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里的故乡情

读书小雅

美食里的故乡情

作者:钟芳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0日 16版)

阅读文人谈美食的文章,情趣盎然。他们不仅能下厨房烹饪一手好菜,更能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吃的渊源、吃的文化,用精雅细致的语言,描绘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读来更觉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汪曾祺爱吃会吃在现代文学史上是很有名的,金庸赞誉他是“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汪曾祺写吃,无论是日常菜馔,还是野味珍馐,文字都淡雅干净,娓娓道来,让看的人口舌生津,大呼过瘾。他对食物抱着宽和的态度,认为“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所以,土豆、萝卜、咸菜、苦瓜、炒米、茶面、干丝、豆腐、枸杞、荠菜、马齿苋等家常菜蔬,他也能鼓捣出花样来,一旦落于笔下,就变得活色生香。其中写得最出色的,还是要数他的故乡高邮的那些美食,从咸鸭蛋到炒米和焦屑,从咸菜茨菰汤到昂刺鱼和虎头鲨,记载的都是普通人家的寻常食物。他写香椿拌豆腐:“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这样的文字看似随心率性,但实际上他是借着故乡的美食,表达了一种浓浓的故乡情。

梁实秋也是一位擅长将美食写得活色生香的知味者。他的《雅舍谈吃》言辞优美,清灵风趣,洒脱的行文里流淌的是对生活的美好感受。他写老北京的汤包、烧鸭、爆肚儿、乌鱼钱、大闸蟹、烤羊肉、豆汁儿、核桃腰、瓦块鱼、铁锅蛋、小吃酸梅汤、核桃酥和糖葫芦等,读来令人垂涎欲滴,似乎舌尖上也沾满了这些美食的味道。在《水晶虾饼》一文中,他这样写道:“七分虾肉要加三分猪板油,放在一起剁碎,不要碎成泥,加上一点点芡粉,捏成圆球,略按成厚厚的小圆饼状,下油锅炸,要用猪油,用温油,炸出来白如凝脂,温如软玉,入口松而脆。”语言生动、明快,寥寥数笔,就把美食的做法和口味描绘得活灵活现,让人犹如亲历。他在《集内文》中说:“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奇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他谈美食,也是为了寄托乡思。因此有读者如此赞道:梁实秋的吃是文人式和书房式的,而这种“吃”,其实也是“痴”,其故国之痴、乡里之痴、传统之痴,都在举箸投笔间了。

周作人写散文也喜欢谈吃,他住在京城“苦雨斋”里,喝苦茶,吃豆腐、萝卜、白薯等清淡的家常菜蔬,写平和闲适的文章。《知堂谈吃》一书里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食物,酒、茶、臭豆腐、野菜等这些再平凡不过的事物。在《喝茶》中,周作人写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可见他对待饮食的文化观念和艺术韵味。对于故乡浙东绍兴美食,糕干、糯米食、白果、水红菱、绍兴酒、烤越鸡、鲞冻肉等,周作人都是念念不忘的。他十分爱吃鲞冻肉,这是浙东过年必备的食品,做法简单,只是白鲞切块,与猪肉同煮,重要的是冻了才吃而不是吃现煮的。久居京城的他,很为吃不到此味而抱憾。他在《烤越鸡》里写道:“我所觉得喜欢的还是几样家常菜,而且越人安越,这又多是从小时候吃惯了的东西。腌菜笋干汤、白鲞虾米汤、干菜肉、鲞冻肉,都是好的。假设天天能够吃饱玉米面和白薯,加上萝卜鲞几片,也已经很可满足。”这些散发出淡淡乡土清香的谈吃小品,饱含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于文人雅士闲情偶寄中,勾人食欲,让人格外能体会出一种横生的妙趣。

读书小雅

美食里的故乡情

作者:钟芳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0日 16版)

阅读文人谈美食的文章,情趣盎然。他们不仅能下厨房烹饪一手好菜,更能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吃的渊源、吃的文化,用精雅细致的语言,描绘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读来更觉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汪曾祺爱吃会吃在现代文学史上是很有名的,金庸赞誉他是“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汪曾祺写吃,无论是日常菜馔,还是野味珍馐,文字都淡雅干净,娓娓道来,让看的人口舌生津,大呼过瘾。他对食物抱着宽和的态度,认为“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所以,土豆、萝卜、咸菜、苦瓜、炒米、茶面、干丝、豆腐、枸杞、荠菜、马齿苋等家常菜蔬,他也能鼓捣出花样来,一旦落于笔下,就变得活色生香。其中写得最出色的,还是要数他的故乡高邮的那些美食,从咸鸭蛋到炒米和焦屑,从咸菜茨菰汤到昂刺鱼和虎头鲨,记载的都是普通人家的寻常食物。他写香椿拌豆腐:“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这样的文字看似随心率性,但实际上他是借着故乡的美食,表达了一种浓浓的故乡情。

梁实秋也是一位擅长将美食写得活色生香的知味者。他的《雅舍谈吃》言辞优美,清灵风趣,洒脱的行文里流淌的是对生活的美好感受。他写老北京的汤包、烧鸭、爆肚儿、乌鱼钱、大闸蟹、烤羊肉、豆汁儿、核桃腰、瓦块鱼、铁锅蛋、小吃酸梅汤、核桃酥和糖葫芦等,读来令人垂涎欲滴,似乎舌尖上也沾满了这些美食的味道。在《水晶虾饼》一文中,他这样写道:“七分虾肉要加三分猪板油,放在一起剁碎,不要碎成泥,加上一点点芡粉,捏成圆球,略按成厚厚的小圆饼状,下油锅炸,要用猪油,用温油,炸出来白如凝脂,温如软玉,入口松而脆。”语言生动、明快,寥寥数笔,就把美食的做法和口味描绘得活灵活现,让人犹如亲历。他在《集内文》中说:“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奇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他谈美食,也是为了寄托乡思。因此有读者如此赞道:梁实秋的吃是文人式和书房式的,而这种“吃”,其实也是“痴”,其故国之痴、乡里之痴、传统之痴,都在举箸投笔间了。

周作人写散文也喜欢谈吃,他住在京城“苦雨斋”里,喝苦茶,吃豆腐、萝卜、白薯等清淡的家常菜蔬,写平和闲适的文章。《知堂谈吃》一书里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食物,酒、茶、臭豆腐、野菜等这些再平凡不过的事物。在《喝茶》中,周作人写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可见他对待饮食的文化观念和艺术韵味。对于故乡浙东绍兴美食,糕干、糯米食、白果、水红菱、绍兴酒、烤越鸡、鲞冻肉等,周作人都是念念不忘的。他十分爱吃鲞冻肉,这是浙东过年必备的食品,做法简单,只是白鲞切块,与猪肉同煮,重要的是冻了才吃而不是吃现煮的。久居京城的他,很为吃不到此味而抱憾。他在《烤越鸡》里写道:“我所觉得喜欢的还是几样家常菜,而且越人安越,这又多是从小时候吃惯了的东西。腌菜笋干汤、白鲞虾米汤、干菜肉、鲞冻肉,都是好的。假设天天能够吃饱玉米面和白薯,加上萝卜鲞几片,也已经很可满足。”这些散发出淡淡乡土清香的谈吃小品,饱含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于文人雅士闲情偶寄中,勾人食欲,让人格外能体会出一种横生的妙趣。


相关文章

  • 故乡的美食
  • 我出生在江西,这个富有"辣椒乡俗称的地方,"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江西是多山地区,所以在这儿有不少的山珍,也有五大淡水湖之一,所以也有"湖味",辣椒吗,那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已经融入了江西人的生活中了. 春天,又是采"宝"的季节了,这个宝, ...查看


  • [舌尖上的中国2]观后感
  •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等待,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众多美食家(chihuo)的期盼中姗姗来迟,而且是以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展露出来,作为首个周首播的央视节目,舌尖二可谓是吊足了胃口,赚足了眼球. 舌尖上的中国这么受观众欢迎,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因 ...查看


  • 化学系"月是故乡明,秋是故乡情"我的家乡最美演讲比赛华丽落幕
  • 10月14,15日晚由社团联合会主办,化学化工系团总支,雏鹰民俗文化社承办的"月是故乡明,秋是故乡情"我的家乡最美演讲比赛于在A楼204室举行.此次比赛共有23名同学报名参加演讲,100余名同学到场观看比赛.比赛邀请了社 ...查看


  • 诗词中不可辜负的中华美食
  • 诗词中不可辜负的中华美食 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早在两千六百多年前先人就提出了"民以食为天"的观点.从古至今,中华美食文化灿烂丰富,博大精深,而诗词作为古时候的文化载体,其中有写到中华美食的更是数不胜数.这些都成 ...查看


  • 舌尖上的味道叫乡愁:读[寻味 舌尖上的乡愁]
  • 妮儿,晚上吃啥饭? 没吃饭,冲了一杯麦片,吃了两个苹果. 傻妮儿,不吃饭怎么行呀,减肥也要多少吃点,可不能不吃饭呀,看看你晚上不吃饭受多大罪. 每天晚上问我吃没吃饭,成了我妈的必修课.她知道我减肥,晚上一般不吃米面.妈妈问我饿不饿,我会说饿 ...查看


  • 舌尖上的故乡
  • [舌尖上的故乡]散文征文大赛 往往,我们对故乡的思念,是从对记忆里某种美食的渴望开始的,"思乡忽从秋风起,白蚬莼菜脍鲈羹.""莼鲈之思"一直是每一个中国人倍感亲切的情感.故乡,童年,亲人,无尽的滋味, ...查看


  • 2017高考下水作文两篇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 ...查看


  • [关于爱的作文]乡之情,山之爱,乡山之爱情
  • 乡是帆,山是桨.乡是灯,山是海|照亮光明路! 乡之情明月是一种愁,一种思,一种情.因为有了明月,所以让我有了乡情--说来惭愧,一直想写篇文章,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情意.可是许久,都没有提笔抒写.今天终于有了雅兴.所以想借此明月,来挥写自己对故 ...查看


  • 即是摩天大楼的故乡,又是美食之都,我说的并不是纽约!你猜是哪儿?
  • 想要读懂一座城市,除了要看它的风貌,还要走进城中的生活,不然都市的繁华看起来总是何其相似.与纽约相比,美国人认为芝加哥更能代表美国,这里有大城市的繁华,有典型的美式生活,有更鲜明的汽车文化,有人与人之间不曾走失的热情. 摩天大楼的故乡 18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