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基坑内支撑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根据构造及使用要求,基础埋深也随之不断增加,出现了大量的深基坑工程。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深基坑内支撑支护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内支撑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的发展,城市高层建筑的密度越来越大,高层建筑物的深基坑开挖常受到地形、施工场地的限制。由于基坑土方还未开挖,基坑支护施工是在完全隐蔽和半隐蔽状态下进行受到许多未知因素的影响,基坑开挖引发的工程事故屡有发生,引起各界对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深基坑内支撑支护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工程概况
某工程建筑总面积106187m2,其中地下室面积14827m2,地下室3层,局部设夹层,埋深12.8一16.3m,地下室平时作为车库使用。地上28层,为新型高商业性写字楼,地下室为内筒框剪结构。该工程基坑呈矩形,平面尺寸为111.5×44.5m,设二道钢筋砼支撑,相对标高分别为-6m和-10.5m,设计主要采用人工挖孔桩垂直支护档土,桩顶设圈梁一道,基坑内设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梁、腰梁两道,梁顶标高分别为-5.55m及-10.05m,每道支撑由腰梁、角撑、对撑和支顶柱组成。对撑和角撑下共设10个钢格构支柱。腰梁截面尺寸1000×900mm,配筋40Φ25+8Φ20。
三.工程地质情况分析
该工程地处建筑物密集地区,周围环境较为复杂。据地质勘测报告分析,场地土质分布为人工填土、冲洪积层、残积层及白垩统砂岩组成,按工程地质自上而下分布为四个大层,层序号为A、B、C、D四层。A、B层为人工填土层和冲洪积层;C层为风化残积土,多为紫红色粉质粘土。近底部夹强风化残留岩块,岩块厚度分别为0.7m,1.4m,0.8m,本层顶板埋深5.2~7.1m,平均6.04m,厚度2.8~12.8m,平均厚度8.56m。平均厚度6.04m,岩性为紫红色粉砂岩,砂岩为主夹砂砾岩、岩石呈厚层状, 坚硬、完整。场地地下水较贫乏,地下水水位根据测孔测得有混合地下水位为0.4~7.0m之间。
浅谈深基坑内支撑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根据构造及使用要求,基础埋深也随之不断增加,出现了大量的深基坑工程。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深基坑内支撑支护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深基坑内支撑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的发展,城市高层建筑的密度越来越大,高层建筑物的深基坑开挖常受到地形、施工场地的限制。由于基坑土方还未开挖,基坑支护施工是在完全隐蔽和半隐蔽状态下进行受到许多未知因素的影响,基坑开挖引发的工程事故屡有发生,引起各界对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深基坑内支撑支护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工程概况
某工程建筑总面积106187m2,其中地下室面积14827m2,地下室3层,局部设夹层,埋深12.8一16.3m,地下室平时作为车库使用。地上28层,为新型高商业性写字楼,地下室为内筒框剪结构。该工程基坑呈矩形,平面尺寸为111.5×44.5m,设二道钢筋砼支撑,相对标高分别为-6m和-10.5m,设计主要采用人工挖孔桩垂直支护档土,桩顶设圈梁一道,基坑内设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梁、腰梁两道,梁顶标高分别为-5.55m及-10.05m,每道支撑由腰梁、角撑、对撑和支顶柱组成。对撑和角撑下共设10个钢格构支柱。腰梁截面尺寸1000×900mm,配筋40Φ25+8Φ20。
三.工程地质情况分析
该工程地处建筑物密集地区,周围环境较为复杂。据地质勘测报告分析,场地土质分布为人工填土、冲洪积层、残积层及白垩统砂岩组成,按工程地质自上而下分布为四个大层,层序号为A、B、C、D四层。A、B层为人工填土层和冲洪积层;C层为风化残积土,多为紫红色粉质粘土。近底部夹强风化残留岩块,岩块厚度分别为0.7m,1.4m,0.8m,本层顶板埋深5.2~7.1m,平均6.04m,厚度2.8~12.8m,平均厚度8.56m。平均厚度6.04m,岩性为紫红色粉砂岩,砂岩为主夹砂砾岩、岩石呈厚层状, 坚硬、完整。场地地下水较贫乏,地下水水位根据测孔测得有混合地下水位为0.4~7.0m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