之号既没有字数限制,也没有其他什么限制。古人取号是一种自我表述、自我宣泄、自我张扬,也就是说取号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更为鲜明的标志。
取号在魏晋时期开始渐渐的流行,尤其是文人开始区别号来称呼自己,如东晋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以表示自己恬淡不慕名利的情怀。到了唐宋时期,取别号已经成了文人学士的惯常做法,无号者倒是越来越少,如卢照邻号幽忧子,有《幽忧子集》传世;贺知章晚年归乡,自号四明狂客„„宋代之后取号之风渐渐从文人圈子蔓延到官场上,宋代士大夫尤其喜欢有一别号,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情趣高雅。宋代取号之风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无不有号,竟成一时之风尚。
号有一言二言甚至多言,取双字号的如宋代欧阳修号醉翁,陆游号放翁等;取三字号的著名的如晚唐是人李商隐号玉溪生,五代冯道号常乐老等;取四字的常常是两词的组合,很多是加“先生”、“居士”等词,如以先生为号的东莱先生吕祖谦,阳明先生王守仁;以居士为号的更多如易安居士李清照,香山居士白居易等;五字别号也是常有的,如明代戏曲家高濂号湖上桃花渔,《二拍》的作者凌蒙初号即空观主人等;还有一些号则是及其夸张,如明人龚元成号三十六湖云水二十四桥烟月主者;清代文人钱谦益自号如来真子天子门生„„称呼号比称呼字更加的客气、委婉,中国人表示尊称的习惯,是距离越远显得越客气,而号则是所有称呼中离其人最远的,这或许也是号显得洒脱随性的原因。
【小小总结】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姓氏制度的国家,丰富多彩的姓氏文化既是支撑民族凝聚力的最基本的结构同时也是我们悠久的中华历史的一个独特的视角,姓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书籍《寻根问底·中国姓氏源流》,《中国人的名·字·号》,《姓氏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