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点拆分法
黄玉堂
1、设疑分析法,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
如以“谈风度”为题作文,
设置论点:“人要有风度”。
设计分论点:
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 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
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情操(怎么样)。
结论:我们要成为有风度的新时代人才。
2、概念分析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里的概念指的是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如“说‘面子’”。
中心论点:我们要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
分论点——(并列)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如2006年辽宁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
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3、因果分析法(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如要论证“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可以先提问一下,为什么说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呢?可以列出下面几个分论点:①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时代;②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③青年时代是建功立业的时代。这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
题目:《勤有三益》
中心论点:“为人当勤劳”
分论点:
①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
②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
③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修身)
结论:勤能补拙是良训,让我们以勤为座右铭,勇往直前。
4、条件分析法(回答“怎么办”的问题),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
题目:《品读人生》
中心论点:只要你细细品读,这杯“白开水”会变成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
分 论 点:(从读的方法角度设置)
⑴品读人生,要先学会品读他人(汲取营养)
⑵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 (获取教训)
⑶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成功与喜悦 (学会珍惜)
做人和处世,如果凡事追求圆满,事事工于算计,互不相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该留一道缝隙,那么,应该怎么去留缝隙呢?请同学们依此思路用横向结构写出作文的提纲。
写作文提纲。
题目:《给生活留一道缝隙》
论点:给生活留一道缝隙 。
分论点:
①给自己留一道缝隙,轻松快乐的生活。
②给理想留一道缝隙,坦然面对失去。
③给子女留一条缝隙,使自己和孩子获取快乐。
④给他人留一道缝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结论:给生活留一道缝隙 。
将不同人物(生熟、敌友、文武、仕隐、贫富、穷达、贵贱、智愚、成败、好坏、失意得意、悲观乐观)引入思考范围,讨论其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关爱”
贫贱之人的关爱难能可贵。
患难之交的关爱更见真情。
陌生之人的关爱彰显伟大。
将论题分置社会、经济、教育、文学、艺术、体育、政治、自然等领域分别肯定或否定。
“关爱”
教育渗透关爱。
社会需要关爱。
自然呼唤关爱。
“凝视”
文学需要凝视。
生活需要凝视。
科学需要凝视。
5、正反对比分析法
如要证明“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立论:
a、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b、不参与实践,不从实际出发,闭门造车,就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样正反对照,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拟分论点的总的要求
1、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一篇议论文最好有三到四个分论点。
2、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3、分论点之间不能意义重复或概念交叉。
以作文题“让心底盛开一朵花”为例拆分分论点
一、因果分析法
确定中心论点:“让心底盛开一朵坚韧之花。”
分论点一:坚韧是一种动力,能使个人在挫败中崛起;
分论点二:坚韧是一种团结,能使集体在困境中奋起;
分论点三:坚韧是一种精神,能使国家在灾难中雄起。
二、条件分析法
追问“怎么样才能让心底盛开一朵花”?得到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心存博爱,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论点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心存达观,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论点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心存奉献,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三、结果分析法,从中心论点推想在这个前提之下会产生怎样的意义、作用、价值或影响,也就是说有了这个标题或中心论点,会怎么样。
“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论点一:让心底盛开一朵宽容之花,人就会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分论点二:让心底盛开一朵奉献之花,人就会有“赠人玫瑰”的美质。 分论点三:让心底盛开一朵自信之花,人就会有“不畏风雨”的雅量。
四、对象分析法,先用一个句子将标题或中心论点表达出来,再看这个论点涉及哪些人、事、物。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示例】“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论点一:微尘让心底盛开一朵爱心之花,因为他懂得“一粒微尘可扬起爱心风暴”。
分论点二:钱学森让心底盛开一朵奉献之花,因为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分论点三:孟祥斌让心底盛开一朵崇高之花,因为他晓得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来体现。
五、拓内容
拓展内容,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哪些人(事、物),然后在其中选取一个较为熟悉且已掌握了大量素材人(事、物),对其予以补充或者具体列举,即成为分论点。
【示例】“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先用一个句子:一代大家苏轼让心底盛开一朵花。然后对宾语“花”具体化,即得到分论点:
分论点一:国家危难时,一代大家苏轼让心底盛开一朵爱国之花; 分论点二:罢官遭贬时,一代大家苏轼让心底盛开一朵乐观之花; 分论点三:文学创作时,一代大家苏轼让心底盛开一朵豪放之花。
六、加修饰,对标题或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进行添加必要的修饰成分,使其更加具体、充实,常常采用“添枝加叶法”——添加一定的状语或定语。
【示例】“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论点一:在真诚的情感世界之中,我们让心底盛开一朵感恩之花; 分论点二:在生活的困难挫折面前,我们让心底盛开一朵坚韧之花; 分论点三:在需要对人民负责的时候,我们让心底盛开一朵责任之花。
你来试试看——拆分论点练习
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克雷尔特
意大利著名的雕刻家兼画家米开朗其罗曾完成了一件旷世杰作“大卫像”。但是据说雕刻大卫像所用的这块大理石,曾被多位雕刻家批评得一无是处,有些人认为这块大理石采凿得不好,有些人嫌它的纹路不够美,用它绝对雕不出好的艺术品,总之它被批评为一块不受人赏识的普通石头。
但是,当米开朗其罗以独特的眼光,和这块人人都认为无用的大理石相遇后,它就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卫像”了。
周围一些不起眼的人、事、物,或许都隐藏着不同凡响的智慧。让我们成为别人的米开朗其罗,使一些平凡的事物,因我而截然不同。
赏识是什么:赏识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予以重视或赞扬。请以“学会赏识”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请暂时不要看下面的参考答案
示例①——从“为什么”的角度
赏识超出你的人,因为他提高你的目标。
赏识反对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你的智慧。
赏识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你的双腿。
示例②——从“是什么”的角度,运用阐述内涵的方法提炼分论点。 赏识,显示的是一种不落俗套的睿智;
赏识,昭示的是一种恢宏博大的气概;
赏识,成就的是一种万古流芳的英名。
示例③——从“怎么办”的角度,运用探寻方法来提炼分论点。
赏识,需要一双能发现不凡的慧眼;
赏识,需要一种虚怀若谷的胸襟;
赏识,需要一颗真挚诚恳的心。
示例④——运用“追问法”来提炼分论点。(设疑分析法)
赏识,其本质是爱。
赏识导致“发现”、“超越”、“成功”。
赏识是有原则的,学会赏识,理应包括学会不赏识和学会面对不赏识。
分论点拆分法
黄玉堂
1、设疑分析法,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
如以“谈风度”为题作文,
设置论点:“人要有风度”。
设计分论点:
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 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
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情操(怎么样)。
结论:我们要成为有风度的新时代人才。
2、概念分析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里的概念指的是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如“说‘面子’”。
中心论点:我们要提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
分论点——(并列)
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如2006年辽宁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
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3、因果分析法(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如要论证“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可以先提问一下,为什么说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呢?可以列出下面几个分论点:①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时代;②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③青年时代是建功立业的时代。这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
题目:《勤有三益》
中心论点:“为人当勤劳”
分论点:
①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
②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
③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修身)
结论:勤能补拙是良训,让我们以勤为座右铭,勇往直前。
4、条件分析法(回答“怎么办”的问题),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
题目:《品读人生》
中心论点:只要你细细品读,这杯“白开水”会变成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
分 论 点:(从读的方法角度设置)
⑴品读人生,要先学会品读他人(汲取营养)
⑵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 (获取教训)
⑶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成功与喜悦 (学会珍惜)
做人和处世,如果凡事追求圆满,事事工于算计,互不相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该留一道缝隙,那么,应该怎么去留缝隙呢?请同学们依此思路用横向结构写出作文的提纲。
写作文提纲。
题目:《给生活留一道缝隙》
论点:给生活留一道缝隙 。
分论点:
①给自己留一道缝隙,轻松快乐的生活。
②给理想留一道缝隙,坦然面对失去。
③给子女留一条缝隙,使自己和孩子获取快乐。
④给他人留一道缝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结论:给生活留一道缝隙 。
将不同人物(生熟、敌友、文武、仕隐、贫富、穷达、贵贱、智愚、成败、好坏、失意得意、悲观乐观)引入思考范围,讨论其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关爱”
贫贱之人的关爱难能可贵。
患难之交的关爱更见真情。
陌生之人的关爱彰显伟大。
将论题分置社会、经济、教育、文学、艺术、体育、政治、自然等领域分别肯定或否定。
“关爱”
教育渗透关爱。
社会需要关爱。
自然呼唤关爱。
“凝视”
文学需要凝视。
生活需要凝视。
科学需要凝视。
5、正反对比分析法
如要证明“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立论:
a、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b、不参与实践,不从实际出发,闭门造车,就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样正反对照,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拟分论点的总的要求
1、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一篇议论文最好有三到四个分论点。
2、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3、分论点之间不能意义重复或概念交叉。
以作文题“让心底盛开一朵花”为例拆分分论点
一、因果分析法
确定中心论点:“让心底盛开一朵坚韧之花。”
分论点一:坚韧是一种动力,能使个人在挫败中崛起;
分论点二:坚韧是一种团结,能使集体在困境中奋起;
分论点三:坚韧是一种精神,能使国家在灾难中雄起。
二、条件分析法
追问“怎么样才能让心底盛开一朵花”?得到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心存博爱,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论点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心存达观,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论点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心存奉献,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三、结果分析法,从中心论点推想在这个前提之下会产生怎样的意义、作用、价值或影响,也就是说有了这个标题或中心论点,会怎么样。
“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论点一:让心底盛开一朵宽容之花,人就会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分论点二:让心底盛开一朵奉献之花,人就会有“赠人玫瑰”的美质。 分论点三:让心底盛开一朵自信之花,人就会有“不畏风雨”的雅量。
四、对象分析法,先用一个句子将标题或中心论点表达出来,再看这个论点涉及哪些人、事、物。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示例】“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论点一:微尘让心底盛开一朵爱心之花,因为他懂得“一粒微尘可扬起爱心风暴”。
分论点二:钱学森让心底盛开一朵奉献之花,因为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分论点三:孟祥斌让心底盛开一朵崇高之花,因为他晓得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来体现。
五、拓内容
拓展内容,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哪些人(事、物),然后在其中选取一个较为熟悉且已掌握了大量素材人(事、物),对其予以补充或者具体列举,即成为分论点。
【示例】“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先用一个句子:一代大家苏轼让心底盛开一朵花。然后对宾语“花”具体化,即得到分论点:
分论点一:国家危难时,一代大家苏轼让心底盛开一朵爱国之花; 分论点二:罢官遭贬时,一代大家苏轼让心底盛开一朵乐观之花; 分论点三:文学创作时,一代大家苏轼让心底盛开一朵豪放之花。
六、加修饰,对标题或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进行添加必要的修饰成分,使其更加具体、充实,常常采用“添枝加叶法”——添加一定的状语或定语。
【示例】“让心底盛开一朵花”
分论点一:在真诚的情感世界之中,我们让心底盛开一朵感恩之花; 分论点二:在生活的困难挫折面前,我们让心底盛开一朵坚韧之花; 分论点三:在需要对人民负责的时候,我们让心底盛开一朵责任之花。
你来试试看——拆分论点练习
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克雷尔特
意大利著名的雕刻家兼画家米开朗其罗曾完成了一件旷世杰作“大卫像”。但是据说雕刻大卫像所用的这块大理石,曾被多位雕刻家批评得一无是处,有些人认为这块大理石采凿得不好,有些人嫌它的纹路不够美,用它绝对雕不出好的艺术品,总之它被批评为一块不受人赏识的普通石头。
但是,当米开朗其罗以独特的眼光,和这块人人都认为无用的大理石相遇后,它就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卫像”了。
周围一些不起眼的人、事、物,或许都隐藏着不同凡响的智慧。让我们成为别人的米开朗其罗,使一些平凡的事物,因我而截然不同。
赏识是什么:赏识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予以重视或赞扬。请以“学会赏识”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请暂时不要看下面的参考答案
示例①——从“为什么”的角度
赏识超出你的人,因为他提高你的目标。
赏识反对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你的智慧。
赏识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你的双腿。
示例②——从“是什么”的角度,运用阐述内涵的方法提炼分论点。 赏识,显示的是一种不落俗套的睿智;
赏识,昭示的是一种恢宏博大的气概;
赏识,成就的是一种万古流芳的英名。
示例③——从“怎么办”的角度,运用探寻方法来提炼分论点。
赏识,需要一双能发现不凡的慧眼;
赏识,需要一种虚怀若谷的胸襟;
赏识,需要一颗真挚诚恳的心。
示例④——运用“追问法”来提炼分论点。(设疑分析法)
赏识,其本质是爱。
赏识导致“发现”、“超越”、“成功”。
赏识是有原则的,学会赏识,理应包括学会不赏识和学会面对不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