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红豆杉植物的愈伤组织培养及褐化抑制

第45卷 第6期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 45No . 6  文章编号:042727104(2006) 0620702206

两种红豆杉植物的愈伤组织培养及褐化抑制

李 丽, 张湮帆, 何 康, 樊正球, 王祥荣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上海 200433)

摘 要:在DPS 系统均匀设计的基础上, 对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 edia ) 和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

m airei ) 的茎和叶进行愈伤组织培养, 并探讨愈伤组织褐化的抑制. :于叶; ; B 50. 3mg/L62BA 和2. 9

mg/LNAA (曼地亚红豆杉) 、0. 1mg/L62BA 和1. () 养基; , 其茎和叶愈伤组织平均直径显0. 2抗坏血酸(Vc ) 能较为有效抑制愈伤组织褐化. 关键词:; ;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褐化中图分类号:Q 946     文献标识码:A

[1]  红豆杉属植物含能治疗多种癌症的紫杉醇(paclitaxe ) 及其类似物, 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 紫杉醇全

球需求量很大, 然而各种红豆杉野生资源极为匮乏, 已成为紫杉醇药源开发瓶颈.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 m a irei ) 又名美丽红豆杉, 为国家Ⅰ级保护植物, 主要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南岭山脉地区及台

湾省等地

[2]

. 曼地亚红豆杉(T . m ed ia ) 是母本为东北红豆杉父本为欧洲红豆杉的天然杂交种, 目前在北美

洲和欧洲有野生和人工种植分布. 这两种红豆杉都含有紫杉醇.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南方红豆杉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扦插繁殖和悬浮细胞培养等方面, 对愈伤组织培养及褐化控制研究不深

[3-7]

. 曼地亚红豆杉的组织培养研究更是不足, 国外一些公开发表的论文很少

[8]

涉及愈伤组织褐化控制, 国内对其研究则刚刚起步, 近几年才有一些初步探讨性成果公开发表比较, 为进一步利用组培快繁和悬浮培养生产紫杉醇类物质提供理论依据.

. 本文通

过均匀实验设计, 对曼地亚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的重点环节特别是褐化抑制进行了探讨和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料与试剂

供试植物材料品种分别为4年生曼地亚红豆杉(产自四川省) 和2年生南方红豆杉(产自浙江省) , 于6月份取其茎叶进行实验; B 5为基础培养基, 购自美国Sig ma 2A ldrich 公司; 植物生长素NAA (naphthalene acetic acid, 萘乙酸) 和细胞分裂素62BA (62苄基氨基嘌呤) , 购自美国Phytechnol ogy Laborat ories 公司. 1. 2 实验方法1. 2. 1 均匀实验设计

为对62BA 和NAA 进行多组浓度搭配以寻求最佳实验效果, 同时合理减少实验次数, 利用DPS 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实验方案均匀设计1. 2. 2 愈伤组织诱导和培养

[9]

. 62BA 浓度取0. 1~1. 9mg/L,NAA 浓度取0. 5~3. 2mg/L,均分10

级. 经DPS 软件运算得出均匀设计结果(见表1) .

剪取两种红豆杉植物嫩茎, 流水冲洗30m in 后加入少量洗洁精摇动洗涤10m in; 流水冲洗10m in . 无

收稿日期:2006204218

基金项目:“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与区域生态安全) 作者简介:李 丽(1981—) , 女, 硕士研究生; 联系人王祥荣教授, 博士生导师.

 第6期李 丽等:两种红豆杉植物的愈伤组织培养及褐化抑制

703  

菌条件下, 将茎叶用w (乙醇) =75%浸泡30s, 无菌水洗涤3次; 置于w (氯化汞) =0. 1%溶液中摇动浸泡10m in, 无菌水洗涤5次.

基于D PS 统计软件建立的均匀设计实验方案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B 5+蔗糖20g/L+植物凝胶表1 

2. 9g/L+各浓度NAA 和62BA, pH 5. 9~5. 95. 121℃高温

Tab . 1 Experi m ent unif or m design based on DPS

培养基Ⅰ

ⅡⅢⅣⅤⅦⅨⅩ

0. 90. 11. 51. 970. 0. 51. 11. 3

高压灭菌20m in 后冷却凝固. 吸去茎叶上水分, 将茎和叶切成1c m 小段, 接种于不同培养基, 每培养基接种5~6个外植体. 将接种好的培养基于25℃暗培养. 每日记录外植体发育情况, 统计初愈时间(初始愈伤组织产生时间) ; 40d 后统计愈伤组织块数, 计算愈伤组织诱导率(产生愈伤组织外植体数/接种外植体总数) ; 记录愈伤组织颜色; 20d 后测量愈伤组织平均直径(ρ/mg・L -1

62BA

NAA 1. 11. 72. 02. 60. 82. 32. 90. 53. 21. 4

和最小值的平均值) ; . 1. 2. 3 、62BA 配比的基础上, 利用  注:以“

中心化偏差愈伤组织培养效果最好的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抗坏血酸(Vc ) 继代培养, 对其褐化抑制效果进行研究.

CD ”作为指标优化结果. 本设计中心

化偏差为0. 05434.

2 结果与分析

两种红豆杉茎和叶外植体在B 5培养基上培养均能形成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在各组培养基上的接种数、初愈时间、诱导率和愈伤组织平均直径见表2和图1(见第704页) .

表2 两种红豆杉植物愈伤组织诱导的接种数及初愈时间

Tab . 2 I noculating nu mbers and cicatrized days of callus inducti on of T . m edia and T . chinensis var . m airei 培养基

M. C .

接种数/个

M. L. [***********]4541. 0

N. C . [***********]3032. 1

N. L. [***********]3529. 0

M. C . [***********]1415. 1

初愈时间/d

M. L. [***********]3030. 3

N. C . [***********]1212. 0

N. L. [***********]2324. 2

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平均值

[***********]3835. 2

    注:M.为曼地亚红豆杉; N. 为南方红豆杉; C . 为茎; L. 为叶

2. 1 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两种植物茎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均高于叶(见表2和图1, 见第704页) .

(1) 茎的诱导率高. 在N. 的十种培养基和M. 的9种培养基上, 茎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都高于叶; M. C . ,M. L. , N. C . 和N. L. 在10种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平均值分别为77. 5%, 56. 5%, 71. 6%和36. 0%, 利用DPS 软件对诱导率进行Fisher 小样本非参数随机化配对测验, 结果显示嫩茎与嫩叶在诱导

率上存在极显著差异(M. :p =0. 007, N. :p =0. 001) .

(2) 茎启动诱导时间早. 经检验,M. C . 和M. L. , N. C . 和N. L. 平均初愈时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 均为0. 001) ,M. C 和N. C . 平均初愈时间分别为15. 1和12. 0d, 而M. L. 和N. L. 平均初愈时间分别为30. 3和24. 2d . 这可能是因为茎较叶的组织分化程度低, 细胞分裂更加旺盛.

704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5卷 

(3) N. C . 愈伤组织生长40d 后的平均直径大于N. L. 诱导的愈伤组织. 经检验, N. C . 和N. L. 愈伤组

织平均直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01) ; 虽然M. C . 和M. L. 愈伤组织平均直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 =0. 092) , 但测量结果表明前者有比后者大的趋势

.

图1 两种红豆杉植物茎和叶愈伤组织诱导率(a ) 及其平均直径(b )

Fig . 1 I nducti on rati os (a ) and callus average dia meters (b ) of T . m edia and T . chinensis var . m airei

图2 两种红豆杉植物茎(a ) (b ) 和叶(c ) (d ) 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其平均直径的相关回归

Fig . 2 Regressi on of callus inducti on rati on and average dia meter of T . m edia and T . chinensis var . m airei

2. 2 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其直径之间的关系

一般对同一种红豆杉来说, 愈伤组织诱导率越大, 其平均直径也越大. 经相关性检验,M. C . ,M. L. , N. C . 以及N. L. 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其平均直径均存在一元线性回归关系, 经F 显著性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意义(p 均为0. 000) , 因此4个回归方程均有意义. 2. 3 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植物组织培养效果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影响, 而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和配比是最为关键的

 第6期李 丽等:两种红豆杉植物的愈伤组织培养及褐化抑制

705  

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 当培养基中NAA 和62BA 浓度配比不同时, 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生长情况差异显著. 图1显示M. V II 号和N. II 号培养基效果最好,M. C . ,M. L. , N. C . 和N. L. 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达100%, 84. 4%, 94. 9%和72%; 同时, 在M. V II 号和N. II 号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平均直径也较大. 这表明, 培养基添加0. 3mg/L62BA 和2. 9mg/LNAA (M. ) , 0. 1mg/L62BA 和1. 7mg/LNAA (N. ) 对启动红豆杉外植体愈伤

组织诱导效率最高, 同时最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

此外, 62BA 浓度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可能存在一个阈值. 从图2和图3可知, 当培养基中62BA 浓度低于1. 0mg/L时(Ⅰ、Ⅱ、Ⅵ、Ⅶ、Ⅷ号培养基) , 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体积大; 而当62BA 浓度高于1. 0mg/L时(Ⅲ、Ⅳ、Ⅴ、Ⅸ、Ⅹ号培养基) , 愈伤组织诱导率低、体积小, 相比之下叶比茎对

此阈值反应更强烈. 这可能说明, 当62BA 浓度低于1. 0mg/L时有利于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 而其浓度高于1. 0mg/L时会抑制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

.

图3 不同62BA 浓度下两种红豆杉植物茎和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

Fig . 3 D ifferent results of callus inducti on under different 62BA concentrati ons

2. 4 两种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对比

综合表2和图1, 2, 经检验两种植物在愈伤组织诱导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表现为:1) M. C . 和N. C, M. L. 和N. L. 之间愈伤诱导率无显著性差异; 2) N. C 和N. L. 产生愈伤组织平均时间分别少于M. C . 和M. L. , 且具有极显著差异(p 均为0. 001) ; 3) N. C . 和N. L. 愈伤组织平均直径分别大于M. C . 和M. L. (p

分别为0. 001和0. 048) .

2. 5 Vc 对愈伤组织褐化的抑制作用

褐化是指植物材料在进行组织培养时, 外植体、愈伤组织细胞或培养基颜色变深, 呈现褐色, 一般认为

[10]

这是由于外植体或愈伤组织细胞分泌的酚类物质被氧化成有色有害物质(主要是醌类) 所致. 褐化会导

致细胞活力降低、增殖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严重影响和阻碍组织培养正常进行. 李冬杰等

[11]

曾报道, 红豆

杉属植物在进行组织培养时, 常发生褐化现象, 且难以消除. 本文发现两种红豆杉植物愈伤组织在培养中极易发生褐化现象, 这与已有报道基本相同. 在前文筛选最佳外植体和NAA 、62BA 配比的基础上, 利用M. V II 号培养基和N. II 号培养基, 研究不同浓度Vc 对M. C . 和N. C . 愈伤组织褐化抑制的效果

.

图4 不同Vc 浓度作用下两种红豆杉植物愈伤组织平均直径(a ) 及鲜干比(b )

Fig . 4 Average dia meters (a ) and weight rati os (b ) of callus under different Vc concentrati ons

706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表3 不同Vc 浓度对两种红豆杉植物愈伤组织褐化抑制的效果

Tab . 3 D ifferent results of darkening inhibiti on under different Vc concentrati ons

第45卷 

ρ/mg・L 21

Vc

形态和形状

M. C

N. C

M. C

颜色

N. C

未继代

00. 010. 050. 10. 20. 51. 02. 0松散、团状

较致密、块状较致密、团状较致密、块状较致密、块状紧密、附着于外植体上紧密、附着于外植体上紧密、附着于外植体上紧密、附着于外植体上致密、团状

较致密、团状松散、团状松散、团状、表面有多白点致密、团状较致密、块状致密、块状松散、附着于外植体松散、附着于外植体黄棕

黄绿黄白、黄绿黄白、黄绿黄绿黄棕黄棕棕褐-1

棕褐黄棕白绿、黄绿黄白、黄绿黄绿黄棕棕褐黄棕棕褐

  从表3和图4(见第, . mg ・L Vc, 在形态形状、颜色、

. Vc 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褐化, 可能由于其抑

[12]-1(PP O ) 和过氧化物酶(P OD ) 的活性. 但当ρ增至0. 2mg L 以上, 抑制褐・Vc

化能力明显减弱, 可能过多Vc 会影响愈伤组织生长, 其对褐化的抑制只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效. 因此, 培养基添加0. 01~0. 2mg ・L 响.

-1

Vc 既能较为有效抑制两种植物愈伤组织褐化, 又不对愈伤组织生长产生显著影

3 讨 论

结果表明, 两种植物茎形成愈伤组织能力均强于叶; 同一种植物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其直径存在一元线性回归关系; B 5培养基添加0. 3mg ・L mg ・L mg ・L

-1

-1

62BA 和2. 9mg ・L

-1

-1

NAA (M. ) , 0. 1mg ・L 62BA 和1. 7

NAA (N. ) 为最适合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培养基; N. C . 和N. L. 产生愈伤组织平均时间分别少Vc 能较为有效抑制两种植物愈伤组织褐化.

于M. C . 和M. L. , N. C . 和N. L. 愈伤组织平均直径分别大于M. C . 和M. L. ; 培养基添加0. 01~0. 2

-1

本文以初愈时间、诱导率、平均直径和褐化程度为标准来评价愈伤组织生长情况, 发现不同浓度NAA 和62BA 配比的培养基上收获的同种外植体愈伤组织还存在松软程度不同, 特别是ρNAA 较高(≥1. 0mg ・L

-1

-1

) 而ρ62BA 较低(≤0. 5mg ・L ) 时, 愈伤组织细胞松软, 在继代培养转移时很容易被破坏. 这可

能是因为高浓度生长素和低浓度分裂素同时存在导致愈伤组织细胞中含水量过高或细胞壁硬度降低. 愈伤组织松软程度和NAA, 62BA 配比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后续分化和脱分化产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Singla A K, Garg A, Aggar wal D, et al . Paclitaxe and its for mulati 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 m aceu 2

tics , 2002, 235(122) :179.

[2] 梅兴国. 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3] Yuan Y J, L i C, Hu Z D, et al . A double oxidative burst for taxol p r oducti on in sus pensi on cultures of Taxus

chinensis var . m airei induced by oligosaccharide fr om Fusarium oxysprum [J ].Enzym e and M icrobial Technolo 2gy , 2002, 30:7742778.

[4] Yuan Y J, L i C, Hu Z D, et al . Fungal elicit or 2induced cell apop t osis in sus pensi on cultures of Taxus chinensis

var . m airei for taxol p r oducti on[J ].Process B ioche m istry , 2002, 38:1932198.

[5] W ang Y D, Yuan Y J, W u J C . I nducti on studies of methyl jas monate and salicylic acid on taxane p r oducti on in

sus pensi on cultures of Taxus chinensis var . m airei [J ].B ioche m 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2004, 19:2592265.

[6] 陈 惠, 王文科, 卢英梅, 等. 南方红豆杉外植体母株来源与培养基成分对愈伤组织生长和紫杉醇的影响

[J ].中草药, 2005, 36(5) :7472751.

 第6期李 丽等:两种红豆杉植物的愈伤组织培养及褐化抑制

707  

[7] 赵 冬, 肖 颖, 刘占荣, 等. 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8(6) :

40243.

[8] 胡 凯, 祝顺琴, 谈 锋, 等. 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中抑制褐化的研究[J ].西南师范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29(4) :6592663.

[9] 唐启义, 冯明光.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计算机处理平台[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8. [10] 高国训.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变问题[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9, 35(6) :5012506.

[11] 李冬杰, 张进献, 魏景芳, 等.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与红豆杉细胞培养中褐化的关系[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5, 41(1) :95298.

[12] 盛长忠, 王淑芳, 王宁宁, 等. 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的初探[J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01, 34(4) :1202122.

i n Tissue Culture of

var . m a irei and Taxus m edia

L IL i, ZHAN G Ya n 2fan, HE Kang, FAN Zheng 2q i u, WAN G Xi a ng 2r o ng

(D epart m ent of Environm 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udan U 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

Abstract:Callus inducti on and darkening inhibiti on were studied in tissue culture of Taxus chinensis var . m airei and Taxus m edia based on Unifor m Design .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audex is more effective in callus inducti on than leaf and a

linear regressi on relati onshi p exists bet w een callus inducti on rati o and its diameter f or a certain p lant . Culture mediu m B 5with the additi on of 62BA 0. 3mg ・L

-1

and NAA 2. 9mg ・L

-1

(T . m edia ) , 62BA 0. 1mg ・L

-1

and NAA 1. 7mg ・L

-1

(T . chinensis var . m airei ) gave op ti m u m cell inducti on and gr owth . The caudex and leaf of T . chinensis var . m airei in 2duced callus earlier than that of T . m edia on the average . The average callus dia meter of caudex and leaf of T . chinensis var . m airei was bigger than that of T . m edia . An additi on of vitam in C 0. 01—0. 2mg ・L tive in callus darkening inhibiti on withou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ell gr owth .

Keywords:Taxus m edia ; Taxus chinensis var . m airei ; tissue culture; callus inducti on; darkening inhibiti on

-1

in culture mediu m was effec 2

第45卷 第6期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 45No . 6  文章编号:042727104(2006) 0620702206

两种红豆杉植物的愈伤组织培养及褐化抑制

李 丽, 张湮帆, 何 康, 樊正球, 王祥荣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上海 200433)

摘 要:在DPS 系统均匀设计的基础上, 对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 edia ) 和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

m airei ) 的茎和叶进行愈伤组织培养, 并探讨愈伤组织褐化的抑制. :于叶; ; B 50. 3mg/L62BA 和2. 9

mg/LNAA (曼地亚红豆杉) 、0. 1mg/L62BA 和1. () 养基; , 其茎和叶愈伤组织平均直径显0. 2抗坏血酸(Vc ) 能较为有效抑制愈伤组织褐化. 关键词:; ;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褐化中图分类号:Q 946     文献标识码:A

[1]  红豆杉属植物含能治疗多种癌症的紫杉醇(paclitaxe ) 及其类似物, 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 紫杉醇全

球需求量很大, 然而各种红豆杉野生资源极为匮乏, 已成为紫杉醇药源开发瓶颈.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 m a irei ) 又名美丽红豆杉, 为国家Ⅰ级保护植物, 主要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南岭山脉地区及台

湾省等地

[2]

. 曼地亚红豆杉(T . m ed ia ) 是母本为东北红豆杉父本为欧洲红豆杉的天然杂交种, 目前在北美

洲和欧洲有野生和人工种植分布. 这两种红豆杉都含有紫杉醇.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南方红豆杉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扦插繁殖和悬浮细胞培养等方面, 对愈伤组织培养及褐化控制研究不深

[3-7]

. 曼地亚红豆杉的组织培养研究更是不足, 国外一些公开发表的论文很少

[8]

涉及愈伤组织褐化控制, 国内对其研究则刚刚起步, 近几年才有一些初步探讨性成果公开发表比较, 为进一步利用组培快繁和悬浮培养生产紫杉醇类物质提供理论依据.

. 本文通

过均匀实验设计, 对曼地亚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的重点环节特别是褐化抑制进行了探讨和

1 材料和方法

1. 1 材料与试剂

供试植物材料品种分别为4年生曼地亚红豆杉(产自四川省) 和2年生南方红豆杉(产自浙江省) , 于6月份取其茎叶进行实验; B 5为基础培养基, 购自美国Sig ma 2A ldrich 公司; 植物生长素NAA (naphthalene acetic acid, 萘乙酸) 和细胞分裂素62BA (62苄基氨基嘌呤) , 购自美国Phytechnol ogy Laborat ories 公司. 1. 2 实验方法1. 2. 1 均匀实验设计

为对62BA 和NAA 进行多组浓度搭配以寻求最佳实验效果, 同时合理减少实验次数, 利用DPS 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实验方案均匀设计1. 2. 2 愈伤组织诱导和培养

[9]

. 62BA 浓度取0. 1~1. 9mg/L,NAA 浓度取0. 5~3. 2mg/L,均分10

级. 经DPS 软件运算得出均匀设计结果(见表1) .

剪取两种红豆杉植物嫩茎, 流水冲洗30m in 后加入少量洗洁精摇动洗涤10m in; 流水冲洗10m in . 无

收稿日期:2006204218

基金项目:“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与区域生态安全) 作者简介:李 丽(1981—) , 女, 硕士研究生; 联系人王祥荣教授, 博士生导师.

 第6期李 丽等:两种红豆杉植物的愈伤组织培养及褐化抑制

703  

菌条件下, 将茎叶用w (乙醇) =75%浸泡30s, 无菌水洗涤3次; 置于w (氯化汞) =0. 1%溶液中摇动浸泡10m in, 无菌水洗涤5次.

基于D PS 统计软件建立的均匀设计实验方案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B 5+蔗糖20g/L+植物凝胶表1 

2. 9g/L+各浓度NAA 和62BA, pH 5. 9~5. 95. 121℃高温

Tab . 1 Experi m ent unif or m design based on DPS

培养基Ⅰ

ⅡⅢⅣⅤⅦⅨⅩ

0. 90. 11. 51. 970. 0. 51. 11. 3

高压灭菌20m in 后冷却凝固. 吸去茎叶上水分, 将茎和叶切成1c m 小段, 接种于不同培养基, 每培养基接种5~6个外植体. 将接种好的培养基于25℃暗培养. 每日记录外植体发育情况, 统计初愈时间(初始愈伤组织产生时间) ; 40d 后统计愈伤组织块数, 计算愈伤组织诱导率(产生愈伤组织外植体数/接种外植体总数) ; 记录愈伤组织颜色; 20d 后测量愈伤组织平均直径(ρ/mg・L -1

62BA

NAA 1. 11. 72. 02. 60. 82. 32. 90. 53. 21. 4

和最小值的平均值) ; . 1. 2. 3 、62BA 配比的基础上, 利用  注:以“

中心化偏差愈伤组织培养效果最好的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抗坏血酸(Vc ) 继代培养, 对其褐化抑制效果进行研究.

CD ”作为指标优化结果. 本设计中心

化偏差为0. 05434.

2 结果与分析

两种红豆杉茎和叶外植体在B 5培养基上培养均能形成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在各组培养基上的接种数、初愈时间、诱导率和愈伤组织平均直径见表2和图1(见第704页) .

表2 两种红豆杉植物愈伤组织诱导的接种数及初愈时间

Tab . 2 I noculating nu mbers and cicatrized days of callus inducti on of T . m edia and T . chinensis var . m airei 培养基

M. C .

接种数/个

M. L. [***********]4541. 0

N. C . [***********]3032. 1

N. L. [***********]3529. 0

M. C . [***********]1415. 1

初愈时间/d

M. L. [***********]3030. 3

N. C . [***********]1212. 0

N. L. [***********]2324. 2

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平均值

[***********]3835. 2

    注:M.为曼地亚红豆杉; N. 为南方红豆杉; C . 为茎; L. 为叶

2. 1 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两种植物茎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均高于叶(见表2和图1, 见第704页) .

(1) 茎的诱导率高. 在N. 的十种培养基和M. 的9种培养基上, 茎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都高于叶; M. C . ,M. L. , N. C . 和N. L. 在10种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平均值分别为77. 5%, 56. 5%, 71. 6%和36. 0%, 利用DPS 软件对诱导率进行Fisher 小样本非参数随机化配对测验, 结果显示嫩茎与嫩叶在诱导

率上存在极显著差异(M. :p =0. 007, N. :p =0. 001) .

(2) 茎启动诱导时间早. 经检验,M. C . 和M. L. , N. C . 和N. L. 平均初愈时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 均为0. 001) ,M. C 和N. C . 平均初愈时间分别为15. 1和12. 0d, 而M. L. 和N. L. 平均初愈时间分别为30. 3和24. 2d . 这可能是因为茎较叶的组织分化程度低, 细胞分裂更加旺盛.

704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5卷 

(3) N. C . 愈伤组织生长40d 后的平均直径大于N. L. 诱导的愈伤组织. 经检验, N. C . 和N. L. 愈伤组

织平均直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 001) ; 虽然M. C . 和M. L. 愈伤组织平均直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 =0. 092) , 但测量结果表明前者有比后者大的趋势

.

图1 两种红豆杉植物茎和叶愈伤组织诱导率(a ) 及其平均直径(b )

Fig . 1 I nducti on rati os (a ) and callus average dia meters (b ) of T . m edia and T . chinensis var . m airei

图2 两种红豆杉植物茎(a ) (b ) 和叶(c ) (d ) 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其平均直径的相关回归

Fig . 2 Regressi on of callus inducti on rati on and average dia meter of T . m edia and T . chinensis var . m airei

2. 2 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其直径之间的关系

一般对同一种红豆杉来说, 愈伤组织诱导率越大, 其平均直径也越大. 经相关性检验,M. C . ,M. L. , N. C . 以及N. L. 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其平均直径均存在一元线性回归关系, 经F 显著性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意义(p 均为0. 000) , 因此4个回归方程均有意义. 2. 3 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植物组织培养效果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影响, 而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和配比是最为关键的

 第6期李 丽等:两种红豆杉植物的愈伤组织培养及褐化抑制

705  

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 当培养基中NAA 和62BA 浓度配比不同时, 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生长情况差异显著. 图1显示M. V II 号和N. II 号培养基效果最好,M. C . ,M. L. , N. C . 和N. L. 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达100%, 84. 4%, 94. 9%和72%; 同时, 在M. V II 号和N. II 号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平均直径也较大. 这表明, 培养基添加0. 3mg/L62BA 和2. 9mg/LNAA (M. ) , 0. 1mg/L62BA 和1. 7mg/LNAA (N. ) 对启动红豆杉外植体愈伤

组织诱导效率最高, 同时最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

此外, 62BA 浓度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可能存在一个阈值. 从图2和图3可知, 当培养基中62BA 浓度低于1. 0mg/L时(Ⅰ、Ⅱ、Ⅵ、Ⅶ、Ⅷ号培养基) , 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体积大; 而当62BA 浓度高于1. 0mg/L时(Ⅲ、Ⅳ、Ⅴ、Ⅸ、Ⅹ号培养基) , 愈伤组织诱导率低、体积小, 相比之下叶比茎对

此阈值反应更强烈. 这可能说明, 当62BA 浓度低于1. 0mg/L时有利于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 而其浓度高于1. 0mg/L时会抑制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

.

图3 不同62BA 浓度下两种红豆杉植物茎和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

Fig . 3 D ifferent results of callus inducti on under different 62BA concentrati ons

2. 4 两种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对比

综合表2和图1, 2, 经检验两种植物在愈伤组织诱导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表现为:1) M. C . 和N. C, M. L. 和N. L. 之间愈伤诱导率无显著性差异; 2) N. C 和N. L. 产生愈伤组织平均时间分别少于M. C . 和M. L. , 且具有极显著差异(p 均为0. 001) ; 3) N. C . 和N. L. 愈伤组织平均直径分别大于M. C . 和M. L. (p

分别为0. 001和0. 048) .

2. 5 Vc 对愈伤组织褐化的抑制作用

褐化是指植物材料在进行组织培养时, 外植体、愈伤组织细胞或培养基颜色变深, 呈现褐色, 一般认为

[10]

这是由于外植体或愈伤组织细胞分泌的酚类物质被氧化成有色有害物质(主要是醌类) 所致. 褐化会导

致细胞活力降低、增殖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严重影响和阻碍组织培养正常进行. 李冬杰等

[11]

曾报道, 红豆

杉属植物在进行组织培养时, 常发生褐化现象, 且难以消除. 本文发现两种红豆杉植物愈伤组织在培养中极易发生褐化现象, 这与已有报道基本相同. 在前文筛选最佳外植体和NAA 、62BA 配比的基础上, 利用M. V II 号培养基和N. II 号培养基, 研究不同浓度Vc 对M. C . 和N. C . 愈伤组织褐化抑制的效果

.

图4 不同Vc 浓度作用下两种红豆杉植物愈伤组织平均直径(a ) 及鲜干比(b )

Fig . 4 Average dia meters (a ) and weight rati os (b ) of callus under different Vc concentrati ons

706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表3 不同Vc 浓度对两种红豆杉植物愈伤组织褐化抑制的效果

Tab . 3 D ifferent results of darkening inhibiti on under different Vc concentrati ons

第45卷 

ρ/mg・L 21

Vc

形态和形状

M. C

N. C

M. C

颜色

N. C

未继代

00. 010. 050. 10. 20. 51. 02. 0松散、团状

较致密、块状较致密、团状较致密、块状较致密、块状紧密、附着于外植体上紧密、附着于外植体上紧密、附着于外植体上紧密、附着于外植体上致密、团状

较致密、团状松散、团状松散、团状、表面有多白点致密、团状较致密、块状致密、块状松散、附着于外植体松散、附着于外植体黄棕

黄绿黄白、黄绿黄白、黄绿黄绿黄棕黄棕棕褐-1

棕褐黄棕白绿、黄绿黄白、黄绿黄绿黄棕棕褐黄棕棕褐

  从表3和图4(见第, . mg ・L Vc, 在形态形状、颜色、

. Vc 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褐化, 可能由于其抑

[12]-1(PP O ) 和过氧化物酶(P OD ) 的活性. 但当ρ增至0. 2mg L 以上, 抑制褐・Vc

化能力明显减弱, 可能过多Vc 会影响愈伤组织生长, 其对褐化的抑制只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效. 因此, 培养基添加0. 01~0. 2mg ・L 响.

-1

Vc 既能较为有效抑制两种植物愈伤组织褐化, 又不对愈伤组织生长产生显著影

3 讨 论

结果表明, 两种植物茎形成愈伤组织能力均强于叶; 同一种植物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其直径存在一元线性回归关系; B 5培养基添加0. 3mg ・L mg ・L mg ・L

-1

-1

62BA 和2. 9mg ・L

-1

-1

NAA (M. ) , 0. 1mg ・L 62BA 和1. 7

NAA (N. ) 为最适合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培养基; N. C . 和N. L. 产生愈伤组织平均时间分别少Vc 能较为有效抑制两种植物愈伤组织褐化.

于M. C . 和M. L. , N. C . 和N. L. 愈伤组织平均直径分别大于M. C . 和M. L. ; 培养基添加0. 01~0. 2

-1

本文以初愈时间、诱导率、平均直径和褐化程度为标准来评价愈伤组织生长情况, 发现不同浓度NAA 和62BA 配比的培养基上收获的同种外植体愈伤组织还存在松软程度不同, 特别是ρNAA 较高(≥1. 0mg ・L

-1

-1

) 而ρ62BA 较低(≤0. 5mg ・L ) 时, 愈伤组织细胞松软, 在继代培养转移时很容易被破坏. 这可

能是因为高浓度生长素和低浓度分裂素同时存在导致愈伤组织细胞中含水量过高或细胞壁硬度降低. 愈伤组织松软程度和NAA, 62BA 配比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后续分化和脱分化产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Singla A K, Garg A, Aggar wal D, et al . Paclitaxe and its for mulati 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 m aceu 2

tics , 2002, 235(122) :179.

[2] 梅兴国. 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3] Yuan Y J, L i C, Hu Z D, et al . A double oxidative burst for taxol p r oducti on in sus pensi on cultures of Taxus

chinensis var . m airei induced by oligosaccharide fr om Fusarium oxysprum [J ].Enzym e and M icrobial Technolo 2gy , 2002, 30:7742778.

[4] Yuan Y J, L i C, Hu Z D, et al . Fungal elicit or 2induced cell apop t osis in sus pensi on cultures of Taxus chinensis

var . m airei for taxol p r oducti on[J ].Process B ioche m istry , 2002, 38:1932198.

[5] W ang Y D, Yuan Y J, W u J C . I nducti on studies of methyl jas monate and salicylic acid on taxane p r oducti on in

sus pensi on cultures of Taxus chinensis var . m airei [J ].B ioche m 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2004, 19:2592265.

[6] 陈 惠, 王文科, 卢英梅, 等. 南方红豆杉外植体母株来源与培养基成分对愈伤组织生长和紫杉醇的影响

[J ].中草药, 2005, 36(5) :7472751.

 第6期李 丽等:两种红豆杉植物的愈伤组织培养及褐化抑制

707  

[7] 赵 冬, 肖 颖, 刘占荣, 等. 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8(6) :

40243.

[8] 胡 凯, 祝顺琴, 谈 锋, 等. 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中抑制褐化的研究[J ].西南师范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29(4) :6592663.

[9] 唐启义, 冯明光.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计算机处理平台[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8. [10] 高国训.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变问题[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9, 35(6) :5012506.

[11] 李冬杰, 张进献, 魏景芳, 等.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与红豆杉细胞培养中褐化的关系[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5, 41(1) :95298.

[12] 盛长忠, 王淑芳, 王宁宁, 等. 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的初探[J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01, 34(4) :1202122.

i n Tissue Culture of

var . m a irei and Taxus m edia

L IL i, ZHAN G Ya n 2fan, HE Kang, FAN Zheng 2q i u, WAN G Xi a ng 2r o ng

(D epart m ent of Environm 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udan U 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

Abstract:Callus inducti on and darkening inhibiti on were studied in tissue culture of Taxus chinensis var . m airei and Taxus m edia based on Unifor m Design .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audex is more effective in callus inducti on than leaf and a

linear regressi on relati onshi p exists bet w een callus inducti on rati o and its diameter f or a certain p lant . Culture mediu m B 5with the additi on of 62BA 0. 3mg ・L

-1

and NAA 2. 9mg ・L

-1

(T . m edia ) , 62BA 0. 1mg ・L

-1

and NAA 1. 7mg ・L

-1

(T . chinensis var . m airei ) gave op ti m u m cell inducti on and gr owth . The caudex and leaf of T . chinensis var . m airei in 2duced callus earlier than that of T . m edia on the average . The average callus dia meter of caudex and leaf of T . chinensis var . m airei was bigger than that of T . m edia . An additi on of vitam in C 0. 01—0. 2mg ・L tive in callus darkening inhibiti on withou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ell gr owth .

Keywords:Taxus m edia ; Taxus chinensis var . m airei ; tissue culture; callus inducti on; darkening inhibiti on

-1

in culture mediu m was effec 2


相关文章

  • 植物细胞悬浮发酵产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 植物细胞悬浮发酵产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概述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研究进展,讨论植物细胞悬浮规模培养技术,展望该技术在开发活性物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植物细胞:细胞悬浮培养:活性物质 随着人们对"膳食与健康" ...查看


  • 红豆杉提取物
  • 红豆杉提取物 一.基本资料 [植物名称]红豆杉 [英文名]Paclitaxel [来源]红豆杉的树皮 [资源分布]红豆杉为裸子植物,属于冰川活动时期的孓遗植物.它的生态环境独特,散生于常绿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分布虽广,但数量稀少,种群密度 ...查看


  • 植物组培次生代谢物在工业应用
  • 泉州师范学院学年论文 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院(系) 时间:2012.04.18 摘要: 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如萜类.生物碱.芳香类等物质是药物.香料和色素的重要来源.在制药工业.食品工业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由于植物母 ...查看


  • 紫杉醇的抗癌机理及其应用
  • 紫杉醇的抗癌机理及其应用 祝融峰 罗征 魏月 李天阳 北京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100871 摘要:紫杉醇是继阿霉素和顺铂之后,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抗癌药物,是迄今国际市场最 畅销,最热门的新型抗癌药物,也是晚期癌症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具有 ...查看


  • 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 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第18卷第10期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07VOL.18NO.10 表2 L9(34)正交实验结果 实验号 123456789K1K2K3R A[1**** ...查看


  • 第五节植物细胞培养
  • 第五节 植物细胞培养 一.概念 二.植物细胞培养的方法 三.植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 四.植物单细胞培养 五.植物细胞培养的应用 六.植物细胞的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 七.植物细胞两相培养技术 八.植物细胞的生物反应器固定化培养 九.植物细胞培养 ...查看


  • 15-16学年度海淀高三生物期中试题及答案
  •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2015.11 生 物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物质与功能对应有误的是 ( ) A.DNA:储存遗传信息 B.纤维素: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C.胰岛素:细 ...查看


  • 红豆杉的功效与作用
  • 红豆杉的功效与作用 红豆杉不仅是珍稀的药用植物也是园林.庭院绿化.美化的佳品,是目前最珍贵稀有的高档绿化树种.红豆杉的功效与作用具有独特的盆景观赏价值是红豆杉的又一大特色,红茎.红枝.绿叶.红豆使其具有观茎.观枝.观叶.观果的多重观赏价值. ...查看


  • 我国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_单厚昌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5Mar, 14(6) #825# 我国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单厚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