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前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会展业以其强大的功能、不可代替的作用及崭新的形象,正在迅速崛起并成为第三产业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新兴行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为我国会展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并使之成为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1.1会展规模迅速扩大
1987年,中国境内国际展仅6个,出国参展办展21个。1999年,境内国际展694个,出国参展办展292个,分别比1978年增长115.7倍和13.9倍[1]
。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每年在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1997年全国举办的会展总数为1063个,1998年为1262个,1999年为1326个,2000年为1684个,2001年为2000个,2002年迅速上升为2400个,年均增长率19.47%[2]。迄今我国已在世界各国和地区举办过700多个展览会,组织外商来华参展的各种展览会近400场 [3]。会展不仅在办展数量上有了显著的增加,而且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全面,种类越来越齐全。会展内容涉及到机械、电子、冶金、矿产、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农林等所有的生产性行业,也涉及到商业流通、运输、通讯、旅游服务性行业。
1.2展馆设施不断改善
"九五"期间我国的展馆面积迅速增长,在此之前不足80万平方米,但截至到2001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的室内展馆面积增长了近7倍,场馆面积达到516平方米。随着会展经济的升温,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建设展览场馆的高潮,据统计,全国现有展览场馆147个。而且,场馆建设表现出档次高、面积大和科技含量高的特征。
1.3会展格局日趋分明
2001年我国会展业的分布情况是:华南地区占全国会展总数的25%,华北地区占总数的22%,华东地区占总数的17%,其次是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分别占总数的15%、13%和8%[3]。纵观全国会展经济发展局势,已自然形成了"3+3+2"的"中国会展经济3T格局"(简称3T,英文Three+Three+Two的缩写),即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会展中心城市,北部、珠三角、长三角会展城市战略生态部落群体,"西部开发区"和"老东北工业基地"2大会展经济带[4]。
2.我国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目前,我国会展业虽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总的来说,我国会展业处在发展初期,尚属于规模不大,档次不高,创新不足的"粗放型"经营阶段。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与会展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关,也与会展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密切相关。本文在此仅从政府的角度入手,探讨政府在我国会展业健康持续发展中理应扮演的角色。
2.1 我国政府在会展管理中的错位
在欧美发达国家,政府在会展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国家的政府并不直接参与会展的组织和管理,而是对会展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然而,我国政府在会展管理中所行使的一些职能严重阻碍了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2.1.1会展活动带有明显的"行政化"倾向。
目前,会展已普遍成为政府部门间制造政绩的工具,许多部门为赢得部门利益或创造部门政绩,大做"会展经济"文章。于是,许多政府官员倾向于把会展作为当地的"形象展示会",将会展当成其"政事"的一部分,过多干预会展,使会展操作程序极具浓重的行政化色彩。因此,主题相同、性质类似的会展被多家主办者重复推出,致使会展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
2.1.2审批体制存在弊端。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举办展览活动不需经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这也是国外展览业市场化、产业化的重要前提。审批管理制度不完善、审批手续繁杂导致审批时间长。一些有办展资格的机构长期不进行任何展会的组织活动,而其它很有资质的民营展览机构又没有资格单独组织会展。特别是多头审批,主管部门实际上"只批不管"或"重批轻管",造成多头办展、重复办展的不良后果。事实上,2002年10月国家经贸委正式取消国内展览会的审批制度,广东东莞实行展会备案制度以取代审批制,宣告会展审批制的坚冰告破[5]。
2.1.3缺乏有效益的专门管理机构。
纵观世界会展业发达的国家,都有唯一、独立、权威的专门管理机构,如巴黎设立了会议与旅游局,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在旅游管理机构下设有专门的会展局。而中国却缺乏管理会展业的规范主体,对展览会实行分类管理,其中涉外展由外经贸部、贸促会和科技部管理,非涉外展主要由国家经贸委管理。并且对外经贸展实行分级管理(国务院、外经贸部、省级地方政府和贸促会),分割了展览原有的综合行业特性,直接导致中国展览市场分割呈现"条条块块"的特点,规模经济效应不足。
2.2 我国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的合理定位
我国政府在会展管理中的错位,是导致我国会展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改变政府在会展业中的职能,有意识地改变政府的角色定位,尽快推进中国的会展从"行政活动"转变成"市场活动",才能推动会展经济运行体系逐渐向市场化方向发展,逐步提高其产业化水平。在会展业的发育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应从会展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转变为推动城市会展业发展的规划、监管、服务和促进者。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2.2.1宏观市场引导
首先,我国政府应设立一个权威的会展管理机构,将个个部门的权利收归起来统一协调、规范会展业的发展。该机构应从发展国际贸易、提升城市知名度等宏观角度,制定了一整套扶持、服务、规范、协调和发展计划,对会展市场发展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数量控制。其次,政府部门要从战略规划以及经费上做出有利的安排。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本地区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明确会展业的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目标、方向和原则,对城市会展业的基础设施和各方面资源的配制进行系统化指导。
2.2.2优惠政策支持
政府在退出广泛办展的前台之后,要通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为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搭建平台。例如,政府应设法在税收、土地使用以及在招商引资等方面对会展给予政策支持;在经济投入方面(如大型会展场馆的投资、土地投入等),政府可以以政府股份或政府委托的企业的股份形式参与到场馆建设中,以减轻投资商的投资压力。此外,政府还应在对外宣传促销当地的会展产品方面提供一些优惠条件,协助、配合会展公司做好会展推广工作。
2.2.3法律法规保障
目前,我国会展业市场秩序颇为混乱而得不到有效根治的原因之一是有关会展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为规范会展业发展,我国曾颁布过一系列法规,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关于出国(境)举办招商和办展等经贸活动的管理办法》、《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关于在境内举办对外经济展览会管理暂行办法》、《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关于举办来华经济技术展览会审批规定》、《在国外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的审批管理办法》等等。但这些法律法规都是在审批制下制定的,反映了我国会展业缺乏全行业统一管理机构和统一法律的现状。今后我国政府应加快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对会展市场实行准入机制、举办主体的举办性质、参展商的行业标准、展览的地点与频率、招展程序及费用标准等进行明确的规定,从而使会展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按正常经济体制运行。
3.设立全国性会展行业协会势在必行
随着政府的职能从微观转向宏观,协调全国会展业的重任必然落到中介机构身上,成立全国性会展行业协会是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欧美会展业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会展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规范、协调会展行业行为、维护办展秩序、提高会展业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进WTO后,政府应顺应规则,转变职能,退出对市场经济运作的直接干预管理,而企业关系协调、信息传递、市场规范等服务与管理职能将由行业协会来实现。因此,应在企业与政府间建立一个经济上不依赖于政府,责权相结合,既非企业又非行政性的组织机构来贯彻政府的宏观意图,维持行业公平竞争环境和企业合法权益的组织机构,这个组织机构就是行业管理协会。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的运行是我国会展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必然要求。
3.1会展行业协会在各地发展的基本状况
成立一个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是会展业界由来已久的愿望,但凡大小会展论坛和业界聚会,这个话题一直保持着持久的热度。虽然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迟迟未能成立,但全国各个会展热点地区和城市,成立会展行业协会的脚步却异常迅捷。北京、上海、广东、山东、宁波、温州、厦门等地先后成立了会展行业协会(见表1)。而且,各地会展协会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如北京协会开展的会展统计和会展立法工作全国领先;深圳协会出台的行约行规引起全国的关注;温州的会展评估,引起众多城市赴南取经;上海协会已经是政府管理会展行业的"贤内助";刚刚成立不久的昆明协会第一要务就指向会展企业的诚信[6]。
表1:全国部分会展行业协会一览表
协会名称
成立时间
主要部门或会员数量
主要工作
深圳会议展览业协会
1989年
会员部、培训部、信息宣传部、项目服务部、法律咨询部、参展商俱乐部。
从市场开发、信息传递、专业培训以及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着手,为会员单位提供专业、综合性的系列配套服务。登记深圳地区准备进行展览的资料,提前展览组织企业和协会公开、协调重复展览。
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
1998年
综合办公室、对外联络部、信息部、开发部
配合政府完成对北京会展业的立法工作;每年与北京统计局合作开展会展统计;完善北京2004-2008发展规划;筹备成立北京会展业发展协调委员会。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1999年
会员70余家,涉及到展览、会议、广告、礼仪、旅游、商务、货运、通关等会展相关行业。
加强本地区以及国际、国内会议展览行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学术研究与交流,提高厦门市的办会、办展水平、
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
1999年
中国委员会、培训及网上策略委员会、会员委员会、海外考察及高尔夫委员会、承办商委员会、政府及公关委员会、特别活动委员会。
推动香港成为亚太区内展览及会议之都;透过教育及培训提高业内的专业水平;加强业内沟通,拓展会员的接触网络;代表同业向政府、立法机关、媒介及其相关团体表达统一的意见。
长春市会展业协会
1999年
由长春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展览公司以及与会展业相关社会团体组成。目前,会员65个。
规范办展程序,举办学术研讨会,开发会展业市场,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沟通联络、依法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
温州会议展览业协会
2001年
常设机构秘书处,目前会员30多家。
协调行业内企业间的沟通;开展展览会评估;每年9月确定下一年度温州市的展览计划。
广东会议展览业协会
2001年
办公室、会员部、培训部、国际交流部、展览部
努力培养和推介广东会展品牌;更好地协调、管理、规范广东会展业的市场秩序;形成行业自律机制;加强会展界与政府及国内外会展业界的联络。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
2002年
设秘书处、办公室、项目部、目前有会员单位154家。
行业协调,项目申报代理,制定行规行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行业统计,为会员提供信息、咨询、培训、认证、评估、招商、年审等服务。
山东国际展览业协会
2003年
由理事单位行使职权,常设机构为秘书处。
协助政府制定全省会展业政策和法规;制定行规行约;协调、审核年度展览计划;建立完善行业统计,为会员单位提供信息、咨询、培训、评估、认证、宣传等服务;组织国内外会展业的交流与合作。
宁波会展业协会
2003年
会员56家。
协助政府从事行业管理,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提高行业素质,形成行业国际交流和合作。
昆明会展业协会
2004年
秘书处为常设机构,目前会员79家。
向社会推荐会展诚信企业;积极协调各方关系;研究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争取更多国内外来展;加强交流与培训;争取政府对会展企业的扶持优惠及奖励政策、措施等。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展联盟
2004年
首批盟员单位50家。
确立和加强各联盟品牌会展招展招商的互助合作关系,促进盟员提高品牌会展的规模和效益。
3.2全国性会展行业协会的基本职能
行业管理协会是由同行业企业依法成立,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限制,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中间性、民间性的社会团体法人。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作为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中间层,既能反映企业的利益,又能反映政府的意图,在政府、企业之间起沟通和纽带的作用,其具体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会展主管机构和会展企业献计献策[7]。与会展业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晚,参与研究的学者较少,很多业内人士对会展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和深刻,有关会展方面的研究成果更是微乎其微,如"会展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和相关政策"、"会展业的经营与管理理念"、"会展业的市场培植和拓展"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为了促进会展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些调查研究和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为政府会展主管机构和会展企业献计献策。
3.2.2制定会展行规行约,规范业内的主体行为。目前,我国会展市场机制还很不健全,在市场环境、行业秩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较多问题。全国会展行业协会应制定公众认可且共同遵守的行业公约和行业道德行为准则,协助政府会展主管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对违反行业规定的成员进行相应处罚。通过会员的自律行为和行业的制裁措施,实现行业自身的自我约束与自我协调,建立起会展业的正常秩序,使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3.2.3负责对展会的资质进行评估和认证。会展评估是对会展环境、工作效果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考核和评价,是展会整体运作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办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对大型国际展会的资质进行评估和认证已成为国际性会展协会的一项重要职能。我国会展行业协会应借鉴国际性会展协会的成功经验,建立展会资质评估和认证制度,构建展会资质评估指标体系,以控制会展质量,改善展会项目的市场开发和运营管理,保护品牌展会的合法权益,提高我国会展的整体水平。
3.2.4面向会员单位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具体来讲,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1)提供会展信息和咨询服务。会展企业经营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准确地获得诸如会展组织者需求情况、同行企业的竞争态势等信息。而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凭借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可以广泛收集到国内外的相关信息。(2)组织行业培训工作。会展产品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从申办与竞标,到策划与筹办,再到运作与接待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专业人才来运作。会展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的行业培训是造就会展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会展行业协会应通过多种形式搞好行业培训工作,逐步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3)维护会员单位的正当权益。作为会展企业的代表,会展行业协会应密切联系各会员单位,切实掌握会员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适当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各会员单位的建议和意见,维护会员单位的正当权益。(5)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会展行业协会应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到国内外会展业发达省市和地区进行学习考察,并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同时,有计划地邀请会展组织者到目的地做实地考察,使其对当地举办大型会展的各种有利因素、会展设施、接待条件、接待能力等有一个感性认识,进而在其心目中树立起当地会展业的良好形象。
4.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展业发展迅速,并且潜力巨大。会展业的进一步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政府在会展管理中的合理定位,更有赖于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作用的充分发挥。设立会展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会展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和成功管理模式。为此,我国应尽快建立起适应中国会展业发展特点的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以推动我国会展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1.目前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会展业以其强大的功能、不可代替的作用及崭新的形象,正在迅速崛起并成为第三产业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新兴行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为我国会展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并使之成为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1.1会展规模迅速扩大
1987年,中国境内国际展仅6个,出国参展办展21个。1999年,境内国际展694个,出国参展办展292个,分别比1978年增长115.7倍和13.9倍[1]
。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每年在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1997年全国举办的会展总数为1063个,1998年为1262个,1999年为1326个,2000年为1684个,2001年为2000个,2002年迅速上升为2400个,年均增长率19.47%[2]。迄今我国已在世界各国和地区举办过700多个展览会,组织外商来华参展的各种展览会近400场 [3]。会展不仅在办展数量上有了显著的增加,而且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全面,种类越来越齐全。会展内容涉及到机械、电子、冶金、矿产、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农林等所有的生产性行业,也涉及到商业流通、运输、通讯、旅游服务性行业。
1.2展馆设施不断改善
"九五"期间我国的展馆面积迅速增长,在此之前不足80万平方米,但截至到2001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的室内展馆面积增长了近7倍,场馆面积达到516平方米。随着会展经济的升温,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建设展览场馆的高潮,据统计,全国现有展览场馆147个。而且,场馆建设表现出档次高、面积大和科技含量高的特征。
1.3会展格局日趋分明
2001年我国会展业的分布情况是:华南地区占全国会展总数的25%,华北地区占总数的22%,华东地区占总数的17%,其次是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分别占总数的15%、13%和8%[3]。纵观全国会展经济发展局势,已自然形成了"3+3+2"的"中国会展经济3T格局"(简称3T,英文Three+Three+Two的缩写),即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会展中心城市,北部、珠三角、长三角会展城市战略生态部落群体,"西部开发区"和"老东北工业基地"2大会展经济带[4]。
2.我国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目前,我国会展业虽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总的来说,我国会展业处在发展初期,尚属于规模不大,档次不高,创新不足的"粗放型"经营阶段。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与会展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关,也与会展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密切相关。本文在此仅从政府的角度入手,探讨政府在我国会展业健康持续发展中理应扮演的角色。
2.1 我国政府在会展管理中的错位
在欧美发达国家,政府在会展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国家的政府并不直接参与会展的组织和管理,而是对会展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然而,我国政府在会展管理中所行使的一些职能严重阻碍了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2.1.1会展活动带有明显的"行政化"倾向。
目前,会展已普遍成为政府部门间制造政绩的工具,许多部门为赢得部门利益或创造部门政绩,大做"会展经济"文章。于是,许多政府官员倾向于把会展作为当地的"形象展示会",将会展当成其"政事"的一部分,过多干预会展,使会展操作程序极具浓重的行政化色彩。因此,主题相同、性质类似的会展被多家主办者重复推出,致使会展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
2.1.2审批体制存在弊端。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举办展览活动不需经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这也是国外展览业市场化、产业化的重要前提。审批管理制度不完善、审批手续繁杂导致审批时间长。一些有办展资格的机构长期不进行任何展会的组织活动,而其它很有资质的民营展览机构又没有资格单独组织会展。特别是多头审批,主管部门实际上"只批不管"或"重批轻管",造成多头办展、重复办展的不良后果。事实上,2002年10月国家经贸委正式取消国内展览会的审批制度,广东东莞实行展会备案制度以取代审批制,宣告会展审批制的坚冰告破[5]。
2.1.3缺乏有效益的专门管理机构。
纵观世界会展业发达的国家,都有唯一、独立、权威的专门管理机构,如巴黎设立了会议与旅游局,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在旅游管理机构下设有专门的会展局。而中国却缺乏管理会展业的规范主体,对展览会实行分类管理,其中涉外展由外经贸部、贸促会和科技部管理,非涉外展主要由国家经贸委管理。并且对外经贸展实行分级管理(国务院、外经贸部、省级地方政府和贸促会),分割了展览原有的综合行业特性,直接导致中国展览市场分割呈现"条条块块"的特点,规模经济效应不足。
2.2 我国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的合理定位
我国政府在会展管理中的错位,是导致我国会展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改变政府在会展业中的职能,有意识地改变政府的角色定位,尽快推进中国的会展从"行政活动"转变成"市场活动",才能推动会展经济运行体系逐渐向市场化方向发展,逐步提高其产业化水平。在会展业的发育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应从会展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转变为推动城市会展业发展的规划、监管、服务和促进者。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2.2.1宏观市场引导
首先,我国政府应设立一个权威的会展管理机构,将个个部门的权利收归起来统一协调、规范会展业的发展。该机构应从发展国际贸易、提升城市知名度等宏观角度,制定了一整套扶持、服务、规范、协调和发展计划,对会展市场发展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数量控制。其次,政府部门要从战略规划以及经费上做出有利的安排。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本地区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明确会展业的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目标、方向和原则,对城市会展业的基础设施和各方面资源的配制进行系统化指导。
2.2.2优惠政策支持
政府在退出广泛办展的前台之后,要通过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为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搭建平台。例如,政府应设法在税收、土地使用以及在招商引资等方面对会展给予政策支持;在经济投入方面(如大型会展场馆的投资、土地投入等),政府可以以政府股份或政府委托的企业的股份形式参与到场馆建设中,以减轻投资商的投资压力。此外,政府还应在对外宣传促销当地的会展产品方面提供一些优惠条件,协助、配合会展公司做好会展推广工作。
2.2.3法律法规保障
目前,我国会展业市场秩序颇为混乱而得不到有效根治的原因之一是有关会展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为规范会展业发展,我国曾颁布过一系列法规,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关于出国(境)举办招商和办展等经贸活动的管理办法》、《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关于在境内举办对外经济展览会管理暂行办法》、《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关于举办来华经济技术展览会审批规定》、《在国外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的审批管理办法》等等。但这些法律法规都是在审批制下制定的,反映了我国会展业缺乏全行业统一管理机构和统一法律的现状。今后我国政府应加快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对会展市场实行准入机制、举办主体的举办性质、参展商的行业标准、展览的地点与频率、招展程序及费用标准等进行明确的规定,从而使会展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按正常经济体制运行。
3.设立全国性会展行业协会势在必行
随着政府的职能从微观转向宏观,协调全国会展业的重任必然落到中介机构身上,成立全国性会展行业协会是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欧美会展业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会展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规范、协调会展行业行为、维护办展秩序、提高会展业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进WTO后,政府应顺应规则,转变职能,退出对市场经济运作的直接干预管理,而企业关系协调、信息传递、市场规范等服务与管理职能将由行业协会来实现。因此,应在企业与政府间建立一个经济上不依赖于政府,责权相结合,既非企业又非行政性的组织机构来贯彻政府的宏观意图,维持行业公平竞争环境和企业合法权益的组织机构,这个组织机构就是行业管理协会。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的运行是我国会展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必然要求。
3.1会展行业协会在各地发展的基本状况
成立一个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是会展业界由来已久的愿望,但凡大小会展论坛和业界聚会,这个话题一直保持着持久的热度。虽然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迟迟未能成立,但全国各个会展热点地区和城市,成立会展行业协会的脚步却异常迅捷。北京、上海、广东、山东、宁波、温州、厦门等地先后成立了会展行业协会(见表1)。而且,各地会展协会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如北京协会开展的会展统计和会展立法工作全国领先;深圳协会出台的行约行规引起全国的关注;温州的会展评估,引起众多城市赴南取经;上海协会已经是政府管理会展行业的"贤内助";刚刚成立不久的昆明协会第一要务就指向会展企业的诚信[6]。
表1:全国部分会展行业协会一览表
协会名称
成立时间
主要部门或会员数量
主要工作
深圳会议展览业协会
1989年
会员部、培训部、信息宣传部、项目服务部、法律咨询部、参展商俱乐部。
从市场开发、信息传递、专业培训以及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着手,为会员单位提供专业、综合性的系列配套服务。登记深圳地区准备进行展览的资料,提前展览组织企业和协会公开、协调重复展览。
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
1998年
综合办公室、对外联络部、信息部、开发部
配合政府完成对北京会展业的立法工作;每年与北京统计局合作开展会展统计;完善北京2004-2008发展规划;筹备成立北京会展业发展协调委员会。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1999年
会员70余家,涉及到展览、会议、广告、礼仪、旅游、商务、货运、通关等会展相关行业。
加强本地区以及国际、国内会议展览行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学术研究与交流,提高厦门市的办会、办展水平、
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
1999年
中国委员会、培训及网上策略委员会、会员委员会、海外考察及高尔夫委员会、承办商委员会、政府及公关委员会、特别活动委员会。
推动香港成为亚太区内展览及会议之都;透过教育及培训提高业内的专业水平;加强业内沟通,拓展会员的接触网络;代表同业向政府、立法机关、媒介及其相关团体表达统一的意见。
长春市会展业协会
1999年
由长春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展览公司以及与会展业相关社会团体组成。目前,会员65个。
规范办展程序,举办学术研讨会,开发会展业市场,与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沟通联络、依法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
温州会议展览业协会
2001年
常设机构秘书处,目前会员30多家。
协调行业内企业间的沟通;开展展览会评估;每年9月确定下一年度温州市的展览计划。
广东会议展览业协会
2001年
办公室、会员部、培训部、国际交流部、展览部
努力培养和推介广东会展品牌;更好地协调、管理、规范广东会展业的市场秩序;形成行业自律机制;加强会展界与政府及国内外会展业界的联络。
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
2002年
设秘书处、办公室、项目部、目前有会员单位154家。
行业协调,项目申报代理,制定行规行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行业统计,为会员提供信息、咨询、培训、认证、评估、招商、年审等服务。
山东国际展览业协会
2003年
由理事单位行使职权,常设机构为秘书处。
协助政府制定全省会展业政策和法规;制定行规行约;协调、审核年度展览计划;建立完善行业统计,为会员单位提供信息、咨询、培训、评估、认证、宣传等服务;组织国内外会展业的交流与合作。
宁波会展业协会
2003年
会员56家。
协助政府从事行业管理,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提高行业素质,形成行业国际交流和合作。
昆明会展业协会
2004年
秘书处为常设机构,目前会员79家。
向社会推荐会展诚信企业;积极协调各方关系;研究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争取更多国内外来展;加强交流与培训;争取政府对会展企业的扶持优惠及奖励政策、措施等。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展联盟
2004年
首批盟员单位50家。
确立和加强各联盟品牌会展招展招商的互助合作关系,促进盟员提高品牌会展的规模和效益。
3.2全国性会展行业协会的基本职能
行业管理协会是由同行业企业依法成立,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限制,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中间性、民间性的社会团体法人。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作为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中间层,既能反映企业的利益,又能反映政府的意图,在政府、企业之间起沟通和纽带的作用,其具体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会展主管机构和会展企业献计献策[7]。与会展业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晚,参与研究的学者较少,很多业内人士对会展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和深刻,有关会展方面的研究成果更是微乎其微,如"会展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和相关政策"、"会展业的经营与管理理念"、"会展业的市场培植和拓展"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为了促进会展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些调查研究和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为政府会展主管机构和会展企业献计献策。
3.2.2制定会展行规行约,规范业内的主体行为。目前,我国会展市场机制还很不健全,在市场环境、行业秩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较多问题。全国会展行业协会应制定公众认可且共同遵守的行业公约和行业道德行为准则,协助政府会展主管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对违反行业规定的成员进行相应处罚。通过会员的自律行为和行业的制裁措施,实现行业自身的自我约束与自我协调,建立起会展业的正常秩序,使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3.2.3负责对展会的资质进行评估和认证。会展评估是对会展环境、工作效果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考核和评价,是展会整体运作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办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对大型国际展会的资质进行评估和认证已成为国际性会展协会的一项重要职能。我国会展行业协会应借鉴国际性会展协会的成功经验,建立展会资质评估和认证制度,构建展会资质评估指标体系,以控制会展质量,改善展会项目的市场开发和运营管理,保护品牌展会的合法权益,提高我国会展的整体水平。
3.2.4面向会员单位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具体来讲,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1)提供会展信息和咨询服务。会展企业经营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准确地获得诸如会展组织者需求情况、同行企业的竞争态势等信息。而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凭借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可以广泛收集到国内外的相关信息。(2)组织行业培训工作。会展产品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从申办与竞标,到策划与筹办,再到运作与接待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专业人才来运作。会展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的行业培训是造就会展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会展行业协会应通过多种形式搞好行业培训工作,逐步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3)维护会员单位的正当权益。作为会展企业的代表,会展行业协会应密切联系各会员单位,切实掌握会员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适当的渠道,向有关部门反映各会员单位的建议和意见,维护会员单位的正当权益。(5)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会展行业协会应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到国内外会展业发达省市和地区进行学习考察,并开展宣传促销活动。同时,有计划地邀请会展组织者到目的地做实地考察,使其对当地举办大型会展的各种有利因素、会展设施、接待条件、接待能力等有一个感性认识,进而在其心目中树立起当地会展业的良好形象。
4.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展业发展迅速,并且潜力巨大。会展业的进一步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政府在会展管理中的合理定位,更有赖于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作用的充分发挥。设立会展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会展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和成功管理模式。为此,我国应尽快建立起适应中国会展业发展特点的全国性的会展行业协会,以推动我国会展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