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作用
2012年04月10日 10:15 来源:《当代经济》 2011年第10期下 作者:毛显波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摘要:目前,风险导向审计已经成为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新趋势,在银行内部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对于改善银行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概念入手,阐述了在银行内部审计中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述了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作用。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银行内部审计,作用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理念和方法,日益受到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它为审计人员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评价企业经营的风险状况,为企业提供增值性审计服务提供了基础。它不仅是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程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审计理念上质的飞跃。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高风险行业,与国计民生联系紧密,随着银行服务范围的日益拓展和金融产品的逐渐丰富,银行的内部审计日趋重要。银行业应树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改进银行内部审计模式。借鉴和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对于银行内部审计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及其特点
基于战略观和系统观的思想,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应运而生,并成为了当前国内外审计发展的新趋势。这种新的审计模式以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的分析评估为导向,强调审计风险。在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评价企业经营风险,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战略定位和关键经营环节进行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高低程度,从而把审计资源分配到高风险审计领域之中。
在对审计对象风险排序的过程中,可以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计划,围绕重点高风险领域展开审计,便抓住了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关键。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对象置于经济、法律、行业、内部制度、组织建设,甚至企业的经营哲学等内外部环境中,从各个方面研究环境对审计的影响,并将对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一切审计工作的起点并始终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具有以战略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将审计重心前移并着重运用分析性程序等几大突出特点。
二、银行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可行性分析
首先,内部控制的实施为倡导风险导向审计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9月正式颁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其用意是促进我国银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对此,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积极开展风险管理宣传,对各岗位职责进一步明确,把强化内部控制
作为防范内部控制风险,提高履职水平的保障性手段,风险管理逐步深入,初步形成了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无疑,内部控制的实施为银行内部审计部门顺利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奠定了基础。
其次,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宽和多样性为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银行业务经营的高度信息化,以及数据的集中运行,为审计信息采集和风险评估提供了基础。银行业具有较为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国际银行业通行的风险管理和风险评级方法,为风险导向审计开展风险评估,有效识别风险,找准审计的切入点提供了良好的参照和借鉴。
最后,良好的信息化技术平台扩大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空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银行各项业务操作逐步借助计算机来实现,这为银行内部审计部门搜集审计资料、实施审计抽样等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平台。借助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与程序能够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信息数据库,为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提供技术支持。以信息手段评估银行风险,为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便利的环境,使得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空间扩大。
2、必要性分析
首先,能够降低经营风险。银行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因其经营内容的特殊性和经营模式的高负债性,使得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当前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如何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成为了银行经营管理中首当其冲的任务。内部审计作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面临着内部审计资源供需矛盾凸显的情况,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的诞生,恰好可以解决审计资源供需不平衡的局面,从而提供内部审计质量,降低经营风险。
其次,能够防范操作风险。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计算机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银行从业人员操作不当的风险也面临着加剧的局面。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为基础,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始终关注影响风险的因素,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银行业务操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进行有效分析、风险评估,从而能够及时发现操作风险,并且给予有效的防范。
三、以风险为导向的银行内部审计
1、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念
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以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从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四个主要阶段,审核银行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效果,发现并报告潜在的重大风险,提出应对方案并监督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2、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目标
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与其战略目标相一致:一是强化控制、提高效率、防范风险、发现和控制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系统;
二是督促银行各项风险管理目标和措施得到落实,确保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三是通过对风险管理的审计,分析和评估战略目标中不符合风险与收益原则的部分,提出调整战略目标的建议。
3、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法
银行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方法是在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针对银行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对策性建议,并就如何降低风险提出改进措施,进而改善银行经营管理,实现银行发展目标。比起以内控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方法,使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对银行来讲更为科学合理。
四、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作用
1、揭示运营中的战略性和系统性风险
银行业务经营具有高负债、高风险等特点,面临着国家严格的金融监管和社会监督,这在客观上要求银行必须建立起严格的内部控制和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以揭示运营中的重大风险隐患,保证银行业务经营的稳健发展。风险导向审计在传统账项审计和制度审计基础上发展而来,能够全面进行风险评估,选择重要风险领域,开展审计工作,从而能够揭示运营中的战略性和系统性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2、有效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当前,银行业务量大、业务环节复杂、涉及领域广泛,而与之相对应的内部审计资源表现匮乏,在有限的审计资源的前提下,如何进行审计资源配置,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就成为审计部门的当务之急。审计资源配置是指审计资源在既定的条件下,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审计资源的需求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以保障审计资源有效供给,最终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活动。审计资源配置以效益性为核心,有两点要求:一是使有限的审计资源产出最大的收益;二是为取得预定的效益尽可能少地消耗审计资源。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风险评估,能够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主动控制审计风险,将资源用在高风险领域,能够避免审计资源的浪费,促进审计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
3、促进银行治理结构的重构和完善
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一般实行总分行制,每一层级经营管理架构根据职能隋况进行设置,在总行级,内设的经营管理机构、部门一般为股东大会、董事会、相关委员会、业务管理部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职责分工因经营管理特点各异而不尽相同。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立足于对组织经营目标实现风险状况的分析评价,深层次寻找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依赖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提出相应审计建议,能够促进银行对管理架构的反思与调整,使组织治理架构能够根据形势变化得以进一步的重构和完
善。
4、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补充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银行内各个业务层次,各种类型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并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实施风险导向审计,从整体上把握审计风险因素,警惕潜在的重大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风险。在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阶段,将风险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在整个审计过程贯穿对风险的关注,充分考虑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是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补充。
5、推动银行高效发展,实现银行企业价值最大化
风险导向审计通过科学和精细化的方法、模型,及时检测并揭示金融风险,约束经营行为,促进经营模式的转变和经营行为的理性化,实现风险可控下的高效发展。有助于全面风险管理作用的最大化,并实现银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有助于银行资本、规模、效益持续动态平衡,确保风险计量与监控、资本分配、绩效衡量与考核的质量,并能够增强资产定价的合理性,使风险管理战略更加符合股东、管理层、员工和客户的最大利益,从而实现银行自身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6、确保国家金融体系稳健发展
银行作为国家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因其广泛的职能,使得它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十分显著,在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国民经济中位居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免疫系统论”理论认为审计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根本利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免疫系统论”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对内部审计实践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对于银行内部审计而言,通过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能够很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在内部审计管理与实施全过程紧盯风险、关注危机,以风险为导向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根据审计结果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形成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的审计意见,提出预防、控制、化解风险的对策建议,从而帮助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进而稳健整个金融体系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银行服务范围的日益拓展和金融产品的逐渐多样,银行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经营风险,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理念,应该被广泛地应用到银行内部审计中去,在吸收国际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培养实用型的内部审计人才,充分发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提高审计的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从而提高银行风险管理与经营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风险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J].会计研究,2004(4).
[3]王迈利: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探析[J].经济师,2009(3).
[4]江勇: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对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评估[J].时代金融,2007(2).
[5]付国民、朱岚: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前景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21).
[6]张洁:论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J].广西金融研究,2006(10).
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作用
2012年04月10日 10:15 来源:《当代经济》 2011年第10期下 作者:毛显波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摘要:目前,风险导向审计已经成为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新趋势,在银行内部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对于改善银行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概念入手,阐述了在银行内部审计中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述了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作用。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银行内部审计,作用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理念和方法,日益受到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它为审计人员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评价企业经营的风险状况,为企业提供增值性审计服务提供了基础。它不仅是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程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审计理念上质的飞跃。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高风险行业,与国计民生联系紧密,随着银行服务范围的日益拓展和金融产品的逐渐丰富,银行的内部审计日趋重要。银行业应树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改进银行内部审计模式。借鉴和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对于银行内部审计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及其特点
基于战略观和系统观的思想,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应运而生,并成为了当前国内外审计发展的新趋势。这种新的审计模式以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的分析评估为导向,强调审计风险。在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评价企业经营风险,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战略定位和关键经营环节进行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高低程度,从而把审计资源分配到高风险审计领域之中。
在对审计对象风险排序的过程中,可以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计划,围绕重点高风险领域展开审计,便抓住了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关键。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对象置于经济、法律、行业、内部制度、组织建设,甚至企业的经营哲学等内外部环境中,从各个方面研究环境对审计的影响,并将对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一切审计工作的起点并始终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具有以战略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将审计重心前移并着重运用分析性程序等几大突出特点。
二、银行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可行性分析
首先,内部控制的实施为倡导风险导向审计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9月正式颁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其用意是促进我国银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对此,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积极开展风险管理宣传,对各岗位职责进一步明确,把强化内部控制
作为防范内部控制风险,提高履职水平的保障性手段,风险管理逐步深入,初步形成了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无疑,内部控制的实施为银行内部审计部门顺利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奠定了基础。
其次,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宽和多样性为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银行业务经营的高度信息化,以及数据的集中运行,为审计信息采集和风险评估提供了基础。银行业具有较为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和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国际银行业通行的风险管理和风险评级方法,为风险导向审计开展风险评估,有效识别风险,找准审计的切入点提供了良好的参照和借鉴。
最后,良好的信息化技术平台扩大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空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银行各项业务操作逐步借助计算机来实现,这为银行内部审计部门搜集审计资料、实施审计抽样等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平台。借助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与程序能够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信息数据库,为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提供技术支持。以信息手段评估银行风险,为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便利的环境,使得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空间扩大。
2、必要性分析
首先,能够降低经营风险。银行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因其经营内容的特殊性和经营模式的高负债性,使得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当前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如何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成为了银行经营管理中首当其冲的任务。内部审计作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面临着内部审计资源供需矛盾凸显的情况,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的诞生,恰好可以解决审计资源供需不平衡的局面,从而提供内部审计质量,降低经营风险。
其次,能够防范操作风险。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计算机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银行从业人员操作不当的风险也面临着加剧的局面。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为基础,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始终关注影响风险的因素,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银行业务操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且进行有效分析、风险评估,从而能够及时发现操作风险,并且给予有效的防范。
三、以风险为导向的银行内部审计
1、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概念
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以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从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四个主要阶段,审核银行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效果,发现并报告潜在的重大风险,提出应对方案并监督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2、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目标
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与其战略目标相一致:一是强化控制、提高效率、防范风险、发现和控制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系统;
二是督促银行各项风险管理目标和措施得到落实,确保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三是通过对风险管理的审计,分析和评估战略目标中不符合风险与收益原则的部分,提出调整战略目标的建议。
3、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方法
银行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方法是在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从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针对银行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对策性建议,并就如何降低风险提出改进措施,进而改善银行经营管理,实现银行发展目标。比起以内控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方法,使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对银行来讲更为科学合理。
四、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作用
1、揭示运营中的战略性和系统性风险
银行业务经营具有高负债、高风险等特点,面临着国家严格的金融监管和社会监督,这在客观上要求银行必须建立起严格的内部控制和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以揭示运营中的重大风险隐患,保证银行业务经营的稳健发展。风险导向审计在传统账项审计和制度审计基础上发展而来,能够全面进行风险评估,选择重要风险领域,开展审计工作,从而能够揭示运营中的战略性和系统性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2、有效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当前,银行业务量大、业务环节复杂、涉及领域广泛,而与之相对应的内部审计资源表现匮乏,在有限的审计资源的前提下,如何进行审计资源配置,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就成为审计部门的当务之急。审计资源配置是指审计资源在既定的条件下,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审计资源的需求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以保障审计资源有效供给,最终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活动。审计资源配置以效益性为核心,有两点要求:一是使有限的审计资源产出最大的收益;二是为取得预定的效益尽可能少地消耗审计资源。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风险评估,能够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主动控制审计风险,将资源用在高风险领域,能够避免审计资源的浪费,促进审计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
3、促进银行治理结构的重构和完善
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一般实行总分行制,每一层级经营管理架构根据职能隋况进行设置,在总行级,内设的经营管理机构、部门一般为股东大会、董事会、相关委员会、业务管理部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职责分工因经营管理特点各异而不尽相同。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立足于对组织经营目标实现风险状况的分析评价,深层次寻找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依赖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提出相应审计建议,能够促进银行对管理架构的反思与调整,使组织治理架构能够根据形势变化得以进一步的重构和完
善。
4、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补充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银行内各个业务层次,各种类型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并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实施风险导向审计,从整体上把握审计风险因素,警惕潜在的重大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风险。在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阶段,将风险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在整个审计过程贯穿对风险的关注,充分考虑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是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补充。
5、推动银行高效发展,实现银行企业价值最大化
风险导向审计通过科学和精细化的方法、模型,及时检测并揭示金融风险,约束经营行为,促进经营模式的转变和经营行为的理性化,实现风险可控下的高效发展。有助于全面风险管理作用的最大化,并实现银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有助于银行资本、规模、效益持续动态平衡,确保风险计量与监控、资本分配、绩效衡量与考核的质量,并能够增强资产定价的合理性,使风险管理战略更加符合股东、管理层、员工和客户的最大利益,从而实现银行自身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6、确保国家金融体系稳健发展
银行作为国家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因其广泛的职能,使得它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十分显著,在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国民经济中位居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免疫系统论”理论认为审计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根本利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免疫系统论”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对内部审计实践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对于银行内部审计而言,通过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能够很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在内部审计管理与实施全过程紧盯风险、关注危机,以风险为导向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根据审计结果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形成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的审计意见,提出预防、控制、化解风险的对策建议,从而帮助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进而稳健整个金融体系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银行服务范围的日益拓展和金融产品的逐渐多样,银行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经营风险,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理念,应该被广泛地应用到银行内部审计中去,在吸收国际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培养实用型的内部审计人才,充分发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提高审计的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从而提高银行风险管理与经营决策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办公室:风险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J].会计研究,2004(4).
[3]王迈利: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审计探析[J].经济师,2009(3).
[4]江勇: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对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评估[J].时代金融,2007(2).
[5]付国民、朱岚: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前景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21).
[6]张洁:论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J].广西金融研究,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