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的"活化石":北京胡同名称与文化演变

历史沿革的“活化石”:北京胡同名称与文化演变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骆玉兰 2011年04月04日 09:11

北京作为一座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除了巍峨雄伟的长城、金碧辉煌的故宫,哪怕是一条条曲里拐弯的小胡同,也都是饱经岁月沧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一、胡同名称传承着历史的文脉

关于胡同二字最早出现的时间,一般认为始于元代。元大都南北为经,东西为纬,大街24步,约合36.96米;小街宽10步,约合15.4米;胡同宽6步,约合9.24米。居民区划分为50坊,胡同街巷413条,坊各有门,门上署有坊名。但胡同的名称大多是人们约定俗成、并历经岁月的沉淀流传下来的。比如元代已经出现的砖塔胡同,即是缘于胡同东口有一座万松老人塔。砖塔胡同的名称到现在已叫了700多年。

老北京胡同名称的由来大致可分几类:

以地标性建筑命名。老北京过去“庙宇甲天下”,从辽金以前,到元、明、清三代,留下的古庙名刹不计其数。各式各样的寺、庙、观、宫、殿、庵、阁等,不仅成为所在胡同街巷的地标性建筑,而且大多都成了地名,观音寺胡同、法源寺街、白云观街、城隍庙街、玉皇阁夹道、三庙街„„一提名称即可知道昔日的庙宇。据1949年时的统计,其时将庙宇作为胡同名称的多达605条,占胡同总数的20%。此外,像桥梁、仓库、碑、楼、塔、门、牌楼等也有不少成了胡同名称。如银锭桥胡同、米粮库胡同、禄米仓胡同、石碑胡同、栖凤楼胡同、塔院胡同、陟山门街„„

以官衙官爵命名。以官署衙门和官爵来命名胡同,是古都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比如天安门前西侧、人民大会堂旧址上的大府、中府、小府和左府、右府、前府胡同,明代时是前后左右中军这五军的都督府所在地;现在的大兴胡同缘于明代时设有大兴署;察院胡同因为明代这里是都察院的所在地。与“官衙”胡同相比,“官爵”胡同的数量要相对少一些,但像定阜街、广宁伯街、武定侯胡同、遂安伯胡同等,都是从明代开始并流传至今的著名街巷。明朝沿袭了历代爵位的五等分位法,即公、侯、伯、子、男,其中公爵爵位最高,原名定府大街的定阜街的得名,即是缘于明代街中建有定国公徐增寿的府邸。徐增寿是明初大将徐达的次子,因在“靖难”之变中战功卓著,朱棣建都北京后,便封其为定国公。后来,他的爵号也就成了这条街的名称。

以人名和姓氏命名。因人名和姓氏得名的胡同,也是老北京地名的一个特色。将人名作为胡同名儿,大多缘于其人物名声赫赫,以姓氏为胡同命名,一般都是由于相应姓氏的显赫人家在那里居住过。刘兰塑胡同、三不老胡同等,都是以人物命名的,其中最有故事的当属因明朝三保太监郑和而得名的三不老胡同。这条胡同名儿表面上看似乎与郑和无关,其实“三保”就是郑和的“小名儿”。三不老胡同最初曾叫三保老爹胡同,老爹是对郑和的尊称,后来“三保”谐音叫成了“三不”,“老爹”也被渐渐省去了爹字,这便是如今的三不老胡同的演变过程。与“人名”胡同相比,“姓氏”胡同的数量要多很多。像蒋家胡同、方家胡同、朱家胡同、魏家胡同、赵家楼胡同、毛家湾胡同、祖家街„„百家姓里有不少都成了老北京的胡同名儿。

以市场工厂作坊命名。胡同为百姓栖息之地,但一些市场、工厂、作坊等,最早也都建在胡同中。老北京很多叫厂、坊、作、市的胡同街巷名称,大多都可以追溯到明代。明代被认为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厂” 兴“市”旺,打磨厂街、王恭厂胡同、盔甲厂胡同、大石作胡同、糖坊胡同、烧酒胡同、油漆作胡同、粮食店街、米市胡同、灯市口„„透过这些胡同名称,仿佛依稀还能看到它们当年的热闹与喧器。

以柴米油盐酱醋茶和花草树木命名。过去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开门的七件事以及花草树木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胡同名儿中自然会有所反映。柴棒胡同、细米胡同、油坊胡同、盐店大院、酱坊胡同、醋章胡同、茶叶胡同、棠花胡同、草园胡同等,既温馨亲切又不乏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其中,以树木命名的胡同最多,共计200多条。北京人自古就有植树的传统,几乎每条胡同、每个院落都植有树木。树木给人们提供木材、带来果实,同时也寄予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枣树寓意早富、石榴寓意多子多孙、桃树代表长寿、桂花树代表富贵荣华„„不过,这些树大多种在院子里,在胡同或者大街上种植最多的是国槐。作为北京地区最有代表性的乡土树种,国槐曾与侧柏一起,于1987年被确定为北京的市树。槐柏树街、双槐树胡同、四根柏胡同、枣林斜街、五棵松路„„北京的树与胡同相依相伴,将胡同装点得郁郁葱葱、生机无限。

以井和胡同形状命名。水是生命之源,水井则是人们居住的胡同中最重要的生活设施,老北京有很多胡同遂以井来命名。如甘井胡同、琉璃井胡同、王府井大街、三眼井胡同„„有学者认为,“胡同”一词最早就是来源于蒙语“水井”,不过也有人质疑,认为“胡同”二字在元代以前就出现了。但不管怎么说,井与胡同是密切相关的。明清时期,几乎每条胡同都有井,叫“井”的胡同更是比比皆是,直接称“井儿胡同”的竟多达19条,现在的景尔胡同、警尔胡同、景阳胡同、景丰胡同、沙井胡同等,都是为避免重名从井儿胡同改成的。

探寻老北京的胡同名儿,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有水井,索性就称井儿胡同。另一种情况是胡同“长”啥模样,干脆就叫啥名,比如大拐棒胡同、小口袋胡同、北月芽胡同、南半截胡同、八道湾胡同、三转桥胡同„„这些胡同名儿既形象又生动,直接叫出了自己的“长相”。

二、胡同名称是历史沿革的“活化石”

元代在修建大都时,首先傍水划定一条城市中轴线,然后将主要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当时大都的皇宫即是傍中南海、北海和后海而建的。元、明时期的北京城,大河小溪众多,水源丰沛,因此留下很多河、湖、湾、池、沟、淀、滩、海、潭等与“水”有关的地名,如北河胡同、西湖营胡同、毛家湾胡同、北池子大街、南深沟胡同、大川淀胡同、沙滩北街、海滨胡同、龙潭路、兵部洼胡同、南河槽胡同等,尽管如今这些胡同早已滴水难觅,但它们的名字已成为古城北京地理文化的镜像,映照出胡同的历史沿革及其变迁。

北京的地势大体上是西北高东南低,龙须沟、水道子、泡子河、河泊厂、金鱼池、龙潭湖等地几乎都是以古河道或河流命名的,其中三里河大街即是因明朝正统年间开凿的一条河而得名。三里河北起正阳桥东南低洼处,即现在的前门东大街,然后沿南深沟胡同向南,再向东拐至草厂九条,沿薛家湾胡同折向西南,再经北桥湾、南桥湾,一直流至元末的金口旧渠,这条河的终端距当时内城的正南门正阳门恰好为三里,河的长度也正好三里,故名。

三、胡同名称折射着岁月变迁

老北京的胡同名称见证了岁月的更迭与时代的变迁。

宽阔的太平桥大街如今是一条南北通衢,它是因当年曾建有“太平桥”而得名的。元时,这条街曾为河道,称金水河,河水从玉泉山南下至大都义和门入城,流至今西单甘石桥附近注入皇城。明代,这条河改称大明濠,亦称河槽,后来水流渐稀,变成了排水渠。清乾隆年间,这条排水渠改称沟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改明沟为暗河,其上铺路。但今天人们仍能从“太平桥”的名称和大街自北向南倾斜的形状,看到岁月流淌的痕迹。

当然,也有不少胡同名称由于变化较大,很难一下子追寻到其历史的源头。比如现在的东、西总布胡同,是从清代的总部胡同演化来的。可“总部”属于哪类官衙?如果追溯到明代,问题就简单明了了。明代沈榜在其所著的《宛署杂记》中记载:城内地方以坊为纲,坊下分牌,牌下分铺。“城内各坊,随居民多少,

分为若干铺,每铺立铺头、火夫三五人,而统立以总甲。”总铺,即总甲理事之所。

胡同名称的嬗变折射着城市的更迭,同时也深深地镌刻着时代的烙印。在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中,不少地名或“讹音”或“雅化”,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变迁。比如现在的五道营胡同,明代时是武德卫营驻军的所在地,后来讹音叫成了现名;机织卫胡同是明代守卫京师的官衙济州卫署所在地,讹音叫成了机织卫。胡同名称被雅化的同样不胜枚举,像驴市胡同变成礼士胡同,猴尾巴胡同变成侯位胡同,小羊圈胡同变成小杨家胡同,牛血胡同变成留学路,屎克郎胡同变成时刻亮胡同„„

四、胡同名称保护亟待关注

老北京胡同的名称世代相传,具有其自身的文化认同性与延续性,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城市的发展和推土机的轰鸣,老北京胡同消逝之快令人始料未及。据统计,1949年北京老城区的胡同总数为3250条,1965年为2380条,1980年为2290条,1990年为2257条,2003年为1571条,现在已不足1000条。不少胡同的名称随着胡同的消逝已淡出人们的记忆,更有许多胡同名称如果不翻看老地图,已根本看不见它们的踪影„„

如今,北京正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的力度,按照“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征求意见中的内容,北京将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性的世界文化名城。其实,保护历史和文化就是保护城市的文脉,这其中自然包含了对胡同及其名称的保护。

历史沿革的“活化石”:北京胡同名称与文化演变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骆玉兰 2011年04月04日 09:11

北京作为一座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除了巍峨雄伟的长城、金碧辉煌的故宫,哪怕是一条条曲里拐弯的小胡同,也都是饱经岁月沧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一、胡同名称传承着历史的文脉

关于胡同二字最早出现的时间,一般认为始于元代。元大都南北为经,东西为纬,大街24步,约合36.96米;小街宽10步,约合15.4米;胡同宽6步,约合9.24米。居民区划分为50坊,胡同街巷413条,坊各有门,门上署有坊名。但胡同的名称大多是人们约定俗成、并历经岁月的沉淀流传下来的。比如元代已经出现的砖塔胡同,即是缘于胡同东口有一座万松老人塔。砖塔胡同的名称到现在已叫了700多年。

老北京胡同名称的由来大致可分几类:

以地标性建筑命名。老北京过去“庙宇甲天下”,从辽金以前,到元、明、清三代,留下的古庙名刹不计其数。各式各样的寺、庙、观、宫、殿、庵、阁等,不仅成为所在胡同街巷的地标性建筑,而且大多都成了地名,观音寺胡同、法源寺街、白云观街、城隍庙街、玉皇阁夹道、三庙街„„一提名称即可知道昔日的庙宇。据1949年时的统计,其时将庙宇作为胡同名称的多达605条,占胡同总数的20%。此外,像桥梁、仓库、碑、楼、塔、门、牌楼等也有不少成了胡同名称。如银锭桥胡同、米粮库胡同、禄米仓胡同、石碑胡同、栖凤楼胡同、塔院胡同、陟山门街„„

以官衙官爵命名。以官署衙门和官爵来命名胡同,是古都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比如天安门前西侧、人民大会堂旧址上的大府、中府、小府和左府、右府、前府胡同,明代时是前后左右中军这五军的都督府所在地;现在的大兴胡同缘于明代时设有大兴署;察院胡同因为明代这里是都察院的所在地。与“官衙”胡同相比,“官爵”胡同的数量要相对少一些,但像定阜街、广宁伯街、武定侯胡同、遂安伯胡同等,都是从明代开始并流传至今的著名街巷。明朝沿袭了历代爵位的五等分位法,即公、侯、伯、子、男,其中公爵爵位最高,原名定府大街的定阜街的得名,即是缘于明代街中建有定国公徐增寿的府邸。徐增寿是明初大将徐达的次子,因在“靖难”之变中战功卓著,朱棣建都北京后,便封其为定国公。后来,他的爵号也就成了这条街的名称。

以人名和姓氏命名。因人名和姓氏得名的胡同,也是老北京地名的一个特色。将人名作为胡同名儿,大多缘于其人物名声赫赫,以姓氏为胡同命名,一般都是由于相应姓氏的显赫人家在那里居住过。刘兰塑胡同、三不老胡同等,都是以人物命名的,其中最有故事的当属因明朝三保太监郑和而得名的三不老胡同。这条胡同名儿表面上看似乎与郑和无关,其实“三保”就是郑和的“小名儿”。三不老胡同最初曾叫三保老爹胡同,老爹是对郑和的尊称,后来“三保”谐音叫成了“三不”,“老爹”也被渐渐省去了爹字,这便是如今的三不老胡同的演变过程。与“人名”胡同相比,“姓氏”胡同的数量要多很多。像蒋家胡同、方家胡同、朱家胡同、魏家胡同、赵家楼胡同、毛家湾胡同、祖家街„„百家姓里有不少都成了老北京的胡同名儿。

以市场工厂作坊命名。胡同为百姓栖息之地,但一些市场、工厂、作坊等,最早也都建在胡同中。老北京很多叫厂、坊、作、市的胡同街巷名称,大多都可以追溯到明代。明代被认为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厂” 兴“市”旺,打磨厂街、王恭厂胡同、盔甲厂胡同、大石作胡同、糖坊胡同、烧酒胡同、油漆作胡同、粮食店街、米市胡同、灯市口„„透过这些胡同名称,仿佛依稀还能看到它们当年的热闹与喧器。

以柴米油盐酱醋茶和花草树木命名。过去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开门的七件事以及花草树木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胡同名儿中自然会有所反映。柴棒胡同、细米胡同、油坊胡同、盐店大院、酱坊胡同、醋章胡同、茶叶胡同、棠花胡同、草园胡同等,既温馨亲切又不乏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其中,以树木命名的胡同最多,共计200多条。北京人自古就有植树的传统,几乎每条胡同、每个院落都植有树木。树木给人们提供木材、带来果实,同时也寄予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枣树寓意早富、石榴寓意多子多孙、桃树代表长寿、桂花树代表富贵荣华„„不过,这些树大多种在院子里,在胡同或者大街上种植最多的是国槐。作为北京地区最有代表性的乡土树种,国槐曾与侧柏一起,于1987年被确定为北京的市树。槐柏树街、双槐树胡同、四根柏胡同、枣林斜街、五棵松路„„北京的树与胡同相依相伴,将胡同装点得郁郁葱葱、生机无限。

以井和胡同形状命名。水是生命之源,水井则是人们居住的胡同中最重要的生活设施,老北京有很多胡同遂以井来命名。如甘井胡同、琉璃井胡同、王府井大街、三眼井胡同„„有学者认为,“胡同”一词最早就是来源于蒙语“水井”,不过也有人质疑,认为“胡同”二字在元代以前就出现了。但不管怎么说,井与胡同是密切相关的。明清时期,几乎每条胡同都有井,叫“井”的胡同更是比比皆是,直接称“井儿胡同”的竟多达19条,现在的景尔胡同、警尔胡同、景阳胡同、景丰胡同、沙井胡同等,都是为避免重名从井儿胡同改成的。

探寻老北京的胡同名儿,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有水井,索性就称井儿胡同。另一种情况是胡同“长”啥模样,干脆就叫啥名,比如大拐棒胡同、小口袋胡同、北月芽胡同、南半截胡同、八道湾胡同、三转桥胡同„„这些胡同名儿既形象又生动,直接叫出了自己的“长相”。

二、胡同名称是历史沿革的“活化石”

元代在修建大都时,首先傍水划定一条城市中轴线,然后将主要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当时大都的皇宫即是傍中南海、北海和后海而建的。元、明时期的北京城,大河小溪众多,水源丰沛,因此留下很多河、湖、湾、池、沟、淀、滩、海、潭等与“水”有关的地名,如北河胡同、西湖营胡同、毛家湾胡同、北池子大街、南深沟胡同、大川淀胡同、沙滩北街、海滨胡同、龙潭路、兵部洼胡同、南河槽胡同等,尽管如今这些胡同早已滴水难觅,但它们的名字已成为古城北京地理文化的镜像,映照出胡同的历史沿革及其变迁。

北京的地势大体上是西北高东南低,龙须沟、水道子、泡子河、河泊厂、金鱼池、龙潭湖等地几乎都是以古河道或河流命名的,其中三里河大街即是因明朝正统年间开凿的一条河而得名。三里河北起正阳桥东南低洼处,即现在的前门东大街,然后沿南深沟胡同向南,再向东拐至草厂九条,沿薛家湾胡同折向西南,再经北桥湾、南桥湾,一直流至元末的金口旧渠,这条河的终端距当时内城的正南门正阳门恰好为三里,河的长度也正好三里,故名。

三、胡同名称折射着岁月变迁

老北京的胡同名称见证了岁月的更迭与时代的变迁。

宽阔的太平桥大街如今是一条南北通衢,它是因当年曾建有“太平桥”而得名的。元时,这条街曾为河道,称金水河,河水从玉泉山南下至大都义和门入城,流至今西单甘石桥附近注入皇城。明代,这条河改称大明濠,亦称河槽,后来水流渐稀,变成了排水渠。清乾隆年间,这条排水渠改称沟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改明沟为暗河,其上铺路。但今天人们仍能从“太平桥”的名称和大街自北向南倾斜的形状,看到岁月流淌的痕迹。

当然,也有不少胡同名称由于变化较大,很难一下子追寻到其历史的源头。比如现在的东、西总布胡同,是从清代的总部胡同演化来的。可“总部”属于哪类官衙?如果追溯到明代,问题就简单明了了。明代沈榜在其所著的《宛署杂记》中记载:城内地方以坊为纲,坊下分牌,牌下分铺。“城内各坊,随居民多少,

分为若干铺,每铺立铺头、火夫三五人,而统立以总甲。”总铺,即总甲理事之所。

胡同名称的嬗变折射着城市的更迭,同时也深深地镌刻着时代的烙印。在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中,不少地名或“讹音”或“雅化”,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变迁。比如现在的五道营胡同,明代时是武德卫营驻军的所在地,后来讹音叫成了现名;机织卫胡同是明代守卫京师的官衙济州卫署所在地,讹音叫成了机织卫。胡同名称被雅化的同样不胜枚举,像驴市胡同变成礼士胡同,猴尾巴胡同变成侯位胡同,小羊圈胡同变成小杨家胡同,牛血胡同变成留学路,屎克郎胡同变成时刻亮胡同„„

四、胡同名称保护亟待关注

老北京胡同的名称世代相传,具有其自身的文化认同性与延续性,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城市的发展和推土机的轰鸣,老北京胡同消逝之快令人始料未及。据统计,1949年北京老城区的胡同总数为3250条,1965年为2380条,1980年为2290条,1990年为2257条,2003年为1571条,现在已不足1000条。不少胡同的名称随着胡同的消逝已淡出人们的记忆,更有许多胡同名称如果不翻看老地图,已根本看不见它们的踪影„„

如今,北京正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的力度,按照“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征求意见中的内容,北京将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性的世界文化名城。其实,保护历史和文化就是保护城市的文脉,这其中自然包含了对胡同及其名称的保护。


相关文章

  • 论英语姓名与英语文化
  •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教研探索 论英语姓名与英语文化 彭述初◆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株洲) 姓名是一个人的代号, 也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人际称谓, 它与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密切相关, 是该民族文化的一个重 ...查看


  • 让老地名留住老记忆
  • 作者:冯新生  来源:<中国旅游报> 老地名连同老字号.老故事雕塑让游人流连忘返.摄于北京前门大街 拥有3000余年建城史.800余年建都史的北京,以史事.名人.官阶.行业.古迹.走势等为名称的地名举不胜举,与之相连的故事也很生 ...查看


  • 宇宙及地球文明的演变历程
  • 因为有人说,没头没尾的,其实不是的,我只是分开发了而已. 前两章地址:时间的奥秘 http://www.ufoch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724 (出处: UFO中文网) 人类对时间 ...查看


  • 北京四合院 1
  • BEIJING QUADRANGLE 北 京 四 合 院 北京地方建筑 [1**********]3 BEIJING QUADRANGLE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地方建筑&传统建筑赏析 课程结课论文 主题:浅谈北京传统地方建筑-北京四合 ...查看


  • 上海书城排行榜
  • 上海书城文艺类排行榜(11月份) 局外人 可爱淘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0元 达・芬奇密码 布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8.00元 非人 乔治 上海译文出版社 26.00元 孔雀森林 蔡智恒 新星出版社 22.00元 兄弟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 ...查看


  • 对生物演化的认识
  • 对生物演化的认识 信息科学技术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0-06 王学志 摘要: 从地球生命的出现到人类的出现和发展,经历了约35亿年的地史时期.生物演化史既是系统发育的历史,又是不断适应环境.扩大生存空间的过程.系统发育包括从无到有 ...查看


  • 第二单元第2课人类进化的历程教案
  •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 解 运用 从古猿到人猿相别 森林古猿的特征: 南方古猿的特征 从森林古猿到晚期智人在体质.使用工具方面逐步进化的表现,以及发展过程反映出的特点 探究影响从森林古猿 ...查看


  • 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发现者裴文中
  • 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发现者--裴文中 裴文中先生是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的发现者,中国旧石器考古学奠基人,中国史前考古学.古人类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主要创始人.在先生百年诞辰和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发现75周年之际,谨以此文对他丰富多采的一生做一简略的 ...查看


  • 八八空间民族民间舞介绍--藏族舞蹈
  • 舞蹈艺术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并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最早形成的艺术形式之一. 几千年来,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勤劳聪慧的藏族先民们,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风云变换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老歌舞艺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