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忧国忧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第二类: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第三类: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吐露) 心志的告白
第四类: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 昔盛今衰的感慨
3. 借古讽今的情怀
4. 青春易逝的感伤
5. 仕途失意的苦闷
6. 告慰平生的喜悦
第五类:思乡怀人
1. 羁旅思乡之情
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边塞思乡之情
4. 闺中怀人之情
1.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 夸张:态度鲜明,引起共鸣;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3. 拟人:赋予物以人的行为特点, 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感情。
4. 对偶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5. 借代: 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6. 反问 :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7. 反复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8. 对比 :揭示事物的好坏、善恶、美丑,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9. 双关 :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的表现力。
四.思想感情类型:
1、忧国忧民
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无能、荒淫: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
2、建功报国
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 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
3、思乡怀人
天涯羁旅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 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 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勉励:
4、超尘脱俗
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恬淡: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
5、生活杂感
昔胜今衰的沧桑,物是人非、时事变迁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
告慰平生的喜悦:
五.分类讲练
㈠.别离贬谪诗
1. 把握别离贬谪诗的思想内容
⑴别离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
①表达离愁别绪,多迷离、伤感。 ②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③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④表达自己的志向。
⑵贬谪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
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羁旅行役之苦)
思念故园亲友(对京城的思念,包含对政治理想、权力的依念与追求) 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愤懑。(忠而被贬之愤,生不逢时之叹)
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任凭风雨的旷达乐观态度。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无奈。
2. 注意送别诗中的一些特殊意象与作法。
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长亭、南浦、灞桥、杨柳、美酒等。
3. 留心贬谪诗词中的序或注释
要注意这些提示信息,联系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来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
㈡.思乡怀人诗
把握思乡怀人诗的思想内容
⑴.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异地生活的孤独、凄凉、辛酸及思乡之情。 ⑵.叙述别后思念,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
⑶.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⑷.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㈢.爱情闺怨诗
1. 把握爱情怨女诗的思想内容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3)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4)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2. 注意怨女诗中的比喻与象征意义。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㈣.咏物抒怀诗
1. 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读此种诗,还要了解诗人所咏之物与诗人的关系怎样,诗人对物的观点态度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揭示的人生感悟。
喜用术语:托物抒情、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2. 把握咏物抒怀诗的思想内容和所寄托的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㈤.边塞征戍诗
1. 注意时代背景特征。边塞征戍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涵的不同的思想感情。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到了宋代,边塞诗中的感情,多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2. 把握边塞征戍诗人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表现如下:
⑴.描写边塞苍茫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
⑵.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为国捐躯的决心。
⑶.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连年征战,久守边关、归家无望的哀伤;思乡思亲、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安宁生活。
⑷.抒发外患未除、报国无门、功业未建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喜用术语:豪迈、慷慨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烘托、渲染、对比、双关、讽刺等等(表现手法)。
㈥.山水田园诗
1. 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
⑴、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或是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图景,庆丰收、与民同乐的情感。
⑵、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安贫乐道的情操;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厌恶黑暗社会、追名逐利的官场生活。
⑶、通过对景物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身处境的感叹。(壮志未酬,在山水中寻找寄托的无奈,掩盖不住的内心凄凉、寂寞。)
喜用术语:寄情山水、闲适恬淡、厌弃名利、热爱自然(思想内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比喻、拟人、夸张、衬托、联想、动静、明暗(表现手法)等等。
2. 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
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3)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正面和侧面结合等。
㈦.怀古咏史诗
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风格雄浑壮阔)
⑴.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感叹朝代兴亡更替,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世沧桑。
⑵.借古讽今,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批判现实;劝谕统治者借鉴历史,不要重蹈覆辙。
⑶.仰慕古人成就,以古人自况,抒发豪情壮志,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感叹时光流逝,英雄消逝,自伤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无成,年华老去。
⑷.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总结历史规律。
喜用术语: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比、衬托、扬抑、讽刺、含蓄(表现手法)等等。
(八)杂感诗
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如梦幻;哀夫妻离别,朋友离弃。忧时忧国忧民或愤世嫉俗。(嗟生、忧时、愤世、嫉俗)
第一类:忧国忧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第二类:建功报国
1. 建功立业的渴望
2. 保家卫国的决心
3. 报国无门的悲伤
4. 山河沦丧的痛苦
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第三类: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吐露) 心志的告白
第四类:生活杂感
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 昔盛今衰的感慨
3. 借古讽今的情怀
4. 青春易逝的感伤
5. 仕途失意的苦闷
6. 告慰平生的喜悦
第五类:思乡怀人
1. 羁旅思乡之情
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 边塞思乡之情
4. 闺中怀人之情
1.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 夸张:态度鲜明,引起共鸣;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3. 拟人:赋予物以人的行为特点, 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感情。
4. 对偶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5. 借代: 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6. 反问 :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7. 反复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8. 对比 :揭示事物的好坏、善恶、美丑,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9. 双关 :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的表现力。
四.思想感情类型:
1、忧国忧民
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无能、荒淫: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
2、建功报国
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 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
3、思乡怀人
天涯羁旅的愁思:思亲念友的孤独: 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 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勉励:
4、超尘脱俗
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恬淡: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
5、生活杂感
昔胜今衰的沧桑,物是人非、时事变迁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
告慰平生的喜悦:
五.分类讲练
㈠.别离贬谪诗
1. 把握别离贬谪诗的思想内容
⑴别离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
①表达离愁别绪,多迷离、伤感。 ②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③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④表达自己的志向。
⑵贬谪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
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羁旅行役之苦)
思念故园亲友(对京城的思念,包含对政治理想、权力的依念与追求) 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愤懑。(忠而被贬之愤,生不逢时之叹)
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任凭风雨的旷达乐观态度。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无奈。
2. 注意送别诗中的一些特殊意象与作法。
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长亭、南浦、灞桥、杨柳、美酒等。
3. 留心贬谪诗词中的序或注释
要注意这些提示信息,联系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来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
㈡.思乡怀人诗
把握思乡怀人诗的思想内容
⑴.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异地生活的孤独、凄凉、辛酸及思乡之情。 ⑵.叙述别后思念,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
⑶.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⑷.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㈢.爱情闺怨诗
1. 把握爱情怨女诗的思想内容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3)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4)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2. 注意怨女诗中的比喻与象征意义。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㈣.咏物抒怀诗
1. 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读此种诗,还要了解诗人所咏之物与诗人的关系怎样,诗人对物的观点态度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揭示的人生感悟。
喜用术语:托物抒情、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2. 把握咏物抒怀诗的思想内容和所寄托的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㈤.边塞征戍诗
1. 注意时代背景特征。边塞征戍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涵的不同的思想感情。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到了宋代,边塞诗中的感情,多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2. 把握边塞征戍诗人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表现如下:
⑴.描写边塞苍茫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
⑵.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为国捐躯的决心。
⑶.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连年征战,久守边关、归家无望的哀伤;思乡思亲、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安宁生活。
⑷.抒发外患未除、报国无门、功业未建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喜用术语:豪迈、慷慨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烘托、渲染、对比、双关、讽刺等等(表现手法)。
㈥.山水田园诗
1. 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
⑴、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或是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图景,庆丰收、与民同乐的情感。
⑵、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安贫乐道的情操;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厌恶黑暗社会、追名逐利的官场生活。
⑶、通过对景物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身处境的感叹。(壮志未酬,在山水中寻找寄托的无奈,掩盖不住的内心凄凉、寂寞。)
喜用术语:寄情山水、闲适恬淡、厌弃名利、热爱自然(思想内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比喻、拟人、夸张、衬托、联想、动静、明暗(表现手法)等等。
2. 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
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3)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正面和侧面结合等。
㈦.怀古咏史诗
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风格雄浑壮阔)
⑴.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感叹朝代兴亡更替,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人世沧桑。
⑵.借古讽今,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批判现实;劝谕统治者借鉴历史,不要重蹈覆辙。
⑶.仰慕古人成就,以古人自况,抒发豪情壮志,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感叹时光流逝,英雄消逝,自伤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无成,年华老去。
⑷.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总结历史规律。
喜用术语: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比、衬托、扬抑、讽刺、含蓄(表现手法)等等。
(八)杂感诗
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如梦幻;哀夫妻离别,朋友离弃。忧时忧国忧民或愤世嫉俗。(嗟生、忧时、愤世、嫉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