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学术报告

做“国际学术会议报告”的几点技巧(tips)

冯兆东(2015-08-03)

一、我自己的一个沉痛的教训

记得那是1988年,我在美国地质学年会的一个分会上做了一个口头报告,那是我的第一个英文口头报告。由于我的报告科学质量低、由于透明胶片复印质量和文字质量低、由于准备不充分和表达极不通畅,报告效果极差。报告前,我的导师坐在我旁边为我鼓劲。但当我讲完后,他却悄悄地溜了(显然,他是被我臊着了)。更严重的是:到了四年之后的1992年,我向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SF)提交了一个基金申请,一位评审在他的审稿意见中写道:“我在1988年听过申请者(Feng)的一个报告,那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和浪费听众时间的糟糕报告”。很显然,我的“轻率”报告当时让我在同行面前失去了信誉(credibility),我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二、学术报告的目的是学术交流

1988年的我只想着:我报告了,我露脸了,我的简历上有新内容了。后来,我发现有不少年轻人正在犯着我当年的错误:为了报告而报告,为了在简历上添加新内容而报告。我有充分的经验和经历让我有信心地说:虽然一个报告只有20分钟左右,但报告的目的只有一个(是的,只有一个):讲述一个道理或论证一个事实。而且,你得让您的听众听懂,最好是100%地听懂。

2-1.报告的准备

即使你的英文比较好,你的报告是需要用认真的态度和用专业的水准去准备的。你得用能给“大同行”讲懂的语言(大同行:对您讲的内容的基本背景有大致的了解和理解)去组织你的科学逻辑和语言逻辑。科学逻辑指的是科学研究的“四股”:(1) Why did you do this? (2) How did you do it? (3) What are the results? (4) What is your interpretation? 语言逻辑指的是:(1)complete (完整),(2) concise (简明扼要),(3) coherent (连贯的、合乎逻辑的)。特别需要强调的是:coherent (连贯的、合乎逻辑的)最为重要,它意味着句子中“指-代关系”是清晰的,逻辑是平稳的。记着:短短20分钟的学术报告是容不得逻辑跳跃或逻辑断层的。

2-2.图文并茂与口头表达

Needless to say (不用说),将您的报告内容用最简明和引人入胜的办法表达出来(PPT:幻灯片)是需要技术和技巧的。实际上,制作学术报告的PPT的技巧几乎是无穷的。每次参加会议,我发现总有人(那些熟悉制作技术的人、那些能将复杂科学问题简化的人、那些肯花时间去制作PPT的人)能用做PPT的方

法使他(她)的报告效果达到最佳。PPT做好了之后,还有一件事也是同等重要的:PPT(幻灯片)上的文字与您口头语言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假定您的英文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您必须关注的是:不要让PPT上的文字太多而使您的口头表达变得毫无意义或/和没人理会。总之,PPT图表、PPT上的文字辅助说明、您的口头表达三者要到到 “各司其职”,以达到最佳的“被听懂”和“让听众跟着您的思路走”的效果。

2-3.英文不足够好怎么办?

不要紧的。最近我在日本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时发现,那些英语并不好的日本人做的还行。第一,他们尽心尽力地准备好了PPT(图文并茂,内容深度和多寡都把握得比较好)。第二,他们(日本人)都用事先写好的稿子来报告(而不是随兴语言),而且他们大多都能做到英文发音比较准确(我怀疑:有人在报告前好好地和狠狠地练过发音的)。这就确保了他们的报告内容能够被理解。第三,他们(日本人)也时常听不懂听众的提问(多由于他们自己的英文不足够好,也有由于提问者的英文口音偏重的情形),但他们会很坦然的请求在场的英文比较好的日本同行替他们翻译。

2-4.怎么应对学术报告后的提问?

记着,学术报告的目的是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意味着双向的思想碰撞和流通。参加一次学术会议,特别是比较昂贵和费事的国际学术会议,您总是有两大任务的:(1)向同行展示您的成果,(2)向同行学习他们的成果。进而,您的学术报告本身也有两大任务:(1)向同行展示您的成果(您的报告部分),(2)听取同行的建议和意见(报告后的提问部分)。我再次提醒:学术研究只是一个职业,所以您得职业地去对待它(学术)。我这里打个比方:一群泥瓦匠聚在一起研讨泥瓦技术时,每个泥瓦匠都会绞尽脑汁地把他自己的最新技术展示出来(除非为了技术保密)。而且,每个泥瓦匠也会谦虚地听取别人对他的批评和建议的(因为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有助于自己泥瓦技术的改进)。所以,即使是您讲得很好,即使是您将您自认为的精华部分讲出来了,您也得谦虚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您的心理准备必需是:我要借助这个难得的Q-A(提问-回答)机会将别人的智慧发掘出来,以便我的思路被开阔,以便我的研究被提高。

三、几个常见的“应对学术报告后提问”的不可取方法:

首先,我想提醒:听众坐在台下静听着您的学术报告,那是对您的最大尊重,您(报告者)就有责任让听众有所收获(听报告又不是观看文艺节目义演)。如果听众想进一步了解您的研究或想解开他的疑惑,您自然就有责任去让他进一步

了解您的研究或解开他的疑惑。所以,您一定不能将提问者预先假定为“有敌意的”或“目的不纯的”。

3-1. 不能以“守势态”(defensive)回答提问

首先,您得谦虚地和静心地听懂提问,然后给自己片刻思考,再用最礼貌的语言将您的理解回答给提问者。如果您很有把握:提问者是错的,您就说: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等您把您的道理讲完后,不仅提问者可能被说服了,而且在场的所有听众也可能被说服了。您不能用:I do not think so; You are wrong; I am right, 等等。还有,如果您没有听懂提问者的问题,您就说:Sorry, could you repeat, please? 或I beg your pardon.您不能说:What?What are you saying?

3.2. 如果您真地“被难堪了”怎么办?

除非您犯了我1988年犯的那种错误(那是不可原谅的),您的报告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一个报告的内容有些缺憾、缺陷、瑕疵算是正常的。有的缺憾、缺陷、瑕疵实际上您自己是知道的。如果您事先知道,您要预先准备好“可能被提问”的答案。如果提问者问到了,您就说,I did notice this problem and plan to resolve it by doing……。如果问题是出乎预料的,那也不要紧。首先您得完全听懂问题,再给您自己片刻思考。如果您仍然没有答案,您就说:It is a good question and I have no answer at this moment. Can I have your email so that I can email you my possible new findings later?

如果您被“要害地逮着了”(即:你的致命错误被指出来了),您也不要太慌。首先,您要好好想想,您是不是被逮着了。如果您真地被逮着了(我说的不是您的不诚实被逮着了。如果您不诚实且被逮着了,那您是不可原谅的),您就说:Sorry, it seems that you are right. Thanks for pointing that out and I will try my best to amend it in my later work.

最后,我想提醒:无论您认为您自己多么优秀或您在国内的学术地位多么高,在国际会议上您最好还是谦虚地和静心地去做到双向的学术交流,不要显示任何的“盛气凌人”。同样地,即使您是刚刚踏入职场的年轻学者,您也得谦虚地和静心地去做到双向的学术交流。不过,您一定要拿出您的自信来,做到“不卑不亢”。

做“国际学术会议报告”的几点技巧(tips)

冯兆东(2015-08-03)

一、我自己的一个沉痛的教训

记得那是1988年,我在美国地质学年会的一个分会上做了一个口头报告,那是我的第一个英文口头报告。由于我的报告科学质量低、由于透明胶片复印质量和文字质量低、由于准备不充分和表达极不通畅,报告效果极差。报告前,我的导师坐在我旁边为我鼓劲。但当我讲完后,他却悄悄地溜了(显然,他是被我臊着了)。更严重的是:到了四年之后的1992年,我向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SF)提交了一个基金申请,一位评审在他的审稿意见中写道:“我在1988年听过申请者(Feng)的一个报告,那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和浪费听众时间的糟糕报告”。很显然,我的“轻率”报告当时让我在同行面前失去了信誉(credibility),我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二、学术报告的目的是学术交流

1988年的我只想着:我报告了,我露脸了,我的简历上有新内容了。后来,我发现有不少年轻人正在犯着我当年的错误:为了报告而报告,为了在简历上添加新内容而报告。我有充分的经验和经历让我有信心地说:虽然一个报告只有20分钟左右,但报告的目的只有一个(是的,只有一个):讲述一个道理或论证一个事实。而且,你得让您的听众听懂,最好是100%地听懂。

2-1.报告的准备

即使你的英文比较好,你的报告是需要用认真的态度和用专业的水准去准备的。你得用能给“大同行”讲懂的语言(大同行:对您讲的内容的基本背景有大致的了解和理解)去组织你的科学逻辑和语言逻辑。科学逻辑指的是科学研究的“四股”:(1) Why did you do this? (2) How did you do it? (3) What are the results? (4) What is your interpretation? 语言逻辑指的是:(1)complete (完整),(2) concise (简明扼要),(3) coherent (连贯的、合乎逻辑的)。特别需要强调的是:coherent (连贯的、合乎逻辑的)最为重要,它意味着句子中“指-代关系”是清晰的,逻辑是平稳的。记着:短短20分钟的学术报告是容不得逻辑跳跃或逻辑断层的。

2-2.图文并茂与口头表达

Needless to say (不用说),将您的报告内容用最简明和引人入胜的办法表达出来(PPT:幻灯片)是需要技术和技巧的。实际上,制作学术报告的PPT的技巧几乎是无穷的。每次参加会议,我发现总有人(那些熟悉制作技术的人、那些能将复杂科学问题简化的人、那些肯花时间去制作PPT的人)能用做PPT的方

法使他(她)的报告效果达到最佳。PPT做好了之后,还有一件事也是同等重要的:PPT(幻灯片)上的文字与您口头语言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假定您的英文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您必须关注的是:不要让PPT上的文字太多而使您的口头表达变得毫无意义或/和没人理会。总之,PPT图表、PPT上的文字辅助说明、您的口头表达三者要到到 “各司其职”,以达到最佳的“被听懂”和“让听众跟着您的思路走”的效果。

2-3.英文不足够好怎么办?

不要紧的。最近我在日本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时发现,那些英语并不好的日本人做的还行。第一,他们尽心尽力地准备好了PPT(图文并茂,内容深度和多寡都把握得比较好)。第二,他们(日本人)都用事先写好的稿子来报告(而不是随兴语言),而且他们大多都能做到英文发音比较准确(我怀疑:有人在报告前好好地和狠狠地练过发音的)。这就确保了他们的报告内容能够被理解。第三,他们(日本人)也时常听不懂听众的提问(多由于他们自己的英文不足够好,也有由于提问者的英文口音偏重的情形),但他们会很坦然的请求在场的英文比较好的日本同行替他们翻译。

2-4.怎么应对学术报告后的提问?

记着,学术报告的目的是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意味着双向的思想碰撞和流通。参加一次学术会议,特别是比较昂贵和费事的国际学术会议,您总是有两大任务的:(1)向同行展示您的成果,(2)向同行学习他们的成果。进而,您的学术报告本身也有两大任务:(1)向同行展示您的成果(您的报告部分),(2)听取同行的建议和意见(报告后的提问部分)。我再次提醒:学术研究只是一个职业,所以您得职业地去对待它(学术)。我这里打个比方:一群泥瓦匠聚在一起研讨泥瓦技术时,每个泥瓦匠都会绞尽脑汁地把他自己的最新技术展示出来(除非为了技术保密)。而且,每个泥瓦匠也会谦虚地听取别人对他的批评和建议的(因为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有助于自己泥瓦技术的改进)。所以,即使是您讲得很好,即使是您将您自认为的精华部分讲出来了,您也得谦虚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您的心理准备必需是:我要借助这个难得的Q-A(提问-回答)机会将别人的智慧发掘出来,以便我的思路被开阔,以便我的研究被提高。

三、几个常见的“应对学术报告后提问”的不可取方法:

首先,我想提醒:听众坐在台下静听着您的学术报告,那是对您的最大尊重,您(报告者)就有责任让听众有所收获(听报告又不是观看文艺节目义演)。如果听众想进一步了解您的研究或想解开他的疑惑,您自然就有责任去让他进一步

了解您的研究或解开他的疑惑。所以,您一定不能将提问者预先假定为“有敌意的”或“目的不纯的”。

3-1. 不能以“守势态”(defensive)回答提问

首先,您得谦虚地和静心地听懂提问,然后给自己片刻思考,再用最礼貌的语言将您的理解回答给提问者。如果您很有把握:提问者是错的,您就说: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等您把您的道理讲完后,不仅提问者可能被说服了,而且在场的所有听众也可能被说服了。您不能用:I do not think so; You are wrong; I am right, 等等。还有,如果您没有听懂提问者的问题,您就说:Sorry, could you repeat, please? 或I beg your pardon.您不能说:What?What are you saying?

3.2. 如果您真地“被难堪了”怎么办?

除非您犯了我1988年犯的那种错误(那是不可原谅的),您的报告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一个报告的内容有些缺憾、缺陷、瑕疵算是正常的。有的缺憾、缺陷、瑕疵实际上您自己是知道的。如果您事先知道,您要预先准备好“可能被提问”的答案。如果提问者问到了,您就说,I did notice this problem and plan to resolve it by doing……。如果问题是出乎预料的,那也不要紧。首先您得完全听懂问题,再给您自己片刻思考。如果您仍然没有答案,您就说:It is a good question and I have no answer at this moment. Can I have your email so that I can email you my possible new findings later?

如果您被“要害地逮着了”(即:你的致命错误被指出来了),您也不要太慌。首先,您要好好想想,您是不是被逮着了。如果您真地被逮着了(我说的不是您的不诚实被逮着了。如果您不诚实且被逮着了,那您是不可原谅的),您就说:Sorry, it seems that you are right. Thanks for pointing that out and I will try my best to amend it in my later work.

最后,我想提醒:无论您认为您自己多么优秀或您在国内的学术地位多么高,在国际会议上您最好还是谦虚地和静心地去做到双向的学术交流,不要显示任何的“盛气凌人”。同样地,即使您是刚刚踏入职场的年轻学者,您也得谦虚地和静心地去做到双向的学术交流。不过,您一定要拿出您的自信来,做到“不卑不亢”。


相关文章

  • 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规范培训试题(答案)
  • 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规范 培训效果测试题(答案) 单位: 科室: 姓名: 总分: 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空,计40分) 1.法定传染病分3类 39 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 26 种,丙类 11 种.发现乙类传染病中 肺 ...查看


  • 即席讲话如何讲
  • 即席讲话技巧概述 一. 即席讲话的六个关键 一是"真"就是要讲真话,吐真情,交真心,使人一听就知道真心真意. 二是"准"就是讲话的观点要正确,用词要准确,事例要确凿.三是 "精"即 ...查看


  • 如何写先进事迹材料
  • 先进事迹怎么写 研究先进典型事迹报告的写作,无疑对宣传好先进典型.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一.什么是先进典型事迹报告 先进典型事迹报告是一种以介绍四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或先进单位的典型事迹.先进思想为内容的报告. 从文 ...查看


  • 如何听学术报告之我见
  • 如何听学术报告之我见 就拿从事"水分子的纳米管道输运"研究的同学来举例吧,与此有关的密切的学术报告,需要参加,不太密切的,例如属于广泛意义上的软物质范畴的报告,例如生物物理等,都应该参加学习.大体说来,参加或不参加一个学 ...查看


  • 基础常用旅游英语口语必备学习
  • 美式论文.报告写作技巧 编者按:美式教育的特点即是课程内容强调学生参与及创新运用,因此,报告便成了常见的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比如实验报告.学期报告.专题报告.研究报告及论文(含毕业论文)等.研究生presentation 及 semin ...查看


  • 浅谈如何撰写教学研究报告
  • 浅谈如何撰写教学研究报告 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专题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从方法角度来看,经验总结.调查报告都是"从果到因"的研究,即从大量的事实数据中寻找规律,而教育教学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则是&quo ...查看


  • 实习报告封面格式(共9篇)
  • 篇一:实习报告封面模板.要求范例 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报告(论文)撰写与装订规范 1.实习报告主要部分 (1)摘要和关键词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1.1„„„.1.1.1„„,并标注页码. (2)正文 标 ...查看


  • 事故报告统计制度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事故报告统计制度 石油质字[2000]第231号 第一条 为了加强事故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地报告.记录.统计分析事故,根据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有关事故法规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事故管理暂行规定>, ...查看


  • 如何写好博士生开题报告
  • [如何写好博士生开题报告]如何写好博士生开题报告1.博士论文要有原创性知识:2.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不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3.博士论文开题要确定用什么样的知识来回答提出的问题,如何写好博士生开题报告.这些知识应该是多学科的 ...查看


  • 如何获取企业信用报告?
  • 如何获取企业信用报告? 文章来源:企业工商信用网 gsxy365 1.企业征信的服务对象是谁? 企业征信服务的对象一般为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 二.企业征信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企业征信的目的在于调查借款或赊购企业的偿债能力与偿债意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