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5分,共70分)

1.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唐山地震救援队”的助人为乐精神 ②观众观看广州亚运会开幕式 ③某公司生产劳保产品 ④一市民就省政府制定“十二五”规划征集意见时提出自己的建议

A .①③ B.②④ C.①④

D .①②

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 .②③ B.②④ C.①③ D .①④

3.季羡林先生曾对看望他的温家宝总理说过:“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培育和谐文化,才能实现人内心的和谐。这说明( )

A .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 .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4.春秋战国时社会经济发展比现在落后,但当时群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孙子兵法》至今被奉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

A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设定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文化对社会生活方式有重大影响 D.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5.无数事实表明,文化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化的力量总是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中,孕育无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亲和力。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已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总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③

6.阅读文学作品、感受艺术之美、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启示、精神享受,或产生思想困惑、精神失落。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实现的 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参加各种文化活动都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如图是广州亚运会环境标志,笑脸、绿叶、地球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个勃勃生机、欢乐和谐的世界。这表明( )

①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 ④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在现代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的斗争并没有弱化。西方发达国家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了价值观在道德观念、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软力量”的渗透,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冲击。这启示我们要( )

A .进行国际间文化的渗透和交流 B.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 C .学习西方价值观,促进文化的发展 D.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9.针对一些地方的电台和电视台节目出现的低俗化倾向,国家广电总局连续下发多项规定,叫停部分节目,取消一些栏目,还对一些娱乐选秀节目作出明确限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国家广电总局采取这种措施是因为( )

A .良好文化氛围主要是靠政府部门的规定来限制而形成的 B .娱乐选秀节目不利于弘扬、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化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D .文化低俗化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不利于个人的成长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进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表明( )

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B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C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D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1.“数字图书馆”广泛建立使大量的文化遗产转化成数字形态。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经有了宣传网页,“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和“敦煌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已经启动。这说明( )

A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 C .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D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2.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发展人民生活,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

A .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 .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13.2011春节到来之际,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春节欢庆活动大潮迭起,中华民族这一传统节日正在异国他乡焕发异彩,春节文化正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14.瑶族过赶鸟节,不论晴天还是雨天,青年们都穿着民族盛装,头扎彩帕,脚穿绣花鞋袜,撑青布洋伞,在山头上,或两男两女,或四男四女,甜蜜地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迷字歌,从日出唱到月亮升起,才依依不舍地告别。这告诉我们( )

A .瑶族青年男女自由交往

B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 .民族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民族间文化的交流

D .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5.在一个和谐的社会,全体人民不仅“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而且“学有所教”。“学有所教”的提法与我国古时提倡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十分相似。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④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 .①②④

16.从奥运会会徽的设计上,可以体现出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包括(

)

①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有利于维系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③为各民族生存与发展奠定精神根基 ④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

“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 、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作) 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据此回答17~18题。

17.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18.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

①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教育年轻一代 ②加大向年轻一代灌输传统文化的力度 ③形式上加以创新,提高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④大力抵制外来文化的传播

A .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 .②③

2010年“中法文化交流之春”从4月持续至6月,并由去年的6大类活动增加至12大类,一些法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莅临武汉。据此回答19题。

19.“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中法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贯彻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为此我们必须( )

①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②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③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④消除差异、实现大同

A .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①③④

20.2010年两会期间,“小学生语文教育的缺失”成为两会争议的焦点,有的代表将语文教育的缺失,完全怪罪在了英语教育上,提出议案要求将英语教学清除出小学课堂。要想真正搞好语文教学,我们必须( )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以民族文化来抵制外来文化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D .①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21.某企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影响人的知识,说明企业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意义。(12分)

22.有专家认为,传统文化有双重作用,岭南传统文化特色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乃至社会全面进步的依托,但过于偏爱和僵化传统“粤味”,则难以跳出狭隘地域和“小传统”的限制,会使广东文化成不了大器,很难有积极作用。我们要大力革新岭南文化,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广东。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是什么?(6分) (2)请你就革新岭南文化提合理化建议。(12分)

《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 答题卷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21、 22、(1)

(2)

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答案

二、问答题

21、答案 (1)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企业通过自觉建设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增长知识和才干,焕发积极的精神状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生的目标。

(2)文化对人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在这种文化的长期熏陶和凝聚下,成为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2、(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6分) (2)①在实践基础上对传统的岭南文化进行文化创新。(3分)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继承传统的岭南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3分) ③加强广东文化和国内其他地方文化及外国文化的交流,博采众长。(3分) ④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扩大文化视野,兼收并蓄,发扬光大岭南文化。(3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5分,共70分)

1.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唐山地震救援队”的助人为乐精神 ②观众观看广州亚运会开幕式 ③某公司生产劳保产品 ④一市民就省政府制定“十二五”规划征集意见时提出自己的建议

A .①③ B.②④ C.①④

D .①②

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 .②③ B.②④ C.①③ D .①④

3.季羡林先生曾对看望他的温家宝总理说过:“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培育和谐文化,才能实现人内心的和谐。这说明( )

A .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 .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4.春秋战国时社会经济发展比现在落后,但当时群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孙子兵法》至今被奉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

A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设定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文化对社会生活方式有重大影响 D.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5.无数事实表明,文化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化的力量总是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中,孕育无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亲和力。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已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总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③

6.阅读文学作品、感受艺术之美、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启示、精神享受,或产生思想困惑、精神失落。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实现的 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参加各种文化活动都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如图是广州亚运会环境标志,笑脸、绿叶、地球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个勃勃生机、欢乐和谐的世界。这表明( )

①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 ④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在现代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的斗争并没有弱化。西方发达国家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了价值观在道德观念、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软力量”的渗透,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冲击。这启示我们要( )

A .进行国际间文化的渗透和交流 B.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 C .学习西方价值观,促进文化的发展 D.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9.针对一些地方的电台和电视台节目出现的低俗化倾向,国家广电总局连续下发多项规定,叫停部分节目,取消一些栏目,还对一些娱乐选秀节目作出明确限制。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国家广电总局采取这种措施是因为( )

A .良好文化氛围主要是靠政府部门的规定来限制而形成的 B .娱乐选秀节目不利于弘扬、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化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D .文化低俗化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不利于个人的成长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进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表明( )

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B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C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D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1.“数字图书馆”广泛建立使大量的文化遗产转化成数字形态。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经有了宣传网页,“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和“敦煌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已经启动。这说明( )

A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 C .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D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2.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发展人民生活,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

A .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 .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13.2011春节到来之际,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春节欢庆活动大潮迭起,中华民族这一传统节日正在异国他乡焕发异彩,春节文化正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14.瑶族过赶鸟节,不论晴天还是雨天,青年们都穿着民族盛装,头扎彩帕,脚穿绣花鞋袜,撑青布洋伞,在山头上,或两男两女,或四男四女,甜蜜地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迷字歌,从日出唱到月亮升起,才依依不舍地告别。这告诉我们( )

A .瑶族青年男女自由交往

B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 .民族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民族间文化的交流

D .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5.在一个和谐的社会,全体人民不仅“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而且“学有所教”。“学有所教”的提法与我国古时提倡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十分相似。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④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创新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 .①②④

16.从奥运会会徽的设计上,可以体现出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包括(

)

①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有利于维系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③为各民族生存与发展奠定精神根基 ④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

“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 、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作) 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据此回答17~18题。

17.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18.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 )

①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教育年轻一代 ②加大向年轻一代灌输传统文化的力度 ③形式上加以创新,提高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④大力抵制外来文化的传播

A .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 .②③

2010年“中法文化交流之春”从4月持续至6月,并由去年的6大类活动增加至12大类,一些法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莅临武汉。据此回答19题。

19.“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中法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贯彻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为此我们必须( )

①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②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③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④消除差异、实现大同

A .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①③④

20.2010年两会期间,“小学生语文教育的缺失”成为两会争议的焦点,有的代表将语文教育的缺失,完全怪罪在了英语教育上,提出议案要求将英语教学清除出小学课堂。要想真正搞好语文教学,我们必须( )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以民族文化来抵制外来文化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D .①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21.某企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影响人的知识,说明企业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意义。(12分)

22.有专家认为,传统文化有双重作用,岭南传统文化特色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乃至社会全面进步的依托,但过于偏爱和僵化传统“粤味”,则难以跳出狭隘地域和“小传统”的限制,会使广东文化成不了大器,很难有积极作用。我们要大力革新岭南文化,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广东。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是什么?(6分) (2)请你就革新岭南文化提合理化建议。(12分)

《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 答题卷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21、 22、(1)

(2)

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答案

二、问答题

21、答案 (1)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企业通过自觉建设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增长知识和才干,焕发积极的精神状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生的目标。

(2)文化对人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在这种文化的长期熏陶和凝聚下,成为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2、(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6分) (2)①在实践基础上对传统的岭南文化进行文化创新。(3分)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继承传统的岭南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3分) ③加强广东文化和国内其他地方文化及外国文化的交流,博采众长。(3分) ④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扩大文化视野,兼收并蓄,发扬光大岭南文化。(3分)


相关文章

  • 高中历史目录
  • 高中历史目录 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o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o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o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o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o 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 ...查看


  • 高中历史岳麓版目录
  • 历史必修1(岳麓版) 目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1)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4)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查看


  • 第2章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测试
  • ISTQB初级认证 初级认证 第2章 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测试 章 作者:郑文强 声明 本课件的开发基于ISTQB Foundation Level Syllabus 本课件的开发基于 (Version 2007). . 本课件为个人开发,只能 ...查看


  • 青岛版初中数学章节
  • 青岛版初一数学 (上册) 第一章 基本的几何图形 1.1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1.2 点.线.面.体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 1.4 线段的度量和比较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本章综合 第二章 有理数 2.1 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2.2 数轴 ...查看


  •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含题目选项)
  •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一章章单元测试 ........................................................ 2 第二章章单元测试 ........... ...查看


  •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叶有道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树立校本教研意识为中心,整合各项常规工作,为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计划制定的依据: 1.学科教学要求背景分析: 地理学 ...查看


  • 智慧树网络课[海洋的前世今生]单元测试答案
  • 绪论单元测试 1 [单选题](20分) 本课程教学中不涉及以下哪个学科? 海洋经济学 第一章单元测试 1 [单选题](20分) 下列神话人物中与地球起源无关的是() 伏羲 2 [判断题](20分) 对太阳系来说,角动量守恒是不必遵守的 错 ...查看


  •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2 1
  • 回归测试 回归测试集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测试用例:①能够测试软件的所有功能的代表性测试用例:②专门针对可能会被修改影响的软件功能的附加测试:③针对修改过的软件成分的测试. 回归测试流程:①在测试策略制定阶段,制定测试策略:②确定回归测试版本: ...查看


  • 单元测试规范V1.0
  • 单元测试规范 V1.0 文档变更历史 目录 第1章 1.1 第2章 2.1 2.2 2.3 第3章 引言 ................................................................... ...查看


  • 语文学习计划表
  • 语文学习计划表 周次 日期 内容 一.朗读课文,试背古诗,抄写一段课文,练习基本笔画. 二.听写字词,讲解,纠正周内错题. 三.单元整合复习一. 四.基础知识达标测试一. 五.能力过关测试一. 六.讲解测试中的错题并纠正. 七.预习下周所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