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村/学术讨论园地/袁伟时/新文化运动的基本诉求yuanws004

五柳村>>学术讨论园地新文化运动的基本诉求

袁伟时

要了解新文化运动,最好的办法是读一读《新青年》,陈独秀的两篇文章更非读不可。一篇是该刊的发刊词:《敬告青年》(1915年9月)另一篇是三年后发表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1月)。

1、“投一国于世界潮流之中,笃旧者固速其危亡,善变者反因以竞进……居今日而言锁国闭关之策,匪独力所不能, 亦且势所不利。万邦并立,动辄相关,无论其国若何富强,亦不能漠视外情,自为风气。各国之制度文物,形式虽不尽同,但不思驱其国于危亡者,其遵循共同原则之精神,渐趋一致。潮流所及,莫之能违。于此而执特别历史国情之说,以冀抗此潮流,是犹有锁国之精神,而无世界之智识”。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把中国放到世界文明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考量。于是,以西方现代文明为参照系,有沉痛的民族自省和对中世纪意识形态的猛烈鞭笞。

最危险的是民情主义的煽情:“以夷变华,国将不国”,“中国可以说不”,“后殖民”,“文化霸权”……“国情特别”,至少要在文化领域把大门关上!

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它只能在自由交流,自由的选择中各所需,淘汰那该淘汰的东西。在急需扩大开放,认真学习别国先进文化的今天,说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全盘反传统”,应在“超越”的名义下否定,不管用心多么善良,只能助长形形色色的文化锁国论者的势焰。

2、“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他们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孙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教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从1915至1918年底的三年多里,它的基本口号是“科学与人权”,一般读者恐怕不甚了了。两者是一致的。

陈独秀这里说的民主,主要是与“旧政治(特权人治)”对立的概念。这就是《新青年》(《青年》)从创刊之日起就孜孜以求的法治的宪政。在创刊号上,除了尖锐批驳筹安会变更国体恢复帝制的所谓理由外,还一再论证“无论何国,苟稍顾立国原理,以求长治久安,断未有不以民权为本质”。“政府者立于国家之下,同与全体人民受制于国家宪法规条者也。”(高一涵:《共和国与青年之自觉》)

不过,陈独秀笔下的民主是广义的。因此,摆脱中世纪宗法关系和意识形态的束缚,实现自由、平等和个性伸张等人权的内容,都在涵盖之列。

3、“等一人也,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姐,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以其是非荣辱,听命他人,不以自身为本位,则个人独立平等之人格,消灭无存;其一切中间环节善恶行为,势不能诉之自身意志而课以功过;谓之奴隶,谁曰不宜?立德立功,首当辨此”。

任何从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国家,必然伴随着一场思想革命,其基本内容都是推动人的解放,让中世纪的臣民转变为现代公民。早已有人说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人的觉醒是真“民国”的思想基础;否则,法治、宪政都会化为一句空话。

新文化运动呼唤:中国人,摆脱奴隶状态,成为自主、自由的人。它首先是公民的人权诉求:要有“自谋温饱”的经济自由:“自陈好恶”的言论自由:“自崇所信”的思想自由……。与此同时,它又是现代道德的诉求:“以自身为本位”,确立“个人独立平等之人格”。

为什么要如此猛烈、持久地批判以三纲为中;心的中世纪意识形态?不摆脱它的束缚,就不会有以自由为核心的人权,“以自身为本位”的现代人的独立人格,更不可能有民主――法治和宪政。

这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诉求。“立德立功,首当辩此”。

4、“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丹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兴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网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忘作之风息焉。”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举起科学大旗,主要作用有二:

一是公仅对流行已久的各式各样的迷信。平民成姓对鬼神和“真命天子”的崇拜固然根深柢固,知识阶层也不特别高明,沉溺其中者亦大有人在。

二是“一遵理性”的思维方法变革。

近年海内外一些学者把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说成是所谓“科学主义”,讨伐不遗余力。

这些朋友忘记了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在提倡科学同时,坚定不移地维护思想,学术自由,把科学与人权或民主看作不可分割的两翼。不能把他们的主张与论证宿命论的科学主义混为一谈。

韦伯一再指出社会生活的“理性化”,是现代化过程的重要内容。走出中世纪,思维方法必须实现“一遵理性”的变革。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不过是忠实履行着它必须承担的历史任务。

看看百年中国,注视近50年的现实,“最高指示”和“经典”吞没理性的恶果历历在目,“官大学问大”仍是一些人奉行不渝的信条,科学――理性的呼唤难道过时了吗?

以世界眼光观察中国,让中国人分享世界现代文明的成果:人权(自由、平等、以自身为本位独立人格),民主(法治、宪政),科学(理性)。这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诉求。

1999年4月14日 曾载《羊城晚报》

2003/07/06五柳村制作上网

五柳村海外版||五柳村国内版

五柳村>>学术讨论园地新文化运动的基本诉求

袁伟时

要了解新文化运动,最好的办法是读一读《新青年》,陈独秀的两篇文章更非读不可。一篇是该刊的发刊词:《敬告青年》(1915年9月)另一篇是三年后发表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1月)。

1、“投一国于世界潮流之中,笃旧者固速其危亡,善变者反因以竞进……居今日而言锁国闭关之策,匪独力所不能, 亦且势所不利。万邦并立,动辄相关,无论其国若何富强,亦不能漠视外情,自为风气。各国之制度文物,形式虽不尽同,但不思驱其国于危亡者,其遵循共同原则之精神,渐趋一致。潮流所及,莫之能违。于此而执特别历史国情之说,以冀抗此潮流,是犹有锁国之精神,而无世界之智识”。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把中国放到世界文明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考量。于是,以西方现代文明为参照系,有沉痛的民族自省和对中世纪意识形态的猛烈鞭笞。

最危险的是民情主义的煽情:“以夷变华,国将不国”,“中国可以说不”,“后殖民”,“文化霸权”……“国情特别”,至少要在文化领域把大门关上!

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它只能在自由交流,自由的选择中各所需,淘汰那该淘汰的东西。在急需扩大开放,认真学习别国先进文化的今天,说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全盘反传统”,应在“超越”的名义下否定,不管用心多么善良,只能助长形形色色的文化锁国论者的势焰。

2、“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他们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孙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教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这几条罪案,本社同人当然直认不讳。但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从1915至1918年底的三年多里,它的基本口号是“科学与人权”,一般读者恐怕不甚了了。两者是一致的。

陈独秀这里说的民主,主要是与“旧政治(特权人治)”对立的概念。这就是《新青年》(《青年》)从创刊之日起就孜孜以求的法治的宪政。在创刊号上,除了尖锐批驳筹安会变更国体恢复帝制的所谓理由外,还一再论证“无论何国,苟稍顾立国原理,以求长治久安,断未有不以民权为本质”。“政府者立于国家之下,同与全体人民受制于国家宪法规条者也。”(高一涵:《共和国与青年之自觉》)

不过,陈独秀笔下的民主是广义的。因此,摆脱中世纪宗法关系和意识形态的束缚,实现自由、平等和个性伸张等人权的内容,都在涵盖之列。

3、“等一人也,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姐,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以其是非荣辱,听命他人,不以自身为本位,则个人独立平等之人格,消灭无存;其一切中间环节善恶行为,势不能诉之自身意志而课以功过;谓之奴隶,谁曰不宜?立德立功,首当辨此”。

任何从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国家,必然伴随着一场思想革命,其基本内容都是推动人的解放,让中世纪的臣民转变为现代公民。早已有人说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人的觉醒是真“民国”的思想基础;否则,法治、宪政都会化为一句空话。

新文化运动呼唤:中国人,摆脱奴隶状态,成为自主、自由的人。它首先是公民的人权诉求:要有“自谋温饱”的经济自由:“自陈好恶”的言论自由:“自崇所信”的思想自由……。与此同时,它又是现代道德的诉求:“以自身为本位”,确立“个人独立平等之人格”。

为什么要如此猛烈、持久地批判以三纲为中;心的中世纪意识形态?不摆脱它的束缚,就不会有以自由为核心的人权,“以自身为本位”的现代人的独立人格,更不可能有民主――法治和宪政。

这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诉求。“立德立功,首当辩此”。

4、“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丹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兴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网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忘作之风息焉。”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举起科学大旗,主要作用有二:

一是公仅对流行已久的各式各样的迷信。平民成姓对鬼神和“真命天子”的崇拜固然根深柢固,知识阶层也不特别高明,沉溺其中者亦大有人在。

二是“一遵理性”的思维方法变革。

近年海内外一些学者把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说成是所谓“科学主义”,讨伐不遗余力。

这些朋友忘记了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在提倡科学同时,坚定不移地维护思想,学术自由,把科学与人权或民主看作不可分割的两翼。不能把他们的主张与论证宿命论的科学主义混为一谈。

韦伯一再指出社会生活的“理性化”,是现代化过程的重要内容。走出中世纪,思维方法必须实现“一遵理性”的变革。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不过是忠实履行着它必须承担的历史任务。

看看百年中国,注视近50年的现实,“最高指示”和“经典”吞没理性的恶果历历在目,“官大学问大”仍是一些人奉行不渝的信条,科学――理性的呼唤难道过时了吗?

以世界眼光观察中国,让中国人分享世界现代文明的成果:人权(自由、平等、以自身为本位独立人格),民主(法治、宪政),科学(理性)。这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诉求。

1999年4月14日 曾载《羊城晚报》

2003/07/06五柳村制作上网

五柳村海外版||五柳村国内版


相关文章

  • "黑户"女孩的身份之谜
  • 9年前,她在天津市大柳滩村的马路边被发现,那天就成了她的生日,她有了养父母和一个名字"于炜鑫". 之后的9年里,她的户口却落在河北省霸州市赵家柳村,同时拥有另一个名字"王月". 这两个村的分界线是一条 ...查看


  •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 研究区概况 武汉是湖北省省辖市,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缘,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北距首都北京1190公里.介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l°22'之间.东与黄冈市.鄂州市.大冶市接壤 ...查看


  • _汉服运动_与民族文化复兴的诉求_崔晨涛
  • 2016年10月第36卷第5期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ofYunanTeachersCollee ygg Oct.2016 Vol.36No.5 "汉服运动"与民族文化复兴的诉求 崔晨涛 ()郑州大学,河 ...查看


  • 一曲沁人心脾的韵歌
  •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981(2008)05―0047―10 长篇小说<女人韵歌>,作者慰慈,本名杨永贤,唐山丰润人.是一位离休的资深女法官.我们从小说后记中得知,她在青少年时代就痴迷于文学, ...查看


  • 发生在1970年的"半夜鸡叫"-五柳村言-西陆网
  • 发生在1970年的"半夜鸡叫" [楼主] 作者:szwcwang 发表时间:2009/03/28 22:24 收藏 修改 加精 置顶 锁定 标题 来源 删除 点击:260次 发生在1970年的"半夜鸡叫&quo ...查看


  • 全市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 全市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 五项村级保廉机制 构建和谐新农村 昌江区旸府滩村 近年来,昌江区旸府滩村干部本着"做明白之人,当明白之官,花明白之钱,办明白之事,听明白之诉,尽明白之责"的理念,在如何做人.用钱 ...查看


  • 胡甫臣:不发达国家该不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 苏联.中国等16个国家,在资本主义尚不发达的时候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虽然都夺取了政权,但苏联在1991年后瓦解了,还有10个国家也徹底失败了.中国成功后,也走了许多弯路,正好也是在对资本主义认识不够,过急.过快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甚至想尽早进 ...查看


  • "黑夜站立"运动:谋求彻底倾覆法国现行政治体制
  • 察网 · 2016-04-21 · 来源:察网 0 收藏(0) 评论(1) 字体: 大 / 中 / 小 "黑夜站立"以彻夜占据巴黎共和国广场为标志,露天举行各种表达社会诉求的演讲.辩论.参与者开始以青年人.学生为主,后来 ...查看


  • 关于申请改造小型灌溉码头的报告
  • 关于申请改造小型灌溉码头的报告 天长市水利局: 我们是本市大通镇双柳村赵庄.新涧村民小组.我们两组村民所种的四百多亩地的农业用水,均来自于护桥电灌总站,所用的灌溉设施是坐落在护一站下属的钓鱼墩水库东侧的一个小型灌溉码头.此灌溉码头是上世纪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