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在深刻中闪光
——高考议论文写作思想深刻技巧
语文组 姚丽娜
思想的高度,就是写作的高度。所以古人说:“千古文章意最高。”如何写出思想成熟、深刻的作文呢?当务之急是向“深刻”要分数。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规定,“深刻”,就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
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揭示观点的现实意义,预测未来的方向、后果、发展趋势)。议论性文章是说理透彻,论点深刻。
写作议论文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论点过于泛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将“深刻”落实呢?下面针对论点空泛的通病给同学们指出行之有效的技巧,迅速抓住“深刻”之道。
首先对命题要有独到,深层的认识,就得多角度、立体式的思考命题。思考角度越多,越有价值,就越有深度。切入点尽量要小,切入的小,论证就透,这是发散思考的结果。
围绕作文题目的中心思考问题,体现了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但我们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地解决所有提问。我们要做的是选取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及答案,作为支撑中心论点的分论点或一个拓展段落的中心,然后再充实表达。
对命题的叩问基本逻辑有:
一、发问命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概念分析
以09年北京作文题“隐形的翅膀”为例,首先,我们思维的触点是,隐形的翅膀指什么,如果答案新颖独到,就会在考场中脱颖而出。09江苏卷“品味时尚”,立意时首先要到位的把握“时尚”内涵,否则“时尚”定位出现误差,就等于偏题了。另外,答案要新颖,只有新颖,才能独到、深刻。表达句式上可以采取“„„是„„,„„叫做„„”的句式,可以通过设问“„„是什么呢?”“„„是„„”的形式,还可以使用一系列排比展开阐释。
如江苏卷“品味时尚”,一位考生的定义: 于是,我给这种品牌时尚下个定义,时尚的本质就是绑架女人的头脑,然后索求男人的腰包。„„于是,这种唱之时尚我也给下了定义:愚者自愚,娱者娱人。„„头之时尚,我也赐个定义:脑袋里的东西越来越少,脑袋上的花样越来越多。
这是一篇有个性的优秀作文,在调侃中定义时尚。读之轻松洒脱但意味深长。指出了现实社会的弊病,具有发人深省的现实意义。
比如全国卷作文如以“扬长避短”为论点,我们采取关键词提问法——“特长”是什么,找到答案后扩充一说理段:
(一)特长是什么?特长就是我们身陷深渊时垂下的一根青藤,我们要学会攀着青藤成长。
(解释概念——说理段)
对“特长”的阐释形象到位,并且新颖。
又如金开诚的《漫话清高》第一段: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清高曾是个褒义词,清高的人一般说来是受到敬重的。清高的 "清" ,意思比较明白,无非是为人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见不得人的勾当。至于" 高" 的含义,则似乎不同于高风亮节、德高望重之高,而是总要带上一点孤独乃至孤僻的意味,或者可以解释为孤高。
通过概念的分析,对“清高”一词做了到位的阐释,作者的理解全面而到位,对概念的
到位阐释,也便是深刻的一个体现。
二、发问“为什么”——因果分析
这体现了思维深度之因果分析。比如湖南卷“踮起脚尖”,立意时,应思考为什么要“踮起脚尖”。找到了答案也就透过命题的结论深入挖掘其原因。比如全国卷立意“扬长避短”,立意时,发问“为什么要扬长避短?”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认知思考,写出一段:
(二)哲学家说:世界上总有一条除了你之外,别人无法走的路。诚然,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又何尝不是一种生存的方式?
(分析原因——说理段)
该生用引用的手法,分析了“扬长避短”的原因,非常有哲理韵味。
名家的说理往往有深度,比如鲁迅《拿来主义》的一个片段: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开篇就从送去主义的危害谈起,指出“拿来”的原因,第二段水到渠成的提出中心论点。 精辟的由果溯因分析法,体现深刻之——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增加了说理的深度。
三、发问“怎么做”——方法分析
解决问题,是议论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体现了中学生如何面对社会、人生,如何做出选择的现实行为品质。所以对命题发问 “怎么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比如09上海卷可以以“继承与创新”为中心,立意的环节,通过发问“怎样继承与创新”,一位考生的优秀作文写到: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要广泛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认识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勇于创新。传承与创新并重,是科技和文艺等发展的根源。(说理段)
此外,回答问题的角度要新颖独到,否则大家千人一面就失去了“想他人所不能想,言他人所不能言”的境界了。
以全国卷为例,如果主旨是“扬长避短”,思考的重要角度就是“怎样扬长避短?”一般的的考生可能不会再深入思考,而是泛泛的论“要扬长避短”的观点,但一位作家的同题作文这么分析:
青蛙可能要说了,兔子根本就不可能学会游泳。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去“试”呢?可是,在没有“试”之前,你怎么知道不可能呢?在培训之前,可能也有人认为小狗、小龟不可能学会游泳,但事实证明它们学会了„„
当然,“试”也应该适可而止。如果“试”了,确实不行,那绝不能“赶鸭子上架”。 ——盛大林( 东方今报编委、著名时评家)
思维的深度在于,他发现“扬长避短”首先应该尝试,以便知道什么是自己的长处,什么是短处。怎么做的问题最能体现考生的行为品质,对现实人生的认知,体现深刻之——揭示观点的现实意义。
四、发问 “意义、影响”——价值分析
比如全国卷以“扬长避短”为中心论点时,可以发问,“扬长避短的好处是什么”,从而写出这样的观点:
(三)扬长避短,发挥特长,你才能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充分展现自己,才能活出自己的个性,拥有自己的旗帜。
(阐释意义——分论点之一)
再看鲁迅《拿来主义》一文结尾: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对拿来主义“意义”做出阐发是对其本质解读的一个层面,意义的解读往往放在结尾,深化主旨,也体现了深刻之——揭示观点的现实意义。
五、发问“如果不这样后果如何”——反向分析
思维的深度还在于走过正面观点,分析反向去做或反向发展的结果。可以正反对比论证,也可以做一点反面的补充。
比如韩愈《师说》中用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分析了“不从师“的后果,通过对比将议论引向深入,体现深刻之——预测未来的方向、后果、发展趋势。
有的同学会有疑问,多角度提问,小处立意的方法,是否只适合命题作文呢?因为只有命题作文可以提问。答案是否定的,材料作文依然适用,当审出材料的中心命题后,步骤就一样了。
让作文在深刻中闪光
——高考议论文写作思想深刻技巧
语文组 姚丽娜
思想的高度,就是写作的高度。所以古人说:“千古文章意最高。”如何写出思想成熟、深刻的作文呢?当务之急是向“深刻”要分数。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规定,“深刻”,就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
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揭示观点的现实意义,预测未来的方向、后果、发展趋势)。议论性文章是说理透彻,论点深刻。
写作议论文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论点过于泛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将“深刻”落实呢?下面针对论点空泛的通病给同学们指出行之有效的技巧,迅速抓住“深刻”之道。
首先对命题要有独到,深层的认识,就得多角度、立体式的思考命题。思考角度越多,越有价值,就越有深度。切入点尽量要小,切入的小,论证就透,这是发散思考的结果。
围绕作文题目的中心思考问题,体现了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但我们写作时,不能面面俱到地解决所有提问。我们要做的是选取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及答案,作为支撑中心论点的分论点或一个拓展段落的中心,然后再充实表达。
对命题的叩问基本逻辑有:
一、发问命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概念分析
以09年北京作文题“隐形的翅膀”为例,首先,我们思维的触点是,隐形的翅膀指什么,如果答案新颖独到,就会在考场中脱颖而出。09江苏卷“品味时尚”,立意时首先要到位的把握“时尚”内涵,否则“时尚”定位出现误差,就等于偏题了。另外,答案要新颖,只有新颖,才能独到、深刻。表达句式上可以采取“„„是„„,„„叫做„„”的句式,可以通过设问“„„是什么呢?”“„„是„„”的形式,还可以使用一系列排比展开阐释。
如江苏卷“品味时尚”,一位考生的定义: 于是,我给这种品牌时尚下个定义,时尚的本质就是绑架女人的头脑,然后索求男人的腰包。„„于是,这种唱之时尚我也给下了定义:愚者自愚,娱者娱人。„„头之时尚,我也赐个定义:脑袋里的东西越来越少,脑袋上的花样越来越多。
这是一篇有个性的优秀作文,在调侃中定义时尚。读之轻松洒脱但意味深长。指出了现实社会的弊病,具有发人深省的现实意义。
比如全国卷作文如以“扬长避短”为论点,我们采取关键词提问法——“特长”是什么,找到答案后扩充一说理段:
(一)特长是什么?特长就是我们身陷深渊时垂下的一根青藤,我们要学会攀着青藤成长。
(解释概念——说理段)
对“特长”的阐释形象到位,并且新颖。
又如金开诚的《漫话清高》第一段: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清高曾是个褒义词,清高的人一般说来是受到敬重的。清高的 "清" ,意思比较明白,无非是为人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见不得人的勾当。至于" 高" 的含义,则似乎不同于高风亮节、德高望重之高,而是总要带上一点孤独乃至孤僻的意味,或者可以解释为孤高。
通过概念的分析,对“清高”一词做了到位的阐释,作者的理解全面而到位,对概念的
到位阐释,也便是深刻的一个体现。
二、发问“为什么”——因果分析
这体现了思维深度之因果分析。比如湖南卷“踮起脚尖”,立意时,应思考为什么要“踮起脚尖”。找到了答案也就透过命题的结论深入挖掘其原因。比如全国卷立意“扬长避短”,立意时,发问“为什么要扬长避短?”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认知思考,写出一段:
(二)哲学家说:世界上总有一条除了你之外,别人无法走的路。诚然,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又何尝不是一种生存的方式?
(分析原因——说理段)
该生用引用的手法,分析了“扬长避短”的原因,非常有哲理韵味。
名家的说理往往有深度,比如鲁迅《拿来主义》的一个片段: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开篇就从送去主义的危害谈起,指出“拿来”的原因,第二段水到渠成的提出中心论点。 精辟的由果溯因分析法,体现深刻之——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增加了说理的深度。
三、发问“怎么做”——方法分析
解决问题,是议论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体现了中学生如何面对社会、人生,如何做出选择的现实行为品质。所以对命题发问 “怎么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比如09上海卷可以以“继承与创新”为中心,立意的环节,通过发问“怎样继承与创新”,一位考生的优秀作文写到: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要广泛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认识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勇于创新。传承与创新并重,是科技和文艺等发展的根源。(说理段)
此外,回答问题的角度要新颖独到,否则大家千人一面就失去了“想他人所不能想,言他人所不能言”的境界了。
以全国卷为例,如果主旨是“扬长避短”,思考的重要角度就是“怎样扬长避短?”一般的的考生可能不会再深入思考,而是泛泛的论“要扬长避短”的观点,但一位作家的同题作文这么分析:
青蛙可能要说了,兔子根本就不可能学会游泳。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去“试”呢?可是,在没有“试”之前,你怎么知道不可能呢?在培训之前,可能也有人认为小狗、小龟不可能学会游泳,但事实证明它们学会了„„
当然,“试”也应该适可而止。如果“试”了,确实不行,那绝不能“赶鸭子上架”。 ——盛大林( 东方今报编委、著名时评家)
思维的深度在于,他发现“扬长避短”首先应该尝试,以便知道什么是自己的长处,什么是短处。怎么做的问题最能体现考生的行为品质,对现实人生的认知,体现深刻之——揭示观点的现实意义。
四、发问 “意义、影响”——价值分析
比如全国卷以“扬长避短”为中心论点时,可以发问,“扬长避短的好处是什么”,从而写出这样的观点:
(三)扬长避短,发挥特长,你才能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充分展现自己,才能活出自己的个性,拥有自己的旗帜。
(阐释意义——分论点之一)
再看鲁迅《拿来主义》一文结尾: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对拿来主义“意义”做出阐发是对其本质解读的一个层面,意义的解读往往放在结尾,深化主旨,也体现了深刻之——揭示观点的现实意义。
五、发问“如果不这样后果如何”——反向分析
思维的深度还在于走过正面观点,分析反向去做或反向发展的结果。可以正反对比论证,也可以做一点反面的补充。
比如韩愈《师说》中用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分析了“不从师“的后果,通过对比将议论引向深入,体现深刻之——预测未来的方向、后果、发展趋势。
有的同学会有疑问,多角度提问,小处立意的方法,是否只适合命题作文呢?因为只有命题作文可以提问。答案是否定的,材料作文依然适用,当审出材料的中心命题后,步骤就一样了。