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检测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检测题

一、填空:

1、 像蜡烛熔化、玻璃杯打碎、木条的折断等这样的变化,仅仅是物体的__________发生了

变化。

2、 像纸张燃烧、铁生锈、煤的燃烧等变化,不仅是物体的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同时还

产生了__________。

3、 将白糖放入水中,白糖会“消失”,水会变__________,将水蒸干,白糖又变成了固体,

说明这个变化是__________。

4、 玻璃破碎后,通过一定的方式__________恢复原来的样子,水泥放入水中后,__________

恢复原来的样子。像玻璃破碎这样的变化称为__________变化,像水泥遇水发生的变化称为__________变化。

5、 铁易于生锈的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 铁制品不易生锈的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 鲜牛奶呈__________色,具有浓浓的__________味。

8、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__;糖溶于水的变化

属于__________。

9、物质的变化有的是__________,有的是__________。

10、金属在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的条件下容易生锈。所以防止铁生

锈的办法是隔绝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__________的腐蚀。

11、将白糖加热,先看到白糖熔化,后看到白糖慢慢变黑。则白糖熔化属于__________的变

化;白糖变黑属于__________的变化。

12、水受热后能变成水蒸气,遇冷能变成冰。水在这些变化中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但

__________生成新物质,而木柴燃烧则__________新物质生成。

13、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爆炸发生的是__________变化。

二、选择:

1、 下面关于铁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B 铁锈易导电,不能被磁铁吸起来,颜色是红褐色

C 用涂油漆、电镀、制成不锈钢、保持干燥等方法可以防止铁生锈

D 铁生锈没有生成新物质

2、将一根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最容易生锈的部分是( )

A 在空气中的一半 B 在水中的一半 C 空气和水交界处 D 无法确定

3、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 蜡烛熔化 B 铁块变铁水 C 馒头发霉 D 木条折断

4、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 白糖加热至焦黑 B 木材做家具 C 火柴燃烧 D 食物消化

5、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 )

A 形态变化 B 不可逆变化 C 可逆变化 D 无法确定

6、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将铁制品擦净并在其表面上涂上一层油 B 将铁制品擦净后放在干燥的地方

C 将铁制品用水清洗后直接放置 D 在铁制品的表面上镀上一层其他的金属

7、水泥遇水后会变硬失效,水泥遇水实际上( )

A 生成新物质 B 没有生成新物质 C 无法确定

8、下列是向牛奶中加入食醋后,牛奶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有气泡冒出 B 看不出明显变化

C 出现粘稠状的物质,并发生沉淀。 D 发生沉淀后,加水沉淀消失。

9、在自己家中制作酸奶的方法是( )

A 在纯牛奶中加入白醋,就成为酸奶 B 将纯牛奶暴露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就成为酸奶

C 将纯牛奶加热至45—50摄氏度,倒入酸奶,保持恒温7~10小时 D 以上方法都可以

三、判断题:

1、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 ( )

2、 石块被破碎只是发生了形状的变化,变化过程中并没有生成新物质。 ( )

3、 纸张燃烧后能恢复原来的样子,所以纸张燃烧是可逆变化。 ( )

4、 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又变成水,所以这个变化是可逆变化。 ( )

5、 粉笔折断后,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因此,这属于不可逆变化。 ( )

6、 在铁制品的表面上抹上油或油漆,能够防止铁生锈。 ( )

7、 刚切完青菜的菜刀用水洗净后存放能防止生锈。 ( )

8、 洗脸盆上的搪瓷能对内部的铁起到保护的作用。 ( )

9、钢铁生锈只是物质形态发生了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 ( )

10、用蜡烛加热白糖时,白糖既发生了形态的变化又发生了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 )

11、将水泥放入水中搅拌后,发生了不可逆变化。 ( )

12、将食盐放入水中后,食盐慢慢消失了,是因为食盐变成了其他的物质。 ( )

13、只要物质发生颜色变化,就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 )

14、过年时放得鞭炮或礼花都发生了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 )

15、刚刚买来的新自行车,要经常用湿抹布擦,这样才能防止生锈。 ( )

16、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 )

17、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 )

18、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 )

四、简答题:

1.分别举例说明我们日常生活中物质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的变化和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白糖加热后,会慢慢融化变成液体,继续加热就会烧焦变成黑色的焦炭状。在这个过程中,白糖分别发生了那些变化?请分析说明。

3.人们根据铁生锈的原因,想出来很多防止生锈的办法,你知道这些办法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4.小明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他想用这节课学到的新知识保护自行车使它不生锈,那么她应该怎么做呢?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检测题答案

一、1.形态 2.形态 新物质 3.甜 可逆的

4.能 不能 可逆 不可逆 5.温暖 潮湿 6.寒冷 干燥

7.乳白 奶香 8.形态的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形态的变化

9.可逆的变化 不可逆的变化 10.水 空气 酸或盐 空气 水 酸或盐

11.可逆 不可逆 12.没有 有 13.不可逆

二、1.C 2.C 3.C 4.B 5.B 6.C 7.A 8.C 9.C

三、1.(∨) 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

四、1.答: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如:水、水蒸气、冰三者之间的变化;用木材制作桌椅;玻璃打碎等。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如:木头燃烧;烧菜的铁锅生锈;鸡蛋壳与食醋相遇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牙齿遇酸后被腐蚀等。

2.答:将白糖加热至融化,白糖由固体变成了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并没用生成其它的物质,所以属于形态变化;将白糖加热至焦黑,这说明了白糖已经变成了其它的物质,所以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3.答:擦去水分时为了隔绝水;覆盖搪瓷、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等时为了隔绝空气和水分;制成不锈钢时为了改变钢铁的内部结构。

4.答:用干布擦干净后,涂上一层油,并放在干燥的环境中。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检测题

一、填空:

1、 像蜡烛熔化、玻璃杯打碎、木条的折断等这样的变化,仅仅是物体的__________发生了

变化。

2、 像纸张燃烧、铁生锈、煤的燃烧等变化,不仅是物体的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同时还

产生了__________。

3、 将白糖放入水中,白糖会“消失”,水会变__________,将水蒸干,白糖又变成了固体,

说明这个变化是__________。

4、 玻璃破碎后,通过一定的方式__________恢复原来的样子,水泥放入水中后,__________

恢复原来的样子。像玻璃破碎这样的变化称为__________变化,像水泥遇水发生的变化称为__________变化。

5、 铁易于生锈的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 铁制品不易生锈的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 鲜牛奶呈__________色,具有浓浓的__________味。

8、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__;糖溶于水的变化

属于__________。

9、物质的变化有的是__________,有的是__________。

10、金属在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的条件下容易生锈。所以防止铁生

锈的办法是隔绝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__________的腐蚀。

11、将白糖加热,先看到白糖熔化,后看到白糖慢慢变黑。则白糖熔化属于__________的变

化;白糖变黑属于__________的变化。

12、水受热后能变成水蒸气,遇冷能变成冰。水在这些变化中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但

__________生成新物质,而木柴燃烧则__________新物质生成。

13、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爆炸发生的是__________变化。

二、选择:

1、 下面关于铁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B 铁锈易导电,不能被磁铁吸起来,颜色是红褐色

C 用涂油漆、电镀、制成不锈钢、保持干燥等方法可以防止铁生锈

D 铁生锈没有生成新物质

2、将一根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最容易生锈的部分是( )

A 在空气中的一半 B 在水中的一半 C 空气和水交界处 D 无法确定

3、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 蜡烛熔化 B 铁块变铁水 C 馒头发霉 D 木条折断

4、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 白糖加热至焦黑 B 木材做家具 C 火柴燃烧 D 食物消化

5、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 )

A 形态变化 B 不可逆变化 C 可逆变化 D 无法确定

6、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将铁制品擦净并在其表面上涂上一层油 B 将铁制品擦净后放在干燥的地方

C 将铁制品用水清洗后直接放置 D 在铁制品的表面上镀上一层其他的金属

7、水泥遇水后会变硬失效,水泥遇水实际上( )

A 生成新物质 B 没有生成新物质 C 无法确定

8、下列是向牛奶中加入食醋后,牛奶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有气泡冒出 B 看不出明显变化

C 出现粘稠状的物质,并发生沉淀。 D 发生沉淀后,加水沉淀消失。

9、在自己家中制作酸奶的方法是( )

A 在纯牛奶中加入白醋,就成为酸奶 B 将纯牛奶暴露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就成为酸奶

C 将纯牛奶加热至45—50摄氏度,倒入酸奶,保持恒温7~10小时 D 以上方法都可以

三、判断题:

1、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 ( )

2、 石块被破碎只是发生了形状的变化,变化过程中并没有生成新物质。 ( )

3、 纸张燃烧后能恢复原来的样子,所以纸张燃烧是可逆变化。 ( )

4、 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又变成水,所以这个变化是可逆变化。 ( )

5、 粉笔折断后,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因此,这属于不可逆变化。 ( )

6、 在铁制品的表面上抹上油或油漆,能够防止铁生锈。 ( )

7、 刚切完青菜的菜刀用水洗净后存放能防止生锈。 ( )

8、 洗脸盆上的搪瓷能对内部的铁起到保护的作用。 ( )

9、钢铁生锈只是物质形态发生了变化,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 ( )

10、用蜡烛加热白糖时,白糖既发生了形态的变化又发生了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 )

11、将水泥放入水中搅拌后,发生了不可逆变化。 ( )

12、将食盐放入水中后,食盐慢慢消失了,是因为食盐变成了其他的物质。 ( )

13、只要物质发生颜色变化,就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 )

14、过年时放得鞭炮或礼花都发生了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 )

15、刚刚买来的新自行车,要经常用湿抹布擦,这样才能防止生锈。 ( )

16、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 )

17、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 )

18、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 )

四、简答题:

1.分别举例说明我们日常生活中物质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的变化和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白糖加热后,会慢慢融化变成液体,继续加热就会烧焦变成黑色的焦炭状。在这个过程中,白糖分别发生了那些变化?请分析说明。

3.人们根据铁生锈的原因,想出来很多防止生锈的办法,你知道这些办法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4.小明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他想用这节课学到的新知识保护自行车使它不生锈,那么她应该怎么做呢?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检测题答案

一、1.形态 2.形态 新物质 3.甜 可逆的

4.能 不能 可逆 不可逆 5.温暖 潮湿 6.寒冷 干燥

7.乳白 奶香 8.形态的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形态的变化

9.可逆的变化 不可逆的变化 10.水 空气 酸或盐 空气 水 酸或盐

11.可逆 不可逆 12.没有 有 13.不可逆

二、1.C 2.C 3.C 4.B 5.B 6.C 7.A 8.C 9.C

三、1.(∨) 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

四、1.答: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如:水、水蒸气、冰三者之间的变化;用木材制作桌椅;玻璃打碎等。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如:木头燃烧;烧菜的铁锅生锈;鸡蛋壳与食醋相遇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牙齿遇酸后被腐蚀等。

2.答:将白糖加热至融化,白糖由固体变成了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并没用生成其它的物质,所以属于形态变化;将白糖加热至焦黑,这说明了白糖已经变成了其它的物质,所以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3.答:擦去水分时为了隔绝水;覆盖搪瓷、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等时为了隔绝空气和水分;制成不锈钢时为了改变钢铁的内部结构。

4.答:用干布擦干净后,涂上一层油,并放在干燥的环境中。


相关文章

  •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基础训练答案
  •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基础训练答案 第一课 我想研究的问题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探究与体验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及预防措施 染引起的疾病,有鼻炎,鼻窦炎,肺炎,气管炎,支气管发炎,感冒时间长了,就会导致,预防用 点板蓝根,屋内撒点 84 消 ...查看


  •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 ...查看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 2015秋季小学科学六年级练习册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1 水滴里的生物 一.填空题. 1.生命体.显微镜 2.列文虎克第.制作放大镜和显微镜 3.空气中.水中.泥土里.体内和体表 二.选择题.1.B 2.C 3.D 4.A B ...查看


  • 单元课题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的探究活动
  • 单元课题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的探究活动 匿名投稿 给我留言 首页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件中心 学科论文 范文大全 学生频道 中考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 初中在线 >> 试题中心 >> 化学试题 >> ...查看


  •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5单元检测题
  •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5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 1. 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 2. 不同的自然界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3. 变色龙以改变身体的(颜色),适应不同的(环境). 4. 枯叶蝶借助于(环 ...查看


  • 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套练习题
  •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看图写数 三.数一数,比一比,填一填. 1. 2. 3. 四.想一想,填一填. 五.在○里填<.>或= 5○8 4○9 3○3 6○9 ...查看


  • 2016新版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基础训练答案
  • 吹蜡烛. 我的猜想:能吹灭或吹不灭. 我的方案:隔着瓶子.木块.漏斗等不同形状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我的发现:隔着木块不能吹灭,隔着瓶子和漏斗能. 用两根吸管吸水. 我的猜想:能吸到或不能吸到. 我的方案: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装有水的杯子 ...查看


  •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参考答案
  •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科学参考答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 我来填一填(20分) 1.科学是 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的过程. 2.对观察过的事物能提出 为什么 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 3.科学并不神秘 ...查看


  •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三(含答案)
  • 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三)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组织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 ) A.组织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B. 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 C.组织是由形态不同.功能相似的细胞构成的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