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词质,诗独烂然而华,楚人既侈其体以为赋[1],而贾谊[2]、司马相如、枚乘[3]、扬雄、班固、张衡之伦[4],用以荐功风时[5],抒怀愫[6],状物变,益瑰放诡怪而不可穷。承效者多沿用为体。其弊也,庞芜而纤伪[7]。
后韩愈氏急起而持之,汰繁抑浮,一归于朴,群天下学者,惟韩之从,自汉迄唐,旷数百年,而文章始复于古。习传之既久,或孤抱韩氏之谊法[8],而不敢他有所涉,其弊也,意固而言俚。国朝姚姬传氏,篆录古文[9],益以楚辞汉赋,其说既美矣。曾文正公取其说而益恢之[10],以自治其文,而宋后数百年沿用之体,于是始变。
汉文伟丽矣,而所谓质者固在也,本流汩焉耳[11]。韩文简朴矣,而汉文气体固在也,末流靡焉耳[12]。韩氏振汉氏之末流反之古[13],曾公振韩氏之末流反之汉。先生师曾公,尝取姚氏所篆录而独说其辞赋以示学者。涛既蒙不弃,以为可与兹事,而数进以闳肆之境[14],夫闳肆之境,舍先生所说,固莫由达也。而孰思之而莫窥其涯[15],于先生之归也,敬以问之。
注释:
[1]侈:扩大。[2]贾谊:西汉文学家,曾为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散文宏大雄辩,以《过秦论》等最为著名。辞赋以《鵩鸟赋》为代表作。[3]枚乘:西汉辞赋家,与司马相如并称“枚马”,大赋的代表作家。[4]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文学作品以抒情小赋见长,也有《二京赋》等大赋。[5]荐:献,进。风:通“讽”。[6]怀愫:情怀。愫,诚意,真情。[7]庞:大。芜:杂乱。[8]谊:通“义”。[9]篆:(zuàn)录:编辑汇录。姚鼐编有《古文辞类篆》,七十五卷,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词赋,依文体分为十三类。[10]恢:扩大,发扬。[11]汩:扰乱,淹没。[12]靡:败。[13]反:同“返”,回复。[14]闳肆:即“闳中肆外”,指文章内容丰富,文笔又能发挥尽致。韩愈《进学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15]孰:同“熟”。
贺涛,字松坡,河北武强县人。光绪进士,官刑部主事,有文集。
张先生,即张裕钊。作者给张送行,字面上是说向张请教,实际内容却是恭维曾国藩、张裕钊等桐城派末期人物,说他们是继韩愈之后振兴古文的功臣,这当然不符合事实。反映出作者在文学观上的偏见,也见出桐城派在清代确有极大的影响。
经词质,诗独烂然而华,楚人既侈其体以为赋[1],而贾谊[2]、司马相如、枚乘[3]、扬雄、班固、张衡之伦[4],用以荐功风时[5],抒怀愫[6],状物变,益瑰放诡怪而不可穷。承效者多沿用为体。其弊也,庞芜而纤伪[7]。
后韩愈氏急起而持之,汰繁抑浮,一归于朴,群天下学者,惟韩之从,自汉迄唐,旷数百年,而文章始复于古。习传之既久,或孤抱韩氏之谊法[8],而不敢他有所涉,其弊也,意固而言俚。国朝姚姬传氏,篆录古文[9],益以楚辞汉赋,其说既美矣。曾文正公取其说而益恢之[10],以自治其文,而宋后数百年沿用之体,于是始变。
汉文伟丽矣,而所谓质者固在也,本流汩焉耳[11]。韩文简朴矣,而汉文气体固在也,末流靡焉耳[12]。韩氏振汉氏之末流反之古[13],曾公振韩氏之末流反之汉。先生师曾公,尝取姚氏所篆录而独说其辞赋以示学者。涛既蒙不弃,以为可与兹事,而数进以闳肆之境[14],夫闳肆之境,舍先生所说,固莫由达也。而孰思之而莫窥其涯[15],于先生之归也,敬以问之。
注释:
[1]侈:扩大。[2]贾谊:西汉文学家,曾为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散文宏大雄辩,以《过秦论》等最为著名。辞赋以《鵩鸟赋》为代表作。[3]枚乘:西汉辞赋家,与司马相如并称“枚马”,大赋的代表作家。[4]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文学作品以抒情小赋见长,也有《二京赋》等大赋。[5]荐:献,进。风:通“讽”。[6]怀愫:情怀。愫,诚意,真情。[7]庞:大。芜:杂乱。[8]谊:通“义”。[9]篆:(zuàn)录:编辑汇录。姚鼐编有《古文辞类篆》,七十五卷,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词赋,依文体分为十三类。[10]恢:扩大,发扬。[11]汩:扰乱,淹没。[12]靡:败。[13]反:同“返”,回复。[14]闳肆:即“闳中肆外”,指文章内容丰富,文笔又能发挥尽致。韩愈《进学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15]孰:同“熟”。
贺涛,字松坡,河北武强县人。光绪进士,官刑部主事,有文集。
张先生,即张裕钊。作者给张送行,字面上是说向张请教,实际内容却是恭维曾国藩、张裕钊等桐城派末期人物,说他们是继韩愈之后振兴古文的功臣,这当然不符合事实。反映出作者在文学观上的偏见,也见出桐城派在清代确有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