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应以/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0。中
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
皮内针治疗便秘32例
董家科
(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医院体检部, 361021)
医还认为便秘一症虽在大肠, 但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神情志皆有密切关系, 是人体阴阳脏腑气血失调的一种局部表现。如5济生方6说:/5素问6云:大肠者, 传导之官, 变化出焉。平居之人, 五脏之气, 贵乎于顺, 阴阳二气贵乎不偏, 然后精液流通, 肠胃易润, 则传送如经矣。摄养乘理, 三焦气涩, 运掉不行, 于是乎结于肠胃之间, 遂成五秘之患。夫五秘者, 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是也。0总之, 便秘无外阴阳失调、脏腑不和、运化失常、情志失调以及肛肠疾患。然而绝大多数患者不知其理, 为求排便爽快, 常自服大黄、番泻叶、牵牛子之类; 医者应付通便, 亦常嘱患者服麻仁丸、牛黄解毒片、清宁丸之类, 久而久之不服泻药不能排便。殊不知苦寒泻剂最易伤人中气, 损耗津液, 使中气伤而肠道蠕动减弱, 津液耗而失蠕润滑利致越泻越秘, 成为泻剂依赖性便秘。皮针埋藏是一种较古老的治疗方法, 今人用之者较少, 主要因其操作烦琐, 且埋针后患者活动受限。但左侧腹结穴埋针, 能刺激乙状结肠蠕动, 促进排便。且避免了上述传统治疗误区, 能解患者(尤其长久便秘者) /燃眉之急0, 且效果立竿见影。此法虽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对于那些地处偏远、医疗条件有限的地区, 此法安全可靠, 行之有效, 不妨一试。
(收稿日期2010-04-26)
便秘是成年人群中常见的病症。笔者前些年工作
于基层卫生单位, 曾采用皮内针治疗便秘, 给患者解除了痛苦, 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门诊病例, 共32例, 其中男19例, 女13例; 年龄最大72岁, 最小18岁; 便秘时间最长15天, 最短6天。所有患者中有7例患痔疮(5例为外痔, 2例为混合痔) , 2例有轻度肛裂。余无其他特殊病症。
治疗方法
取穴:先确定左侧大横穴(脐中旁开4寸, 腹直肌外侧) 位置, 治疗穴为左侧腹结穴(大横穴下1寸3分即是) 。
操作:患者去枕平躺于诊断床上, 双下肢弓起, 使腹部处于轻度松弛状态, 找到左侧腹结穴, 常规消毒, 用镊子夹住皮内针(针为3号大小) , 左手拇、食二指在穴位两侧绷紧皮肤, 将皮内针的针尖向脊椎方向以入角30b 左右刺入。限于皮内不得深入皮下。先把针尖刺入少许, 用手压迫针柄附近, 则针尖翘起, 继续刺入1/2, 手压针柄以针尖不再翘起为恰好。然后用胶布固定。可持续埋10余日。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有效:患者在埋针2~24h 后, 开始排便; 无效:埋针后24h 后仍无排便。
治疗结果:32例患者, 29例于埋针后24h 内排便, 3例患者24h 后仍无排便。总有效率90. 6%。
典型病例
患者, 男, 67岁, 便秘15天。其间患者曾多次服用牛黄解毒片无效, 在子女的陪同下就诊于当地医院, 行灌肠治疗, 效果不佳。患者由于长期便秘, 不敢正常饮食, 只吃少许流质或喝水充饥。就诊时情绪焦躁, 神态委顿, 不喜言语。察其肛周, 未见痔疮或肛裂等肛肠疾患。嘱其平卧诊疗床行左腹结埋藏皮内针, 并嘱其平躺观察有无不适。约1. 5h 左右, 患者始觉便意, 继行解便。观其神色, 如释重负, 嘱其暂留皮针, 后欣然而去。
体会
便秘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组症状。5内经6对/大便难0的病理及诊断治疗提出了指导性原则, 主张治疗便
#火针疗法#
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36例
旷秋和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株洲412012)
神经性皮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 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 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主症的慢性皮肤炎症。笔者自2003年以来用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36例, 疗效颇佳, 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均来自门诊, 其中男14例, 女22例; 年龄最小20岁, 最大68岁; 病程最短者3个月, 最长者20年。
临床特点表现为皮损常发于颈后、颈两侧及躯干、四肢等部位, 初起为粟粒大扁平丘疹, 融合成片, 边界清楚, 日久呈苔藓样变, 自觉阵发性瘙痒。
治疗方法
主穴:阿是穴(病变皮损区域) 。配穴:肺俞、肝俞、
15
秘应以/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0。中
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
皮内针治疗便秘32例
董家科
(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医院体检部, 361021)
医还认为便秘一症虽在大肠, 但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神情志皆有密切关系, 是人体阴阳脏腑气血失调的一种局部表现。如5济生方6说:/5素问6云:大肠者, 传导之官, 变化出焉。平居之人, 五脏之气, 贵乎于顺, 阴阳二气贵乎不偏, 然后精液流通, 肠胃易润, 则传送如经矣。摄养乘理, 三焦气涩, 运掉不行, 于是乎结于肠胃之间, 遂成五秘之患。夫五秘者, 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是也。0总之, 便秘无外阴阳失调、脏腑不和、运化失常、情志失调以及肛肠疾患。然而绝大多数患者不知其理, 为求排便爽快, 常自服大黄、番泻叶、牵牛子之类; 医者应付通便, 亦常嘱患者服麻仁丸、牛黄解毒片、清宁丸之类, 久而久之不服泻药不能排便。殊不知苦寒泻剂最易伤人中气, 损耗津液, 使中气伤而肠道蠕动减弱, 津液耗而失蠕润滑利致越泻越秘, 成为泻剂依赖性便秘。皮针埋藏是一种较古老的治疗方法, 今人用之者较少, 主要因其操作烦琐, 且埋针后患者活动受限。但左侧腹结穴埋针, 能刺激乙状结肠蠕动, 促进排便。且避免了上述传统治疗误区, 能解患者(尤其长久便秘者) /燃眉之急0, 且效果立竿见影。此法虽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对于那些地处偏远、医疗条件有限的地区, 此法安全可靠, 行之有效, 不妨一试。
(收稿日期2010-04-26)
便秘是成年人群中常见的病症。笔者前些年工作
于基层卫生单位, 曾采用皮内针治疗便秘, 给患者解除了痛苦, 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门诊病例, 共32例, 其中男19例, 女13例; 年龄最大72岁, 最小18岁; 便秘时间最长15天, 最短6天。所有患者中有7例患痔疮(5例为外痔, 2例为混合痔) , 2例有轻度肛裂。余无其他特殊病症。
治疗方法
取穴:先确定左侧大横穴(脐中旁开4寸, 腹直肌外侧) 位置, 治疗穴为左侧腹结穴(大横穴下1寸3分即是) 。
操作:患者去枕平躺于诊断床上, 双下肢弓起, 使腹部处于轻度松弛状态, 找到左侧腹结穴, 常规消毒, 用镊子夹住皮内针(针为3号大小) , 左手拇、食二指在穴位两侧绷紧皮肤, 将皮内针的针尖向脊椎方向以入角30b 左右刺入。限于皮内不得深入皮下。先把针尖刺入少许, 用手压迫针柄附近, 则针尖翘起, 继续刺入1/2, 手压针柄以针尖不再翘起为恰好。然后用胶布固定。可持续埋10余日。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有效:患者在埋针2~24h 后, 开始排便; 无效:埋针后24h 后仍无排便。
治疗结果:32例患者, 29例于埋针后24h 内排便, 3例患者24h 后仍无排便。总有效率90. 6%。
典型病例
患者, 男, 67岁, 便秘15天。其间患者曾多次服用牛黄解毒片无效, 在子女的陪同下就诊于当地医院, 行灌肠治疗, 效果不佳。患者由于长期便秘, 不敢正常饮食, 只吃少许流质或喝水充饥。就诊时情绪焦躁, 神态委顿, 不喜言语。察其肛周, 未见痔疮或肛裂等肛肠疾患。嘱其平卧诊疗床行左腹结埋藏皮内针, 并嘱其平躺观察有无不适。约1. 5h 左右, 患者始觉便意, 继行解便。观其神色, 如释重负, 嘱其暂留皮针, 后欣然而去。
体会
便秘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组症状。5内经6对/大便难0的病理及诊断治疗提出了指导性原则, 主张治疗便
#火针疗法#
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36例
旷秋和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株洲412012)
神经性皮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 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 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主症的慢性皮肤炎症。笔者自2003年以来用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36例, 疗效颇佳, 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均来自门诊, 其中男14例, 女22例; 年龄最小20岁, 最大68岁; 病程最短者3个月, 最长者20年。
临床特点表现为皮损常发于颈后、颈两侧及躯干、四肢等部位, 初起为粟粒大扁平丘疹, 融合成片, 边界清楚, 日久呈苔藓样变, 自觉阵发性瘙痒。
治疗方法
主穴:阿是穴(病变皮损区域) 。配穴:肺俞、肝俞、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