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导学案的四项基本原则
导学案是老师设计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案。导学案的编写,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一、时间性原则:
教师的讲应少而精,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过多、过细,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精讲、少讲,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不是教材上的所有内容都要由教师讲深讲透,教师应当认真研读文本,找到核心与关键,找到精髓与“文眼”,找准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发散点,教师只讲教材的核心和关键,凡是可讲可不讲的,坚决不讲;凡属于学生通过自学和自主学习可以弄懂的,绝不能讲。教师要把探究的机会和时间留给学生,以自己的无为成就学生的有为。我在课堂教学中践行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讲课时间一般都控制在10分钟。
二、探究性原则
教师编写的导学案,内容丰富,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设、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合作探究、当堂测试等诸多内容,其中的“合作探究”是学案的重中之重。教师要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究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和激思,通过小组学习和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思维。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引领者,只是引路人,只是设疑者,要有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只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由传统的封闭走向现代的开放,由静态的知识走向动态的生成,由教师主宰走向师生平等对话,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编写《草船借箭》的学案时,我指导学生抓住周瑜说的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重点探究:“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抓住了核心与关键,教师讲课的时间大大缩短,很轻松地实现了长文短教。
三、梯度性原则
编写学案时,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在设计《金色的鱼钩》一课的学案时,我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合作探究部分,设计了两道题:一是分角色朗读老班长和小梁的对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二是深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样的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轻松地“跳一跳”摘到“桃子”——感悟到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四、参与性原则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但又被大多数教师忽视了的原则。据我的观察,绝大多数教师编写导学案,根本没让学生参与,更没有与学生商量,是真正的独裁者,毫无民主可言。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做到“我的学习我作主”,那么,教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就应该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就应该与学生“民主协商”,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拥有学案的编撰权。魏书一在《语文教学中的民主》一文中说:“所谓教学民主,就是千方百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指挥、命令学生的长官,而是学生的服务员。决策过程多商量。要给学生参与教学和管理的机会。”我们教师应该像魏书生那样,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学案的编写中来,我们的课堂就会真正成为民主的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开放的课堂,真正成为幸福的课堂,当然,也会真正成为高效的课堂。
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那么,笔者认为,编写导学案的时间性原则、探究性原则、梯度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是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灵魂。拿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的话来说,这四项基本原则必须长期坚持,一百年不能动摇。
编写导学案的四项基本原则
导学案是老师设计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案。导学案的编写,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一、时间性原则:
教师的讲应少而精,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过多、过细,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精讲、少讲,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不是教材上的所有内容都要由教师讲深讲透,教师应当认真研读文本,找到核心与关键,找到精髓与“文眼”,找准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发散点,教师只讲教材的核心和关键,凡是可讲可不讲的,坚决不讲;凡属于学生通过自学和自主学习可以弄懂的,绝不能讲。教师要把探究的机会和时间留给学生,以自己的无为成就学生的有为。我在课堂教学中践行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讲课时间一般都控制在10分钟。
二、探究性原则
教师编写的导学案,内容丰富,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预设、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合作探究、当堂测试等诸多内容,其中的“合作探究”是学案的重中之重。教师要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究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和激思,通过小组学习和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思维。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引领者,只是引路人,只是设疑者,要有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只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由传统的封闭走向现代的开放,由静态的知识走向动态的生成,由教师主宰走向师生平等对话,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编写《草船借箭》的学案时,我指导学生抓住周瑜说的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重点探究:“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抓住了核心与关键,教师讲课的时间大大缩短,很轻松地实现了长文短教。
三、梯度性原则
编写学案时,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在设计《金色的鱼钩》一课的学案时,我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合作探究部分,设计了两道题:一是分角色朗读老班长和小梁的对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二是深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样的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轻松地“跳一跳”摘到“桃子”——感悟到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四、参与性原则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但又被大多数教师忽视了的原则。据我的观察,绝大多数教师编写导学案,根本没让学生参与,更没有与学生商量,是真正的独裁者,毫无民主可言。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做到“我的学习我作主”,那么,教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就应该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就应该与学生“民主协商”,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拥有学案的编撰权。魏书一在《语文教学中的民主》一文中说:“所谓教学民主,就是千方百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指挥、命令学生的长官,而是学生的服务员。决策过程多商量。要给学生参与教学和管理的机会。”我们教师应该像魏书生那样,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到学案的编写中来,我们的课堂就会真正成为民主的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开放的课堂,真正成为幸福的课堂,当然,也会真正成为高效的课堂。
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那么,笔者认为,编写导学案的时间性原则、探究性原则、梯度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是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灵魂。拿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的话来说,这四项基本原则必须长期坚持,一百年不能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