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力学综合试题一
朝阳一模41.工人用图23所示装置把建筑材料运到楼顶,三个滑轮质量相等,绳子质量和滑轮轮与轴的摩擦不计。质量不计的杠杆AOB ,O 为支点,BO =4AO ,B 点用绳子系住一个配重G 1=500N ,配重与水平楼顶的接触面积为S =0.2m 2。当把重为G 2=2000N 的建筑材料匀速竖直向上提起时5m ,拉力F 1=700N, 此时杠杆AOB 保持水平平衡。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配重对楼顶的压强。为保持杠杆AOB 始终水平平衡,用此装置最多能匀速竖直向上拉起多重的建筑材料?
东城二模40.(7分)如图23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杠杆AC 能以B 点为支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AC=0.8m,BC=0.6m。细绳的一端系在杠杆的A 端,另一端绕过动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物体E 挂在动滑轮的挂钩上,动滑轮的质量m 0=1kg。物体H 通过细绳挂在杠杆的C 端,物体H 的质量m H =2kg ,体积V H =1000cm 3。在物体H 下有一个垫块D ,H 与D 放在一个大水槽F 中,杠杆、细绳的质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计,g 取10N/kg。 (1)为使杠杆AC 保持水平平衡,求物体E 的最大质量m ; (2)若将垫块D 撤走,并往水槽F 中注水,为使杠杆AC 保持水平平衡,求物体E 的最小质量m ' 。
天花板
图23
西城二模38.小刚学习了简单机械之后,在实验室组成如图24所示装置,研究利用杠杆和滑轮改变力的大小的问题。已知滑轮C 、D 和E 的重均为2N ;轻质杠杆AB 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且AO : OB = 3 : 5;乙是一个装有适量沙子的小桶,改变小桶中沙子的质量并调整拉力AB 的大小,可使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当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为200g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大小等于其受到重力的2/3。绳的质量、滑轮与轴的摩擦、杠杆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g 取10N/kg。求: (1)当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为200g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拉力F 的大小; (2)可维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小桶和沙子的最大总质量。
大兴一模40.如图23所示,杠杆MON 及支架是一个固连在一起的整体,且能绕O 点转动,MO ∶NO=5∶2。
-22
图中正方体D 通过细线与N 相连且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S 为8×10m ,物体B 的质量为2kg 。当物体A 的质量为9.2kg 时,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物体D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1为4000Pa 。当把物体A 换为质量为32kg 的物体C ,支点向左移至O ′,使MO ′∶NO ′=4∶3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上平衡,物体D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2为1250Pa 。(杠杆、支架和托盘的重力不计,g 取10N/kg。拉物体B 的细绳系于物体B 上表面中央并沿竖直方向)求: (1)动滑轮的重力; (2)物体D 的重力。
大兴二模40. 如图21是工人提升重物的示意图。配重M 的底面积为5×10-2m 2,放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P 0为6×104P a 。滑轮A 、B 的质量均为3kg ,滑轮C 的质量与A 、B 不同;杠杆EH 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E ∶OH=3∶5。小成受到的重力为600N ,他通过细绳在H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时,重物M 刚好被提起,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成对地面的压力为285N 。(不计绳重、杠杆EH 重、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g 取10N/kg)求:
(1)配重M 受到的重力G M ; (2)动滑轮C 的重力G C ; (3)提升重物M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保留两位小数) (4)该工人最多可提起多重的物体。
房山二模
图21
密云二模38.如图所示,以O 为支点的杠杆AO 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P 为AO 的中点。细绳的一端
系于杠杆的A 端,另一端水平向右拉绕过定滑轮并系于长方体A 上表面中央。球B 没于水中并用细绳悬挂于P 点。杠杆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处于平衡状态。球B 受到的浮力为F 浮,球B 的体积为V B ,受到的重力为G B ,长方体A 的体积为V A ,受到的重力为G A 。长方体A 受到的支持力为N 。已知:AO=8m,α=30度,
1G B 5V B 4
=,=,N =G A ,√ =1.7。求:长方体A 的密度ρA 。
5F 浮1V A 5
1.图2是一个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配重A 受到的重力为1200N , 其底面积为5×10m , B、C 都是定滑轮,D 是动滑轮;杠杆EH 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E ∶OH =2∶5。小成受到的重力为600N ,他通过细绳在H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T 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成对地面的压力为F 1,配重A 受到的拉力为
-22
F A1,配重A 对地面的压强p 1为6×103Pa ;小成在H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T 2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小
成对地面的压力为F 2,配重A 受到的拉力为F A2,配重A 对地面的压强p 2为4×10Pa 。已知F 1∶F 2=20∶19,杠杆EH 和细绳的质量、轮与轴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求:(1) 拉力F A1;(2) 拉力T 2;(3)动滑轮D 受到的重力G 。
3
图2
2.图5是一个建筑工地提升物体的装置示意图,其中AB 是一个以O 为支点的杠杆,且AO :OB =3:4,D 是一个系在杠杆B 端的配重物体,重为2580N 。人可以通过固定在杠杆A 端的滑轮组提升物体。有一质量为60kg 的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强p 0=1.2×10Pa 。他利用该装置匀速提升一块木材时,配重物体D 受到的支持力为N 1,工人对地面的压强p 1=0.8×10Pa ;他利用该装置匀速提升一块钢材时,配重物体D 受到的支持力为N 2,工人向下的拉力为F 2;已知N 1: N 2=7:6,提升木材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90%,每个滑轮质量都相等,绳重及滑轮与轴的摩擦不计,不计杆的重力,g 取10N/kg。求:
(1)工人提升木材时向下的拉力F 1;
(2)工人提升钢材以0.3m/s的速度匀速上升需要的功率。
图5
4
4
3.某提升装置中,杠杆AB 能绕固定点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水平地面上的配重乙通过细绳竖直拉着杠杆B
2
端。已知AO :OB=2:5,配重乙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S 且S=200cm。当在动滑轮下面挂上重1000N 的物体甲静止时(甲未浸入水中),竖直向下拉绳子自由端的力为T 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配重乙对
4
地面的压强为P 1且P 1=3.5×10Pa ;如果在动滑轮下挂一个质量为动滑轮质量5倍的物体丙,并把物体丙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如图22甲所示,竖直向上拉绳子自由端的力为T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配
4
重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 2且P 2=5.6×10Pa 。已知物体丙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图像如图22乙所示,如果
-23
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滑轮轴间摩擦,图中两个滑轮所受重力相同取g=10N/kg。配重乙的体积为5×10m ,求配重乙的密度。 20
15
10
5
3
图22乙
4. 某校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从水中打捞物体的模型,如图24所示。其中D 、E 、G 、H 都是定滑轮,M 是动滑轮, B、C 为固定在支架上的两个定滑轮,细绳的质量忽略不计。人站在地面上通过拉绳子提升水中的物体A ,容器的底面积为200 cm。当物体A 总体积的五分之二露出液面时,人通过细绳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1,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N 1,A 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此时液面比A 全部浸没的时候下降了50cm ,拉力F 1的功率为P 1;当物体A 完全离开液面时,人通过细绳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2,物体A 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N 2,拉力F 2的功率为P 2。已知A 的质量为75kg ,人的质量是70kg ,N 1∶
2
N 2=9∶8,忽略细绳与滑轮的摩擦以及水对物体的阻力,g 取10N/kg。求:
⑴动滑轮M 受到的重力G ; ⑵ P 1∶P 2的值; 图24
2015年力学综合试题一答案
朝阳一模41.解:匀速竖直向上拉起建筑材料,动滑轮受力为重力G 动、建筑材料通过绳对动滑轮的拉力F
拉
,动滑轮上端3根绳子的拉力3F 1,如图所示。可列出:
3F 1 =G 动+F 拉,建筑材料匀速向上运动,G 2=F 拉
G 动=3F 1-F 拉=3×700N -2000N =100N ………………………………(1分)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
95.2%………………(1
定滑轮受力为重力G 定、绳子对定滑轮的拉力2F 所示。定滑轮静止,可列出:
拉定
,A F A =
2F 拉定+G 定,绳子质量不计,F 1=F 拉定,已知G
动=G 定
F A =2F 1+G 动
=2×700N +100N =1500N
杠杆A 和B 点分别受力,F A ′和F B ′,水平平衡如图所示,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出:
F A ′·OA =F B ′·OB , F A ′
=F A (相互作用力) F B ′=F A ·OA /OB=1500N ×1/4=375N
配重静止,受力为重力G 1、绳子拉力F B 和楼顶的支持力F 支,如图所示,可列出: G 1=F B +F 支,F B =F B ′(相互作用力)
F 支=G 1-F B =500N -375N =125N …………………………………………(1分) 对楼顶的压力F 压=F 支=125N (相互作用力)
对楼顶的压强P =F 压/S =125N/0.2 m2=625Pa ……………………………………(1能匀速竖直向上拉起建筑材料最重时,配重对楼顶的压力为零。此时B 点受力等于配重G 1=500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A 点最大能受力为4G 1=4×500N=2000N 。
滑轮组每根绳子受力F 1′=(4G 1-G 定)/2=(2000N -100N )/2=950N………………(1分) 动滑轮受力:重力G 动、3F 1′和建筑材料通过绳子向下拉力F 拉′, F拉′=G 2′,
3F 1′=G 动+G 2′,G 2/=3 F1′-G 动=3×950N-100N =2750N ………………………(1分) (受力分析图1分)
东城二模40.(7分)解:
(1)当垫块D 对物体H 的支持力为0时,物体E 的质量最大。以杠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答图3甲所示;以动滑轮和物体E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答图3乙所示;以物体H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答图3丙所示。
2
T 12′
0 H
由答图3甲、乙、丙得:
T 1×AB =T 2×BC G E +G 0=2T 1′ G H = T2′ T 1′=T 1 T 2′=T 2 G 0=m 0g G E =mg AB :BC =1:3 以上各式联立解得:m =11kg
(2)当物体H 全部浸没在水中时,物体E 的质量最小。以杠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答图4甲所示;以动滑轮和物体E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答图4乙所示;以物体H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答图4丙所示。
答图4
T 4
T
3
E '
乙
由答图4甲、乙、丙得:
T 3×AB =T 4×BC G E ' +G 0=2T 3′ G H = T4′+F 浮 T 3′=T 3 4′=T 4 G 0=m 0g
G E ' =m ' g F 浮=ρ水g V H AB :BC =1:3 以上各式联立解得:m ' =5kg (其他解法正确均得分)
大兴一模40
(G A =m
A g =9.2kg ⨯10N G C =m C
g =32kg ⨯10N
=92N =320N
N 1=P Pa ⨯8⨯10-2m 2=320N 1S
=400
-2-2
N 2
=PS =100N 1=4000P a ⨯8⨯10m
2F B +F
M 1=G 动+G A (1)
2F B +F M 2=G 动+G C (2) F M 1. OM =F N 1. ON (3)
F M 2. O ' M =F N 2. O ' N (4) G D =N 1+F N 1 (5)
G D =N 2+F N 2 (6)
解(1)-(6)得
F 5
N 1=
2F M 1=G D -N 1 F 4
N 2=3
F M 2=G D -N 2
43F 5
M 2-2F M 1=N 1-N 2 43(G +G 5
C 动-2F B ) -2(G A +G 动-2F B ) =N 1-N 2 43(320N +G 5
动-40N ) -2(92N +G 动-40N ) =320N -100N G 动=20N (2) 代 G 动=20N 于原方程,解得G D =500N
38题:对物体B 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对物体A 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对物体杠杆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
T /L 1=F /L 2………………………………………………………………………………1分
TL 1=FL 2
T =G B -F 浮=4F 浮…………………………………………………………………………1分
L 1=sim 60 ⨯4m =
⨯4m =3.4m ……………………………………………………1分 2
1
L 2=sim 30 ⨯l =⨯8m=4m………………………………………………………………1分
2
F +N =G A
已知:N =
15
G A F =G 14
A -5G A =5G A ……………………………………………………………………1分
4F 4
浮⨯3.4m=5
G A ⨯4m
4ρ水gV B ⨯3.4m=
4
5
ρA gV A ⨯4m ρA =3.4⨯
103kg/m3……………………………………………………………………………1分1、解:(1)以物体A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7甲、乙所示。
物体A 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有: G A =N 1+F A1 G A =N 2+F A2 1′ 2′ 已知G A =1200N
1′
2′
N 1=p 1S =6×103 Pa×5×10-2m 2=300N N 2=p 2S =4×103 Pa×5×10-2 m2=200 N
解得:F A1=900N ;F A2=1000N ……(1分)
(2)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8甲、乙所示。
人 人 人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有:
G 甲
乙
人=F 1 '+T 1' G 人=F 2 '+T 图8
2'
因为T 1'与T 1大小相等,F 1 '与F 1大小相等, T 2 ' 与T 2大小相等,F 2 '与F 2大小相等。所以有: F 1= G 人-T 1
F 2= G 人-T 2 …………………(1分) F =20∶19 已知1∶F 2得:
20=G 人-T 1
F 19G -T ① A 1人2
2
甲
T
1 对杠杆进行受力分析如图9甲、乙所示: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1
F A 22(F A1+G ) ×OE =T 1×OH 2
T 2
乙 1
图9
2
(F A2+G ) ×OE =T 2×OH …………………(1分) 已知OE ∶OH =2∶5,F A1=900N ,F A2=1000N 得: T 2 -T 1=20 N ② F A2+G =5T 2 ③
已知G 人=600 N,由①②解得:T 2=220N ………………(1分) (3)将T 2=220N 代入③得:G =100N ………………(1分)
11
2、人站在地面上时受力如40题图(1)所示,提升木材时,人站在地面上受力如图(2)所示,提升钢材时,人站在地面上受力如图(3)所示;提升木材时动滑轮受力如图(4)所示,杠杆A 端定滑轮受力如图(5)所示,杠杆受力及力臂如图(6)所示,配重物体受力如图(7)所示;提升钢材时动滑轮受力如图(8)所示,杠杆A 端定滑轮受力如图(9)所示,杠杆受力及力臂如图(10)所示,配重物体受力如图(11)所示
F 人支0 F 1
F 2 F 人支F 2F 1 人支 轮 轮 F B1
(木
6) G 人 G 人
G 人 1 1)
(2) (3) (4) (5) 2
F 2
F B2
2
D 轮
钢
轮 F B2
(10)
D ( 8)
(11)
2 (9)
40题答案图
有受力示意图给1分,画得不全者酌情定夺。 (1)由图①可知:G 人=p 0S 人 ——①
提升木材时人受力如图②所示:G 人=F 人1+p
1S 人——②
由①②式得:
G 人G -F =p 0S 人
人1
p 1S 人
, F p 1=
0-p 1
1. 2-0. 8p m 人g=
⨯600N=200N…………2分 0
1. 2(2)提升木材时,η=W 有用
W 总 =(2F
1-G 轮) h 2F 1
h
G 轮=2F 1-η2 F1=400N(1-90%)=40N
提升木材时定滑轮受力根据图⑤可知,F A1=3F 1+ G轮=640N 提升木材时杠杆受力根据图⑥可知F A1×L 1= FB1×L 2 F A1×L 1=(G D -N 1)×L 2 N 1= GL D -
1
L F 3A1=2580N-2
4⨯640N=2100N
提起钢材时,配重物体受到的支持力,N =
6
27
⨯2100N=1800N 提起刚才时,定滑轮对杠杆的拉力为F A2,F A2×L 1=(G D -N 2)×L 2
F B1 1
D D
(7) 12
(
F L A2=
2
L (G =4D -N 2)×(2580N-1800N )=1040N
1
3提起刚才时,工人对绳的拉力为F 2,F A2=3F 2+G 轮 F 10002= (F A2- G轮)/3=
3
N 工人提升钢材以0.3m/s的速度匀速上升需要的功率为P , P= F1000
22v=
3
N×2×0.3m/s=200W 3.
F A 乙 F 1
乙
1
图3 图2 图4 。。。。。。。。。。。。。。。。。。。
。。。。。。。。。。。。。。。。。。。。。。。
。。。。。。。1分
当物体甲在空气中静止时,分别以甲和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f 1=G 甲=1000N 2T 1=G 0+f 1
T G 甲+G 01000N +G 0
1=2=2
. 。。。。。。。。。。。。。。。。。。。。。。。。。。。1分
以A 端定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
F A =
5
2
G 0+1500N 以杠杆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3)所示
F A ⨯AO =F 1⨯OB
F 1=G 0+600N 。
。。。。。。。。。。。。。。。。。。。。。。。。。。。。。。。。。。。。1分 选择配重乙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3所示,
N S =3. 5⨯104Pa ⨯0.02m 2
1=p 1=700N
F 1=G 乙-N 1=G 乙-700N
G 乙=G 0+1300N ①………………………………………………1分
当把物体丙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各物体受力情况如下图所示。
F B 2
2
F 2 乙
0 乙
2
13
甲
根据图像可知,物体丙的密度为2. 5⨯103kg/m3
F 5G 0
浮=ρ水gV 排=g ⨯103kg/m3
g ⨯2. 5⨯103kg/m
3
=2G 0 T 丙+G 0-F 浮
6G 0-2G 0
2=
G 2=
2
=2G 0…………1分
F =7G 14
A 20 F 2=5G 0。
N =pS =5. 6⨯104
2pa ⨯0.02m 2=1120N
F 2=G 乙-N 2=G 乙-1120N G 乙=
14
5
G 0+1120N ②………………………………………………1分 由①②解得:G 0=100N
G m 乙乙=1400N m乙=140kg ρ乙=
V =140kg 5⨯10-2m
3
=2. 8⨯103kg/m3
…………1分 乙4. 解:分别对物体A 、动滑轮、人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G 动+FA2=3F 2 ⑤
GA =m A g=75kg×10N/kg=750N △F 浮=△PS
=1×103
kg/m3
×10N/kg×0.5m ×200×10-4m
2
=100N 解得:F 浮=150N;F A1=600N ;F A2=750N G人=m 人g=70kg×10N/kg=700N
N1=G 人-F 1 N2=G 人-F 2
又已知:N 1∶N 2=9∶8由①②③④⑤⑥式解得:
14
G动=150N F 1=250N F2=300N 设自由端F 1的速度为V 1;F 2的速度为V 2 A的速度不变,解得:V 1= V2
P 1F 1V 15== P 2F 2V 26
(其他答案正确均可) ..........
15
2015年力学综合试题一
朝阳一模41.工人用图23所示装置把建筑材料运到楼顶,三个滑轮质量相等,绳子质量和滑轮轮与轴的摩擦不计。质量不计的杠杆AOB ,O 为支点,BO =4AO ,B 点用绳子系住一个配重G 1=500N ,配重与水平楼顶的接触面积为S =0.2m 2。当把重为G 2=2000N 的建筑材料匀速竖直向上提起时5m ,拉力F 1=700N, 此时杠杆AOB 保持水平平衡。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配重对楼顶的压强。为保持杠杆AOB 始终水平平衡,用此装置最多能匀速竖直向上拉起多重的建筑材料?
东城二模40.(7分)如图23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杠杆AC 能以B 点为支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AC=0.8m,BC=0.6m。细绳的一端系在杠杆的A 端,另一端绕过动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物体E 挂在动滑轮的挂钩上,动滑轮的质量m 0=1kg。物体H 通过细绳挂在杠杆的C 端,物体H 的质量m H =2kg ,体积V H =1000cm 3。在物体H 下有一个垫块D ,H 与D 放在一个大水槽F 中,杠杆、细绳的质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计,g 取10N/kg。 (1)为使杠杆AC 保持水平平衡,求物体E 的最大质量m ; (2)若将垫块D 撤走,并往水槽F 中注水,为使杠杆AC 保持水平平衡,求物体E 的最小质量m ' 。
天花板
图23
西城二模38.小刚学习了简单机械之后,在实验室组成如图24所示装置,研究利用杠杆和滑轮改变力的大小的问题。已知滑轮C 、D 和E 的重均为2N ;轻质杠杆AB 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且AO : OB = 3 : 5;乙是一个装有适量沙子的小桶,改变小桶中沙子的质量并调整拉力AB 的大小,可使杠杆静止在水平位置。当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为200g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大小等于其受到重力的2/3。绳的质量、滑轮与轴的摩擦、杠杆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g 取10N/kg。求: (1)当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为200g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拉力F 的大小; (2)可维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小桶和沙子的最大总质量。
大兴一模40.如图23所示,杠杆MON 及支架是一个固连在一起的整体,且能绕O 点转动,MO ∶NO=5∶2。
-22
图中正方体D 通过细线与N 相连且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S 为8×10m ,物体B 的质量为2kg 。当物体A 的质量为9.2kg 时,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物体D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1为4000Pa 。当把物体A 换为质量为32kg 的物体C ,支点向左移至O ′,使MO ′∶NO ′=4∶3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上平衡,物体D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2为1250Pa 。(杠杆、支架和托盘的重力不计,g 取10N/kg。拉物体B 的细绳系于物体B 上表面中央并沿竖直方向)求: (1)动滑轮的重力; (2)物体D 的重力。
大兴二模40. 如图21是工人提升重物的示意图。配重M 的底面积为5×10-2m 2,放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P 0为6×104P a 。滑轮A 、B 的质量均为3kg ,滑轮C 的质量与A 、B 不同;杠杆EH 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E ∶OH=3∶5。小成受到的重力为600N ,他通过细绳在H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时,重物M 刚好被提起,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成对地面的压力为285N 。(不计绳重、杠杆EH 重、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g 取10N/kg)求:
(1)配重M 受到的重力G M ; (2)动滑轮C 的重力G C ; (3)提升重物M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保留两位小数) (4)该工人最多可提起多重的物体。
房山二模
图21
密云二模38.如图所示,以O 为支点的杠杆AO 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P 为AO 的中点。细绳的一端
系于杠杆的A 端,另一端水平向右拉绕过定滑轮并系于长方体A 上表面中央。球B 没于水中并用细绳悬挂于P 点。杠杆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处于平衡状态。球B 受到的浮力为F 浮,球B 的体积为V B ,受到的重力为G B ,长方体A 的体积为V A ,受到的重力为G A 。长方体A 受到的支持力为N 。已知:AO=8m,α=30度,
1G B 5V B 4
=,=,N =G A ,√ =1.7。求:长方体A 的密度ρA 。
5F 浮1V A 5
1.图2是一个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配重A 受到的重力为1200N , 其底面积为5×10m , B、C 都是定滑轮,D 是动滑轮;杠杆EH 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E ∶OH =2∶5。小成受到的重力为600N ,他通过细绳在H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T 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成对地面的压力为F 1,配重A 受到的拉力为
-22
F A1,配重A 对地面的压强p 1为6×103Pa ;小成在H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T 2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小
成对地面的压力为F 2,配重A 受到的拉力为F A2,配重A 对地面的压强p 2为4×10Pa 。已知F 1∶F 2=20∶19,杠杆EH 和细绳的质量、轮与轴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求:(1) 拉力F A1;(2) 拉力T 2;(3)动滑轮D 受到的重力G 。
3
图2
2.图5是一个建筑工地提升物体的装置示意图,其中AB 是一个以O 为支点的杠杆,且AO :OB =3:4,D 是一个系在杠杆B 端的配重物体,重为2580N 。人可以通过固定在杠杆A 端的滑轮组提升物体。有一质量为60kg 的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强p 0=1.2×10Pa 。他利用该装置匀速提升一块木材时,配重物体D 受到的支持力为N 1,工人对地面的压强p 1=0.8×10Pa ;他利用该装置匀速提升一块钢材时,配重物体D 受到的支持力为N 2,工人向下的拉力为F 2;已知N 1: N 2=7:6,提升木材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90%,每个滑轮质量都相等,绳重及滑轮与轴的摩擦不计,不计杆的重力,g 取10N/kg。求:
(1)工人提升木材时向下的拉力F 1;
(2)工人提升钢材以0.3m/s的速度匀速上升需要的功率。
图5
4
4
3.某提升装置中,杠杆AB 能绕固定点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水平地面上的配重乙通过细绳竖直拉着杠杆B
2
端。已知AO :OB=2:5,配重乙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S 且S=200cm。当在动滑轮下面挂上重1000N 的物体甲静止时(甲未浸入水中),竖直向下拉绳子自由端的力为T 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配重乙对
4
地面的压强为P 1且P 1=3.5×10Pa ;如果在动滑轮下挂一个质量为动滑轮质量5倍的物体丙,并把物体丙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如图22甲所示,竖直向上拉绳子自由端的力为T 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配
4
重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 2且P 2=5.6×10Pa 。已知物体丙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图像如图22乙所示,如果
-23
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滑轮轴间摩擦,图中两个滑轮所受重力相同取g=10N/kg。配重乙的体积为5×10m ,求配重乙的密度。 20
15
10
5
3
图22乙
4. 某校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从水中打捞物体的模型,如图24所示。其中D 、E 、G 、H 都是定滑轮,M 是动滑轮, B、C 为固定在支架上的两个定滑轮,细绳的质量忽略不计。人站在地面上通过拉绳子提升水中的物体A ,容器的底面积为200 cm。当物体A 总体积的五分之二露出液面时,人通过细绳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1,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N 1,A 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此时液面比A 全部浸没的时候下降了50cm ,拉力F 1的功率为P 1;当物体A 完全离开液面时,人通过细绳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 2,物体A 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N 2,拉力F 2的功率为P 2。已知A 的质量为75kg ,人的质量是70kg ,N 1∶
2
N 2=9∶8,忽略细绳与滑轮的摩擦以及水对物体的阻力,g 取10N/kg。求:
⑴动滑轮M 受到的重力G ; ⑵ P 1∶P 2的值; 图24
2015年力学综合试题一答案
朝阳一模41.解:匀速竖直向上拉起建筑材料,动滑轮受力为重力G 动、建筑材料通过绳对动滑轮的拉力F
拉
,动滑轮上端3根绳子的拉力3F 1,如图所示。可列出:
3F 1 =G 动+F 拉,建筑材料匀速向上运动,G 2=F 拉
G 动=3F 1-F 拉=3×700N -2000N =100N ………………………………(1分)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
95.2%………………(1
定滑轮受力为重力G 定、绳子对定滑轮的拉力2F 所示。定滑轮静止,可列出:
拉定
,A F A =
2F 拉定+G 定,绳子质量不计,F 1=F 拉定,已知G
动=G 定
F A =2F 1+G 动
=2×700N +100N =1500N
杠杆A 和B 点分别受力,F A ′和F B ′,水平平衡如图所示,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出:
F A ′·OA =F B ′·OB , F A ′
=F A (相互作用力) F B ′=F A ·OA /OB=1500N ×1/4=375N
配重静止,受力为重力G 1、绳子拉力F B 和楼顶的支持力F 支,如图所示,可列出: G 1=F B +F 支,F B =F B ′(相互作用力)
F 支=G 1-F B =500N -375N =125N …………………………………………(1分) 对楼顶的压力F 压=F 支=125N (相互作用力)
对楼顶的压强P =F 压/S =125N/0.2 m2=625Pa ……………………………………(1能匀速竖直向上拉起建筑材料最重时,配重对楼顶的压力为零。此时B 点受力等于配重G 1=500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A 点最大能受力为4G 1=4×500N=2000N 。
滑轮组每根绳子受力F 1′=(4G 1-G 定)/2=(2000N -100N )/2=950N………………(1分) 动滑轮受力:重力G 动、3F 1′和建筑材料通过绳子向下拉力F 拉′, F拉′=G 2′,
3F 1′=G 动+G 2′,G 2/=3 F1′-G 动=3×950N-100N =2750N ………………………(1分) (受力分析图1分)
东城二模40.(7分)解:
(1)当垫块D 对物体H 的支持力为0时,物体E 的质量最大。以杠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答图3甲所示;以动滑轮和物体E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答图3乙所示;以物体H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答图3丙所示。
2
T 12′
0 H
由答图3甲、乙、丙得:
T 1×AB =T 2×BC G E +G 0=2T 1′ G H = T2′ T 1′=T 1 T 2′=T 2 G 0=m 0g G E =mg AB :BC =1:3 以上各式联立解得:m =11kg
(2)当物体H 全部浸没在水中时,物体E 的质量最小。以杠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答图4甲所示;以动滑轮和物体E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答图4乙所示;以物体H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答图4丙所示。
答图4
T 4
T
3
E '
乙
由答图4甲、乙、丙得:
T 3×AB =T 4×BC G E ' +G 0=2T 3′ G H = T4′+F 浮 T 3′=T 3 4′=T 4 G 0=m 0g
G E ' =m ' g F 浮=ρ水g V H AB :BC =1:3 以上各式联立解得:m ' =5kg (其他解法正确均得分)
大兴一模40
(G A =m
A g =9.2kg ⨯10N G C =m C
g =32kg ⨯10N
=92N =320N
N 1=P Pa ⨯8⨯10-2m 2=320N 1S
=400
-2-2
N 2
=PS =100N 1=4000P a ⨯8⨯10m
2F B +F
M 1=G 动+G A (1)
2F B +F M 2=G 动+G C (2) F M 1. OM =F N 1. ON (3)
F M 2. O ' M =F N 2. O ' N (4) G D =N 1+F N 1 (5)
G D =N 2+F N 2 (6)
解(1)-(6)得
F 5
N 1=
2F M 1=G D -N 1 F 4
N 2=3
F M 2=G D -N 2
43F 5
M 2-2F M 1=N 1-N 2 43(G +G 5
C 动-2F B ) -2(G A +G 动-2F B ) =N 1-N 2 43(320N +G 5
动-40N ) -2(92N +G 动-40N ) =320N -100N G 动=20N (2) 代 G 动=20N 于原方程,解得G D =500N
38题:对物体B 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对物体A 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对物体杠杆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
T /L 1=F /L 2………………………………………………………………………………1分
TL 1=FL 2
T =G B -F 浮=4F 浮…………………………………………………………………………1分
L 1=sim 60 ⨯4m =
⨯4m =3.4m ……………………………………………………1分 2
1
L 2=sim 30 ⨯l =⨯8m=4m………………………………………………………………1分
2
F +N =G A
已知:N =
15
G A F =G 14
A -5G A =5G A ……………………………………………………………………1分
4F 4
浮⨯3.4m=5
G A ⨯4m
4ρ水gV B ⨯3.4m=
4
5
ρA gV A ⨯4m ρA =3.4⨯
103kg/m3……………………………………………………………………………1分1、解:(1)以物体A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7甲、乙所示。
物体A 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有: G A =N 1+F A1 G A =N 2+F A2 1′ 2′ 已知G A =1200N
1′
2′
N 1=p 1S =6×103 Pa×5×10-2m 2=300N N 2=p 2S =4×103 Pa×5×10-2 m2=200 N
解得:F A1=900N ;F A2=1000N ……(1分)
(2)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8甲、乙所示。
人 人 人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有:
G 甲
乙
人=F 1 '+T 1' G 人=F 2 '+T 图8
2'
因为T 1'与T 1大小相等,F 1 '与F 1大小相等, T 2 ' 与T 2大小相等,F 2 '与F 2大小相等。所以有: F 1= G 人-T 1
F 2= G 人-T 2 …………………(1分) F =20∶19 已知1∶F 2得:
20=G 人-T 1
F 19G -T ① A 1人2
2
甲
T
1 对杠杆进行受力分析如图9甲、乙所示: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1
F A 22(F A1+G ) ×OE =T 1×OH 2
T 2
乙 1
图9
2
(F A2+G ) ×OE =T 2×OH …………………(1分) 已知OE ∶OH =2∶5,F A1=900N ,F A2=1000N 得: T 2 -T 1=20 N ② F A2+G =5T 2 ③
已知G 人=600 N,由①②解得:T 2=220N ………………(1分) (3)将T 2=220N 代入③得:G =100N ………………(1分)
11
2、人站在地面上时受力如40题图(1)所示,提升木材时,人站在地面上受力如图(2)所示,提升钢材时,人站在地面上受力如图(3)所示;提升木材时动滑轮受力如图(4)所示,杠杆A 端定滑轮受力如图(5)所示,杠杆受力及力臂如图(6)所示,配重物体受力如图(7)所示;提升钢材时动滑轮受力如图(8)所示,杠杆A 端定滑轮受力如图(9)所示,杠杆受力及力臂如图(10)所示,配重物体受力如图(11)所示
F 人支0 F 1
F 2 F 人支F 2F 1 人支 轮 轮 F B1
(木
6) G 人 G 人
G 人 1 1)
(2) (3) (4) (5) 2
F 2
F B2
2
D 轮
钢
轮 F B2
(10)
D ( 8)
(11)
2 (9)
40题答案图
有受力示意图给1分,画得不全者酌情定夺。 (1)由图①可知:G 人=p 0S 人 ——①
提升木材时人受力如图②所示:G 人=F 人1+p
1S 人——②
由①②式得:
G 人G -F =p 0S 人
人1
p 1S 人
, F p 1=
0-p 1
1. 2-0. 8p m 人g=
⨯600N=200N…………2分 0
1. 2(2)提升木材时,η=W 有用
W 总 =(2F
1-G 轮) h 2F 1
h
G 轮=2F 1-η2 F1=400N(1-90%)=40N
提升木材时定滑轮受力根据图⑤可知,F A1=3F 1+ G轮=640N 提升木材时杠杆受力根据图⑥可知F A1×L 1= FB1×L 2 F A1×L 1=(G D -N 1)×L 2 N 1= GL D -
1
L F 3A1=2580N-2
4⨯640N=2100N
提起钢材时,配重物体受到的支持力,N =
6
27
⨯2100N=1800N 提起刚才时,定滑轮对杠杆的拉力为F A2,F A2×L 1=(G D -N 2)×L 2
F B1 1
D D
(7) 12
(
F L A2=
2
L (G =4D -N 2)×(2580N-1800N )=1040N
1
3提起刚才时,工人对绳的拉力为F 2,F A2=3F 2+G 轮 F 10002= (F A2- G轮)/3=
3
N 工人提升钢材以0.3m/s的速度匀速上升需要的功率为P , P= F1000
22v=
3
N×2×0.3m/s=200W 3.
F A 乙 F 1
乙
1
图3 图2 图4 。。。。。。。。。。。。。。。。。。。
。。。。。。。。。。。。。。。。。。。。。。。
。。。。。。。1分
当物体甲在空气中静止时,分别以甲和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f 1=G 甲=1000N 2T 1=G 0+f 1
T G 甲+G 01000N +G 0
1=2=2
. 。。。。。。。。。。。。。。。。。。。。。。。。。。。1分
以A 端定滑轮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
F A =
5
2
G 0+1500N 以杠杆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3)所示
F A ⨯AO =F 1⨯OB
F 1=G 0+600N 。
。。。。。。。。。。。。。。。。。。。。。。。。。。。。。。。。。。。。1分 选择配重乙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3所示,
N S =3. 5⨯104Pa ⨯0.02m 2
1=p 1=700N
F 1=G 乙-N 1=G 乙-700N
G 乙=G 0+1300N ①………………………………………………1分
当把物体丙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各物体受力情况如下图所示。
F B 2
2
F 2 乙
0 乙
2
13
甲
根据图像可知,物体丙的密度为2. 5⨯103kg/m3
F 5G 0
浮=ρ水gV 排=g ⨯103kg/m3
g ⨯2. 5⨯103kg/m
3
=2G 0 T 丙+G 0-F 浮
6G 0-2G 0
2=
G 2=
2
=2G 0…………1分
F =7G 14
A 20 F 2=5G 0。
N =pS =5. 6⨯104
2pa ⨯0.02m 2=1120N
F 2=G 乙-N 2=G 乙-1120N G 乙=
14
5
G 0+1120N ②………………………………………………1分 由①②解得:G 0=100N
G m 乙乙=1400N m乙=140kg ρ乙=
V =140kg 5⨯10-2m
3
=2. 8⨯103kg/m3
…………1分 乙4. 解:分别对物体A 、动滑轮、人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G 动+FA2=3F 2 ⑤
GA =m A g=75kg×10N/kg=750N △F 浮=△PS
=1×103
kg/m3
×10N/kg×0.5m ×200×10-4m
2
=100N 解得:F 浮=150N;F A1=600N ;F A2=750N G人=m 人g=70kg×10N/kg=700N
N1=G 人-F 1 N2=G 人-F 2
又已知:N 1∶N 2=9∶8由①②③④⑤⑥式解得:
14
G动=150N F 1=250N F2=300N 设自由端F 1的速度为V 1;F 2的速度为V 2 A的速度不变,解得:V 1= V2
P 1F 1V 15== P 2F 2V 26
(其他答案正确均可)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