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大胆摆脱传统作文教学的模式化、机械化的束缚,通过实践,探索出作文教学的新路子——说文。本文旨在于强调学生在行文前要充分体验生活,积蓄真情实感,拥有了源头活水始能下笔,终实现作文的生活化。 关键词:作文教学 说文 轻松和谐 真情实感 生活化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算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一谈起作文教学,教师们常是“望文兴叹”,而学生更是“谈文色变”, 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一些教师不辞辛劳地找来美文佳作给学生模仿,费时费力给学生进行写作指导……这些方法固然有可行之处,但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甚至容易造成学生写作格式化。毕竟,作文教学是课堂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懂得灵活应变。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可见作文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使学生走出怕作文的阴影呢?本人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只有让学生在写作中插上快乐的翅膀,才能练就他们飞翔的技能,翱翔蓝天。 有一次,我无意间听到几个学生在闲聊,原来是讲放假去“蓝水星方特欢乐世界”游玩留下的印象。有一位学生描述说:“那个海螺湾是个4D剧场,感受超级刺激!一进去,我们早早就带上了眼镜等着。电影好不容易在倒数声中开始了,四周传来阵阵轻快的音乐。二米宽的环形屏幕上出现了许多海底生物,有各式各样的鱼,透亮的水母,庞大的螃蟹······实在奇怪,你感觉到那些小生物近在咫尺。大家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挑逗那些可爱的小家伙,整个场内洋溢着愉快的气氛。突然,耳边的乐曲戛然而止,眼前一片黑暗,弄得人心惶惶。地面隐约地射出水来,“咻”的一声,是座位突然喷出水气来。接着椅子莫名其妙的震动起来,一股寒风从脚底冒出,耳边又传来恐怖的音乐,令人毛骨悚然。忽然,大屏幕亮了起来,出现了一只巨大的章鱼,张牙舞爪地向我们冲来。“啊”, 观众们不觉惊叫出来。章鱼张开血盆大口,似乎要把我们吞噬了。突然,地面上不知伸出什么东西碰到我的脚,“啊”,又一阵震耳欲聋的尖叫声……有几个小孩吓得哭喊着,我也吓得把腿抬得老高的……”我很吃惊,这个学生平常总说作文不知道该怎样写,勉强挤出几句来,也是干巴巴的,一看就知道是敷衍了事。为什么在聊天的时候却能够描述得如此精彩呢?真是“说的比写的好听”。我想,如果把他说的话稍做整理与润色写成文字,不就是一篇难得的佳作了! 之后,我对这一现象做了认真的分析:人们在自由环境说话的时候,谈到自己经历或熟悉的事情,思维会更加活跃,心情会更加放松,所以能够做到畅“说”无阻。但是在作文的时候,轻松的“说”变成了严肃的“写”,很多学生头脑就“塞车”了。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写作前缺乏“写”的激情,心中尚未形成“说”的涌动。缺乏“说”的内容,也就说不明白,写不清楚了。作文训练,就是要唤醒学生对生活本真的言说能力,何不变“写”为“说”,把“说”作为作文的切入点,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作文之前先围绕写作内容畅所欲言。在交谈中,不知不觉地带出作文的主题、写作的材料、行文的情感。如此,在“写”前给足“说”的功夫,要做到“写的比说的好听”也非难事了。 于是,我尝试着把这种“说文”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正好“感恩活动月”,我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那年,我也曾感动过你》(你:指家人)。首先,在课堂上播放欧阳菲菲演唱的歌曲《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凄婉动人的歌声让同学们沉浸在浓浓的感恩氛围中。紧接着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1)、列举古代诗歌中表达亲情的诗句。 (2)、说说家人最感动你的事情。 (3)、重点谈谈你感动过家里人的事有哪些。 同学们前后桌四人成一组,热情高涨,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某年某月,屋里屋外、学习生活、趣事糗事……真情例子还真不少。整个教室仿佛在一个大家庭的包围之中,学生就如在家里品茶小聚,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温馨的笑容,轻松快乐,无所不谈,完全忘记了作文的“烦事”。那一次写出来的作文出奇的好,许多原本讨厌写作的学生也写出了充满生活温情的文章,也写出一些新意。 有写:“爸爸与朋友拉家常,常常当着许多人夸起我儿时的乖,我几乎都会背诵了。小时候,有一次爸爸赌钱了,妈妈一气就跑回娘家,爸爸就在家里喝闷酒。小不点的我还没满5周岁,看着爸爸气汹汹拿起酒杯猛灌,我竟然拿着面包,撑着小手,递到爸爸手里说:‘爸爸不喝酒,爸爸吃包包吧。’爸爸把包子放到嘴边咬了一口掉泪了。阿爸说:‘那包子咸咸的,是我的泪。’那一刻,爸爸抱着我亲个不停,他决定为了这个还没有长高的小人儿,一定要好好爱护这个家…… 许多时候我以为我能感动爸爸的就是一份满分的试卷,其实在阿爸多年的美谈中,我明白了他更感动的是我至真至纯的爱啊!” 有写:“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小吃琳琅满目,酸甜辣麻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奶奶做的红粿桃。红粿桃的心形虽然一直没有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吃起来感觉最香……当我把偷师的第一个作品递到奶奶嘴里,柔巴巴的红粿桃还真把奶奶的脸给甜皱了。” 也有写:“小时候,我听说爷爷从来没有吃过冰淇淋,还是读幼儿园的我竟然从冰箱里偷了两根冰淇淋跑到乡下找爷爷……一路踉踉跄跄,结果摔了个稀巴拉,留下了伤疤,冰淇淋也没了,可我却勇敢得连哭都没有,只是丢了冰淇淋心疼的要命。后来这事竟成了爷爷逢人就夸的惯例,恐怕这事也要让爷爷感动到老了……岁月荏苒,伤疤依旧。每次爷爷看到我腿上的那个疤痕,脸上就写满了歉意,总是问爸爸一定要给我找到祛疤的特效药。”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我们的教育应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他们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展现。”对此,我感触颇深,在作文教学中,我尽量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
“说文”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又是学生写作文的基础。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作文”的弊病,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写作的乐趣。“说文”这种作文教学的关键是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自己来说,说出自己知道或经历过的事,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让学生“说文”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轻松的写作氛围 许多老师把作文课当作写作技巧的理论课,简略地几句分析,便要求学生两节课完成,这能让学生“动”起来不难才怪呢!学生作文在写不出来的时候硬写,必然敷衍成篇;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效果并不见佳。 王尚文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写作这种本来就是自然而然、自由自觉的活动,却要在不自由、不自然、不自觉的条件下进行,就好比硬要一个五花大绑的人跳芭蕾舞一样。即使是乌兰诺娃也不可能,更何况是我们的学生?”既然写作灵感是在长期紧张思考之后的短暂松弛状态下出现的。那就干脆放松一下,让这群同龄的孩子在共同话题中尽情去交谈,无拘无束中放飞思绪,流露真情,获得灵感。 当然,营造轻松和谐的写作氛围,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的来自于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马卡连柯也说:“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会做教师。”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首先就良好地感染了学生的写作情绪。课间我们还可以来点轻音乐,舒缓神经,营造优雅轻松的环境气氛;甚至还可以把课堂搬到室外,让学生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飞扬思绪,孕育佳作! 2、打开学生的情感大门 《新课程标准》中对“感情真挚”这样要求:“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没有生硬地附加装饰,更没有虚情假意。”作文教学的艺术已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然地写作,从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的要义”。没有产生写作的共鸣,没有酝酿创作的情感,没有发自心底的强音,就难以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感情等等问题。”有些学生的作文常常不够感人真切,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调动起自己的情感来。缺乏情感,勉强凑合,自然难达胜景。 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又在《知音》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写作是源于心灵的需要,由此可见,情感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有情感,学生会写出好作文,才会乐此不疲。当代中学生常怀一颗焦渴的好奇心,在努力地探索周围的世界,涌动着一种骚动不安的情感。如果我们能重视写作的前奏,给学生提供表达的空间,让其先宣泄蓄势,学生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兴味盎然。采用“说文”这种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作文前进行语言交流,其实就是情感上的交流,可为下一步的写作做好准备。面对着熟悉的同学,大家更能说出心里的话表达真实的感情,或喜或悲或哀或怒或善或恶,当学生对某种事物有了一定的情感态度后再去作文,就能把文章写的更生动,更活泼,而且更能抓住读者的心,使人产生共鸣。 我手写我心,文因情而生。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说文”,尽量为学生创设情感情境,让学生“用我笔写我情”。 3、实现作文的“生活化” 写作教学的生活化,首先是写作动机的生活化。写作不是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是作为一个人源于生活的碰撞而产生的需要。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 写作文不像工厂里产品的机械生产全部都用同一个模子。写作本身就是一门创造的艺术,艺术的创造强调的是思维的多样性,必定存在有创作的差异。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很多教师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不太重视引导学生去具体感受生活,而是经常刻意追求立意标准、格式标准、写法标准等规范化教学,向学生大谈写作秘诀。比如:如何开头点题,中间如何展开,结尾又如何照应,甚至于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下苦功夫背范文等等,学生的作文往往也就成了编造脱离自己生活真实与认识能力的“成人化”语言,或者充当时尚文本的“模仿秀”。许多学生都顺着老师的指向走,缚手缚脚,久而久之,好像钻进了一个套子里出不来,热情消褪,兴趣变淡。 优秀的语文教师,他的作文教学应是唤起学生对某种生活的回忆,唤醒他们的生活积淀,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不吐不快的强烈冲动。“说文”就是要力求作文“生活化”,所以教师在教学生作文时所用的训练材料,都尽可能来自学生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可以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每位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个同学的心灵都有一个独特的体验,他写出来的东西就应该是自己心灵的轨迹和生活的镜子。写作前教师要围绕着作文内容设置一些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讨论。教师不是“评委”,而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把他们带入思想的海洋里畅游。这样,就能启发学生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将生活中的见闻、感受描绘出来,将对生活的想象与思考表达出来。 因为年龄与阅历的差异,许多学生的思想认识相对稚嫩,分析生活的视角常会有偏差,对生活的理解还不够纯熟,因此,教师一定要从中做正确的引导,并且鼓励他们多发表看法,特别是异议。让学生在论、说、辩中更深透地理解生活、思考生活。通过有“话”要说而成文,作文才有个性,才能创出新意。 总之,“说文”重点强调学生在行文前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做到“说的比写的好听”,就是为了倡导作文教学要开放化、生活化和互动化。学生在积蓄了真情实感,拥有丰富的写作资源,才能体验写作的乐趣,才能最终实现 “写的比说的好听”。 参考文献 1、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 《文心雕龙·知音》 2、《语文新课程标准》 3、董祜《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4年第Z6期《作文教学中学生“说文”的尝试》 4、《叶圣陶语文教育论著》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大胆摆脱传统作文教学的模式化、机械化的束缚,通过实践,探索出作文教学的新路子——说文。本文旨在于强调学生在行文前要充分体验生活,积蓄真情实感,拥有了源头活水始能下笔,终实现作文的生活化。 关键词:作文教学 说文 轻松和谐 真情实感 生活化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算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一谈起作文教学,教师们常是“望文兴叹”,而学生更是“谈文色变”, 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一些教师不辞辛劳地找来美文佳作给学生模仿,费时费力给学生进行写作指导……这些方法固然有可行之处,但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甚至容易造成学生写作格式化。毕竟,作文教学是课堂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懂得灵活应变。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可见作文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使学生走出怕作文的阴影呢?本人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只有让学生在写作中插上快乐的翅膀,才能练就他们飞翔的技能,翱翔蓝天。 有一次,我无意间听到几个学生在闲聊,原来是讲放假去“蓝水星方特欢乐世界”游玩留下的印象。有一位学生描述说:“那个海螺湾是个4D剧场,感受超级刺激!一进去,我们早早就带上了眼镜等着。电影好不容易在倒数声中开始了,四周传来阵阵轻快的音乐。二米宽的环形屏幕上出现了许多海底生物,有各式各样的鱼,透亮的水母,庞大的螃蟹······实在奇怪,你感觉到那些小生物近在咫尺。大家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挑逗那些可爱的小家伙,整个场内洋溢着愉快的气氛。突然,耳边的乐曲戛然而止,眼前一片黑暗,弄得人心惶惶。地面隐约地射出水来,“咻”的一声,是座位突然喷出水气来。接着椅子莫名其妙的震动起来,一股寒风从脚底冒出,耳边又传来恐怖的音乐,令人毛骨悚然。忽然,大屏幕亮了起来,出现了一只巨大的章鱼,张牙舞爪地向我们冲来。“啊”, 观众们不觉惊叫出来。章鱼张开血盆大口,似乎要把我们吞噬了。突然,地面上不知伸出什么东西碰到我的脚,“啊”,又一阵震耳欲聋的尖叫声……有几个小孩吓得哭喊着,我也吓得把腿抬得老高的……”我很吃惊,这个学生平常总说作文不知道该怎样写,勉强挤出几句来,也是干巴巴的,一看就知道是敷衍了事。为什么在聊天的时候却能够描述得如此精彩呢?真是“说的比写的好听”。我想,如果把他说的话稍做整理与润色写成文字,不就是一篇难得的佳作了! 之后,我对这一现象做了认真的分析:人们在自由环境说话的时候,谈到自己经历或熟悉的事情,思维会更加活跃,心情会更加放松,所以能够做到畅“说”无阻。但是在作文的时候,轻松的“说”变成了严肃的“写”,很多学生头脑就“塞车”了。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写作前缺乏“写”的激情,心中尚未形成“说”的涌动。缺乏“说”的内容,也就说不明白,写不清楚了。作文训练,就是要唤醒学生对生活本真的言说能力,何不变“写”为“说”,把“说”作为作文的切入点,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作文之前先围绕写作内容畅所欲言。在交谈中,不知不觉地带出作文的主题、写作的材料、行文的情感。如此,在“写”前给足“说”的功夫,要做到“写的比说的好听”也非难事了。 于是,我尝试着把这种“说文”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正好“感恩活动月”,我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那年,我也曾感动过你》(你:指家人)。首先,在课堂上播放欧阳菲菲演唱的歌曲《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凄婉动人的歌声让同学们沉浸在浓浓的感恩氛围中。紧接着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1)、列举古代诗歌中表达亲情的诗句。 (2)、说说家人最感动你的事情。 (3)、重点谈谈你感动过家里人的事有哪些。 同学们前后桌四人成一组,热情高涨,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某年某月,屋里屋外、学习生活、趣事糗事……真情例子还真不少。整个教室仿佛在一个大家庭的包围之中,学生就如在家里品茶小聚,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温馨的笑容,轻松快乐,无所不谈,完全忘记了作文的“烦事”。那一次写出来的作文出奇的好,许多原本讨厌写作的学生也写出了充满生活温情的文章,也写出一些新意。 有写:“爸爸与朋友拉家常,常常当着许多人夸起我儿时的乖,我几乎都会背诵了。小时候,有一次爸爸赌钱了,妈妈一气就跑回娘家,爸爸就在家里喝闷酒。小不点的我还没满5周岁,看着爸爸气汹汹拿起酒杯猛灌,我竟然拿着面包,撑着小手,递到爸爸手里说:‘爸爸不喝酒,爸爸吃包包吧。’爸爸把包子放到嘴边咬了一口掉泪了。阿爸说:‘那包子咸咸的,是我的泪。’那一刻,爸爸抱着我亲个不停,他决定为了这个还没有长高的小人儿,一定要好好爱护这个家…… 许多时候我以为我能感动爸爸的就是一份满分的试卷,其实在阿爸多年的美谈中,我明白了他更感动的是我至真至纯的爱啊!” 有写:“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小吃琳琅满目,酸甜辣麻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奶奶做的红粿桃。红粿桃的心形虽然一直没有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吃起来感觉最香……当我把偷师的第一个作品递到奶奶嘴里,柔巴巴的红粿桃还真把奶奶的脸给甜皱了。” 也有写:“小时候,我听说爷爷从来没有吃过冰淇淋,还是读幼儿园的我竟然从冰箱里偷了两根冰淇淋跑到乡下找爷爷……一路踉踉跄跄,结果摔了个稀巴拉,留下了伤疤,冰淇淋也没了,可我却勇敢得连哭都没有,只是丢了冰淇淋心疼的要命。后来这事竟成了爷爷逢人就夸的惯例,恐怕这事也要让爷爷感动到老了……岁月荏苒,伤疤依旧。每次爷爷看到我腿上的那个疤痕,脸上就写满了歉意,总是问爸爸一定要给我找到祛疤的特效药。”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我们的教育应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他们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展现。”对此,我感触颇深,在作文教学中,我尽量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
“说文”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又是学生写作文的基础。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作文”的弊病,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写作的乐趣。“说文”这种作文教学的关键是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自己来说,说出自己知道或经历过的事,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让学生“说文”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轻松的写作氛围 许多老师把作文课当作写作技巧的理论课,简略地几句分析,便要求学生两节课完成,这能让学生“动”起来不难才怪呢!学生作文在写不出来的时候硬写,必然敷衍成篇;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效果并不见佳。 王尚文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写作这种本来就是自然而然、自由自觉的活动,却要在不自由、不自然、不自觉的条件下进行,就好比硬要一个五花大绑的人跳芭蕾舞一样。即使是乌兰诺娃也不可能,更何况是我们的学生?”既然写作灵感是在长期紧张思考之后的短暂松弛状态下出现的。那就干脆放松一下,让这群同龄的孩子在共同话题中尽情去交谈,无拘无束中放飞思绪,流露真情,获得灵感。 当然,营造轻松和谐的写作氛围,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的来自于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马卡连柯也说:“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会做教师。”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首先就良好地感染了学生的写作情绪。课间我们还可以来点轻音乐,舒缓神经,营造优雅轻松的环境气氛;甚至还可以把课堂搬到室外,让学生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飞扬思绪,孕育佳作! 2、打开学生的情感大门 《新课程标准》中对“感情真挚”这样要求:“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没有生硬地附加装饰,更没有虚情假意。”作文教学的艺术已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然地写作,从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的要义”。没有产生写作的共鸣,没有酝酿创作的情感,没有发自心底的强音,就难以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也强调:“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感情等等问题。”有些学生的作文常常不够感人真切,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调动起自己的情感来。缺乏情感,勉强凑合,自然难达胜景。 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又在《知音》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写作是源于心灵的需要,由此可见,情感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有情感,学生会写出好作文,才会乐此不疲。当代中学生常怀一颗焦渴的好奇心,在努力地探索周围的世界,涌动着一种骚动不安的情感。如果我们能重视写作的前奏,给学生提供表达的空间,让其先宣泄蓄势,学生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兴味盎然。采用“说文”这种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作文前进行语言交流,其实就是情感上的交流,可为下一步的写作做好准备。面对着熟悉的同学,大家更能说出心里的话表达真实的感情,或喜或悲或哀或怒或善或恶,当学生对某种事物有了一定的情感态度后再去作文,就能把文章写的更生动,更活泼,而且更能抓住读者的心,使人产生共鸣。 我手写我心,文因情而生。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说文”,尽量为学生创设情感情境,让学生“用我笔写我情”。 3、实现作文的“生活化” 写作教学的生活化,首先是写作动机的生活化。写作不是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是作为一个人源于生活的碰撞而产生的需要。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 写作文不像工厂里产品的机械生产全部都用同一个模子。写作本身就是一门创造的艺术,艺术的创造强调的是思维的多样性,必定存在有创作的差异。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很多教师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不太重视引导学生去具体感受生活,而是经常刻意追求立意标准、格式标准、写法标准等规范化教学,向学生大谈写作秘诀。比如:如何开头点题,中间如何展开,结尾又如何照应,甚至于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下苦功夫背范文等等,学生的作文往往也就成了编造脱离自己生活真实与认识能力的“成人化”语言,或者充当时尚文本的“模仿秀”。许多学生都顺着老师的指向走,缚手缚脚,久而久之,好像钻进了一个套子里出不来,热情消褪,兴趣变淡。 优秀的语文教师,他的作文教学应是唤起学生对某种生活的回忆,唤醒他们的生活积淀,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不吐不快的强烈冲动。“说文”就是要力求作文“生活化”,所以教师在教学生作文时所用的训练材料,都尽可能来自学生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可以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每位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个同学的心灵都有一个独特的体验,他写出来的东西就应该是自己心灵的轨迹和生活的镜子。写作前教师要围绕着作文内容设置一些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讨论。教师不是“评委”,而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把他们带入思想的海洋里畅游。这样,就能启发学生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将生活中的见闻、感受描绘出来,将对生活的想象与思考表达出来。 因为年龄与阅历的差异,许多学生的思想认识相对稚嫩,分析生活的视角常会有偏差,对生活的理解还不够纯熟,因此,教师一定要从中做正确的引导,并且鼓励他们多发表看法,特别是异议。让学生在论、说、辩中更深透地理解生活、思考生活。通过有“话”要说而成文,作文才有个性,才能创出新意。 总之,“说文”重点强调学生在行文前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活动,做到“说的比写的好听”,就是为了倡导作文教学要开放化、生活化和互动化。学生在积蓄了真情实感,拥有丰富的写作资源,才能体验写作的乐趣,才能最终实现 “写的比说的好听”。 参考文献 1、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 《文心雕龙·知音》 2、《语文新课程标准》 3、董祜《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4年第Z6期《作文教学中学生“说文”的尝试》 4、《叶圣陶语文教育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